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400000012

第12章 12 “林章配”

林增平走了,一晃已是四年,曾经享誉于海内外史学界的“林章配”遂成历史陈迹。

自从1976年以来,我们曾经合作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合作创建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合作编辑《辛亥革命史丛刊》,合作举办一系列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在长沙举办的青年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合作培养青年教师乃至博士研究生,合作编辑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的《辛亥革命续编》,……我们合作做过的事情,加上我们打算合作做的事情,简直可以开出一张很长很长的清单。如果不是病魔夺去林公的生命,我们还会继续合作下去。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我的内心经常洋溢着幸福感,正是因为自己在海内外拥有如此众多相知甚深、合作甚密的同行师友。但相较而言,与我相知最深、合作最密的同辈学者,还得首推增平。这不仅是由于地区邻近,志同道合,而且还由于在性格上也可以互相补益。所谓性格互补,并非只限于通常所说的个性,还包括学术风格与路径。林公憨厚而我豁达,林公扎实而我开放,林公长于细密而我追求宏观,林公旧学根底深厚而我略知西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我们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表述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他对洋务运动评价较高,略近于“李胡配”(李时岳与胡滨)的观点,我则对此始终有所保留。他一直坚持中国资产阶级的传统阶层划分,我则早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常侧重史料考订,我则更为致力理论诠释。他的论著端庄凝重,条分缕析,而我则行文不拘一格,间或流于偏锋。但我们在长期的合作中,却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大同而存小异,有争论而不伤和气,所谓和而不同是也。

我经常有此感觉,虽曰互补但我受益更多。因为我个性比较急躁,而林公的沉稳常能弥补我的缺失,无论在学术工作或人际关系方面都是如此。《辛亥革命史》编写组的团结协调,常为学术界友人所称道,我认为林公的诚朴宽厚起了很重要的表率作用。我还记得,在《辛亥革命史》定稿初期,由于书稿各章原来分别由多人执笔,风格既不相近,成熟程度亦不尽同,统编的工作量相当繁重。加以当时我突发高血压病,经常处于晕眩状态,他的负担更为沉重。但他毫无怨言,整日埋头伏案,或通盘审度,或逐字逐句修改,终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一卷的定稿任务。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林公自始至终专心致志、呕心沥血,这三卷学术专著是很难在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如期出齐的。但他从不以此居功自傲,只是默默做自己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毫不计较个人的劳累与得失。

当时,《辛亥革命史》编写组只他一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所以我们多以“教授”称之,但这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亲昵,正如大家称我“章总”(借用电影《创业》中的称呼)一样。增平属于外朴内秀类型,表面似乎迟钝,实则大智若愚。平时埋头工作,少言寡语,但每逢疑难问题,大家计议未决,他却能不慌不忙“挤”出三言两语即能“点化”。大家在倾服之余常恭维他“老谋深算”,其回应也无非是憨厚的微笑而已。但增平并非毫无生活情趣的工作狂,忙里偷闲也爱喝酒聊天,哪怕是坐在一边执杯啜饮静听别人胡侃,他也自得其乐。更多的时候是临睡之前,摸出花生少许,剩酒半瓶,自斟自饮,有时也赠我半杯,聊以相伴。这时,也只有这时,他谈兴最浓,中外古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尽管“语速”仍较迂缓。我们的相知甚深,多半是通过这样的深夜倾谈。那时编写组成员分卷集中定稿,我们两人则是每卷都必须参加,而且又常常住一间房,因此交谈的机会最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今已无从重温此种乐趣矣。在我的记忆中,增平也有偶尔“狂放”的时候。那必定是三五酒友相聚(我不属酒友之列,因水平太低),畅饮尽欢,不拘形迹。有次他突然引吭高歌,并以筷碗击节,颇有韵味。原来唱的是1906年萍浏澧起义时当地会党所唱民歌,大家都赞赏不已。但此歌也只唱一次,以后再未听他唱过。有次与日本辛亥史专家中村义等餐叙,我们都鼓励增平献此歌助兴,虽经多次鼓掌敦促,他仍金口难开,唯以微笑示歉而已。

我很早就知道湖南师院有林增平其人。那是由于1956年教育部曾颁发一个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草案(高师系统)。以前我曾因偶然的机会列席大纲草案的小型讨论会,但并未下工夫根据大纲编写教材,好像其他参加过讨论或没有参加讨论的同行也没有这样做。唯独增平遇事特别认真,结合教学边讲边编,一丝不苟地据此大纲编成一套教材。1958年修订后经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遂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大学教材。此书颇受海内外学者欢迎,不断再版,使增平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中国近代史学者中的首先脱颖而出者之一。但当时由于政治运动很多,领导也不鼓励校内外学术交流,所以我与增平顶多只能算做神交,并未见过面或通过信。

直到1961年在武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会议,我才有幸见到增平并略有交谈。当时我们作为东道主,承担繁重的会务工作,分别接待各省、市来的众多专家学者,所以很难与某一学者作深入攀谈。加以京沪等地的青年俊彦见多识广,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者尤多,像增平这样寡言近乎木讷的学者就多少有点被冷落。但他那谦虚谨慎、沉静深思的学者风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次会后,我与外地学者的联系略有改进,但除非有紧迫的工作需要,一般也没有书信往来。1963年以后,由于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借调,并参与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的筹建,与京津一带学者交往渐多,有些遂成为相知日深的挚友,但与近邻长沙的增平仍然没有互通音信。“文革”开始后,增平成为湖南省首先被揪出来的“三家村”头子,我也成为本校的重点批斗对象,彼此更是互相隔绝。1966年秋冬之交,曾经领导各高校“文革”的工作组被定性为刘、邓路线的执行者,由工作组一手炮制的革委会顿时流于瘫痪或半瘫痪,而造反派各山头又互不相服,文攻武斗日益激烈,学校成为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批斗对象反而稍得宽闲,因为暂时被弃置一边,根本无人过问。有天下午我到武昌大东门附近购物,突然在马路对面众多行人中发现增平,他也发现我并招手示意。但我并没有停留,他也匆匆走过。因为我们这些批斗对象自觉低人一等,已经习惯于人前低头过,免得招惹新的是非。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是不满于横遭批斗,进京告状想讨个公正说法,据说他在长沙还参加了某个造反派的联络站。我觉得增平太认真也太天真,在那种混乱局势下还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而增平却笑说当时只见我面无人色,低头走路。这倒是事实,因为当时我的确心灰意懒,从不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以免招来白眼自寻没趣。但增平也正因为有这一反抗举动,回长沙后便遭到“革命群众”更为残酷的批斗,甚至在饱受毒打以后还被踏在地下,连门牙都脱落两颗。当然这都是“文革”后听增平说的,边说还边张开嘴,指点着让我看那两颗补上的假牙。

我与增平的重逢是在“文革”结束之后,而且这次重逢又成为我们在学术事业上携手合作的起点。1976年夏秋之间开始工作的辛亥革命史编写组,最初并没有增平,因为感到他的目标太大,害怕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编写工作的开展,深感有增加一位富有经验的主编的必要,经与人民出版社林言椒商量以后,由他到湖南向有关方面疏通,让增平参加并主持编写工作。言椒颇为精明能干,居然说通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可能人民出版社这块牌子也起了某些作用吧。当时增平还没有完全解放,仍然在乡下茶场劳动“锻炼”。记得他初次赶来参加编写组会议,穿的还是带有尘土的劳动服装。但无论什么处境,增平的人生态度都是极端认真的,他讲炒茶经验头头是道,大约炒茶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吧?同样,他一来编写组便投入全部身心,迅速调适自己并恢复了学术研究的态势。没有任何客套,更没有任何推脱,仿佛我们原来就是长期合作的伙伴,这才真正是天生的投缘!

与千千万万其他人文学科学者一样,我与增平都是在“文革”以后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1976到1990年,仅我们直接合作的主要工作已如上述那么多且富有成效,而两湖地区年轻一代中国近代史学者群体的崛起,也渗透着我们两人的心血与精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合作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辐射到全国,其影响且已为众多海内外同行学者所认知。但就正常的人生来讲,这毕竟是晚开的花朵,虽然绚丽,终究不免过早凋谢。1990年夏我浪迹海外,虽然友情依旧,但已无法继续合作。稍后他又身患不治之症,还未等我从海外归来就匆匆离开人间,真是时也,命也!

多年以来,我常对友人说,林公必定高寿。不仅因为他有长寿型的亲缘背景,而且他的相貌、体型、体质都具有长寿特征,加以沉稳憨厚,性情温和,对人宽宏,都增添了我对他健康的信心。我从未想到他会先我而去,深愿归国以后继续发展林、章合作的新局面。但人事天心终究相违,更为密切而又辉煌的合作只有寄希望于我们湘鄂两地的门人。林公死后,我在内心经常有一种想法,即他在“文革”期间身心受摧残太深,甚至在“文革”以后也继续为“左”倾残余影响所困扰。林公自律甚严,待人厚道,加以性格比较内向,有委屈都憋在心里,难得有宣泄的机会。郁结既久,自然会诱发疾病;否则以他平日体质之健旺,何至如此匆促辞世?

谨书此文,作为对亡友的永远追念。

同类推荐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安启元文集(上卷)

    安启元文集(上卷)

    本书收入了安启元同志1990年9月至2007年3月,在任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省政协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三个时期的讲话、调研报告、视察工作中的随谈及撰写的理论文章共161篇。
  • 年月诗集 时光链环

    年月诗集 时光链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热门推荐
  • 轻狂染指流年

    轻狂染指流年

    相遇是悸动的开端,还是心痛的预兆?开学之日的邂逅,是偶然还是缘分?她因哥哥而来到翊尘,他因家族而选择翊尘,一个学校,让原本毫无关联的两条平行线有了第一个交集。她对感情的懵懂无知、他对心意的犹豫不决、他的怦然心动、哥哥回校后的阻扰,让原本就不清晰的感情更加错乱。尘埃落定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混沌剑主

    混沌剑主

    少年楚尘,意志坚定,不甘平庸,得剑主传承,如彗星崛起。斗圣地,灭古族,踏神朝,争霸神魔万族,暴走九天十地,傲视三千寰宇。
  • 市场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策划

    策划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它要求对未来一段时间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策划就是找出事物的主客观条件和因果关系,选择或制定出可采取的对策,作为当前决策的依据。即策划是事先决定做什么(What),如何做(How),何时做(When),由谁来做(Who)的系统方案。策划如同一座桥梁,它联系着理论与实践、出发点和所经途径。策划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现代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政治策划、外交策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和市场营销策划。本书主要对市场营销策划进行讨论和分析。
  • 龙御九卷

    龙御九卷

    一位由现代人凭借流星应验的愿望穿越到秦时的秦飞,到了秦时又有怎样的经历,秦时明月的背景让秦飞大呼惊奇,而主人公秦飞又是如何从一个软小生成为乱世如鱼得水的绝世高手的?是怎样的奇遇与未知等待着他?一切尽在书中!
  • 幻域灭道

    幻域灭道

    幻之本、域之界、战星穹、破长空他本无心争霸江湖,奈何卷入纷争他本无意造成杀孽,奈何血流成河他本一心向善,奈何逼他为恶本应是仇人,却结成亲家本应是兄弟,却刀刃相见堕入千世轮回,醒悟之后,人事皆空,得上古大仙传承,知晓修仙之路,带一众兄弟,踏上无上大道,辱我者,必辱之
  • 木槿花开:一曲风月花倾城

    木槿花开:一曲风月花倾城

    高雅知性的都市白领女性展子素,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服装设计师,最爱木槿花,她的作品里开满了各种颜色和姿态的木槿花,最喜欢木槿花“温柔坚持”的品质,也喜欢木槿花极强的生命力,像她喜欢的木槿花一样,她本人也淡若秋水、雅如百合。只是,在展子素这个看似平凡而又与世无争的外表下,却藏着一个惊世的秘密——她,是一个通灵人!作者书友群:459945690新浪微博号:子茜2012
  • 大仙王

    大仙王

    百炼成仙独步天下,长生不死惟我独仙。仗剑高歌独掌轮回,盘龙神墓斩仙遮天。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伪币制造者、窄门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作者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对《世说新语》作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