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0300000014

第14章 “飞翔”还是“跌落”——特定时空中的家国困惑

《悬崖边的树》写于 1970年,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时,曾卓说:“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在农村劳动,有一天,我从我所在的那一个小队到另一个小队,经过一座小山的时候,看到一棵生长在悬崖上的弯弯曲曲的树,它像火一样点燃了我的内心,使我立刻产生了一些联想,一种想象。我觉得它好像要掉入谷中去,又感到它要飞翔起来,这是与我自己特有的心境,与自己特有的遭遇联系起来才会产生的这种联想和想象……它要掉入谷中与要飞翔,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感觉,同时,这也吐露了我自己内心的要求。在过去的年代中,与我的遭遇相同或相似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这首诗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 ”(《和大学生谈诗》一)作者在事后的这段表述中集中强调了“飞翔”和“跌落”这两个诗中的关键词,并把这两个词描述为一代人的感受,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在“文革”中的中国,一方面是狂热的所谓革命;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众多的社会乱象。这场革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会给未来的中国带来什么?当时身处事件漩涡中的人们并不知道答案,他们是矛盾的,一方面感到毛泽东的号召永远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在这“正确”的号召下产生的乱象又给了人不祥的预感。这场大动作的革命,到底会让中国“飞翔”,还是会使中国“坠落”,这也是个未解的迷茫。而在现实中,诗人已经“坠落”,他被打入胡风“反革命”集团,并被判刑两年,正是在这场运动中的坠落,才让诗人反思,尽管还只是朦胧的反思——在很多人狂热的时候,他开始反思,这反思既是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国家的,是一种家国困惑。

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时,特别关注小说中的一些时空特点,认为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个性化的时间和空间,对小说内在含义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时空分析在本诗中也适用。在这首诗中也有一个特定的时空,地点就是“悬崖边”,时间并没有指明,因为没有指明,才有了更广泛的涵盖。

悬崖边的树是最难存活的,有风有雨,地上都是岩石,随时都可能被吹落谷底,而且很少看到悬崖上有树,即便有,也是孤零零的一棵。这里没有营养,没有同伴,也没有温暖,有的只是孤寂。诗人用不那么明确的诗歌语言描述了它的际遇:“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这是违背常理的,树的生长是本然就在那里,怎么可能会有风将树的生长地点转移?这里的破绽,就是为了开启读者的想象:这是外力作用而被发配到这里的生命,她无从选择——只能孤寂地存在。这个破绽还启发人们,这棵树不仅仅是树,它有另外的比喻性指称,是指称一个社会群体中的被发配者,后面的森林正是这样一个群落的喻体。

下面的几个动作的描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这棵树“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诗人将空间进一步延展,将主人公孤寂的生存空间和“喧哗”的大众空间,以及出世的谷底空间进行了对比。一棵树可以听,可以移动地生存,还具有人倔强的性格,还可以有寂寞的感觉,这显然是一种人格性的比附和指称。她虽然处在孤寂之地,却心怀远方,在观察着整个森林的动静,也在关怀着谷底的小溪。这让人联想到原来她也是森林和小溪的同类,只不过是一股“奇异的风”将他吹落此地。

悬崖、森林、谷底,这些空间的选择和布置,代表了诗人意义的指向。诗人对自己以及与自己类似的人在这个特定时代的命运寄予了同情和思考,人的境遇在诗中表现为不同空间的对比,人的客观对应物就成为诗中的形象,诗意在这些形象之间的关系中也慢慢显现。悬崖,好比是那些对中国社会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所处的危险处境,他们暂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随时可能有跌落悬崖的危险。而森林则好比是当时社会政治讨论的风口浪尖,是一些话语喧哗的场所。而小溪则让人联想到善良的民间大众,是一个远离权力斗争的民间场所。当然以上关于这些空间的联想也只是诗歌一个大概的暗示,并不能完全穷尽诗歌的喻意,比喻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展开想象,来体会主人公的情怀与思想。

诗中树的形象既有人格特征,也有宏阔的国运寄托,这也是空间对比产生的效果。一棵平原上的树不会给人太大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而在悬崖上的树,由仰望产生的则是伟岸的感觉。树之小可以比作一个人,在悬崖上之伟岸,又可想象为国家形象。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经历了风霜磨难,这一句“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表明了这一点。作者用静的姿态,写出了风浪侵蚀的动态过程,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正面描写历史风浪的残酷,固然令人惊心,但用静的被摧残者的形态、他受压的姿势进行描绘渲染,更能起到惊心动魄的效果。这个受摧残的形象可以是一棵树,一个具体的知识分子,也可以是一棵“悬崖上的树”,他的伟岸让人想到祖国,祖国不是也正在遭受折磨吗?

虽然被迫害者面临的是一个下倾的空间,这种空间是不平衡的、危险的,主人公随时可能跌落,但正义和爱的力量总会获得新的生命,这种跌落却可能恰好成就一种理想的飞翔。“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希望好像是在由上到下的坠落中展开,是一个空间的过程,但历史对这个预言的诠释却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这首诗写于 1970年,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文革”到 1976年结束,对一个人来讲,十年时间不短;对历史来说,十年时间却不长。对历史而言,十年不就像一只鸟儿一个俯冲既而上升这么短暂的一点时间吗?不就是国运“跌落”到“飞翔”的那一瞬间吗?国家和历史的一小步,却是个人命运的一大步。跌落的空间和双重的时间互相测量,个人和国家的双重想象,让诗歌的意境豁然开阔,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和想象。

同类推荐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小小的履印

    小小的履印

    美无言,爱无声。那么,所有的路过可以是静静的;所有的履印可以是浅浅的。只需要把路当风景量,把自己当风景长。真善美散布天地间。它们有多高,我就长多高,宁愿变成植物;它们有多远,我就追多远,宁愿变成小鸟。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我的想象会看到;脚印到达不了的胜境,我的心灵会到达。都是不说的。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
热门推荐
  • 秩序者之独挑大梁

    秩序者之独挑大梁

    一个神秘的组织,它率属于国家,但国家又不会承认它的存在,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所作出的贡献。当通缉犯人出现的时候,第一个接到抓捕任务的是他们,当神秘事件发生,第一个接到探索任务的是他们。他们的武器精良,他们的人员配备齐全,杀人无数,在染血的道路上,就算死了,顶多只会得到一句,请走好。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都是孤儿,无牵无挂。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存在,但在这个黑暗的世界,总得要有人要承担。承担失败,承担流血,承担那觉的不可避免的死亡。他们就是秩序者。以暴制暴!
  • 无尽神域

    无尽神域

    星辰铺就剑海,日月起于指掌。跨越生死的界限,追求永恒的岁月。一位宗门低级弟子,在绝境中偶得一方天外雷印飞入识海,从此开启了神魔修道之门……仙妖战场,生死一线!浩瀚外界,无尽神域!
  • 古今医案按

    古今医案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庭内外景经

    黄庭内外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星军医在古代

    外星军医在古代

    这都穿成筛子了多她一个来自外星的也没啥吧?爹是皇帝娘是妃子远景展望有希望坐上龙椅的也是亲哥大环境挺靠谱柴米油盐全不愁染七顿时放心了于是乎为了组建自己的医疗小分队,染七在奋斗!!!
  • 尸仙恋

    尸仙恋

    僵尸,只是一个统称,它超出三界外,却被人类分为了九等:童、骨、僵、行、飞、魁、王、魔、仙,代表着僵尸能力的强弱。母亲意外去世,父亲莫名失踪,带着不幸的21岁女大学生穆莹莹,在表妹邀请下,目睹了僵尸格斗的“尸王大赛”。原本不想再接触这一切的她,却被神秘人绑架,而自己又在一具千年僵尸的帮助下逃脱。千年僵尸帅气非凡,穆莹莹在神器“梦境流莲”的帮助下,慢慢揭开了千年僵尸的前世记忆,也慢慢唤醒了僵尸的人性!一人一尸,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危险,有着什么样的阴谋在等着他们!
  • 天禄宝鉴

    天禄宝鉴

    天禄者,天之美禄。上合天地之德,下合日月之明,裁成天地,辅相大道,万事皆可为。从摆地摊到开古玩店,林谦的梦想一直是买楼房、娶村姑、生大胖小子。直到他寻到李白真迹,他看到了李太白醉草吓蛮书,看到了一个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伟大时代。薄薄几页旧纸,或者巴掌大的汝窑盘子,包罗万千,蕴含历史,让人追古抚今,抒发千古忧思,这就是收藏的乐趣。我们苦苦寻觅的,并不是秦砖汉瓦官窑名器,而是我们的祖先踌躇满志的一腔热血。我们视若珍宝的,并不是价值连城的神兵利器,而是一个伟大民族豪迈盖天的英勇无畏!我们将一起感悟的,会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生命旅程。--单女主,不后宫。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阳光下的格子少年

    阳光下的格子少年

    家境遭袭,又遇上高考失利,让她崩溃不已,这时候,谁能带她走出困境?19岁,你是否也渴望有一场说谈就谈的恋爱,说走就走的旅行,相信本文也会让你看的怦然心动,或许,在某个瞬间,你的真爱便来到身边。主人公在独自到异地读书,途中又会经历一些什么事,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独处的时候,夜是不是特别容易黑,而心也容易悄悄破碎。
  • The World's Desire

    The World's Desi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