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200000069

第69章 5 齐桓公辞郑太子华(僖公七年)

“左传背景”

僖公七年秋天,为了商量郑国的问题,鲁僖公跟齐侯、宋侯、郑太子华在鲁国会谈。郑国的太子华对齐桓公说:“郑国的洩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在是违背了您的命令,假如您能把三族铲除,作为讲和的条件,臣愿意使郑国充当齐国的内臣,这对您来讲,也不是没有好处的。”齐桓公打算答应,而管仲劝阻他说:“诸侯盟会,凡是有关道德、刑罚、礼法、正义等问题,没有一个国家不把这些事情详细记录下来的。假如各国记载了奸诈之人居于君位,那么您所召开的诸侯大会就算失败了。但是如果无所记录,就不能显示大会的盛况。郑国的子华身为太子,反而向大国求援来削弱自己国家的力量,他势将无法避免灾祸。”于是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而拒绝了郑国太子华的要求。

东莱先生以理学家的胸怀和根底,分析了管仲规劝桓公的言论的谬误。

“原文”

道无待,而有待,非道也。待之名乌乎生?以彼待此曰待,以此待彼亦曰待。一彼一此,而待之名生焉。未有彼待彼者也,未有此待此者也。雨在天,稼在田,判然二物也,语人以稼待雨,可信也;帛在机,衣在身,判然二物也,语人以衣待帛,可信也。若语人曰:“吾待目而视,待耳而听。”则世固已疑而不信矣。是何也?

“译文”

道是无所倚靠的,如果有所倚靠,就不算是道了。待的名目是如何生出来的呢?他待我叫做待,我待他也叫做待。一个他,一个我,待的名目就生出来了。没有他待他、我待我的道理。雨在天上,庄稼在地里,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对人说庄稼倚靠雨才能生长,这是可信的;布帛安在织机上,衣服穿在身上,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对人说衣倚靠布帛而制成,这是可信的。如果对人说:“我待眼而看,待耳而听。”那么世人就一定疑惑不信了。什么缘故呢?

“原文”

目,我之目,非借他人之视也;耳,我之耳,非借他人之听也。我视则视,我听则听,本非有待也。虽然,是固非有待之待,犹未免无待之待也。目虽离娄[1],不能自保其不鼓;耳虽师旷[2],不能自保其不聩[3]。是虽无待于他人,而犹待于血气,尚非我之所得专也。举天下之物,我之所独专而无待于外者,其心之于道乎?

“注释”

[1]离娄:人名,以视力好著称。《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善辨音乐。《孟子·告子上》:“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

[3]聩:耳聋。

“译文”

眼睛,是我的眼睛,不是借他人而看的;耳朵,是我的耳朵,不是借他人而听的。我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本来是没有什么要倚靠的。虽然这固然不是有所倚靠,但仍未免是无所倚靠中的倚靠,因为即使是离娄的眼睛,也不能自己保证它不瞎;即使是师旷的耳朵,也不能自己保证它不聋。这些虽然不倚靠他人,却仍有靠于血气,所以还不是我所能专有的。列举天下的事物,我自己独自专有而不待于外物的,是我心对于道吗?

“原文”

心外有道,非心也;道外有心,非道也。心苟待道,既已离于道矣。待道且不可,况欲待于外哉?古之学者为已,非以人不足为也;通天下无非已,不见有人之可为也。其动,其静,其语,其默,未有由乎人者。饬躬厉行[1],非以扬名也;别嫌明微,非以避谤也;简赋省刑[2],非以求民也;深谋远虑,非以防患也。本无所待而作,亦岂有待而止哉?有所慕而作者,外无慕则不作也;有所畏而止者,外无畏则不止也。曰作曰止,皆待于外而不出于我。则吾之为善,既无本矣。无本之水,朝满夕除;无本之善,朝锐夕堕。是乌可恃耶?

“注释”

[1]饬躬厉行:饬躬,整饬端正自己的行为;厉行,砥砺自己的品行。厉通“砺”。

[2]简赋省刑:减轻赋税,省去刑罚。

“译文”

心的外面若有道,就不是心了;道的外面若有心,就不是道了。心如果要倚靠道,那么就背离了道了。倚靠道尚且不可以,何况是要倚靠外物呢?古代的学者求知只为自己,这并不是以为他人不足为;因为全天下没有不是我自己的,没看见有谁可为的。动静语默等日常行为,没有一样是因为他人。正己砺行,不是为了传扬名声;辨别嫌疑,表明隐微,不是为了避免毁谤;轻赋税、简刑罚,并不是邀求民心;深谋远虑,并不是为了防备祸患。本来是没有什么等待而做的,难道会有什么等待而停止吗?有所企慕才肯作为的,等到外面没有可企慕了的了,就停止下来了;有所畏惧方才停止的,等到外面没有可畏惧的,就又开始了。所说的作为和停止,都是倚靠于外物而不是出于自身的。那么我做善事,已经是没有本源了。没有本源的水,早晨时虽然满盈,傍晚就干涸了;没有本源的善,早晨时虽然奋勇,等到傍晚时就懈怠了,这怎么能够靠得住呢?

“原文”

郑子华以世子而卖其国,齐桓公贪其利而将受之,从管仲之谏而止,世莫不诵管仲之言以为当。以吾观仲之言,何其不知本也?!其言曰:“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1]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仲不能以道格君之心,使自为善,反待简册[2]之毁誉以制之。噫!为善果待于外,使自古无史官,诸侯无史籍,将放意而不复为善耶?不导其君以心制物,而反以物制心,是以外而制内也。幸而桓公以好名之心易好利之心,仅从管仲之谏;若桓公好利之心胜好名之心,则残编腐竹[3],何足以制桓公耶?仲之说至是而穷矣!

“注释”

[1]替:废。

[2]简册:史册。

[3]残编腐竹:古代用竹片连缀成编。

“译文”

郑国的子华身为太子却出卖自己的国家,齐桓公贪图利益而将接受它,听从了管仲的谏议方才作罢,世人没有不颂扬管仲,以为他的话是恰当的。如果让我来看管仲的话,却是多么不懂得本源啊!管仲的话说道:“诸侯的盟会,对于道德、刑罚、礼仪、正义这些事情,没有哪个国家不记录下来的。若把子华这样的奸人列在盟会的位内,盟会就算是失败了!但是人君的举动如果不记录下来,又不能算是美德啊。”管仲不能用道理打动君主的心,使他自己为善,反而用史册上的毁谤或赞誉来压制他。唉!做善事的果真要有待于外面,那么假使自古以来没有史官,各国诸侯没有史册,就要任意放纵不再做善事了吗?不能引导君主用心去制服外面的东西,却反而用外面的东西来抑制心,这是用外部来压制内部了。幸好桓公用好名之心替换了好利之心,而听从了管仲的谏议。如果桓公的好利之心胜过了好名之心,那么史册的残编腐竹,怎么能够压制了桓公呢?那么管仲的说法到此也就穷尽了。

“原文”

信如是,则圣人以左右史[1]以记言动者,亦岂以外制内耶?非然也。恃史册以自制者,固待外也。视史册为外物者,亦未免有外也。至理无外。藩[2]以私情,蔀[3]以私智,始限其一身为内,而尽弃其余为外物。乃若圣人之心,万物皆备,尚不见有内,又安得有外耶?史,心史也;记,心记也。推而至于盘盂之铭,几杖之戒[4],未有一物居心外者也。呜呼!此岂管仲所及哉?

“注释”

[1]左右史:《礼记·玉藻》记载,左史记录行为,右史记录言谈。

[2]藩:篱笆,藩篱。此处用作动词,用藩篱隔绝。

[3]蔀:遮盖,遮蔽。

[4]盘盂之铭,几杖之戒:盘,一种盛水盥洗、沐浴的用具;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铸刻在器物上以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几杖,桌几和手杖;戒,箴言。

“译文”

真是如此,那么圣人设立左右史官来记录行动言语,难道也是用外物制服内在吗?不是这样的。依靠史册来自我控制的,固然是倚靠外部的力量;把史册看作外物的,也未免有认可外物的意思。最深刻的道理没有外物。用私自的情感来隔绝,用私自的机智来遮盖,只把自己一人看作是内,而全部抛弃了其他的东西,认为它们是外物。如果像圣人的心那样,万物都备全了,尚且看不到内在,又怎能有外呢?史,是自己心灵之史;记载,是自己的心灵的记载。推广开去到那盘盂的铭文,几杖的箴诫,没有一件东西是居于心外边的。唉,这怎能是管仲所能认识到的呢?

同类推荐
  •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旅行,那么输赢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几处驿站,而成长则是艰苦的旅程以及动人的风景。输赢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只有通过成长,一个人才能最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比输赢更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认知而编著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青少年朋友们对人生、对自己都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完美的规划。
  • 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

    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

    薪水操之在我,是自己合理策划的结果。《你的高薪是设计出来的》不仅给职业人肃清了获得高薪的错误意识,还为其设计了一条通往高薪的职业路线。
  •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下)

    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下)

    本书收集了星云大师近十年来,有关佛学义理的研讨,对佛教前途发展,及对金球融和与和平有关的论议。下册以佛教的发展、前途与未来,作精辟之阐述,也对人问佛教建设的蓝图、自然生态、宗教立法等,提出刍议。《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套装上下册)》是大师弘法七十年来,为了佛教,为了回报护法、朋友们的一点心意供养。从中不难看出大师一生弘法的智慧,与其实践人间佛教的菩萨理念。
  • 好心态好习惯成就你的一生

    好心态好习惯成就你的一生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在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咎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这些人在失败时,并没有认真反省、检讨一下自己。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只是失败者与成功者在为人处世的心态与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异,好心态和好习惯将会改变你的一生、决定你的一生!人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以良好的习惯完善自我,创造崭新的生活,并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热门推荐
  • 结婚离你有多远

    结婚离你有多远

    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拥有完美的婚姻,她的一生是有缺憾的。然而,完美的婚姻需要我们自己把握,任何草率、任性、迷茫与冲动都可能导致悔恨一生的悲剧发生。如何阻止悲剧发生,让女孩在人生最美妙的时刻做出最关键的抉择,让幸福陪伴一生,是本书作者窦岩最忠诚的愿望!人生是每个人必要走完的路,婚姻就是打磨人性的沙场。女孩们必须懂得和地球上的另一种人类协作,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一个没有获得过幸福婚姻的女人,其他方面再有成就,都不能称为拥有了和谐的、完美的人生,这一点男士们也一样。
  • 秦人不是过客

    秦人不是过客

    “秦”这个字眼,总是能勾起人们最强烈的情感。当它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愤怒、敬畏和赞叹会一起涌出。在东周初期,这个不起眼的西部附庸,通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从卑微的藩属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又经过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奋击,进而成为列国中实力最强、制...
  • 失节事小,饿死事大

    失节事小,饿死事大

    只手遮天的摄政王忽推新政某女为谋生计,混水摸鱼结果一入王府误了终身从此节操成了路人……
  •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修神之路之诛天神皇

    无意间李小璐穿越到异界大陆,得知是一个可以修炼的世界,然后就开始了修仙之路,修仙之路上路路荆棘,李小璐一路披荆斩棘,到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在等着李小璐······
  • 超智能乒乓

    超智能乒乓

    2050年12月31日,天上砸下了一块巨大的型如大脑陨石,明明是晚上可天还是彤彤红,想被烧起来似的!人们对此进行研究,可大家都失败了无一例外,可谁知,这颗地球上的人类体育细胞变的愈来愈发达了,渐渐的,人类跑步超越了猎豹;跳跃超越了青蛙;力气超越了黑熊;甚至脑力也有巨大进步,研究出了许多前人无法得出的结论!一些大型宗教认为这是神的礼物,不再去研究这陨石,更多的人渐渐相信了这一假设,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无人再提起陨石之事!
  • 异能之灭世

    异能之灭世

    在这里有着两种人普通人和异能人,异能人指的是强啊的人类能使用出异常的能量....
  • 大神,求勾搭

    大神,求勾搭

    作为一个进入新区的伪小白,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装备?元宝?银子?宠物?不不不,让是我来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大神。因为一个金光闪闪的大神等于极品装备加无限元宝加极品宠物!但是,在这个游戏里,大神什么的都是那天边的浮云浮云浮云,老子都被那小子纯洁的外表给骗了,那丫分明就是只大尾巴狼啊!某男轻轻一叹:夫人果然是嫌弃夫君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愿我们在命里不再平行

    愿我们在命里不再平行

    某日,空中飘落一片七彩落叶,彩光四射。忽然,本身在考场的莫紫汐,竟糊里糊涂地穿越了。一古色古香的房间里:某人心中哀嚎:“苍天啊!你也太不厚道了吧,我才十二岁就把我弄到这里来了,还是个婴儿!虽然本人有点早熟,但是,为什么要这么捉弄我啊?呜呜......片段:一日,凌王府某世子房中:某侍卫:“世子,今日长愿郡主将叶丞相家叶小姐的手给打残了。”某世子:“这丫头,还是太良善了......某侍卫嘴角抽了抽......
  • 醉倾仙尘

    醉倾仙尘

    她是小镇酒馆的老板娘,镇上人只道这姑娘命不好,应是天煞孤星。刚认了亲生父亲,父亲就病死了。留了个小酒馆儿,来的人却总也是寥寥。他是行迹神秘的登徒子,衣着简单,却总总让人觉身份非凡,看着生了一副好相貌,为人举止却总轻佻浮滑,一双桃花眼,对着谁家姑娘都脉脉含情。“莞莞,给小爷我一壶桑葚酒,”“小桑葚,帮我带她走。”“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包括我的尾巴,都给你。”今生缠绕的梦魇是前世的印痕,梦里男子日日夜夜的痴念,那绝顶的狂风,那巨大的月亮,那见之难忘的双眸……17岁之前的记忆全部丢失,没有人告诉她答案。所以准备好了么?跟叶菀一起在梦里找回失去的记忆吧
  • 不出鞘的心灵

    不出鞘的心灵

    本书字字睿智、句句哲理、篇篇原创、辑辑感动。犹如在沙漠中跋涉多日而又口渴难耐时,突然遇到一抔清泉;又如寒冷的冬夜在河边游走而迷失方向时,突然遇到一艘渔船。一幅充满爱与感动的壮锦向我们的生活铺了过来,我们还迟疑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