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0400000066

第66章 温情地夕阳西下

由于对“生”的喜悦与赞叹,人们往往会欢迎新生命的到来,并注意到人口不断增加的事实,却忽略了死亡其实也是时刻都在周边示现,因而平时很少人探讨“临终关怀”这个主题。多数人不太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做适当的关怀。

临终,意思是“到边”或“到终点”。生命的临终,就是一般所谓的死亡,也是佛经中所说人生无常的一部分。而无常是指“无恒常性”,人生无常是指人生无恒常性,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短暂性的不同,例如暂时离别自己所熟悉的人事物或环境;一种是长时间地改变或消失,例如一个生命的死亡。

佛教认为,就总体而言,整个广大的轮回没有临终,因为生命一直在延续,众生也一直在造业,只要在轮回中,便是无始无终;没有边,也就没有临终存在。可是分别而言,个别生命之轮回便有临终,一个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是个小轮回,因此有临终存在。

在探讨临终关怀的主题之前,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好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准备好临终时要如何面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其次,当有人临终需要自己去照顾时,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死亡的过程中,临终时刻的关怀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临终前的关怀。这种关怀必须建立在无始以来“人心本善”的善念之上,将内心深处所有善的潜力散发出来,以便对自己或需要关怀的人产生真实的帮助。

临终关怀可简要分成三种:首先是对自己的临终关怀,其次是对周边亲朋好友的关怀,第三种是对与我们毫无相关的其他众生之关怀。

对自己的临终关怀较容易理解,因为爱护自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总希望自己一生都过得幸福快乐、临终时也能平顺圆满地离开人世。然而,这种平顺必须在平时先从心理层面着手准备。一个人还活着时就要对自己的临终产生关怀之心,若是平时没有良好的训练和心理准备,当面临死亡逼近时,也许只能和惊慌失措或绝望的心情为伴,使得平顺地临终变成奢望,这样我们对自己的关怀也无法真正圆满。特别是当重大的天灾或意外发生时,平日所学习的道理或所受的训练可能就会被震惊与恐惧所遮掩了。如同大地震发生后,很多浩劫余生的人说:“天崩地裂的那一刹那,我几乎忘记了我的信仰,忘记了以前所学的一切。”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我们的信仰和过去对生命的认知与训练并没有根深蒂固地融入心灵。

要让外在的四大、身体和一切物质,能够从不清净的尘世变为清净的国土,就要先将心灵层面调整好,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有面对人生真相的心理准备。好比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突然事业倒闭,财产化为乌有,颓唐失意;此时有人提供一个稍可歇息的住处或可果腹的食物给他,倘若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便不会满足。为什么?因为他会认为:本来舒适的豪宅、精致可口的美食现在变成这种简陋的住处和淡而寡味的食物,要他如何满意?这是没有先将心态调整好,以应对突然的改变。

同样,一个穷人突然住进漂亮非凡的华屋,也会有适应上的困难,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难以从外在的改变中认定别人眼中的快乐以及幸福,当然也就无法找到自己熟悉并认定的幸福与快乐。

很多人活着时没有坚固的信仰,无法对今生的结束以及未知的来世有个正确的认知,所以当他面临生命结束的那一刹那,会因为对今生将结束所产生的绝望,以及对来世不确定所引起的恐惧感,会比有信仰者来得更加痛苦。不管你有什么样的信仰,重点是一定要对人的生与死有个清楚的概念。

一般人谈到宗教觉得非常神秘,其实很多宗教上的道理与世俗的道理有相似的地方,并不是很难理解。佛陀的教育,教导我们理解生死轮回,让我们反观自性,这是和其他宗教最不相同的地方。身为佛教徒,如果我们确实明白死亡只是灵魂从一个躯体进入另一个躯体,今生的开始是过去世的延续,而今生的终了是下一世生命的起点,因而对未来的死亡不必也不会恐惧。

要往生西方净土,得到圆满的人天福报,必须自己的心完全清净,或是一心不乱,这就必须通过修行;没有修行,无法获得清净的心。活着的时候若没有这方面的训练,缺乏善良的心,对轮回也没有很深的理解,当真实的境界来临时,我们现在虽说不怕,但到时候一定会恐惧的,而其他时刻的恐惧都无法与那时候的恐惧相提并论。要避免这种恐惧,从容面对死亡,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有真实的慈悲、善良的心灵,对死亡也有充分的准备,而且必须从关心别人开始才能做得到。

我们最容易也最愿意付出关怀的对象,当然是周边的亲戚朋友。当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要真心对待他们;当他们临终时,才会信任并接受你的关怀。否则,就像许多婆媳关系不好、儿子不孝顺父母等等情形,平时没有接触,在亲人临终时,自己的关怀就得不到信任,也就产生不了实质的作用,徒具形式。

我认识一个人,他和母亲的住家只相隔两条街,听说已有十几年没见过面;但当他母亲快要往生时,他却是第一个在母亲眼前出现的人,目的是希望在母亲临终前交代后事时能够分到一点家产。旁人如果不知道他以前的作为,在当下会以为他是个孝子,因为他那种付出的方式——细心地擦拭母亲的手,在旁边不停地流泪,还有后悔不及的表现——会让人以为他真的非常孝顺。

这种关怀应该在亲友还活着的时候提早去付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死;也许他们会活得比你久,但也许他们明天生病就往生了,而今天就是临终的前夕。不要等到已经接近临终了才去关怀,那就为时已晚,就算你有心关怀,他们也不会认为你是诚意的付出。这必须是长时间的延续,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心。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我不成仙丨丶

    我不成仙丨丶

    当仙界之门大开,无尽的生命向他招手的时候,高晨仰天狂啸:“我心本意,我不成仙!”
  • 关东乱世

    关东乱世

    小说从“我”的家族秘史讲起,起因则是我爷爷被拜把子兄弟谋害,置办的码头也被奸人所霸占。我奶奶,一个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背着襁褓中的老叔,走上了申冤之路。我老姑为报父仇,上山嫁给了土匪,逐渐历练成手使双枪的女土匪头子。抗战爆发时,她为雪国耻,一跃成为威震东北的抗日勇士。作者用深沉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的虽然都是小人物的命运,却与国际国内大背景遥相呼应。读者于呼啸的“东北风”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鲜活生命气息以及大时代变革的洪流。
  • 我的夫君是蛇蛋

    我的夫君是蛇蛋

    她是21世纪女记者被地府守门小兵一巴掌打到个鸟不生蛋的荒郊野外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捡了个蛇蛋准备充饥吧,该死的竟从里面冒出几只会说话的小蛇还叫她妈妈?既然穿都穿了,玄幻一下她也可以理解,可为毛这颗用了十天才孵化出来的小蛇,一睁眼就喊她老婆?
  • 肥女翻身:妖皇宠妃

    肥女翻身:妖皇宠妃

    听说过因为猪大肠穿越的么?她就是,为啥别人穿越过来不是贵族千金就是绝色美女,她却穿越到了大脑空空,嗜吃如命的胖丫头身上?为啥皇上生的祸国殃民,比女人还美上几分?皇宫就是个家族企业,皇上就是终极BOSS,既然她来了,她怎么能两手空空的?钱财美色,她还不尽收囊中!这是一个穿越女浪摧的奋斗史,能吃能睡求包养啊!
  • 破灭之源

    破灭之源

    亿万年前两界大战斗气大陆源水世界在亿万年之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一无知少年来到这世界,又将发生什么事。让我们跟随这少年走进水源界,探知这未知世界的秘密吧。
  • 灵纹仙劫

    灵纹仙劫

    修真之路,逆天行道;仙凡天劫,九死一生;一缕仙缘,得道成仙;道法万千,殊途同归。一场上仙间的斗法,破坏了一个原本安宁的村庄、导致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破灭;一本传家之宝——算命神书,蕴含着诅咒之力、血脉之力,而世代却视其如珍宝、如命根,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灭村之仇、毁家之恨,如何能报?神秘的混沌天河、盘古开天的秘密、银汉一族由来……
  • 千里追踪

    千里追踪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在一次舍身救2岁男孩后灵魂穿越到了古代,并附在了刚刚成亲的新郎身上,再后来遇到一名帅气才气并存的公子,于是展开了一场,纠结的爱情,最后在经历一次生死蜕变终于恢复女儿身,和相爱的人携手走天涯。这正是;穿越古代真稀奇,女附男身情问题,真爱真心真相守,海角天涯伴君走。,
  •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

    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大师约瑟夫·查思特罗多年以来对于大众日常心理健康的研究所得、理论分析,和指导意见之精华,对人们理解种种日常心理现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比如:如何胜过惧怕,如何战胜社交中的恐惧,如何解决与家人相处的问题等,教读者如何在纷繁的生活下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培养关于美和快乐的智慧等。
  • 墓中无人:恶魔老公,开开门

    墓中无人:恶魔老公,开开门

    电闪雷鸣夜,寂静无人荒野里,她打开了一口诡异的棺材......命运就此发生改变。自那以后,那个自称是恶魔的人带着她,打开了一个恶魔的新世界......
  • 范畴篇

    范畴篇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范畴这个术语的,他规定出十个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们是: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姿态、时间、地点、状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范畴,特别是性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