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0800000059

第59章 明清时期思想史料介绍

第一节 明清时期思想史料的概况

明清时期(至公元1840年以前)共约500年时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史史料。在今天,不仅保存着明初内府的白棉纸印本《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而且还有不少手抄本被保存下来,这些珍贵的善本虽然还只藏于少数大型图书馆库存,但随着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这些史料也会被大多数研究者所接触到。

明清思想史料的范围较广,不仅有文字方面的材料,而且有一部分实物资料可资借鉴,如明清时代的宫廷、寺院、陵寝建筑以及碑刻等等,这些与思想史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章所介绍的,主要是文献资料方面。

就文献资料来看,明清思想史史料可分为若干类。如:①文集;②传记;③野史笔记;④古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专门著述;⑤今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专门著述。现分别简要介绍于下:

(1)文集。明清时期文集数量很大,佚名或伪托他人所作的著作一般少见,著作的写作年代也较准确,这些都为研究这一时期思想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欲了解明清文集的综合状况,可以通过一些工具书和专著作为基本线索。如《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收录有明清时期思想家最基本的文集辞目。又如《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中有《中国哲学史·著作》一类,《经学史·经传、篇名、注疏》一类,《辞海·宗教分册》(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有“经书”、“经籍”一类。从这些栏目中可以找到明清时期思想史文集方面最常用的史料。如果要作深入研究,则不能不掌握《四库全书总目》这部重要工具书。此书的概况在前面的史料介绍中已经提到,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部官修的解题书目中,由于当政者政治需要,对明清时期著作删减较多,这就要通过《禁书总目》、《销毁书目》、《抽毁书目》、《违碍书目》(清光绪年间姚觐元刻,今有杭州抱经堂书局1931年影印本)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萧一山所撰《清代学者著述表》(商务印书馆1943年印行)、张舜徽所著《清人文集别录》(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等,对于了解清代思想史料的文集部分,也很有帮助。

(2)传记。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传记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年谱、年表,这类书的查找,可以参考《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杭州大学图书馆编,1962年印行)。另一类是综合性的传记资料,有正史中的传记,如《明史》、《清史稿》中的列传;也有的是碑传的形式,碑传大都收录在撰写人的文集之中,查找不易,有人对清代的碑传文进行了搜集整理,编成《清代碑传文通检》(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查阅较为方便。

查阅明清思想家的传记资料,有两种工具书必须了解并学会使用,这就是《89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田继宗编,哈佛燕京学社1935年出版,中华书局1959年校改重印)、《33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杜联,房兆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1932年出版,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前者收录明代传记资料89种,包括《明史》、《明史稿》、《皇明通纪直解》、《国朝献征录》等;后者收录清代传记资料33种,也相当完备。

(3)野史笔记。明清思想史史料,也见于野史笔记。笔记这种体裁,最早起源于小说。《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但在封建社会前期,这种体裁没有很大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野史笔记在数量和内容上较以前丰富,涉及政治制度、朝章典故、社会经济、乡土风俗、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民歌谣谚、人物传记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思想史的文化背景,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明清野史笔记的综合情况,可以参阅谢国桢编著的《明清笔记谈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有关明清思想的专著。古代关于学术思想史专著的撰述,源于宋代,代表著作是僧道原编撰的《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与朱熹编撰的《伊洛渊源录》。明清时期也有同类著作,如周汝登《圣学宗传》、孙奇逢《理学宗传》等,但其中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62卷,有中华书局1985年排印本),它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断代学术思想史专著。清代学者唐鉴著有《国朝学案小识》、江藩著有《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以上三书,有世界书局1936年出版的“四朝学案”本及中华书局解放后出版的排印本可资参考。

(5)今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的专著。研究明清思想史,也应重视现代人对这一时期思想史的研究成果。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第一手资料,但学者专家对明清思想史料的辨章考镜,剔扒梳,对于初学者和研究者都有帮助。此部分内容大体可分为年谱、年表、史料集编、集释译文、思想家研究专著、思潮及范畴研究专著等。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中华书局出版),有明清两代的专册,是常见的史料集编和注释本。这些方面的新成果不断出现,借助“年鉴”以及有关出版目录、专业目录,一般都易于寻找,在此不一一具引。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史料

(一)明初期思想史史料

要了解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可参阅明永乐年间大学士胡广等人奉敕编纂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这三部分共计260卷,其中《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后两部书有《四库全书》本;《五经大全》今已不多见,珍藏于北京图书馆。这三部书,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颁行天下,反映了明初朱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及与此相关的情况。三部大全以《四书大全》为核心,其篇幅不大,最有概括性。明代科举考试以它为根据。清朝人说:“有明一代士大夫学问根柢,具在于斯,亦足以资考镜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六)可见它在明代的巨大影响。

明朝有不少人不赞成程朱理学,他们不主张拘守于《四书》章句,强调各自的“体认”,在“体认”中发现圣人的精义。这种风气衍化出陈献章,陈氏的著作后人辑为《白沙集》9卷,有《四库全书》本,此外还有一些语录、语要,辑为《白沙语要》1卷,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校点本《陈献章集》,除收入陈氏全部著作外,还附有传记资料。

(二)明中后期思想史史料

首先是王守仁的著作。后人编有《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38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卷一至卷三是王守仁的弟子徐爱编辑的《传习录》上、中、下,包括语录及一部分书信。卷四至卷八为另一弟子钱德洪编辑的“文录”,称之为“正录”,以区别于卷九至卷十八的“别录”。“正录”收集“讲学明道”的文章与书信。“别录”则收集奏疏与公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五称作“外录”,收集诗赋与应酬文章。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一为“续稿”,为补遗性质。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八为“附录”,包括王守仁的学生给他作的年谱,以及记述王守仁祖先事迹的《世德论》。研究王守仁的思想,最主要的资料是《传习录》与《续编》卷二十六中的《大学问》,此外“文录”中的部分书信与杂著也可资参考。

王守仁文集中还附录了朱熹的部分思想资料,称作《朱子晚年定论》,这是王守仁从朱熹文集中搜集出和他观点相似的材料汇编而成的。王守仁作了序,说朱熹在晚年已经醒悟到“旧学之非”,还说世上流传的朱熹著作,多数是朱熹中年未作定论的观点,加之弟子篡改,已不能代表朱熹本人最后的意见,因此作《朱子晚年定论》以纠世人之谬。王守仁的这种做法,目的是借用朱熹的权威以宣传王学,缺乏史料学上的严格考证,不足为据。

其次是王门后学的一些著作。

王畿是浙中王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由其子编为《龙溪全集》20卷。有《四库全书》本。其中“语录”8卷,杂著9卷,诗1卷,祭文等2卷。“语录”8卷是其最主要的思想史料。

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王艮的著作,后人编为《心斋王先生全集》。此书在明代有6个刻本,今天可以见到清末民初的刻本《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何心隐也属泰州学派,其著作题名为《爨桐集》,意谓良才遭焚,待以知音。原刻本共4卷,流传很少,现有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隐集》,除整理原本以外,又增加了有关何心隐的材料作为附录,有传记、序跋、祭文等等。此书有中华书局1960年本及1981年重印本。

李贽也属泰州后学,其主要著作是《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四种。从这些书名就可知它们是触犯时忌的。但实际上李贽的著作在明末已很流行,以至有的书商拿取别人著作刻上李贽的名字以求售。

李贽喜欢评论历史,《藏书》包括了从战国到元朝800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续藏书》则是明朝人传记。这些传记资料大部分是从其他史书中抄录过来的。李贽各加评论,并在评论中申述他对古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焚书》有6卷,包括“书答”、“杂述”、“读史”及诗歌等。《续焚书》5卷,体例与《焚书》大致相同,是李贽死后其弟子们编纂而成的。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排印本。

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些敢于批评理学的思想家,如罗钦顺、王廷相。

罗钦顺与王守仁是同代人,其代表作是《困知记》。此书有上、下两卷,以后又写成续卷上、下,三续,四续。现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除《困知记》外,罗钦顺尚有《整庵存稿》20卷,《续稿》13卷,有《四库全书》本。

王廷相勤于著述,其著作最重要的是《慎言》13卷,《雅述》2卷,都收入《王氏家藏集》。此外,王廷相还有《内台集》7卷,包括诗文杂著。《丧礼务纂》2卷。王廷相著作的另一种版本称《王浚川所著书》,除包括《慎录》、《雅述》、《内台集》外,还有奏议公文等10余卷。王廷相的著作过去只有明刻本,世所希见,解放后,侯外庐、张岂之等编辑了《王廷相哲学选集》,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及1965年中华书局增补版。

(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史史料

明末清初是思想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有的学者力求对明代理学作理论上或学术上的总结,有的对理学提出批评,有的试图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东林学派与蕺山学派对理学持修正态度。东林学派首领顾宪成的著作被编为《顾端文公遗书》15种73卷,其中包括《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篇》、《证性篇》、《桑梓录》等,今有清刻本。东林学派的另一首领高攀龙的著作,有《高子遗书》12卷,附录1卷,今有明刻本。刘宗周是东林学派的支持和同情者,他不满晚明朝政,对王学也深为怀疑与不满。其著作被编为《刘子全书》40卷,有清刻本传世,其中包括黄宗羲撰《子刘子行状》及刘洵、董?所编《年谱》。

黄宗羲思想上受东林学派和刘宗周的影响很大。他写的《明夷待访录》有中华书局校点本。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均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本。黄宗羲的著作还有《南雷文案》(后删繁就简编成《南雷文定》,最后又定稿为《南雷文约》)。中华书局曾分别出版过《黄梨洲文集》和《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从1985年起陆续出版《黄宗羲全集》,共12册。

明末清初另一大思想家王夫子的著作极为宏富,现存约有70余种,400余卷,后人汇总为《船山遗书》,有清道光、同治年间刻本以及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的排印本。王夫之的著作与思想史有关的主要有《周易外传》7卷,《尚书引义》6卷,《诗广传》5卷,《续四书大全说》10卷,《老子衍》1卷,《庄子解》33卷,《庄子通》1卷,《张子正蒙注》9卷,《思问录》内篇、外篇各1卷、《俟解》1卷,《噩梦》1卷,《黄书》1卷,还有表现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春秋世论》5卷,《续通鉴论》30卷,《宋论》15卷。上述各著作,均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

顾炎武是开清代学术风气的人物,其主要著作是《音学五书》38卷,《日知录》32卷,《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介绍见前述有关章节。《音学五书》被收入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的《音韵学丛书》;《日知录》有《四部备要》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收入《四部丛刊》三编。此外,顾炎武的著作还有一部分编为《顾亭林先生遗书》,有光绪三十二年的汇印本。中华书局印有《亭林文集》。

颜李学派又称“四存学派”,因为颜元写有《四存编》(存治,存学,存人,存性)。其弟子李?的主要著作有《拟太平策》和《平书订》。《平书》本是颜元的另一弟子、李?的朋友王源所作,李?在介绍这部书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评论,称为《平书订》。李?还写有《四书传注》,用颜学的思想注解四书,在格致、理气、诚、性等范畴的解释中进一步阐述颜元的观点。他的《大学辩业》一书反对朱熹对《大学》古本的修改。

颜李的全部著作被编为《颜李丛书》,包括颜元的年谱以及言行录,李?年谱,共137卷,有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颜元集》上、下两册。

明清之际还有一些重要思想家,现将他们的著作分别介绍如下:

方以智著作也很多,已知的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易余》、《药地炮庄》、《性故》、《一贯问答》、《青原志略》等。其文集《浮山前集》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他还有《博依集》、《浮山后集》等文集。其著作只有《通雅》、《物理小识》有刊本流传,《药地炮庄》的刊本非常少见。他的另一部著作《东西均》有侯外庐等的校点本,由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

陈确以辨《大学》非圣经贤传闻名于清初江浙一带,其著作长期湮没,直到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才由陈敬章编定《陈乾初先生遗集》49集,但并未付梓。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葬书》初次刊行,其时距陈确死已近200年,而其全部著作只有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解放后,中华书局请人整理点校了陈确著作的各种抄本,编为《陈确集》,分为文集18卷,别集17集,诗集12卷,并附有年谱1卷,首卷外编收录了陈确的生平事迹以及别人给他的信札。此书于1979年出版。陈确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辨》4卷,《葬书》2卷,《瞽言》4卷及《俗误辨》1卷。

唐甄(公元1630~1704年)思想的特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出大胆批评,他的著作原名《衡书》,有权衡天下之意,后因命途多舛,更名《潜书》,全书97篇,分上、下两编,历30年而成,在当时社会中影响很大,但理论深度上不及《明夷待访录》。《潜书》今有古籍出版社1955年校点本。

朱之瑜(公元1600~1682年)号舜水,是明清之际一位强调实学的思想家,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留居讲学,思想在日本有相当影响。其著作《舜水遗书》校点本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包括诗文22卷,附录5卷。

傅山(公元1607~1684年)是山西博学多才的思想家,他对诸子、佛道、音韵、诗画、金石、医学均有研究。著作传世的有《霜红龛集》40卷,有宣统三年的刊本,但版刻不精,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他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圣人为恶篇》等著作及佚文。

熊伯龙(公元1617~1669年)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无神论思想家,所著《无何集》本名《论衡精选》,在体裁上是选录汉代无神论思想家王充的《论衡》,然后加以评论,同时也辑录了其他古书中的有关资料。今本14卷,是在熊伯龙原编本的基础上由其几代子孙加以增订而成的,有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四)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史料

清代中期的思想史,以“汉学”为主要潮流,江藩《汉学师承记》首卷从阎若璩、胡渭讲起。阎若璩的著作主要是文字训诂考据与辨伪方面,主要有《古文尚书疏证》、《回书释地》、《潜邱札记》、《孟子生卒年月考》等,大部分收入阮元所辑《皇清经解》及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中。其《古文尚书疏证》在当时影响很大。《潜邱札记》6卷是阎氏的杂考及杂文等。

胡渭考证《易经》、《禹贡》及《洪范》,写有《易图明辨》、《禹贡锥指·例略图》、《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分别收入《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及《四库全书》中。

全祖望(公元1705~1755年)是清中期对早期汉学思潮持批评态度的学者。其著作有《鲒·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有《四部丛刊》SG。在其85卷著述中,碑传文多至35卷,其中保留了明末清初许多重要思想史料。此外,全祖望还继续黄宗羲的工作,续编完成《宋元学案》。今人研究清初思想史,不可不续《鲒·亭集》。

惠栋是“专门汉学”吴派的奠基者。著有《易汉学》、《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后汉书补注》等,承受家学,以治《易》闻名。另有《松崖文钞》2卷,有聚学轩丛书本。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是戴震,其著作宏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经学和文字音韵学的。后人编有《戴氏遗书》15种61卷。有乾隆年间刊本,收入《微波榭丛书》。后人又改编为《戴东原先生全集》,收入《安徽丛书》。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戴震集》校点本。在戴震的著作中,最能代表其哲学思想的是《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又有《答彭进士允初书》,是反驳彭允初对《孟子字义疏证》与《原善》的批评。这三种著作,加上《与某书》一起被编入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

章学诚继承浙东史学传统对“专门汉学”提出公开批评。其著作被后人编为《章氏遗书》,有1922年嘉业堂刊本及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章氏最重要的著作是《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今有中华书局注校本。

汪中的著作由其子汪喜孙编为《江都汪氏丛书》,共8种38卷,其中包括汪喜孙所辑的《汪氏学行记》与《容甫先年谱》等。今有清道光年间刊本及上海中国书店1925年影印本。汪中最重要的著作为《述学》,包括内篇3卷,外篇、补遗、别录各1卷。《述学》原计划写成一部总结古代学制和学术盛衰的大部头著作,但终于没能完成。全本《述学》只是一些散篇合集而成,并非作者初衷。

焦循的著作被编为《焦氏遗书》,有嘉庆道光年间江都焦氏雕菰楼刊本及光绪年间刊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易学三书》(《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40卷,《里堂算学记》16卷,《孟子正义》30卷)。

阮元的著作有《经室集》共63卷,分为一、二、三、四、续、再续、外集七部分。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第七编 近代编

同类推荐
  • 秦末逐鹿之神话

    秦末逐鹿之神话

    简介:2000多年前,随着始皇暴毙,农民起义,辉煌的大秦帝国土崩瓦解,留下千古遗恨;37个甲子后,循着神奇密码,穿越秦末,历史车轮为他渐离轨道,谱写一段神话。血染征袍透甲红,霸王安敢与争锋。泗水无赖小亭长,长恨无处逞英雄。金戈铁马美人泪,霜叶北风征夫愁。席卷九州缝山河,当属巴蜀真蛟龙。星宿密码,紫薇星辰,千古秘密,都随战神李胜的横空出世被揭开神秘面纱。现代的高才生,秦末的纨绔贵族,李胜为自己代言,阔斧变革,铁血征伐,一切只为活得潇洒自在。刘邦、项羽难以望其项背,张良、李斯看不透他,范曾、萧何畏惧他,飞扬跋扈为谁雄,他就是真蛟龙。人生苦短,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天方夜谭,一遐想就是一片新天地
  • 千古秦皇

    千古秦皇

    中国九大憾事秦始皇嬴政,如果活得长久一点,中国也许早就构建成和谐社会了;汉武帝刘彻,如果对西域郡县制,中国也许就不会出现真主信仰了;魏武帝曹操,如果赤壁之战胜了,中国也许就可以避免五胡乱华了;隋炀帝杨广,如果把高句丽灭了,中国也许现在就多一个朝鲜省了;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把吐蕃灭了,中国也许版图上就要加上印度了;宋太祖赵匡胤,如果没暴毙而亡,中国也许就不会出现北辽南宋了;元世祖忽必烈,如果把日本灭了,中国也许现在就再添一瀛洲省了;明太祖朱元璋,如果没实施海禁,中国也许是首个环球航行的国家;清世祖玄烨,如果没有闭关锁国,中国也许现在还是地球超级帝国。如今我为嬴政,秦朝的命运如何,且看我如何实现千古一帝的霸业!
  • 三国之蜀汉后主

    三国之蜀汉后主

    自关羽失荆州,刘备尽起益州七十万大军伐吴,却落得一个身死白帝城的下场,蜀汉也因此一蹶不振,北伐亡,不北伐也亡。尤其蜀汉后主刘禅,弱懦无能,终日只知玩耍取乐,最后落得一个乐不思蜀,被封安乐王的下场,幸乎?不幸乎?可怜诸葛亮六出祁山,可怜姜维九次伐魏。如今,一个后世的人,捎带三个穿越而来的汉纸,能拯救蜀汉的危机吗?能,亦或者不能?请看此书,三国之蜀汉后主。
  • 风华殇

    风华殇

    你可知有书院名岳麓?你可知那里曾有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你可知一把火焚了的何止一座房院,更是几代人的家国梦?你可知城破之日那些年轻的心在抵御敌军时是怎样的跳动?你可知。。。。。。看他前世今生,与你讲述不一样的岳麓轶事。
  •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热门推荐
  • 醉爱夏甜心

    醉爱夏甜心

    石头有沒有心?但水终究可以穿石我愿化为夏雨,穿透你冷硬的外殼,到达你柔软的內心====暂停中...
  • 倾世沧笙之冷情魔妃

    倾世沧笙之冷情魔妃

    现代杀手之王死后穿越到一个架空的大陆——薯风大陆,附身在了梦家废物嫡小姐身上,她成了她。她不再是废物,也从来不是废物,只是被封印了,当她成了她,就更不是废物了,修玄力,收神兽,站在了世界的顶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农门太子妃

    农门太子妃

    一次意外她来到了明朝居然成了一个废柴少爷的童养媳!好吧,她不过就是无聊在水中戳了戳,为毛把她送到这个地方?不仅没饭吃还要自力更生受人欺压!而那个长得十分俊秀的少爷这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好吧,从此后就由姐照着你吧!可为毛现在他俩却待在监狱里面作死?她还不想死,还没有谈恋爱还没有嫁人!一步步的险中逃过,各种勾心斗角,姐妹反目成仇,这到底要闹哪样!居然……他是太子?那以后还怎么愉快的玩耍?既然已经这样,就看姐如何爆发小宇宙赢得美人,哦,不,美男归!哦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强国兴衰史丛书)

    本书揭示了近代以来日本国崛起的秘密,追寻了其发展历程,探究了其盛衰规律,为国人提供了史鉴。
  • 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

    巴黎女郎,西贡小姐,香港苏丝黄……还有,上海女人。上海女人,是女人中一个界限最为模糊,行为最为扑朔的一族。她们有的是少奶奶、名媛,有的是上海卡门、弹性女孩。她们优雅地穿行于旧租界的古老建筑之间,散发着亦正亦邪的女人香。她们既嗲又娇,媚中带傲,在吴侬软语中,在烟视浅笑间,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传奇。被称之为“触及老上海灵魂”的作家程乃珊,在这本《上海女人》中,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娓娓动人的笔触,讲述了百年来各种上海女子的故事:如王家卫御用的“上海百搭”潘迪华,《花样年华》《阿飞正传》里有她妖娆的身影和糯软的沪语。她曾活跃于上海的歌台舞榭,而后迁居香港,成为香港第一个华人爵士音乐家……
  • 海之华章

    海之华章

    轻魔法历史书卷,暗夜精灵的史诗,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垂青。诸神湮灭,世界历经千年没有魔法秩序的真空期,失去主导秩序的大陆动荡而平静,有崛起有衰落,但沉寂的不会永远沉寂,它生命体一般自身觉醒着,当它的能量冲破封印的一刻,恰恰遭遇诸神、修罗、魔族和深渊的黑暗逐渐返回这个世界,各势力积攒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边缘。卑微者的双眼,不经意穿过了千载历史的洪流,隐约窥视到史前魔法文明的波澜与浩瀚,探寻之旅将注定不会平凡。让我们记载这段遍布烽烟的历史。
  • 创业知识与技能

    创业知识与技能

    本书共8章。为开创事业、塑造新我、创新思维、信息资源、经营之道、致富诀窍、智者生财、重任在肩等。旨在帮助他们走向创业的成功之路。
  • 一千零一夜全集(六)

    一千零一夜全集(六)

    本书收录了《国王和他的兄弟》、《国王和青年的故事》、《神秘的古堡》、《哈里发的故事》、《水鸟与乌龟》、《牧羊人与美女》等孩子喜欢的故事。
  • 幻域三国

    幻域三国

    三国在世,现到今世,为君一战,就在此时。
  • 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

    黑道公主的魅力王子

    ‘.等我长大一定要娶你为妻’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诺言。他是凌氏集团唯一继承人,而她曾是何氏集团千金。命运,将如何开启,几人的宿命他,是否会与她相认呢?在这部小说内,会给你讲述两代人的故事。恩,希望多多关注另一个号hdy果如的你我本是陌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