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4900000004

第4章 大儒颜习斋、李恕谷与武术

颜习斋(1635—1704),河北博野人,名元,号习斋,虽为大儒,却武功高超,因倡导习武而在武林颇有影响。李恕谷(1659—1733)是颜习斋的徒弟,于康熙庚午中举,随即归隐练武,独创两趟剑术,对习武者影响很大。

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文人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重文轻武的社会现象扼杀了多少武术人才,断送了多少武术精华,但仅就残留下来的关于武术发展历程的文字资料,没有一篇不是文人撰写的。如果没有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关于“内家拳”的记载,人们可能很难了解“内家拳”的真相。“太极拳”呢,由于有武禹襄、李亦畬这样的文人的练习、研究与推广,才使“太极拳”的理论和影响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戳脚翻子门”,不能不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颜习斋和李恕谷二人,由于他们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产生的巨大影响,终使河北蠡县成为“戳脚翻子门”的故乡。

(一)文武兼修的大儒颜习斋

颜习斋,名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北钢村人(北钢村曾一度划归蠡县)。生于1635年,故于1704年。颜习斋幼时读的是明时王守仁阳明学派的书,又笃信“程朱”理学,及长,对原来所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终于自成一家,创立了主张“实学”的学派。其学主于“忍嗜欲,苦筋力,以勤家而养亲,而以其余习六艺讲世务,以备天下之用”。晚年他主持肥乡漳南书院,建立规制,设立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科。他把书院正厅设为“习讲堂”;东面第一斋名为“文事”,讲授礼、乐、书、术、天文、地理;西面第一斋名为“武备”,讲授黄帝、太公、孙吴兵法及攻守营阵、水陆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目;东面第二斋名为“经史”,讲授十三经、诰制、章奏、诗文;西面第二斋名为“艺能”,讲授水学、火学、工学、象学。颜习斋主实践不主虚文,强调“习行”“习动”,反对读死书。他曾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他提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的号召,鼓励世人“动起来”。

他的学生李恕谷,名李塨,字刚主,号恕谷。生于1659年,故于1733年。是河北蠡县齐庄人。与颜习斋居住的北钢村相距不远。据说北钢村和齐庄相距不过十来里地,仅隔一条河(本人没有实际调查过)。

李恕谷是颜习斋的忠实门徒,发挥了颜氏学说,世称他二人的学派为“颜李学派”。他曾于康熙庚午(1690)年中举,后入都任通州学正,一时显达多过从论学。数月后挂官归隐。晚年他修缮了颜习斋的学舍,在其中讲学,从学弟子甚多。他曾说:“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对宋儒理论的批判一如乃师。

这师徒二人又怎么会和武术挂了钩呢?客观讲,“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本来民风淳朴彪悍,好勇尚武。河间、蠡县、饶阳、博野、深州、雄县、霸州、定兴等地就出过许多武术家。当地民风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颜习斋的父亲颜昶,臂力过人,尤善摔跤。曾随军去辽东,死于关外。当时颜家贫穷,颜习斋千方百计筹划盘缠,到辽东寻找父亲的骨骸归葬,时人夸他为孝子。在父亲颜昶的熏陶下,颜习斋8岁向吴洞云学习武术,精于骑射剑戟,而且坚持演练拳械等法,“手著做式,尝终夜不辍”,从小就是文武兼修。他明确指出:“养功莫善于动”,“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并大声疾呼“文武缺一岂道呼!”

在一般人看来,文人习武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不会有真功夫。颜习斋则不然,他不仅坚持习练,而且功夫高超。康熙三十年(1691),颜习斋到开封附近的商水去访李木天。李木天,字子清,是清初学者,也是武术家,同时具有“侠名”。二人谈学问又谈武艺,李木天主张拳法是武艺之本,并为颜习斋演练诸派拳法。随后二人折竹为刀,对舞起来,不数合,颜习斋击中李木天的手腕。李木天惊呼“技至此乎!”李木天是深通技击术的,惊叹而折服。遂命李珖、李顺两个儿子拜颜习斋为师。时人夸赞颜习斋精通拳术,尤深于刀法,除单刀外还精通骑刀和双刀。

正由于颜习斋的功夫高超,所以与他交游的人除了鸿儒高士还有许多武艺高超的技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魏秀升、冉怀璞、彭子谅。

魏秀升字帝臣,也是博野人,与颜习斋是同乡。是当时一位极有名的技击家。他身手矫健,力能格虎。冉怀璞是个拳师,精通双刀,有人认为颜习斋的双刀技法得之于冉怀璞。彭子谅字中博,也是博野(蠡县)人,彭子谅不仅善双刀,还精通单刀。《李恕谷谱》有记载称,康熙二十一年(1682),颜习斋的弟子李恕谷家设谷日之筵,魏、冉、彭三人应邀赴席。席间三人与颜、李师徒切磋技击武艺。筵至深夜,复在月下戏舞。魏秀升显露轻功,平地一跃,遂蹬东室之巅,宾朋惊叹不已。冉怀璞则舞起双刀,如“飞蛟绕蜺,声色极壮”。彭子谅则练完双刀又练单刀,其“赫面黄鬂,昂昂英武,旭武吐豪,张目如炬,睹者赞誉不已”。李恕谷也善双刀法,为颜习斋、冉怀璞传授。李恕谷还精通单刀及枪术,传为五公山人王余佑所传。

王余佑,字介祺,河北新城人,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武术家。他少有才气,读孙吴兵法,习诸般武艺,志在维护明朝统治。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曾在家乡组织武装自卫,曾攻下雄县、新城、容城等县。清军入关,他与族人又起兵抗清,乃至父兄多人遇害。于是隐居五公山,自号“五公山人”,以讲学著书终老乡里。他既有《廿一史兵略》、《通鉴独观》等史学著作,也有《拳术》、《十三刀法》等武学著作。颜习斋、李恕谷佩服他的气节学问,侍之如父。颜李学派文武并重的主张,受王余佑学术观点的影响很深。

(二)独创两趟剑术的李恕谷

前边提到,李恕谷曾于康熙庚午中举,数月后就辞官归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师吴斌楼曾讲过这样一段故事,说李恕谷中举之后,回家到北钢村给老师颜习斋叩头。老先生正吃午饭,视李恕谷如无物,照旧低头吃饭,一言不发。李恕谷不敢起来。老师娘见之不忍,问老先生,弟子回来给你叩头,你为什么不搭理?老先生这才说:我嫌他没出息。这才命李恕谷起来,遂教训道:朝廷不请你去做官我还不知道,你为什么背着老师去参加乡试?你是自愿出名吗!清朝初立,尘土浑起,应当处事安稳,静观天下。李恕谷听师训后,回家闭门不出。朝廷派官员来请,他用槐树花煮水洗澡,遍体发黄,言说得了黄病。从此归隐乡间。李恕谷侍师如父,言听计从。因为颜习斋夫妇无子女,有地百亩,每年所收的粮食除了自食之外,余粮全分给贫苦之人。一生仅一个得意弟子,就是李恕谷。

我师父缘何知道李恕谷的故事呢?原来他们是蠡县齐庄的同乡。在齐庄流传吴李不分家的说法。传说早年间李家的寡妇嫁给了吴家,她给李吴两家都留下了儿子,因此吴李两姓均有这位老妇人的血脉。齐庄出了个李恕谷这么个大学问家,自然是全村人的骄傲,何况吴李两姓的人呢!

依照先师的说法,李恕谷初归隐时,雇长工一人,驾着一辆老牛破车,遍游各处深山美景,到处讲学,教授弟子无数,有时到京城住上一段,教个小馆,六部官员多有前来求教者。

据记载,李恕谷曾南游江浙,与山阴毛奇龄论乐律。毛奇龄(1623—1713)曾做过康熙年间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后因病乞归。他博览群书,工诗词古文,善雄辩,而且通音律。晚年性乐《易》,好奖借后进,与李恕谷为忘年交。

李恕谷对武术的贡献很大。先师说他多次到深山古洞探访隐士,只带“避寒青锋”一柄。他对剑的钻研极深,曾创两趟剑术,一趟为青刚剑,一趟为七星剑(又叫七星点斗剑)。这两趟剑都是“戳脚翻子门”传习的剑法。李恕谷还创作了《手足修养术》和《剑的修养术》两篇著作,为习武者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恕谷仅留下一副画像,像中李恕谷面带怒容。传说这位画家为了画出李恕谷的“神”,跟了他三年,始终把握不住“神”的真谛。李恕谷一怒,质问道:您跟了我三年之久,难道说我就没有“本像”吗?在这一怒之时,画家言道这就是本像。于是提笔作画:李恕谷腰间悬挂青锋宝剑,坐在山石之上,满脸怒容。此后,这幅画像在齐庄李家,每逢阴历年除夕晚上悬挂,至灯节十六日晚上收起。

齐庄有李姓、吴姓,还有魏姓等。魏姓的魏昌义、魏赞魁是“戳脚门”大师,吴家则有吴振堂、吴斌楼等武术大家。而与颜、李过从甚密的魏秀升、冉怀璞、彭子谅也都是当地人。现在,“戳脚门”传有许多拳经、拳谱。从文字上看,绝非出自文盲之手。当然,并没有证据证明出自颜、李之手。但齐庄武人均粗通文化、重视文化,却是不争的事实,我师傅便是一例。当地武人均认为颜习斋和李恕谷对当地习武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说是他们传下了“青刚剑”、“七星剑”、“金背砍山刀”、“梅花双刀”,至今仍为很多人练习。

同类推荐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冷漠无情小姐请倾心

    穿越之冷漠无情小姐请倾心

    墨梨虽然是T国的最强特工——墨,但她却有一个温暖的家,就在她准备隐姓埋名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
  • 幻想乡的诸位也不是很容易

    幻想乡的诸位也不是很容易

    这是一个非常华丽乃至于人们看了之后就会哇哇大叫的收藏并且给推荐票的作品简介,虽然我穷的连封面都没有。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那年陪伴:凯源玺

    那年陪伴:凯源玺

    韩雨恩是韩国首富韩之秋的女儿,来到中国重庆只是为了与时代峰峻合作,可没想到她却遇到了八年前邂逅的那个男孩,她会原谅他么?诺希涵是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文静秀气,可不幸的是却患有先天性白血病,她是否已经伤透了他的心?香港著名的服装设计公司韩氏家族唯一的继承人韩恩惠,背着父母偷偷跑到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其实只是为了他。多年后,女孩们再次遇见了男孩们,面对同父异母比自己小八岁的妹妹,韩雨恩与王俊凯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已经成为著名演员的韩恩惠到底会不会原谅王源?那个神秘的女孩究竟是不是多年前早已因白血病去世的她?有情人,会终成眷属么?
  • 有一种美德叫诚信

    有一种美德叫诚信

    中华民族自古就推崇诚实守信的道德观,讲究做人要有真情实意,一诺千金。在市场经济中,这些传统美德并没有过时,诚实守信仍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本文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出发,全面论述了一个人从做人、做事、求学、就业、经商和家庭和睦等方面,通过大量的故事和事例向读者阐明了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读者对象:青少年,刚入职场的新人。
  • 屠魔

    屠魔

    生世坎坷,巧得神功。为民除害,却败蛮官。冥冥之中,魔王复苏。嗜血封体,魂离异地。为寻刀主,拜师太公。修真东方,立誓成器。阴世沧桑,姻缘恩怨。天地争分,魔性悟道。指引西湖,前世血脉。轮回再生,大道重归。东方真界,西方圣境。大陆引龙,争霸始出。炫极法宝,超级异兽。修真顶级,至尊屠魔!
  •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听妈妈讲那些感悟一生的事》和《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事》、《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智慧的事》是一套陪着孩子们成长的伴读书,是除了妈妈以外最贴近孩子心灵的呵护全书。
  • 重口味经济学

    重口味经济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经济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花钱有门道,赚钱有套路。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侥幸

    侥幸

    她14岁时姐姐和一个男人好了,但那个男的有老婆,并且还有两个孩子,姐姐不顾家人反对和那个男的在一起,并且怀了他的孩子,但是那个男的对姐姐也不好,说他很爱姐姐但他不愿离婚,有时还会打姐姐,妈妈让姐姐不和那个男的再来往,并让姐姐打掉孩子从新开始,姐姐不听劝,于是妈妈一气之下把姐姐赶出家门,从此她就再没见过姐姐,对爱情一向向往的她对爱情突然没了勇气,她害怕最后她会变成和姐姐一样的下场,她不喜欢打女生的男生,因为她长得很漂亮,有很多男生都喜欢她,但她从来都是拒接,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他在坚持,他追了她一年多,他对她说过;他想她,他想陪他从新鲜感走到归属感,那年她16岁,是姐姐坠入爱情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