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018

第18章 寻找贝永光(口述历史之一)

如果在百度、谷歌或者维基百科上输入“传教士贝永光”(或传教士R。J。Pemberton)这几个字,即使在有着近百亿页互联网的今天,也很难搜索到100多年前这位来自西方的女传教士。

然而,在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川北阆中市与巴中市交界接壤的千佛镇一带,当提及“贝教士”时,大凡庞眉皓发的人都会忽然间睁大眼睛望着你说:“啷格不晓得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口述者:彭泰山,男,78岁,抗美援朝伤残军人,茧丝绸公司退休职工。

时间:2008年7月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政府

问:彭大爷,你是千佛场人,听说过贝永光这个人吗?

答:晓得。我们都喊她“贝教士”。当年我父母都是信“洋教”的(按:“洋教”即指基督教,下同),从小就常听老人们讲,贝教士当年在千佛场传教,盖福音堂,建孤儿院,收养了很多孤儿,很了不起。

问:你的上辈与贝教士很熟吗?

答:我父亲彭永江也是孤儿长大的,后经人介绍到巴中的传教士曹会督那里煮饭,实际上说来我还是在巴中龙安镇出生的。后来曹会督要回国,我父亲又才回到了千佛场。

民国初年那阵子,洋教在千佛场一带很盛行,除我父母都信教以外,我姑姑彭永爱,姑父徐亚光都是很虔诚的信徒。姑父还是个牧师,解放前后在仪陇县大仪山、苍溪县白庙场、南部县福音堂都传过教。贝教士当年一个人来千佛场,刚到的时候还是寄住在场上的彭兴客栈里。以后还有外国人贾教士、当地人称的“二王”先生等做帮手。有一年贾教士还把大仪山(仪陇县)收养的十几个孤儿也带到千佛孤儿院来了。

贝教士是40多岁那年得“凉病”(按:即伤寒)死的,就安葬在(千佛)福音堂后面。三几年那次毁坟我不知道,在“破四旧、立四新”的那一年,当地小学一位姓唐的带人砸碑毁坟,我是亲眼看到的。

【据《四川基督教》(刘吉西、李栋等主编,巴蜀书社,1992年出版)记载:“1904年,澳大利亚女传教士(按:原文如此,有的注为澳大利亚人,有的又写为英国人)贝永光来四川阆中县千佛场一带传教,当时常有女婴弃于路旁,或因家贫而被抛弃的女孩,她便将她们收养,办起福音女孤院。收容人数曾达200多。收养的儿童以从事农业、纺纱等为主,还要学习文化和家事。贝永光主持该院”。查比邻《仪陇县志》也有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澳大利亚宣教士贝永光来到大仪山传教,建立基督教中华圣公会仪陇福音堂,下设城关、土门王家山两支堂。民国时期,英籍人白金玉(女)、高云海(女)、施移科、贾美玉(女)先后来此任会长,徐亚光、蒲永光为牧师”(《仪陇县志》1994年版,四川省科技出版社)。

准确地说,2008年孟春,笔者在整理“剑桥七杰”之一盖士利会督诞辰150周年的史料时,“贝永光”三个字才进入视野。于是在一个盛夏的中午,我们驱车前往远离市区60多公里的千佛镇,四处寻访贝永光传教士的踪迹,在场上粮站背后一户人家的街沿上,终于找到了已经残破为两块的大理石碑。当我们用水轻轻洗去蒙上的积垢时,顿生一种“拂去历史的尘封”之感。从日期上发现,该通碑刻立于1947年。于是在当地人指点下,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位历史的见证人。】

口述者:罗会芳,女,99岁

时间:2008年7月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曹家垭村一社

问:罗大娘今年高寿了?你是哪里人?

答:今年阴历七月二十四,我就满99岁了,我从小就住在千佛。

问:那你听说过贝永光这个人吗?

答:你说的是“贝教士”嘛,她还给我治过疮,哪个不晓得。

问:那你慢慢给我们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贝教士的事情。

答:贝教士长的瘦高个,黄头发,蓝眼睛,她说的话我们勉强能听得懂,她对人嘛真的很好。

我很小时父母就过世了,是我们姐把我带大的。小时候,冬天里经常长冻疮,在我十多岁的那年冬天,左脚上长冻疮烂得都看得见骨头,后来她们把我背去找贝教士,是她亲手给我挤脓、上药、包扎,整了一两个月才治好。贝教士不但分文没取,还要喊我去读夜校,我天生就笨,读不走,上了三个晚上就没有再去了。

贝教士还在千佛场办了一个“孤孩院”(按:即孤儿院,下同)。收养的都是女娃儿,连名字都是贝教士后来给她们取的,都叫恩啥恩啥,带一个“恩”字。我的冻疮治好后去上夜自习,那时(办)有几个班,都是贫寒人家的娃儿,学文化的人很多,发的书也是贝教士带来的,不收费,可惜我没有学出来。

“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川北重镇阆中,有一批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基督教宣教士(志愿者),先后踏上了这块后来被定为华西教区的热土,开始传播福音,救赎子民,这其中就包括这位在当地地方文献中没有留下任何片言只语记载的贝永光女传教士。1904年当她孤身一人来到阆中、巴中、苍溪、仪陇诸县接壤的千佛场,“建圣殿、开支堂、办学校”时,正值庶民百姓煎熬于水深火热之际,灾荒连年,兵燹匪患,弃婴饿殍随处可见。贝教士为弘扬主恩,拯救生灵,在传教的同时主动将她们一一收养,但随后无论是租用的民房,还是新建的教堂,都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需救助孤儿,于是又在当地正式办起了中国西部、迄今所知的第一家孤儿院,收养人数最多时曾达到200多人。(见王怡:《基督教在四川的历史要略》)。今天,我们已无从查考当时的具体人数、收养的具体情景,但完全可以想象在一个条件极为简陋,时局异常艰辛的岁月,要持续不断地为数百名孤儿“理发垢、问饥寒、施医药、涤脓溃”,同时还要教文化、长才智、学技能,到了男婚女嫁时还要置嫁妆、资农具,这一切的一切远远不是仅仅用艰难困苦就能概括了的。”

口述者:何临恩,女,72岁,原阆中丝厂退休工人

时间:2008年9月26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保宁镇天上宫街原工业局楼房

问:何大娘,听说你是千佛的人,你是否知道贝教士?

答:我们老太爷就是千佛福音堂的执事,叫何爱道,还是贝教士取的名字。旧社会在千佛场一带,因为饥饿和瘟疫,丢弃的婴儿很多,贝教士本来是传教的,看见后就开始收养她们,还给她们治疮、捉虱、学文化、教手工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要陪置嫁妆。被孤孩院收养的人好像都没有正式的姓名,全是贝教士后来给起的名字,所以都带有很浓的基督色彩,比如杰恩、辉恩、蒙恩、圣恩、送恩、信恩、备恩、恩杰、恩惠等。

问:那你知不知道,她所需用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听说贝教士的费用先是从国外寄来的——有年热天,当地疟疾流行得特别厉害,贝教士也是让她在南洋的朋友寄了一些金鸡纳树种子,栽在教堂里,后来就用这种树叶熬水喝——以后就主要靠教产维持开销,她得“凉病”过世后,又是贾教士来接替福音堂和孤儿院,一直到解放初期才让解散的。

这些孤儿院出来的后代,大部分都是有出息的,至少还找不到一个是败家子。

口述者:王天聪,男,83岁,原阆中市千佛合作商业退休职工

时间:2008年10月28日下午

地点:阆中市基督教协会宿舍

问:王老,你还记得小时候来千佛场传洋教的人和事吗?

答:记得。我父亲叫王正福,从8岁时就帮外国传教士做事。听他讲,贝教士16岁就到千佛场来传教,整个场上只有三四户人没有信洋教。过去听友、教友、堂董、执事、牧师,啥子都是齐的。信教的人都不扯谎、不说假。

千佛场的福音堂我守了20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都有人来给贝教士扫墓,还有外国人也来过。

“毋庸讳言,早期传教士进入内陆,主观上是为了将基督福音传遍到全世界每个角落,但附带也传播了西方的知识与文化。犹如太阳的发光纯粹是自身的生存使然,客观上却哺育了另一个星球上包括一种自称为“人类”的万物繁衍进化、生生不息。可能让当初一大批狂热的宣教士也始料未及,他们失之在东隅,却收之在桑榆。两种文化碰撞后的黄钟大吕,恰好可用当地《千佛乡志》所记载的一条“风景名胜”作隐喻:“钟鼓齐鸣:‘基督教的福音堂每晨做祷告,龙耳山早晨烧佛香,福音堂以敲撞钟声,龙耳山以击鼓为号,均在破晓同时发音。彼迎此合,声闻十余里,皆因钟鼓楼位于福音堂后山,居高临下,龙耳山寺庙之鼓位于山顶,其鼓钟之声,传闻甚远。’故曰:‘钟鼓齐鸣。’””

口述者:张建赐,男,73岁,原阆中市狮子乡信用社主任

时间:2009年5月24日上午

地点:阆中市千佛镇张建赐家

问:张主任,听说你母亲以前叫“恩临”?

答:对的,她姓黎叫黎恩临。我妈生在1916年,1967年走的。因为她是白庙场(按:现苍溪县境内)的孤儿,被贝教士收养到千佛孤儿院后才起的这个名字。她虽说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不但会织毛衣还有文化。

问:她给你们讲过在孤儿院生活的情况没有?

答:经常提起哟。说的最多的还是她成亲的时候贝教士陪置了很多嫁妆,像单夹棉衣服、铺盖、柜子、箱子、洗脸架,就连我出生后穿的毛线帽子袜子都备起了的,所以我小时候是享了一些福。记得有床羽绒被我一直用到五六十年代,卷起来装在一个包里背到城里去学习,他们好多人都还没见过呢。

贝教士说每个养大成人的孤儿,她都要像打发自己的女儿一样。我家三辈人信洋教都不烧纸钱。我妈从1947年到1952年还专门进城到仁济医院帮人(做义工)。反正在千佛这一片,个个都说贝教士是好人。

【当年贝永光传教士“奉主之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十字架,就可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孤身一人,辗转荒野;就可以传播福音,筚路蓝缕,燃烧青春并奉献终身;就可以将素昧平生的无数弃婴收养,并哺养教化成人,且数十年如一日,这在物质已极充裕的今天,都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难得其解的事。由于种种缘故,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完全知晓当年贝教士在艰苦卓绝,甚至跌宕沉浮中,在异国他乡的偏远之地,是如何度过她人生最宝贵的27个春秋;但却不应忘记,在20世纪初叶,曾有一道耀眼的星光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使“千佛”这个偏远、闭塞、落后的古老乡场,从此开始了薪火相传、绵延子孙。自20世纪中期至今,这里不仅安土乐业民风纯朴,而且还源源不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且几乎连年都在当地府县有独占鳌头、金榜题名之荣耀。昔日曾以为是“穷则思变”之故,殊不知是人性的光辉、文明的火种才使这方土地上文风昌盛,沛然不竭。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漫漫长夜后,人们就朝着照亮的方向匆忙赶路,谁也不需要再去记住那道转瞬即逝的“闪电”。今天我们应该以敬畏历史的态度,拭去浮尘,还原真实,重新记住这几乎被湮灭的名字。

贝永光(?-1931年),女,英籍传教士,以毕生的精力,传教事主,拯救庶民;收养孤儿,撒播文化;英年早逝,遗恨华夏。】

附:贝老教士永光墓石记

教士讳永光,大英女宣教士,性慈良,资禀聪颖,热心主道,饱饮经筵,本基督博爱之精神,抱救己赎人之志,原于清光绪季年来华,传福音于阆属千福场。教士之作主工也,得救众生灵命,竞忘自己苦辛,不避风雨,不事盥乘,兢兢焉,谆谆焉,至诚所致,交道孔多,于是建圣殿、开支堂、办学校皆井井有条。她如济贫困,施医药,循于慈善,靡不抱福利人群之旨。其最足称者,则于传道之外,因见连年荒歉,被遗孤孩盈塞道路,教士于收养之余,于千建孩院一所。嗣因房舍难容,又于仪之大尼、阆之白庙各置房产一份,移孤孩居焉,并聘华执事助理。教士复时往看视,举凡理发垢、问饥寒、施医服药、涤脓挤溃,调护之殷,虽慈母保赤不是过也。其尤可饮者,教士于抚养之余,复课以技能,俾造成有用之才,期能服务教会,其爱人也若此。而自奉则非常俭约,布衣素食,与孤□同寝处,共生活,其克己利人为何如乎。教士墓碑原建于一九三一年,越二年毁于兵燹。今末等男有室而女有家,追怀往昔抚育之恩,诚恐生平事迹没而弗彰,爰集资重镌表诸墓,期垂久远,非徒供凭吊已也,是为记。先后蒙恩男女重□时一九四七年三月。

注:碑文补阙标点经93岁安天泽老人校正,谨此表示诚挚谢意。该碑现已收存阆中市圣约翰教堂。

“相关链接”口述历史:近年在国内正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流派,它主要是通过对缺少文字表达能力的社会下层人士的关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加以记录、整理、佐证并作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可以通过时空的“细节”和“盲点”来弥补和还原完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采取抢救性的采访,搜集具有民间性、实录性的人物范本资料,从而挽救民间记忆,拒绝集体失忆,藉以保存历史的真相。

同类推荐
  • 纪元1701

    纪元1701

    庄不鸣有丰富的物资,开了很爽的金手指,在十八世纪展开辉煌的大攻略,灭倭寇,荡南洋,横扫大陆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主要内容包括:传说与考古中的“人之初”;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夏、商、西周;春秋列国风云变幻,战国七雄走向统一;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等五部分。本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锦衣风流

    锦衣风流

    这是最骚情的年代!这年头文士风流、党派林立、特务横行;这年头朝堂乌烟瘴气,关外鞑子虎视眈眈,木匠皇帝即将登场,最牛逼太监就要出现;这年头,某人不经意间来了……调教太子,掌管锦衣。利器在手,天下我有!诸多惊险,尽在《锦衣风流》,敬请欣赏!!!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地解读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既不同于草根说史的浮躁,也有别于学院派证史的乏味。作者研究民国史多年,查阅了上千万字的史料,以严谨的史实、犀利的视角、快意的笔调,直指人心,酣畅淋漓地解码乱世黑白往事。直指人心的历史不一定是最好的,却一定是最具快感的。历史可以很精彩,民国当然更精彩。
  • 华夏创世纪

    华夏创世纪

    《华夏创世纪》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创世纪的宏伟史诗。她形象而具体的演绎了中华民族近万年文明发生和承传关系,将伏羲文化推上华夏创世纪的高度,将史前五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原始社会,特别是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华夏部落融合、华夏民族形成、远古社会百象等全景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将伏羲、燧人氏、有巢氏三皇、炎黄少昊等五帝,以及女娲娘娘等历史或神话传说人物跃然纸上。其厚重的历史题材、浩繁的内容,堪称史前华夏文明的百科全书,宏观反映了古老、悠久华夏民族渊源流传的根基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诸多渊源。
热门推荐
  • 第一神算

    第一神算

    金手指粗大!主打算命、赚钱、捉鬼!“先生,算个卦!”“好!”他伸出手,半晌,却见这个漂亮的女神算鼻孔流血、面颊通红。“女神算,但说无妨!”般若擦了擦鼻血,羞愤地低下头。
  • 开店必读

    开店必读

    本书从开店谋划术、店址选择术、店铺包装术、商品陈列术、店铺管理术、顾客招揽术等十二个方面对开店的细节进行了描述。
  • 倾世女皇:邪王斗邪妃

    倾世女皇:邪王斗邪妃

    从小小的丫鬟到绝代的女皇,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为什么这么辛苦坐到了这个位置却要让我从最闪耀的王座上掉下来,真的十分不甘心,可是最后却又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是女皇还是难民,是丫鬟还是嫔妃,都在这里!
  • 黑色帝宠:老婆,你休想逃

    黑色帝宠:老婆,你休想逃

    他把她留在身边,从不放手!“请你放过我好不好?”“不可能了,除非你不再是我的唯一。”相爱后,他霸道的说:“我要把你留在身边,让你只属于我一人。你也只能爱我,你的脑子里,世界里,只能有我一个人。”可他霸道的爱,却让她生出一股寒意。
  • 异世龙人录

    异世龙人录

    仙踪大陆,强者为尊。李小龙天生人龙一体,人形拥有至强仙根,无需百年修炼,至尊仙术一学便通;化龙则有无尽生命,一身血色逆鳞,万邪不侵屠尽诸神!逆天能力让他横扫大陆,强者?美女?尽皆臣服于脚下!嗜血好胜的他凭借无敌的实力,正在创造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绝色凌天之丑颜三公主

    绝色凌天之丑颜三公主

    现代古武世家的传人,重伤之后阴差阳错的来到一片大陆。穿越成了仓雁国爹不疼娘不爱的废柴丑颜公主。看看周围,这是公主的房间吗?嗯,比狗窝强些。太监找茬,贵妃使阴,公主暗算,皇子使诈.....扮猪吃老虎的游戏越来越好玩了。某夜,被一绝色男子满身杀气的捏着下巴,眸如星辰,“女人,你真有趣。”落下这一句话,便消失不见,二人的交集便如洪荒般开始了.....此女一分可爱二分睿智三分腹黑四分狠冽,人生八字箴言“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什么是对什么错,这世上有绝对的好人,有绝对的坏人么?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的一切都会成为曾经,受尽波折,慢慢睁开眼,一切又要从头开始么?
  • 羽时代之羽之复仇

    羽时代之羽之复仇

    她,明明自己都没有把握保护好自己,却还要关心他人,最后换来的却是……“我明明自己的仇都没报完,还要给你喊冤?!”她怒吼着,却还是答应下了这件事。没事,复仇的路上充满荆棘不假,但你不能阻止我开挂砍草!
  •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起早贪黑,奉养公婆小姑,操持家务,供养小叔。夫君去县城赶考,一去不回,她被婆婆嫌弃,污为霉星。她是现代农作物研究生,为了最新一号稻谷研究,连开三个夜班,晕倒在试验室,再睁开眼,她成了她。她选择努力的生活。进山挖到宝,卖钱买田地。白天种种田,养养花,折腾几个新品种,弄点新糕点,晚上快乐的数数钱,——乔飞笑的嚣张,这日子才叫一个舒适惬意啊。嗯,为了她的幸福,为了她的银子,为了她的甜点,她要佛挡杀佛神挡诛神。——爹不疼娘不爱?没关系,咱自己爱自己。叔伯婶娘是极品,要抢钱?没事——关门,放美人儿,给我咬。呃,是打!(女主云,咱是淑女,打打杀杀这事,嗯,是男人干滴。)——什么,嫁个男人还得附赠家斗?大伯嫂狠心,欲夺家产谋她性命。她眸眼微咪,玉手一挥,先把你家的都抢光光再说!**********敢动我和美人相公的东西,一个字,死,两个字,找死!那个,管你们谁谁。铁揪扫把烧火棍齐上阵,统统拍扁!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逆天仙锁

    逆天仙锁

    人之生来,内聚精元与寿元之分。寿元已定,决定着人们生命的长短,一旦流失殆尽,生命凋零终归黄土。然,修仙者利用各种法门,采集天地之精华,弥补精元,就是因为精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着寿元的流逝,达到延年益寿之效,但是如此一来,由于精元转化,修仙者修行的速度也相应减慢良多!主角,天生奇才,却又诡异的成为了五行废材,但是,一把小锁却改变了他的命运。此锁名为‘逆天’,能够锁住寿元的流逝,得此锁着修得精元,全归所有,使得一个废材修行之速无人可及。更有传言,得此锁者,可得长生,可成无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