登陆注册
10692100000011

第11章 歌遏行云

“原典”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汤问》

“古句新解”

秦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名叫秦青。他的徒弟薛谭跟着他学习了五年,自以为把他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辞别老师回家去。秦青见薛谭想走,也不挽留,等到动身那天,在郊外的小亭子为他饯行。酒酣兴浓之际,秦青手掌打着拍子唱起了悲壮的歌,其声穿透云霄,震动树林,惊飞了林鸟,遏阻了行云。薛谭直到此时方知自己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唱歌的奥妙远远没有学到手,便请求老师原谅自己,让他重新学艺。秦青允许了,从此薛谭再也不敢提起回家的事,因为他切身体会到了艺无止境的道理。

一天秦青招待一个朋友,席间谈起了唱歌之事。秦青说:过去韩国有一人叫韩娥,特别善于唱歌。有一次她到齐国去旅游,路上没有了盘缠,路经雍门的时候,以卖歌换取一些饮食。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她唱的歌在空中缭绕不绝,一直到她离去的第三天,这歌声还在梁栋之间回荡,不少人以为她还在那里唱。有一次她要住旅店,店家嫌她衣服褴褛,不接待她,她便坐在旅店门口唱起了歌。只听得她张口唱道:求求日头莫西去,莫容夜幕罩大地,可知天下有穷女,饥肠辘辘无寒衣。人生都是爹娘肉,谁愿亲女落街头,韩娥在外逢绝路,父母牵肠泪双流。天幽幽兮地悠悠,居家欢乐离家愁,韩娥蜷躯人篱下,祈天梦中有人留。

其声悲而凉,其音哀而亢,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只唱得一街老幼抽泣,只唱得栏中牛马哀鸣。唱完之后韩娥提上自己的小包站起身走了,可是人们的哀情再也抑制不住,哭声不绝于市,泣声连成一片,三天三夜不能入睡,三天三夜不能进食。眼看着不能正常生活,只好派人去追赶韩娥。韩娥回来后,那旅店的店主满脸赔笑,待如上宾,央求她收回悲声。韩娥看在众多百姓的面子上又放开嗓子唱了一支欢快的歌。顿时人们转悲为喜,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笑面相对。大家非常感谢韩娥,赠给她好多礼物,送她上路。从那之后,雍门就有了用唱歌抒发情感的习惯。

世人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因为要受视角、思维定式、人生经历、身处环境、身居地位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或束约,获取的印象,做出的结论,就相互出入很大,于是人们各执己见,各述己论,莫衷一是。读书也同此理。人们同读一本书,各有各自的解读方法,各有各自的读后感想。现在谈谈我读“薛谭学讴”一文的感想。在有限的书籍中,《列子·汤问》篇中的“薛谭学讴”,是我看见的最古老的记述声乐教育的文字。此文告诉我们,我国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声乐教师,因为《列子》一书是战国时期问世的著作。只可惜《列子》著作不是正宗史书,又叹惜中国的正宗史书是不记载中国的科教文发展史的,使我们的那些善令大人物宠爱的学者们,不能手执《列子》一书去尽施捕风捉影的看家本事来番大扬国威。“薛谭学讴”中没有叙述秦青进行声乐教育的具体细节,没有介绍薛谭声乐学习的内容,甚至连薛谭提出了要“辞归”时,究竟已经向秦青学艺有多久也不交待,我以为与正题“学讴”有偏离之嫌。“薛谭学讴”全文的重心是刻画人物秦青和薛谭,颂扬秦青的“视徒如子”和薛谭“知错则改”的好品质。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作者用最简洁、洗练的词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高大形象。

其实,薛谭很可爱。薛谭不仅有“知错则改”的大丈夫品质,有对真善美,尤其是声乐艺术执著追求的好德性,还有头脑清晰、眼光锐利的艺术鉴别力。在混沌世界,尤其在铜臭熏天的年代,学生寻明师难;明师寻好学生更难。学生寻明师,其难难在必须长着一双锐眼。

就一般的意义上讲,这个故事说明学无止境。任何一种技艺,任何一种学问,都有它的深浅层次。要想深入进去,学到真正的本领,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达到。所以薛谭纠正了自己的浅薄认识,返回到秦青的身边继续深造,而且终身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学到家了。而秦青讲的韩娥的故事,更是在表明唱歌技艺的深奥莫测,也借此表明,一切的技艺都无止境,他的技艺虽然已有深度,但远远没有达到韩娥的水平。

就深层的意义而言,这个故事在讲人的主观能力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只要把握了客观事物的律数和道理,顺应客观事物的律数和道理,不但可以像秦青那样用歌遏阻行云,可以像韩娥那样用歌控制人的情感,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事业的方式成就各种事业,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列子说的顺应自然的功用。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热门推荐
  • 活死尸

    活死尸

    公元2030年,人类的数量上不减反增,全球可计数量已经突破了八十亿,由于美国的外星移民的计划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一次前期探索的偶然发现带回的成果使得高速发展的社会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经济量更是比二十年前翻了好几十倍,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智能领域得到了质的革新,人类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只是一切的开端,人类的厄运也从此悄悄地开始了...然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她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重生后,她身为同名同姓的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幼小的弟弟,危机四伏的大宅,姨娘狠辣,庶妹阴线,有个爹爹偏心眼,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北大老讲座及其他

    本书收录了一批著名学术大师在北大的讲座,包括“校园文化的底蕴”、“教育方针与真谛”、“学术研究与探索”、“思想争鸣与学术精神”等七部分。
  • 道卷

    道卷

    一阴一阳谓之道,千言万语凝为卷。
  • 杏花村里杏花鲜

    杏花村里杏花鲜

    杏花村里杏花鲜!被父亲卖掉的二妮,在杏花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把小山沟沟里的小家庭经营的红红火火,虽然身边总有一两个极品亲戚,虽然手里的余钱总是不够大富大贵,但二妮却觉得自己是天底下运气最好的人!人生总是有波折,但在二妮看来,只要亲人在身边,那就展开手脚奔小康吧!
  • 情变

    情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民国那些年

    民国那些年

    民国,战乱纷纷,他何去何从?抗战八年,他如何选择?一统,还是死亡?
  •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年少青春,有你正好

    欧阳倾语和万里长空是同桌,她说。仅仅只是同桌吗?他想尹唯莹和黎晨醒同桌,他说。我不想跟你只是做同桌,她想夜瞳璃和萧逸轩是同桌,她说。同桌是什么,我只想你做我女朋友,他想他们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乱世女武商

    乱世女武商

    泱泱乱世,大行商道。谁赚得真情,谁输掉真心。…………当现代死宅女遇上古代腹黑男当衣冠士族遇上无耻客商,这个故事起于一场战争终于一场战争陈风,重生于南北朝交界的晋阳,白骨蔽野,荒草萦目的死城,在燕人的铁骑下艰难的谋生路。在社会动荡士族衰落的大背景下,邂逅一个又一个独属于这个时代绝艳鲜明的人物
  •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本书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投资名著中的精髓,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投资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在探索投资之道的过程中感受启迪。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够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