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1700000012

第12章 DID理论与临床评估

分离性障碍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PD),其在DSM-郁中的定义为: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ID在美国比较突出,近30年来,美国报道的DID病例数不断增多,对DID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而在中国,由于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没有单独列出DID这一疾病单元,因而,对此病症的有关病例报道较少。在典型病例中,每一个身份或人格都有各自的名字、性格特征、生活史,各人格之间似乎并无“交流”,处于一种人格时,患者无法回忆其他人格及在其控制下发生的行为。通常认为,这种分离现象与幼年时期的(性)虐待等心理创伤体验有关,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观点。在北美,MPD病例呈爆发性增长态势,这是在传媒的作用、诊断医师认识的变化、社会对儿童虐待关注程度的提高等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

2.4.1 DID形成的相关理论

许多研究表明,DID的发展始于童年期(极少起源于成年期),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创伤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受虐)、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逐渐积累的不良环境、分离性素质(包括无法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某些遗传因素)、缺乏外部支持等。此外,DID患者易被催眠的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关,也被认为是所有分离性障碍(包括DID)的患病因素之一。

2.4.1.1 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

在对DID形成机制的解释中,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影响深远。研究者普遍认为,DID是一种防御的症状群,创伤、冲突和缺陷均在DID的形成中起作用,其中创伤起了决定性作用。患者使用分裂(splitting)和分离的防御方式来保留“好的自身”和“好的客体”,分离了不相容的心理内容。分离的同时,也意味着除去感觉或认识的某些方面,或者说它意味着意识状态的改变,患者以此除去意识中某种事件或情境。

2.4.1.2 心理发展理论

Kluft和Putnam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解释DID的形成。他们认为:淤在分离的初级构建阶段,创伤性经验(尤其是严重的反复性创伤)给儿童造成了经验上的极端状态,导致儿童使用分离的防御方式,儿童身上离散的个人化“行为状态”同时得到发展。离散的个人化“行为状态”是儿童使用分离防御方式的结果,它们发展起来之后,就能封存那些无法忍受的创伤性记忆和情感,减轻它们对全部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维系儿童与照管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照管者与儿童之间受损的依恋与抚育”进一步破坏儿童整合跨情境经验的能力,从而加剧了分离。于在分离的次级构建阶段,那些离散的“行为状态”经过发展性与象征性机制长时间的不同作用,便形成了各具特性的替身(即分离性身份),儿童以此就能管理和应对各种生活事件。这一阶段对于DID的形成非常关键。盂此后,替身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各自脱离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DID。

2.4.1.3 依恋理论

Liotti根据Bowlby的依恋理论,提出“依恋紊乱”(attachment disorganization),它是分离发展的第一步。依恋紊乱是指当父母变得危险或具有威胁性时,儿童依恋系统的一致性受到损害甚至崩溃。Liotti通过回顾以往关于创伤、依恋(尤其是早期依恋)和分离性障碍的研究,运用“成人依恋访谈”来探讨三者的关系,并解释创伤相关障碍的形成,包括PTSD、分离性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依恋系统反映了“照料—寻求”的关系,是个体寻求重要他人保护与抚慰的一种内部倾向系统,通常因生理或心理创伤而激活,贯穿于人的一生。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 IWM)是一种认知结构,它基于对过去依恋情形中人际互动的概括性记忆,对儿童将来的依恋需求进行预期。儿童早期的IWM是一种隐性记忆的结构,不需要借助语言或意识来运作;IWM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显性——受意识操作。“戏剧化三角”是一个隐喻,是指依恋紊乱的儿童在创伤性情境中根据戏剧化的三个基本角色(即迫害者、救助者和受害者)对依恋情形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反映了儿童矛盾情绪的建构。创伤作用于儿童的依恋系统激活了先前存在的一个关于依恋紊乱的IWM,导致(隐性记忆中)“戏剧化三角”的情绪性转换(比如,将自我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救助者),从而造成了分离性经验和情绪的不规则。随后,在不同的附属性危机因素(如遗传、气质、早期创伤的严重程度等)的作用下发展出PTSD、分离性障碍和BPD。

此外,Thomas在理论研究和治疗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儿童受虐长期影响的“人际保护理论”,并引用IWM的概念解释了分离性障碍的形成机制与治疗方法。他认为,童年受虐破坏了儿童的安全依恋,使得儿童在至关紧要时得不到照管者或照料者的保护,从而缺乏培养自我防御策略的行为模板。儿童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IWM,于是在应对人际侵犯与内心自责时存在困难,长期下去,便形成了分离性障碍。

最近几年研究发现,MPD(最严重的分离障碍)在临床上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占2.4%~11.3%,此外具有明显分离性症状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也较高,如急性应激障碍。这些都表明,分离性障碍在人群中有广泛的发生基础,而分离性障碍是许多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过程。

2.4.1.4 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

Helga Matthess提出的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认为,和创伤相关的障碍通常会使人格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感部分(emotional parts, EP),这一部分受到如何从威胁中幸存下来的行动系统的调控,从而固定地附着在创伤记忆上;第二部分是表面上的正常部分(apparently normal parts, ANP),这一部分受到日常生活以及种群存活的行动系统的调控,从而回避与创伤相关的线索。

2.4.2 DID的临床评估量表

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将DID放入分离性障碍大类中,在2000年出版的DSM-郁-TR(DSM-郁,Text Revision)中,DID的诊断编码为330.14.但是,近些年来研究者对于DID的诊断标准存在争论:一些研究者建议发展出一套多元综合的标准,以更加准确地描绘DID患者典型的多样症状;其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当前的标准已足够充分;还有一些研究者建议将分离性障碍重新定义为“创伤障碍连续谱”(trauma spectrum disorder),强调其与创伤性情境的密切联系。

在对DID的临床评估中,当前共有三类测评工具: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临床医生评估量表和自陈式量表。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DID自陈式量表。

对于DID的测评,目前有6种发展比较成熟的自陈式量表,分别为:分离经验量表(The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Scale, DES)、分离问卷(The Dissociation Questionnaire, DIS-Q)、分离经验问卷(The Questionnaire of Experiences of Dissociation, QED)、20问躯体性分离问卷(The Somatoform Dissociation Questionnaire-20,SDQ-20)、分离多维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Inventory of Dissociation, MID)和分离综合量表(The Multiscale Dissociation Inventory, MDI)。一些人格量表(如罗夏墨迹测验、MMPI等)能够有助于理解DID患者的人格结构,也能对DID症状进行评估。以下简要介绍DES、DIS-Q和MID三种主要的量表。

DES是对分离性症状进行测评的最早、最成功的自陈式量表,现已从最初的英语版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DES共有28个项目,其评分可以是连续性计分(原始版),也可以在11点Likert量尺(0~100)上计分(修订版)。DES主要用以评估入神、想象性卷入、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和遗忘等症状。大量研究显示,DES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DIS-Q由荷兰学者研发,是欧洲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常用的测评工具。DIS-Q由63个项目组成,在5点Likert量尺上计分,用以评估四种症状:身份认同混乱和分裂、控制感丧失、遗忘和入神。研究表明,DIS-Q具有很好的信效度,与DES之间也有着高相关。

MID由218个项目组成,一共包含2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3~12个项目)。研究表明,MID也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全量表有12个一阶因子和1个二阶因子(即分离)。并且,MID是目前唯一具有效度量表的自陈式量表。

同类推荐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服装店的镜子要斜着放?为什么商场里的导购员总是说“咱们”?为什么你总觉的别人买到手的东西比你便宜?为什么女性不买东西也喜欢逛商场?为什么超市里的口香糖摆在收银台旁?你明白这些奥秘吗?你是否意识到其后的心理动因呢?……消费,每天都避免不了。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成为购物达人如此简单!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心理学与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动作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本书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处事能力》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幻术大师

    幻术大师

    这是魔法与斗气纵横的世界,王凡不会魔法不会斗气,可另类的异术成就了他的强者之路!人生不在寂寞,高贵的公主,邻家小妹,妖娆的魔女,圣洁的圣女!看王凡在异世风生水起,玩转美人儿!
  • 校园女神的坏坏保安

    校园女神的坏坏保安

    酒泉市英皇贵族学校成立特殊,学生特殊,特殊的生存规则,特殊的生存环境。没有人能够一统英皇。神秘的少年杨钦带着统一英皇的愿望,来到这所传奇的校园,从而结识了一生的知己们,这条大统一的路上,等待杨钦的只会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你说你一个保安为什么这么吊!”“祖传的!”
  • 异世成猴

    异世成猴

    王叶是一个特警,在执行任务的气候不幸牺牲,当他有意识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猴子……,
  • 那個討厭的鄰居

    那個討厭的鄰居

    他們是鄰居!剛搬到第二天,她就撞破了他兩次好事!自此,他賴上她了!她是孤兒,向東、向南、向上也是孤兒,他們視她如寶貝般照顧。他不相信她和向氏兄弟閒單純的親人般的關係。誤會因此而生,他背叛了她,作爲報復,只是他依舊痛苦;當誤會解開,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 巨星带回家:贴身女助理

    巨星带回家:贴身女助理

    他是亚洲最炙手可热的偶像天王,她是FH旗下最年轻能干的助理兼营养师。李君安很不幸地成为亚洲小天王的新任助理,面对台上光鲜完美、台下脾气古怪超难伺候的巨星,她步步为营,却被步步紧逼,终于在一次醉酒后,糊里糊涂地被大明星吃光抹尽还不能告他强暴!星光璀璨的席墨尧从没想过,对女人和绯闻冷淡的自己,会意外地迷上自己小助理健康清香的味道。有着严重精神洁癖和身体洁癖的他,并不讨厌干净清秀又严格的小助理……
  • 惊天魔神

    惊天魔神

    承载魔神魂体,开辟修魔奇径!暗黑修魔之路,跌宕热血之旅,命运之门,由此开启!
  • 飞向星星的距离

    飞向星星的距离

    米露:守望一颗星星,不论在哪,只要可以看到闪烁的光芒,那就是你。就算为此付出的每一步都流着泪,渗着血,我也愿意。邢星:无论你在哪里,只想你能单纯的生活,不被为难,不被索取。江陵川:对不起,我认真了。我的命都可以给你,被你伤一下又何妨。因为你是我的。
  • 武王

    武王

    远古时代,古族为皇,妖族为帝,人族为凡,人族羸弱,龟缩于东荒;王境强者秦华借尸还魂,附身于太一圣地平凡弟子身上,从此拥造物神术,灭古妖之威!
  • A CHRISTMAS CAROL

    A CHRISTMAS CAR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大王座

    四大王座

    少年刘迪,被人踢落悬崖,却意外的走上了一条充满坎坷的修炼之路。励志追随四大王座的步伐,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