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300000004

第4章

钟会督促大军,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从剑门关直扑涪城,企图先把姜维统率的兵马围困于此,继而再分兵去攻取成都,夺取灭蜀的头功。但是,当他风尘仆仆地来到涪城以后,却发现涪城竟然是一座既无兵把守,也无人居住的空城,姜维统率的兵马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

这一出人意外的结果,使踌躇满志的钟会大为吃惊:姜维没有率军回涪城,表明姜维已经识破了他的作战意图,并及早地率军跳出了他所设下的包围圈,使他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落了空!如果说,剑门关之战已让他领教到了姜维的勇猛,那么此次涪城扑空,又让他领教到了姜维的智谋。这接二连三的失算,使他深深地感到:姜维比他想象的要狡猾得多,和这样的人进行较量,不能不让他有些提心吊胆!本来,在涪城扑空以后,他应该立即传令全军,马不卸鞍,兵不驻足,挥师西进,直取成都。但是,他又怕中了足智多谋的姜维的埋伏,损兵折将,不敢贸然前进。于是,他一面派遣探马四处打探姜维的行踪,一面命令全军在涪城歇息待命。

在吃惊之余,钟会又有些纳闷:姜维突然率军撤出固守了两个多月的剑门关,就足以说明邓艾偷袭江油关已经得手,迫使姜维不得不回兵去援救成都。可是,为何至今还不见陇右之军的踪影?是陇右之军在翻越摩天岭时损失惨重,夺得江油关后无力再继续前进,只得留在那里进行休整?还是邓艾已经领兵越过了涪城,向成都进发?若陇右之军如今还滞留在江油关,或正在向涪城开来,那么他就无所担忧了,这次灭蜀之奇功则非他莫属!假如陇右之军已经越过涪城奔向成都,他又该如何是好?

就在钟会纳闷、犹豫之际,胡烈来到了县衙大堂,急匆匆地说:“禀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已于十日前率军攻占了涪城,次日又领兵奔向成都。”

钟会略一愣神,奇怪地问:“此城百姓已逃之一空,胡将军何以得知征西将军之消息?”

“回镇西将军,”胡烈如实地回答,“末将方才渡过涪水,登上西山去观察地形,偶尔碰上了几个逃难百姓,故而得知了征西将军之消息。”

钟会又关切地问:“陇右之军还有多少兵马?”

胡烈答道:“据那逃难百姓所言,征西将军大约率领着一万多兵马。”

钟会再次问道:“陇右之军粮草可充足?”

胡烈回答:“据那逃难百姓所见,征西将军虽携带着一些粮草辎重,但为数不多。”

钟会紧接着问:“陇右之军军容如何?”

胡烈又答:“那逃难百姓说。征西将军所率领之将士,衣衫单薄,且破烂不整。”

“原来如此……”钟会低语了一句,紧锁起双眉,认真地思索了起来。

邓艾率领陇右之军竟然如此顺利地攻占了涪城,并且迅速地向成都挺进,这确实是钟会所始料不及的!按照时间推算,邓艾应于三四日前领兵抵达了成都。在此期间,他们能否攻取成都?据胡烈方才所言,陇右之军兵马不过一万,且粮草不足,衣衫破烂单薄。而成都虽然兵力有些不足,但它毕竟是蜀国的京师,城池高厚坚固,粮草军资也较为充足,且还有数万百姓可以上城助兵进行防守。邓艾若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下成都,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立刻率军奔赴成都,与邓艾所统的陇右之军合兵一处,共同攻打成都;二是暂时屯兵于此处,隔岸观火,待到陇右之军战得筋疲力尽或全军覆没以后,他再率军前去收拾残局。如果选择了前者,他与邓艾的兵马将数倍于蜀军,攻下成都是确有把握的。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将与邓艾平分这灭蜀之大功,且邓艾又先他人蜀,其功劳定会高于他。假如选择后者,陇右之军则会遭受到重大损失,甚至很可能被姜维所率领的蜀军兵马全歼于成都城下。这样一来,蜀国虽然可以多存在几日,但他却不仅能够独占灭蜀之大功,而且还可以借姜维之手除掉邓艾,去掉他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心腹之患!这种一箭双雕的便宜事,他何乐而不为?

思虑至此,钟会不由得有些暗自得意了,高声吩咐着亲兵:“传令全军,兵解甲,马卸鞍,在此城暂歇一两日!”

“在此城暂歇一两日?”胡烈大为惊讶,不解地说,“征西将军涉险远来,孤军深入,急待后援。我军应加速前进,与征西将军会师于蜀都城下,共击顽敌。镇西将军为何却要……”

“胡将军有所不知。”钟会瞥了胡烈一眼,振振有词地说,“我军自入剑门关以来,连续行军三四百里,已是兵困马乏,无力前行;如强令兵马继续前进,只恐军心有变,怨声载道。羊参军所领之数万兵马,至今尚未到达此处,何时可至,仍难知晓;我岂能置后军于不顾,自行前进,倘若后军因此而发生不测,我罪过非小也!姜维诡计多端,十分熟悉蜀中地理,且其所率蜀军主力去向不明;我军若贸然而进,恐中其埋伏,大伤元气,于灭蜀极为不利。”

“这……”胡烈偷觑了钟会一眼,小声地嘟哝道,“我军如不迅速援助征西将军,只怕陇右之军凶多吉少。”

“胡将军不必多虑。”钟会款款一笑,不以为然地说,“征西将军足智多谋,久经沙场;陇右之军兵精将勇,能征惯战。他们既然能翻越险恶之摩天岭,又敢于长驱直入,也定可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胡烈又瞟了钟会一眼,惶惶不安地说:“尽管如此,然陇右之军毕竟兵马太少,且粮草不足,只怕他们难敌成都之守军与姜维之军内外夹击。”

钟会背过身去,不阴不阳地说:“待到羊参军率领后军抵达此处,并探明姜维所率蜀军主力之去向后,我军即可向成都进发,否则。将欲速则不达,既援助不了征西将军,又会使我军陷入困境!”

胡烈见钟会之意已决,不愿再去自讨没趣,只是暗暗地叹了口气,怏怏不快地退了出去。

来到涪城后的第一夜,钟会睡得十分安稳和香甜,并且做了个令他回味无穷的美梦。他梦见自己已经率军攻下成都,灭掉了蜀国,押解着刘禅和蜀国的文臣武将凯旋而归,胜利地返回洛阳。司马昭亲率着朝中的文武百官,出城十里前去迎接他班师回朝。司马昭挽着他的手,与他并肩而行,笑容可掬地说:“士季一举灭掉蜀国,荡平巴蜀,实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之夙愿,功高盖世,名垂千古。看来,这大都督一职,由士季担当更为合适!我已老矣,精神不济,体力不支,理应让贤。此时不让,更待何时。”

翌日清晨,钟会仍在甜美的梦乡中徘徊,一阵响亮的人喊马嘶之声,把他从梦中惊醒。他似乎不愿意离开那美妙的梦境而回到现实中来,大为不悦地说:“外面为何这般吵闹?”

亲兵连忙答道:“是羊参军已经率领着后军抵达涪城,故而吵闹。”

钟会翻身坐起,不满地白了亲兵一眼,责备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早些把我唤醒!”

亲兵一边服侍着钟会穿衣,一边小心地解释着:“小人见将军睡得正香,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故而实在不忍心去打断将军之美梦。”

亲兵这么一说,钟会不由得又回忆起梦中的情景,心中乐滋滋的,甜丝丝的,倘若果能美梦成真,那该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惬意,那才真算是没有枉活一世。自从领兵出征以来,他每晚总是在做噩梦,而今天为何却做起了这样的美梦?莫非他命该如此,故而上天才在梦中给他以点化,使他事先在精神上有所准备……

就在钟会想入非非之际,羊琇健步走进了大堂,边向钟会躬身施礼,边不卑不亢地说:“末将已率领后军至此,特来向镇西将军复命。”

“羊参军来何速也!”钟会不热不冷地说,很难听出此话是惊奇,是赞扬,还是埋怨。

羊琇并没有在意钟会的语气,而是紧接着说:“末将在来涪城途中,已探明姜维及蜀军主力之去向,不敢耽搁,故领兵连夜赶来,向镇西将军禀报,以免贻误战机。”

“呃——”钟会睁大眼睛,急切地问:“姜维及蜀军主力如今在何处?”

羊琇答道:“据末将判断,姜维及蜀军主力如今必定在郪县附近。”

“稚舒何以得知此事?”钟会又问。

“末将在率军来此途中,曾让兵马在梓潼稍事歇息。此时,末将发现梓潼乃三道交汇之处,向北通往剑门关,向西通向涪城,向南通向郡县。末将以为,姜维乃多智多谋之人,为防腹背受敌,避开我军与陇右之军前后夹击,可能会绕过涪城,经郪县返回成都。于是。末将就派出探马,沿着通向郪县之路追赶过去。探马只追出三四十里,果然发现路边有大片马粪与许多锅灶遗迹。据此,末将断定姜维及蜀军主力未来涪城,而是奔向了郪县。请镇西将军明鉴。”羊琇有根有据地回答。

“嗯——”钟会连连点头,低沉地说:“稚舒之言有理,姜维确实未曾率军来过涪城。”

“征西将军与陇右之军可有消息?”羊琇问着钟会。

“征西将军已率领陇右之军前往成都多日矣。”钟会沉闷地回答。

“既然如此,我军应立即奔赴成都,与征西将军会师,以免陇右之军……”羊琇迫切地向钟会建议着。

“羊参军已奔走了一夜,想已十分疲乏,先去歇息吧。”钟会没容羊琇把话说完,便避实就虚地说,“我军何时进军成都,待我细思之后再作计议。”

“事不宜迟,请镇西将军速作决断。”羊琇仍旧坚持己见,有些着急地说,“若有迟疑,只怕是征西将军与陇右之军要遭到姜维之军与成都守军之内外夹攻,陷于困境!”

“羊参军尽管放心去歇息吧,此事我自会妥善处置。”钟会冷淡地说。

“如此便好,末将告退。”羊琇瞟了钟会一眼,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

羊琇率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了涪城,并探明了姜维及蜀军主力的真实去向。这带给钟会的不仅是喜悦,而且还有忧愁。所喜者,是钟会兵马的实力大大增强,并且排除了遭受伏击的危险性,使他可以不必再惧怕姜维了。所忧者,是他企图屯兵涪城、隔岸观火的主要理由已不复存在,他不得不领兵前往成都去援助邓艾。否则,不仅会引起胡烈、羊琇等将领的怀疑和反对,而且卫瓘如将此事密报于司马昭之后,定会惹出不小的麻烦。

领兵去成都援助邓艾,这是钟会此时最不愿意干的事情。近些日子,他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邓艾是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他升官晋爵的最大障碍。除了他与司马昭的关系比邓艾亲近外,无论是资历、战功,还是在朝臣与军队中的威望,他都竞争不过邓艾。他若想靠自己的力量排除邓艾这个障碍,似乎是不可能的;而司马昭对邓艾的态度又是比较暖昧,令人难以捉摸。他只有借助于邓艾的死对头姜维的力量,来个借刀杀人,才可能打垮邓艾。现在邓艾冒险轻进,孤军深入,正好为他借助姜维打垮邓艾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判断,他只要推迟几天到达成都,邓艾率领的那一万疲惫饥寒之兵马,就会被姜维率领的四万精锐兵马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邓艾即使能死里逃生,也会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他进行竞争了!对于这么一个稍纵即逝的天赐良机,他岂可不充分地进行利用?然而,如何才能达到既要借姜维之刀除掉邓艾的目的,又要神不知鬼不觉,使司马昭、卫瓘、羊琇和胡烈等人觉察不出来,至少也不能让他们抓住什么把柄?这不能不令他大伤脑筋!

就在钟会处心积虑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巧妙地除掉邓艾之时,亲兵进来禀报:“征西将军邓艾遣人前来送书。信使现正在府门外等候镇西将军召见。”

“邓艾已经陷入绝境,派人求救来矣!”钟会幸灾乐祸地说,“将那信使带来见我。”

据钟会猜测,邓艾的信使一定是狼狈不堪,神色慌张,一见面就会跪伏在地,痛哭流涕地苦苦哀求他火速发兵救援陇右之军。可是,当那名信使被带进大堂之后,他才发现那信使不仅衣冠整齐、举止从容,而且面带喜悦之色,好像不是来求救的,倒是像来报喜的。

钟会正为此而深感蹊跷,那信使单膝跪地,双手托举着一封书信,从容不迫地说:“征西将军有书信致于镇西将军,请镇西将军过目。”

钟会有些奇怪地打量着那信使,疑惑不解地取过邓艾的来书,定睛细观。书信中写道:

……艾上托天子之洪福与大都督之神威,下赖全军将士之奋勇作战,自兵出摩天岭以来,连战连捷,取江油,夺涪城,长驱直入。绵竹一战,又大获全胜,斩诸葛瞻、张遵等人于鹿头山下……成都僭号之主刘禅闻风丧胆,不敢再战,面缚舆榇,出城来降……如今蜀国虽灭,然枭雄姜维仍统重兵于外,尚未归降;蜀国之民惊恐不安,巴蜀大地一时难定。望镇西将军能速统大军来成都,共商收服姜维、平定巴蜀之大计……

邓艾的书信,对于钟会来说,与其是邀请他去成都共商大计,还不如说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几乎把他击昏在地!邓艾收降了蜀国后主刘禅,占领了蜀国京师成都,使钟会独占灭蜀之功、升官晋爵的美梦化为了泡影!如今他别说独占灭蜀之功,就是想与邓艾平分秋色也是根本办不到了;休说升官晋爵,若是司马昭不怪罪于他,他也就求之不得了!

面对着邓艾的书信,钟会是又愧、又恨、又怕。他身为伐蜀的主将,率领十余万大军出征,但却被姜维拒之于剑门关外,无法人蜀;反倒让作为偏师的邓艾捷足先登,抢先入蜀,完成了灭蜀之大业。对此,他岂能不惭愧?他还有何面目去见司马昭与同僚?由惭愧他又生出许多愤恨:他恨老天不公,为何如此偏爱邓艾而却为难于他,屡屡帮助邓艾成就丰功伟绩而却让他连连受挫;他恨邓艾老奸巨猾,把硬骨头推给他去啃,而自己却暗地里去吃肥肉,若不是邓艾驱虎入邻,故意放走姜维及蜀军主力,他早已打破了剑门关,攻入了成都!在惭愧和愤恨之余,他又深感惧怕:他怕失去司马昭的宠信,怕满朝文武落井下石,趁机对他群起而攻之……

然而,无论钟会如何愧、如何恨、如何怕,都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都无助于他与邓艾争功。他必须尽快地想出一个办法,以改变目前这种极为尴尬的处境和不利地位,即使不能和邓艾并驾齐驱,但至少也要不失去司马昭的宠信,要能够堵住满朝文武百官的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钟会苦苦地思索着。应邓艾之邀,率军前往成都,与邓艾一起去降服姜维及蜀军主力,平定巴蜀?此路不通!邓艾虽然不是伐蜀的主将,但在军中的位次却略高于他,且如今又是大功之身,有恃无恐,必然居功自傲,小瞧于他;他堂堂的伐蜀主将,岂能屈尊听命于邓艾,去讨取邓艾吃剩的残汤余饭!把大军驻扎在涪城,按兵不动,任凭姜维率军去复夺成都?此法亦为不妥。一则卫瓘、羊琇、胡烈等人会极力主张去与邓艾会师,而他又无理由加以拒绝,若一意孤行,必然会引起众怒;二则邓艾已经占据了成都,蜀国的国库已为其所有,粮草军资比较充裕,且又有坚固的城池可供拒守,姜维未必能够夺回成都。如此一来,邓艾便可在灭蜀之后又败姜维,大功之上又加新功;而他却只能两手空空,望功而兴叹……惟一可行之策,是他降格以求,忍痛割爱地让邓艾去独占灭蜀之功,而他率军去征讨姜维,抢占降服蜀军主力之功!只有如此,他才可挽回已失去的面子,方能有脸面去见司马昭和满朝文武。

主意已定,钟会就提笔给邓艾修书一封。书中写道:

……征西将军有如神助,所向披靡,刘禅闻风而降,成都不战而克。会深感欣慰,并诚心致贺!正如征西将军所言:蜀国虽灭,巴蜀未定。征西将军率众涉险远来,将士劳顿,亟待休整。会愿助将军一臂之力,挥师前去讨伐枭雄姜维,平定巴蜀……

钟会写毕,把邓艾的信使打发回成都。然后,他大声地命令亲兵:“速请卫军司与各部将领来此,有紧急要事相议!”

卫瓘及各部将领闻知钟会有紧急要事,立即赶来。就连刚刚躺下不久的羊琇,也闻讯而来。钟会先是把邓艾的来书交于卫瓘,又与其耳语了好一阵子,才威严地对诸将说:“方才我收到了征西将军来书,得知蜀国后主刘禅已经献城而降,征西将军已率陇右之军占据了成都……”

钟会的话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大堂之上立即响起一片议论声。

有人说:“征西将军真是用兵如神,出奇制胜,使我军避免了一场血战。”

有人说:“我军在剑门关与蜀军主力鹬蚌相争,却让陇右之军从中渔利,抢到了灭蜀之大功。”

还有人说:“只要灭掉蜀国,使全军将士能够早日返回中原,与家人团聚,又何必要分彼此。”

不知是众将的话不合钟会的心意,还是他不愿再心烦下去,就一拍几案,厉声地说:“休得喧哗!”

众将见钟会发怒,不敢再作议论,一个个缄口不语,大堂上猛然安静了下来。

钟会用两道火辣辣的目光把众将扫视一遍,冷峻地说:“刘禅虽已不战而降,成都也已为陇右之军占据,但蜀国之枭雄姜维仍手握重兵,虎视我军;巴蜀之民仍心怀旧主,不肯马上归顺。我等岂可忘记身负之重任与使命,只顾论功?为最后平定巴蜀,完成灭蜀之大业,我军应立即分兵而进,去征讨姜维及蜀军之主力,消除后患!”

钟会说到此处,稍作停顿,以造成一种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随后,他才严厉地说:“现已探明,姜维率领蜀军主力,隐藏在郪县附近,伺机而动。故而,我军应立即分道出击,务必将其围歼于此,以消除后患!护军胡烈、司马夏侯咸,汝等率领五万兵马,沿涪水南下,直扑郪县,先把姜维围困在此处,待机而消灭之!参军爱□、将军句安,汝等率领一万兵马,东经梓潼,绕道阆中,沿西汉水南下,以其水为障,阻截姜维逃往巴东!参军皇甫闽、将军王买,汝等率领一万兵马,西出绵竹,沿绵水南下,以其水为屏,堵住姜维西进之路!我与参军羊琇暂驻涪城,为诸路兵马之后援。各路兵马均要急行疾进,不得贻误战机,否则军法处置!若军情有变,速遣人来报,不得有误!”

钟会调兵遣将已毕,才转向卫瓘,低声问道:“不知卫军司有何指教?”

“镇西将军部署得当,卫某岂敢妄谈指教。”卫瓘朝众将淡淡一笑,应付差事似的说,“此战至关重要,若能一举歼灭姜维及蜀军主力,则一劳永逸;若让姜维率军逃遁而去,则无异于纵虎归山,后患无穷。望各位好自为之,建功立业。”

钟会又提高声调说:“众将速去整顿本部兵马,分道出击!”

同类推荐
  • 第三者

    第三者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第三者》《翡翠项链》《逃亡》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三个火枪手(上)

    三个火枪手(上)

    平民出身的达达尼昂到巴黎投军,加入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手卫队,和其他三个火枪手成为好朋友。他们为了保护王后奥地利的安妮的名誉,抗击红衣主教黎塞留,击败黎塞留设置的重重障碍,前往英国,从白金汉公爵那里取回王后的钻石,挫败了黎塞留挑拨国王和王后的阴谋。
  •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苏兰朵的《百合》等,以飨读者。
  • 曹墓天书

    曹墓天书

    一个盗墓贼离奇死亡,死因让法医宋晓婵无法解释。死者身上的一块六芒星状的古玉引起了刑警队长程淼的注意。经著名考古学家萧暮古教授的坚定,发现古玉背后的纹路竟是一幅地图。是谁把地图刻在了古玉之上?地图所指的位置又在哪里?盗墓贼的死与这块古玉有关系吗?为了探寻究竟,程淼与萧暮古出发了……
  • 古玩大赢家

    古玩大赢家

    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德茂古玩行老板季凯的妻子和儿子有一天遭人绑架,而条件是以名画《五季图》来换得妻儿,季凯为了救妻儿,一步步卷入了古玩界的一系列争夺,经过重重险关和考验,最后季凯终于救出了妻儿,一路南下来到中国香港,保护了《五季图》等国家级古玩。
热门推荐
  • 酒魂

    酒魂

    小说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纷争,来表述亲子,爱恨之痛。感情的纠葛,在情义之中的轻重,如酒之魂让人迷醉。通篇以酒言情,言人生,言不能言语的悲痛和愤慨。在现实生活中的难分难解,诉说人生历程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曾经,以及灯火颓靡的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到醉与醒的边缘,撩起现实社会的痛。
  • 绝世神武者

    绝世神武者

    独闯奈何桥,纵剑上九霄;万事为己欲,今生何逍遥。——山中闲人武者当无所畏惧,身具弑天的豪情,方能成为强者!武者等级:武师、武君、武宗、武王、武皇、武帝、武圣、武尊、武祖武者职业:普通武者、元素武者、鬼武者、灵武者,龙天错却被称作神武者,世界上唯一的神武者。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李秀成亲供手迹(线装本)

    李秀成亲供手迹(线装本)

    本书为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供词。该《供词》记录了太平天国的兴衰过程及人物、战役等。书中有曾国藩杀李秀成后对《供词》的删改痕迹。
  • 孪生王子的忧郁公主

    孪生王子的忧郁公主

    “我不能输,因为我已经输了太多了,最爱的妈妈,最崇拜的青梅竹马,我也不知道你终究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我已经看不懂了,看不懂这个世界,明明赐予光明却又一而再的将我推向绝路,我不想相信任何人了,这个世界上哪怕有人伴我一时,我也已经察觉,那些人和事物在那些年以后终究会离我而去”
  • 致命的遗嘱

    致命的遗嘱

    富豪孟国富临终前留下了一份遗嘱交代自己身前巨额财产的分配方案,这引起了大儿子孟少强的强烈不满。凭什么自己打下的江山要与和父亲离异多年的母亲带走的弟弟分享。恨意难平之下,孟少强约弟弟孟建云私下谈一谈,哪知这一谈竟踏上了不归路,一场大火烧焦了孟少强的身体,孟建云对谋害哥哥的行为供认不讳,也因此身陷囹圄。哪知,这看似铁板钉钉的案子竟因一封为孟建云喊冤的匿名信而再起波澜。孟建云为什么要杀害哥哥?按照遗嘱,只要两兄弟有任何危害对方的行为,都会失去继承人资格,孟建云这样做图什么?案情疑点重重,好事的记者陈海柳踏上了寻找真相之路。
  • 林家大少爷

    林家大少爷

    出生就被掠走小时受人欺负却无力还手十年的训练让他不断成长十年后,回归自己的位置之后他会怎样活出自己的色彩?美女,他又将如何应对?看林家大少掀起一片风云!
  • 小小女配倾天下

    小小女配倾天下

    谁说女配只有被炮灰的命,谁说女主的气运就一定比女配好。女主有空间,咋也有空间。种种灵药修修仙。找事的没关系,来一个抽一个,来一双抽一双。“宝儿,不好了”。女主把她家的男人们亮出来了。宝儿看了看身边的某男人。“听说她家男人们各个很强大”。某男温柔一笑:“只是蝼蚁罢了。为夫这就去帮你捏死他们”。(本文为逆袭爽文,喜欢的跳坑哦。)
  • 爱或不爱是一种状态

    爱或不爱是一种状态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