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2800000002

第2章 感受吉庄

郭万新

当2009年冬天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我写完了2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漫话吉庄大槐树》。想想寒来暑往大半年时间,从采访到创作一直朝思暮想,搁笔之际虽然能够如释重负地轻松一下,心中却总也感觉有些怅惘不舍。

《漫话吉庄大槐树》所记述的是朔城区神头镇一个小村子吉庄的百年变迁。此前我写过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纪实文学等,往往每篇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都不算十分困难;而全方位全景式展现百年间芸芸数十位乡村父老曲折坎坷的命运沉浮,却是头一次尝试,究竟能不能驾驭这类题材、怎样保持人物事件的连贯,真的对我自己是个考验。

其实十几年前,我就想跳出故纸堆,写一本朔州的乡村史话,真实而客观地反映我的的乡里乡亲所留下生存履痕。起初我打算选择生我养我的安子村着笔,甚至已经请我父亲闲来无事帮助搜集村子的一些陈年旧事,希图从中获取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我父亲也做了不少工作,杂杂乱乱记满一个本子,然而最后我放弃了退缩了。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我感觉安子村太安然了,殊少起落和跌宕,缺乏文学作品必需的先天条件;其二,我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现我的祖辈父辈,难免会进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怪圈。

因此很遗憾的。

一直到了2009年的3月,机缘巧合使我把视线投向吉庄村。

吉庄虽然也不起眼,但它在朔城区比较知名,一句“小瞧吉庄基干民兵没枪”的名言广为流传,特别是村子紧邻古城马邑,地处桑干河源头,更有理由引起人们的关注。

众所周知,马邑是朔州区域文化的核心地带,长期受到独特的历史环境侵润:中华门神尉迟恭的传说、塞外江南神头泉域的美景、北魏拓跋氏称雄中原的发祥神话,无不和马邑紧密相关。但是,我看到了曾经水波汹涌的桑干河,只剩下涓涓细流;往昔百泉翻动的神头泉,多数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而干涸,还有中华门神尉迟恭的祠庙无迹可寻,拓跋圣地神婆山也被开山取石而炸得支离破损,马邑古城的城墙变成了断壁残垣……

岁月很不留情地销蚀着历史的痕迹,或许再过不久,许多景观乃至传说都将消失殆尽。幸运的是,吉庄置身马邑文化圈内,竟然神奇地保存下一处几近完整的三大王庙,至今闪烁着劳动人民乡土艺术的结晶;村中一棵葳蕤茂盛了600多年的大槐树,与洪洞大槐树一脉相承,牵连起一方百姓生生不息的根祖情结。一庙一树已经足以让吉庄与众不同,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底蕴。而且经过我初步了解得知,在百年间每一个历史阶段,吉庄几乎无一例外地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民国初年小农经济的风雨飘摇、日寇入侵时村民的忍辱偷生、共和国成立之际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合作化期间的翻天覆地,以至于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和四清文革的奇闻轶事,直到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的一波三折,都在吉庄有着最真实的原始记录和情景再现,都是不可复制的珍贵的独有财富。

可以肯定,吉庄的百年凝缩着中国北方农村的百年沧桑。

在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李世唐先生的一力支持下,我幸运地走进吉庄。当然我还得特别感谢吉庄的支部书记兼村长林建国先生,他正在竭尽全力对三大王庙开展保护性修复,以期体现其应有的文物价值。难能可贵的是,林建国十分赞成为吉庄书写百年历史,赞成挖掘吉庄文化、为朔州区域文化的繁荣添加浓重的色彩。他当即交给我一把他的办公室钥匙,让我采访落脚,并亲自到学校食堂安排我跟老师们一块吃饭,嘱咐副支书李清协助我寻访线索、联系采访对象,总之为我提供了一切便利。从2009年5月起,我就到吉庄开始搜集《漫话吉庄大槐树》所需的相关素材,寻找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必然规律。

在以后100多个日子里,我接触到许多吉庄人,包括人到耄耋依旧思维敏捷身体硬朗的李如昆老人,包括精心存放包产到户手续谙熟农业社过程的阎春枝大伯,包括林建国、李清、李忠友、李万山、李淮春,他们心胸坦荡,直面史实,还有学校徐校长、食堂谢大姐,以及村里的李海枝、武兰兰、二牡丹等等,无不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吉庄的文化内涵,始终闪动在百年间每一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成为《漫话吉庄大槐树》成书的关键所在。

现在,《漫话吉庄大槐树》写完了,我还拿着林建国办公室的钥匙,也应该物归原主。可是我真的对吉庄充满留恋,充满尊敬。我和吉庄的父老乡亲结下深厚的友谊,好像已经把自己融入吉庄,成为吉庄的一员。在这里就以《漫话吉庄大槐树》结尾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

祝福吉庄。祝福吉庄的明天更美好。

正说尉迟恭

不能否认,《正说尉迟恭》是我写得最为辛苦的一本薄书。

我老早就涉猎隋唐历史,寻找记载尉迟恭的文字,不过是想写一本关于尉迟恭的小说。因为我是朔州人,不写尉迟恭确实耿耿于怀。之所以一直没有动笔,总觉得历史题材,学术性太强,一旦把握不好,可能做出糟粕,那就很不值得。

大约在2009年的年初,山西省作家协会《黄河》主编张发先生到朔州来,鼓励我为朔州建市20周年写一篇报告文学,我也动心了,然而,一来感觉时间紧迫,几个月怕来不及出版,二来千头万绪难以掌握,有点无从下手。想来想去,就另选了尉迟恭这一题材,干脆不写小说,就写一本史话,也算为朔州打造一张历史文化名片,献给朔州建市20周年。

下笔才知道,难度实在太大,关键还是我的学问准备差得多。以前看过的史书,全是借来的,没做笔记,已经忘掉许多。不过我的岳父藏书丰富,于是我儿子帮忙去悄悄取来几本,我才有了下锅之米。事后告诉岳父原委,他提醒我说:看看可以,别弄坏了。我用完了,倒不曾弄坏,但翻脏了,只怨我的环境不好。想来岳父也不会怪怨。倒有另一位对我满腹怨言的赵大夫,是我的忘年朋友罗国柱先生的爱人。一如既往,我一遇到难题或不认识的繁体字,不论什么时间,赶紧给老罗打电话请教,肯定次数不少,听说赵大夫给丈夫安排了一个职务:“老罗你是不是成了郭万新的秘书?”嘿嘿。

我原来在朔州市的郊区办了一家小小公司,这几年搞得一言难尽,《正说尉迟恭》诞生的时候,它倒闭了。管它呢,屁大的老板当不成,我就继续好好写作吧。不过,我还是深深怀念我的那个小公司。我三十岁就到了那里,转眼十五年时间,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在那里我写出不少东西,包括《正说尉迟恭》。眼看要拍屁股走人,也不知会沦落到哪里,真的有点心酸,莫非以后就要整天呆在家中和我三岁的小女儿郭怡欣郭大小姐玩耍?她倒是绝对没意见,但好像令我惶惶。不过,那几天公安作家曹俊先生正在创办一张报纸《朔州开发》,特地给我一席篱下之地临时栖身,看来尉迟恭保佑,天无绝人之路。

《正说尉迟恭》完稿于2009年的3月。我自己翻看一番,总觉得还欠些什么。想想那位伟大的老乡自从公元519年离开故土,经历了史诗一般的金戈铁马、宠辱起伏的显赫人生,最终成为大唐凌烟阁上名垂千古的功臣,但翻遍所有的历史文字,就没再发现他有过回返朔州的记载。由此我忽动了一个念头:能不能一路沿着尉迟恭离开朔州时的足迹,拍摄一些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正说尉迟恭》一书,呈献给尉迟恭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朔州!

遗憾的是我不懂摄影,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就想到我的朋友、朔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贺继汉先生。贺继汉先生是朔州知名企业家,我曾经给他写过一本传记《风雨光华》。他是我交往十年的好朋友好兄长,为人豪爽,近年研究摄影艺术,每到一处,相机从不离手,长枪短炮装备精良。当贺继汉先生听了我的打算,马上痛快地答应下来,立即挎上相机,和我一起驱车出发,不远千里直向西安进发。按理朋友帮忙是不能言谢的,那样很俗,可我还要在心底谢他一声。

一路驶过不少蕴涵人文历史的地方,比如刘武周曾经攻打过的广武古城、九塞尊崇的雁门关、大唐龙兴之地太原,还有当年李世民大军对垒宋金刚时履冰踏过的天堑黄河龙门。拍摄龙门时,张发先生的电话已经联系了居于河津的知名作家曹向荣女士,她和她的丈夫极尽热情地招待了我和贺继汉先生一行,然后将我们送入陕西境内。当天我们到了古都西安,然而左打听右打听,得知不论凌烟阁或者玄武门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遗迹都亦难寻访。幸而听说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图像在新建的大唐芙蓉园得以复原,所以我们赶到了大唐芙蓉园,果然气派非凡,极具大唐遗风。在元功门,贺继汉先生开动快门,连续拍到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复原了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像;旋即在凤鸣九天剧场,他掖藏着相机进去拍到了《梦回大唐》的剧照;在紫云楼拍到了李世民铜像注目下的微缩长安城,以及著名的玄武门……。大唐太遥远,大唐芙蓉园能够复原那么多的历史景观,足够不容易了。

最后一站,我们途经咸阳,再到唐太宗昭陵所在地礼泉县。由于歧路不少,结果频入迷途,几十公里的路程,从清早绕到近午,才来到神奇的九鬷山麓一个名叫烟霞的小镇,昭陵博物馆就在烟霞镇的西端。听说我们寻找尉迟恭的资料,又是来自尉迟恭的故里,昭陵博物馆的副馆长李浪涛先生犹如遇到知己一样,陪着我们翻阅了尉迟恭夫妇的墓志铭及墓志盖的拓本,和我们交流有关尉迟恭的生平资料,令我们收获匪浅。最后,李馆长指点我们说:“沿着镇上的街道往东走出几百米,路北栽有大喇叭的地方就是。”

那一会儿,我们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到尉迟恭的陵墓前。在商铺零乱的街面,果然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土丘,前面被一堵围墙围起,左右是挤占过来的临建房舍,使得陵墓太窘促太难堪了。其顶上果然树立起一根扎眼的电杆,电杆上搁着一个还有人民公社特色的高音喇叭。真的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大唐鄂国公尉迟恭长眠的地方。“陵寝盘空曲,帝子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当年杜甫描写过的昭陵美景哪儿去了?如果不是特地来寻找,谁能知道这个突起的土丘就是尉迟恭陵墓?它的标记在哪里?我们缘墙而行,在陵墓正南的中间,好容易发现嵌入墙体的一块石碑,上面严严实实贴满了风雨吹刷不掉的海报广告,我连忙上前费劲撕去那些褪色的破旧卷曲的纸张,碑上终于露出不太清楚的字迹:“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陵陪葬墓敬德墓”。

那一刻,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看看贺继汉先生,他拍下我撕扯破纸的镜头,同样一脸郁郁。是的,我俩作为朔州人,前来寻访值得我们敬畏的老乡尉迟恭的归宿之地,他的陵墓居然困围在市井的喧嚣之中,实在是时代变了。但是,我们毕竟找到了该找的地方,我们总是不虚此行。

告别尉迟恭陵墓时候,我暗暗想,这次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正说尉迟恭》出版成一本精品图书,讲述一个值得朔州人自豪的、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尉迟恭。

我是个写小说的,头一回写严肃的历史,《正说尉迟恭》难免会有引起商榷的地方,所以心中真的没底,但愿许多学者专家多多包涵。

同类推荐
  • 东园公记

    东园公记

    本书是林鹏先生新近编写而成的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是跟林先生当兵时期的经历有关,可读性强,可供文学爱好者品读。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高建群,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热门推荐
  • 君临末日

    君临末日

    战争终结了一个时代,也创造了另一个时代。君千羽,KOF大赛的冠军,人类巅峰的格斗家。却偶然发现,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里,自己竟然只是别人的试验品!末日战争的爆发,生化部队的出现,以及基因的异化,在新时代来临后一一出现,这其中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阴谋?在末日时代不断探索的人们,又将如何面对那些来源于未知的灾难?君临末日,一起闯荡在末日的废墟世界!------------------------------新人新书,求各种支持。一个收藏,一张推荐票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谢谢。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从石头中蹦出的少年,背负“天工开物”的神秘宿命,在这个强者为尊、人仙魔妖林立的世界中,如何构筑奇命,打造势力,一步步踏上那高高的铁血王座!
  • 绝色神医

    绝色神医

    她是青楼小老鸨,是绝色美人,是隐于市井的妙手神医。他是皇子,冰冷桀骜,一心周旋于帝位争夺之间。他是武林泰斗的接班人,他温润笑容之下的勃勃野心深藏不露。一生纠缠,一世牵绊。终究,是谁愿意为她弃江山而独爱美人。
  •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丑图

    百丑图

    女画家麦子一直在阳湖画她的百丑图,这已经是秋天了,秋天的落叶落得像蝴蝶一样飞舞,麦子一直站在窗前,百丑图也快完成了,可是这些天她却心神不定,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试图摆脱这种不安,可是无论怎么做都不行,就差一个人的就完稿了,可是这个人的图像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怎么画,那个画面在脑子一闪就跑掉了,她总是想抓住,可是却无法抓住。
  • 陌上花开半边尘

    陌上花开半边尘

    这本书我会稍加修改,我知道我这本书已经踏上苏的道路,一去不复还了,因为是新手,所以大大们如果不喜这个文不要介意!在此,陌陌要谢谢那些还没有将这文取消收藏的妹纸们。——————————文案————————————三千年神魔大战,一些事一些物都被人遗忘,惨败的魔界再此带着强势的力量攻打人界,一名从封印中走出的女子,渐渐走进人间,那些被遗忘的事物,逐渐清晰.......
  • 我是大天王

    我是大天王

    王天只是个不知名的酒吧歌手,意外重生架空地球。熟知前世成名歌曲,今生岂能白活?偶尔也将那些记忆中的小说和电影拿出来玩票。前世想成为瞩目的明星,今生却成了闪耀的大天王!来自异时空的蝴蝶轻轻闪动翅膀,一个娱乐圈的天王传奇正在悄然诞生。新人新书求支持,寻找那些我们曾经忘却的美好和温馨。
  • 大侠饶命

    大侠饶命

    女汉子遇到男“小偷”,说来话长……家里来个贼,不偷东西专门打扫卫生,扫了不算还要留言讽刺她邋遢,讽刺了还不算,还要定时来检查……女汉子揭竿而起:我说梁上大哥,既然选择了偷盗事业您就一条道走到黑好吗?看上啥您就顺走得了!梁上君:那某就不客气了!女汉子拳打脚踢:不是让你顺老娘!
  • 走出山坳的中国

    走出山坳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甚至在一些过去场合下国际上流行的“美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的话语,其主语也被悄然改成了“中国”!“到中国去投资!”,已成为时下国际网络中点击率最高的用词
  • 星月之蚀

    星月之蚀

    异界魔神神魂陨落地球,将一名普通胎儿的基因改变成魔族……一种名为命运的齿轮开始运转……这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