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1700000015

第15章 附录 童心永驻——金波先生访谈录

2003年9月—2004年7月,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做访问学者,以完成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自创专业课程“幼儿文学创作与鉴赏”的教材编写工作。其间,于2004年6月29日,笔者拜访了儿童文学界声名显赫的金波先生。在采访的两个小时里,金波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儿童文学观念,谈了他的一些创作经验和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学养、素养,以及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把握的重点,这些观点对于幼儿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尤其对于幼儿文学的审美教育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性。笔者将这个访谈录中有关幼儿文学创作的内容作为专著《幼儿文学创作》的代序言发表了,其余有关幼儿文学欣赏和审美教育的内容也曾节选出来在《学前教育》上发表过,现将这个访谈录完整地附在《幼儿文学鉴赏》后面,以飨对幼儿文学创作与鉴赏感兴趣的同道。

任继敏:多年来,您不断出新作,每一篇作品都有一种浪漫的诗情画意,请教一下您创作时是如何构思的?

金波:这个问题如果泛泛而谈,像讲大道理,如果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讲要好讲些。幼儿文学的创作构思每篇有每篇的特殊情况。从规律上来讲,最根本还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变成作品。就我个人来讲,有些生活场景引起我的童年回忆时就比较容易变成文学作品,也就是说,跟我童年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时,就容易引起共鸣,(比如)这个孩子的举动我非常喜欢,或者某种自然环境是我小时候很熟悉的,我就容易把它写出来。举个例子,我在20世纪60年代写过一首诗叫《雨铃铛》,写房檐挂的雨水,嘀嗒嘀嗒嗒往下掉,叮当叮当地响,大致是这样:“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珍珠,好像一串一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当时为何很快就把它写出来,我想主要是我小时候——大约五岁时,有一次,我坐在房檐底下看着水珠从房檐上叮咚下来,一会儿又一排新的又叮咚下来,因为下雨嘛。我当时想到:唉,这么漂亮!掉在地上打得水花儿响,还叮当叮当响!我觉得它特别像一串铃当,雨的铃铛。那是我很小时候的一种想法,以后就忘了。那次(写《雨铃铛》时)又看到下雨,雨铃铛的景象把我五岁时的记忆唤醒了,记忆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童年的生活跟眼前的现实生活一下子衔接起来,就把它变成了作品。当时(五岁)我只是有种想法,成人后我有了技巧,就把它写出来了。这是一种构思的方法。

创作是需要理性思考的,作家要有科学的儿童观、文学观和教育观。比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们,善于启发。对孩子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会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惧怕心理、逆反心理,孩子往往学不好。这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这种理念要变成作品,还需要一点“灵感”,激发你把它构思成一个故事。我有一篇童话,题为《自己的声音》,写一个小耗子(老鼠)的故事:森林里有一个合唱团,大家在学唱一首歌:“咯吱吱,咯吱吱,森林里来了一只小耗子。小耗子,啃木头,啃呀啃呀磨牙齿……”小耗子老是唱不好。合唱团指挥黑猩猩训斥他,越训斥他,他越紧张,越紧张,越唱不好。最后被指挥黑狸猩赶出了合唱团。外面飘着大雪,地上积了很厚的雪,小耗子走在雪地上,很轻松。他发现自己一步一步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正好是“咯吱吱,咯吱吱”,节奏感很强。他踩着雪唱刚才唱的歌,因为没有人训斥他,非常放松地大声唱,反而唱得非常好。这篇童话为什么叫《自己的声音》呢?是因为他放松了,自由了,所以他的才能发挥出来了。

生活是需要思想观念的。科学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可以指导你正确地认识生活,提炼生活。只有理念变不成作品,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写出作品来。说起《自己的声音》这篇童话,我想起,有一天我到公园里踏雪散步,脚下“咯吱咯吱”作响,当时我走的步子很匀称,节奏感很强。因为大雪天公园里没有别人,我非常放松。这时候我突然想,我如果想唱歌也没有人管我,好听不好听也没人管我,反正我一个人在唱,我一下子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孩子,甚至具体一点是一只小老鼠。“咯吱吱,咯吱吱”这种声音一路走一路伴随着我,我就想起刚才我跟你讲的这个故事。这种情况就是先有一种理念,然后遇到适当的环境、机会激发了我,让我产生了一种联想:把自己脚下的声音变成小老鼠的声音,然后想到我的那个理念,把理念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小老鼠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这又是一种情况。

我们常说作家写作是形象思维,实际在写作前是有逻辑思维、有理性的。应该说任何作品,哪怕是幼儿作品也不能没有思想。

任:我喜欢读您的作品,特别喜欢有几篇作品中的最后几句,比如《面对一棵树》中最后一句:“独自面对一棵树,我觉得我或许已经变成一棵树了。”这话特别富有哲理,里面的内涵即使用一生来体会也是很深刻的。这些也是先有一种感悟,然后用生活去碰撞的吗?

金:对。我写树的作品比较多,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反映大自然的很多,在大自然里写树的又特别多,因为我觉得树更接近人。我记得在一篇作品中曾写道:“树是不会走动的人,而人是会走动的树。”像这种带有一点哲理性的可能是由于我对树有一种“崇敬”感。因为我觉得树虽不会动,但它所受到的恶劣环境的影响不亚于人,经受过风吹雨打甚至雷劈,一生很不容易,都记录在它的年轮里,实际上树有自己的智慧。我写过一篇散文叫《和树谈心》,与《面对一棵树》的主题有相同的地方。灵感从何而来呢?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科学家,他研究出树是有语言的,正像海豚,这个科学家说,他研究的是初级阶段,但是将来一定能把树的声音破译出来。可能树与树正在交谈,当人走近时它可能不交谈了,或者他们交谈的声音你是听不到的。我受这篇科学报道的启发,再加上我平常有种愿望:无论什么树,首先想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然后进一步知道它有什么功能。知道它的名字后我可能对它有种亲近感,就像我对一个人印象很好,我愿意知道他叫什么,然后这人就变得和我亲近了一步。如果你把它变成作品,得带有一点感情。

任:您写的《一块石头》最后一句也是特别感动人:“一块石头就是一种存在,一种不容否认、不容漠视的存在。”我们平时骂人说“你像一块石头”!但在您看来连石头都充满灵性。读过您的作品后,总觉得您的视觉很独特,总有您自己的发现。

金:说起石头来,有个故事。我原来对门邻居家有个小孩,当时才上幼儿园。我们院里工地上剩下好多石头,有时我就捡一块漂亮的拿回来,那小孩看见,我就对她说“这石头很漂亮”。过几天她来找我,说:“金爷爷,我捡到一块石头,你要不要?”还说“我给你藏着呢”!她拿来那块石头其实不漂亮,很难看,像煤灰渣烧的形状,煤块一样的东西。我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就说:“哎呀,真的很漂亮,放这地方吧。”就放在我的窗台上。她受到鼓励,过几天又捡了一块给我送过来。这次是一块很小的石头,非常小,我现在还保存着。她问我那小石头像什么,我不太看得出来,那小石头上有个眼儿,她说这是眼睛,这是一只小鸟。我一看,哎,真像一只鸟!然后她又把这小石头往第一次捡的大石头上一放,说:“你看,大海里的礁石上落着一只小水鸟。”礁石长得并不好看,一只水鸟落在礁石上,我觉得这次就很美了!为此我写了一篇散文叫《一个小姑娘和她的两块石头》。这篇东西完全就是生活中来的,几乎没有什么加工。但它可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孩子本来最先不懂得审美,但在你的引导下,加上孩子特有的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他就会发现美,甚至创造美。所以发现美、创造美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天赋,但需要成人的引导。我想,如果没有第一次我捡石头她帮我捡,我告诉她为什么捡这些,应该如何去欣赏石头,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石头,你会有多种发现,如果没有跟她讲这个的话,她可能不会对石头产生兴趣,就像你刚才举的《一块石头》里边写到的……

任:我看完您这篇文章,我想起贾平凹写的《丑石》,我觉得金老师您的视觉很独特,那句“石头所具有的自然美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今天教育孩子,有很多模式化的方式,用一个标准的模子来塑造众多不同的孩子,那些独特的发现和创造肯定没有了。“一块石头就是一个发现,一个创造!”这话很有启发性,很美!

生活中的有些道理,放在儿童文学作品里讲深了孩子们不懂,讲浅了又没有文学的意蕴。金老师,您的作品却处理得很好,站在一个很高的视点上,又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来表现。您在创作中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

金:作为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首先,不管他有多大年纪,都要保持童年的感觉,这种感觉有记忆的,比如童年的事情你能记得住,当时的事实没有忘记;还有童年那种特有的快乐和悲伤你没有忘记。其次,当事实抽象成一种感情的时候,这种感情你没有忘记,产生这种感情的环境你也不能忘记。最后,保持童心,对事物要有新鲜感。因为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新鲜感,他不像成年人对很多事情司空见惯,再看就没有兴趣了。孩子不一样,比如看书,越小的孩子越不嫌重复,他希望重复,甚至念到最后你翻到哪一篇他都能背下来还喜欢听,喜欢看。他不把重复看做是简单的重复,他是在不断的探索。所以,孩子的新鲜感对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

另外,儿童文学作品非常讲究年龄特征,不像成人文学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都可以读。孩子却有明显的年龄段,差一两岁都不一样。所以,当我遇到有趣的事情,觉得可以把它写成文学作品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作品要写给几岁的孩子看,比如我刚才举的《雨铃铛》这首诗,是我五六岁时的记忆,这种记忆使我能把握这个题材是写给多大孩子的,我写出来也就是供五六岁的孩子朗诵的。这是理性的思考,因为几岁的孩子有几岁的表现方法,作品视角的变化跟最初为多大的孩子写作有关系的。所以,我在有写作冲动后,紧接着就要考虑作品与读者年龄的适应性:一种情况是刚才所说的那种我写五岁的生活,给五岁的孩子读,我就不必考虑年龄特点了;另一种是我对材料很有兴趣,想写它,却确定不了给多大的孩子,这时我就要把握素材,好好地揣摩、思索,最后确定写给多大的孩子。还有一种情况是年龄界限并不清,可以写模糊,给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我有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我前几天写了一首诗,叫《花朵开放的声音》:

我坚信

花朵开放的时候,

有声音——

它们唱歌,

演奏音乐,

甚至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

蝴蝶能听见,

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

我却听不见。

我摘下的鲜花,

已停止了开放。

这首诗如果我跟幼儿园的孩子讲,稍微引导一下他们也是可以懂的,可以这样启发他:“为什么他听不见啊?蜜蜂、蝴蝶能听见呢?”小孩想象很丰富,它们可能给你许多补充,回答花朵给它蜜啊等等成人想不到的答案。进一步问他:“为什么我听不见啊?”大人摘了花听不见花朵开放的声音,可能孩子回答不上来,但是最后一句“我摘下的鲜花,/已停止了开放”。孩子可以理解:花朵摘下来时已经没有生命了,没有生命当然就没有声音了。我觉得对于幼小的孩子讲到这里让他明白“不要摘花儿”、“要爱护公物”等浅层面就可以了。如果跟一个少年讲,他会引申出许多想法:美好的事物不要去摧残它,花儿在唱歌,在演奏音乐,蜜蜂为何能听见?因为它们不想摧残花朵。我为什么听不见?因为我把它们摘下来了,而且开始凋谢了。少年会去想:对美好的事物应该倍加爱护,(或者)想得更多。我希望我的作品,小孩子可以看诗中表现的风景、故事,或者自然知识等等;再大一点他就会思考一种人生的哲理。正如安徒生所讲的:孩子看故事,大人看思想。我觉得儿童文学应该追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任:儿童文学的意境是最美的。我们知道,意境是文学创作中大家都追求的共同目标,又是最难做的。你的作品意境很美,营造自然,好像信手拈来,完全不费力。

金:艺术风格的不同,大概跟一个人生活的经历、学养,甚至气质、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有关系。一个作家,他写出风格鲜明的作品,你去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作家一定有它独特的一面。有的作家写得很幽默,有的作家很擅长写故事,他在构思故事,编故事方面很有特长;有的幻想大胆超拔。我比较喜欢安静地欣赏一些东西,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即使是童话,也比较抒情,希望多一些诗意,讲究意境。那种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幽默的游戏精神呀,幻想性呀,特别张扬的东西不多,我还是比较喜欢安静的,多一些回味的。

任:读您的作品跟读冰心的作品有很多相似的感觉。

金:我从小读书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冰心的作品。我很小就读过她的《春水》、《繁星》,但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寄小读者》,对母爱的歌颂、人与自然的和谐,往事回忆等好多篇,都深深感动过我。那时我刚认字不多时就接触她的作品,当然对我的兴趣爱好、语言文字、风格形成等肯定是有影响的。

刚才我跟你说了好几个方面,学养这是其中一个方面。当然你从小受什么作家作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是当我写了几十年之后我再回过头来想,我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可能跟我最早接触冰心的作品多一些有关系,我受她的影响较多。她使得我更注重文字,更优美一点,讲究一点,注意感情的抒发。其他,在气质上,我这个人不大擅长张扬的、热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散步中构思,回来把它写成的。

任:《点点童话》中有一篇《妈妈》,我读后觉得您那种想法和灵感太奇妙了,那小孩(指点点)教小动物说话,这样教也不会,那样教也不会,最后一教它叫妈妈很快就学会了!

金:孩子学说话第一句就叫妈妈嘛!

任:这个灵感是怎么来的?

金:一个是因为“妈妈”这个词是世界的语言,不管哪种语言大概叫“母亲”都叫“妈妈”,这两个字发声是最容易的。当然这是从理论的科学依据来讲。另外,我经历了很多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内,当他第一次会叫“妈妈”时,爸爸妈妈都非常高兴,这种心情一直没有忘记。你做妈妈的,你的孩子第一次叫妈妈时你肯定非常高兴,这种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当然也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当我看见动物,像小鸡孵出来就会“唧唧唧”地叫,如果你教它们喊妈妈,它们能学会吗?不知不觉间,我像个孩子似的,于是就写出了这篇童话。

任:这是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你把它变成作品,一下子就很美。在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多种教育里,我觉得情感教育应放在第一位。您觉得怎样?

金:你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幼儿文学的教育作用》,我谈到了儿童文学对孩子来讲,第一,让他对故事产生兴趣,喜欢故事。第二,在情感上打动他。所谓情感上打动他,就是一种感受,不是感悟,是感受文学所提供的一种环境,提供的人物形象,好像身临其境;然后才谈得上感悟,提升到一定的理性阶段。我记得好像别林斯基说过:对儿童来说,感受比领悟更重要。对幼儿尤其如此。感受是一种情感活动,读文学作品能身临其境,就会变成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这是情感活动。当他理解了的时候,进一步引发思考,这就是理性的活动。所以作品必须先要打动他,你得想法打动他!没有这个打动的基础你就谈不上教育,这是第二步:感受。第三,悟到什么道理,“悟”包括“共鸣”,共鸣其实也包括理性的思考,情感上打动了,这是共鸣的一个方面,他储存在感情中,不断地慢慢消化它。这个故事可能是我很小时候听到的,但在情感中一直保存在着,十年,二十年……比方“狼来了”这个故事,我们两三岁就能懂,但却让你一生都在不断地消化它、理解它。

任:尤其是你要说谎的时候。

金:对,所以,作品引起的共鸣,实际是先把作品储存在感情里,慢慢进入到消化、提升它的理性认识阶段,然后把理解变成行动。对孩子来讲永远是这样一个形象的兴趣阶段:形象的感受阶段,情感的共鸣阶段,行动的模仿阶段。我觉得这几个阶段如果组合起来,就能够对幼儿发挥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它是从形象入手的,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甚至要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在感情里思索它,是慢慢地自我教育。其实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老师跟他完全讲明白这篇作品表现了什么,突出什么思想,他能不能完全接受?即使他接受了,像考试背出来一样,也变不成他的东西。只有经过情感的共鸣然后储存在情感里,储存的时间越长就吸收得越多,当变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营养时,这时才算真正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教师外加、强加的,而是教师告诉他如何欣赏作品,通过这个过程使他受到教育。

任:有些情感沉淀是终生的。像您五岁时看到屋檐下落下的雨,到您成年以后才想到这件事。

金:对。现在我们一讲教育,好像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雨铃铛》的写作,它就是在证明着,一个人如何发现美,如何欣赏美,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的手段来创造美。一个人如果会发现美,欣赏它,创造它,就会变得充满感情,那么他的自我教育就会比一般人深刻些、自觉些,他接受外面新鲜事物就会敏感些,家长跟他讲道理他就会理解得快些、深刻些、灵活些。反过来,你看有些孩子,比较冷漠,没有情感,他接受教育就比较困难。刚才你讲的道理我赞成,文学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情感教育上。对小孩尤其重要。一个孩子的情感丰富,家长是要起重要作用的。很多小事情上都要不失掉教育的机会,让他变得敏感丰富起来,家长需要引导。主要是要注意观察。比如我家邻居有个小孩,说起来她很“傻”,细想起来却非常可贵。她每年给我贺年卡,住对门却一定要通过邮局。我告诉她你直接给我不就得了吗?她说那不是正式的,要通过邮局才是正式的。她给我一张,给我老伴一张。我说你给我们俩寄一张不就行了吗?她说那不行,我是要给你们一人一份祝福,不能两人分一份祝福呀。我从这件事想到孩子表面上办傻事,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情感。所以当我写成散文发表后,我把作品送给她,那时候,她已经长大了。一方面觉得害羞,另一方面又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还这么懂得感情!我把接到贺年卡时的感受写出来,又把这种体验通过作品反馈给她,她觉得她小时候还是一个很天真纯洁的孩子。

任:而且她还能够感动别人。

金:对,让别人感动,自己很高兴!

任:您还有一篇《绿房子》,写一个小孩捡了一根爬壁虎栽上,爬壁虎为了感谢她,爬满房子为她遮阴。小孩给别人爱,自己也得到爱。

金:这是我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一次,我去公园,工人正在修剪爬山虎,我捡回来几枝种在楼下墙根处,过了几年,整面墙都爬满了。我还在公园里看见一座管水闸的房子,整个房子都被爬山虎的绿叶覆盖着,真美!这两件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我把它写下来。当然,你还得把亲身经历的事,换成孩子的视角和趣味。要让孩子学会审美,给孩子一种美好的情感。

任:您作为作家,你希望小朋友们读完你的作品后有哪些收获?

金:我倒不希望孩子们马上有多大的理性认识,我希望他先感受到作品中的美,美的景色、美的人物、美的感情,还有美好有趣的故事。记住了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美,情感上打动了他,这是我很看重的。另外是从作品中学习一点语言。现在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孩子们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不强调母语教育,会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失误。幼儿文学作品也要强调学习语言。我们给孩子的作品,不能只给一个好玩的故事,不能只给快餐类的东西。不注意学习语言,将来孩子长大后会吃亏的。他对母语美在哪里,没有感觉,会影响他的表达和思维。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喜欢自己的母语,从小培养一种语感:语言是有表现力的,朗诵诗歌是讲究音乐性的,散文也是讲究音乐性、有节奏感的。对于语言,我希望孩子们有一种敏锐的感觉。

他喜欢文学语言、情感上又被打动了,这两点,我觉得是欣赏文学最重要的。它既有技巧性的东西,又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至于说情感被打动了,引起共鸣储存在情感之中,他会慢慢去理解的,也许过了若干年之后他回想起:我小时候曾经看过那个故事,当时没明白它的道理,现在长大了,我明白了它讲一个什么道理,这是真懂了。(孩子)现在读的时候,“这是什么道理,你读懂没有”?他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让他在情感上消化它、吸收它,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是他自己发现的,这种道德观念是最牢固的。

我希望我的作品第一在情感上能打动孩子,又能培养他们喜欢语言的思想感情。为此我要带着感情写,带着语感写。

任:难怪您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具有很美的美学风格。我们那里的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大多都把文学作品当做识字教材,学学汉字,讲讲故事就算处理完毕。我想,我们学校要开设“幼儿文学创作与鉴赏课”,站在鉴赏的角度来看,应该更注重文学的美,而不是把它当做语言教材。

金:对。

任:那您希望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从哪些方面入手?从前面您讲到的两个方面入手还是有所不同?

金:我觉得教幼儿欣赏文学作品跟成年人不一样,跟可以独立阅读的儿童也不一样。在教孩子故事时,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并不是多读两遍就算引导了。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把纸面上的故事,从静态变成动态的,就是一种方法。比如有些歌谣,就要通过孩子去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有些童话甚至可以分角色让孩子表演,在游戏中欣赏文学作品。我记得当年,我们表演黎锦晖的《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可怜的秋香》等作品,孩子们就可以边唱边舞。我觉得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有这种本领,把幼儿文学作品变成可以动起来的作品,让孩子们变成作品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深入进去。

任:就是把凝固的文字变成一种立体的动态表演过程。

金:对。我觉得幼儿园的老师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熟悉孩子的心理,懂得孩子的审美趣味,老师会创造性地把文学带给孩子。这点很重要。前不久我去参加一个幼儿诗歌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他们把诗歌教学变成了一个朗诵游戏,我觉得他们做得对。

第二,教幼儿欣赏作品,不要老师讲得多,像小学的那种讲法,在幼儿园是不适应的。你只能用一种互动式的、通过提问题启发孩子回答问题,或者用作品反映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内容对接起来,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比如,以我的作品《妈妈》为例,可以问他们“你们第一次叫妈妈是什么时候”?“如果你们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你们的妈妈”,“当妈妈听到你们第一声叫时是什么感觉”这一类的问题。给孩子们留下这样的活动空间,可以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对作品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你讲多少道理都是你强加给他的,让他作为一种感情体验加深阅读印象。多给孩子创造活动空间,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把欣赏文学变成一种游戏活动,这比单方面讲道理更容易让他理解。

第三,我觉得要和孩子们的创作结合起来。比如学了儿歌你可以让孩子们试着编一编儿歌,孩子们虽然说不出押韵的方法,但他们对押韵有一种天然的感觉,他们很快就会押韵,这样的例子很多。文学欣赏要和文学创作结合起来。我曾在一份杂志上有个专栏,是对四五岁的孩子的口头创作加以点评。我这个点评严格来说,是给幼儿园的老师、给家长看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启发孩子的文学创作,从小学习编故事,唱自己编的儿歌。孩子不懂技巧,但他们的创作是有技巧的。

任:他们的直觉是挺美的。

金:对。老师、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创作包含有哪些技巧?但你不一定给他讲这是技巧。这些技巧都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所编的故事也都是符合儿童生活和想象心理的,从中你可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趣味是什么,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从孩子的作品中你多少可以看出文学的雏形和欣赏的趣味。所以我觉得激发孩子创作兴趣,也是我们老师应该承担的。

任:现在我们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和通常人一样有一种误会:小孩子嘛,他不懂什么,你给他什么他玩儿什么,不太注意他们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审美要求。连上课的模式都有点像小学或者中学,如果哪个小孩的答案脱离规范答案,教师就会引导孩子,一直引导到统一的答案上来为止。有时我想,个性多样的人在一起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另外,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很宽容、包容的空间,它也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像读您的作品,您的作品结尾有很美很深的意境,不同的人来读应该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些教师就按教参上的规定讲答案,弄得很死,而自己对孩子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

金: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是由于家长、老师自身的水平限制,他比较喜欢一个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参给了他之后就照着做,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任:对。有些老师的修养可能也达不到那个水平。

金:说来说去是这么个原因。他自己在教学上没有更多的创造性。

任:所以我们开发这门课就希望他们对幼儿文学的创作与鉴赏有个理性的认识,知道幼儿文学不是很容易做的,它其实比成人文学的创作还难。理解这种创作的辛苦。

金:当然,这样学会困难一些,老师也会更辛苦一些。照教参念会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孩子来讲,我觉得帮助不会大。要他们从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需要讲点方法。老师在不断加深自身的儿童文学修养,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他的方法自然就多了。另外老师也应该搞点创作,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任:对。如果他有创作的经验,在欣赏时就能站在作者用心良苦的角度去体会。

金:他的体会就会比较细腻、比较深刻。他没有创作实践可能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

任:金老师,我们开这门课,它的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们,希望他们在创作和鉴赏上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你看我们这门课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改编能力。

金:他们都是幼师毕业的吗?

任:不,他们是普通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考进来的,我们那是一个专科学校。

金:出来就做幼儿教师?

任:专业走向应该是这样。

金:我觉得首先应该让他们多读作品。一定得多读一些世界名著或者经典。张美妮和巢扬合作写了一本《幼儿文学概论》(重庆出版社),书中涉及了很多中国和外国的作品。要加强阅读,要有一个量的要求。还要引导同学们关心幼儿文学创作的发展和当前动态。

任: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数量哪个多些呢?

金:各占50%就可以。必要时,可开列一个书目。要求他们先阅读,让他们有感性认识:幼儿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非常需要技巧,幼儿文学是可以感动人的,不但可以感动孩子,也可以感动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在一定阅读量的前提下,去提高鉴赏水平,学习创作,加强理论修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你费很大的力量,还是不会发挥很大作用的。我们学习写作也好,提高鉴赏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都要从阅读开始。人生就是从阅读开始的。

任:好!谢谢您!

同类推荐
  • 驻外记者手记

    驻外记者手记

    点击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书稿,阅读着一篇篇从火热的实践中诞生,蕴涵着真知灼见的文字,编者时时感受到作者们投身国际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勇气,也处处领略到他们智慧和汗水的闪光。在他们笔下,描绘出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也诠释了关于和平、合作、友爱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他们的身影,也成为其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 新诗话语

    新诗话语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最新成果,书中除了征引大量的名人名言名诗名译之外,始终渗透了作者自己对于诗歌和诗歌话语的独特理解。
  • 民间故事(上)

    民间故事(上)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热门推荐
  • 靖乱录

    靖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帝重生

    女帝重生

    两人的相遇,造成不一样的火花。这没什么!前提是那花火越来越大,有着星星之为燎原之势!这也没什么!可为什么这火花中生出了那么多事端!古世纪明文?不就是历史老了点么?我呸!这叫中华博大精深!现代文明存储?不就是装东西的么?我呸!这分明是修真界的空间袋!二维平行空间?不就是修真、修仙的祖宗没事干,造了一个大空间,再在里面装了几十颗小空间!你这先进人,果然五岁一代沟,我们俩代了几亿光年,无法沟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孤岛

    孤岛

    到处都是孤岛,在那些我们自以为繁华、热闹的地方,其实一样孤寂、荒凉。为了青春,为了理想,马上出发。
  • 极品修真邪少在都市

    极品修真邪少在都市

    上古战神之青龙面具流落红尘,几经周折,终落入少年叶凡之手,从此让他踏上极品修真之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了寻找义父的下落,为了破解自己的身世之谜,为了让了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叶凡开始踏上了寻找前九世红颜的艰险旅途。为忠诚赴汤蹈火;为情义两肋插刀;为红颜血染五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九龙诛魔

    九龙诛魔

    千百万年来,这片天地无人能够达到九神境,宇枫为了能够成为龙脉的拥有者,甘愿失去修为三年,头顶废物光环的他,三年来,遭遇到指腹为婚的妻子唾骂,侮辱,甚至改嫁他人,整个陈家上下皆是希望将其扫地出门,然而,三年后,成功解封的修为宇枫借助龙脉的实力修为大涨,脱离陈家走上一条强者之路,随着自己修为的不断提升,在一处遗迹之内,终是发现了龙脉的秘密,原来,世间上有着九条龙脉存在,而这九条龙脉之中,隐藏着达到最强境界九神境的秘密······
  • 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女人,你能行:成功从这里起步

    本书介绍了在这个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女人如何能获得成功。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魅力。女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事业。女人不能控制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超越自己生命的高度。在这个女人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21世纪,本书告诉女性朋友们:怎样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女人要怎样自强不息;要怎样善用自身的交际魅力和沟通天赋……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 异市之美女如云

    异市之美女如云

    当异术超能遇到现在科技当阴谋诡计遇到绝对暴力是你死?还是我亡?这是一个充满强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美女如云的故事。
  • 剑转乾坤

    剑转乾坤

    他前世是个顶级杀手,被异界的修炼之士选中,转世投生于异界,从此踏上了修炼之途,独辟蹊径,融万法,铸就剑道,翻手间剑动乾坤转,成就极道剑尊。
  • 国家游戏

    国家游戏

    全球玩家:你还在为玩网游而虚度青春吗?你还在为玩竞技而被家长骂“异想天开”吗?告诉你,这个时代不同了!!在游戏世界里的一切,都可以延续到现实生活中。无论你是何种游戏玩家,都可以在这个游戏中获得成就。这么完美的游戏,并不是谁都能参与的!要想参与其中,请到居住地的报名处报名。只要经过层层筛选,你甚至有机会代表你的国家,来游戏世界里竞技一番!快来吧,还在等什么!
  • 雾暮苍苍

    雾暮苍苍

    我与他,都开始于一场不醒的夜晚,开始得梦幻,经过得梦幻,结束得梦幻。。。又或许,从未结束。我们习惯在彼此的身上寻找慰藉,有他在,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永远是一个会向他要棒棒糖的小女孩,可是没办法,我就是这样,而他,正好喜欢着我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