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5600000004

第4章 “诗言志”原解

“诗言志”,是关于“诗歌”概念的最早的定义,是中国诗学思想的核心命题,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考论详甚。但是,关于“诗言志”的原初含义,还有讨论的余地。《尚书·舜典》: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段文字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乐”这个概念,不是音乐的简称,而是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各种文化活动的总称。帝命夔典掌的“乐”,就包含诗、声、律、八音、舞蹈、祭祀、教育等,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上古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并非像后世这样分门别类、分行分家,而是浑整不分、浑然一体,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等总名之曰“乐”。

第二,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乐事活动是有机整体:“诗”通过言说来表达“乐”的内容(“诗言志”);“歌”在“言”的基础上渐渐将音调拖长(“歌永言”),即由言说而变为慢慢地咏唱;随着咏唱声音的高低抑扬调整乐器的声调(宫、商、角、徵、羽),使之与言说、歌咏的音调相一致(“声依永”);同时用六律调和声调(“律和声”);这样使各种乐器(“八音”)和谐鸣奏(“八音克谐”);同时伴以舞蹈(“百兽率舞”)……以此沟通神人,使神界、物界、人界和谐、和顺、和平、和睦、和乐(“神人以和”)。在乐事活动中,“诗”是通过言词的宣诵来表现“乐”的内容,音乐是通过五声、六律、八音来表现“乐”的内容,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乐”的内容,故《乐记·乐象篇》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这就是说,在乐事活动中,不仅诗言志,音乐、舞蹈也可言志,“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篇》),就是说以不同的方式言“乐”之志。故,“诗言志”者,“诗”言“乐”之志也。

在乐事活动中,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浑整不分,因之,也就不存在今人观念中的诗人、音乐家、舞蹈家、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之类的名目,而是诸“家”合一,实为“乐人”。乐人身兼诗人、音乐家、舞蹈家、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行政官、司法官诸职,但其主要职守是“乐”,即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活动为核心的乐事活动。

第三,这就自然要注意到乐事活动的目的、乐人作“乐”的目的以及“乐”的文化功能。言志之诗,永言之歌,依永之声,和声之律,克谐之八音,百兽之舞蹈,其目的在于“神人以和”,即沟通神界和人界,和谐天地,协调阴阳,使万物繁荣、百姓安康、家邦兴旺、万事如意。所谓的“乐”,并非今人观念中用于个体抒情泄愤或欣赏消费的纯粹艺术,而是具有神圣、神秘的实用功利目的的娱神、享神之具,简言之,“乐”即祀神乐。故,乐诗所言之“志”,不应等同孔颖达《诗大序正义》所说的“悦豫之志”或“忧愁之志”,也不应看做是诗体文学自觉后诗人笔下的“终身之志”、“一日之志”或“偶然兴到,流连光景,即事成诗之志”。乐诗之“志”,是神圣、神秘却又现实、功利的“以和神人”之志。

第四,因为乐事活动的目的是“以和神人”,“乐”是祀神乐,因此对从事这项事业的乐人有特殊而严格的要求。首先,乐人必须是上层贵族之子,即“胄子”(《周礼·大司乐》中又称“国子”)。其二,乐人的品德修养要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周礼·大司乐》说乐人之德是“中,和,祗,庸,孝,友”)。其三,“乐人”在智能方面要“精爽不携贰”,“齐肃衷正”,“智能上下比义”,“圣能光远宣朗”,“明能光照之”,“聪能听彻之”。其四,“乐人”在技能方面要掌握“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六诗”:风、赋、比、兴、雅、颂;“六律六同,五声八音”等。唯其如此,乐人才能“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故,“掌乐之官,即降神之官”,又是行政、司法官吏(《周礼·乐师》云:“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故而,后世学人、官吏的最高人格追求是上古对乐人品德要求的“中庸人格”。

对上述四点,有必要再作些补充论述,以期对“乐诗”的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关于第一点,已是学术界的共识,即认为文学发展初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等艺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是,这一认识是以诗歌与音乐、舞蹈分离之后的历史事实为背景,从后世诗歌的角度去看上古诗歌与音乐、舞蹈的联系,而不是从上古诗歌与音乐、舞蹈浑然一体的原始背景出发,去研究乐诗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功能、形态、结构,也就是说,未能将诗置于“乐”这个文化活动中,放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事活动中去考察研究,未能很好地重视先汉之诗是“乐”之诗,是“乐”之构成部分这一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研究《诗》《骚》、汉乐府时,我们却完全按我们后世观念中的“诗歌”概念和标准做“纯粹”诗歌的研究和赏析。其研究成果虽不乏启人心智的见解,但总不免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和越说越糊涂的困惑。我们认为,对于《诗》《骚》、汉乐府的研究赏析,不应以诗体文学自觉后诗人诗歌的概念、欣赏标准和习惯,作“纯粹”诗歌的研究,而应将其放在“乐”的文化系统中,放在乐事活动中,将其看做是乐人之乐诗,那么,我们的认识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关于第二点,需补充说明的是,乐事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化活动,个体的意义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诗言志”者,非言某个人的个体情志,而是乐人所属或所代表的部族、群体之“志”,是乐事活动之“志”,即“乐之道”。故,不论是诗言志、还是歌言志、舞言志,其“志”都具有集体普泛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阶段性,诗体文学的发展也不应例外。诗体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用来抒写个体情志,那是汉末魏晋之后的事。汉末魏晋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从文体而言,是诗体文学的自觉期。所谓诗体文学的自觉,是指诗体文学由叙事为主、集体创制、演习的乐人之诗转向抒情为主、个人创作的诗人之诗,这一时期,诗体文学完成了自身的抒情化、个性化、文人化、审美化特征。也就是说,从汉末魏晋时起,才有后世意义上的“诗人”,才有后世意义上的诗歌和诗歌创作,而在此之前,有乐事活动而无“抒愤自见”的诗歌创作活动,有“乐人”而无“诗人”,有“乐诗”而无“诗人之诗”,有“乐坛”而无“诗坛”。《诗》《骚》、汉乐府是乐人之乐诗,而非“诗人”言志抒怀之诗。诗人之诗和乐人之诗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诗人之诗抒写一己之情怀,乐人之诗用以沟通神人、和谐阴阳;诗人之诗通过语义的建构见志,乐人之诗主要通过声音的宣诵达意。

关于第三点,“乐”即祀神乐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抱成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是不难从古代文献中找到大量资料来证明的。《周易·豫·象》云:“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颜注云:“殷,盛大也。上帝,天也。言王者作乐崇表其德,大荐于天而以祖考配享之也。”孔颖达疏云:“先王法此鼓动而作乐,崇盛德业,乐以发扬盛德故也。”“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以祖考配上帝。用祖用考,若周夏正郊天配灵威仰,以祖后稷配也;配祀明堂五方之帝,以考文王也。”

郑康成注曰:“崇,充也。荐,进也。上帝,天帝也。王者功成作乐,以文得之者作龠舞,以武得之者作万舞,各充其德而为制。配,合也。乐以象祖考之德,感而合谟。祀天帝以配祖考者,使与天同飨其功也。”

《礼记·乐记》云:“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说,“乐”能通达神明的“德音”于人,同时也能通达人的祈愿于神,它能使上神降下而下神升出。孔疏:“兴犹出也。”“能降上下之神,谓之降上而出下也。”它能使万物各依其应有的大小成形。孔疏:“凝犹成也,是谓正也。精粗谓万物大小也。言礼乐之能成就正其万物大小之形体。”

《周礼·大司乐》云:“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作。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

《汉书·礼乐志》也说:“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也。”“性类”即生类,指各类生物。

那么,“乐”是如何感天动地,沟通神明,协和阴阳,安定生民百姓,促成生类繁衍的呢?

《礼记·乐记》云:“乐”能使“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乐之道”,即“乐”的目的和效能就是通神明、和阴阳,使万物繁荣、百姓安康、家邦兴旺、万事如意。所以,我们说,“乐”即祀神乐。

上古之“乐”是具有神圣、神秘的生命性和育化功能的祀神乐。这一点,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原始文化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或亲身感受了某些神秘文化氛围尚浓的少数民族的“诗—乐—舞”大合乐的大法会,就能够理解何谓祀神乐。

古人对乐事活动看得特别神圣,“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这就是说,天顺、地昌、人和才可作“乐”,乐诗、乐舞与民间的歌谣是不同的,这里不仅有雅俗之别,更重要的是它们承担不同的文化功能,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史记》载,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而作《天马歌》,中尉汲黯谏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汉武帝对汲黯的批评虽“不悦”,但也“默然”认可,故当丞相公孙弘进谗“黯诽谤圣制,当族”时,汉武帝并没有开斩汲黯,因为汲黯的观点是上古人们对“乐”的目的、功能的基本看法。

综合言之,诗体文学未自觉的两汉之前,诗歌、音乐、舞蹈、教育、祭祀等诸种文化活动浑整不分,总名为“乐”。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都包括在“乐”中。“乐”是乐人集体创制、运用、演习的,具有神圣、神秘的育化功能的,“以和神人”的祀神乐,是邦国之大典。“乐”之诗、之乐、之舞通过诵赋、歌唱、演奏、舞蹈等形式表现“乐”之志,实现“乐之道”,达到“神人以和”的目的。“诗言志”者,是指乐诗通过言的宣诵、赋唱完成“神人以和”之志。

今存之“乐”如《诗》《骚》、汉乐府,都表现了“神人以和”之志,是曾用之于乐事活动的乐诗,是祀神之乐诗,是治国安邦、协和阴阳、沟通神人之乐典。《诗》或是净身祭司“寺人”在祭祀时的颂祷词,或是“部族级、部族联盟级和天子级的不同层级、多种类型的仪式性礼辞”,即“祭祀的礼辞”。屈骚是楚王族祭司莫敖屈氏家族典掌、传习的楚王族之大典——祀神乐。“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乐府机关“采诗夜诵”、“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令童男女七十人俱歌”的乐府诗,是用于敬天礼地、以和神人的祀神乐,这从《史记·封禅书》《汉书·礼乐志》的有关记载中可得到确证。这些乐诗表现的不是某个个体的情志,而是群体性的“神人以和”之志。

同类推荐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在每个人的一生里,中学时期是最重要的积累时期,蓄势待发。在这个阶段不能拘囿在课本之内,要把目光与心胸投射到课本之外,多读好书,读让自己成长的文字,尽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
  •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读古典名著

    毛泽东博览群书,终身酷爱读书。早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熟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他还一直爱不释手,直至生命垂危的最后的岁月,他在病中还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还时常很有兴致地和身边的同志谈论和评说。本书重点将讲述了毛泽东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批注、评论和轶闻趣事,不但让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而且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和智慧。
热门推荐
  • 倾城邪女

    倾城邪女

    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什么天下第一都得在我脚下!那个什么绝世妖孽都靠边站啊,我女王大人来了,还不快跪下,还要我动手么,哼!我就是绝世邪女!
  • 圣剑仙侠

    圣剑仙侠

    地球探索的脚步来到了外太空深处,随着发现一颗又一颗的生命古星之外,获取了不少的原本存留在那些外太空生命古星的古老修行法术。这些法术不断被带回地球,古老的修行术法开始在地球盛行。多年之后,一位名为沈风的古老修行法术高手寿元耗尽死去,剩下一丝魂魄来到一个面临大劫的九州。
  • 皇妃拐走王

    皇妃拐走王

    她,时而天真可爱,时而霸气十足,时而运筹帷幄。敢爱敢恨的她颠覆了古代女子温婉端庄,唯唯诺诺的性子,她敢作敢为,雷厉风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了。这样的女子,谁人不爱,谁人不喜,只是当爱意如流水般涌来之时,她是否能招架的住。到底谁是她所爱,等到尘埃落定,江山易主,她的王能否带她携手走向远方。尽情关注《皇妃拐走王》本文马上完结,请期待下一本小说《一莲渡锦纱》,新年过后会开始发文,到时候请百度搜索哦哦
  • 仙凡世纪

    仙凡世纪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蚩尤为祸、后羿射日、共工头触不周山……这个世界的远古时代,凡人在诸神的怜悯和妖魔的肆虐下卑微地活着;白蛇盗草、张生煮海、沉香救母劈华山……这个世界的中古时代,神仙和妖魔的力量似乎是小了许多……现代,诸天神佛,魑魅魍魉都已经被挤压到小说中存身然而,两次招魂让异世界的蝴蝶扇动了翅膀,煦风渐紧,拂去黄沙,拥有异能的修仙者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凡人杂处的世界,便渐渐地褪去了她神秘的面纱,于是“天地一烘炉,仙凡一锅煮”……《仙凡世纪》是以作者原来的《仙凡时代》为基础改编的新书,希望这一次大家能够喜欢。
  • 懒公主的复国路(完结+免费)

    懒公主的复国路(完结+免费)

    海棠本性懒散,最大的愿望是可以悠哉悠哉的过日子,不用为什么事烦心,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愿望,呵呵~)但身为天才老板的她却不得不每天窝在办公室。在意外中海棠穿越了,正在享受自己梦想的惬意生活却......“公主请接下这大任吧”“你们认错人了!呵呵!”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哇!华丽丽的酒楼啊!我有点小钱的吃的起,钱...钱呢???钱袋被偷了,没钱了,怎么办呢?没钱的海棠在酒楼前,那是一个纠结啊!“姑娘,你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啊”一个妖艳的女人突然冒出,---推荐芷阳的新文,《豪门斗爱:惹火花心总裁》在作者其它作品里可以找到的,http://www.xs8.cn/book/47959/index.html----------请大家多多支持芷阳,一定要收藏!收藏!推荐!推荐!(*^__^*)嘻嘻!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妖孽难缠:甜妻离婚好着急

    第一次见苏墨的时候,我直接把他当成是服务业;结账前,他笑着说道,“不用了,一回生二回熟,这次算试做!”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宁宇的股东大会上,他作为新上任的营销总监被介绍进来;我看着他衣冠楚楚的样子,好奇地问道,“这么辛苦?白天卖产品,晚上有兼职,忙的过来吗?”苏墨指了指不远处的角落里,抱着啃在一起的凌炜浩和安怡然,反问道,“林依依,你不也是白天忙着当容忍丈夫出轨两年的贤妻,晚上四处发泄吗?还真是平日昼颜妻啊!”是啊,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讽刺苏墨呢?如果不是为了报复凌炜浩和安怡然围城之外所谓的真爱,我又怎么会遇上苏墨?
  • 独宠100天:校草的呆萌甜心

    独宠100天:校草的呆萌甜心

    【宠文】江暖不过就是下楼看个热闹,竟然成了高冷校草的女朋友——啊喂,这是个什么鬼?!江暖表示自己无辜躺枪!但是谁能告诉她,这位校草为什么住进自己家里来了?先是抢了她的食物,接着占了她的房间。校草大大还霸气的宣告:接下来就该攻占你的心了!江暖撇嘴、不服,我是这么随便的人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了让父母更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全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好习惯,分别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以帮助广大妈妈从纷乱的各种习惯中理出头绪,并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