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0800000003

第3章 天一公司横遭围剿 分兵南洋绝处逢生

邵氏兄弟的“天一公司”平地崛起,一时夺得上海影坛的半壁江山。“明星公司”急忙纠集其它五家影片公司,成立“六合影片公司”,开始了对“天一”的“六合围剿”。“天一”避其锋芒,以退为进,分兵南洋,开辟新的战场,岂料南洋也成了“六合”的天下。邵老三身在异乡单枪匹马,且看如何打开南洋这方“冻土”,开创“邵氏”之基业?

由于邵醉翁领导有方,邵氏兄弟的天一公司在上海滩平地崛起。开山之作《立地成佛》出手不凡,一炮台打响,公司也由此发展壮大起来。此时的天一公司更是人强马壮,人才济济。那些后来在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名导演、名演员如史东山、姜起凤、马徐维邦和高占非、蝴蝶、孙敏、张慧冲等人,此时都聚集在邵氏门下,听候邵老大调遣。

有了这班人马之后,邵醉翁自然是如虎添翼,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在拍摄了几部影片之后,邵醉翁却敏感地意识到,电影业这个行当,并是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电影业的迅猛发展,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也在日益改变,变得越来越苛求了。当年走俏一时的社会片、伦理片、言情片,渐渐地都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原因就是这些影片拍来拍去,几乎都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抄袭雷同者比比皆是。圈内许多有识之士也都意识到了,知道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如果不能及时拿出点新东西来出奇制胜,来刺激一下观众,那么,这些电影观众就会远你而去,刚刚时兴的电影事业恐怕就要走入死胡同。

面对这种现象,深谙国民心理和民风民情的邵醉翁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自己的天一公司应该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路”在哪里?邵醉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使出了他的新招——挖掘“民间文学”的精华。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正在提倡“民间文学”,都在挖掘古典的和民间的艺术宝库。邵醉翁受到这种风尚的启发,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决心把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和富有人民性的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虽然这与天一公司“注重旧道德、旧伦理”的宗旨有悖,但他还是采取了一种变通的方式。当时邵醉翁认为,一个公司的“宗旨”,如果和它的结果相违背,那么它的“宗旨”再冠冕堂皇,也只不过是一只绣花枕头而已。

后来,天一公司在撰写《天一公司十年经历史》时,是这样评价的:

邵先生也以为民间文学是中国真正的平民文艺,那些记载在史册上的大文章,都是御用学者对当时朝廷的一些歌功颂德之词。真正能代表平民说话,能呐喊出平民心底的血与泪来的,惟一只有这些生长在民间,流传在民间的通俗故事。天一同人根据这一点,便采取了不少民间故事改编成电影。

这段记载应该说是客观的——在1926年,天一公司先后推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义妖白蛇传》、《孟姜女》、《唐伯虎点秋香》和前面提到的《珍珠塔》与《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等六部9集这样的影片,正是这种变通的结果。

这些影片全部由邵醉翁亲自导演。其中的女主角除《唐伯虎点秋香》一片由陈玉梅扮演外,其余的全部都是高薪聘请蝴蝶担纲主演。在这一年中,至于其它题材的影片,天一公司就只是拍了《夫妻之秘密》和《电影女明星》两部。

天一公司的这些影片,一上市就果然不同凡响,几乎如排炮一般狂轰滥炸。一时间,几乎占领了上海市区和埠外一半以上的影院,而且场场爆满,部部叫座,彻底动摇了“明星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等几家财大气粗、根基深厚的大公司的一统江山。尤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片,更是又开一代风气之先,第一次掀起了中国影坛上竞相争拍古装片的风潮。

更值得一提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不仅在上海、在国内叫座,而且很快就走出了国门,在东南亚南洋一带,普遍受到华侨观众的热烈欢迎。从而让“天一”这一家刚刚出道的公司一时名利双收,声名远播海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片上映没有多久,南洋的几家片商就携带重金,专程来到上海,指名要收购天一公司这种由“稗官野史”改编的古装片。消息传开,震动了整个上海影坛。南洋片商的这一举动,可让一直以上海滩影坛老大自居的“明星公司”的大老板周剑云坐不住了。

当年在上海滩,“明星公司”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影坛霸主。在“天一公司”还未出道之前,就独领风骚,夺得了上海影坛的半壁江山。明星公司不仅财大气粗,而且明星如云,人才济济,真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公司。当时,中国电影业有史以来的红影星,差不多都是出自其门下。明星公司的老板周剑云,更是一位心狠手辣,敢作敢为的影界巨头。有一次,他曾在公开场合口出狂言:

“谁敢同明星作对,我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让他尝尝明星公司的厉害”。

周剑云敢这么说,自然敢这么做。所以,当时许多小公司刚刚诞生,想从他手中分一杯羹,结果都被他挤压得早早地夭折了。即使是艰难地幸存下来,也只能是对他毕恭毕敬,唯马首是瞻。因此,这些年来,周剑云独步影坛霸主的地位,一直都没有动摇过。没想到时至今日,却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天一公司横空出世,平地崛起,直接威胁到他的头上来了。不仅从他手中分得一杯羹,而且大打出手,奇招迭出,居然与自己分庭抗礼,鼎足而立了。

现在,天一公司的这些古装片一上市,又对他造成的更大的威胁。原来,明星公司的许多大牌影星,见天一公司走红,竟想改换门庭,择枝而栖,打起“跳糟”的主意来了。像蝴蝶这样的红影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天一”效力。周剑云当时就在想,如果要不是蝴蝶出演主角,天一公司的这些影片会卖座么?会走俏么?看来这个“邵老大”邵醉翁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若不斩草除根,必然是后患无穷。

别看娱乐圈表面上一派花团锦簇、轻歌曼舞;但是,只要挑破这层七彩的帘幕,同样可以看到一派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剑影刀光。

就在天一公司初试锋芒,平地崛起之时,一派杀机正在向他袭来。

面对来自天一公司的威胁,明星公司的大老板周剑云觉得是到了下手的时候了。事不宜迟,他立即召集了“大中华百合”、“民新”、“友联”、“上海”、“华剧”等五家影片公司的老板在一起密谋。他要同这些老板商量出一个对付“天一”的计划,欲置天一公司于死地而后快。

“大中华百合”这五家影片公司虽然是独立门户,各自为政,但由于人力、财力上都比较弱小,自然只能仰明星公司之鼻息,听周老板吩咐,岂敢说半个“不”字。所谓的“商量”二字,只不过是周老板的客气。哪一次不是他一言九鼎,一锤定音?

几位老板来了之后,周剑云异常亲热地寒暄一番之后,才说到正题。他说:

“诸位同仁,别看邵醉翁是半路出家,初出茅庐,但却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眼前的形势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是有我无他,有他无我。不给点颜色瞧瞧,他还不知道马王爷几双眼。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一听,连忙异口同声地附和说,愿听周老板吩咐。

周剑云接着说:“诸位应该明白,天一公司威胁的不是我一个人。而真正能构成威胁的却是你们了。我看要收拾那个邵老大就在今天。如果等到他树大根深,成了大气候,那时候我们大家都只有关门大吉,改行卖馄饨,或者是退出这上海滩了”。

周老板的一席话,虽然不是危言耸听,但也不是言过其实的夸大之辞。面对天一公司的势头和威望,这五位老板也都心中有数。大家都是商场上出生入死滚过来的,谁还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听周剑云这么一说,自然是众口一辞,听从周老板吩咐。

周剑云见这几位“盟友”没有异议,便端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

“邵老大这么做,也不是夺了我周剑云一个人的饭碗,我们应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认为,要逼散天一,彻底打垮邵醉翁,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在座的诸位要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同仇敌忾。那么,邵醉翁即便有三头六臂,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其它的老板一听,连忙大声说,大哥言之有理,就请大哥定夺。

于是,在周剑云的策划下,由“明星公司”牵头,联合“大中华百合”、“民新”等上述五家电影公司,当即成立了一家“六合影业公司”,组成强大的联合发行网络,攻守同盟,共同抵制、围剿“天一影业公司”。

这就是我国电影史上,有名的“六合围剿”。

为了共同的利益,这六家老板当即就签字画押,立下了协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发行商只要是和“六合”中的任何一家影片公司签订了合同,就绝对不允许那些发行商,再去购买天一公司出品的影片。这一点必须遵守,不得违约。

周剑云的这一招,实在是一条“釜底抽薪”的高招。只要凭这一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天一公司的客户和地盘全部挤掉。今后“天一”拍摄的影片就没有人敢买,就只有自己拍自己放,专门供应自己的“笑舞台”了。除此之外,别无市场。

“六合”的这一招,实在是何其毒也!

围剿天一公司的这场空前“大绞杀”,就这样在上海滩和周边地区拉开了战幕。面对六家影业公司的联手出击,“天一影业公司”果然难以招架,危在旦夕了。邵醉翁知道,不要说以后再拍影片的事,就是目前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本钱生产出来的影片,冲印出来的拷贝,就找不到销路了,只能成卷地堆积在片库里无人问津。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发行商,都不敢来和他们签约谈生意了。

当时在上海滩和周边地区,天一公司放映的场地并不多,除“笑舞台”之外,其它都是一些临时性的租用场地,还没有自己专门的“院线”。如果是光靠这几家影院的门票收入,对收回大量的投拍资金来说,无异是杯水车薪,更不要说赚钱。这时,邵醉翁立即把老二邵村人和老三邵山客召集在一起,通过一分析,都觉得事态非常严重。如果不另想办法,另谋出路,固守这上海滩这块弹丸之地,“天一”的出路只有鸣金收兵,改行散伙。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但是,这样的结局,对他们来说,无论如何是不甘心的。奋斗了这么些年,招牌已经亮出去了,事业也有了基础,怎么就可以这样的偃旗息鼓,半途而废呢!此时,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公司那挂牌时的热闹,更没有忘记天一公司一次又一次成功后的风光。他们不想这样说散就散,说倒就倒。特别是大哥邵醉更是心尤不甘。身为兄弟中的老大,自己有责任带领兄弟们和周剑云他们一搏。最后商量结果,还是决定另辟蹊径,以退为攻,走出国门,开发南洋市场。

邵醉翁说:“狡兔也有三窟,我们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世界乾坤大,我们可以在香港和南洋设立基地,开辟我们的院线,与上海遥相呼应。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即使上海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有个照应。”

邵醉翁的话让两位弟弟深受启发。

老二邵村人说:“大哥说得有道理,我们先到南洋星马泰一带去闯荡一下。那里市场大,目前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也许比去香港创业更要容易一些。”

老三邵山客一听,连忙说:“对!我也同意二哥的想法,我们就下南洋吧!他周剑云的本事再大,也管不到外国去啊!”

老二邵村人接着说:“我们的影片在南洋已经有了一些影响,对我们在那里的发展是有帮助的。那么,我们三人当中派谁去合适呢?”

邵醉翁说:“我想了想,认为还是派老三去比较合适。老二你是会计人才,主管公司财务,还得留在上海和我一起总揽大局,与”六合“那伙人斗下去,总不能把我们打出来的江山拱手相送。老三你是经理人才,原来就是搞发行的,又擅长外交,还是你去合适。闯南洋比不得在上海滩家门口打天下,没有三拳两脚,是打不开局面的。你意下如何?”

邵山客一听便说:“大哥的话不无道理,我就先去南洋开路吧!不过,我总不可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去那里去开办一家电影公司吧?那么,谁去帮我呢?”

邵醉翁一听,觉得也是个事,就说:“老三,你还是一个人先去闯荡一番试试看,如果你认为那边真有发展前程,到时候就让老六过去帮你的忙。他也快中学毕业了,也该是干事业的时候了。”

邵山客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剩下来的就是打点行装,准备登程上路,飘洋过海闯南洋了。

1925年暮春三月的一天,上海滩春雨绵绵,春寒料峭。就在这凄风苦雨当中,黄浦江边,外滩码头,一艘旧式小火轮正在鸣笛起航。在小火轮那挤拥的甲板上,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邵山客正站在那里,手扶着船舷边的铁栏杆,望着风雨如晦的上海城廓和站在风雨中送行的两位哥哥,眼眶里似有泪珠在涌动。此刻,他就要孤身一人飘洋过海,远走异国他乡。

此时,这位出生于上海富商之家的邵家“三少爷”真是百感交集——前面是茫茫的大海,未来前程未卜,祸福难料;而留在上海的哥哥和家人,依然要面对“六合”的重兵围剿,何去何从,后果也难说。在这样的时刻离别,此情此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汽笛长鸣,轮船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邵山客只见站在风雨中的两位哥哥,在频频地向自己挥手大喊:“三弟,保重!”他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涌了出来。

就在这时,只见风雨中,一位身穿白色西服的年轻人,正骑着一辆自行车朝码头狂奔而来,全身上下湿漉漉的一片。只见那个年轻人一边狂奔,一边在风雨中大声呼喊:“三哥,你等等我,等等我啊!”

邵醉翁和邵村人回头一看,原来是三弟邵逸夫赶来了。

早晨邵山客在家里动身的时候,全家人都瞒住了邵逸夫,没有告诉他,不想他还是知道了。这时的邵逸夫,被雨水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垂头丧气站在码头上,看着小火轮缓缓地离开码头,看着同自己朝夕相处的三哥离自己越来越远,他的泪水和着雨水,一个劲儿的在脸上流淌。平日里的他,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今天,终于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这令人伤心的离愁别恨。

老大邵醉翁此时也缓缓地走了过来,深情地扶着伤心的小弟弟,更感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大肩上责任的重大。他哽咽地对邵逸夫说:“老六,不要伤心。等到你明年毕业了,就到南洋去同三哥并肩打天下吧。”

二哥邵村人也在一边说:“老六,大哥说得对。古人说天无绝人之路。我就不相信,难道除了上海滩,就没有我们兄弟立脚的地方么?”

轮船在风雨中破浪前行,一直向吴淞口驶去。直到看不见了,他们兄弟三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码头。

几经风浪颠簸,邵山客终于平安地抵达了新加坡。

新加坡别号“狮城”,是一座美丽的南洋都市,也是南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时,这里却成了邵山客南洋创业的第一站。他要把这美丽的狮城作为他进军南洋的桥头堡,要在这里打出一片新天地。

到新加坡之后,邵山客没有心思去欣赏异国风情和热带风光,他找到了一家简易的旅馆住了下来。放下行囊,征程未洗,就去找当地的大戏院和大大小小的放映点,推销他的公司的产品。

邵山客这次单枪匹马去南洋,从上海带去了一笔资金,还带去了天一公司的开山之作《立地成佛》的拷贝。初来乍到,邵山客几经交涉,却碰了一连串的软钉子。这使他感到很奇怪。

他想到自己从上海动身时,南洋的片商,居然带着定金,专程赶到上海去订货。可是现在自己把货送上门来了,却没有一家戏院愿意购买。邵山客一连几天,跑到几家戏院去了解,发现原来新加坡的大戏院,这时放映的大多数是“西片”;而那些小戏院有的也在放映“西片”,有的干脆关门歇业了——放映中国影片的影院很少。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新加坡不欢迎中国的影片么?

邵山客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邵山客扮成普通的华侨,混在人群中,装成是看电影的观众。通过向那些真正的华侨观众了解,终于打听到了,原来这又是“六合”从中作梗。

周剑云和他的“六合”是如何作梗的?

据后来“邵氏影城”的大导演李翰祥在《影海生涯》一书中说:

……邵醉翁派三弟邵山客到南洋发展的原因,开始是为了同明星公司竞争。明星公司的周剑云和新加坡的曼舞罗戏院订有合约,双方言明,除了天一公司的出品,任何公司的影片都可以放映。如此一来,天一公司在南洋的发行就受抵制而无法展开,所以邵醉翁才派老三去南洋开拓局面,带去的影片就是《立地成佛》。可是他到了星加坡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站在街旁,看着曼舞罗戏院门前挤满了来看明星公司出品的观众们,两眼发楞。他当即立下一个誓意:终有一天,我把这间戏院拿下来!……

诚如斯言,当时新加坡的情况的确如此。财大气粗的周剑云真是一手遮天。他的“六合”不仅在国内把“天一”的市场挤掉了,同时,还把手伸向了新加坡。

面对新加坡这片“冻土”,邵山客并没有打退堂鼓返回上海,而是决定在新加坡留下来,寻找一条反败为胜的快捷方式。但是,事情并没有邵山客想象的那么容易。新加坡这时已经成了周剑云在海外的一统天下,几乎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邵山客几乎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请客送礼拜门子,总想找到一个突破口,结果最后还是有劳无功,空忙了一场。

然而,这种严峻的现实,并没有消解邵山客的斗志。他想到远在上海的大哥和二哥,这时也是同自己一样,为了天一公司的生存在拼搏,在同周剑云的“六合”短兵相接,斗智斗勇。如果自己在新加坡不能打出一片天地,那不仅辜负了大哥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公司从此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兄弟们辛辛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的事业,也就从此付之东流了。

但是,新加坡的这块“冻土”怎样才能打破呢?

邵山客并没有灰心。通过反复的市场调查,他终于发现,尽管“六合”和南洋新加坡的片商有约,但是六合的影片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打进新加坡市场。他们之间的协约,只不过是图有虚名的一纸空文。这一发现,顿时让邵山客来了精神。他知道,新加坡的娱乐界不管怎么说,也和上海滩一样,这些戏院的老板员工同样要吃饭,要做生意养家糊口,要赚钱发财。他们不可能凭“六合”的一纸空文就虚席以待。大戏院可以放映价格昂贵的西片,而许多小戏院怎么办?

除了市区的这些小戏院,还有周边地区的小城小镇和许许多多的乡村,那里的人同样需要娱乐,需要电影。天一公司的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在新加坡打响了——“不怕没人买,就怕货不真”。这些地方正是他天一公司的影片避其锋芒,趁虚而入的“突破口”。

邵山客又一次的四处游说,八方鼓动,鼓励那些小戏院的老板不妨试一试,先放映一下他们“天一”的影片。即使日后“六合”兴师问罪,他们也有个说法。邵山客的这一招果然奏效。凭他天生的外交才能,通过几天的游说,有几家小戏院的老板果然接受了邵山客的建议,终于接受了“天一”的影片,在上映他的《立地成佛》。

邵山客在商场上也混几年,他也知道中国生意场中有句老话,叫做“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虽然他找的是小戏院,做的是小生意,但是,只要打开了一个缺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立地成佛》上映之后,果然效果良好,深受观众的欢迎,那些小老板也得到了好处。这种结果,当然是在邵山客意料之中的。

邵山客虽然是一个生意人,但他到底还是一个商人,是一个制片商。但是,他对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还是有所了解。他知道新加坡从一个破落的渔村,发展到当时那种样子,还不到两百年的历史。虽然当年发现这座有潜力的破落渔村荒岛的,是英国的航海家佛莱士先生,但是,真正开发新加坡,建设新加坡的,还是从福建、广东内地飘洋过海去“淘金”的水客们。是这些华人的后裔,客家人的子孙,还有当时还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过去的中国人。这些人虽然飘洋过海,离乡背井远离故土,但他们对祖国的文化,对祖国的电影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如果他们能在银幕上,看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看到故乡人的面孔;能领略到故乡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他们自然会动心。所以,“天一”的影片在新加坡走俏,被新加坡人接受是指日可待的事。邵山客对这些同文同种同根的华夏子孙,是充满着信心的。

果然不出他之所料,后来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和邵山客分析的一样。他的影片在一些小戏院和周边城镇放映之后,效果非常好。天一公司的影片立即打开了销路,备受观众的欢迎。几个月下来,生意越来越红火,累得他几乎是马不停蹄,没日没夜的连轴转。

到这时,“天一”的名声也出去了,邵山客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只是搞得他应接不暇,忙不过来。怎么办?这时,邵山客才想了自己从上海动身时,大哥说的话,于是,他便跑到电报馆,急急忙忙地向上海发了一份电报,叫老六邵逸夫前来帮忙。同时,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那些拍摄出来的古装片,多带些来。他相信只要这些影片一到,新加坡的市场就是他的了,夺回曼舞罗这样的大戏院的日子,将再也不是一句赌气斗狠的空话了。

邵山客的电报发到上海家中时,邵逸夫刚好中学毕业了。这时,学校已经放了暑假,中学毕业以后的邵逸夫,正在开始做报考大学的准备。谁知三哥的一封电报,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就这样,邵山客的一纸电文,终于让他的六弟邵逸夫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从上海来到了南洋。从此两个人在新加坡携手并肩打天下,最终开创了邵氏电影王国在南洋的辉煌基业。

后来的“电影大王”邵逸夫从此正式出山,投身于他心仪已久的电影事业,开始谱写他的传奇人生。

同类推荐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历史上的玄奘

    历史上的玄奘

    本书依据《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史料,吸收了现代玄奘研究成果,采用记实文学的笔法,描述了玄奘的人生经历,对相关的佛教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威震东北张作霖

    威震东北张作霖

    历史上的张作霖究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还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就概括其一生,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能活下去已经不易,还能活得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笔者不敢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只能在史海中拾取历史的碎片,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至于评价,留待后人吧!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著名专家,以及为航空工业服务、或在某一领域为航空工业服务、并做出成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大院校)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共计40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专家院士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类人传

    类人传

    少时,你抬头看见天空划过一颗流星,就以为自己看见了整片星辉,你轻易的将自己交给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你。
  • 妖孽王爷的倾城狂妃

    妖孽王爷的倾城狂妃

    她,本是21世纪样样精通的“百变女王”,美食,金钱,头发是她一生的挚爱。哪知在她盗取“皇家食谱”时遭男友陷害,死的不明不白。再次睁开眼睛,她已成为霁夜王朝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当昔日的废柴大方光华,是否亮瞎他们的狗眼?这一次,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处心积虑,令伤她,害她,辱她者身败名裂!神兽,神器,灵丹妙药都到我碗里来!等等,为什么会多了一个妖孽王爷?
  • 娇妻难搞定:首席军官快接旨

    娇妻难搞定:首席军官快接旨

    回归故里,一切翻雨覆雨,大雨倾盆,她受尽冷眼,只有他才是她的救赎,“我帮你复仇,条件是——你把你的心交给我。”她答应了,从此再无退路。一步攻心,步步沦陷,好在,‘’你没有食言。‘’好在,我不是小白兔,我——也是大灰狼。
  • 穿越网络遇见你

    穿越网络遇见你

    他,天生凤凰男,多磨多难,巧遇女主,甘为女主自锁一生!她,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直爽善良。为了替慈父分忧早早辍学,演绎现实版孝女、才女。对男主不离不弃,既是贤内助,又是掌舵人!(暂停更新)
  • 跑步的但丁

    跑步的但丁

    《跑步的但丁》以其独特的叙事讲述了七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故事涉及到一个诗人和他的家庭,一个因玩笑而获祸的倒霉蛋和他糟糕的生活,一个固执敏感的老妇人,一个意外发了横财的打工者,以及一个人性、聪颖而清醒的国王。作者还以其娴熟精湛的叙事技巧讲述了在河流上两个死者的故事,他们是一对陌生人,经过一路漂流然后相遇。每个故事无论从结构、细节以及行文风格,都别具一格。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兵神在世

    兵神在世

    他是兵神,也是武神,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她貌美如花,国色天香,坐拥亿万家财,却屡遭暗害,重重危机,故事从富可敌国的南海李家开始....
  •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本书内容包括:守护型保育的理念,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守护型保育的环境评价,守护型保育的保育课程等。
  • 客官您要的美男到货了

    客官您要的美男到货了

    一朝穿越,上有爹疼,下有人宠,衣食无忧,乐得自在,谁知这只是短暂的温暖,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焚烧掉她的一切。无家可归?立丐帮,为帮主,带领众小弟闯出一番新天地。无衣无食?运计谋,晒实力,培养众小弟分分钟断胳膊断腿求包养。路还是要走,饭还是要吃,真相必定要寻,仇不得不报。入青盟,再回归,真相之旅艰苦难行,不过,她只是进了个青楼,被人传扬了一下艺名,怎么地就有那么多人来争着抢着要她?国师预言?预言毛线是乌鸦嘴吧。世界末日?都末日了赶快都把钱用了,回家躺床上等死吧。拯救世界?怎么你还想让她单枪匹马,双手劈出一条生死路是。虽然真相难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这贴上来的美男,又是飞吻又是露肩,勾引不成就下药,下药不成就装死,还真是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又好笑。成,你装死,她装傻,当装逼者遇上装逼者,强强联手其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 神后的叛逆者

    神后的叛逆者

    2104年10月1日8:00,全球大型网络游戏《魔幻世界》正式运行。一个本来只想在业余时间休闲游戏的平凡青年,错选了游戏种族,进入有着独特秩序的世界,不同的道德观念,另类的正义与邪恶,真实与虚伪的颠覆,是适应世界,还是反抗规则,又或者逃离?现实与虚幻中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