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0300000034

第34章 人性的复归——寻找丢失的钥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整首诗是一个比喻,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失落的东西,这样的一个钥匙可以轻巧地挂在儿童的脖子上,于是整首诗就像一个童话,一个迷失的孩子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钥匙,只要有了这个钥匙,他就能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所有有趣的玩具,这些玩具是精神性的,是自然、自由,是童真,是纯洁的爱情。诗人就这样举重若轻地把一个时代的失落这样轻巧地挂在一个孩子的脖子上。

梁小斌同样的童真比喻也出现在《雪白的墙里》,他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把雪白的墙比作这新时代的新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就像一个雪白的墙,等待着最好的绘画,等待着代表着这个时代未来的儿童的绘画,而不是“文革”时成人的疯狂张贴。实际上,梁小斌早期的很多诗歌都是这样把童真寄寓到一个宏大的主题上,把“祖国”当作抒情对象,从一个抒情个体角度出发,来和民族国家对话,这样的诗还有《我也是中国的希望》《我用狂草体写中国》等。

在这些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中国的希冀。童真和政治国家的这种对应,体现了诗人之于政治的了解程度,也体现了梁小斌他们那一代的诗歌对他们之前的政治抒情诗传统的继承。梁小斌在诗中童真的“思考”来自于强烈的对自身生存的感受,这种感受的实质是对政治的不了解或者无知。正如上文提到的梁小斌对《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忏悔,诗人对自己未能忠实于“文革”历史中的自我而进行的“事后”创作的启蒙态度是有歉意的,这当然是由于诗人的勇于自省的态度,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诗人对政治的“孩童”般的无知。这种潜意识地对政治无知的体验恰恰说明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童真”形象选择的内在必然性。

虽然朦胧诗诗人的创作所表达的这种政治情怀和 20世纪 5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有内在的联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正如研究者冯雷所说:虽然同样是在国家和个体的二维空间中展开抒情,采用象征主义的浪漫抒情策略,但政治抒情诗凸显的是民族、国家、集体主义的感情形态,追求情绪的饱满、思辨性、政论性,所以诗人的浪漫情绪与正统意识形态之间构成的是“共谋关系”。而梁小斌的作品却用自己平静的抒情消解了这种“共谋关系”。70年代末 80年代初,在激进的理想主义思想氛围和诗学情境中,出于对政治化因素干扰的激烈反拨,追问历史“真实”,强调个体精神价值,“朦胧诗”一代整体上都表现出这样一种反叛的、先锋式的艺术特色。只是包含在这种艺术特色中的意象生成、抒情角度、书写策略等问题又显现了某种诗歌本体追求的缺失,从而为后来“朦胧诗”诗人们的反思埋下了历史伏笔。(冯雷:《先锋:三十年写就——论梁小斌的当代诗学意义》,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 3期)在一个时代压抑的气氛下,诗歌和艺术不可能遗世高蹈,在一个政治占据人们全部生活的情况下,诗歌也不可能对这样的生活无动于衷。但是诗歌又是非常个人化的创作,在一个群体生活压倒个人生活的时候,诗人会为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来咏叹和争取,就像梁小斌对每一个公民所失去的“童真”的争取,这种大面积的对人性权利的吁求,正是诗歌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的独特的“个人性”,梁小斌的这种政治抒情正是对群体“个人性”的表达,所以他诗中的情感不同于宏观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压倒性宣泄,也就是他的前辈政治抒情诗的风格。正因为梁小斌是对这样一种群体中每个个人的个人性的追求,也就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政治意味,因为政治总是关于一个群体权利的表达。

梁小斌的这种在严酷的现实中寻找被政治压抑而失落的美好人性的特点,与顾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顾城是超脱现实,在天国中寻找理想的人性。二人都是追寻理想,却又表现出追求的不同。顾城曾经对梁小斌说:“你是个罐头诗人……别人都说我们很像。像吗?天国比罐头要亮多了,不见得,罐头比天国实在(不容易损坏)。”(周莉:《罐头诗人与天国诗人——论梁小斌和顾城不同的诗意生活姿态》)曾经与梁小斌有接触的一位诗人写道:“总的感觉他是一个相当自我封闭,喜欢独自沉思的人。他从来不主动与陌生人说话,有人与他攀谈,他也吝啬得只用最简短的字串作为回答,并且几乎看不到他的笑容。 ”他的生活是封闭的,他会小心翼翼地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顾城与梁小斌的这个交流实际上说出了两个人的共同点,无论在罐头里,还是在外面,他们都很追求自我,追寻理想的生活。就追寻理想而言,他们都在很大程度上远离尘世,但顾城是彻底离开,这最极端地表现在他后来的自杀。梁小斌也是离开,但它始终关注着现实,本能地离开那些现实中非“童真”

的东西。

对于尘嚣的本能远离,梁晓斌也有表白,他在给诗歌评论家吴思敬的一封信中谈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无奈时说道:“而我的悲哀不是不想学的悲哀,而是学不会的悲哀。学不会生活,也就失去了爱的权利,我在给妻子烧稀饭时,稀饭熟了,我不知道放在哪里保暖,结果把锅放在被窝里,稀饭翻倒在被窝里。 ”(梁小斌:《梁小斌致吴思敬老师的一封信》)如果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理解顾城所说的梁小斌所生活的罐头世界,那么他生活在自己的罐头里,这个罐头盒子与俗务绝缘——即便是诗人想要学会这些东西。但又如顾城所描述的“罐头”

本意,梁小斌的世界是现实的,有别于顾城的远离现实的天国。在梁小斌的世界里,理想的是儿童世界,按这个标准,别说政治了,正常的人间烟火都是陌生的。从这点来说,他又和顾城是类似的。

分析到此我们大概有一个概念:梁小斌的写作是在现实中追寻理想的人性,也就是复归人性,复归在十年“文革”中被压抑和损害而扭曲变形的心灵。

而这个艺术创作的诉求就集中体现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首诗歌中,在这首诗歌中最集中的象征物就是钥匙。十多年前,诗人因“疯狂”的奔跑而遗失了钥匙,儿童的奔跑应该是欢快的,这里用疯狂这个词,是个陌生化的用法,目的是向人们提示什么。这种“疯狂”很可能是来自于“红色大街”的刺激,从发生学角度来说,红色是一种刺激人的神经的颜色,也会引起人精神的紧张和亢奋。这种由感官而引发的刺激多是盲目的、冲动的,恰恰与诗中儿童“疯狂奔跑”的动作相适应。

而这种对革命时代的颜色式的回忆也恰恰适合儿童记忆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会深入理解革命的内容、革命的意义,给他们留下印象的只是这些具有强烈感官冲击的视觉印象,以及为这些视觉印象感染所进行的疯狂奔跑。在这为感觉所刺激的奔跑中,他们失落了什么呢?有翠绿的三叶草、有标志着爱情的《海涅歌谣》,还有蓝天和太阳的光芒。这些都是儿童们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回忆,现在全被当成非“革命”的东西被抛弃和践踏。这些青春和人性解放的象征物被作者加上了一把钥匙,用钥匙来作这一类东西的总的象征。

这把钥匙可以理解成就是人们的心,丢失了自己的真心,才会迷失自己,心迷失得久了,心就会生锈,心之门就会很难打开。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群众,他们不是因为看不到皇帝没有穿新衣服,而是他们的心被蒙蔽了,这使他们视而不见。可以将钥匙理解为心,是因为诗歌在后文也有暗示——这些丢失的东西只有“沿着心灵的足迹”去寻找,才能找到。而且诗中也有明确的表达: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这都可以和钥匙的丢失作类比和联想。

值得推敲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儿童到底是什么人呢?我们发现,这也是一个隐喻,是隐喻所有被“文革”所折磨的中国民众。我们仍然可以联系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来做类比性说明。在那个红色疯狂的年代,被裹挟进去的每个人都是无助的儿童,而那些说出真话的儿童惨遭迫害,没能看出真相和没有勇气说出真相的人们则十年备受煎熬。那个时代革命话语的炫惑就像对皇帝虚妄的所谓新袍子的违心赞美,只能调动人们内心的冲动,而不是理性,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人们疯狂奔跑,失落的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在疯狂中人们不知自己正被奴役,他们需要恢复的是人性,而不是所谓革命、红色之类的外在夸饰,也就是诗中所说的,人们要找到自己“心的钥匙”,一旦心打开,流淌出来的东西必然是人的心曲!

同类推荐
  • 热爱

    热爱

    1950年,新中国刚刚解放,留苏归来的热血青年苏明涛与身份不明的沈寒秋在桥上相遇,一刹那,爱情的种子已在苏明涛的,心中深深地扎根。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即将掉入一场劫难!苏明涛与沈寒秋再次相遇,可为什么沈寒秋冷若冰霜,恍如陌生人?为什么沈寒秋行踪诡异,对自己的过往遮遮掩掩?又为什么会忽然离开他,与他亲同手足的兄弟许军走在一起?到底她是谁?这是一个情节曲折、充满悬念的反特爱情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秉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在动荡的年代尽情抒写他们的青春故事,当一切褪去,唯有热爱被人铭记。
  •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达芬奇智慧笔记:给生命一个浅浅的笑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代旷世奇才达·芬奇最真诚的人生美言。除了绘画,达·芬奇在建筑、艺术、医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更是写得一手美文,创作了大量寓言、哲理、文学等作品。关于人生、生活、艺术,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日记里多有智慧之语,勘破人生密码,字里行间,让人醍醐灌顶。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本书中的作品视野广阔,内容丰富,热切真诚地关注自然生 态及社会生态,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关怀深厚,思想深刻独到,情操健康 高雅,视角新巧独特,与读者平等交流,行文亲切质朴,自然鲜活流畅。
热门推荐
  • 误会你误会我

    误会你误会我

    别以为女人真的是好欺负的,她沈靓雪可不是那样的人!男人,要么给她全部的爱,要么就不要招惹她!招惹她过后,还想看着锅里望着碗里?哼,敢这样对她,她就带球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缠上魔帝:至尊神祭祀

    缠上魔帝:至尊神祭祀

    一朝穿越,沦为世人公认的废材,珍珠蒙尘,苏醒之时,霞光乍现,就算自己是废物,也能虐得连你妈都不认识,更何况自己还不是废物。霸气无边的功法,威慑四方!狂拽霸炫酷的本命魔兽,凌虐天下!一身诡异的体质,脑海自动创造的功法,无不碾压一切天才!本想带着身边的朋友,穿梭在各个地界,但是,有谁来告诉自己,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不是花痴女,就是暴力狂,不是暴力狂,就是神经病,不是神经病,就是呆头鹅,外加附带一枚心理极度扭曲的人。说好大杀四方,打架抢劫的,求速度!作者QQ:2424386867敲门砖:随意写什么都可以
  • 僵尸对决

    僵尸对决

    在一次探险中,一青年意外变成了僵尸,并且担负起了重大使命...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二)

    本套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他们和她们都忘记了的

    他们和她们都忘记了的

    先尝试写下散文,也整理下十几年未锻炼的文笔。等有了一定的准备,再把曾经想写出来的一切都记录清楚,给所有的一切一个结局吧。
  • 四世三生几回欢

    四世三生几回欢

    诛仙台上销魂柱边,她受贬谪,抽去根骨,失仙散神,落凡成妖。他说:“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她不可置信:“你...你竟不信我...”五百年后,九难山下。一念之差间,他收转世重生的她做了徒儿。师姐排挤,师兄捉弄,满门上下避之不及。更有同门师妹栽赃陷害。她委曲求全,小心侍奉,为的不过是他能信她,能说一句:“妖儿,我信你。”可是到了最后,妖凰出阵,天下大劫。不是她,明明不是她。错了,都错了,他竟还是这句话:“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 长短经

    长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拉贝次仁

    拉贝次仁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傲气神皇

    傲气神皇

    巅峰剑客,异界重生,极致的狂,极致的傲,这才是王道。
  • 血色残阳:西部的故事

    血色残阳:西部的故事

    彪悍男人与多情女人造出如许生动故事。独特乡情与现代意识结成耐品风味小说。西部,一个包含七情六欲的土地。男人、女人与山山水水都情感泛滥,处处充满奇闻轶事。血与泪、恩与仇、爱与恨、人性与野情,在冲突,在撞击。作者以获国内外大奖的《野山》《男人的风格》等等作品蜚声文坛。在此,又将以秦地那些劲朗的硬派故事及沉郁、苍凉的文风与深刻的哲理使你陷入沉思, 秦人贾平凹为此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