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7800000019

第19章 伦理讲演纪略

杜威

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附近的一个村庄,1875至1879年在佛蒙特大学求学,后曾任教于中学,1882至188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884年后,先后在密执安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1899至1900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2至1904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育院院长。1904至1930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并于1930至1939年担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1905至1906年担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曾被授予美国多所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杜威学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1952年逝世于纽约。杜威早年接受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的理论,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实用主义的体系。

杜威曾于1919年4月30日至1922年7月11日来华访问,共计在中国住了两年零两个月12天。

(一)绪论(讨论之性质)。我到这里演说,有一种困难,就是不知道要怎样规定所讨论性质,才能使诸位领悟得益。我刚到中国,对于华人的思路因属茫然,社会情况尤无研究。所以我不能明明告诉诸位,那个是你的责任,这个是你的义务,某事可做,某事不可做。我只能就理论的、普遍的方面,指出我们为什么想尽义务和为什么要负责任的理由。总之,我要讨论的,不是实行道德生活的方法,是研究道德生活的性质。

道德生活的性质和范围很复杂,很广泛,要研究它不是容易的,但大概有三种方法:(1)历史的,即鉴往知来,研究历史上种种教训经验和解释;(2)社会的,即研究人生关系和种种德行;(3)心理的,即从人生天性本能情感嗜好认识观念方面观察,研究种种德行。以上三种方法都可拿来讨论道德生活的性质,但是头两种我不要用它,我还是和诸位从心理的方面下手罢。

诸位思想的程度,我不知道,所以很希望大家和我通信,提出种种问题、疑难或反驳来研究研究。

(二)道德之性质。现在我要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有道德这个东西?从天性方面观察,道德是自然的呢,还是强制的造作的呢?道德奋斗(moral struggle)发自内呢,铄诸外呢?

道德就是学,就是生长(growth)。我们初生下来,不会走,不会说话,何等的孤立无助,所以不能不学,不能不长,不能不有道德。这就是为什么有道德这样东西的缘故。学的是什么呢?就是古圣今贤传下或发明的教训。这样看来,生长和学都是自然的不得不然的,所以道德也不是强制的造作的了。

禽兽无道德的引诱(tempation)。所以,无道德奋斗;人类不然,所以,必要学,必要生长。诸位要知道,生长并不专指肉体,最要紧的是精神的观念的知识能力的生长。但是,这种生长大部分都与人生的愿望和冲动反对。所以,不能专靠本能的发达,还要有自觉的努力(conscious effort),去求正确的观念和能力,又要有自觉的奋斗,去祛除私欲的反动。这样的奋斗,凡是人类自然会有,岂是由外铄的呢?

这样看来,伦理一科是自然的必要的,与学问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进一层说,教育的程序即道德生长的程序。

有人反对我说,道德不是生长,道德不过是正当的品行,品行既正当了,就照老法子千回万回地做去罢了,还要什么生长呢?这话有点不对,要是人人都照一种的老法子去做,他的行动就是机械的、无意识的,像车轮汽机的,还算得道德吗?况且社会的情形天天不同,道德所以适时宜,便应该求新经验新观念的生长,来应付时势。不应该盲从旧法,所以,道德无止境。

(三)道德或生长之目的。现在有一问题,道德的目的究竟在哪里?生长有好有坏,但不能不有一定的趋向。成人在社会上有许多的要求、愿望和必需,所以,他的生长的趋向也因此决定。但是,儿童是无知无识的,他的生长趋向究竟如何决定呢?此全靠成人的指导。要是一个小孩子没有成人去保护他指导他,一定活不了。即使能活,身体上精神上的生长,一定阻滞不堪。所以,成人对小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然大抵成人习故安常,不像小孩子那样好学喜新,就生出弊病来了。他以为他的习惯总是对的,成人就是道德的目的和小孩子的模范,听说有个小孩子对他母亲说,“母亲,你去年说我总做不道德的事,今年又说我总做不道德的事,到哪年我才能无过呢?”他母亲说,“成人做事无有不对,你长成大人的时候,自然没有不道德的行为。”这话岂不可笑吗。我说就是当代圣人的德行,也不能拿他当道德的极则,不然就好像野蛮人,用严刑酷法去强迫他的子弟、学习种种礼节仪式和种种无意识无理性的习惯。总之,这种行为是由外铄的,不管小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管叫他学成人的样,断无圆满结果。以上是说成人不能做道德的目的。

还有一种人拿风俗来做道德的目的,这也不对,因为风俗究是外貌,无关心性,又多盲从。还有人拿原理做道德的目的,原理是良知的、属内的,由种种认识选择观念联想的通力合作而成的。我说道德或生长的目的,不在成人或习惯,而在原理。

一、道德上变与不变的元素

(一)绪论(总括上次要义)。我前次说道德的性质,不是强制的,由外铄的,而为自然的、必要的,因为道德常常生长。我又说青年应该求学,应该通达民情风俗,模仿社会礼貌习惯,最要紧的是拿原理来做道德的极则,规定它生长的趋向,依原理进行,我今天要讲的是道德上变易的原因和不变的元素。

(二)道德上变易的原因。据我看来约有两种:

(1)鉴别力。彻底讲起来,道德虽不是强制的,但通常所谓道德,若能仔细鉴别,也有一部分对于某社会某时期带几分强制的色彩。道德既有强制和自然的分别,所以不能不变,变就是进化,就是将强制的伪道德去了,换一种自然的真道德。我昨天曾说过,社会未开化的时候,拿成人的行为或社会的风尚来做道德的极则,大人这样做,我也这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社会和古人都这样做。有些风俗很合原理,没有它社会不能存在,但是,也有些风俗。对于社会治安、和乐幸福毫无贡献。普通人没有鉴别力,不知道哪些风尚合理,应当留;哪些不是,应当去;所以,道德永无变易进化的希望。

“道德”这个词,有时可作礼貌习俗讲,照希腊罗马的字义讲是“民道”(folks—way)。这种解释实在不对,有些礼貌习俗,对于社会治安进化并无关系。不过偶然发生于古代,后来习重难返,就奉它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德律,本来有什么真理在内呢?所谓“民道”,也不过一种外观的时髦或礼节罢了,对于社会有什么用处,岂但无用,恐怕还有害呢。听说某处的野人,最尊重酋长的威严,要是有人踏着他的影子,罪比做贼还大。我们看来好笑,他们却认它为一种“民道”或德津,因为他们无鉴别力,不懂道德的真伪。开明的社会却不然、知识更高,知道哪个是真正道德,就不会泥守旧俗了。

我们研究人类的特性习俗德律又深,知道德不同的地方又多。人类学家游行全球专为考察民情风俗的异同。据他们说,有时此处认为道德,他处就是罪恶。为什么有这种种分别呢,因为野蛮社会要死死地保守旧俗,不肯改变。为什么不肯改变,因为没有鉴别能力。文明社会却不然,对于固有习俗,当存就存,不当存就变。总之,有鉴别道德的能力,然后能去伪存真,然后能变。

(2)生长。我先从个人方面讲起,大抵能者多劳,有几多新艺能,必有几多新职责。教育程度愈高,义务愈多。愚人犯罪,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有罪,所以没有良心上的痛苦,也永无进德的希望。受过教育的人不然,他有错自己知道,会改过自新,所以道德无止境,道德愈高,向上的善念又多,行善的机会又众。从社会方面看来。也是如此。古时社会所谓善,今日或不然。现在所谓道德,后世又未必然,新文明有新需要就应该有新道德。

有部书上说,有些水手驶到南海一岛,见野人熙熙雍雍,相生相养,无有私产,反觉得文明人贪鄙无耻。平心而论,野人文化程度幼稚,所以,无尊重所有权的必要,但是,文化进步了,这所有权也自然不可少,所以有新文明而后有宗主权,有宗主权而后有尊重宗主权的新道德,这类新道德,我们无以名之,名之为科学或智理的真诚(scientific or intellectual truthfulness)。

(三)道德上不变的元素。我们要讨论不变的元素,当先研究社会变革要经过什么情况。头一个或者是社会的摇动,或道德的无恒(moral uncertainty)。大抵人从旧社会到一新社会,看见种种风俗习惯都和旧社会不同,彼处以为道德,此处又不然,于是胸中生出种种疑问,以为天下没绝对的道德,而旧道德也渐渐地消灭。第二期呢,恐怕就是道德的破产。旧道德已经全然破坏了,新道德又未养成,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是最可怕的。听说新到美国的殖民,他们虽然总想保存他们的旧俗,却常常发生道德上的怀疑。到了第二代——就是他们的儿女——既然不受旧道德的束缚,又不知道尊崇新道德,凡事都肆意纵欲,倒行逆施,成社会不良的分子了。传到第三代——他们的孙子——才能遵守社会风俗,养成新习惯新道德,做美国的好国民。因为在过渡时代,有社会摇动和道德破产的危险,所以,要知道哪些是道德上不变的原因。依我看来约有三种,这三种是求诸四海而皆合,放诸百世而皆准的原理。

(1)生长或发展的责任(responsibility of growth development)。我们无论在哪种社会,生长的责任都应该有的。我们不管道德是新是老,只管它能否帮助发展和生长,要是不能,老道德固然要不得,新道德也无用。大抵一种改革,一定要拿旧文明做根据,渐渐地吸收融化新文明,使老的发展成新的。要是我们不问它能否帮助发展,只要是新就学,恐怕没有好结果。

(2)公益的尊崇(regard for common good)。世界种种道德的规律(moral codes),或文或野,或东或西,或古或今,都有一相同而不变的地方,就是尊崇公益。实行道德方法条理万端,各各不同,但目的总在谋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视敌如友”,立说各异,而原理不过为人类谋公共幸福。

(3)道德的重视(moral seriousness)。无论何种社会都有重视品行的观念,都应该看道德为重大的事,道德问题为社会要紧的问题,还要找出原理为社会指南。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重视道德的人。此种崇尚道德的观念,在社会变革时代尤其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的青年多羡慕新文明,而漠视道德为无用,渐渐就要到道德崩坏的地步(moral disintegration)。以上所说三种道德上不变的元素——生长的责任、公益的崇尚和道德的重视——是我以后要讲论的基本观念。

二、道德与人类本性(即本能)

(一)本能。天下有些东西,我们不必学它,不能学它,自然会知会能的,我们就叫它做本能,或人类的本性。所谓本性,是本来的面目,未经教育的训练陶铸的。普通人都想兽类有本能,人却很少,我们仔细看来,这话很不对。人类的本能实现比兽类还多呢,不过兽类的本能更发达,更有组织,人类的本能更涣散,更隐而难见罢了。因为它们涣散无组织,所以我们要陶铸它、训练它、指导改良它,并且要使它们互相调剂,以成发而皆中之和。

(二)本能之性质。道德上有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本能和道德有何种关系,简单说,即本能的性质到底是善是恶,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也讨论过了。有的说,人本来是善,以后被外欲习俗浸渍熏染,就变坏了。有的说,是性恶的。全仗礼教来节制纠正它。有的说,人性是不善不恶,好像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主性善的又驳他说,人性趋善,好像水之就下。这种辩论不但有关理论的哲学,对于道德也确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要知道本能是否可靠。我们依靠它可以到什么程度。要是好呢,怎样去培养它,要是坏呢。怎样去扑灭制服它。在西方对于本性观念,也有两种:①主善派。他们说人生本来是善,以后受了物界的影响,就变坏人了。卢梭也曾说过这种活,我说这都是厌世派的论调,我们不可轻信,要是生物进化公例可信,要是人类是从兽类递演出来的,那么,人类和兽类总还有点相同的地方,兽类本能总有一部分未经天然陶汰而遗传到人类的。譬如怒本来是兽的本能,对于它们很有用处,遇着仇敌或阻碍,没有怒不能鼓舞勇气,将敌人或阻碍战胜,但是对于儿童就不然,要是常常生气,不但有失体面,又空耗精力,毫无结果,而有碍卫生。这样看来,本能是兽类遗传下来的,不经陶铸便是恶了。但是,性善一说,也存几分真理在内,何以故呢,要是人性彻底地恶,任凭有如何良善的环境,也不会受影响。必定先有可善的因,才有感化迁善的果。②性恶派。他们讲性是恶的,要是善呢,那就不用教育训练了,因为要教育训练,所以性不是善。我们平心来论,两说各有毛病。前说毛病,在使人过于自信,不注意于克己自治和督教儿童,因为他们想本能既然是善,就用不着克己功夫,对于儿童,也只要一意顺从罢了。所以要食就食,要玩就玩,养成自私自利纵欲恣肆的习惯,真所谓贼乎人之子矣。性恶一说也有所蔽,他们既信它恶,所以用狮子抟兔的法子,将种种本能欲念冲动意志都寂灭得干干净净,使道德完全成消极的,不是积极的。欧洲古代隐士逃到深山或沙漠里,念咒打坐,也是要寂灭种种意念、做一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人。我知道主性恶的流弊都未必到这种田地,但是,他们所谓道德,大概都尚束缚本能,贬损意志,节制喜怒哀乐之情,不准它们妄发。诸位要知道,现在世界最可痛恨的是什么?就是这种非积极而为消极的道义德行,所以,今日所谓良民就是庸行庸言的乡愿(mediocre person),不是那有创造能力、积极精神,轰轰烈烈去改造世界的人物,这不是很可痛恨的事吗?依我看来,要是不利用本能,而以束缚为德行正轨,顶好也不过养成一种柔怯的德性(wishy—washy chracter)。Kippling有一首诗,叙一个人死了要想登天堂,他是个庸言庸行无功无过的人,但是也没有积极地去做什么好事。所以,天帝不准他登天堂,还打他下狱去受审,阎王看他没有犯过什么罪,吩咐他再到人间去养成积极的德行,这诗不但骂尽天下乡愿,也将主性恶的流弊和盘托出。

(三)本能之价值。总而言之,本能不过是一种教育的原料,本无所谓善恶,把它造成善行或凶德,都无不可,只看你怎样用它。彻底地讲起来,本能有什么善恶呢,不过有些本能更容易陶铸成良德,有些更难罢了。譬如爱情、同情、慈悲心比畏惧、愠怒等,实在是更容易利导成善的。但是,它们在道德上的价值,还是一样,都看我们怎样用它。没有一种本能,我们不能用它来助善,也没有一种本能,我们不能用它来长恶。譬如怒,普通人讲是应该寂灭,但是,怒也可以养成堂堂正气和健全人格。一个人要是没有义理之怒,断不能大有作为,和恶魔作战。要是见了社会罪恶,还是漠不关心,无一点愤慨,断不能望他改良社会。即使一时有志,久后境过便忘,终是无济于事。所以,像怒这种本能,要是利用到好的地方去,便是善,便是义理之怒(righteous indignation)。我们再有同情这样本能,初看好像是好的,但是,用到坏的地方去,便成愚蠢呆板,阿所好,煦煦之仁。譬如我们看见乞丐的痛苦,我们也觉得痛苦,要给他表同情,赏他几个铜子,这不是慈悲心吗?但是,他得了钱,就甘心乞食到老,懒去谋正当的营业,所以,我们给他钱,反增加他的痛苦,害了他的终身,社会上又添了许多寄生物。要是不善用同情,也是可以长恶呵。总而言之,道德的重要问题,不是要怎样消极地去束缚本能,是要怎样积极地去利导它,才能得良好的结果。

三、情绪在道德上之地位

(一)情绪之性质。我今天要讨论情绪在道德上所占的地位。诸位一定要问,什么是情绪?我也不能下一适当的定义,只好举几个例来解释它。譬如本校运动员要同他校比赛,运动员一定要有精熟的技术,伟大的能力,娴于规律,神于机变,勇于决断,才配代表全校。但是,还有一件最要紧,就是气,就是情绪,未赛以前,各运动员必异常激动,发扬踔厉,有跃跃欲试之慨,这种兴慨,叫做情绪。情绪带理智作用,故与肉体运动不同,又根于本能,故与冷静判断不同。那班运动员想自己受了全校的付托,自然希望得胜,看见敌队的精强,又自然会见而生畏,胸中急得患失,又喜又惧,都是为情绪所激荡的缘故。就是参观的,好像完全中立,不管谁胜谁负,也不能不有情绪。普通人有好奇心,看见竞争激烈,自然兴趣勃发,会运动的,见猎心喜,更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比赛完了,得胜的心满意足,欣然有喜色,甚至欢呼狂跳,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失败的一定怅然失望,扫兴而归,甚至羞愤忧郁,垂头丧气。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得了佳音,不知不觉地要高兴起来,接到噩耗,又不知不觉地悲哀起来。以上种种经验,都叫做情绪。情绪能激动我们,启发我们,束缚驰骤我们,我们不能不跟它走。情绪如希望、憎恶、喜、怒、爱、恶等,对于人生,添上多少色彩,增加多少生趣效力,要是没有它,何等的奄奄无生气。即使有智理,能知能行,也像机械造物,算机加数,成不喜,败不忧,索然没趣了。所以人生有兴趣、有价值,因为有情绪,不然,就生也像死了。

(二)情绪在道德上之地位与节制之必要。我前段所讲,有两个要点,我现在特别提出申论。(1)性根(instinctive basis)。最普通最强烈的情绪都根于本能,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或年长就有,不假思索考求,自然会发现的。因为情绪根于本能,所以努力极大,能支配激发我们,使我们不能自主,一定要受它的指挥,什么责任都难担负了,所以,人做了坏事,往往自辩无过,说他不能负责,一时为情所驱,虽欲遏仰而不可,本来毫无恶意。这样看来,人简直成了情绪的奴隶、工具成傀儡了。(2)原动力(motor force)。情绪若善用它,有绝大好处。普通人都有知而不行的毛病,情绪的用处,就是激发人驱追人去行他的知,简直可说人是机械,情是原动力。它的势力,好像习惯,我们走路,一步一步往前去,毫不费力,为什么呢?因为受习惯的支配,我们做一件事,能踔历奋发,孜孜不辍,也是受情绪的支配。

因为情绪根于本能,有绝大的神力。能驱迫人去倒行逆施,也能发人去孜孜为善,所以,节制情绪就成道德上一重要问题。你看管汽机的人,进退迟疾,左右纵横。无不如意,他并不是节制各部机械,是调和宣泄那蒸汽。人像机器,情绪像蒸汽,节制各部肢体运动,不如节制情绪,情绪一正,自然动定合礼了。要是不然,任凭情绪自由,心里虽然深思熟虑,想不爱不憎,却不得不爱不憎,想不喜不怒,却不得不喜不怒,任凭怎样激战,还是没用。因为情绪好像蒸汽,有绝大的神力,意志百体,都受它的支配,所以,节制情绪就是防于未发,所以正一切行为之始。

节制情绪的必要既如上述,所以,自治克己的人,就是克制情绪的人。人能做情绪的主人,克服它,利导它,我们就许他能克己复礼。要是做它的奴隶,自己毫无主权,我们就骂他殉情逐物。我们通常所谓社会恶习,如嫖赌酗饮等。都是因为不能克己,纵情恣欲,就不觉流连忘返。人为什么要赌,有的靠赌为生,自然没有情绪作用,但是普通人大都想赢钱,好争气,情绪勃发,不可阻遏。人为什么要喝酒。并不是因为味美,也是为情所驱,有的饮酒助兴为欢,有的饮酒消遣解闷。其余都可类推。以上所论,可说明情绪在道德上之地位,与节制之必要。

(三)节制情绪之真义。什么是节制情绪?什么是正当的节制情绪?这是应当讨论的问题。我前说情绪根于本能,诸位却不要误会它们是一样东西。它的同,就是都可不学而能,它的异,就是情绪带有智理观念等作用,本能没有。我且举个例,譬如小孩猛见得怪兽张牙奋爪、他便惊骇反走,这是本能。要是日里听了许多鬼语神话,夜里独坐房中,追想前话,不胜战栗,就是情绪。因为情绪由追想观念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养成正确的观念思想,情绪就不致妄用,也不必节制了。

喜悦、爱情、痴情、憎恶、忿恨种种情形,都很强烈,我们要克服它一定很难,不如利用它到好的地方去,更易为功。我上次讲过,消极的道德不如积极的道德,束缚本能就是消极,利导本能就是积极。情绪也是如此。不应该消极地去扑灭它,应该积极地去利导它。譬如我们讨厌一个朋友,一举一动都猜忌他,疑他心怀恶意。他成功,就妒嫉他;他失败,就冷笑他,幸灾乐祸,恶感日深。要将这种不良的情绪消极地寂灭得干干净净,是很难的,不如从积极方面下手罢。我们应该去勉强爱他,想他的好处,念他从前待我怎样好,时常给他讲话游戏,种种误会都可了解。所以,要直接扑灭情绪,不如间接地引起良美情绪,去代替不良情绪,使它无形消灭。我再举一个例,譬如人受社会恶习熏染,贪财好货,要将含利的热情完全打消,并非不能,但是总觉很难。有个更容易的法子,就是以爱财之心爱国,以好货之心去好仁,爱国好仁之情强,爱财好货之情就无形消灭了。

总而言之,所谓自治,不是要用狮子抟兔的法子去歼灭情绪,是要培养它,使它又强又好,还要利用到好的地方去,使它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标准。故养成正解的观念,即所以节制情绪。所谓克己,是要引起优美情绪,去驱逐那不良的情绪,换句话,就是要思想和情绪得其均衡罢了。正当行为,即有理性的行为,但是那种冷静呆板死理性,也是要不得的。极有理性的人,要是没有情绪,遇事一定左思右想,迟疑踌躇,终是知而不行。我们最好是要有理性,同时又要有强烈真挚的情绪,激发我们去孜孜为善,欲罢不能。有人视情绪为道德之仇,我说只要调和思想与情绪,使得其均衡,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年龄和情绪成反比例,年愈长,情绪愈弱。小孩最富于情绪,故易哭易笑,青年稍逊,但是很强烈,老年暮气奄奄,故事事都讲理性。诸位都是青年,青年时期情绪最强,若能养成正确的观念,真是终身受用不尽。中国青年,若能以正确明锐之观念,发扬踔历之情绪,求进步,谋公益,一步一步,踏实做去,前途大可乐观。要是偏重思想,即便把新思潮一一注入脑里,也是枉然,因为没情绪就不能奋发踔厉地去行,即使行,也易为外诱所惑,无坚决的操守,不能有始有终。总而言之,观念和情绪若能联合调和,那情绪一定容易节制,并且能做实行的原动力。

四、社会的情绪

(一)绪论。我上次讨论情绪在道德上的地位,是普遍的。今天所讲,是社会的情绪,是人对人互相起激动的情绪。这种情绪,人类最富,禽兽没有。初生的小孩不到几个月,看见许多人围着他,就会微笑。他笑以前,并没有人教训他命令他,他自己也并没有想到笑了有什么好处,不笑有什么坏处,所以才张口来笑。他的笑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笑,不用思考,不须教练。天然流露出来的笑。所以,社会的情绪根于本性,与生俱来,势力非常伟大,在道德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我今天要讲三四种社会的情绪之性质,和它们对道德发生的影响。

(二)群性(gregariousness)。这个词是从拉丁文出来的,原义训队训群。譬如说一群羊、一队牛等。牛羊虽是兽类,却也好群,喜欢走在一块,取一致的行动,一个要吃草,大家也跟它吃草,一个要喝水;大家跟它喝水。这种一唱百和、乐群恶独的天性,就叫做群性。再看一队小鸡,每个互相攀援,互相排挤,往队心里攒,好像要使前后左右都是同类,才觉愉快,这也是群性作用。群性的反面,就是孤独。我们说一个人富有群性即是说他恶独。乐群是天性,恶独也是天性,因为孤独无邻,是世间第一惨事,人人都不喜独,所以人人都有群性。群性是先天的,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趋向,并没有想到合群的利益幸福,或不合群的痛苦。人类聚合成家成市成国成天下,也像牛羊成群,雏鸡往队里跑,所以幽囚是世间第一惨刑、被囚的人独坐暗室,有话无处说,有耳无处听,卧不是,站不是,虽然有饭吃,有衣穿,不久就要中风发狂,失却常态了。所以,我说它是最惨的刑罚。我们无时无地不与人相处,反觉得社会于我无功,要是离群索居,就知道群的乐了。以上是群性的性质和势力。讲到它在道德上的地位,实在很重要。从积极方面说,它是一切社交友谊的基础。社会能结合团固、相生相养、通功易事、立约缔盟,全靠群性。群性根于先天,与生俱来,不假思索,不用训练,所以为道德的要素。达尔文著人种论,讲宇宙是一大战场,无时不战,无地不战,新陈递嬗,物竞天择,最适者最强者才能生存。后来,哲学家见达氏立论不无流弊,所以说适者强者能生存的原因,不在战,而在互助,互助是生存进化最有势力的元素。试比较现在人种的优劣就知道了。大抵人类文野强弱,都可以乐群和不乐群做标准,要是最富有群性,聚千百万人通力合作,如同一人,文化一定很高,国家一定很强,断不受天然淘汰。要是割裂好争,自相残杀,文明程序一定很低。国家一定很弱。所以说互助乐群,是进化的原素。但是,从他方面观察,群性也有坏影响,就是长人依赖心,事事都靠社会帮助,自己成了寄生物。雏鸡往队里攒,一半怕冷,要取温,一半怕敌,要躲避。人类要往城市里跑,是要得智理上道德上的热温和保障。但是,这种保障,往往戕贼个性,降伏人格。大抵群性过强便成盲从,社会怎样做,我也怎样做,阿世媚俗,不敢立异,自己理想主张观念一概牺牲了,我尝说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他们看自己的人格个性,比社会还重,只要认得理真,对得良心起,就单刀匹马,独来独往,即使和世界的人挑战,他们也不怕。他们这样的反抗社会,并非故意立异,为文明进化不得不如此,要是人人都事事从众,阿世媚俗,新思想新改革就没有立脚地,社会还有进步希望吗?所以我说群性固然有利。但有时也会戕贼个性,使人无道德的责任心。要是人人都毫无情操,心里虽然有点怀疑,因为怕人家骂,不敢明目张胆地讲出来,只好糊里糊涂随着潮流走了。天下最可怕的是俗论(mob idea),多数人心理上的误解。它的势力异常伟大,谁也不敢反抗,名为民意民声,实则倒行逆施。这不是群性的流弊吗?总而言之,道德问题,是要调和社会的情绪和个人理想主张,使它得其均衡,一方面要善用群性,一方面又要主张魄力,不失个性。凡是有思想的人,受过教育的人,遇着问题发生,或从众,或特立独行,都能合于义理。在潮流激湍,举世若狂的时候,最能表现个人的胆量魄力。一国有无领袖,只看有无有魄力胆量的人。事事从俗,阿世媚俗,是假领袖。真领袖有高尚理想、坚决主张,言人不敢言,行人所不敢行,因为盲从是进化阻力,要进化不得不务排俗论,贯彻自己主张,使天下都翕然从我,这才算是道德的表率(moral leadership)。

(三)同情(sympathy)。这词原出希腊,训感训与。同情是普通的社会情绪。人类感情好像电,最易传达,人喜亦喜,人忧亦忧,见人得福,心里觉得愉快;见人遭灾,心里觉得哀悯,何以故,有同情故。至于它在道德上的重要,积极方面,人人都知道,不必细论,只要把同情和不同情两两比较,利害更明了。假使一个人没同情、心肝冷似铁石,他人得福,他不庆幸,遭灾,也不怜悯;大家对他笑,对他哭,他总总不理,这不是惨刻少恩吗?他虽然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好像无功无过,但是那种木石灰冷的态度,就可表明他毫无心肝。所以,同情是社会的膏灰,所以胶结人群,使它通力合作,喜相庆,灾相恤。但是最要紧的,是根理的同情。智理的同情,不但见人受苦心里要难过,还要设身处地,研究他受苦的原因,想出种种法子,去铲除病根,才算真正的仁人志士,真正的表同情。同情是情绪,也是本能。势力很大,能支配一切,能驱迫我们做善,也能驱迫我们造孽,譬如看见一个乞丐,褴褛憔悴,可怜他,给他钱,心里就好过一点。但是,那乞丐以为可以乞食终老,不去谋正业了,这不是造孽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智理的同情,见他人受痛苦,不但要发慈悲心,为煦煦之仁,还要将所苦的祸源斩草除根才好。我再举一个例,譬如一个人病在医院,气息奄奄。他的朋友去看他,坐在床边长吁短叹,泪流不停,总算很厚于友道了,但是他没有一点救他的办法,哭死也无用。况且病人见他哭得哀痛,心更难过,病更加重呢。要是医生看见病人危险,一定不慌不忙,态度冷静,比较那啼啼哭哭的朋友,好像太无慈悲心,其实他胸有成竹,能起死回生。这就是智理的同情和盲目的同情的异点。

(四)爱情和恋爱。这两种社会的情绪,在心理学上稍有分别,但通常所讲好像一样,我们都叫它做“柔情”(tender emotions)。它和同情却有点分别,爱是永久的,同情是一时的。一个是触境生感,一个是发自心中。爱的势力最大,所以在道德上的地位也最重要。我曾再次申论,讲消极的道德不如积极的道德,降伏种种情绪不如利导它们,所以,仁民爱物的心和兼善救世的愿望,是一切积极道德的根源。有些人记着许多圣经贤传,高谈正心诚意,齐家治国,但终是言不顾行,一无所成,为什么呢?无积极的情绪的驱迫故,无仁民爱物、救世宏愿故。所以爱是改良社会最重要的原动力。有爱然后能知行合一,大公无私,视社会之休戚荣辱,如己之休戚荣辱;谋公家利,一如自谋;救公家灾、一如自救。但是,爱情也要成智理的才好,不然,心里想仁民爱物,却不知道怎样去仁民爱物,有志去改革社会,却不知道怎样去改革社会。所以,徒然有爱也是无用,爱的反面就是私,知道私的害,就明白爱的重要了。

(五)爱国心。爱国心也是一种社会的情绪,不过更复杂。智理作用多,本性作用少。它是用数种情绪凑合而成的,包括群性、同情、恋爱在内。我们知道爱国的价值,就知道其他各种情绪的价值,明白群性等在道德上的地位,就明白爱国心在道德上的地位,但是,爱国心也要有智理作用,因为情绪是靠不住的,还要理性和观念去利导它、纠正它,才能真正造福国家。要是率意妄行,不但无益,恐怕有害呢。

总而言之,我今天所讲的要点,是情绪为行为的原动力,社会情绪又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这原动力,应该用思想观念去利导它,使它趋归正道。

五、自私

(一)绪论。上次所讲种种社会的情绪,即仁慈友爱乐善恤灾等情感,都可拿同情来概括它。同情的反面,即私心,即不管旁人,只谋自家快乐利益幸福,或牺牲大己以为小己的癖性。自私的意向,虽不是天性,但是它在人心里根深蒂固,很难铲除,所以,有些理学先生讲它是万恶之本。因为自私,遂不惜牺牲一切以为一己,纵欲恣情,无恶不为了。这说近乎过当,但是自私的势力也可能见一斑了。我今天就要讨论自私的性质。

(二)为我派之自私观。若从名学方面着想,自私实在愚悖无理。若能明察事物,超脱小己,从旁边观察,就知道自己不过是社会一分子,人我都平等,所以我的利益,断不是比人家的利益重要了。人类的智能权望各各不同,但是总是一个人,哪能自尊抑人呢?这种理谁不知道,一到实行就不然了,看别人像蚁虫,自己像神圣,大千世界惟我独尊,自己利益是最要问题,其余都为次要了。所以,理学先生以不自私,视人犹己为道德的根本。但是,我们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人要利己,为什么人有自私的趋向,有些人讲,自私是根于天性,不能免的,人不能不为我,也不得不自尊大,自尊为我,是人生最上目的,自卫是天演公例。这话实在无理,但是,有许多大思想家都尽力发挥这种学说,所以我要详细讨论。有人问为我派说,人既自私何必乐善好施呢?他就答乐善好施也是自私,是开明的自私(enlightened selfishness)。英国俗话说,信实是顶好的政策。何以叫做政策呢,可见有私利在内,信实就是为我的手段了。欺诈骗人,终究为社会不齿,要受痛苦,所以,聪明的人,开明自私的人,要人我兼顾,双方得利。这种自私,谁说不好?愚笨浅见的自私才是不好呵。那些人目光如豆,只见近利,谋虑不出数时数日,无深远计划,所以吃亏不小。善于为我的人,见到好吃的菜,会有节制,因为怕食多伤胃。愚笨人就大嚼起来,不管后患了。愚而自私的人说,有利快夺,不必迟疑。智而自私的人说,利不可专有,我靠人的地方很多,眼光不放大,他人都不理我了,我助人,人才助我。所以,开明的自私,也是自私的变相。我们不但靠人的帮助地方很多,还希望人家说我的好话,受社会的敬仰,因为名声也是人生乐事,愚而自私的人,惑于近利,一定被社会鄙弃唾骂,终是得不偿失,你想人为社会不齿,还有什么可乐呢?以上所论,都是那些为我派解释好施也是为我,为我是天演公例的话。这种学说实在不明自私的性质,他们说为我根于天性,尤其荒谬,同情怜悯慈悲互助才是天性呢,这是心理学生理学上的事实,彰彰可考的,不但人类,禽兽也如此,禽兽也能牺牲自己,保养它的小鸟或乳兽。还有些禽兽,简直能牺牲性命去保护它的同类。这样看来,禽兽有互助的天性,人就没有吗?禽兽能牺牲自己以保同类,人反不能吗?依物竞天择的公例,能互助能合群的动物就占胜利,人类既然能经过自然选择,战胜万物,那种能牺牲能互助的天性,一定格外地发达了,还能够说为我是人类的天性吗?所以,大多数人,天性都喜欢做好事,谋公益,不喜欢自私自利。譬如战争,好男儿离家室,捐资财,抛却头颅,为的什么?也是为谋公益,战争没有牺牲性的本能去鼓舞兵卒,是打不成的。我这样反复解释并非好辩,因为有两个要点。头一个,为我派说自私根于天性,是不对的,我们还要找出别种解释,才算满意。第二个,开明的自私和愚昧的自私固然有别,因为一个纯然为我,倒行逆施,无所顾惜,一个勉强助人,好名怕骂,还有忌惮。虽然彼善于此,还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为自私而乐善好施,不是积极的道德。

(三)杜博士之自私观。然则,自私是什么呢?为什么有呢?我说,苦思积虑要自私的人,一定很少,我们一定不会对自己说,时机到了,快乐是我们专有的,不容旁人染指。这种凉血头脑的人实在很少。所以,自私断不是从那里来的。天下最普通的自私,不是处心积虑要自私的自私,是粗心暴气一时大意的自私。詹姆士在他的心理学书上,举了一个例子很好。他说,有一个房子,里面好多椅子,只有一把很精美很安适。头一位进来的人,就不知不觉地要坐在那把椅子上。他去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私,也并没有思想到夺去他人的安乐。所以,自私的根源是智的缺乏,是太大意,是无理想眼光和想像力的缘故。有想像力一定会设身处地,体贴人情,自己不去占便宜,也不会自私了。我们对于他人的利害,何以漠不关心呢?就是物诱的缘故。人被物欲缠绵,什么也不管了。要是一个好朋友病了,我们一定会去看他、安慰他,假使要去的以前,有外诱纠缠,也就忘了。人为什么要独占好椅呢?也是心为物惑无暇他顾的缘故。

(四)除去私心之方法。自私既然是从无思想无想像力来的,那么。想除去私心,自然当从发达想像力做起了。所以,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去防备物诱,使我们不会忘却他人的利害。有人说,礼节可以防止自私,譬如独占好椅,讲礼貌的人一定不会做的。但是,礼节也不过是一种藩篱纲维,还不是根本解决。要根本解决,非发达想像力不可,想像力发达才能设身处地,见得到他人的利害,才能忠恕为心,视人犹己。

六、自为与为人

(一)绪论。上次我曾解释自私的性质,讲自私并非由处心积虑审思详察而来的,是由太大意,无想像力,一时为物诱所惑,就不觉利己忘人。今天和下次我要讨论自为与为人。这个问题,理学先生讨论得很详细。“egoism”这个词,原出拉丁,训我。“altruism”也出拉丁,训他。我们可以译它作利己和博爱。自爱博爱,自尊尊人,为己谋,为人谋,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所以,道德的问题,是要调和自为和为人,总要兼顾两全,一举两得才好。真正自为,并不是自私,自私不可有,自为不可无。人人都有自爱的义务,都应该爱自己的身体,尽力养护,都应该爱自己的心灵,尽力发达。自己财产权利名誉,都有爱惜保护的天职,所以对人对己,都有责任,应当审思详虑,权度利害,才能得折中之道。

(二)一般人对于克己的误解。什么是克己自损、牺牲自己?有些理学家说,它本身就是道德。这话有点偏激,因为他们对于利人博爱看得过重,以为欲利人,必先自损,欲博爱,必先牺牲,人我不能两全,所以不得不舍此全彼。还有些人的议论更进一层,说自为是罪恶,对于自己,无义务之可言。所以,那苦行真修的僧道,衣粗褐,食藜藿,绝饮食,离群索居,摒去一切娱乐,寂灭种种情绪,甚至锥股戕形,自贪痛苦,以为如是才算克己,才算牺牲。这种流弊,都从以自损为道德之学说来的。这种人在今日自然很少,但是社会上还有人以为娱乐伤性,应该避乐寻苦。我尝见两个美国小孩讨论苹果的仁和肉孰好。他们说仁的味苦,所以好,肉味甜,所以不好,这也可谓避乐寻苦了呵。

(三)反驳前说之理由。反对前说的大约有三种理由:

(1)己达然后达人,己立然后能立人。若专从事自损,一己都不能自立,还能有益社会吗?况且自损是消极的,不能积极去创造建设,更觉无用了。自为和为人,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实在相成。譬如我们保重自己身体,练成精悍的躯干,那么,不但自己受益,社会上也多一个有用的人才了。要是体弱多病,不但自己受损,社会多加一份负担了。又大抵体弱多愁易动气,别人看到更觉讨厌,自己爱惜肉体就有这许多利益,若自己爱养精神,利益更可想见了。牺牲自己,克己自损的真义,到底是什么呢?我说牺牲并非牺牲自己,是贬损个人若干的幸福罢了。譬如人不吃肥甘,他并不是自损,是损食,是牺牲他食肉的娱乐罢了。又如饱了不多吃,也不是牺牲自己,是牺牲自己剩下的菜饭罢了。这种牺牲自损有常识,有判断力,不惑近利而乱大谋。我们不但要窥见未来祸害,牺牲一时娱乐以自己利,还要想到社会幸福,贬损自己权利以利人,才算真正的牺牲自损。譬如别人有病或读书的时候,我们断不能在他旁边弹琴吹笛去扰乱他。所以,我们吹弹的娱乐,是因为想到他人幸福而牺牲的。世界娱乐实在很多,我们不能都享受,一定要选择,即有所择,便有所去了。娱乐的价值又不一样,有远而大的、近而小的、最要的、次要的,我们更应该选择了。因为娱乐不能尽取,要慎择,所以不能不牺牲一部分的权利了。

(2)牺牲自己,是矫饰不自然,好像有点拂逆人性。要是人想到牺牲,也一定想到报酬,牺牲愈大,报酬应当愈厚,不在其身,必在子孙,不在现世,必在来生。望报而行善,就非真正的道德了。况且这种矫饰勉强的人,生活也很无聊,性情也一定则躁,使人讨厌他。

(3)自爱的才能爱人。要是不爱自己的人格,还能爱他人的人格吗?自尊的才能尊人,自为的才能为人。世界上所受的痛苦,头一个是自私,第二个是不自尊,不自尊就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不能谋新发展新生活,社会就永无进步的希望了。假使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价值,社会一定有变化,有进步。所以,自尊自为的人,不但要注意自己身体教育财产权利,还要有积极的自表(self—assertion)。

(四)自表自尊之重要。我们常常自问。为什么我要生,为什么要生在这个世界。我们既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有我们固有的地位和我们固有的责任。天生人,各有特长,各有异能,并非像两片豌豆,形状功用都一样的。我既然和人不同,自有我应做的事,自然要堂堂地做一个人,要独自表异,要表出个人的个性。彻底地讲起来,我们并非独自表异,是表白我们的理想主张和信仰罢了。比方四马驾一车,一马趑趄不前,它不但荒弃应尽责任,还阻止他马的进行。社会也是如此,要想进步,一定要人人勉励发奋,急起直追才好,不然就成害群之马了。有些人说独自表异,近于躁过无礼。但是,自表并不是好露头角,是要表白贯彻一己主张思想,使人家都归于正道,有什么无礼的地方呢?要是怕人嘲骂,就改变信仰,还能算堂堂丈夫吗?

自尊也是尊他自己的理想主张,要实行贯彻,嘲骂毁谤,一概不管。人有反对我们理想的,我们也可平心和他讨论,但断不可舍己从人,因为自尊者,人恒尊之。要是人不自尊,任人鱼肉,就养成弱肉强食的风气。美国文豪哥克说,“人家要打我,我也愿意让他,不过我让了他,他就以为别人也可欺,要得寸进尺了。所以为保护别人起见,我就不能让他了。”所以,自尊是一种社会的道德,要自尊自表,才能保护他人的权利。总而言之,自损和牺牲算不得道德,积极的道德是自表自尊自为,自表自尊自为是我们对己对人应尽的天职。

(五)自培自发之重要。上次讲自为和为人的比较——自私和博爱的关系——今天要继续讨论。我上次说自为并非自私自利。自私是损人为己、垄断权利。自为是自尊自表,是积极的德行,是排俗论,倡正道。所以自为自表,是个人的天职,但是还有一件要紧,就是自培自发(self—cultiv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培养自己的性情好恶,发展自己的能力特长,换一句话说,就是求教育。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有个富翁要出门,把银子吩咐三个家人管理。两个拿钱去经商生利,一个把钱锁在箱里,主人回来,自然要奖励那两个能生利的仆人。天才(talent),这个词,在希腊文原训银钱,以后才有天赋的才能资秉等解释。天赋我们才能,好像主人付托我们银钱,要利用去经商生息,所以,天才也要发展扩大才好。教育的功用就是发展天才,所以人人都应该培养锻炼发展利用他的天秉。要是一大部分人都想受教育,都有求学向上的志愿,世界进步不更快吗?要是人人有智理的奢望,发扬踔厉,自培自发,社会进化不更快吗?譬如两个社会,一个姑息偷惰、假仁假义,一个努力自爱、各展天才,我想努力自爱的社会,进步一定更快。

(六)折中自为和为人之标准。前段和第七次演辞,都讨论自为。总而言之,自为的人第一要保重身体,第二要自尊自表,第三要自培自发。现在要讲为人了。要讲以前,我还有几句话说,就是自为为人难得折中之道,自表自尊过当,便是自私,便是侵犯他人权利,蔑视他人人格。为人过当,便是姑息养奸,煦煦侵犯他人利权,蔑视他人人格。为人过当,便是姑息养奸,煦煦之仁,反足害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情绪,就是以不得社会的赞美为羞耻。要是受了社会的攻击,就牺牲自己主张,去搏社会的欢心。知耻虽然是德的基础,但是,有时也能戕贼个性,束缚思想,丧失自尊自爱的观念。我讲社会的情绪时,说真正的领袖、大改革家、科学家、社会家都有特立独行的情操,力排俗论,牺牲虚名浮誉以贯彻他的主张,不肯阿世媚俗。阿世媚俗的弊病多从为人过当生出,所以为人太过也能阻滞进化。自为为人的折中之道实在很难,没有个最良的标准。我现在提出两个要点,或者不无小补。(1)应该鉴别社会的近利和远利。譬如我们介绍一种新学说,起初虽然遭人笑骂,好像不利,但是,后来总能得人信仰,造福社会。(2)应该了解为人的真义。有些人心面不一,假爱人的名,行自私的实,圆滑谲诈,怯懦好名。明明是阿世媚俗,他还说和光同尘,明明是畏讥避谤,他还说谦冲好让。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注意两件事,第一,要牺牲社会的近利以成社会的大福;第二,要真正地为人,不可夹杂一毫私意。

(七)为人。仁爱慈善博爱等,都是为人,为人有三种方法:(1)各尽本职。我们尽本分,就是间接服务社会的妙法。工程师专心建筑,就是服务社会。他不容想到为人造福,要是想到,心分意乱,房子也盖不好,社会受害更大了。医生也是如此,要是苦心劳意地想救人,病也医不好了。所以,为人不必念念存仁,只要安分守己地去做他应做的事。(2)通功易事。慈善事业有利有弊,专去救贫恤灾,常常使人自弃自暴,专靠旁人帮助,养成依赖的习惯。所以,给乞丐钱,就是制造新乞丐。那些乞丐,除了疯老残疾,大概都是不重自爱,好食懒做,你给他钱,你自己得了个慈善的好名,那些乞丐可就受害不浅了。所以,要助人,最好能使他自助自立自救,不要旁人的帮助。现在是社会改造的时候,一切制度都受批评。我们对于一种制度,应该发一问题这制度是助人呢,还是使人自助呢?使人独立自食其力呢,还是教人依赖做寄生物呢?英国有句俗话,说“天助自助者”,所以慈善事业,并不是真正的仁爱。通观以上两种要点,可得一个结论,要是非疯老残疾,非遭意外危险,万万不能帮助他。顶好的慈善事业是通功易事,互相帮助。我们助人,虽然不望他报我的德,也盼望他能助人,能做社会生利的分子。不然,受恩的仍然生依赖心,施恩的也得不偿失了。平常的人做了一点慈善事业,就趾高气扬,因为有望报的心,有自私好名的心,算不得慈善。慈善是助人自立,是通功易事,是改良境遇,使贫富贵贱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使贫的有正业,有职务,能自食其力。爱国不专靠当兵打仗,各能尽其职或通功易事、改良境遇就是爱国。(3)团体合作。即是聚拢许多人各尽其职,一心一力去谋公共利益。他们有公共的目的,有组织的分工,有秩序的进行,所以彼此都得利益。他们虽然没想到帮助人,却间接地助人不少。以上所讲的三种方法——各尽其职、通功易事和团体合作——都是间接的慈善事业。总而言之,自为为人并不是相反;各尽本职,不但是为己,也是为人;通功易事、改良境遇和团体合作,都是人我兼利、一举两得的事。

七、德行与罪过

是非、善恶、德行、罪过,都是讨论道德时常用的惯语。是非两字,多用以批评行为。善恶两字,用以论人论行都可。德行和罪过,多用以表人品性。品性好就是德,不好便是过,德是种种正当行为的基础,过是一切暴行邪说的本源。德行到底有何标准呢?我从前已经说过了,道德有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以风俗为道德,是非善恶都以社会风气的向背为标准。第二时期,以明心见性为道德。第三时期,可算进化的道德。不但修己,还要正人,还要改良普遍的道德。

(一)以风俗为标准之道德。这是道德发达最幼稚的时期。凡是为社会欢迎赞美的都是善,都是德行。凡是受社会攻击厌恶的都是恶,都是罪过。这种观念和近代全然相反。我们赞美一行为,因为这行为是善。他们承认一行为是善,因为这行为受社会的赞美。赞善嫉恶是人类的天性,人家做的事,虽然不关我事,我却常好批评是非、议论长短。要是人家的行为很合我意,便微笑,或夸奖他、勉励他。要是不合我意,便蹙额,或嘲骂他、攻击他。所以,我说赞善嫉恶是人类的天性。“德”(virtue)这个词在罗马文训人,所以德就是成人之道。罗马人最尚武好战,所以他说的成人之道,不过勇敢强毅坚忍忠义罢了。“过”(vice)这词在罗马文有削弱个人的意义。凡是削弱消磨或铲除个人的品性——勇敢、强毅、忠义、坚忍心、丈夫气的,都是罪过。罗马风俗尚战,就以能战为道德。举国上下,一致赞扬。但是,那种道德,是以风向为标准,所以流弊很多。

(二)以风俗为道德之流弊。据我看来,这种道德有三个缺点:

(1)这种德行是偶然的(accidental)。罗马人好勇善战,是偶然的事。他们以善战为道德,也是偶然的事,并无理性的根据。他们为什么要好战呢?好战是不是合理呢?即使合理,他们是不是因为战争合理就要好战呢?我想他们好战,并非说战争合理,不过是偶然的事罢了。因为这种道德是偶然的,无一定的标准,所以,那班奸雄豪杰就造作种种风尚,去笼络人心、愚弄社会。美洲土人有两种德律:一为勤俭友爱助人等,一为尚武忠君。那些酋长大概都有力好战,常常耀武扬威,使人怕他,称赞他,拿他当道德的标准。虽然他有好些愚蠢残忍的行为,那些土人总以为他有过人的才能体力,可以尊敬,因为风俗是尚战忠君的。当君主的不但自己耀武扬威,还要使他人耀武扬威,勇敢善战的奖励他、重赏他;文弱怀安的,告诫他、责罚他,社会为赏罚所笼络羁縻,就变成君主的器具牛马。君主有了这些器具牛马,势力日大,就成贵族专制。萧伯纳(Bernard Snaw)说,大抵社会以为好子弟,就是那般绝对恭顺父母的子弟。要是不恭顺,就叫他逆子。专制政府对人民,好像父母对子,恭顺就是良民,违命便是叛党。所以,养成讴歌圣德、粉饰太平的风气。一切谄媚偷情苟安卑鄙的恶习,都成天经地义或积极的德行。服从原理固然是德行,服从君命,便有时成罪过。这都是因为道德是偶然的,无一定的标准,所以君主能够造作种种假道德去牢笼人心。

(2)这种道德不能见人意志。既然以风俗为道德的标准,所以不问居心,只管结果。结果合风尚,居心虽恶也是善;结果不合风尚,居心虽善也是恶。譬如有人撞我一下,我自然要发气。要是那人是被旁人挤拥,或是失意,我就不能责他,因为他不是居心要撞我。凡是文明的人都要先考究居心,才能判善恶、辨是非、定毁誉。但是,人类的天性,总喜欢以结果定是非。于我有害总是坏的,于我有益总是好的,居心如何,都不管。就是文明如希腊人,也有此种误解。传说有一树倒了,压死一个人。人将此树搬到法庭受审,判定死罪,当众焚毁,在现代眼光看来,实在可笑。但是,普通心理都以害己的为恶,利己的为善。譬如中了彩票,就说彩票好;赢了钱,就说赌博好。论结果不论居心。还有一种流弊,就是以成败论人,侥幸成了,非也成是;不幸败了,善也成恶。

(3)这种道德不能超脱习俗。勇敢强毅坚忍是很好的品性,但是,罗马人赞美这些品性,是因为好战,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勇敢强毅的真正价值。因为不能超脱习俗,所以风俗尚战的社会,有强毅坚忍诸刚德,风俗好和的社会,有恭顺服从诸柔德。刚柔都因习惯定,德性的真正价值,实在没有了解。

(三)省察的道德(reflective morality)。这种道德,不是以风俗为标准,是根据良知良能,用省察功夫找出原理,去辨善恶、定是非。这种趋向发生很早,远在孔子、释迦、柏拉图诞生的时候,诸圣对于道德都有有条理有系统的研究,影响后世很大。柏拉图在欧洲思想界的势力至今不衰,耶稣教采择他的议论尤多。据柏氏学说,有四种基本德行(cardinal virtues)。罗盘有东西南北四点,叫做基本方位。四点能总摄一切方向,就像四德能概括一切道德。四德即智、义、勇敢、节制。因为当时的希腊人要拿原理做道德的标准,所以最注重理性。要注重理性,不能不注重知识,所以智为四德之首。柏拉图说:“愚昧为最大罪过,为万恶之源。”要是人有知识,自然能知善知恶。能知善知恶,自然能行善去恶,所以智为众德之源。有一次,柏拉图问门人什么是德。门人说:“对君为忠,对父为孝,对夫妇朋友为和与信。”他说:“这是德的标本,不是德的本源。要是人问我什么是蜂。我给他一群蜂看,说这就是蜂。我今问什么是德。你说忠孝,也是以蜂说蜂呵。德的本源,就是智。”义和智有点关系。要是我们是个智者,自然能权衡物理的价值,哪个绝对有价值,哪个没有,哪个大,哪个小。善恶是非,都以价值为标准,所以,褒贬赏罚,恰如其分,这就是义。个人无义,是非不明;国家无义,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国家必乱。赏罚明,然后轻重得平,智愚有分,然后国治。勇敢和节制没有智和义那样重要。智和义是抽象的道德,勇敢和节制是对痛苦或快乐的态度。痛苦使人害怕,不敢冒险去行义,勇敢就是不怕痛苦的态度。快乐使人纵欲,不能专心去行义,节制就是抑损肉欲的态度。以上四种德性,是一切良善健全的品性之基础。

我上回讨论品性的善恶,哪种宜受赞扬,哪种宜被贬斥。我又提出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基本德行,则智和义、勇敢、节制,而此四德之中,知识尤为重要;其余三德俱依靠它。怎样讲吗?义,是褒贬轻重,恰当其分。要是我们无知识,不能权衡物理的价值,便不能褒贬得当了。勇敢,是大无畏。要是我们无知识,不能辨别当怕和不当怕,只一味逞强,便不成勇了。节制,是抑损快乐。要是我们无知识去辨明哪种乐当损,哪种不当损,只一味节制,便不成节制了。所以,柏拉图以智为诸德的中心,知善知恶为百善之始。今天我要提出和柏氏相反的学说。

(四)根据情绪的道德。他们说道德的中心,不是知识,是情绪或感情。他们对于柏氏学说根本攻击的地方,就是说知识是贵族的,限于少数,不是人人能有的。求知识不是容易的事,第一要有闲暇,第二要有钱财,第三要有天才。有才无时不能学,有才有时,无钱去买书,也不能学,就是三样都全,还要兀兀穷年,才有成就。可见,求知识是不容易的啊。知识既然非人人能有的,而道德又不可须臾离。下愚孩提,知识很浅薄,就可不讲道德吗?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普遍的道德,使人人能享受,无论老少男女、上智下愚,都能注重道德,无须钱财时间,也不必兀兀穷年。感情是人人都有的,不经训练与生俱来的,好像希望、憎恶、畏惧、同情、恋爱等情绪,若能利导它们,真是百善之始。柏氏自己也承认知识是少数人专有的。所以,他要智者在上,做君做师,愚者在下,惟命是从,天下就治了。柏氏虽然能自圆其说,但是更足表明智是贵族的不是普遍平民的。这是反对柏氏派最有力量的理由。耶稣势力蒸蒸日上,能凌驾希腊哲学,也是这个缘故。希哲重智,耶教尚情,一个以知识为道德的中心,为少数人说法,所以,受影响的也居少数,一个以慈爱为道德的中心。为大多数说法,所以受感化的也居大多数。除了慈爱,最要紧的是信——信条、信任、信仰。人人未必能知善知恶,却都能信。他所信的,又未必是他知得透彻的,譬如人信上帝,他并不知道上帝是个什么东西,只是诚心地信,他能信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了。这种道德,有点胜过柏氏的学说,一是情绪人人都有,二是不必经过多年的训练。柏氏四德也可包括在内。譬如我信正道,欠几多钱我还他几多,他有功有罪,我赏他罚他,就是义。我信原理,愿牺牲性命财产去保障原理,就是勇。我信真理,孜孜地求它,就是智。我信卫生,知足不贪,饮食有时,便是节制。

(五)二说之折中。我提出这两种学说的本意,在引起下列的问题,智理和情绪有什么关系?智的势力和情的势力在道德上居何等地位?道德自然是普遍的,要使那般愚蠢贫苦、不能求学的,都能乐道好善才好。要是以知识为道德的中心,大多数人都不能自立自行,要依赖他人的指导,就带着贵族的色彩了。但是感情也靠不住,因为盲目易迁。人受了感情的戟刺,常常发狂,倒行逆施,便是盲目。有些人易笑易哭,今天趾高气扬,明天垂头丧气,便是易迁。英国文学家常常比感情做波浪,时起时落,变化万千。我们不能在波浪上造房子,所以也不能拿感情做道德的基础。两种学说各有利弊,我们应该求个折中之道,使智理感情调和得中才好。以下两个要点,我们应该注意。

(1)求知识与用知识都靠动机(motive)的鼓舞,那些专重致知穷理的人,不知道致知也靠动机的鼓励,我们没有求知若渴的情绪,哪能去致知穷理呢?感情是行为的原动力。有些人求知识专为知识自身的缘故。有的求知识因为爱知识。有的求知识因为要使自己的前途远大。譬如想做律师、商家、官僚,一定要求知识,因为知识是为自身谋幸福的工具。有的求知识因为好名。有学问的人受人尊敬,所以想在文坛上露头角的,不能不学。这种自私自利和沽名钓誉的动机,我们虽然不能绝对地骂他,却也不敢赞成。这些动机为自己谋幸福钓名誉,也不是坏,但是总不算顶高尚的动机。顶高尚的动机,是同情的动机(sympathetic motive)。什么是同情的动机呢?就是对他人表同情,我求知识,因为要增长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这种动机不但更高尚,结果也更好。那些为自己谋福利而求知识的,所得的知识也不真。即使是真,也用在自私自利上,有什么价值呢?那些为沽名钓誉而求知识的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人的利害,总是漠然无情。要是人为同情而求知识,所得的知识一定真实,也一定能用它去造福社会。所以,理智和感情不是立于反对的地位,不是相反,是相成,不是仇敌,是朋友。五四运动以来,我想学生比前当更热心求学。他们因外交问题,激动爱国心,所以有新动机、新兴趣,对于学问,自然更亲切有味了。爱国的动机又大,欲救同胞之心又切,对于进德修业,自然欲罢不能了。总而言之,智理和情绪,不是相反,是相成。情绪能帮助智理,鼓动智理,不至流于空虚,或知行不一。智理能启导情绪,坚固情绪,不至流于盲目妄动,或虎头蛇尾。富有强烈感情的人往往轻举妄动,欲益反损。英国有个著名作家说,贤者造祸,智者救之。贤者就是指那些有情无识欲益反损的人。说到爱国,也要情智互用才好。救国救国,谈何容易,方法万千,各须专职,能够纯依感情做事吗?要是纯有情而无知识,想讲卫生的不知怎样防止疾疫,想做买卖而不懂怎样经理店务,还有成功的希望吗?所以,感情必须受智理的启导。若说感情在智理之先,未尝不对,因为感情是行为的原动力,但是一到实行,知识就更重要了。我们都知道情易变化,忽冷忽热,好像炭上加油,碧焰一现,俄顷即灭。所以情感坚定,要有知识,看得事理明,然后能终始如一。

(2)实验就是求知识。知识要经过实验的陶炼才能正确。中国大政治家孙逸仙先生说,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两句话,贻祸中国不浅,就是使人怕事偷懒,养成泄杏昏沉之风。这话实在很对。我们虽然不能逆料成败,却不能不冒险去行,多行一次,就多一番经验,多一番经验,就增一度知识。所以知识和信仰——一种情绪——有密切的关系。要是有信仰,一知便行,行了知识自然增进。要是先求知识的完全,然后去行,恐怕终生也无机会去行呢。英国有句俗话说,陆上学泅水。那些求知不实行的人,就好像学泳不入水。此次学生运动,也是因为诸位有信仰,能冒险,才能成功;才能得许多新知识、新经验。所以,信仰和知识,或情绪和知识,不是相反,是相成。

八、东西思想之比较

今日是本期伦理演讲的末次,我的演讲也要告一段落。所以,我把几日所讲的总束起来和东方思想比较。但是我并非要度长较短,尊彼抑此。道德本应环境而起,某种道德对于某种环境为善,对于他种环境又不然,所以东西道德、实无长短之可言。我所讨论是智理上的比较,是东西思想的对照。我对于东方学案毫无研究,议论有错,还请原谅,据我看来,东西思想有三种异点:

(一)东方思想更切实更健全,西方思想更抽象更属智理的。譬如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健全的确定的切实的天然的人生关系。人人都有父、有子、有夫妇昆弟,人人都是一国的臣民或君长,人人都有朋友。所以东方的圣人,就规定五伦的德律,教人怎样做君臣做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西方的思想却不同。大概西方的主要观念为直(justice)与慈(benevolence)。都是抽象的观念,并没有指实哪种伦常事物。换句话说,直和慈都从智理推究出来的。切实的道德观念,有种好处,就是有确定的标准,教的省得麻烦,学的容易领悟。弊病就是因确定生执拗,因切实成拘泥,习故安常,不能通权达变,以适应时势。智理的抽象的道德观念,能权能变。譬如直和慈,应用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可。臣对君要直和慈,君对臣也要直和慈,不像东方臣对君要忠,君对臣就不要忠了。所以西方道德是平等的、普遍的、活的,能权能变以适应环境,环境变,观念也变。大抵事物愈确定,变化愈难。譬如说臣要忠,就使数千百年的臣民都要忠了。原理愈普通,变化愈易。虽然有含糊的毛病,却能通权达变。

(二)西方伦理根据个性。东方伦理根据家庭。这种异点,人人都知道的。它和第一个异点有密切的关系,简直是二五和一十。西方人不承认人伦有何种确定的关系,好像君臣等。他们只知道有我,有个人,所以没有尊卑的分别,直和慈,对父对子都可以。东方经书所说的五伦,有三个属家庭(即父子夫妇昆弟),其余君臣是父子的变相,朋友是昆弟的变相,所以,东方的道德观念,简直可说全然根据家庭。所以,经书常说,孝是德之本。而孝的范围也最大,不信不诚,败坏家声,可算不孝,建德立功,扬名显亲,就可算孝。

(三)西方伦理尊重个人利权,东方伦理蔑视个人利权。西方一二百年来,个人权利最受尊崇。所以,个人有行动自由的利权,他人不得干涉;有保存财产的利权,他人不得强取;有养护身体的利权,他人不得毒打;有保全荣誉的利权,他人不得败坏。凡干涉他人自由,强取他人财产,破坏他人荣誉的,都是不道德。后来,这种利权观念渐渐推到政治。美国宣告独立文中,开宗明义,就说人人有生命财产和自求多福的利权。从道德方面说,个人不能侵犯他人利权,所以从政治方面说,政府就应当保护人民的利权了。这就是个人主义的真表现。人人都是多种利权的中心点,社会一切平等。父有利权,子也有利权,君臣同有此种利权。君不尊重民权,和民不尊重君权,一样地不道德。有人说尊重个人利权,好像有点自私自利。道德应当根据义务,不当根据利权。东方道德就是专重一己对人应尽的义务,所以没有西方道德自私自利的毛病。但是,尊重利权,并非蔑视义务。况且义务利权本非二事,所谓义务,不过是尊重他人的利权罢了。假使我们拿个人做中心,认我们的利权为神圣不可侵犯,那么,推己及人,自当会尽义务,自然会尊重他人的利权了。所以,你的利权就是我的义务,我的义务就是你的利权。这种政治上的个人利权之尊重,是民治主义的基础。所谓行动自由、言论自由、择业自由、民族自决等,都从这里演出。五伦是不平等的,是严尊卑、定上下、蔑视个人利权的。所以,君上臣下、父尊子卑,夫妇兄弟也是如此,只有朋友一伦是平等的。所以,君父夫兄有利权,臣子妻弟就没有。西方社会一切平等。子要服从父亲,是因为父亲经验知识更高,若论到利权,子和父站在同等的地位。所以,民主体的国民,无尊卑贵贱贫富,都是绝对的平等。利权和直道有密切的关系,你尊重我的利权,我尊重你的利权,就是直道。所以,可说直道等于利权(justice—right)。利权和慈善实在没有关系,因为乐善好施,纯出自个人慈悲心,受施人并没有利权去要求。譬如乞丐向我们讨钱,并非要求利权。所以,慈善观念和直道观念没法会联络它,但是,真正的慈善,是直道。要是乞丐有生存的利权,他也有受社会保护的利权。他是疯老残疾,社会自然应当保护他,要是好吃懒做,社会就应该教育他,使他能自食其力,能自保其利权,才算真正的慈善。所以,直道是利权的保障,慈善是间接帮助直道去保障利权的工具。

欲望应否寂灭,是个大问题。哲学家的意见,各相背驰。有的说,人类苦恼,大半由于多欲,要是将种种欲望寂灭干净,自然天真泰然,百体从命了。印度先哲以降伏欲望、心意宁静为大智慧,甚至谢绝饮食。罗马苦修家也主张淡泊宁志、苦身乐道。总之,他们的主张是不寂灭欲望,便无快乐,立说却未免过激。

反之,英国某诗人又说,欲望是不可少的,因为欲望能鼓动我们努力去改进环境。人无欲望,便蠢如鹿豕。因为有欲望,才能不满意于现状,才能发扬踔厉去从事改造事业。所以,奢望为进化发展和改革之本源。有人问某德国社会改造家说什么是改良社会最大的阻力。他说,就是难使社会不满意于其现状。因为不满意,才能有改良的欲望,才能努力去行。

说句平心话,这也是片面之辞。不满意不知足的人,也有许多毛病,就是愤郁多优、难与为欢,或吹毛求疵、得陇望蜀,和世人多龃龉,又这种人必浮躁易怒,责人重而自责轻,或自私自利、不顾公益。所以有欲无欲,各有利弊。无欲望,便不能奋发去行,有欲望而常不知足,又必妄于非分,徒劳无功。总之,欲望或不知足心,万不可寂灭,因为不知足的目的,是要唤起努力,改进环境。要是能善用不知足心,利益很多,要是操之过急,便贻祸无穷了。

所以,逸乐(pleasure)和快乐(happiness)有分别。求逸乐和求快乐也不同。比方小孩于糖果,不过一时欢喜,未必永久快乐,要是我们得个电报,说某人送我一万块钱,心里只是狂喜,也未必能快乐。要想快乐,还要善用此宗进款。欲望和快乐关系密切。不知足的人,未必就不快乐。比方人欲求知识,精益求精,不自满足,虽未必有成,心中总觉快乐。又如人想做大商家或大工程师,虽备历艰辛,也觉愉快。逸乐是偶然的、一时的、来自外的。快乐是悠久的,发自心内,从努力辛苦中得来的。赴宴、会友、听戏都是逸乐。逸乐的有无都随机缘,我们不能支配它,但是快乐发自心境,所以支配由人。营求逸乐的人往往大失所望,即使侥幸获得,也不能久,事过境迁,有如泡影。况且欲壑难填,逸乐常少,痛苦常多呢。哲学家主张寂灭欲望,就是这个缘故。我说外物之欲不可有,义理之欲不可无。假使求道若渴,努力向上,虽境遇艰险,事与愿违,心中也觉快慰非常。

九、欲望之性质与其对快乐之关系

(一)欲望(desire)之性质。欲望意义太简单,微之又微,无从解释。要解释它,只好举几个例。我们对于某件事物,想念它,渴望它,用种种方法,费多量心血,去求它,求不得,心里便郁郁不乐,这就是欲望。人人都有欲望,人人的欲望都不同,看人的欲望,便知道他人品的高下。有些人的欲望是知识,有的是声色、财富,有的是威权、荣誉,或结交合群。要是所欲不得,便觉怏怅不乐。所以,欲望在道德上的地位,是很重要,因为它要激发我们尽力去行。比方心欲读书,一定会尽力读书,要是说心想读书却懒读书,便是自欺欺人的话,我们的观念好像灯,我们的欲望好像火。灯能烛是非,火能增热力,鼓舞我们去行,鞭策我们前进。凡人对于是非利弊,虽然看得透彻,要是没有欲望的鞭策,终是知而不行。精算学的,虽然知道怎样加减乘除,毫厘不爽,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或同时而有发财的欲望,这个人做生意一定不会老实。精会计的,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一定会利用他的专门知识,去掩饰他的干没。所以,徒有观念而无欲望,对于我们的品行,毫无影响。空谈性理,道听途说,是没用的。有些人知识很高,思想很正确,但是他的言行终不一致,甚至饰过文非,借才济奸,外观好像正人君子,内德反不如禽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正当的欲望。要想改变品行,观念的改变,固然要紧;欲望的改变,尤为重要。

(二)欲望和快乐(happiness)之关系。西方谈理学的。常把欲望和快乐相提并论。我们想要的东西,一日不能获得,便一日不乐。大抵人对于寻常已得的东西,不会想要。想要的,一定是奇异未得的东西,所求不得,我们自然会忧闷,要是所欲都遂,自然会踌躇满志。世人为什么营营遑遑,不知满足呢?因为他们各有所求。

总之,理学家对于欲望有三种主张:(1)主张寂灭种种野心欲望,不忮不求,浮沉人海,随遇而安。此种人才如死灰枯木;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恰像算学上的零号。(2)主张增大野心欲望,醉心逸乐,得陇望蜀,只图贯彻自己主张,不顾他人权利幸福。(3)主张培养欲望,但是他只管耕种,不问收获,不计成败,只知努力。他不像野心家,妄干非分,牺牲他人。也不像淡泊家,万念灰冷,有如零号。他只知道求进步,奋发踔厉,努力往前,即使所求不遂,他心中仍然快乐,因为人事已尽,成败他自不容管了,此种折中主张,极为持平。人不能过于知足,太过,便成死灰枯木。也不能过于野心,太过,便郁闷多愁,或自私自利。我们应该一面常不知足,一面又能随境而安。我们还应该不计利害,努力去满足我们的欲望,给他们的畏难却步一个好教训。

十、欲望和物诱

今天我想继续讨论欲望,解释它和物诱的关系。物诱即从欲望中生出来的流弊,是一种向恶的趋势。欲望本身实在很正当很自然,它的满足也属正大,不过常人操守不坚,容易走人歧路,欲望就变成物诱,大背本来主旨了。现在我把最普通最强烈的几个欲望来解释我这段议论。

(一)饮食。饮食是天性,是很正当很自然的欲望,不但自然,并且必要,因为人人每天都要饮食。我们饥得食,渴得饮,心中觉得无限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满足和快乐,是正当的,合理的,并非邪恶荒淫之事。但是,这种欲望要是不小心防范,容易走出正道。譬如饮食的目的,不过充饥解渴,要是饮求醴泉醇酒,食求梁肉珍馐,便纵欲伤生了。小孩饮食的目的是充饥,快乐不过吃时一种附带品。但是,我们若轻重倒置,喧宾夺主,以快乐本身为目的,忘了充饥的本意。所以大嚼鲸饮,每夜宴会,费钱荒时还是小事,甚至戕生伤性,贻害终身。这种人真是饭桶,他不是为生存而食,是为食而生存。充饥解渴何必食肉喝酒呢,不过纵欲寻乐罢了。

(二)情欲。饥渴和色欲,皆是天然的情欲,饮食和男女居室,都是正大光明的事。不过常人往往以快乐为目的,就堕落邪恶,大背饮食伦常的本意了,这种人大概分两种:(1)纵欲,以满足肉体的欲望为目的。(2)徇情,以满足更高尚更文雅的欲望为目的。纵欲的人,专寻满足纵欲的快乐,所以荒淫无度,戕生伤性。徇情的人,专寻精神的愉乐,所以沽名钓誉,粉饰矫虚。譬如要做英雄豪杰,一定要有做英雄豪杰的毅力,做出轰轰烈烈的功业。要是不去想怎样立功,只梦想做英雄如何快乐,便是徇情了。人人都有崇拜英雄的情感,都有做毫杰的欲望,所以喜欢读英雄传略。但是,他们应当模仿他,做出些轰轰烈烈的事业,才能满足他想做英雄的欲望。要是关上门,一味妄想他将来得志的快乐荣誉,人家怎样颂扬他,便是矫饰、沽名钓誉了。有些人虽不纵欲,却很殉情,即求满足高尚欲望的愉乐。爱国心也是一种情感,我们要是不去做爱国的事业,只空想爱国的快乐,也是徇情。有时文人学子的殉情比鄙夫野人的纵欲还厉害。总之,殉情和纵欲虽然彼善于此,终是五十步笑百步,都背满足欲望的本旨。

(三)好权心。好权心是什么?人家为什么要诅咒它,说它是祸根罪府?我说好权心的本身,极为正当,不过是喜欢利用它天赋的权能罢了。譬如人有特别聪明,聪明便是天赋的权能,他一定要用这权能到读书上,心里才觉得快乐。其余像有音乐权能的人,喜欢唱歌;有敏辩权能的人,喜欢演说。有些人又有社会的权能,如交际的天才,人家见到他,都很和蔼可亲。这些天赋的权能自然应该培养,利用权能本是极自然极正当的事。但是,专以好权为目的,就大背利用权能的本旨了。大抵有天赋的权能的人,未必就能发扬他的权能,所以,有音乐智慧美术才能的人,未必都是音乐家学问家或美术家。但是,他总想得权,以得权为目的,所以,无论在家、在国、在学校、在社会,都要争位攘权了。人类的权能或能力虽然大小不同,却个个都有一点。但是发扬它,实在不容易,所以往往走人歧路,用许多阴谋诡计,去满足他揽权的欲望。大抵秘密是揽权第一的妙法,他不把态度表明,方针宣布,只是暗中进行,所以能倒行逆施,为所欲为。政客官僚为什么受社会一般的诅咒呢,因为他们怕受民间批评或攻击,一味阴谋揽权。

(四)好利心。好利心也是欲望的流弊,不是本来的面目。好钱的人,并不是喜欢钱,是喜欢由金钱换来的东西。现在金钱万能的时代,有钱什么都买得到,它的势力更大,人家爱它更甚了。要食肉饮酒和冶游,或满足他种欲望,都靠金钱。况且金钱就是权,好权更不能不好利了。

(五)苟安心。我们大抵都有实行的欲望,但是遇着阻力,往往畏难却步有始无终,因为实行的欲望,没有怀安的欲望大。有些人因为劳碌太甚,动极思静,要暂时休息。这种暂时的怀安,是自然的、正常的。不过休息愈久,觉得苟且偷安愈乐,奋斗劳动愈苦,便懒去谋生了。苟安心和好权心常有密切关系,有苟且偷安的人民,才有揽权作威的政府,政府敢好权,就是因为人民好苟安。所以,好苟安的人比好权的人更多。好权的不过少数野心家或梦想家。普通社会都喜欢安逸,虽然有向上的机会,他总是瞻前顾后,不敢去行。所以懵懵懂懂度过一世,什么远大计划,都不管了。

(六)好群心。我去年演讲本能的时候已经说过,群性是天然的本能,拘囚是最惨刑法。好群的欲望是人类的必要,不过它也会生出流弊,祸害可也不小。所以,好群的人,往往喜欢出风头,媚世从俗,沽名钓誉,或般乐遨游。大抵喜欢宴会冶游的人,不是专为满足饮食或女色的欲望,大半由于喜群恶独。他们般乐会宴,专以团聚快乐为主旨,并没有别的正当目的。

以上所举的几种欲望,是最普通最强烈的,欲望的本身和欲望的满足,都是自然的、正当的、不可不有的。但是外诱很多,往往领我们走入歧路。物诱所以有这大魔力能诱惑青年,因为它从自然的正当的欲望生出,外面好像是善的。要是物诱显然是恶,人家断不会为它所惑。总而言之,我们应当保守自然的欲望,不应该走入歧路,为外物所诱惑。

十一、欲望与风俗制度之关系

这次我还继续讨论欲望,研究它和风俗制度的交互关系。就是解释社会上风俗制度如何发生于欲望,欲望又如何为风俗制度所陶铸或改变。

(一)风俗制度发生于欲望。什么是制度呢,我不必下定义,让我举几个例。家庭就是一种制度,世界民族或文或野,都不能不有家庭生活,虽然组织各异,大致总是相同,因为它都发生于几种普遍的通常的欲望。财产私有也是一种制度。我们有田,有屋,有衣食、器具、金钱,受法律的保护,所以他人不得侵犯我们的利权。宗教也是一种制度。无论文明人野蛮人都有的,虽然信仰不同,组织各异,大体总相仿佛。政府也是制度,到处都有的。凡是民族都有一种裁制,规约个人行动,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有人说战争也是制度,因为它是判决争端最后的手段。况且它是最普通最平常代代皆有的,叫它制度也未尝不可。总而言之,家庭、政府、宗教和财产私有,是社会上四种重要的制度。

以上四种制度为什么到处都有呢?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我说它们发生于欲望。人想满足某种欲望,才创造某种制度、某种制度就是某种欲望的表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到处都有家庭、宗教、政府和财产私有等制度。譬如家庭制度,就是发源于多种欲望。第一是色欲。由色生爱,由爱成夫妇,然后有父子家庭。所以,家庭的基础,就是色欲。第二是儿女恩爱、逸乐、保护等欲望。人类想生育儿女,或找一栖近逸乐的地方,所以才建设家庭。禽兽也有巢穴,以避风雨、御外侮、谋安乐、休息。巢穴即是禽兽的家庭。第三是求财的欲望。家庭是财产的中心,有家庭才有储蓄财产的地方。财产在家中不但安全,还可传之子孙。所以,求财的欲望,也是家庭制度的基础。第四是好权心。在古代社会中,男人比妇女,成人比孩童,有更大的威权。在男统的家制中,家长都有裁制权,要妻子绝对地服从他,甚至操生杀之权。虽在现代文明世界,家庭专制日见消灭,但是家长还有一部分裁制权。人类想满足他的好权心,所以有家庭制度。

财产私有的制度,也是发生于多种欲望。储积是人类的本能。小孩积聚许多竹屑木片,都没有什么价值,不过人类有储积的本能,便不知不觉地要去找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所以,储财的欲望是财产私有的基础。人类不但有储财的欲望,还有好权心和巩固的欲望。什么是巩固的欲望呢,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备意外的危险。恐惧是人类的本能。祸福又无常,家中有财产,然后老病危险都不要紧,他的地位自然巩固了。所以,巩固的欲望也是财产私有的本源。因为人人都想巩固他自己地位,以备不虞,所以财产私有的制度,在社会上历史上根深蒂固,很难废除。俄国过激党流了多少血,才能暂时地废除。俄国这种试验,能否有良好结果,能否满足人类天然的冲动,还是一个疑问。无论如何,财产的欲望极为强烈,文明国家都不能没有财产私有的制度。假使俄党果然成功,那真是世界空前的大变更了。我们知道俄党的事实很少,不能预断它的运命。据我看来,人类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是很难变更的,与其废除财产私有,违反人性,不如均分财产,使人人能满足他财产私有的欲望。听说俄国现在已经有这种倾向。德国为什么有革命呢?并不是因为财产私有,是因为农夫太苦,赤贫无有,所以只要给他们土地,也算达到革命的目的了,何必主张财产公有,想铲灭人类好财的欲望呢?好权心和好财心也有密切的关系。积财愈多,权势愈大,所以好权的人也好利。美国人好财心尤大。人常说美人要钱不要命,欧洲人常叫美人做逐利人。我说美人爱钱,并不是爱钱的本身。美人用钱比别国人都更慷慨,所以爱的不是钱,是钱所发生的权势。从欧洲新到美国的殖民,都很吝啬,住了好久,受了美化的影响,才肯多用几个钱。所以,欧人比美人实在更爱钱。美人的爱钱,是爱权势,有了钱,就能执商务的牛耳,受社会的钦仰,间接地能支配政府。所以,好权心也是财产私有的基础。总而言之,种种制度,都是从欲望发生出来的。

(二)欲望又为制度所陶铸。不但制度发生于欲望,欲望又为制度所陶铸。英国罗素是个革新家,英国守旧的阶级很不满意他。他讨论社会政治问题,常说人类有两种本能或冲动:(1)贪求的本能(acquisitive);(2)创造的本能。纯粹科学、真理的发展,建筑、试验、美术、音乐等,都属创造的本能。现在制度不良,就是过重贪求性的发展,而不顾创造性。这些制度只是发达人的贪求性,使人褊狭不全,创造的本能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了。所以,财富分配的不均,不但大背公道,还能窒塞创造性的生机。物质主义受人攻击,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罗素著了一部书,叫做《社会改造之原理》,就是拿这种眼光去批评社会上种种制度。社会主义也受它的攻击,他说,社会主义只知注重人类贪求的本能,不知建设能发展创造的本能的社会,未免轻重倒置。我们为什么要改造社会,不是要增大创造力使人奋发有为吗?美术家的著作并不是贪求金钱,不过求创造罢了。

战争在罗素的书上,也算是一种制度。战争何以很难免除呢?因为它并不是纯从邪恶的欲望出来的。战争虽然表现低下的欲望,敌忾、猜忌、排外等恶感,但是也能表现爱国心和同情。战争的时候,怨恨仇敌心固然日深,对国内或友邦的同情心或仁爱心,亦更发达,所以说战争使人性堕落也可,说战争增高人性也可。有人说战争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发达同情心,使患难相救。试看联合国当大战的时候,何等的互助精神和友爱的情感。这话也有片面真理,不过战后这些精神都消灭得干干净净,自己吵起嘴来了。有人说地球要是和火星的人打起仗来,大同世界立刻实现,因为同舟遇风,胡越也会相救如左右手。某年旧金山地震,房屋财产都被焚毁,人民赤贫无有,倒还相爱如兄弟,解农衣人,推食食人。所以灾祸战祸,都能表现人类良好的本能。冒险心、好动喜变心,都随着战争流露出来。人生碌碌如常,没惊魂动魄的事,一定枯燥没趣。有战争,才能陶铸人类的冒险心和勇敢心。有一次我在车上遇着一个老人,他说他16岁时,曾加入美国南北战争。从军的时候,艰难万状,但是还觉非常快乐。我引这段故事并不是主张战争,不过要证明罗素的话,说战争能表现良好的本能罢了。爱国心、公德、仁爱、勇敢、冒险,都靠战争的陶铸,才能表现。但是,罗素的结论,并不承认战争有存在之必要,他说,我们应该创造新社会,即能表现良好本能的社会,去代替战争,因为同情、爱国、勇敢、仁爱,没有战争也能表现。家庭制度本来是爱情的表现,但是也能养成贪求的欲望。有家庭,然后贪求的欲望愈大,不但贪财求货,就是妻妾儿女,也当做货物,支配生死,一任家长了。总而言之,战争能陶铸良好的欲望,也能养成不好的欲望。家庭制度能表现爱情,也能养成贪求的欲望。有一种制度,便能陶铸一种欲望。

我们想批评一种制度,要问它所陶铸鼓励的是哪种欲望,所降伏铲除的又是哪种欲望。一种良制度一定能激发好欲望,又能使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不致互相残害,民主制度的好处就在使人人都平等的机会,都能表现良好的欲望,却不致互相冲突、互相残害。

十二、民主制度之真义

上几次我曾讨论过人性和制度的交互作用,大抵说制度发生于人性,人性复为制度所陶铸。人性能否改变,是个问题。有些人说战争不能免,和平是梦想,因为人性好战,人性不能改变,所以战争也不能废除。这种论调,虽然言之有故,持之成理,却有个根本误点,就是不合事实。人性是能改变的,且已经改变了。人种既能由野蛮进而为文明,为什么不能由今日之文明更进而为更高尚更完善之文明呢?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语言文字,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用具何等简单,风俗何等蛮悍,但是,他们的子孙渐渐改变了蛮性,已经进化到现代的程度,那么,我们谋将来的改造,也不是妄想了。人性为什么能改变呢,因为制度能陶铸人性。制度的价值,就在教育。有些人没有进过学堂,知识却很高,因为他受了种种文明制度的陶铸。学校不过是教育工具的一种,他种制度都有教育的作用。要是一个中国或法国的小孩,在野蛮社会中生长,他一定成个野蛮人,因为他所居的环境,所见的制度,都是野蛮的。所以不但学校,凡是文明的制度,都能教育人民,都能改变人性。批评一种制度,也可以拿它的教育的作用做标准。想比较两种制度,最好是发一问题,问他们所教育所陶铸的是什么。今日我要讲民主制度的意义,就是讨论它的教育的功用。民主制度为什么更好,因为它给我们的训练更好,因为它能联合个性的发展和社性的发展。

法国革命有三种大义,就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自由属于个性的发展,博爱属于社性的发展,即养成互助、仁爱、共同合作和他种社会的责任心。平等好像链环,将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连成一气。

自由和博爱,初看好像水火不相容。所以反对个人主义的,说个人想自由,不能不破坏社会的束缚,社会也就瓦解了。要是人人都讲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不顾公益,还有和好的希望吗?贵族政治能束缚个人发展,养成服从法律,尊重秩序的品性,所以是维持社会要素。但是自由和博爱,并不是绝对相反,而民主制度的责任,就是联合自由和博爱。

自由不但是外界束缚的解除,也是精神事业。要是自由纯属外界束缚的解除,虽然有利于个人,却无益于社会。自由第一的要素是精神,或心理的特性,自由的真义是要使人人有创造的能力,自思、自行、自决、自裁,不靠旁人丝毫的帮助。解除外界的束缚,是消极的自由,养成创造的能力才是积极的自由。积极的自由,不是徒然解脱束缚所能得的,还要有智理的发展,能洞察物理、判决是非、自思自行,不顾俗论,去谋思想的进化。

古时争自由,多半是消极的。人民蜷伏法律风俗之下,掣肘束缚,毫无发展的希望。他们因想旧式的法律遗风,都是剥夺个人自由,想得自由,非把这些法制铲除不可。所以,他们认解除束缚自由。但是外界的束缚虽然解除,积极的自由还是没得。他们不过得了更好的机会,想真正的自由,一定要有智理的发展、创造和裁判的能力。况且所谓束缚,有粗而易见的,有微而难窥的。好名就是一种微而难窥的束缚。大抵常人求学做事都是为人,都是注意旁人对他的意见怎样。换句话说,简直是虚名的奴隶,这种束缚比酷法暴政还厉害,法律是外界的、暂时的,好名是心中的、永久的,好名心不去,终不能自由。

品性和虚名有种奇异的关系,品性是个人本来的面目,虚名是品性在旁人心中的反影。所以,品性好像人,旁人的心好像镜,虚名好像影。譬如一个人,住在一个房子里,四壁都是镜,一举一动,妍丑毕显,他自己就只注意镜中的影,反觉手足失措,行动不自然了。我们住在人群中,前后左右都是镜子,一举一动,都要受他人的批评或赞扬。常人专重他人的赞美,所以矫饰沽名,失去本来的面目了。这种束缚,比什么外界的约束都厉害些。民主制度的目的,不但要解脱外界的束缚,还要解除心中的束缚,即发展智理和道德,这是他的利益。

这种道德的智理的自由,和社会团结、统一、互助、合作等要素,并非冰炭不相容。换句话说,自由和博爱不是相反。自由教人自己去想,不是教人想为自己。想为自己,便成自私自利,有害社会。自己去想,便是不靠旁人,不顾俗论,自己用思想去裁判是非。我们应该以公益为目的。大抵目的愈高,心的发展愈大。要是所思所虑,都是琐碎小事,他的心境一定很狭小,没有发展的希望。要想心理发展,最好的法子就是以社会公益为心,苦思积虑,去谋发达,这是培养心性惟一的法门。

青年求学的人多半志向远大,度量宽宏,富有理想,不像暮气奄奄的老人。但是,出了学堂,便一改常态,行动理想,和在校时绝然两样了。他们的心理何以不能继续发展,因为他出校后,为物诱所惑,注意近利,所以心也缩小,不能向上发展了。总而言之,自由的意义不过谋心理的发展,想发展心理一定要以公益或博爱为目的。所以博爱和自由,不是相反的。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贵国的学生运动。“五四”以来,学生很难专心读书,大半因为外交紧急,也因为学生感情用事。教育上受了莫大的损失,要是长此不改,损失恐怕还要大,教育一定要瓦解了。但是,同时得益也不少。学生因这种运动,知道公益的重要、互助的利益,对于政治、教育、商业情形,也更明了,这也是学问,这也是教育。不过有个问题,学生的思想集中到公益上,到底能到几时呢?我先前说过感情好像蒸汽,蒸汽能运机器。但是蒸汽一定要支配得好,机器才能依着轨道走。机器也要整理得好,蒸汽才能有用,不然,热气喷涌,机器都要崩裂了。感情也是如此。民治主义的价值,在能开拓人民心胸,使注意社会公益,不专谋私人和家庭的小利。诸君要知道,激发感情易,着实去行难。诸君应该努力去做积极的事业,即推广教育、改良体育、发达实业、提倡国货,或增进平民的生产和消费力。民治主义的目的,即在养成创造的能力、独立的思想、宽宏的心胸。所以我奉劝诸君,不必感情用事,要有更远大的目的,就是发展社会精神,或博爱精神,博爱是民主制度的要素。今天是我演讲的末次,谢谢诸位踊跃赴会的雅意。

同类推荐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仔细品味《不懂忍耐 就成不了大事》的思想,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理智、更灿烂,更受他人的尊重,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你别动气,动气就伤了和气;你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你别逗气,逗气就破了财气;你若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中的座右铭。
  •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低调做人的80个细节

    本书详细介绍了低调做人的艺术与原则,从低调做人的细节入手,使读者轻松领略做人的智慧。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低伏者得大成,不争者得天下;将飞则翼伏,将奋则足踞;低调不求盈满,做人恰到好处;与其练达,不如朴鲁;藏巧于拙,以屈为伸;让步为高,宽人是福;盛极必衰,居安虑患;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轻松掌握做人的艺术,能够以低调做人之智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
  •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本书将先进的管理学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系统阐述。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只要他正确运用思想中的积极能动因素,培养起正确运用想象力、欲望、感情和直觉的习惯,那么这个个体生命的潜能也必将被激活。这本书将使你洞明世事、进发活力、精神振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活学曾国藩 活用胡雪岩

    活学曾国藩 活用胡雪岩

    本书介绍了曾国藩和胡雪岩在稳慎、磨砺、融通、用人、圆世、谋划、泰然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成就一生的第一反应

    成就一生的第一反应

    面对状况或者应对问题的时候,人们总会基于本能地做出“第一个反应”;但,这种反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可能是恰当的、也可能是不当的。不同反应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刺激的“处理”的过程和依据是不相同的。职场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战场,假如我们在应对职场情况的时候,总能选择性地做出正确的、恰当的“第一反应”,将使得我们更加处置得当、游刃有余。但问题是,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因为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影响,我们并没有“第一反应”的概念,而会做出很多违背职场要求和规则的、错误的、不恰当的反应。其结果,不仅限制着我们个人的成长与提升,也会严重影响到职业发展轨迹。
热门推荐
  • 凰逆九天:废材杀手妃

    凰逆九天:废材杀手妃

    风和日丽的一天,神偷玥雅和毒医好友灵嫣到游泳馆去游泳。结果出现了一个漩涡,把玥雅和灵嫣给吞了!醒来后,玥雅发现自己成了任人欺凌的废材四王妃……嗯?忍受一生,跳湖而死?NO,NO,NO,她玥雅才不会让自己活得那么窝囊!找找伙伴开开青楼,骂骂贱人打打狗!他是四王爷,也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栨燊阁阁主“冥王”,冷酷无情,却钟情于她……至【皇帝生辰(五)】为正常,之后神展开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无职杀神

    网游之无职杀神

    一个残废之人,无职业无技能无品阶无装备,为了要守护之人,要在这个强者如云的《天异》中打出一片天下——且看一代无职杀神的杀戮之途!
  • 全球大时代

    全球大时代

    公元2069年5月初,19岁的青年陈凡即将面临自己人生以来的第一次大考——高考时,却在至交好友陆凯的帮助下成为了G级武者;因此面对原本固定平凡的人生,陈凡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大灾变至今,人类联盟与怪物大军之间一直持续发生着种族生存之战;作为刚刚加入的新人,陈凡却意外地一点点被黑暗笼罩在迷雾之中,是成为主宰世界命运的孤独王者,还是沦为布局天下苍生的卑微棋子......
  • 都市最强狂少

    都市最强狂少

    开启了基因锁的姜潮,拥有强于普通特种兵三四倍的身体,看一个普通少年如何走上巅峰之路。举头三尺无神明,公道还需剑下取!白富美校花穷追不舍,运动元气少女一见倾心,成熟性感姐姐……暗送秋波美女、金钱、地位、势力,只要我想要,就都能得到!然而危机却在平静……
  •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

    本书综合了青年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涉及了共青团工作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管理等实用技术和工具,是目前唯一的一本比较全面、专业、具有共青团工作特色,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教程。视角上,从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的基本构架、管理环境、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结束,及项目管理工具软件等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项目管理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和实现技术。
  • 狼骑竹马来

    狼骑竹马来

    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出现,这似乎是一场顺理成章的爱情。可最后的最后太才发现,竹马是有目的的,竹马是一匹狼。狼和狐狸的较量。谁输谁赢,爱情里,谁能说得清楚。
  • 黑暗与光明间的巅峰之战

    黑暗与光明间的巅峰之战

    伟诚为了消灭黑暗势力,到处寻找合适的同伴,一起并肩作战,他们击败了黑暗势力的三大组织,还击败了投靠黑暗势力的神秘界,他们不断地努力,终于将魔界的所有恶魔打败,但是他们再一次面临了一个恐怖的噩梦,他们不断地坚持,最后终于消灭了黑暗势力,保护了世界上的苍生……小布的QQ:24105125443暂封作品群:160817492
  • 我是萨满

    我是萨满

    二十一世纪的有为青年,却不明不白的到了古代;还一不小心成为了女真的萨满祭司;当个祭司做什么?叫我打大宋我可不想汉人打汉人,被骂汉奸遗臭万年;那就玩忽悠吧,玩完大金玩蒙古,我们的口号是:把忽悠进行到底!我是萨满群号:56612951欢迎加入!!
  • 妖孽众夫:娘子别再惹桃花了

    妖孽众夫:娘子别再惹桃花了

    欧阳雪瑶21世纪的金牌杀手,因男友背叛。一朝穿越,变成右丞相府的废材三小姐。当双眸张开,一切她都要夺回来。天赋身世样样让人惊奇。让天下美男为她竞折腰。已弃文,请加新坑羽瑶莲雪玩转穿越之古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