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0100000008

第8章 葬俗

自明代段坚大力倡导,兰州丧礼、葬俗遵循儒家之礼,只有个别礼数与之有所出入。

年事已高的老人,久病不起的老人,其子女就要分工准备后事。其女预备寿衣,也叫老衣,要选在闰年闰月缝纫。衣料一般为绸子和布,忌用缎子和毛衣、毛料,前者怕断子绝孙,后者怕转世为禽兽。颜色红、青、蓝不拘,但共做单、夹、棉衣七身衣服。其子做棺材,也叫寿材或“老房子”。以象征长寿的柏木、松木为最好,忌用槐木等杂木。要油漆彩绘棺材,以大红色为基调,前后饰木雕或沥粉泥塑的“前蟒后鹤”浮雕。前面是蟒。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蟒讲究三翻身,腾云驾雾,海潮澎湃,四爪分布四角,定格踏、挖、蹬、拿四个动作,其中右上角的爪子拿着一枚火珠。后面是鹤,长喙衔一枚灵芝草,一爪站在石头上,另一爪拳起,展翅欲飞。左右两侧的棺身上,彩绘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吉祥画图。其内容一般为福比南山、一路荣华、梅兰竹菊、二十四孝、八蛮进宝以及暗八仙,即八仙所持的器物。色彩绚丽,寓意深厚。

棺材是入殓亡人的器具,本应漆为黑色等凶色才与其气氛相合,何以兰州的漆成大红的吉色呢?传说与明代兰州进士彭泽有关。彭泽文武全才,为政清廉,战功煊赫,著作等身,官至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正德、嘉靖间,彭泽两次被诬而罢官。太子登基后为隆庆皇帝,即为彭泽平反昭雪,官复原职,谥号襄毅,并遣官致祭。民间传说,新皇帝特赐彩绘大红棺材,重新厚葬。棺材大红色,绘前蟒后鹤,就是彭泽官位品级服色的再现,后来民间也以采用彩绘大红棺材为荣。再者,七八十岁老人故去了,其后人当着喜丧办,也称“红白喜事”,因之彩绘大红棺材也是情理中事。

死者弥留之际,亲属为之穿好寿衣,在上房设灵堂,或在院中搭灵棚,张贴挽联。置春凳或门板,板上横铺三缕麻,再铺褥子,停灵其上。灵两侧铺麦草,供孝男孝女跪卧守灵。灵前置供桌,摆放献饭、盘(顶端嵌一枚红枣的白面馒头),燃香、点长明灯。桌前放凉浆罐子,每顿献饭都搛少许入内,下葬时放在棺前。还放瓦盆,焚烧往生钱。请道士或长者将麦麸从灵前撒至大门外街道上,谓之“开路”。在大门外侧出白纸“殃状”,正中大书“恕报不周”,左下方小字写“某氏之丧”,亡人生卒年月时辰,吊唁和安葬日期,有功名的写上科第、官爵,最后写丧家、孝子姓名,以告知家遭不幸,弥补报丧中的疏漏。

明清以来,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戴五种不同的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称之为“五服”。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斩衰服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将粗白布、粗麻布剪断,不缉边,俗称“毛边”,腰系粗麻绳,称为“绖”,以粗麻布为孝帽,用两股称为“绖”的细麻绳系住,称为“双箍”,穿粗麻布鞋,拄着用粗麻布缠裹的哭丧棒,散发。妇人穿粗麻布衣,用麻辫当“腰绖”,头戴麻布尖尖帽,用粗白布当“首绖”,不拄哭丧棒。斩衰服主要是子女为父母所服,要到三周年时才释服。齐衰服,要锁边,“首绖”用细麻绳一条系住,称为“单箍”,其余跟斩衰服相同。主要为祖父母所服。大功服用麻布,小功服、缌麻服不加麻布。“五服”外的亲族用麻布,“首绖”用白布。富有人家,不论有服无服,都提供麻巾、絰布,俗名“散孝”。至晚清,丧服用大布,加穿极粗麻布衣,帽子与鞋也用大布和粗麻布。搭的赙金从厚。富有人家向内外亲属、五服以外亲族遍发白布“散孝”。

晚清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丧礼、葬俗大致如下。孝子拄哭丧棒向亲友报丧,逢人就磕头,故有“孝子见了狗都要磕头”的说法。还要请黄喇嘛、青衣僧、道士念经,超度亡灵。孝子孝女,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为之守灵、哭丧。停灵时间三至四天,称之为“前三后四”,即子时前亡故的停三天,子时后亡故的停四天,不能延长,故有“亡人盼土如盼金”的说法。亲友吊唁,赠挽幛、童男女,搭赙金,点香,焚纸,磕头,孝子跪灵,哭丧,招待吊客以丧宴。办丧事,人来人往,招待吃喝,相当费钱、费粮,因此,有“亡人不吃饭,一天两斗半”的说法。倘若亡人是年长女性,孝子跪下,就要听任娘家人“摆威(读wai)”。娘家人根据孝子平日对亡人的奉养、孝敬情况,予以评论,奉养好的、孝敬的,赞扬几句,不好的,予以训斥,情节恶劣的,夺过哭丧棍,当众责打。

先由孝女送铭旌和引魂幡,均用红绸制成,兰州人讲究“七尺明旌八尺幡”。明旌上书亡人姓名、身份,当官的书“某官某公之柩”,平头百姓写“某公某氏之柩”,铺在棺盖当中。引魂幡用竹竿挑起,彩纸华盖下悬一红绸带,上书亡故年月、亡人姓名、里贯、身份等,末了照例书:“真魂正魄,附此华盖,引导而行。”悬坠小铜铃。华盖的六角缀六片小幡,坠六枚小铜铃,分书:“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也有分写《中庸》六句话的:“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出殡前夜子时入殓,棺内事先用纸裱过,棺底用麻钱摆为北斗七星,铺一层往生钱,顺长铺一层麻。长者指挥,孝子抱头,其他人分别提起麻缕,将亡人装入棺内,抽去麻缕。长者用棉花蘸酒擦拭亡人面庞,使洁净,整理衣冠,盖上被子,再拿往生钱包裹胡墼,或拿亡人生前看过的书籍,填充棺内空隙,以固定遗体,以免抬行时走作。然后虚掩棺盖。倘孝子、孝女在外地时,要等其奔丧而来,瞻仰过遗容后,方能盖棺。

下葬前都要经堪舆家看好风水宝地,提前打好墓穴。起灵时,由长者指挥,揭开棺盖,让孝男孝女亲友再次瞻仰遗容,盖棺,砸入隐钉,孝子孝女号啕大哭。大孝子将烧纸瓦盆顶出大门外,掷地而碎,返回,背着棺材头,亲友帮抬起灵。富有人家雇佣麻衣铺的伙计打墓、抬灵、运灵、埋葬。他们用“柳车(读ju)”抬灵,它用两根辕条制成,形如大车排,又像担架,前后各置四根横杠,共用十六个人抬。这时,留守者有的收拾灵堂、灵棚,有的将跪灵之麦草扫至大门外焚化,起灵者跨火而过,再抬至车上,孝子拉纤,孝女两侧扶棺,由大女婿打起引魂幡,在灵柩前导引,据说可以照明,引领亡灵。车后跟着送葬亲友,拿着童男女等纸活,沿路抛洒卖路纸钱,送往墓地。一到墓地,一群小伙子扑将上去,争抢引魂幡,把一条红绸,撕得四分五裂,有的把手都勒破了,为的是抢上一块,缠在裤带上,据说能够辟邪。抬棺材绕墓穴一周,然后下葬,填土成坟,孝子献祭,焚烧往生钱、纸活,哭丧,孝子向亲友磕头致谢。送葬者回家,都要在大门口用掸子打土,在置有切刀的脸盆里洗手,据说能够祛除煞气,方能进入院内。丧家准备丧宴,款待送葬亲友。

葬后每晚要送一次“水火”,即烧一堆煤火,搭一口小砂锅,盛面汤、肉菜,一次比一次远,共三次,末一次送到坟上,丧家烧纸祭奠,称之为“攒三”。每七天烧一次纸,共七次。富有人家逢七,要请和尚、道士做法场,念经超度亡灵。百天日、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上坟烧纸,富有人家则要做道场念经。三周年时,要将椭圆形的坟堆,堆为圆锥形,并树立墓碑。

1958年,曾试行水泥棺材,但因诸多不便而废止。60年代,国家推行火葬,多数市民逐渐接受,丧礼葬俗转向简易,禁止做道场念经。80年代以来,又兴土葬,有钱的重金购置豪华葬地,安葬棺材或骨灰盒,小型彩绘大红棺材应运而生,用来盛骨灰,并播放颂经磁带追荐亡灵。

明朝前期,兰州军民杂处不下一万家,凡遇丧事送终卜地而葬者,只有十之二三。有的无力土葬,火葬后收拾余烬,安顿在荒山野沟里。有的迷信阴阳关于风水福祸的谬论,什么山向不好,时辰不吉,避什么年煞、月煞,或因财力不逮,就把灵柩寄放在寺庙道院里,棺材累累,山岩洞壑中,用胡墼砌住,称“丘”,也即暂厝的意思,以从容择牛眠地,选吉辰,隆重安葬。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邹永昌见此情况,大为不忍,就在兰州城南龙尾山下萧家坪置义冢,严立条规,引证《礼经》,批驳谬论,划分地块,令军民将其先人遗骸全部安葬在义冢,无主遗骸聚集起来安葬,称为“丛冢”,扭转了厝而不葬的陋习。后来,一些官员又在广武门外、东稍门外、东五里铺设置义冢。义冢也称“漏泽园”,即官设的丛葬地。

明清以来,在兰州为官、游幕、经商、开作坊的,亡故之后,无力归葬原籍的,就由各省同乡出资,购地设义园,暂厝灵柩,以备条件成熟而归葬,倘无力归葬者,就地安葬。由于这些人都从东南各省而来,义园均设在兰州城东稍门外,乃至东岗镇之间的东川。有陕西义园、山西义园、江南江西义园、全浙义园、福建义园、两湖义园、直隶山东义园等。其中的江南江西义园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亦称“两江义园”,由状元翁同龢书写,坐北向南,前有厅廊,后为墓园。墓园围墙轮廓是椭圆形的,祭厅是江南飞檐高翘的马头墙样式,还树立一根高高的旗杆,远看像一艘帆船,因之,这一带称为“一只船”。

同类推荐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芳香秘境

    芳香秘境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香水、食物、或烧香的香味,又或者是化妆品的香味等,而这种种香味,大多伴随着我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热门推荐
  • 神魔祭之天之局

    神魔祭之天之局

    神倾万古,魔主当下,弥天一局。宿命一战,一朝空;倾世红颜,亘古存。无上的天地法则,挣脱了生死禁锢,冲破了时空束缚,经历了天地沉浮,也难寻那第四法度……一个被死神青睐的人,能否走出波澜壮阔的强者路,揭开神魔千古天之局?
  • 我在江湖里

    我在江湖里

    他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他视她为所生挚爱。当他看见父亲手中的剑刺入她的胸膛,他负气离家出走,流浪江湖。创造属于自己的江湖!当他划开重重迷雾,竟然发现真相竟是这样.....
  • S151

    S15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电影百年(1905-1976)

    中国电影百年(1905-1976)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我们仔细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每一季搏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国电影人的热血和信念。正是他们的赤诚、智慧和创造,才使中国电影毫无愧色地融进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进的奔涌之河,绘就了波澜壮阔、憾人心弦的史诗,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本书收集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点点滴滴,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典籍,它让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能够领略百年中国电影的种种精彩。
  • 神射手

    神射手

    我是风密天下的高星让最后第第生了重病结果我穿越了时空,来到3年的时候看我如何打天下
  • 剑花室诗集

    剑花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泰拉瑞亚背景故事

    泰拉瑞亚背景故事

    泰拉瑞亚这款游戏坑爹的没有背景故事,因此这次就由我来瞎扯一段,不打赏也来看看吧。
  • 探访成功者的足迹(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探访成功者的足迹(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探访成功者的足迹》收录了各个行业的成功典范,诉说了一个又一个从平凡走向成功的故事,目的就是要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功并不遥远,成功就在我们身边。实现成功梦想的人曾和我们一样平凡。我们正站在成功的起点,或许已经出发,正驶向成功的彼岸。
  •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夫君是只狐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夫君是只狐

    一千年前,我将他从大哥手中救下,当作宠物,而一千年后,我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尽管柔情似水,也不过是演戏,中不过是为了他历劫飞升的最后一场劫——情劫。
  • 40周孕产一本通

    40周孕产一本通

    本套丛书共分两册:《40周孕产一本通》、《0~1岁育儿一本通》,均由富有育儿经验的科普作家编写。孕育宝宝是妇女一生中的大事,从此您的身体和生活都将发生重大转变。本书以周为时段,从孕妇自身保健与优生优育的角度,顺序记录了一个女人怀孕40周的身心感受。记录小baby生长发育、准妈妈自身变化、营养饮食、胎教点滴、锻炼、生活注意事项、如何轻松应付孕期不适,陪伴准妈妈从第一周到最后一周,是一本非常贴心的成长记录,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适合妇幼保健人员、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