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9600000009

第9章 相安与和谐,平衡与超平衡

(一)“守度”、“守中”与系统平衡

“阴阳”、“五行”哲学告诉我们,在一个系统中,“阴阳互动”、“阴阳消长”的综合与积累,可以使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就像波峰进入波谷。所以我们在寻求事物的稳态时,要注意“守度”,注意“守中”,注意平衡。

度是质对量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质能容忍量的变化,超出这个范围(过与不及),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所以列宁说:“度是特殊的规定量。”因此,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就必须注意系统内部关系以及系统内外关系的平衡,就必须注意“度”:量变的程度、限度或幅度。

以人体摄入食盐为例:

食盐,学名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氯经过胃黏膜细胞的富集,合成胃酸中的盐酸帮助营养的消化吸收。体液中的氯可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钠则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维持体内水平衡并协调肌肉收缩运动。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一个正常人体内,大约需要保持100克左右的钠盐。人体通过出汗、排尿,会不断失掉一部分钠,因此人体每天需补充钠。一旦失衡,一是人体含钠量太少,会引起失水,晕厥,虚脱,甚至昏迷不醒等一系列症状;二是长期摄盐过多,会引起肥胖、高血压,从而导致脑中风,还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促发胃癌。

过与不及都是病,世界卫生组织对食盐摄入量的建议是每日5克。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也与此类似,少了不行,多了致病。例如维生素C的摄入量每日超过1000毫克,会引起尿频,腹痛、腹泻;维生素A的摄入量每日超过600毫克,会引起皮肤硬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过量摄入硒会导致头发脱落、指甲变形和严重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系统的稳态得之于系统内外因素的制约;制约的因素必须“无过无不及”。如果制约因素达不到或超过特定的规定量,状态就会变化或解体。特定的规定量可以指物质元素量,也可以指“条件”;可以是一个限量,也可以是一个有伸缩性的阈值(其量变有幅度)。煤在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燃烧条件不同,生成的物质不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0℃以下是冰,100℃以上是汽,而在0℃至100℃之间是水,温度作为条件是一个阈值。

不论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我们的日常伦理生活中,凡事都有度。一种状态的恒定,一个系统的稳态,得之于内外因素制约的有“度”。“度”是真理、科学和伦理之所在,它是具体的、复杂的、各各不同的。例如法度、规则、尺寸、斤两、温度、力度、距离、常量等。概而言之,凡是决定系统稳定和功能正常的一切指标都可以名之为“度”。“度”使得人与大千世界“方程有解”。

人是活生生的存在。自然科学中“平衡”、“稳定”和“守度”的道理用来处理“天人”、“人际”、“人性”和“人生”中的各种复杂伦理问题,显然力所不及。这就有了中庸哲学。中庸哲学的核心是“中”与“和”:伦理生活的稳定、平衡、协调就是“和”,“和”可以是“相安”——彼此和平共处,也可以是“和谐”——与物契合,与人亲和。伦理生活中“执道”、“循理”、“审时”、“守度”就是“用中”。“度”就是“中”;“中”既是认知理性,也是喜怒哀乐的自我控制。“用中”固然要以当事人的“共识”、“共同利益”或“公共部分”等为“支点”,但伦理生活中的“中”与“度”还要求“正”,例如小集团内部的不正当利益,两个人或一群人的邪恶共识或非法占有,因为不容于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也就失其“正”。失正就不是伦理生活之“中”,所以《易传》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王阳明因此提出“大中至正”。“正”的下限是不违法、不失德、不犯禁。在“正”之外还有价值取向、利益权衡和全局思维等问题,在伦理场合,“中”与“度”表现为复杂的立场和态度。

(二)“执两用中”:“杠杆”的启示

中庸是伦理关系中平衡与妥协的道理。

什么是“平衡”和“妥协”?

有矛盾和冲突才有平衡和妥协,孤立、片面,无所谓平衡妥协。平衡和妥协最简单的例子是“杠杆”。

“杠杆”由杠杆、支点和两端的重物组成。要使杠杆平衡,可以调整支点至适当的位置;如果支点固定,可以调整两端重物的重量(重臂),可以调整两端重物与支点的距离(力臂);或者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调整就是妥协,妥协的目标是平衡,妥协和平衡要通过“执两”和“用中”。调整“支点”是“用中”,调整重臂与力臂是“执两”。中庸机理藏之于天平与秤的原理之中。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曾大声疾呼:“不要打破天平上的平衡!”他是在呼唤公平与正义。因为有公平和正义,天平才不会倾斜。

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以看到维护天平平衡的道理。“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以抗日为支点调整自己:国民党停止反共反人民的政治和军事行为,共产党停止推翻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行为,军队接受整编。双方一致对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40年前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抗日的支点几乎失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地惩治顽固派,通过政治与外交手段,使蒋介石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不得不收敛。共产党通过“力”的制约维护了天平的平衡,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杠杆的道理对中庸“执两用中”有如下启示:

第一,“两”必须在“一体”之中,在“一个天平架上”,张载所谓“一之体立、两之用行”。不在“一个天平架上”,无所谓“执两”。在“一个天平架上”,才有“两极相交”,不交际、不接触就不会有妥协与平衡。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志同”(《易传》)。

第二,“用中”就是确定和调整支点。支点是“执两”的标准,所谓“方中矩、圆中规”。“用中”有如挑担子,挑担子很难一次平衡,需要不断试肩,不断寻找优位,才能实现平衡。调整支点,可以调整支点本身,也可以通过调整“重臂”和“力臂”来实现。

第三,“执两”可以有三种形式:(a)集中优点:双取,A并且B;(b)避免缺点:双否,不A不B;(c)扬长避短:A而不B或B而不A(泄过补阙)。

第四,“执两”与“用中”是相互联系着的,两者一般兼用。例如签订合同,合同的双方或多方是“极”,合同的“标的”是“中”——一个归一化的中心事项。标的作为协作的目标,合同诸方的权利和义务事项都指向它。没有中,就没有极,就无所谓合同,无所谓协作。所以,订合同要平等协商,既协商“标的”事项,又协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社交关系也可以从杠杆原理获得启示。任何社会交往都有其支点。支点确立后,还要确定双方的距离,并调节双方在动态中的平衡,这样才会有和谐的关系。

“执两用中”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中国人的筷子。拇指、食指、中指的巧妙配合,形成了筷子的支点和力臂,而且随机变化;两根筷子和手指的配合是两个很好的杠杆。随机驾驭筷子取食,不管是滚圆如汤丸,滑溜如粉皮,都“筷”到擒来,西方人往往目瞪口呆。确实,使用筷子需要存神御气,为功于变化屈伸之际。2008迎奥运之际,筷子被定为“中华元素”之一。筷子原理应用到人生、社会、治事、治心之伦理生活,可以获得妥协平衡的许许多多启示。

“无过与不及”是平衡的问题,“泄过补阙”是平衡的问题,“损有余而益不足”也是平衡的问题。它们都是中庸的问题。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庸在普通中国人的无意识中起平衡妥协作用,其机理比杠杆深刻得多,复杂得多。

(三)从相安到和谐

老子智慧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法自然”就是以“自然”为“法”,按自然规律办事。要实现“道法自然”。老子认为必须融入自然中去“体道”,即所谓“天人合一”。有了人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的襟怀,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必然有物我契合的和谐。《老子》中“众人熙熙,如享太平,如登春台”,描写的就是这种和谐状态。

孔子不大谈性与天命、天人融合、人我和谐的抽象道理,但是不谈并不等于不信。只要看看他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就很清楚。

《论语》上记载,孔子要他身边的几个弟子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他可以带领军队打胜仗,冉有说他可以使人民富足,公西华说他可以做好一个小官。孔子对他们的回答多少有点失望,于是他点名问曾点。孔子的这位高足其时正在鼓瑟,听到老师的呼唤,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作答之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的志愿,不过是在踏青季节与大家一起洗浴游乐,好像与治国平天下挨不到边,而独得孔子赞赏。为什么呢?因为子路、冉有、公西华只能做到人与我相安,而曾点能实现人与我相融。所以孔子制礼不忘作乐,他说“乐文同”,“乐从和”。

请看“和谐”的一个实例:

2008奥运赛艇,不管单人、二人、多人,都妙不可言,让人感觉到人与水的契合,一种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

运动员从挑桨入水到推桨发力,张而有弛,快而不猛,轻快平滑,于速度之中见其优游。艇行如箭,然终有高下,这种高下不在水,不在艇,而在人。

水不是固体,推之过急,则激起水花浪花,反而不利于船的前进,必须以柔而刚的发力驾驭柔而刚的水,此之谓与水契合,此之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用运动员的话说是“找感觉”。

“找感觉”就是找与水吻合的感觉,阻力最小、推力最大的感觉,发力的直线性的效果,最优化的感觉,百分之百和水吻合在一起的感觉,外似无节奏的变化,而能把握赛艇加速度的那种感觉……这种技术整合是艰苦的过程。

如果是多人划艇,运动员本身必须融为一体,然后才谈得上与水契合。训练之初,通常以口令统一动作要领,寻求平衡协调。只有达到人、艇、水浑然一体,才会有超平衡的境界,这是神遇的境界,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下的运动员只有气动、灵动,而无任何杂念。

不独赛艇,我看干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体道”的问题。“庖丁解牛”、“神扁斫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008年“春晚”有一个亮点:一个名叫阳光的青年歌手,他从小双目失明,无法用眼睛直观外部世界,而他对外部世界感受那么准确,他的表演惟妙惟肖,这是以“神遇”——运用心灵的眼睛。

这种“体道”的技巧,我们称之为“和谐”。和谐境界需要“与物契合,与人亲和”的融合。庄子在《则阳》篇中借“冉相氏”表述道家的“得一”——执守中道:随物自成,与物混同,无心合道却能与道同一。“得一”就是“抱一”,就是融合。如果不与道融合,我们执道时就会像失眠者睡觉,总想到如何去睡着,却总不能入睡。

我们常见浮躁浅薄之人不得要领,每日瞎忙无定,为政则急风暴热,“新政策”应接不暇;做事,则不必要的动作多,错误多。正如李瑞环所比喻的:像一个刚学开车的司机,坐他的车,左转右转,颠颠簸簸,而纯熟的司机,则优哉游哉,得心应手,近于“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之谓也。

中国人的“和谐”类似信息科学中的“有序”、“平衡”,但比“有序”、“平衡”高深。“有序”、“平衡”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是对立面的相容与相安,而“和谐”不仅如此,它同时关心系统的契合与亲和,以及整体功能的发挥,就像夫妻关系的和谐比形式上的婚姻更为重要一样。

《菜根谭》说:“鱼得水逝而相忘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以和谐为务,追求卓越,终将带来超越。

(四)从“平衡”到“超平衡”

恩格斯说:“在地球上,个别运动趋向平衡,而整体运动又破坏个别平衡。”例如静止的岩石是平衡的,但在风化、海浪、河流、雨水、冰雪作用下破坏平衡,不断解体;大地、海洋是平衡的,但是地震、海啸、飓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平衡;生活是平衡的,但人生变故——负的方面,如意外伤害、灾难疾病、挫折……正的方面,如发横财,当大官……会打破人生的平衡。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没有止境,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所以,地球上的平衡,人生的平衡,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旧的平衡被打破了,要正视现实,学会建立新的平衡。新的平衡要从整体上建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我的邻居收养了一名地震孤儿,开始还好,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不管养父母如何做,买好吃的,好穿的……小孩总念着自己的父母,关系疙疙瘩瘩的,领养人心也开始凉了。领养人没有参透个中道理:孤儿的爸妈已经不在了,他们生活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了,你援助他,领养他,但你无法代替他的父母,你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努力,设法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不是急着恢复原样。这个道理尤其要让孩子懂得。他们是受难者,必须正视现实,不要总拿旧的比照新的。活下来的人为什么叫“幸存者”,这是和死去的人比。比的对象不一样,感受不一样。汶川大地震中曾报道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女儿从废墟中被救出来,她追着担架哭:“我真是太幸福了……”在生活的变故中,要学会给人生幸福画最浅的底线,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是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从整体上建立新的平衡。

据媒体报道,过着正常生活的上海保安沈某,一天突然中500万元彩票巨奖,他忘乎所以。三年后,他背上巨额赌债,妻子离婚,住房抵押,自己走上了行骗之路,锒铛入狱。前几年北方某市发生六辆豪华轿车被劫案,车上成员无一幸免。富人相对于普通人,更多地面对法律与黑社会的挑战。富人有财富优势,容易财大气粗,招摇过市,并干出违法欺公之事。没有正常的财富心理,难以克服人性弱点,容易失掉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平衡。旧平衡被打破了,又不能超越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则暴富不是好事。

在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与时俱进,以宽容接纳新思想,适应新情况。新思想、新情况因其“新”,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这是动态造成的非平衡。只要坚持中道,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可以以自身的活力将平衡迁移到更高的层次。这是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心得。这其中有辩证思维,有“超平衡”的道理。

同类推荐
  •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全集(1)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韶年华韵

    韶年华韵

    本书分为人物·雄浑、追忆·洗练、感悟·超诣、寄语·流动四部分,收录有《走进光华的思考者》、《我看见了天使》、《四年的渐变》、《离别的季节》等文章。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热门推荐
  •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

    《培养男子汉》主要内容:男孩天生具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全世界的男孩正表现得日渐柔弱。《培养男子汉》的目的是培养男孩子明显的阳刚气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完美男性品质。
  • 末日大武侠

    末日大武侠

    千年之前末世降临,黑暗怪物入侵地球。各种武学秘籍纷纷现世,人类通过修炼这些武学秘籍踏上了武者的进化之途。张浩乃是末世之初的一代强者,意外陨落,醒来之时竟是千年之后。千年之后,末世仍未结束,为了抵制这些怪物,人类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战部。而人类所依靠的一些武学秘籍在这千年的光阴中逐渐遗失不全。
  • 散户制胜宝典

    散户制胜宝典

    作者翻阅了《散户制胜宝典》一书。李飞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体会,从投资理念、投资心态和实战技巧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讲解。理论深入浅出,例子生动易解,技法具体易学,对新股民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对老股民则是一本能再提高的参考书,相信对大家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值得细细地学习和阅读。
  • 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

    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

    十二岁那年,凌心语在绝望中遇到了他,他温柔的望着她,笑着牵起她的手:“乖女孩,跟我走,以后我会好好的宠着你,你只要负责幸福就好。”他的话就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瞬间温暖了她那颗百疮千孔的心,她只犹豫了一下,就跟他走了。确实如他所说,他对她宠到了极点,她摇身一变成了他掌心上的公主。十八岁那年,他逼她成了他的人,她才如梦初醒,面对他的求婚,凌心语凄然一笑,选择了死亡。他望着奄奄一息的她,喃喃自语:“乖乖的让我宠你就好,为什么要这样!”眼泪一颗颗滑落。******此文结局完美,过程有点小虐,心脏不好者慎入!
  • 捉婚

    捉婚

    如果不是意外怀孕,你以为我愿意嫁给一个凤凰男?说一说我和极品凤凰男的婚姻经历……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睡仙

    睡仙

    他的人生,从一本睡经开始,他的强者之路,从一本睡经开始。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有人喜欢投机取巧,有人喜欢脚踏实地,有人喜欢幻想,而他的成功之路,非常简单,便是睡觉,无了止的呼呼大睡。有梦想才有将来,对于祝引而言,是有梦才有将来。千奇百怪的梦术,让他写意地生活于天地之间。别人修灵力,他修梦力。睡觉也能当天下无敌!
  • 亿万婚约:老婆娶一送一

    亿万婚约:老婆娶一送一

    他宠她上天,却也摔她入地狱。八月即将临盆,一纸离婚协议不管是爱是恨,都被画上句号。从此她消失在他视线,任凭他滴血后悔,掘地三尺,却毫无踪迹……两年后,她强势归来,而他追妻路漫漫。他冷声警告:“离帝卿远一些。”她笑颜如花:“不好意思,我们现在是同居关系!”急的他和人大打出手,结果揍了自己的大舅子,从此追妻路更漫长!他强势将她留在身边,怒问:“我记得那会你已经八个月了,孩子呢?”冷声回应:“没了。”紧接是她无法抗拒的行动:“既然没了,那就再生一个。”
  • 末世黑帝

    末世黑帝

    亿万年之前,一场几乎毁灭了一切的人神之战,伊甸园神界的圣地、,天使与人类间的爱情、神明的愤怒与天使的堕落、重生的灵魂,人类的最后光辉、面对绝对强大的天神,受伤的堕落天使将怎样去挽救他的爱人?
  • 猎捕爱情猫

    猎捕爱情猫

    十岁时他遇见了她,决定把她作为自己最宝贵的珍宝,她却只把他当做霸占她领地的敌人。十五岁时他为了治好她的病励志成为医生力她赴美留学,她认为他抛弃她不要她决定不要他这个号朋友。二十三岁时他成功的为她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她只当自己走运逃过死神的追捕。二十九岁他回来了决定逮捕这只迟钝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