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1300000035

第35章 三、麦克唐纳及其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影响

1.20—30年代中国人民心自中的麦克唐纳

20年代初,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注目苏俄和欧美、介绍世界重大事件的知识分子。苏俄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革命意志;欧美工人运动发展的事实,使中国的先进知识界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麦克唐纳在英国组成第一届工党内阁,无疑对中国知识界和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中国报刊于1923年末便报道了“工党大胜利”的消息。孙中山代表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向麦克唐纳发了贺电。接着,传来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消息:英国承认苏联、英国新内阁提出缩减海军军备案、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出狱、英苏会谈成功、伦敦国际会议成功。这一切,促使人们去了解英国工党,了解当时领导工党的领袖、首相麦克唐纳。

中国进步刊物《东方杂志》于1924年5月首次载文《英国劳动党首相麦克唐纳的生平》,这是中国最早介绍麦克唐纳的文章。同一期上,还发表了介绍工党政治、工党历史、工党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一组文人们认为,麦克唐纳是与列宁类似的平民领袖。报刊上“大战后崛起之平民领袖”的伟人像栏内,把列宁和麦克唐纳的大幅照片突出并排在上端,同时在中间和下端排列了印度的甘地、德国的“工人总统”艾伯特和土耳其的凯末尔。由此可见,这时麦克唐纳在中国已有了较大影响。

麦克唐纳第一届政府垮台至第二届政府成立之间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看到了英国保守党断绝英苏关系、对上海五卅惨案采取蛮横态度、搜捕英国共产党人、加紧侵略我国西藏、挑起英埃和英印纠纷等一系列反动行为,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英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和特点,特别是了解到1926年5月英国总罢工的盛况。麦克唐纳在法国访问期间,在学术界的讲演也被介绍过来了。随着麦克唐纳于1929年6月重新上台执政,中国人又掀起了介绍和了解麦克唐纳的第二次高潮。报刊载文介绍新内阁,并登载“英国新任首相麦克唐纳”照片。麦克唐纳与苏联复交,访问美国的动向,对埃及、印度的政策,都引起了中国人的兴趣,介绍他的活动和主张的文章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进步的国际人物。

随着1931年8月麦克唐纳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人对麦克唐纳的看法发生了激烈的动摇和争议。有人开始指责他叛卖了工人的利益,是“官僚党员”,“倒入敌人的怀抱”。还有不少人看不清英国在大危机中发生的动荡,对他持观察态度。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人开始注意研究麦克唐纳的社会主义理论。193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严恩椿翻译的麦克唐纳著作《社会主义运动》。同年5月,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了刘厚安翻译的另一部麦克唐纳著作《议会与革命》。1934年1月,上海社会书店又将陈子和、史迺绍翻译的麦克唐纳的另一重要著作《社会主义与社会》出版。可见,这是深入了解麦克唐纳、研究其学说的又一高潮,即研究麦克唐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高潮。麦克唐纳成为一位权威的社会主义理论家。这正如严恩樁在其译著序言中所说:“英现任首相麦克唐纳不特为实行的政治家,而亦为眼光深远之政治科学者。在过去30年中,彼不特左右英之社会主义者之政治运动,而亦为英社会党中思想之中坚分子。”“其解释社会主义之意义,阐明社会主义者之目标,辟去批评者根据不正确之前提而作之论断,叙述社会主义开路人之各个的贡献,并逐一确定其应占之位置,提出现代社会主义在政治与经济上所应解决的问题,则其说因始终为最有权威的著作也。”译者通过对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研究,认为:“20世纪为社会主义之时代。……在今后30年或20年间,若国事而有改进之希望者,则政治必走上社会主义之途径。此无可置疑者也。”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麦克唐纳及其政府。1932年《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发表杜光埙的《麦克唐纳全国协力政府之研究》学术文章,指出了麦克唐纳脱离工党的原因,并批评麦克唐纳的内阁牺牲了工党和自由党的利益,并非公平,更不能代表全国。这是一篇时事政论,但也是中国在30年代唯一的一篇评论麦氏的学术文章。后来,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谈社会主义已非易事,对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研究也便无声息了。

2.在中国照搬麦克唐纳“温和社会主义”的企图

麦克唐纳逝世后,仍有想全面介绍麦克唐纳生平和思想的人。曾专门“研究各国劳工运动及劳工立法”的司徒德,1937年便译完了1931年英文版的《麦克唐纳传》。1946年,司徒德将其付南京独立出版社出版。而这正是英国工党已于1945年7月在大选中首次获取压例多数的议席,而中国战后向何处去一时尚未分明的时候。司徒德认为,作为工党领袖、三届首相的麦克唐纳,“他的生平便构成了英国工党史的骨干。”“读这本书,足以使我们知道:……英国温和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译者力图把这种英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并且加以套用。其用心良苦,跃然纸上。他把这本书奉献给中国劳动界的目的是:第一,“我国战后政治要民主化,经济要工业化,则英国的经验可为我们参考借镜者不少”;第二,“麦克唐纳是在英国民主制度之下从事政治生活的,我们看他奋斗的经过,便可从侧面增加对于英国议会制度的认识”;第三,“麦克唐纳在英国贵族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是一个出身卑微而有改造社会志向的人,他艰苦奋斗卒获成功的生涯,足以鼓舞与他有同样志趣的人们,使他们知道怎样迎接失败,怎样把握胜利。”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能够见到的《麦克唐纳传》的中译本,大概只有这唯一的一本。译者追求中国战后的民主化、工业化,力图让人们从麦克唐纳身上得到鼓舞,弄清其社会主义的内容,可见译者当时是个具有进步思想的人,起码是一个改良的社会主义者。看来,麦克唐纳的思想总是和主张社会改革的人们联在一起。然而,英国与中国国情相差悬殊,这种善良的温和的社会主义遇到中国的反动派则无计可施。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中国内战爆发,战火之中,是无人重视麦克唐纳的思想和理论的。而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现实,早已找到了改造中国最好的“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不会求助于麦克唐纳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共产党人对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时起,就是作为第三国际的一个支部而存在的。在理论上,党在初期还较少有直接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许多党的最高领导人都是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本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在实践上,第三国际代表常驻我国,对我党内事务直接坐阵指挥。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麦克唐纳及其领导的工党问题上不可能不受苏共态度的影响。但是,信息来源并非只有苏联这一条渠道。上述中国人对麦克唐纳及工党的介绍和评论,也不可能不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所以,在20—30年代及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根据来自这两条渠道的信息来评论和对待麦克唐纳的。

大部分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与苏联的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相比,麦克唐纳的社会主义显然具有不同的颜色,但又有类似的、不易分辨的因素。1922年7月1日,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在一篇论文中认为,麦克唐纳主持恢复的第二国际(即伯尔尼国际)不是“黄色国际”,而是“浅红色”的国际。并且更进一步认为,第二国际、麦克唐纳的社会主义与第三国际的共产主义,“这是现代社会革命运动的两大潮流。……社会主义(指麦克唐纳式的。——引者注)与共产主义,在学说的内容上没有区别,不过在范围与方法上有些区别罢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一次对麦克唐纳及其同类政党的评论。李大钊认为双方是兄弟的党,同类的党,没有根本分歧的党。党的另一位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也持与李大钊相似的态度。1923年12月,当蔡和森获悉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胜利的消息时,他指出:“工党胜利的形势不仅动摇了保守党及鲍尔温内阁的地位,而且动摇了自由党的地位。……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已整个的破产,而劳工政治正在那里顺利诞生。……这决不是一件等闲的事件。这虽然是一种和平的而非革命的变化,然而和平变化尚且到了这步田地,可见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是怎样的临了他的末日而无存在之余地了。”可见,蔡和森也把麦克唐纳领导的工党的胜利看成是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事业,他赞扬这种和平变化的成果。同期,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表了一系列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文章,评论麦克唐纳组阁。一篇署名“为人”(即陈为人,中共北方局领导成员,主办《工人周报》。)的文章指出:“在历史上做出许多污点的英国保守党内阁,久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所痛恨。……工党乃以正大的政纲号召民众,由工党首领麦克唐纳继起组阁,今后不但英国的局面要起新变化,即世界的趋势亦必随之新开途径,给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者一大打击。”他还注意到政府中社会主义者占多数,其政纲“代表工农利益”,“谨祝英国工党新政府成功,并祝英国劳苦群众拥护和监视自己的新政府。”看来,早期党的一些领导人由于没有受到第三国际关于英国问题论断的限制,一致赞扬第一届工党内阁的诞生,一致把工党、第二国际看作兄弟、战友,起码是坚强的同盟军。这一点不能不说与中国国内当时存在的国共合作的局面有关。蔡和森与毛泽东、张太雷、瞿秋白等是中共与孙中山实行国共合作的主持人,他们把国内的国共合作演绎到国际上去了。合作的主导思想带来了对麦克唐纳和英国工党的较好的评价。

但是,随着工党内阁施政局面的展开,中共领导人内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怀疑和批判麦克唐纳的倾向。同时,也有不同意见相伴而生。《向导》第57期就同时刊登了陈独秀和周佛海两篇观点各异的文章。陈独秀指出工党政府在保守党、自由党制约下,面对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运动进退维谷之势,质问道:“工党执政到底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是什么?所谓不革命而得政权的工党政府,原来不过如此这般!”可以说,陈独秀对这种“不革命而得政权”的主义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这种态度需要具体分析。他在此前不久中共“三大”上,提出“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这显然是无视中国特点的右倾观点。然而在分析英国问题时却走向另一面。当时作为党的领导人的周佛海的看法,就与陈独秀大相径庭。他在《向导》第57、58期连载论文,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工党及工党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周佛海认为,工党组阁“开辟了英国宪政史上的新纪元”,特别是处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素称稳健的英国”,更“表示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是日暮途穷,差不多要与世长辞了。”他对工党组阁的意义显然作了过高的评价。他的具体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马克思虽然主张暴力革命,同时却承认和平革命之可能。然而和平革命要在英国这样宪政发达的国家才有可能,若是宪政没有像英国这样而想用议会政策来革命,那是万做不到的。”第二,麦克唐纳领导的党是社会主义的党。他认为麦克唐纳、斯诺登的主张体现出“劳动党的精神正在根本推倒资本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代之”,他们二人“都是社会主义者”,“当时劳动党议员都是社会主义者”,“英国劳动党现在完全是社会主义党。因之,劳动党的成功,可以说就是社会主义的成功。”第三,工党社会主义的实现必然是曲折的,目前只是初步的成功。他警告世人,“决不能以为此次劳动党成功即为社会主义的最后成功”,由于英国国民性稳徤而缓进,工党“能够维持政权,却难即刻实行纯粹的社会主义。因之,我们决不能以为劳动党成功,为社会主义完全成功”。他预见:“如果劳动党能够维持其政权,他必定渐渐向着社会主义去建设”,“这次劳动党的成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的最初的成功。”

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共产党人处于戎马倥偬之中,无暇顾及与暴力夺取政权没有直接关系的麦克唐纳及其主义了。

建国后,我国社会科学界长期受苏联的影响,在理论上接受了苏联的一些提法。加上1957年以后,左的指导思想逐渐占统治地位,在对待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态度上,必然是持对立的批判态度。20世纪50—6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包围,以及中国国内的实际状况,造成了对外封闭的状态。这样,对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了解就很困难了。1959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于树生翻译的麦克唐纳社会主义代表作《批评的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出版并公开发行。印数只有2 500册。该书加了“出版者的话”,说麦克唐纳“是彻头彻尾的改良主义者,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敌人和骗子。”认为麦克唐纳“使用一些浮辞滥调和隐晦的语句贩卖其改良主义的谬论,无耻地替丑恶的资本主义披上一件社会主义的外衣,企图以此来挽救当时已走入末路的英国资本主义。”他“还无耻地攻击和歪曲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攻击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出版他的著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和批判这一改良主义流派。”此外,在我国大专院校的历史教材里,偶尔可以看到麦克唐纳的名字,但除了“工贼”的称号以外,根本不提及他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形而上学猖獗的年代,对于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研究荒废了。这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建国30多年中,至今尚未有一篇论麦克唐纳社会主义的文章发表,更没有关于麦克唐纳生平和思想的专著问世。

20—30年代中国人十分感兴趣的麦克唐纳及其社会主义理论是毫无意义、毫无影响的东西吗?英国式的社会主义这一流派、麦克唐纳代表的那种思潮消失了吗?

同类推荐
  •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当务之急:2014—2017年中国的最大风险

    未来三年,将是推动改革的关键时期,本书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热点,对房地产调控、医疗改革、行政改革、自贸区建设、人才危机、世界能源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观点独到,语言犀利。作者或援引、或驳斥了吴敬琏、郎咸平、林毅夫、迟福林等多位名家学者的观点论断,分析了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遇到的难题和风险,讨论了中国面临的改革和转型困境。
  •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是对“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与成果的反映和总结,内含中央文件、领导讲话、专题辅导、典型案例、工作交流、企业实践等部分。《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活泼生动,融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各级党组织研究指导非公企业党建的工具书,又可作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学习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

    从钩稽30年代以来世界公共行政的历史开始,深入研究了国外当代行政改革的动因、进程、主要措施、客观效果及其经验教训,对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个简单的常识是:不深入研究就无法了解,不了解也就无从借鉴。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一些国家掀起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浪潮汹涌,迅即席卷全球。
热门推荐
  • 掌剑天尊

    掌剑天尊

    我不追逐光明,我不唾弃黑暗。善恶黑白,尽在一剑!我的天道,剑光永恒!懵懵懂懂飞升到了仙界的陆离,演绎一段天地间的传奇。…………………………………本书已签约,请放心收藏!感谢各位的支持!
  • 惊煌梦

    惊煌梦

    十四年的朝夕相伴,十四年的仰慕爱恋,换来的是一场国破家亡的阴谋,她再不是赵国那个被捧在手心的尊贵公主,而他依旧是世人所仰望的仙人风姿,无双公子。千里之外,是谁在轻叹,时千澜啊时千澜,你灭了她的国,毁了她的家,她这辈子就算活着也再不会是你想要的那个赵笙了,而现在,就算你天天守着她的坟,她也不会再回来看你一眼。她死了,变成了一堆白骨。
  • 王俊凯之薰衣草乐园

    王俊凯之薰衣草乐园

    小时候在一片薰衣草地的一次偶遇中邂逅,彼此一见倾心。可是,突然有一天小女孩爸爸妈妈说要离开这座城市,飞往英国。在临走时小女孩送给小男孩一条手链,小男孩送给小女孩一个玩偶,于是就这样就此别离。他们互相思念着对方。十年后,他们再次遇见认出对方来了吗,又会发生怎样的一系列事情呢?他们会幸福吗?请拭目以待#^_^#
  • 走失南城

    走失南城

    天晴又一色,青柳隔岸花梨,谁忘谁念谁记得那烟雨迷离。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荒唐到女子称帝,许芊茹以为她将再也只是孤身一人,而岁月却可笑的再次搁浅了自己,南国新帝加冕之日,她竟发现即将称帝的公主与闺蜜沁贞长的一摸一样!!!接二连三的,她不断的遇见那些熟悉的面孔,不断的发生又一场场难割心怀的故事。这算是上天的赠礼么?在另一个时空,她遇见她生命里那些曾无法割舍的人。就好像2014年大学校园里的他们,在这里,又再见。如果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那她是否只有听天由命的让自己活下去。岁月无声的让人害怕,梦中,她似乎看见自己,又把心怀走失在了,这浩大的南城……
  • 我的老大是特工

    我的老大是特工

    本就注定了一生的他因为师父的离去而从此改变了命运他要变得强大给自己天下他要给师父最欣慰的报答“或许你我没有成为朋友的缘分,但愿你我不会成为敌人。”傲睨万物,舍他其谁!不谙世事的深林特工的励志成长史,你值得拥有。新人新文,多多支持!
  •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她是雇佣兵界的翘楚,却被心爱之人残害而死。一朝魂穿,涅磐重生。她是病太子的冲喜新娘,却树威里外。更过分的是竟然让她喝一只鸭子拜堂,立刻怒火中烧,把礼堂弄的鸡飞狗跳。养亲信,通经脉,升等级!二小姐阴险狡诈,她便更胜一筹七皇子欲意轻薄,便让他断子绝孙云国太子情牵,雨国太子意动,云国皇帝迷乱,雨国皇帝强求,看她如果且试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花的贴身贱男

    校花的贴身贱男

    初入校园便惨遭横祸的少年,却意外获得了特殊能力。正高兴间,却忽然看到了原本不该看的东西,正所谓——我本良贱人,一贱校花误终身···
  • 神圣秩序

    神圣秩序

    构建一个帝国。设置一套秩序。且看纵马风云。
  • 盛宠萌妻

    盛宠萌妻

    他,是权利的象征,万人之上,这一生,只将权利用在她身上。她,是被人遗弃的女婴,阴差阳错,被他捡回家,从此躲在他的羽翼之下。【萌妹篇】“讨厌…人家又要迟到了!”娇小的少女,致缺缺的看着面前的早餐。“先吃早餐。”某男淡定的喝着茶。“可是……老师会说我的。”不开心。“谁敢!”某男眼中闪现暴戾之色,随后转为温柔,“先吃早餐。”
  • 地下王朝

    地下王朝

    一个剑与魔法并重的世界,一条神秘徽章里的乌金飞龙一只从万兽坑从爬出来的战兽会对这个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个被神秘闪电洗礼过的少年,怎么从一个流氓头子,到建立了庞大的地下王朝,成为大陆黑暗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