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3000000067

第67章 你的发现,令我敬重

每见到凤杰,便获得快乐。甚至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提及凤杰,顿然都会在心里潮起愉悦。未必完全是结识的久远或友情的深浅,尽管有30多年交往的时间了;未必完全是因为记忆里几乎搜寻不出稍微别扭的一件事,因为这种淡如清茶的友情也不只凤杰一人;我便归结为凤杰的性格,一个快乐的人,他带给我的是快乐,他留给我的全部记忆都泛着愉悦。

凤杰约我为谭旭东写他的儿童文学研究专著作序。我在阅读《当代儿童文学的重镇——李凤杰创作论》书稿的过程中,在那些令人眼睛发亮心里也随之波动的字行里,时不时浮出凤杰睿智清明的眼睛和快乐的脸色,泛起30余年来没有剪辑梳理的原生形态的生活片断:在太白县城郊田坎上的漫天闲谈,记不清多少回听他讲述民间笑话笑倒一片的场面,宝鸡街头小餐馆享受羊肉泡馍的纯香,以浓重的西岐口语在各种主题的集会上做坦白率真的讲演,等等。然而,记忆里最深刻最清晰的还是第一次,在他的故乡岐山县文化馆我对他的夜访。

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随西安郊区卫生局组织的一个参观团体,到岐山县参观学习“改灶洁水”工作的先进经验,住在县政府招待所里。岐山是历史名地。周人入主关中前,在这里完成了重要过渡。诸葛亮在这里演绎了半个《三国》。凤鸣岐山让一代一代的子孙享受着诗性神话的美好向往。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不说乡村如何凋敝农民如何贫穷,单是吃水也是靠天。乡民在自家庭院里挖出一个极像漏斗的地窖,把天上降到地下的雨水收集到窖中,再吊上来食用。我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传说中的水窖时,才感觉到生在灞河边上的我的幸运。那天晚上,回到招待所,停着电,百无聊赖,我便贸然找到文化馆里去,拜访已经有点名气的李凤杰。因为天太黑,看不出文化馆的格局,却较为顺利地找到凤杰的房子。进门旁的窗户下安一张带抽屉的办公桌,另一边靠墙有一个简易脸盆架子,后墙下安一张木板床,床上铺着的床单是农家织布机织出来的产品,隐隐可以看见细密的花格儿。这种摆设毫无新奇或陌生,我在公社的办公室也是这种格局,北方地区的县和公社(乡镇)干部的房子,大都如此。那时候的干部,只有周六下午才放假回家,周日晚上必须回到机关,宿舍和办公室就兼容并蓄了。房子里点着灯,同样是电力严重不足,吊着灯泡却总是派不上用场,他点的是蜡烛还是煤油灯已经无记,尽管昏暗却不妨碍两位做着文学梦的青年奢谈文学,也不妨碍我如此近距离地欣赏那张英俊的脸。

这确实是一张可以用英俊来概括的未来作家的脸。浓重的眉毛,恰到好处的双眼皮,大而发亮的眼睛,充溢着聪慧敏锐的光波;鼻子直而不勾,也是恰到好处配置和谐;整个脸形和器官组合,几乎看不到任何缺点,有棱有角,疏朗协调,突显出英气却不见粗俗,洋溢着秀气却决非生活或舞台小生的奶油味儿。我很难想象,一个既无泉水也打不出井水只能窖藏雨水的旱原乡村里,竟有如此英俊的青年从农家土炕柴门里走出来,而且正在敲击文学圣殿的大门。他那时候调到文化馆不久,那是因为他在“文革”前就已经发表作品,在一个县造成空前的影响的结果,与人情后门无任何干系。那个时候能在省级报刊发几篇文学作品的人,在一个县是了不得的惊动四方的荣耀事。我们谈着文学创作,他又介绍了另一位作者徐岳。徐岳后来成为《延河》主编和省作协专业作家。凤杰矢口不提他曾经经历的政治造成的灾难。我在多年以后才知道,因为发表过几篇习作,“文革”一开始就被打成“右派”。他到文化馆来是平反以后的事。在后来断断续续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他苦难的童年和政治运动中的几经挫折,更多的却是从他的作品里感知。一个能够连续承受生活灾难,尤其是能承受极“左”的政治灾难而站立不倒的人,精神是强大的,既不会轻易改换自己的事业追求,也很难在变换着色彩的生活流里随波逐流,更难改易自己的精神旗帜和道德旗帜。凤杰向我如镜般鉴示着这个人生坐标。现在,偶尔小聚,望着那张英俊的脸依然不失棱角,也依然透着俊气,然而,业已花白的头发毕竟显示着岁月的无情。从发轫之作《铁道小卫士》到《针眼里逃出的生命》,再到《还你一片蓝天》,这些标志着凤杰艺术探索历程中具有阶段性重大突破意义的作品,不仅刚一问世便在文学界产生广泛热烈的反响,而且在无以数计的少年乃至成人读者群里引发真诚的呼应和共鸣。客观的事实是,这些作品以独特的体验所展示的生命内涵和艺术风貌,卓尔不群地独立于儿童文学领域,作家李凤杰也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大家。作为一个从古老周原干旱贫瘠的乡村走出来的作家,起码可以告慰在文化馆夜访时那颗高涨着创造欲望的心灵了。我曾经在感动王蓬的创作环境时说过,天才诞生在任何地方都是合理的,凤杰同样让我发生这样的感慨和认知,喝着蜂蜜水嚼着面包可能成就天才,喝着窖水熬煮着玉米糁子稀饭的乡村孩子李凤杰,同样可以进行天才的创造性劳动,而且十分出色十分卓越。

我很感动谭旭东在《李凤杰创作论》这部专著的《后记》里所述说的写作缘由,在于他泛读中对于李凤杰的发现,不是一般地发现,而是“惊奇地发现”:

他(李凤杰)的儿童小说看似传统,其实充满着苦难意识、忧患意识、人文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但是西北小说的佳作,而且是当代儿童小说中难得的好作品。

这段话里有三层意蕴十分明了,论家与写家非亲非故,本不相识,由阅读中的惊奇发现到产生要做专题研究,再到专论出版,是一种纯粹的关于创作和评论的文学活动,与人情评论乃至金钱交易式评论的非文学活动毫不相干,我就完全可以放心地来阅读这部专著。另一层意思使我更加确信,好的作品还是不会被冷漠被埋没的,尽管非文学式的评论把泡沫乱抛乱撒,而富于生命的“难得的好作品”,还是会被如谭旭东这样神圣着文学的学者“惊奇地发现”。我因此而为凤杰感到骄傲和自信。他在《后记》里直言不讳地点击了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现状的病相,用“文化泡沫”一言蔽之。这种病相不单发生在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领域,整个文坛都呈现着这种“泡沫”式的非文学因素。谭旭东在广泛的阅读中对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惊奇”发现,直观地向我彰显着对于非文学因素的凛然姿态,应该是时下难得的文学的道德和良知,是促进当代文学发展最可信赖的声音。他看到了被“文化泡沫”“遮蔽”着的李凤杰和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专心致志写出关于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专论,我首先对这种文学圣徒的纯洁和坚定由衷地钦敬。道理很简单,以作品“进入”评论家的“视野”的这个最基本最正常最健康的文学运行规律,之所以令人珍视和感动,恰恰就在于非文学因素的“泡沫”造成了整个文学活动的病相。

谭旭东把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纳入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大背景上来比照,来滤析,来定位,其中许多作品是儿童文学的经典,几位作家也是已有定论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大师,有的堪称新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开创者奠基者。这样我就理解了谭旭东“惊奇地发现”李凤杰的深层意义。一个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独特的卓尔不群的创造劳动的作家李凤杰,终于被一位深刻地理解自己也深情地神圣着文学精神的评论家“惊奇地发现”,并被定位于新文学史中儿童文学的大家行列,应该看成是真正的文学精神的坚实存在。

谭旭东对李凤杰作品里的苦难意识和忧患意识的解析和论述,是准确而又深刻的。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自然(地理和气象)的、善意的失误和故意的作孽,造成了中国乡村持久的贫穷和接连不断的灾难,较之城市更甚更烈。苦难不是局部的,因而注定了经受苦难的人带有普遍性,也注定李凤杰是无法逃躲的。李凤杰一来到这个世界便经受苦难,同时也看到整个乡村社会如同他的父兄一样遭遇苦难的人群。可以说,苦难像础石一样奠基在他的灵魂世界和心理感受之中。然而这毕竟不是李凤杰独有的东西,任何一个乡村人都背负着这种苦难的沉重阴影。李凤杰的杰出之处在于不仅把这种苦难感受升华为一种意识,自然就不会沉浸其中仅仅展示苦难,而是再升华为忧患意识,进入人道和人性这种精神和心理情怀的高品位的境界了。李凤杰的创作谈里袒露过这些,作品里的底蕴和精神指向也体现着这种人道和人性情怀。谭旭东的论述给我的启示,在于一个经历着苦难的作家要跳出苦难,要完成精神和心理的升华和羽化,其创作就不会局限在狭窄的个人苦难的层面上,而是以人性和人道的光亮温暖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的心灵。

这种包含着人道人性底蕴的忧患意识,不单体现在凤杰对于过去生活苦难的写作的作品里,也体现在对当下现实生活热切关注的作品之中。谭旭东对《还你一片蓝天》和《魔鬼的诱惑》的高度评价,显示着论者敏锐的思想和独具的文学眼光。我们通常把这叫做作家的“责任心”,也无可非议。那么李凤杰的这种责任心发自何端?显然不是受谁指派受谁偶尔启发,更不是要找一个别人不大关注的冷门而爆彩,而是源自于那个忧患意识。谭旭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这两部书的创作成就,也在评价着作家李凤杰发端于忧患意识的那个责任心。在我理解,此责任心有别于通常所说的责任心一词。这个责任心更见着凤杰的自觉。几乎是一种心理和精神驱使下的本能的写作行为,作家对社会的道义和良知,成为驱使写作行为的最重要的选择指向。

忧患意识也在深层上影响作家内在诗意的表达方式。诗意从来不会在空壳一类文字上闪光。诗意来自文字出处的精神底蕴。谭旭东在李凤杰朴实、准确且流荡着关中方言韵味的文字里发现了诗意,又可以见出他审美眼光的老到。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关于谭旭东先生研究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的专著,其实只要看重这个行为本身,就足以令我也有“发现的惊奇”了,无论从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学被关注的状况说,无论从儿童文学本身流行和发展的现状看,谭旭东潜心研究一位被他称为“被遮蔽”的作家的作品,应该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复归文学精神的垂范。

2004.2.21 二府庄

同类推荐
  • 燃烧的雪

    燃烧的雪

    还真有点两年前朋友说的那样,她的文笔确实很棒。无论是写人生,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白云蓝天,写岁月催人,写草生木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怨和忧伤,而这些哀怨和忧伤里,似乎又时刻地闪耀着坚韧的光芒。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们几乎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是一个男子的心灵独自,也是一个充满了梦幻与浪漫、惆怅与荒凉的情感世界他把你带到了风雨尘缘的路上,让你尝遍爱恨情仇多种滋味;他以优美的律韵,鲜明的节奏,凝练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触动我们这颗善思的心。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首诗就是一处流动的风景,让你在梦幻与现实的世界里遨游,在欢乐与忧伤的人生风景线上去不断思考相信诗人森夫所勾画的这一片神奇的诗的梦幻,会打动千万读者的心灵。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热门推荐
  • 猎魔团之狂龙

    猎魔团之狂龙

    这里没有炫丽的魔法,没有可以修仙的法决,更没有毁天灭的大神通。这里是心意力量的天下,平民型心意力量,霸王型心意力量,帝皇型心意力量。你到底属于哪一种,快来进入无尽的冒险之中吧!(本小说过于暴力,未成年人禁止观看)
  •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

    和孩子一起勇敢长大

    “我做妈妈了!”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欣喜之余,也会开始不遗余力地打造孩子:为孩子选最好的幼儿园!进各种培训班!但妈妈们努力过后往往发现:孩子不爱读书?不懂艺术欣赏?怎么办?!妈妈们在培养孩子的路上乐此不疲,却也困惑盲目着……本书记录了从孩子出生到初中的时光里,四个年轻妈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从妈妈们身上,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要做一个孩子心中理想的妈妈,妈妈们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勇敢改变自我,和孩子一起长大,指导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孩子的成长也是妈妈的成长。
  • 归来男孩2无光时代

    归来男孩2无光时代

    都市武侠,乱世孤儿的坚强生命。世道无情,人确有爱。在曾经黑势力当道的上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无论是曾经家财万贯的他还是落难后贫困潦倒的他,都不迷失自己助人为乐的菩萨心肠。就算只有一块大洋,他也愿拿出全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后确招恶人杀害。十多年后一个曾受过他恩惠的青年因得了不治之症,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的他,如今刚刚找到幸福,确不得不舍弃,用最后的生命来为曾经的好心人讨回公道。
  • My Lady Caprice

    My Lady Cap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rincess Aline

    Princess A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兔

    浮兔

    浮兔是一个令众生畏而远之的庞大家族,他们拥有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传说浮兔生性凶残,暴躁,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浮兔族?因为所有见过浮兔族的人都没有活路!可白璇想说事实并不如此,浮兔是一个十分友好、善良的家族,在这个族群里,每个人都相亲相爱,他们隐匿于世,坚守世间的和平宁静,江佑牧也是如此,白璇从未见过这样一个人,睿智,身手敏捷,再没有第二个看起来比江佑牧还舒服养眼的人了。
  • 穿越之缘浅

    穿越之缘浅

    别人穿越都是公主千金,坐拥无数美男,为什么她却穿越到龙床上,还要面对被人嫌弃的尴尬场面?原主还是一个失宠的妃子身上?我只想平静生活,王爷,我是你嫂子!陛下,咱们已经离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魂记,鬼王的诅咒

    遇魂记,鬼王的诅咒

    你来了,我等你很久了。别到处看,说的就是你。你很早之前就被鬼王诅咒了,这书……你不看下去的话,诅咒便应验了……倔强不服输的女主角误闯灵异时空门,踏上惊悚的遇魂路。生在道士世家的男主角作法命丧黄泉,阴魂遇上了女主角。男主角已为鬼,无力捉拿鬼王,女主角学法助其一臂之力。千年鬼王蓄谋百年,开启阴阳两界之门,设局陷害男女主角。最终不敌人鬼情深,鬼王大限之日立下轮回诅咒。男女主角生生世世相遇相爱,却生生世世阴阳相隔。
  • 胜过天堂的一年

    胜过天堂的一年

    残疾自卑的我摆脱了多年的压抑,得到了朋友,老师的认可。之后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与同学们一起开心嬉戏,面对种种困难,一同度过,尽管只有一年,但我觉得比天堂里的生活还有自在快乐。
  • 微风一息

    微风一息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