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4900000014

第14章 一、“万物有以相连”

道物关系是道家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早期道家重道轻物,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道为本,物为末,道为无限,物是有限。因此在认识论上反对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主张对道的认识和把握。在人生修养方面,将物与人性对立看待,认为外物迷失了人的本性,主张遗物反己。刘安处于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新事物不断涌现,意识到已经不能再用早期道家一味摈弃的批判态度看待世间万物,必须以宽广的眼光重新审视。因此在对待道物的关系上有别于老庄,提出了“禀道通物”和“通道略物”的命题,将道物并举。一方面肯定了道的至上地位,“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另一方面重视认识万物的作用,主张要通览万物。《淮南子》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物事之类,无所不载”(高诱序),《天文训》、《地形训》、《时则训》等都是以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为主的篇章。试图融会贯通各方知识,并由认知到实践领域,形成了几近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总汇。因此,不仅要通达于道而且要通知万物。

《淮南子》在深入地论述到认识具体事物时,主张要贯通事物的内外。“万物有以相连”就是肯定物物之间所具有的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首先,是关于一体事物的内外关系。注意到人体的内外间的联系性,“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认为内外器官间是相应的,且外由内主。这虽不是经由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但反映出《淮南子》重视对于一体内外关系的探讨。“……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夫胡人见不知其可以为布也;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化”,“化”的前提是“通”,要把握某一事物变化的不同形式并进行运用,就必须通晓事物之理。这是《淮南子》对客观知识的重视,是通的前提。

其次,主体认识的能动性是把握事物相通和全面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夫禀道以通物者,无以相非也”,道是万物的根源与依据,掌握了道才能完全通知万物,掌握事物之理,才不会轻易相互否定对方,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正确性。道与物是相通的,“通于物者不可警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动以奇”,怪异之现象只是事物变化的特殊形式,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深层本质,找出变化的内在原因,才不会为其反常现象所迷惑。《淮南子》提出了“因物以识物”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这是基于万物间的某种联系性得出的。“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众也。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万物之理是相通的,若通达此理,足不出户而能心知天下。“诵《诗》、《书》者期于通道略物,而不期于《洪范》、《商颂》”,读圣人之书的目的在于了解事物之理,通达大道,而不是仅限于熟知《洪范》、《商颂》这类世人共同称道的典籍。又进一步指出,“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方外,名声传于后世”,即使不能实际接触事物,然可以通过前人之书和他人之智等多方途径同样可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肯定了事物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最后,不仅要“通于物”、而且要“通于论”,即要善于从事物间的各种关系中总结经验,找出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以小知大,以近知远”。就国之内外而言,须打破国家或民族间的界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使各民族通而为一,并且要“同九夷之风气”,才能有利于国家的一统。

“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自然界中,天地之气在上下相互的流动中才产生万物,运动是事物存在的状态,因此运动是万物相通的条件,而能认识运动事物只有具备了有目的有自觉性的认识能力的人。通达之后万物一体,因此,通达的基础是万物具有一致性。“故至人之治也,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在人类社会中,人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实际事物之中,才能了解万物的实情,也才能使万物之理经由人的分析思考而相通。

万物源于道,且道在万物之中,这是万物相通之因。从宇宙到人类社会都要贯彻“通”的观念,就“物”无自觉主体性来说,只能是“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因此《淮南子》提出具有认识能力的人应将万物联系起来以及认识到人在世间的出世与入世、人自我内外的通融无碍,才能以道实现人对宇宙万物的体认与通达。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十年相伴TF

    十年相伴TF

    倩来到北京遇到自己偶像tfboys中的易烊千玺,后来认识了同样是四叶草的檬和诗,三个人陪着三只一起走过各种难题!
  • 游戏之边缘人

    游戏之边缘人

    别人玩游戏,要么杀怪打宝搞装备,要么打工开店赚大钱,再不济也能游山玩水好心情。但是有一群人却不一样,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扮演着不同的NPC角色不停地被玩家杀死,他们体验着一次又一次不同的游戏人生,为主神虚空收取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用一句话来概述他们的工作,那就是:游戏虐我千百遍,我待游戏如初恋。这群人被人称之为——游戏边缘人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冰山总裁的替身女仆

    冰山总裁的替身女仆

    命运一次又一次和他们开着苦涩的玩笑,折磨着他们彼此想要靠近却不敢靠近的心,兜兜转转之间,牵手与放手只有一线之隔。头顶的万年星空,从不曾变过,她对他的感情犹如永恒不变的恒星,他对她的温柔,却犹如转瞬即逝的流星。她以为,她对他的爱永远都不会再停息,可她不曾料到,时光流逝中,她的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两位宠她如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白马王子;而他的身边也多了一位优秀美丽的无与伦比的美好初恋。但她愿意,永生追随着她心中的王,她的心很小,只求她可以留在他的身边,哪怕是多看一眼他的样子。可当误会滋生,她对他心灰意冷,所有的情丝被一场大火无情斩断······
  • 寻天记

    寻天记

    身陷黑洞,本道是就此长眠,却有幸坠落于一方仙侠大陆。这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步步杀机。但苏阳却如风雨飘摇里的逆流行舟,目视苍穹:“问苍生仙人风姿,不如我来修之!”“问万仙道在何方,不如我来踏之!”“问六道天为何物,不如我来寻之!”
  • 雷临

    雷临

    《爷们当自强》(原名《反转女儿国》正式更名为《爷们当自强》)
  • 血战留殇

    血战留殇

    战。为何而战,漫天血海中,只留下了殇。青史无名,岁月无情。
  • 血溅天涯

    血溅天涯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杀一为罪,屠万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 傲天启示录

    傲天启示录

    踏步青云上,纵观万里疆。手执方天戬,笑杀天下人。刘珞本是这片天地中的芸芸众生之一,平凡是他的宿命,天有不测风云,宿命也会改变。修仙路途坎坷,看我一人横击九天。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战役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战役篇

    本书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空战、陆战战役。内容包括伦敦保卫战,闪击丹麦、挪威,荷兰空降作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