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0800000006

第6章 影坛纷争明争暗斗 天命之年正式掌坛

香港影坛风云际会,“邵氏父子公司”斗不过“电懋”,二哥邵村人无力回天,有意淡出影坛。邵逸夫当机立断,与三哥邵山客分道扬镳,来香港执掌帅印,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时年五十却雄心犹在,毅然买下了清水湾的地皮兴建“邵氏影城”——从此,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又高潮迭起,好戏连台,一代影坛霸主邵逸夫从此横刀杀出,笑傲江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电影业,尤其是香港地区的电影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内,据不完全的统计,香港地区先后成立的电影公司,大大小小的有十七家之多。国语片、粤语片争相开拍,“人工彩色电影”也开始在香港问世。

“人工彩色电影”最早是由美国的士芬臣公司传入香港的。这些影片都是表现“美女梦游太空”的故事,其中的山水人物、花草树木、宫殿楼阁都加上了颜色。这些颜色都是人工填上去的,虽然手法原始,但上映之后却大为生动,让看惯了黑白两色的观众耳目一新,趋之若鹜。后来香港电影界也纷纷仿效,把一些武打片涂上颜色,有些影片索性用有颜色的卡通(动画)来表现剧中人的打斗过程,以此招徕观众。

“人工彩色电影”时兴了一段时间后,非人工的彩色电影就开始进入市场。我国非人工彩色电影的问世,是在颜鹤鸣先生的彩色冲印技术试验成功之后。颜鹤鸣先生是我国有声电影录音机“鹤鸣通”的制造者。由于他后来又解决了彩色冲印这种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我国的彩色电影才开始萌芽。这种技术成功以后,首先由著名的电影导演费穆和文华公司的吴性栽合作,把梅兰芳先生的《生死恨》搬上了银幕。这就是我国较早的一部非人工手法的彩色艺术片。

当年在香港重振旧业的邵村人,为了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也在拍制这样的彩色电影。他们将自己当年的开山之作《立地成佛》用人工的方法染成彩色。1932年又开始试拍五彩片,内容是“游艺大会”的一个片段。由明月歌舞社的王人美和黎莉莉演出。虽然由于器材的原因试验不太成功,但这种不断的追求和实践足以表现邵氏兄弟的远见。但是,由于“南洋影片公司”在当时无论是人力和财力,都无法具备这种能力,于是他只好把他的南洋片场租给蒋伯英的“大中华公司”。

1948年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之后,由于市场形势和家族内部的变化,邵氏兄弟的两家公司——即香港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和南洋邵山客和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在经营方式和运作模式上,也开始进行了新的调整。

这时,上海大哥邵醉翁的娱乐场所,还有南洋邵山客和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的电影院和发行网络,虽然都还是香港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产品的最大销售市场。但是,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前那种家族式的“合伙”关系,而是一种两个公司之间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具体说来,就是南洋“兄弟公司”所需要的影片,不再是由香港邵村人的“父子公司”免费供应,已经由“免费供应”变成了“购买”。这些的影片虽然都是由香港的“父子公司”拍摄的,而一部分成本上的经费开支,则由南洋的“兄弟公司”开销。这时“父子”和“兄弟”之间的账目,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除此之外,如果南洋“兄弟公司”还需要其它方面的影片,那也只能是由香港“父子公司”买样片来进行生产,然后再把产品送到马来亚、新加坡的南洋“兄弟公司”。为了维护香港“父子公司”的生意,“兄弟公司”是不能到其他的影片公司去购买影片的。两家公司之间,虽然是亲兄弟,这时已经开始“明算账”了。他们之间互相约定:无论是“自产”还是“代购”,都得收取百分之二十的“佣金”(即“劳务费”)。

这时,邵氏兄弟之间,已经由原来大哥邵醉翁掌坛时的“家庭式运作”模式,逐渐锐变为这种业务上合作、经济上独立的“家族式的联合运作”形式。这种运作形式的改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了邵氏兄弟之间两家公司的迅速发展。“父子”“兄弟”齐上阵,这是当时其它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相比的优势。

但是,这种运作机制的改变,并没有让香港邵氏兄弟的事业在“邵村人时代”能长足的发展。这位邵老二似乎永远是一个“生不逢辰”的悲剧人物。

1948年“邵氏父子公司”正式挂牌之后,邵村人一开始也是踌躇满志,秣马万兵,以重整山河的气势以图再建邵氏基业。但是,由于他的成长环境,使他的为人极为悭吝。因为从大哥邵醉翁主政时开始,邵村人就一直公司的会计,是财务主管,因此就养成了他锱铢必较的性格,让他把每一个铜钿都看得磨盘大,以致后来在香港这种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地方,很难吃得开。他的“父子公司”当时每拍一部影片,都要精打细算,相当保守,舍不得花大本钱,只是小打小闹地搞些小制作。其结果,只能是使他坐失良机,失去了竞争的能力。

同时,随着香港电影业的发展,激烈的竞争也随之而来。当时各路制片商都云集香港这座“自由港”,一时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彼此都使出十八般武艺,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

就在邵村人的“邵氏父子公司”正式挂牌,蒋伯英的“大中华”败下阵来时,香港又有两家实力比较雄厚的影业公司挂牌亮相,涉足影坛。其中之一就是陆运涛的“电懋公司”——在后来的日子里,竟成了邵村人“邵氏父子公司”的最大克星,逼得邵村人这位“老制片”最后不得不半途改行,另作他图。

陆运涛原是南洋的一大巨富,这时他突然发现电影这个行当有大利可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来港投资电影业。陆运涛来香港后,先在清水湾收购地皮,兴建片场;同时,还不惜以重金网罗电影人才,致使当时许多大红星如林黛、林翠、葛兰、叶枫等人,都加盟其门下。

从此,“电懋”就有恃无恐,大量制作影片,一时成了香港影坛的“新贵”,在香港影坛与一些大公司鼎足而立。

就在“电懋”鼎足香港影坛的同时,香港的“左派”势力,也接管了“长城影片公司”,使之迅速发展成了一家实力雄厚的影业公司。从此,邵村人的“父子公司”便在“电懋”和“长城”的夹攻下,步履维艰。

面对这种局面,眼看辉煌难再的邵村人,此时对电影业的兴趣反而淡漠了,不想以全部的身心和财力去参加电影界的角逐,而是一边招架,一边另作他图。到后来,他竟有意退出这种竞争,放弃制片事业,准备转产改行,专门经营戏院业务。他看到这时的香港,这么一块小小的弹丸之地,到处都是影业公司的招牌,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时去意已决,便开始旁枝逸出。

1949年,邵村人以极其便宜的45万港元。买下了香港的一间戏院。紧接着,他又以南洋“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大量收购香港的戏院。同年,他又同老三邵山客合作,以70万港元的价格,买下了湾仔的中华戏院(后改名为“丽都戏院”),抢先放映来港的西片。

1950年以后,邵村人更是大张旗鼓地经营戏院和从事地产业,并涉足其它物业经营。他先在香港油麻地,建起了“油麻地戏院”和“豪华戏院”。然后,又将“南洋戏院”十多万平方英尺的地皮,以270万港元的价格卖出,购进弥敦道的“旺地”,兴建了一座二十多层的“邵氏大厦”,楼下盖成“新华戏院”。这座“邵氏大厦”后来转手时,涨到了上亿元的大价钱。

到这时,邵村人在物业和房地产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虽然还维持着少量的拍片业务,但主要精力却转移到经营房地产、戏院及物业上来了。怪不得港人都说,邵老二真不愧是会计出身的人。他虽然在制片业上没有出人头地,但在其方面,尤其是在物业和房地产方面却远远胜人一筹。

眼看邵氏在香港的电影事业,就要让出最后一块地盘,这可急坏了远在南洋的邵逸夫,因为他对电影业太痴情了。

战后的几年,他和三哥邵山客在南洋的事业,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气象一新。此时,邵逸夫已人到中年了,但是他却下定决心,要在这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时代,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夺回来,要让邵氏的电影事业重放光辉。

随着世界电影业的飞速发展,邵逸夫意识到,自己原有的器材已经老化了,落伍了。要想参与时下的竞争,一定要舍得花大本钱更新设备,就要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于是,1950年邵逸夫和三哥商量之后,又不远万里,远涉重洋,第二次到大洋彼岸去购置先进的电影器材。

第二次远涉重洋,的确让邵逸夫增长了见识,大开了眼界。就像当年跑美国那样,这一次,他不辞辛苦,行程万里,先去了欧洲、澳大利亚,然后又去了美国。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这次他还不仅是购买先进的器材设备,更主要的是来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次考察归来之后,一幅宏伟的蓝图,已经在邵逸夫的心中酝酿成熟了。

回到新加坡之后,邵逸夫再一次同三哥邵山客调整了以往的经营方式,制订了新的战略计划。从此,他们的事业开始呈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元发展。“邵氏兄弟公司”凭着手中雄厚的经济实力,依靠这些年在南洋摔打出来的经验。采取主动出击,全面进攻的战略方针,在南洋各地遍撒大网,见戏院院就收购,就买进。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1956年,“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创立30周年时为止,他们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爪哇等地,拥有电影院一百多家,大型游乐场十多处。到后来,他们更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实行“每月一院”的方针,到处选择适当的地点创办影院,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内,他们的影院就发展到一百三十多家。这时,“邵氏兄弟公司”的影业院钱已经成了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影业集团之一,在亚洲的电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对电影业情有独钟的邵逸夫,在考虑其它物业时,都和电影事业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处是例外,那就是在新加坡兴建的公司办公大楼。那是他第一次大投资,似乎没有直接地作为他们的“院线”,而其余的房地产,几乎都要加上这么一项内容。他买下的新加坡“大世界游乐场”,也要让戏院在其中占一席之地;买新加坡安邦路的片场,是用来拍马来语影片的;收购新马的几处大戏院,更是如此。总之,他们一切都围绕“电影”这两个字做文章。

从1930年在新加坡大富豪黄文远与黄平福兄弟的提携下,第一次经营管理到收购新加坡的“新世界游乐场”,正式在南洋挂出“邵氏兄弟公司”的牌子那一天算起,到这时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二十多年不平凡的岁月里,在过成功,也有失败;有过人灾,也有过战祸。但是“邵氏兄弟公司”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终于在南洋闯出了一方世界,打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圆了当年邵山客在大哥的安排下,一个人单枪匹马,飘洋过海闯南洋的好梦。对于这一点,已人到中年的邵逸夫是聊以自慰,引起自豪的。但是,面对香港的事业。面对二哥的尴尬和窘迫,邵逸夫却一直是耿耿于怀,如梗在喉。

当年,大哥邵醉翁将“天一”南迁香港,第一次在港岛上亮出“天一”的牌子时,是何等的风光;后来,又在那里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又是何等的辉煌。虽然惨遭接二连三的变故,大哥壮志未酬,退出江湖,但二哥邵村人在战后第二次重返香港后,为什么会心若旁鹜,一蹶不振,砸了邵氏的牌子呢?这能对得起首创大业的大哥吗!

眼看“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的电影界江河日下,邵逸夫不由得心急如焚。虽然多次与二哥邵村人书信电报来往,劝二哥重整企业,重振雄风,但二哥去意已定,不可挽回了。

“现在该是由我们去执掌香港大局的时候了,不能让邵氏的事业,在香港付之东流!”一天,邵逸夫终于向三哥邵山客说出了几天来一直想说的话,“否则,我们将愧对大哥啊!”

邵山客听六弟这么一说,并不感到意外。他只是沉默了半晌,用眼睛盯着这位同自己一起,在南洋异国他乡历尽艰辛,和自己携手并肩打天下的六弟。邵山客的眼前,现出了邵逸夫当年来新加坡的情景。那时,刚刚走出校门的六弟是何等的英俊飘逸,何等的儒雅倜傥。就是这样一个白净净的书生,为了兄弟们的事业,抛开了学业,放弃了不可估量的锦绣前程……这二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这二十多年来的坎坷沧桑顿时历历在目。那一幕幕的往事就像闪回的镜头,倒过去,倒过去……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如今自己老了,六弟也年近半百。可喜的是,快五十岁的六弟,难得还有这种雄心,这股豪情,这腔热血……邵山客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他不由得从心底里,佩服六弟的做人的勇气。

这时,邵山客也想到了香港的二哥邵村人,想到了他目前的艰难和困境,想到了他受人挤压的无奈。毕竟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啊!这一辈子能来这世上作一回兄弟,这可是前世的缘分,是多么的不容易事啊!如果六弟这样贸然地去香港,去接手二哥的业务,那二哥会怎么想呢?

邵山客没有正面回答邵逸夫的话,只是老成的说:“六弟,我看先缓一步去香港,我再给二哥去封信。”

邵逸夫再也没有说什么了。

十多天后,邵山客收到了二哥邵村人的回信。邵山客在信上反复陈述了自己目前艰难的处境,表明了自己无意竞争电影业的信心,并真诚地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当中,能有一个人来香港,掌管邵氏影业的大局。

看了二哥的回信之后,邵逸夫心里不由得赞赏三哥的老成。这时,他已下定了去香港力挽颓局的决心。就这样,邵逸夫终于与合作了二十多年的三哥邵山客分道扬镳,从新加坡启程,踏上了赴港的征途。

这一年,邵逸夫正好五十岁。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知天命”之年,一般都自称为“半百老人”了。人们又常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而邵逸夫却以“知天命”的年龄,再图创业,其人其志,实在为世人叹服。

1957年秋天,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一个码头上,邵村人张开了温暖的双臂,拥抱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六弟,两人不由得感叹嘘唏。这时,邵逸夫不由得打量起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二哥,发现已有一缕缕如霜的白发闪现在他的眼前——啊,岁月不饶人,怪不得二哥没了当年的可贾之勇。就在这一瞬间,邵逸夫原谅了二哥,也理解了二哥。兄弟俩真诚地拥抱在一起。

到香港之后,邵逸夫栖身于旺角邵氏大厦七楼的一间斗室里。这座雄伟的邵氏大厦,是邵村人在香港最值得自豪的产业之一。午夜时分,香港的大街小巷依然是万家灯火,邵逸夫站在窗前,望着眼前这一片如星河璀璨的夜景,心里久久难平。香港,已不是昔日的香港了;香港,也不是位于南太平洋风浪之中的岛国新加坡、马来亚了。自己此番来港,能否力挽狂澜于既倒,开创一番事业,重振邵氏旧业呢?

邵逸夫的心中,似大洋在汹涌。

就在这时,二哥邵村人推门而进,一见六弟邵逸夫还没有安歇,便问:

“六弟,还在看什么呢?”

邵逸夫笑着说:“二哥,我在看天一港厂的那场大火。你看,那场大火烧得多旺,怪不得大哥的片库顷刻之间,化成一片灰烬。”

邵村人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这位六弟并没有发神经,也不是在说梦话。他是话中有话啊。

“二哥,你看到了吗?”邵逸夫见二哥没有做声,还接着问了这么一句。

“六弟,你就不要再说了,”邵村人几乎是痛苦地对邵逸夫说,“我知道你们会骂我、恨我,瞧不起我,说我没有用,是孬种,就像那场大火一样,毁了大哥在香港的事业,也毁了大哥在这里的希望。但是,六弟你想过吗,如今的香港,已不是一九三六年的香港了。”

“我知道。”邵逸夫得理不让人地说:“二十年前,大哥是被那场大火,烧尽了元气,烧出了江湖;如今,三十后的今天,我就不信,还会有人来放火。我这次来,就是要看一看,这香港的电影业,到底是谁家的天下!”

邵村人看着这位年已五十的六弟,他也同老三一样,不由得暗中佩服六弟的为人。人到五十,还有如此的斗志,如此的胸襟。于是,他就坐了下来,诚心诚意地将香港影业界的现状,给邵逸夫说了个一清二楚,要他多加小心。

听完了二哥的介绍之后,邵逸夫自信地说:“二哥你放心好了,你六弟也不是初出江湖的毛头小伙子,大风大浪也见过。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标新立异,发展国语片。从我上次去美国、西欧转了一圈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国语片还是大有前景的,只是水平太差,太低劣了。我要引进先进技术,发掘制片人才,提高中国影片的水准,把中国的影片推向国际市场。当年,三哥把新加坡作为进军南洋的桥头堡;今天,我要把香港也作为一座桥头堡,在这里进军国际市场。我看只有这样,才能重振我们的邵氏雄风。”

邵逸夫这一番深谋远虑的话,也把邵村人说得热血沸腾。邵村人说:

“六弟,你的见解是很在道理的。可惜你二哥没有你这种胆识,这种勇气。不过,你日后有用得着二哥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会全力支持你。”

邵逸夫说:“好,二哥,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现在,我就要向你开口了。”

邵村人爽快地说:“好,老六,你需要我做什么?你说。”

“我想在香港建一座电影城,就像我在美国看到的好莱坞那样,我要建一座亚洲最大的”制片工厂“,来制造我们中国人的梦。你在清水湾二百二十号地段的那块地皮,能不能转让给我。”邵逸夫直言不讳地说。

“你要那块地皮?”邵村人问。

“对,我要那块地皮。”邵逸夫说。

“你全要,那可是80万平方英尺啊!”

“不管多少,八十万就八十,我还嫌少呢!你知道美国的好莱坞影城么?你知道它有多大么?坐汽车都要走几个小时,那才叫气派。”

“行,给你就给你,明天我就陪你去察看。”

“那么,价钱呢?亲兄弟明算账,我不是叫你送给我。”邵逸夫说。

邵村人笑着说:“我知道你不是要我送。六弟,说句实在话,你就是想我送,我也送不起。至于价钱……”

邵逸夫也爽快地说:“价钱就按时价,每平方英尺0、45港元,你看怎么样?”

“这……”邵村人不好意思地说。

“这什么,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是贵了,我也是这个价;如果是便宜了,你就算是帮了我一把。”邵逸夫接过话头说。

“我是说贵了,就按……”

“二哥,就不要再说了,明天我们请人去丈地,然后办地契,再去律师楼办公证手续。”

邵村人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可说了。他知道这就是干大事业的样子。看来这个老六真是个干大事业的人,下车伊始,到香港的第一个晚上,就把这么一件大事给搞惦了。

第二天一清早,他们兄弟就带上一伙人,拿着图纸、标杆和皮尺,到清水湾实地考察、丈量去了。通过实地丈量,邵逸夫花了32万港元,从二哥邵村人手中,把这块8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全买了下来,为日后的“邵氏影城”找到了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地皮买好之后,邵逸夫立好投入了“邵氏影城”的建设。他请人进行设计,画好了图纸,接下来便是进行前期工程。1957年秋天,位于九龙的清水湾,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远离香港闹市区,完全是一派原生状态。这里依山傍海,空旷荒凉,几乎没有人烟,只有山脚下的海滩边,有几处破落的渔村,零零星星地散落在杂草乱石之中。

这种原生状态式的自然环境,完全符合建造制片厂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另一种弊端,就是交通极不方便,给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里别说有笔直的马路,平坦的公路,几乎连一条能并排行走两个人的小路都没有。只有一些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在乱石岗上若隐若现。邵逸夫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他就站在一块石头上手舞足蹈地说:“好啊,这就叫曲径通幽,我要的就是这种幽静,这种意境。”

当他正在得意之时,话还没有说完,脚下就不小心踩滚了一块石头,一个趔趄。他不由得双臂一挥,跳了过去。引得他二哥邵村人也兴致来了,连忙竖起两根指头,大喊一声:

“OK,开始!白鹤亮翅……”

惹得周围的人一阵大笑。

兴建清水湾影城的工程,就在这年年底动工了。邵逸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兴土木,开山填海。历时几个月,到1958年春天,前期工程基本完工。最明显的,就是一条笔直宽敞的公路通到了这里。紧接着,钢筋、水泥等建筑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清水湾。

1958年春天,邵逸夫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了。邵逸夫把这块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挂在进行第二期工程的清水湾影城。在动工典礼的那一天,沉寂了多少年的清水湾鼓乐喧天,鞭炮齐鸣,邵逸夫亲手揭开了罩在招牌上的红绸布。随着那块绸布的掀落,在欢歌笑语声中,各式各样的照相机对准了焦距,按下了快门。第二天,香港的不少报章,都登载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的新闻。

从此,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又高潮迭起,好戏连台。未来的影坛霸主邵逸夫,从此横刀杀出,笑傲江湖,一步一步地走向事业的巅峰。

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且看香港之影坛,竟是谁家之天下?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文治武功传奇皇帝:朱棣

    本书主要内容有:生乱世受封燕王、隅之兵图霸业、端礼门兵变显雄心、转守为攻取金陵、登帝位安内攘外、建内阁刚柔并举统四方等。
热门推荐
  • 霸宠茶妻之世子妃求宠

    霸宠茶妻之世子妃求宠

    某年新茶采制,世子垂涎讨好,只为那一罐值千金的上等春茶,哪儿还管的上什么身份与否,对着那坐在椅子上的晨央便是好言相道:“好阿央,今年的新茶,就分我一点吧?不,不要多,一点就可以了。”一场有预谋的屠戮,这世间少了一个唐云袖,多了一个晨央,亦多了一位优(黏)秀(人)男子相伴左右,和她一起追寻着当年的灭门真相。(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未来王冠系统

    未来王冠系统

    一枚神秘的王冠戒指,让唐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琴棋书画?小意思,一个九品宝箱而已!未来世界的技术资料?完成任务,想要多少有多少!什么?动漫影视的技能都有?那给我来个召唤美女的技能呗!王冠在手,天下我有!
  • 知你冷暖—懂你悲欢

    知你冷暖—懂你悲欢

    每一个故事,都有最真实的经历,最贴心的感受。它像是一本日记,记录了开心,记录了难过。
  • 锦竹“甜宠爱情”合集

    锦竹“甜宠爱情”合集

    创下100万记录“告白三部曲”作者锦竹打造竹马专属的甜宠爱情。
  • 清华管理课

    清华管理课

    本书汇集了当今世界顶尖管理大师及著名企业家的思想精华,内容涵盖了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理论和技巧阐述,又有经典案例展示,同时加强了对管理理论操作层面的介绍。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1937年出版时,印数仅仅5000册。无论是作者卡耐基,还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没有指望本书的销售能超过这个数目。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本书一夜走红,并且随着读者不断增加的需要而再版。在经济萧条时期,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
  • 异界大奸商

    异界大奸商

    我叫达鲁,是个英俊帅气的11C。我正直勇敢勤劳善良,从不骗玩家的钱,也不做黑心买卖,我压根就不认识那边的海盗,没偷看过幼女的小内内,也没摸过腹黑少女的海咪咪,更别提诱拐什么公主……所以那张通缉令上的人一定不是我,真的,你们要听我解释!--------------------节操线--------------------1.这是一本以11C道具商人视角周游世界,到处捞金为主目的,顺便解决世界危机的一本游记。2.请不要过分期待。3.把收藏和票票交出来吧……
  • 腹黑总裁麻辣妹

    腹黑总裁麻辣妹

    她是违犯军纪的特种兵上尉,他是英俊潇洒的年轻总裁;在劫案中,他们偶遇,在车祸中,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在一连串的碰撞中,他们之间会上演怎样的故事?
  • 有个傻瓜爱过你:倦

    有个傻瓜爱过你:倦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分离,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失意中寻找出另一个全新的自己。当曾经的情谊在岁月的磨砺中慢慢流逝,将靠什么渡过时空的涯际——事业?金钱?还是一段全新的恋情?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拥抱生活,却都难免最终心生倦意。追逐名利物质的,被精神的空虚打到。寻找精神共鸣的,又被时间拖垮。岁月变迁,很多人,很多事,已经不能再还原到最初的模样,他们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最贴近幸福的选择。
  • 王爷太腹黑:丞相本倾城

    王爷太腹黑:丞相本倾城

    他和她本是儿时的恋人,再见面却谁也不认识谁。场景一当他吻上女扮男装的她。她忍不住跳脚“老子看起来就那么像受吗?”他俊颜微怔“我没有骂你是禽兽”场景二“麻烦你下次说话的时候把你的智商和我的摆在一个水平上可以吗?她微微挑眉。“原来是我的智商太高了。”他做恍然大悟状。“二百五的确挺高的。”她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