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4900000016

第16章 两个“大”字:大孝与大忠

在当今社会,忠与孝仍是人们遵守的社会公德,能做到大忠与大孝的人自然能得到人们的敬仰。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忠、孝的关系上,可以看出曾国藩的道德修养和大事面前不糊涂的决断素质。

(1)孝是一颗心而不是做给人看

曾国藩的孝道,主要表现在他的日记和家书里,由于他终生居家时日颇短,但其一颗殷殷孝子之心,却昭然可表。曾国藩但凡给父母的家书总有一个格式,开头总是“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膝下”或“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万福金安”,结尾则多用“男谨禀”或“男谨呈”等。虽然这是一种格式用语,但也足见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孝心殷切,至孝至诚了。其次,曾国藩远在他方时,总是不时地向父亲禀呈自己的现状,以缓父母对己的怀念。又嘱托兄弟、子侄多多来信呈报父母的身体状况,也是他孝顺的一个方面。如在家书中他说:“敬悉祖父大人病体未好,且日加剧。父、叔率诸兄弟服侍已逾三年,无须臾之懈,独男一人远离膝下,未得一日尽孙子之职,罪责甚深。”又如:“母亲齿痛,不知比从前略松否?现服何药?下次望季弟寄方来看,叔父之病至今未愈,想甚沉重,望将药方病症书明寄京。刘东屏医道甚精,然高云亭犹嫌其过于胆大,不知近日精进何如?务宜慎之又慎。”似这类关切父母、孝顺双亲的家书甚多。有时候,曾国藩要做一件事,父母不同意或想不开,他便去信开导,实在开导不成,事情便放下作罢。曾国藩在京为官时曾写过这样一封家书:“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城欠账将近一千,归家则途费接礼又须数百,甚是难以措办;二则二品归籍,必须自己具折,折中难于措辞,私心所愿者,颇想得一学差,三年任满,即归家省亲上也。若其不能,则或明年得一外省主考,能办途费,则后年必归次也。若二者不能,则只得望六弟、九弟明年得中一人,后年得一京官,支持门面,余则归家告养,他日再定行止耳。如三者皆不得,则直待六年之后,至甲寅年母亲七十之年,余誓具折告养,虽负债累万,归无储粟,余亦断断不顾矣。然此实不得已之计。若能于前三得中其一者,则后年可见堂上各大人,乃如天之福也,不审祖宗能默佑否?”

在这封信里,我们从言词诚挚的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一位思家迫切、盼归甚殷的孝子,在京城繁杂、匆忙的官场奔忙里,望乡而兴叹,把眷眷思家省亲、奉孝床前的炽热情感,深深隐匿在剪不断的思念里。他在京里得知母亲欲买一丫头,马上去信表示支持,即刻从自己窘迫的收入里拼凑起五十金给母亲寄回。甚至于给他祖父母、父母的四口寿具上漆之类的小事,他也亲自过问,并叮嘱每年同时上漆一次,花费由他自己专项报销。他曾经给星冈公买了一副黑狸皮褂,以尽孝孙之心,并去信再三叮嘱,说:“闻狸皮在南边易于回潮,黑色变为黄色,不知信否?若果尔,则回潮天气须勤勤俭视,又凡收皮货,须在省城买‘潮老’(指防潮剂),其色如白淮盐,微带黄色,其气如樟木。用皮纸包好,每包约寸大,每衣内置三四包。收衣时,仍将此包置衣内。又每年晒皮货晒衣之日,不必折收,须过两天。待热气退尽乃收。”细致的叮咛中,曾国藩的孝心殷殷可见。当他得知父亲因过多地躬亲家事而累坏了身体时,马上去信说:“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邻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男忝窃卿贰,服役已兼数人,而大人以家务劳苦如是,男实不安于心。”并再三嘱托诸弟代父劳苦,以宽解父亲的疲累。当然,曾国藩不是仅让兄弟孩子们养成一种孝道,他自己却是只说不做,相反,他在事关孝悌的重大关头,也是挺身向前,勇于担当。如在咸丰七年(1857年)他听说他的父亲去世的消息,竟不经允许就匆忙回家委军奔丧。虽然也有向清廷发泄不满之意,但也足见他的孝悌之心。曾国藩从祖、父辈传承下来的孝敬,反映在家庭伦理中,他主张对待长辈应时时存一“敬”字,由“敬”而生出“孝”来就十分自然。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段,无论出自于何种理由,人们都不能不承认曾国藩的学问和能力。他集严父、慈父于一身,时时注意教子的方式方法,“爱之以其道”。其教子成功的经验,时至今日也颇具借鉴意义。

(2)处世为人既要讲忠又要讲孝

曾国藩念念不忘治理家庭,要家人讲求忠孝二字,认为“忠孝”是种道德风范,在家可盛家,在朝可治国,好的家范可以造就忠臣。他谆谆教诲家人说,我们家现在门第显赫鼎盛,而居家过日子的气象、礼节等方面总是没有能够认真讲究一番。遍览古往今来名门世家得以久长的,男子要讲求农耕、读书两件事,妇女要讲求纺织、酒食这两件事。《斯干》一诗,讲的是帝王贵族建筑宫室等事,而妇女重在“酒食是议”一句,就是妇女只需讲究酿酒做饭等家事。所以我总是教导儿媳妇、女儿们要亲自主持烹饪,后辈看来好像不是什么要紧事。以后回到家乡,在家闲居,妇女们纵使不能精通烹调技术,也一定要常到厨房去,一定要讲求制作酒、醋、肉酱、小菜及换茶之类的事务。你等也要留心种菜养鱼,这是一家兴旺的气象,决不能忽视。纺织虽然不能数量很多,也不能间断。为兄的大房首倡之,其余四房都响应,家风从此也就淳厚了。曾国藩真可谓是在朝忠、在家孝的模范代表。在家中,他竭力缔造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敦亲睦邻”的理想环境。从某一方面来讲,他们曾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政治力量只着重维系统治者利益而忽略大众利益的专制时代,社会的秩序就靠着他们的影响,而得到相当维持。从曾国藩的家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如何处理他与家族邻里亲戚之间的关系,怎样追求孝、悌、慈爱、温厚的完美人格。在骨肉亲情日渐淡薄,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曾国藩的家信,实在具有劝世化俗的价值。曾国藩家信中,虽然也谈些家务琐事,但有关军国大事、做人处事的原则、训勉子弟敦品砺学等记录,也不在少数,值得所有人一读。

(3)关键时把忠字放在前面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曾国藩对孝十分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曾国藩的孝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家里老人的照应上,更重要的是当忠孝发生矛盾时,往往以忠代孝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一方面,似乎跟家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先后送出四个儿子参军赴前线与太平军作战,并勉励其尽忠报国。太平军自咸丰元年(1851年)揭举义旗于广西金田村之后,势如破竹,所向无敌,于次年入湘过道县,又占郴县、攻长沙,而湘乡境内的会党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亦揭竿而起,封建统治秩序受到了严重冲击。对此,曾麟书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为此,他在与本县知县朱孙诒、乡绅刘东屏等组织乡勇前往镇压农民起义之外,还多次写信给在京做官的曾国藩,向他介绍“匪情”,表示要继续招募乡勇,以“卫吾道”,希望他“赞襄庶政,矢慎矢勤,以报皇恩于万一”,官阶愈高,“接人宜谦,一切应酬,不可自恃。见各位老师,当安门生之分。待各位同寅,当尽协恭之谊。”早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星冈病故之时,曾国藩意欲回家奔丧,曾麟书便去信要他安心做官,不必南归故里:“努力图报,即为至孝,何必作归家之想”;“祖父生前爱尔特甚,以尔受国厚恩,必能尽心报效。尔今日闻讣信,能体祖父此意,即所以孝祖父,毋以感伤之故而更系念于予夫妇也。”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曾国藩念及家人安危,遂有请假归家之念,曾麟书便又去信叮嘱他不要顾及家中小事,应以国家安危为重、为急务。他告诫曾国藩说:“官秩是朝廷所颁,职分是己躬所尽。尔今所任礼部侍郎兼署刑部侍郎,礼部位清贵,刑部事繁重,君恩厚矣。唯日孜孜尽力供职,以报恩于万一,即是尽孝之道,何必以予夫妇为念而有归省之辞也。”忠孝不能两全,往往是封建官员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的观念曾经是主张孝大于忠,并以此去要求别人。

可是,当问题落到自己头上时,他又转而认为孝要服从于忠。1853年1月21日,正当曾国藩权厝母亲于居室后山,“拟另觅葬地,稍尽孝思”之时,巡抚张亮基转来了咸丰帝的寄谕:“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这项寄谕立即打破了曾国藩的宁静生活。清依古制,父母死,官吏均得在家守制三年后始得复官。曾国藩正是这样打算的,谁料,仅三个多月,皇帝便叫他墨絰从戎。墨絰从戎,他是坚决反对的,一年多以前,即咸丰元年,当他在京城听说江忠源墨絰从戎时,他曾振振有词,力加阻止。江忠源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在家乡办团练,镇压瑶民起义。接着,历任浙江省秀水、丽水知县。大学士赛尚阿至广西围歼太平军之前,在左景桥上书言事,其中有一条提及江忠源善带兵,疏调他至军前效力。曾国藩闻此事,“欲行阻止,而赛公已杩牙成行矣”。此时江忠源正在家守制,得谕旨,即与其弟江忠浚募乡勇五百人,奔赴在广西的副都统乌兰泰帐下。曾国藩立即写信给正在粤中为大军筹粮饷的友人严正基说:“岷樵读礼山中,谊为乡里御寇,然墨絰从戎,则非所宜。弟比有书,告其不必远出。君子爱人以德,似应如此。阁下以为然焉否也?”他以“爱人以德”的姿态,动员友人来劝阻江忠源。他还直接给江忠源写信说:“粤西盗贼方炽,足下所居,逼迫烽火,团练防守,未可以已。或有企慕谋勇,招之从军,则苫块之余,不宜轻往。斯关大节,计之宜豫。”不久,再次写信给江忠源说:“吾子在忧戚之中,宜托疾以辞,庶上不违君命,下不废丧礼。”又说:“顷闻吾弟被命即行,虽军旅墨衰,自古所有。然国朝惟以施之武弁,而文员则皆听其尽制,无夺情之召。”他还为江忠源出谋划策说:“所可幸者,闻尚在乌公幕府,未尝署一官,领一职,犹为无害于义。将来功成之后,凡有保奏议叙,一概辞去,且预将此意禀明乌公转达赛公,再三恳告;如不保叙,则仍效力行间,终始其事;如不允从,则托疾归去。”“若略得奖叙,则似为利而出,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

在曾国藩看来,最好不要墨絰从戎,去了,也要只效力不当官,只有这样,才叫忠孝两全,即“从戎以全忠,辞荣以全孝”。他再次警告说:“君子大节,当为世所取法,未可苟焉已也。”到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曾国藩在家守制,犹写信给友人刘蓉说:“岷樵去年墨絰从戎,国藩曾以书责之,谓其大节已亏。”然而,言犹在耳,只过去一个月,有亏大节的墨絰从戎的事又临到自己头上来了。因此他草写了一份奏稿,请求在家终制。并在接到谕旨后的第三天,即十二月十五日(1853年1月23日),写信给住在京中的内兄欧阳秉铨(字牧云),申述自己不能墨絰从戎的原因:“弟闻讣到家,仅满四月,葬母之事,草草权厝,尚思寻地改葬,家中诸事尚未料理,此时若遽出而办理官事,则不孝之罪滋大。且所办之事,号召绅耆,劝其捐资集事,恐为益仅十之二,而扰累者十之八;若不甚认真,不过安坐省城,使军需局内多一项供应,各官多一处应酬而已。”这是他在申明“大节”之外,多道出了一层“难寻头绪”、心无把握的理由。

中国封建士大夫讲究忠孝两全,曾国藩更是奉此为一生的圭臬,同时在这两方面,曾国藩都做得近乎完美。现代社会对这两个字提得少了,似乎已不再重要,事实上,我们对父母、家庭的责任、对国家、事业的忠诚的强调和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同类推荐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无限恐怖穿越

    无限恐怖穿越

    一次被自己的追杀,艾利走向了无限穿越的不归路。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无敌圣体

    无敌圣体

    足踏千峰,头顶一日,风云万里,圣体独尊!李凡,作为魔幻大陆上千万年之后再次出现的纯灵圣体,便是注定了不可能庸碌一生。神通出手,弹指遮天?这,还不是极限!PS:给大家建了一个书友群,群号262554009,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进来聊天、提意见神马的,虚席以待中,验证收藏截图
  • 热学大探秘(物理知识知道点)

    热学大探秘(物理知识知道点)

    《物理知识知道点:热学大探秘》对了解热学的发展历程,探秘我们身边的热学现象,对培养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科学精神大有裨益。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热学大探秘》。在书中,我们不仅介绍了热学的发展历程,还解密了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些热学现象,让大家在轻松愉悦之中学到科学知识;不仅介绍了热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精心安排了一些有趣的热学小实验,供广大青少年朋友在热学知识的海洋中自己去探索。
  • 小明修仙传

    小明修仙传

    您好,请问小明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掌门:“小明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少年,我在第一眼看到这孩子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他骨骼惊奇,额头上浮现出一朵祥云,当日我就跟我师弟说,这孩子将来肯定非同小可。”师傅:“小明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弟子,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一节课,课业也从来不在乎,成天只知道调皮捣蛋,但是年终比试的时候他总能名列前茅。”大师兄:“其实小明是我的远房表弟!”小师弟:“明师兄是我的偶像……至今保存着几十张明师兄亲笔签名的符咒,你们如果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们八折。”奄奄一息的大BOSS:“千……千万不要去惹小明……记住我的话……噗——”老爷爷:“不是每一个修仙的都叫小明。”记者:“小明,你给大家说两句吧。”小明:“咳!我想说的是……求收藏!求推荐!”
  • 都市热血保镖

    都市热血保镖

    李延庭受何雪梅所托,刚到城里担负保护华莱尔公司安全的职责,就遇到了仗势欺人的保安马文将,以及高冷自傲的黄琛,被他们阻挠并且奚落。何雪梅却出现与李延庭相认姐妹,并且在饭店吃饭时,遇到酒鬼调戏服务员,李延庭出手相助。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19世纪中叶,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 首席老公的初恋女友

    首席老公的初恋女友

    “女人,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把你找回来的。”慕容辰此时的心情又爱又恨。六年后,她成了他公司旗下一所商场的女员工,当他发现到她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看着眼前这个就是让他相思一久的赫萱萱,他走到她的面前“终于让我找到你了,你知不知道你还欠我一个解释。”早已经目瞪口呆的她看着眼前这个从讨厌霸道的小男孩变成一个成熟的男人,紧张的她无法面对“对不起,我,我……”。“大boss,我不知道您来。都是我管理不周,让萱萱惹您不高兴了。萱萱快道歉。”不知情的经理只是想要多看几眼眼前的这个美男子。此时的赫萱萱目瞪口呆的“什么,他居然是我的老板。我的天啊……”
  •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生死簿之三世承诺

    生死簿之三世承诺

    冥界至宝莫名被盗,生死簿正本遗落凡间。胡闹鬼神独闯人间,力守机密斗翻三界。三世守候牵出宝物下落,难以遵守的承诺,更难割舍的感情,平淡的生活变得风起云涌,一个简单的抉择就引导着人、神、妖、魔、鬼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