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9500000016

第16章 关于鱼,关于熊掌

只消提到鱼和熊掌,马上会想起孟老夫子这句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很赞成这种现实主义。

譬如,当文学家,就得舍去当政治家、企业家的念头,同样,当了政治家、企业家以后,还要当文学家,没有超常智慧,没有非凡才气,通常都是要出洋相的。所以,刘邦,一生只写一首诗,玩玩而已;乾隆,一生虽然写了四万首诗,其实等于什么也没写,同样也不过是玩玩而已。因此,一个文学家,去当官,去经商,去搞什么大文化,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忽然,他官越做越大,忽然,他钱越赚越多,忽然,他就秦砖汉瓦,唐彩宋瓷,在电视台大喷唾沫星子,那就大可怀疑他原来是否为文学家的料子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择其一,孟夫子两千三百年前的这番见解,至今仍具相当的真理性。一些同行所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无法两全的烦恼,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就是没有完全悟开这个道理而累心费力的缘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市场行情,已无法了解了;也许当时黄河流域还有大量的野生熊类活动,猎取比较容易,因而价格相对便宜。作为美味佳肴的熊掌,其成本之高,鱼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吃过鱼,但不见得都吃过熊掌。因为,前者易得,后者难求,除有钱有势有权者,有这口福外,一般小萝卜头是享受不着,也享受不起的。所以,凡是能坐在那儿坦然享用熊掌者,肯定都是大人物。

早些年,我认识一位不大也不小的干部,他说他就吃过熊掌。他之所以吃到东北名菜“冬梅玉掌”,是沾了他给当秘书的那位首长的光,那自然是大人物了,大得连整个饭店都有三 级地震那种晃荡感。当这道名菜端上来时,名厨跟进来了,餐厅经理也跟进来了。首长一尝,微笑,对身边作陪的省里负责人说,做得不错,味道也可以,就是,这只掌是冰箱货,怎么吃怎么觉得不如新鲜的入味,而且——喝一口茶,稍顿,才接着说下去——熊掌要想做得既劲道又滋润,非鲜货不可。遂放下筷子,表示兴味不大。

那名厨点头哈腰,对餐厅经理说,这位首长,是真正的吃家。

托了首长的福,我认识的这位朋友,得其所哉,大啖而特啖之,将那盘佳肴,一扫而光。讲完这段往事,他长叹一声,国文同志,我的首长得吃掉多少支熊掌,才能吃出那种细微差别的口感来呀!服了,服了!他赞佩不已。

孤陋寡闻的我,问他,那玩艺,吃在嘴里,到底是啥滋味?啥感觉?

他努力形容了半天,也不得要领。于是,我也就明白了,这位朋友为什么总是中间人物,就冲他这没水平的舌头,也休想爬得太高。

据我观察,在我们周围,这类能吃出熊掌是冰箱货的大人物,不多,也不大容易见到。而经常接触到的,多半是自己感觉到是大人物的人,张牙舞爪,神气活现,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看得你只闹心。在文坛上,此等货色,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比比皆是。或以其哄抬物价的文名,招摇过市;或以其炒作而成的身价,不可一世;或以其出过一部弄潮小说,受到赏识;或以其写过几篇投机文章,风头忽健;便认为自己成为既吃鱼,又吃熊掌的大人物了。

一个小萝卜头,有了这种大人物感觉,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他从此不必仰脸看人;坏事,当别人开始仰脸看他的时候,就不免要抖擞(读如dè se),要显白(读如xiǎn bai),要拿劲,要烧包。这时,若是戴着白色高顶帽的厨师,过来向他请示:“广先生,您看,先上鱼,后上熊掌,行不行?”他眼珠马上弹出老高:“不行,我就要一块上!”这等自以为是的大人物,其特点,就是敢“开牙”。

何谓“开牙”,这是一句颇流行于“愤青”口头上的北京话,意思是这家伙真敢张嘴,真敢大言不惭,真敢开条件索取,而且脸不红,心不跳。通常在说出这个词汇时,前面要加上“他妈的”这个定语,偶然也不力口,即使省略掉,那语气也听得出来,可见此等人颇招人恨。

事实摆在那里,什么都想得到,什么好处都不能将他拉下,要了“东”,还要要“西”,要了“东西”以后,接下来还要席卷“南北”,自然便是这样一个结果:蛋糕盒子在那里摆着,盒子里面的奶油蛋糕不翼而飞,全让那些真敢“开牙”的家伙瓜分殆尽,连碎渣也不剩。因此,不能怪“愤青”骂骂咧咧,因为,道理再简单不过,社会全部的利益、资源、机遇、幸运,总量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有了,别人就没有,别人有了,你就只好空手。“愤青”看着这只空空如也的蛋糕盒子,能不瞪眼?

由于这个新兴词汇,我不禁想起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牡蛎》,那里面也有一个敢“开牙”的。

一对父子,在莫斯科的一条热闹的大街上行乞,儿子已经饿到神志昏迷的程度,他指着饭店门口的海鲜广告牡蛎!给我牡蛎!这时,有两位戴高礼帽的先生站在他面前,瞧着他:“小孩子,你吃牡蛎?真的吗?这可有趣,你怎么吃法呢?”

于是,他们把这个小要饭的,领进那家饭店,给他要了牡蛎。

他狼吞虎咽地吃,最后,连坚硬的外壳也吃了。

“哈哈,他吃壳了!”人群笑了,“小傻瓜,难道这也吃得吗?”

这个在莫斯科大街上要饭的小乞丐,自然也算“开牙”一族。不过,他是上海话所说的“热昏”以后的谵妄,和那些在神志很清醒的状态下“开牙”者不同,不过,他颇走运,他吃到了。尽管最后连壳都吃了,出了洋相,但他吃的确实是产自法国马雷纳的牡蛎,挤汁的柠檬,是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运来的。

也许你会笑话这个饿昏头的孩子,真是个妄想狂,也许你会悄皮一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所有患妄想狂的癞蛤蟆,都是可以嘲笑的。生活方程式之复杂性就表现在这里,变数是层出不穷的,不可能会成为可能,可能也会变为不可能,到嘴的鸭子会飞,而莫斯科街上的这个瘪三,当真地吃到了牡蛎。人间的许多天方夜谭,经过验证,倒并非全是虚无缥缈的神话。

这就是让你啼笑皆非的大千世界,这就是让你欲哭无泪的人间万象,在这个社会里,有的是对付你这等小角色的不变常规,但是,那些聪明的幸运儿,却总是能得到逸出常规的例外。昨天,他还坐在小板凳上,残羹剩饭,吮嘴舔舌,视人眼色行事;今天,扶摇万里,直上九霄,睥睨万物,不可一世。昨天,还像孔乙己那样寒伧,就茴香豆,捏个小酒,仰人鼻息;今天,嘴里嚼着肥美流汁的生蚝,成了什么都得到了的时代宠儿。

这都是我们大家目睹过的,像刚出炉的烧饼那样新鲜的天方夜谭。

故事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但是,欲罢不能,因为时来运转的他,得意忘形的他,酒足饭饱的他,表演出色的他,不知为什么,鞠躬谢幕时,却在那张幸运的脸上,流露出那么一点点失落,那么一点点心虚,他发现黑压压坐满了观众的剧场里,掌声稀稀落落,让他沮丧到了极点。尽管打他爷爷那辈儿起,从未得到如此之多的荣誉、名声、实惠、利益,可是,他现在明白了,即使在这剧场里,他也没有得到全部,而这没有得到的部分,正是他最想要的百分之百呀!

呜呼,这就是孟夫子所说的“二者不可得兼”了。你吃了鱼,就不可能再吃到熊掌,而你若是吃到了熊掌,也就别想再吃鱼。在文学世界里,百分百的满堂彩,那就更非易事。这些年来,多少红得发紫,能把人吓个跟头的作家,无一不在嘘声中落荒而去,不知所终。有的更惨,还没来得及轰轰烈烈,倒彩声一片,不得不偃旗息鼓,吹灯拔蜡。

是文学,就是文学,不是文学,说下大天来,也不是文学。即使将这些名公的应景之作,每一个字都镀上黄金,拿到当铺去,柜台里的朝奉,只认镀上去的贵金属,而那些镜花水月的文字,在坩埚里,不过灰烬而已。

于是,这位幸运儿像那个吃牡蛎最后连壳也嚼进胃里去的小孩一样,从别人的笑声里听出来轻蔑,从别人眼睛里看到了奚落。因此,爽然若失。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遗憾,大概是永远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心态,“舍鱼而取熊掌”,得其一,就行了。

擅长写什么,不擅长写什么,你能够写什么,不能够写什么,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有的人,一出娘胎,就基本上定型了。即使求新图变,也不是吹一口气就成的事情。更有的人,一开始写,便是镜头一般地定了格,无可救药,只能永远依样画葫芦,直到寿终正寝。因此,稍有进展,不必封自己为写主旋律的种子选手;些许进步,也不必视自己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转世灵童;既然已经得到了超出想像的尽可能多的回报,关起门,偷着乐,也就行了。如果得了一,还不行,还要得二,要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齐刷刷地在剧场里站起来向你鼓掌,这就是北京人所说的“矫情”了。

这种“矫情”,这种一定要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拿官方的褒扬,得民间的赞同,有“下里巴人”的热烈拥趸,获“阳春白雪”的清名冷誉,银子大大进账,职位步步高升,佳人许以芳心,乡党视为英雄,放屁有人叫好,记者紧追行踪,小头梳得蹭亮,警车开道护行。于是,能得必得,能多得绝不少得,甚至连不该得的也要得,成其信奉不渝的宗旨。我每当碰到这类文学上的陡起来的大人物,总觉得他身后有一个影影绰绰的死灵魂跟随,细看那张面孔,一下子认不出是谁,但那顶毡帽,似曾相识。啊,原来这些同行全部的快乐与悲哀和未庄的那位阿Q先生如出一辙,大有如影随形般的相似之感。

这就让我奇怪了,然而,似乎又并不值得奇怪,我记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其《走向起点的旅行》一书中,提到他30年代在上海对鲁迅的一次访问。他问过:“难道你认为现在阿Q依然跟以前一样多吗?”鲁迅大笑道:“更坏,他们现在管理着国家哩。”尽管他说的是30年代的社会状况,时过境迁,21世纪已经到来,谁能担保再没有人做着阿Q在土谷祠里的梦,幻想鱼和熊掌兼得的胜利,满足,开心。因此,那些同行,在谢幕时的不自在的背后,是有一个阿Q的影子在的。

那是阿Q一生中最快乐的夜晚,虽然不过是幻觉,但他眼中看到的,却是所有人都齐刷刷向他臣服,也是时下那些作家所期盼的辉煌场面——

……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另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你不能不为大师笔下阿Q的这场幻境,其内涵之丰富,其概括之全面,其挖掘之深刻,其批判之锋利而赞叹备至。以上331个字,是中国农民心中的一本永远的《圣经》。在中国全部农民武装革命起义的过程中,从造反有理到打砸抢拿,从毁灭文化到横扫一切,从掠夺财富到宣泄性欲,从暴力革命到大开杀戒,都是按照这331个字行事的。

为什么说鱼和熊掌统统都吃,是典型的阿Q式的小农心态呢?包括一些已成大人物的作家,也摆脱不了这种贪婪阴影呢?

因为小农经济,是既经不起天灾摧残,更经不起人祸折腾的落后生产力。春天播下种子,秋天能否收获,是看不到的。惟其看不到,短期行为就成为小农经济的特征;惟其短期行为,恨不得把能得到的所有一切,统统攫取在自己手中,成为其生存的全部目的。这种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状态下所形成的占有欲,一旦可以张嘴,一旦可以“开牙”,那永无厌足的胃口,相当可怕,尤其碰上真他妈的大人物,确实很难侍候。不过,阿Q是可怜的,他不过做了个醒着的梦而已。

第二天,当他打算到静修庵去“革命”的时候,接下来的场面,却是他没想到的,有人早在他行动之前,先来“革”过“命”了。这对他来讲,太痛苦了,在尼姑庵门口站着的阿Q,不得不诧异,不得不六神无主了。

这位最早在未庄喊出“造反”二字的“革命”先驱,发现这一觉睡坏了,不但错过了“革命”时机,而且,也跟不上“革命”形势。这使得耽迷于昨夜幻想中的阿Q,很有一种被人家不把他当回事的冷落和被人家不带他一块玩的孤独,终于意识到,他的“造反”,其实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前清官场,不是从正途科举出身,而是靠金钱买来的“捐班”顶戴,作得数,也作不得数,可以作数,也可以不作数,因此,心底难免有些发毛。

写到这里,也就渐渐体会到那些吃到了鱼不满足,吃到了熊掌还不满足,更要等到全体观众向他鼓掌才满足的同行们,那种意犹未尽的缺憾。说穿了,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那种作不得数的“捐班”心虚罢了。

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的《各种捐班》一文中,这样说过清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就是这一伙。财主少爷吃得油头光脸,忽而忙了几天,头上就有一颗水晶顶,有时还加上一枝蓝翎,满口官话,说是‘今天天气好’了。到得民国,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实际上倒是开展了起来,连‘学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顶戴。

在一个物质社会里,拿钱堆,拿脸蹭,拿屁股拱,拿舌头舔,几乎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对于“捐班”文学,鲁迅建议:“我想,倘做历史的著作,是应该像将文人分为罗曼派、古典派一样,另外分出一种‘捐班’派来的,历史要‘真’,招些嫉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

其实,鲁迅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时至今日,不但弄潮派有“捐班”,先锋派有“捐班”,连罗曼派、古典派也不是没有“捐班”的。老实说,没有“捐班”,文坛还真是热闹不起来。近些年,一起一起的冲击波,无不由“捐班”炒作而弄得惊天动地。若有这个机遇,我也恨不能“捐班”一下的。

我觉得鲁迅也忒认真了些,也忒把文学当回事,看他的照片或者木刻、速写,多严肃、少笑颜,多正经、少悠闲,即便莞尔,也很有保留意味,即使轻松,也持战斗姿态。当然,应该有这种认真的、当回事的文学,这是中国文学的脊梁骨。但也不能全是这些,因此,偶有“捐班”文学助兴凑趣,谅亦无妨。

不过,大家若是重温孟夫子关于鱼、关于熊掌的古训,择一而从,知足常乐,也许文学的春天,便更加气象万千了。

同类推荐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冬日的恩典

    冬日的恩典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多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其细腻的笔法诗意地描绘了自己对常见的、失去了地方特性的小城市的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是诗人通过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生活在唐朝

    生活在唐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穿越·樱花、生活在唐朝、大明宫花絮、月殇、沉、马戏团、佛珠记、宫女、世仇、日之札记、丝绒城堡、北欧玫瑰、关于死亡、奶酪、花瓶、项坠、告别、摩天游乐轮、心的犯罪等。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武破九重天

    武破九重天

    程皓本乃流云宗一地位不高的弟子,但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块神秘的牌子——玄冥,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人生的轨迹逆转,绝世的强者就此诞生!最终,看程皓是如何手执逆天神器,驾驭麒麟神兽,与天争,与地斗,开启他那牛哄哄的精彩人生!
  • 绝色废柴大小姐:琴医魅月

    绝色废柴大小姐:琴医魅月

    南宫月,废材体质,受尽冷眼,家族因为利益将她送出去顶罪,没有人知道,早在N个月前,灵魂早已经变更!某某腹黑男,某某单纯男,某某闷骚男,南宫月仰天问天,为什么给她遇上这些个闷骚的人啊,偏偏还必须天天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本书以轻松快乐的语言,汇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将带领读者徜徉在一个多姿多彩、奇妙变幻的故事世界中。从故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而调整心态,培养心态。拥有积极的好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快乐和成功。
  • 异次元乱世

    异次元乱世

    本文以三界、异次空间为背景,刻画各类反抗命运的人物形象,围绕死冥术创始人之子夜凡和前世为幻神月拉的冰海王国王子冰凝的各类悲伤境遇展开精彩的情节,文中包含多种奇幻地域和深刻的经历,以及精彩的各类法术,其间包含魔导、忍术、幻术、怨灵、怒灵之术……
  • 绝世逆天逍遥神

    绝世逆天逍遥神

    被偷人的妻子背叛弃与茫茫大草原,命之极时,穿越到了异世界,一路奇遇不断,离歌发誓,他不会像前世一样窝囊过活,要活出新的精彩人生,逆天地之大道,得永生之规则,逆出一条通天路,肆意穿行古今未来,逍遥千万亿世界,名贯古未,威达八方上下之世界………
  • 明伦汇编人事典利害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利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郭嘉传人

    郭嘉传人

    我是郭奕,郭嘉的独生爱子。表字,咳咳,伯,咳咳,起……老爹的本事我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这泡妞的品位和手段却绝对不会逊色!郭嘉未竟的事业以及他不会奢望的大业就由我来完成吧!————————————————————————来点推荐收藏什么的吧,这些玩意儿跟妹纸一样,本公子可是从来不会嫌多的啊!
  • 狐仙修恋

    狐仙修恋

    俗话说人妖殊途,不可相恋。那仙和妖呢?一只笨蛋狐妖,一个自恋散仙。如何能在一起?一人一狐够别扭了,居然还有第三者?什么?还斗心思?不在宫不在宅,这算野外大乱斗吗?貌似是个悲剧,作者你弄这么多笑点干嘛?好吧,你敢写成悲剧你死定了,作者同学。就这样吧,想知道,就看书吧^_^!~
  • 爱若在今生

    爱若在今生

    人生难免会面临生死别离,面对艰难苦痛,她没有被生活所击倒,坚强的笑对生活。依然大爱满怀,救助白血病男孩儿。直到遇见了他,一个堪称“漂亮”的男人,她才发现芸芸众生中,总会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出现而等待,是缘分?还是今生注定的宿命?一份无私的爱,两颗痛过的心,能否延续今生的爱恋!
  • 农歌集钞

    农歌集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