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7900000002

第2章 本书的研究思路

沿着系统论开辟的方向研究复杂现象,我们可能设想的一条途径就是,将复杂现象按其复杂性程度来划分层次,由简到繁,逐层解决。然而,这种划分一开始就会涉及到划分的标准问题,即我们根据什么作为尺度来界定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呢?并能据此对复杂现象做出逐层分解呢?更进一步地,层次性是否是世界必然的基本逻辑结构?并且它是怎样的一种逻辑结构?严格意义上的层次性之逻辑判据是什么?它与我们所熟知的形式逻辑和矛盾辩证法是怎样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至少完成两项工作,首先从逻辑上证明世界本原地即具有层次性结构,然后,用逻辑方法详细揭示这种层次结构的规律。第一项工作实际上就是要调整传统逻辑学一贯采取的研究方向,使之不只是针对实体的总体作类演算,而且必须同时给出世界具有本原的关系整体性及其层次构造性,故这一工作大致可称作为“调整性的深入研究”。经过这种研究方向的调整,使我们的逻辑研究不只局限在世界作为实体的一方面上,而同时顾及到世界作为关系的另一方面上,并且恰恰就在实体与关系的二重性结合上。第二项工作实际上是对被传统逻辑学和哲学所忽视的世界之作为关系整体的层次性作补充性的研究,故也大致可以称作为“补充性的深入研究”。其主要目标是揭示层次构成和层次过渡中的规律,使我们对关系整体的了解达到如同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对实体总体性的了解一样的水平。“调整性研究”和“补充性研究”这两项工作,就是本书所要展开的主要研究思路。这两个研究相对于我们今天现有的基础理论研究立场和现状而言,已显得如此突出和紧迫,因此,我建议也可称之为逻辑研究领域里的“两个强调”,即“强调要调整我们的逻辑研究立场”和“强调要补充对关系整体的层次性构造作直接的逻辑研究”。

“调整性研究”所针对的是研究立场问题,是以什么为我们的根本研究对象和研究出发点的问题。具体而言,是实体还是关系?是总体还是整体?是多元性还是多层性?是客观还是主观?或者是实体与关系、总体与整体、元与层、主与客等的二重性结合?显然,这一问题以我们今天所处的思想史位置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一个自康德以来的大多数思想家早已明确回答过的问题,并且都基本上抱定以主与客、实体与关系、总体与整体、状态与过程等的二重性结合为出发点。但是,本书将继续表明,这些前辈们的回答仍是不彻底不充分的,总是受到形式逻辑和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思想背景的支配性影响,未能赋予层次性以应有的逻辑地位,因而也就未能从逻辑上给出他们的答案的必然性证明。即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也同样如此。也正因为他们对研究立场的调整不够彻底,才导致至今仍无人能宣称从逻辑学角度,对世界的层次性作过充分自觉的专门研究。一项完整的“调整性研究”,显然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现有的诸种研究立场作系统的批判总结,另一个则是必须重新确立一个立场。这“一破一立”将是贯穿本书中的一条线索。

“补充性研究”是以确立“调整性研究”为前提的,只有我们通过调整研究立场,方能真正看到另一片曾一直被传统逻辑学所遗忘、所掩盖、所歪曲的天地。在本书里,“补充性研究”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世界的本原的关系性、整体性、层次性等作纯粹的逻辑研究;其二是在前一项对关系、整体和层次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来重新考查并发展我们的传统逻辑学。显然,第一方面的研究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层次的观念,其实是一个自古就有,甚至人人具备的观念,哲学史上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矿物、植物、动物和人的自然阶梯的划分,甚至更早。此外,生物分类学、进化论、类型论、元哲学和元语言等的元理论以及辩证法、系统论等,都体现了一种在逻辑上具有层次性的基本框架。即便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思维,也时时体现出层次性的尺度,譬如我们了解身边的某一个人时,就往往不只是单纯地评价他是“好人”或者“坏人”,而是首先判定他的“水平”怎么样,“境界”高不高。这表明,层次性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中所内在的一个根本尺度。遗憾的是,我们的逻辑学和哲学很少对层次性这个如此普遍、如此根本的尺度进行一般性的专门研究。虽然我们发现,思想史上的怀疑论、诡辩论、神秘主义、直觉主义、辩证法以及现象学等,都或多或少与此有关,但作为一项纯粹的逻辑研究而言,我们的逻辑学对层次性了解得太少了,甚至仍然可以说是空白。不难了解,层次性与关系整体性其实是一致的,层次性是整体性的结构形式,是整体自身与自身的关系。因此,我们对层次性进行逻辑研究,实际上就是了解人自身与自身,理论自身与自身,世界自身与自身的关系,也就是了解人的进化性、历史的阶段性、理论的递进性和世界的演化性等,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困惑的所在。像科学进步问题、历史进程问题、个体的心理发育问题、生态的平衡问题、物种的分类和进化问题、克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外星生命问题、文化对抗与交融问题,等等,从根本上看都包含了同一个问题,即事物自身与自身的层次性之逻辑序列问题。

本书提议,我们可以统称传统的逻辑学为“真值逻辑”,因为传统逻辑学(包括黑格尔辩证法在内)根本地都以“真”或“真理”为主题,都以假定事物的实体性存在为前提(可集中地表现为形式逻辑学里的“语言图像论”和“外延性论题”),所揭示的是世界作为实体、总体和类演算的一面。相应地,我们称专门研究世界作为关系整体的层次性、构造性、过渡性、演化性和意义性等另一方面的逻辑学为“境界逻辑”。因此,本书实际上就是要完成这样几项具体的工作:首先,要对传统的单纯的只考虑真假对错问题的真值逻辑及其实体观的哲学背景作系统性的批判,从而显示出世界本原的具有的另一个逻辑尺度:层次境界。接着,我们将对层次性展开纯粹的逻辑研究,即初步探讨有关境界逻辑的问题。然后,将真值逻辑与境界逻辑二重性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广义统一的逻辑学———相关逻辑学,或者说相关辩证法。相关辩证法是对矛盾辩证法的修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今天的逻辑界正在热切盼望的自然语言逻辑学。再后,我们将发展出与相关逻辑相一致的二重论哲学。最后,将运用二重论对几个意义重大的应用课题进行示范性的初步研究。

真值逻辑以设立主-客对立为前提。容易看出,只有设立了这种对立,才会有主-客是否统一和如何统一的问题,也才会有真与不真或符与不符的问题,因而也才会有以“真”为主题的真值逻辑。主-客的对立从根本上看也就是二元论,是假定世界仅仅作为实体性存在的实体观。当我们取消这种对立,把主-客看作一个统一体时,认识与对象或者理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也就退居其次,此时突现出来的,就是这个主-客统一体的自身与自身的关系问题,即它如何演化发展的问题。可见,我们近现代的哲学和逻辑学曾关心过且正关心着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概括为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主-客作为实体性的二元对立,是否统一且如何统一的问题;另一个是主-客作为统一体,如何发展、演化和过渡的问题。借用黑格尔的观点,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认识论是否与逻辑相统一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历史是否与逻辑相统一的问题。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且试图建立起一个能同时实现这两种统一的辩证逻辑体系,尽管并不那么成功。我们知道,近现代的哲学主流思想中,大多都以主-客统一为立论基础或者目标。这就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课题,已不是如何求“真”的问题,不是面对一定的外在对象如何获得相应认识并对之实施控制的问题,而早已是如何认识人自身,如何处理理论与理论、世界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将很清楚地看到,当代逻辑学和哲学中的研究重点在逐步转移,即由片面地求“真”,转向同时对“真”本身进行“境界”定位;从单纯地考察主-客是否统一和如何统一,转向进一步关注主-客统一体的演化发展。

同类推荐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热门推荐
  • 民国日记

    民国日记

    一个大学考古学毕业的苏雪萌因为买了一双鞋子,而在商场抽奖而获得了一次免费国外游的机会,飞机上认识了一个老奶奶,由于两个人甚是投缘,于是老奶奶邀请她去自己乡下的住处游玩。结果,她去的时候,已经有人告诉她,这个房子从此后属于她,包括里面所有的东西。在一个卧室里,苏雪萌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是由民国开始笔记的。而日记里描写的那段热烈且凄婉的爱情以及自身的专业,让苏雪萌萌发了寻找日记内宝藏的想法。她于是去了日记里所说的一个陵墓。此后,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华丽最浪漫的人生冒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因为爱情所以悲伤

    因为爱情所以悲伤

    为了母亲的遗愿,军人龙战,从部队退伍,去向都市。就是这次,让他遇上了他所爱的人。但是,现实的生活,总是那么的不如意。因为一些事情,总让他们分分离离。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后,他们能否在一起?他们能否感觉到彼此的重要?因为爱情,所以悲伤。
  • 帝王邪宠废材五小姐

    帝王邪宠废材五小姐

    “蓝依月!”“叫我干嘛?”“依月,我会保护你的,不会让你再受到任何伤害!”
  • 霸爱女人别嚣张

    霸爱女人别嚣张

    为报家仇,她不惜改头换面,去接近姐姐所爱之人,她是否能从这场感情游戏里全身而退?他,行事雷利风行,为她不惜血洗仇家。她,蚀骨销魂的舞女,为他牺牲一切。当深爱变成了猜疑,她与他站在了仇恨的两端,当一切真相被揭开,他们是否还能续前缘?
  • 冷艳女王的传奇一生

    冷艳女王的传奇一生

    从最初的年少无知,在看过世间的人情冷暖后逐渐蜕变成果断决绝的傲娇女王,且看这华丽丽的转变背后的世间百态
  • 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强化薄弱环节,破解发展难题,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态势,经济增幅较快回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总体上看,全省经济发展困难比预想的多,结果比预料的好。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是快乐人生的五彩拉皮。社会在高速发展,生活的节奏也愈来愈快,现代人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与挑战。因此,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本书汇集了上百个幽默小故事,以一笑顿悟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一笑之后回味无穷,得到启发、领悟、受益,更加以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生活、开创生活。
  • 杀手皇后之后宫三千我独宠

    杀手皇后之后宫三千我独宠

    她原本是21世纪的杀手,为了救人而坠入悬崖来到金龙王朝,落水被金龙王朝的皇上北冥轩所救。好吧,她穿了就穿了吧,可是,为什么。她居然失忆了?“你是谁!”“朕叫北冥轩.”“我是谁?”“你是老天赐给我的紫色精灵!”穿越女与帝王的爱恨情仇,由此展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