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9500000047

第47章 得与失:孝宗重振皇权的努力

赵氏家族的“祖宗法度”,影响着赵家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这也是赵氏政权软弱的原因所在。赵昚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臣擅权的局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加强皇权。然而,赵昚的“志大才疏”,还是对南宋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孝宗赵昚在积极处理对外关系的同时,更注重强化内部统治机能。高宗赵构后期,秦桧独揽朝政,党羽遍布朝廷,相权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赵昚曾亲身感受到秦桧的专横跋扈,他主政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臣擅权的局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加强皇权。

即位之初,赵昚就开始着手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他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加强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严格官吏的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南宋建立以后,财政一直拮据,赵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经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

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赵昚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并且还十分关注新的农作物品种。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赵昚专门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赵昚在位期间,“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大到军政国事,小到州县狱案,他都要亲自过问。无论是在积极进取的隆兴、乾道时期,还是在消沉保守的淳熙时期,赵昚一直保持着这种事必躬亲的作风。这固然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作为一个皇帝,能够自始至终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毕竟是十分难得的。

赵昚的勤政的确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许多原本该由臣子处理的政务,现在都要由他亲自裁定,臣子们只好俯首听命,很少有自己的主见。然而,这种勤政对南宋政治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赵昚理政之细,已经到了烦琐的程度,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上,反而忽视了治国的大政方针。一些大臣曾劝过赵昚要先抓住国家大政,虽然他也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又依然故我。

在重大决策上,赵昚往往事先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就马上收回成命,他在位期间,朝令夕改、犹豫反复的情况多次出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张浚北伐、隆兴和议中的表现。恢复中原的计划最终落空,与赵昚的这种为政作风也不无关联,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昚的集权,使以宰相为首的朝廷大臣们难有作为。孝宗赵昚在位28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的有34人之多,如此频繁地更换宰臣,这在宋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每位宰臣在任时间几乎都不长,可见赵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他为了树立起君主的绝对权威,有时甚至听信片面之词,不经过调查核实,就将宰臣免职。乾道二年,有人检举参知政事叶颙受贿,而检举之人与叶颙素来就有矛盾,赵昚在真相尚未明了之前,就将叶颙免职,之后,经有关官员查证,并没有发现叶颙受贿的确凿证据,赵昚才意识到错怪了叶颙,重新召其入朝。

淳熙二年,朝廷选派使臣赴金求河南陵寝地,宰相叶衡推荐汤邦彦前往,汤邦彦胆小如鼠,他怀疑这是叶衡要自己去送命,因此怀恨在心,向赵昚上书告密,说叶衡曾有诋毁赵昚的言论。赵昚大怒,当日就罢去了叶衡的相位,并将其贬往郴州。宰相是百官之首,赵昚却轻易罢免,反映出他对宰臣们缺乏真正的信任。

在宰臣的具体人选上,赵昚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在不同的政见,以此来让他们互相牵制。宰臣们不能团结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帝控制朝政,但这种局面却给赵昚的中兴大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隆兴元年十二月,赵昚以汤思退为左丞相,张浚为右丞相,让主和派重新执掌了大权,主和派趁机大肆破坏张浚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最后,迫使赵昚屈辱求和。乾道年间,赵昚再谋北伐。他先是任命叶颙为左丞相,魏杞为右丞相,前者向主张恢复,后者却始终反战主和,一年之后,赵昚就觉得他们意见分歧,很难成事,便罢去了他们的相位。但是,赵昚并没有改变用人方法,乾道八年,在他任用虞允文为左丞相的同时,又将反对用兵的梁克家升为右丞相,结果使虞允文心存顾虑,迟迟不肯从四川出兵。

除了内部的互相牵制,赵昚还利用宰臣之外的政治力量来制约宰臣,这就是重用自己未当皇帝前的部属们。这些部属往往倚仗赵昚的宠幸祸乱朝政,被士大夫们指斥为“近习”。他们由于长期跟随赵昚,和他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朝臣,赵昚对他们更为信任,遂重用他们以为耳目,这构成了孝宗朝政治的又一特点。

赵昚的近臣比较有名的有曾觌、龙大渊、张说等人。曾觌、龙大渊原是赵昚为建王时的低级僚属,由于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孝宗欢心。赵昚一登上皇位,便立即破格提升二人,让他们参与军机大政。朝臣们纷纷奏章反对,抨击二人不学无术、见识浅薄,仗着赵昚的恩宠,必将“摇唇鼓舌,变乱是非”。赵昚不但不听劝谏,反而还将反对的大臣降职免官。曾、龙二人从此更无所忌惮。

乾道三年(1167年),参知政事陈俊卿抓住曾、龙二人不法行为的证据,弹劾他们偷听、泄漏机密政事,赵昚一时激愤,将曾、龙驱逐出朝。但实际上,赵昚心里对二人还是念念不忘的。乾道四年,龙大渊死于任上。接到龙大渊的死讯,赵昚又想召曾觌回朝,但朝臣们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不等诏书下达,反对的奏章就纷至沓来。

乾道六年,反对最为强烈的陈俊卿罢相,赵昚立刻召回了曾觌,对其恩宠有加。曾觌一时间权势显赫,朝中文武官员多出其门。淳熙六年(1179年),出守建康府的陈俊卿两次面见赵昚,一再指出近习结党营私的危害。赵昚对朋党一向严于防范,经陈俊卿的提醒,这才开始对曾觌等人稍有疏远。

张说本以父荫入仕,后因娶高宗吴皇后之妹,遂受重用。乾道七年,赵昚任其为签书枢密院事,进入执政之列。朝议大哗,同知枢密院事刘珙耻于与张说共事,愤然辞职,中书舍人范成大拒绝草诏,赵昚只得暂时收回成命。

一年之后,赵昚再次命张说参与枢密院事,尽管这次朝臣们依然激烈反对,但赵昚仍不为所动,将持有异议的李衡、王希吕、周必大、莫济等人一并免职,强行发布了对张说的任命诏书,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议论这件事了。张说之所以能够得到赵昚的器重,除了他的外戚身份外,还与他在抗金恢复上的态度有关。当时,赵昚正在筹备再次北伐,而朝中大臣要么明确反对,要么犹豫观望,张说对北伐积极赞同,是除虞允文外,少数几个支持出兵的大臣之一,因此,赵昚坚持起用张说,是希望他能协助自己和虞允文,早日恢复中原。然而,张说既无才识,又无德行,他上任之后,便与曾觌等人互相勾结,倚恃恩宠,为所欲为,使赵昚大失所望。淳熙元年,赵昚罢免张说,将其贬谪抚州。

综观孝宗一朝,对外力图中兴恢复,最终却徒劳无功;对内即使重新树立起了皇权的威严,但吏治腐败、民乱迭起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尽管如此,赵昚仍不失为南宋最想有作为的君主。他经常感叹自己功业不如唐太宗,富庶不及汉文景父子,抱怨自己还不如东吴孙权,能得许多人才。他十分勤政,以至“事无巨细,概呈御览,情无轻重,均由圣裁”。乾道、淳熙年间,南宋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尽管也有过湖北赖文政率领的茶贩茶农暴动,以及广西李接领导的农民起义,但就社会政治而言,这一时期仍不失为南宋最清明稳定的时期。

赵昚锐意北伐,但内外条件却令他“用兵之意弗遂而终”。他外逢金世宗统治,对手政局稳定,财政充裕,战备严整,无懈可击;内有太上皇干扰,自己被索缚手脚,消磨锐气,有心无力,有种种的无奈。孝宗在位二十七年,有二十五年受到太上皇赵构制约。太上皇并没有如其禅位时宣称的那样,不问朝政,颐养天年,一到关键时刻,他就多方掣肘,出面干涉,例如新任命的宰执必须到他那儿“入谢”,面听“圣训”。在恢复大计上,太上皇更是寸步不让。他一再告诫赵昚:一旦用兵,对方不过事关胜负,我们却是关乎存亡;恢复事等我百年以后你再考虑吧!这也是赵昚在隆兴北伐后不再用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范成大像加图:《二十四史》p514的S1827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赵构最终去世,赵昚还做了两年皇帝,但他却无复当年的锐气,暗中打算着禅位给自己儿子了。后人以恢复论其父子道:“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此说不无道理,高宗无意恢复,但岳飞、李纲、张浚都以恢复为己任;孝宗志在恢复,仅一个虞允文也中途而殁,历史的机遇并不是尽如人意的。

淳熙后期,赵昚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开始厌倦烦琐的政事,打算让位于太子,但碍于太上皇高宗还健在,一时无法施行。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病逝,赵昚决定服丧三年,以“守孝”为由退位。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正式传位于太子赵惇,时为光宗,自己退居重华宫,做起了太上皇。赵惇(1147—1200),公元1189—1194年在位,史称宋光宗,赵惇是孝宗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他43岁登基,仅仅过了两年,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光宗的病态心理源于他对父亲的猜忌和对妻子的恐惧,在位5年间,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最后不得不在48岁时退位。宋光宗赵惇是南宋初期几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他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宋代历史上挥下了极为奇特的一笔。

同类推荐
  • 谁主山河

    谁主山河

    历史的车轮缓缓的走到了崇祯七年,流贼乱起,异族入侵,权贵暴敛无道,大臣结党营私,政事纷乱,民不聊生,延续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垂垂暮已,整个华夏民族将要迎来最黑暗的三百年。一个陌生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普通的大头兵,是逃避?还是坚强的勇敢面对?没有外挂,一切只是依靠着一颗坚强勇敢的心。江山依旧,风景如画。试问这天下,由谁来主宰这山河?-----------------------------请朋友们放心点击,收藏,推荐!
  • 中国历代冤案

    中国历代冤案

    正是在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中,有多少仁人志士被冤杀,有多少一心为国为民的忠梗之士身陷囹圄,甚至遭灭门之祸。不难想象,在这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天下臣民的身家性命系于君主一言,即使再英明的君主,也难免会产生冤案。这些君主或有意,或无意,或受某些佞臣的蒙蔽,使一些忠梗大臣被误杀,这就成了很普通的事,历代皆有。人们还可以看到,君主专制越是强化的时代,这类冤案就越多。全书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考虑到故事之间的联结性(人物和时代背景),我们将中国分类史概分为上古至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五个时间段,以此来展开中国冤案故事的叙述。
  •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南宋义理史学研究

    两宋时期,不同风格的史家和史著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史学的繁荣时代。诚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言:“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同时,宋朝又是一个理学勃兴的时代。其在北宋庆历之际开始崛起,进入南宋,成为了主流学派。“理学的诞生及其衍变,是中国本土哲学继先秦之后发展的又一高峰,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所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只关注于两个领域的专门研究,完全忽视了二者的相互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随着理学评价的“正常化”,才有学者开始探讨两宋理学和史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北山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热门推荐
  •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穿越前,未婚夫和妹妹在自己面前OOXX,穿越后,又有人在面前上演一场免费的活春宫?“技术太差,需要本大师给你们画春宫图么?人物有保障,保证要你们欲求不满,只需999哦——”她,夜妖娆,21世纪金牌毒医,一朝穿越,竟成了被人弃之若敝的废材质子。且看她如何收宝物,练神功,打的渣男贱女满地找牙,只是,当她把睥睨全天下时,身边怎么会多了一只甩不掉的妖孽?“爷,王妃送你‘情书’一封,请签收。”某男疑惑拆开信一看,脸瞬间黑了一半,“来人,操家伙,抢王妃!”
  • 人生如此美好,你要懂得珍惜

    人生如此美好,你要懂得珍惜

    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生活美好似乎成了奢望,太多的不如意纠缠着我们,太多的坑爹现实让我们陷入绝望。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感情的迷茫、社会的浮躁,哪一样能谈得上美好?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的生活,每一天的日子,周围的人和事,真的都是不悦吗?就如那句名言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许你都不知道,你的生活竟是如此美好,让人不得不去珍惜。其实,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价值,你就是你自己的幸福。 告诉你如何珍惜人生!
  • 四季养生家常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四季养生家常菜》让你在自家的一片小天地,就算足不出户,也同样能够享受一次次美食盛宴,为家平添几分温馨的气氛,不仅能带给您丰富的味蕾体验,更给了精神味蕾一次精彩又刺激的奇妙之旅,这便是美食的诱惑、美食的精神、美食的天下。
  • 超能爆发

    超能爆发

    一颗来自宇宙的未爆弹引发地球翻天覆地的变化,少年如何利用获得的超能力对抗恶势力,而这一切仅仅是新纪元的开始。
  • 邪逆仙途

    邪逆仙途

    苍天,你欲灭我,那我便在灭我之前逆了你,所以我弑天;命运,你欲灭我,我偏要在你安排下逆出我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把命运掌握我自己的手里。任凭你捉弄我,我誓要逆你!
  • 妖神情未了:妖王

    妖神情未了:妖王

    因为重伤罪被判终身监禁赤腊角的天风,在弥留之际,意外的服食了一颗神丹,一个蕴含著创世神灵神力的神丹。不但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更让他和创世女神幽忧完成了一场完美的灵欲结合。
  • 相门嫡医

    相门嫡医

    她本是相门嫡女却遭姨娘欺凌庶妹夺夫一场大火了结了她悲惨的一生重生十三岁既然上天给了她一次机会那就要为母报仇为自己而活
  • 最强穿越者

    最强穿越者

    穿越,穿越,不停的穿越,浩瀚无边的星辰,波澜壮阔的宇宙,谁会是最强的存在!是我,我是最强穿越者!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归来无玥

    归来无玥

    十四年前的一场浩劫让她举家罹难,十四年后她素手纤衣归来,只为给那个风流潇洒的皇子解毒,然而这一次入京,却让她意外地卷入皇子之争,耳后世族倾轧,强敌压境,宫廷政变,波谲云诡......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却又水到渠成,幕后是一支什么样的手在拨云弄月,搅动风云,让沉寂已久的大桓朝堂掀起巨浪,让平静多年的三国硝烟再起.....一切等你来揭晓......(澍荷查了多少资料,画了好些地图,翻了不少史书,才写得倚云,以东晋为蓝本的架空小说,绝对越看越有味道,当然你也可以跟澍荷探讨下攻城掠地的法子,没准能用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