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4200000011

第11章 百病始生篇第六十六

本章主要简述的是导致各种疾病产生的因素,既包括外来的病邪也有自身正气不足引起的。无论何种致病因素,其结果无外乎正气不足,不足以抵挡邪气的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我们也领悟到经文在阐述二者关系的同时,旨在告诫人们保养正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所在。

篇解

百病即多种疾病;始生,就是开始发生。

本篇是《内经》中讨论发病为主的专篇。文中对于疾病发生的原因,病邪伤人的途径、部位、疾病传变等都进行了阐述,所以篇名叫做“百病始生”。

原文501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1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2,愿闻其会3.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4,请言其方5.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6,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7,不可胜数。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8,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9,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10,两实相逢,众人肉坚11.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12,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注释

1.清湿:清,(q ng),寒凉。清湿,寒湿,指地之寒湿邪气。

2.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寒湿,伤于五脏的喜怒,为三部之气。因其所伤害的部位有上、下、内的不同,故称“所伤异类”。

3.会:会悟,领会。

4.或起于阴,或起于阳:阴、阳此处指发病部位。阴即内,阳即表。张介宾注:“喜怒不节,五志病也,内伤于脏,故起于阴。清湿袭虚,阴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下。风雨袭虚,阳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上。”

5.方:道理、规律。

6.袭虚:乘虚侵袭。

7.淫:浸淫传布。淫,浸淫。同溢,有扩散之意。

8.不得虚:不遇到正气虚的机体。

9.虚邪之风:致病的异常气候。

10.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虚邪遇到正气虚弱之人,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11.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的气候下,就会身体健康。

12.参以虚实,大病乃成:形虚邪盛,两者相合,形成大病。

释义

黄帝问岐伯说:“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风、雨、寒、凉、暑、湿等外邪侵袭和喜怒等情志内伤有关,若喜怒等情志不加以节制就会伤及到内脏,风雨之邪,伤于人体的上部,寒湿之邪伤于人体的下部。不同的邪气伤人的部位不同,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邪气的性质不同,伤人的途径也不同。病邪可以分为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寒湿和内伤五脏的喜怒的七情。情志不节,容易伤人体内脏,引起五脏气机紊乱,五脏位于内,居于阴,病起于阴。居处环境阴冷潮湿,邪气由地而起,所以寒湿邪气乘虚侵犯人体时,所以说病发于下部。风雨寒暑为天之邪气,由上而降,故乘虚侵袭人体时,病多发于上部。这是疾病开始发生的一般规律,至于它向里传变规律就比较复杂了。黄帝说:我自然不知道那些传变的复杂规律,所以问您,还是想听听您的解释。岐伯说:风雨、寒湿这些邪气侵袭人体,遇到正气不虚的情况,也不会使人生病。即使突然遭到邪气的侵袭,如果正气不虚也不能发病。所以说,邪气不能单独伤人,要正气虚弱和邪气侵袭两个因素同时发生,才能发病。如果身体虚弱又赶上邪气的侵袭,两者相合,就会得大病。不同的邪气伤人的时候是容易伤到某一部位,根据这种特定性,把这些邪气称为三部之气。

按语

本段将疾病发生的原因概括为“三部之气”,即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和伤于内脏的喜怒。邪气的性质不同造成伤人的途径也不同。情志不节,容易伤人体内脏,引起五脏气机紊乱,五脏位于内,居于阴,故曰“病起于阴”。居处环境阴冷潮湿,邪气由地而起,此时邪气乘虚侵犯人体时,其病发于下部。风雨寒暑为天之邪气,由上而降,故乘虚侵袭人体时,病多发于上部。此为疾病开始发生时的一般规律。这种将病因分为天、地、人三类的分类方法是《内经》的一种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段还着重阐述了外感病的发生机理,认为外感发病必须具备两个因素:正气虚弱和邪气侵袭。虽有邪气侵袭,如果正气不虚,也不会使人生病,即“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气侵袭必须有正气虚这一因素存在,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即“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通过“卒然逢疾风暴雨”有得病和不得病的对比,说明“两虚相得”是外感病发生的机理。可见,本篇把外邪侵袭看作是发病的条件,而正气虚弱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是发病与否的关键,从而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

现今意义

文中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大意是虽然有虚邪贼风,如果正气不虚,仍不能使人发病,既突出了邪气的致病作用,又强调了正气的主导地位,这种重视人体正气的发病学观点贯穿于《内经》整个典藉之中,是中医发病学的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养生学认为:摄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养、强壮人体的正气,防病抗衰,延年益寿。治疗学认为:一旦发病,在治疗中应当从维护正气出发,注意扶正以驱邪。都强调了正气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能保养人体正气呢?《内经》认为保持乐观的情绪很重要,可以使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协调一致,食欲旺盛,睡眠香甜,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增强。一旦摄生不慎,遭受了虚邪贼风,在治疗时我们不要忘记顾护正气,张仲景在这方面可谓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所载方剂无论从用药还是煎服法上,时时渗透着“固护胃气,扶助正气”的观点。如他在桂枝汤方后的使用注意事项里写到“啜热稀粥”,助药力;在“大陷胸汤方,后有“得快利,止后服”。因为大陷胸汤方攻积力量较强,获效就应停药,以免伤正气;在遣方用药上更是处处注意顾护正气,如在所有涉及到用甘草的方剂中几乎都选用的是炙甘草,以减缓其它烈性药物对胃气的伤害。这些都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即时刻切记:祛邪勿伤正气。

原文502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1,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2,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注释

1.其生于阴者:与前“病起于阴”同义,指病起于内脏。

2.察其所痛,以知其应:审察病症的部位、性质,即可知相应的内在病变。痛,此泛指外现症状。

释义

黄帝问:疾病首先发生在内脏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岐伯曰:忧、思一类的情志多容易伤及到心;外部受寒加之贪饮寒凉多容易伤到肺;大怒易伤肝;饮食不加以节制,出汗以后遭遇风邪容易伤脾;劳作时用力过度,醉后以行房,行房后汗出再立即淋浴都容易伤肾。黄帝说:好,怎么治疗呢?岐伯说:先看病发生的部位以及表现的症状,来推断相应的内在脏腑病变。查明病因,来相应地采取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到正邪关系,有余就用泻法,不足就用补法。还要考虑到天人相应的问题,因时制宜。

按语

本段先讨论内伤五脏的病因,通常是多种病邪组合在一起伤人,如“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等,概括了形寒、饮冷,醉后入房、汗出当风等常见病因,说明内外合邪易伤及内脏。本节还提出了“至治”,启示在审病定治时,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抓其要点。首先要“察其所痛”,即详察病位,以定病因病位的治疗,其次要注意正邪关系,最后,还要考虑到天人相应的问题,要“毋逆天时”,因时制宜。

现今意义

根据本段经文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能引起内脏发生疾病的致病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也是临床内脏病情严重、难治的原因。但这些病邪又各有其特点,如肝病多由于情志所伤,肺病多是外内寒邪共同伤人所导致,脾多伤于饮食不节,肾多伤于劳倦、房劳等,由此,提示给我们只有畅达情志,在饮食起居上多加注意,才能达到养肝、养肺、养心、养肾等目的。同时,此段经文不仅为养生提供了契机,这在我们临证针对脏腑病的辨证中也提供了依据。值得强调的是文中还告诉我们治疗时要考虑到天人相应的问题,“毋逆天时”,因时制宜,这是我们中医的治疗特色,不可忽视。

同类推荐
  • 性冷淡的药膳疗法

    性冷淡的药膳疗法

    本书是“男科专家谈药膳丛书”之一,主要介绍性冷谈的药膳治疗,在介绍各药膳的配料、制法、吃法的同时,重点突出专家提示,清楚指出药膳的出处、性味、归型、忌口、功效特色等。读了此书,普通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药膳可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生活中选用药膳也更有把握;中医师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在临床遣方用药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据此嘱患者配合治疗,选用某些药膳,把药疗与食疗有机结合起来。本书不仅具有临床医疗保健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医药、饮食文化欣赏的特色,适合普通大众及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 治病养病宝典

    治病养病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类疾病、风湿类疾病等七大类的42种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依据和治疗、中医分型及治疗,对每种疾病的饮食疗法、生活调理、预防与保健,以及相关知识作了颇为详细的叙述,包括现代研究新看法、新观点,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民间饮食宜忌大全

    本书以治疗疑难杂病、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并将这些病的病状、病因、特点、中医辩证论治以及第一种病的配方、制用法、功效等做了系统的分析。
  • 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所导致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此,根据四时气候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的体质、病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药,通过烹调,制成各种具有药物和食物双重作用的膳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本书简要介绍了家庭足部按摩的基本知识和足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详细介绍了各科常见病的足底相关反射区,基本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和其他辅助疗法。其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使读者易于掌握和操作,特别适合家庭自我治疗与保健,也适合基层医生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惹上不良神君

    惹上不良神君

    简介无能:这大抵就是一个神君如何通过种种方式诱拐一个修仙者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狗血,包含爱恨情仇;这个故事很八卦,囊括前世今生;这个故事很荒诞,演绎万千可能;苏小落的任务就是,面临长相身材都很可口的神君大人要学会脸不红心不跳保持目不斜视。在神君大人耍赖使诈秀傲娇的同时,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简介只是为了适应文名,每次一看到这个文名作者就哭晕在厕所……改名诸多麻烦,如被雷到,请多担待。
  • 采石瓜洲毙亮记

    采石瓜洲毙亮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色寂静

    银色寂静

    凌子寒行走江湖的黑道身份鬼秋已经销声匿迹一年多,却有人执意要找到他,竟然要他刺杀他的知己好友雷鸿飞和他的父亲凌毅。凌子寒本拟退休,却不得不再出江湖,重操旧业,成为世界排名前三、亚洲头号职业杀手鬼秋。他假意刺杀了雷鸿飞,意在探明对方的真实意图。结果发现,这些人是日本的极右翼组织“帝国神道党”,他们与欧洲的新纳粹勾结,准备刺杀出访欧洲,然后到日本参加世界经济合作高峰论坛的中国总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就此打响。鬼秋赶赴日本,与著名杀手风魔决战东京……
  • 万古仙朝

    万古仙朝

    一个卑微的人,拥有逆天的命,造就了他一段不朽传奇之路。那一年,诸天神魔陨落,万界崩灭,血染苍穹!那一年,一代仙皇脚踏神魔尸骸,背负苍生转世而来!这一生,他不问前尘,不求来世,只轰轰烈烈,败尽各族英杰,傲世万界神魔!
  • 无岸之海

    无岸之海

    青春浪漫的女画家叶纯子,就因为新疆某部副指导员吕建疆的一句话,不远万里,坐了六天火车、汽车,来到了远在天边的塔尔拉。叶纯子见到吕建疆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耽搁看沙枣花吧?”叶纯子来的时候是三月份,她比春天来的还要早……
  • 雾朦胧

    雾朦胧

    他是高贵的王,身边女人无数,却从不留心。南征北战,马背上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却因权术而分离。哼,既然他选择霸业而弃感情,她又何必自找没趣!收拾包袱,跳出深宫,惹得桃花朵朵开,岂不快哉?
  • 其实财富离你很近

    其实财富离你很近

    有的人月薪几千就可以买车买房,而有的人月薪几万却是“穷忙族”,银行卡上的存款从未有过5位数;在股市中,每次熊市一来,有的人会赔尽家产,有的人却能日进斗金……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投资理财观念的不同。很多人希望好好学习投资理财,但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本书会为读者答疑解惑,内容包含从初学入门必须知道的投资理财知识和观念,到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认真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财富与你零距离。
  • 五行修仙记

    五行修仙记

    一个山村的小子,一个五行灵根的少年,看他如何走出山村,在偶然得到一本五行修炼法诀,于是他开始在变幻莫测的修真界闯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且看他如何笑傲修真界?仙也?梦也?这是一个山村小子的修真梦。
  • 再临仙界

    再临仙界

    枯木中生出的一颗树苗,窟洞中的一滩青水,神秘的翠嘴绿壶。这是树苗、青水、翠嘴绿壶与一狂生产生化学反应的故事。………………Q群:10154060【霞城南门】
  • 破法成仙

    破法成仙

    自古世人谁人没有影子。任你是神魔,任你是天仙都皆为有影。不过,关于大荒的神灵传说却是始终再流传。古老相传,在大荒之中不止有人族,这里百族林立,有堪比神灵的古战族,有着皇室血脉的九黎神朝,有着血腥的魔族,更有真的神抵。更有神农氏,遂人,有巢式,出没于荒古年间。热血澎湃,激情四射,玉叽子追寻着影子的足迹,揭开了被尘封远久的上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