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9400000020

第20章 佛寺与人生

一、从生到死的佛缘

在泰国,上至国王下至村民都信仰佛教,整个社会都浸透了佛家的思想和精神,普通民众每天都跟佛寺以及佛寺中的僧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泰国城乡,随处都可见到身披袈裟的和尚。在路途上,在集镇或在村寨里,僧人与俗人熙来攘往,给人以一种“有缘无处不相逢”之感。

按照泰国的风俗,凡小孩出世,首先要请僧人取名字。待小孩长到11至15岁,无论男女,都必须举行正式的剃头礼。这种剃头礼对于男童来说,因日后还要剃发成为小和尚,所以不一定很隆重。女孩子举行剃头礼,即表示其成人时期的开始,因此其隆重程度,与男子为僧差不多,届时必须延请高僧主持。主人家在堂屋中须陈设礼佛和奉佛的器物,用芭蕉叶之类做成五六层小花佛塔,中盛鸡蛋一枚,外披彩丝一方,供于堂屋正中,高僧合掌诵经后,接着剃头施法水;由高僧带领主家众人围绕佛塔走三圈,主人即宴客作乐。贫穷人家无力担负剃头礼费,可以等待“行脚僧”路过家门时,斋僧后请求剃度。“行脚僧”是泰国一种不住寺院的僧人,平时手携白布大伞和饭钵,四处出游化缘;晚上就张开大伞作帐,席地而卧。这些行脚僧多通晓“贡头术”,他们在泰国也有被称为弄巴和尚的。女子一旦举行过剃头礼,便可婚配了,否则认为婚嫁不利。故在泰国佛教风俗中,如发生奸淫未行剃头礼的女子的行为,其罪恶极重。

泰国男孩通常从小就要学习浅显的佛教经文,赞颂佛祖的尊严和神圣,以使佛教思想深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泰族男子一生中,通常都要进佛寺过一段寺院生活,即前面所说的“短期剃度”。凡未当过和尚和预备和尚的男子,是得不到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的。所以泰人家庭,不论贫富都以孩子能到佛寺当和尚为荣。男孩20岁左右就可以正式入寺当和尚,在此前可以先当预备和尚。当预备和尚也需举行受戒仪式,孩子的父母必须筹备袈裟等物,向亲友发出请帖,并请一位亲友做男孩的义父。义父的责任主要在于承担预备和尚的生活费,这就保证了贫穷的孩子也能当和尚。受戒的当天,男孩剃去头发后,由一个当过和尚的老人给孩子的双手拴线,并用巴利语向他祝福。

一般说来,年青人剃度为僧,主要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进入涅,而是为父母积功德,剃度为僧也可以看作是还自己对父母欠下的债,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旦结婚以后,按照过去的习俗,男的就要搬到女方家居住,就没有机会报答自己父母了。因此,在结婚之前剃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泰国,妇女不是能受戒剃度的,这样她们的功德只有靠儿子来修取,她们的儿子受戒剃度后,她们死后也才能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以免受生死轮回之苦。另一方面,泰人认为,好的品德和行为都是从寺庙里培养出来的。凡是到寺庙里剃度学习的人,都被大家视为懂得礼貌规矩的人。男子必须在为僧还俗以后,才可娶妻成家。少女们都认为当过和尚的男子德性善良,是较理想的婚配对象。男女结婚,除男家要请僧人参加仪式外,女家同样也要邀请高僧诵经,由僧人用符水酒洒新郎新娘的头面,据说这样可以除去魔鬼,增进夫妻和好。只有经过僧人念经诵佛之后,男女才算正式成亲,开始家庭生活。

在泰国,人们把死看得比生还要重。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灵魂升天或转世。所以,丧葬仪式也特别隆重。按佛教规矩,人死后都实行火葬。丧事之初,首先要请高僧为死者诵经超度。贫穷人家,初丧就可以举行葬礼,送柩到寺,行过诵经和法水洗礼以后,便可举火焚葬。焚尸后三日,将骨灰收拾回家,藏在铜制的小佛塔内,便于祭祀。高贵人家,将死者装入殓,贴金箔于面部或全身,并将棺停在宫或寺中,若干年后,待尸体已经干燥时,再举行火葬。届时,周围名僧都来会葬。火葬后,将一部分骨灰分给佛寺,以便纳于“舍利塔”,一部分则跟遗像俱存在家中。除举行火葬外,还有天葬,行天葬者,被认为与佛无缘。

总之,在泰国,可以说人人都有佛缘,一切都离不开佛教。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家”与“寺”

佛寺,在泰国人民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和佛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村民离不开寺庙,寺庙也离不开村民,可以说,每个村民从生到死都与寺庙联系在一起。寺院对泰国百姓来说并非仅仅是作为宗教生活的中心,而且也是重大的村落政治、社会中心。村里的重大事情,都是在佛寺讨论决定的。村落的选举一般都是在寺院里举行,遇到紧急情况时,也是在寺院里打鼓报警,通知村人。甚至到各村巡回放映的电影常常也在寺院里举行。

同时佛寺也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会面、交流的社交场所,人们有事无事都喜欢到寺里坐坐,聊聊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或多或少与佛寺有关,和尚参与讨论解决也很自然。和尚大多数是本村人,对村里的情况十分熟悉,与村民有着共同的利害得失,他们在很多事上都愿意给予村民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村民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还根据实际需要,帮助村子修订发展计划。村里建房修路,和尚也参与动手。他们还常为村民们治病、看相,以及充当诉讼的裁决人。村民之间发生了纠纷,也很乐意请和尚当裁决人,因为他们认为和尚办事公正。

一般家庭的男孩待到稍微懂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他们的父母一定要送他们到寺里当和尚,以便让他们有机会读书识字和初步学习一些佛门戒律。佛寺就是青少年的学校。学问渊博而受人尊敬的老者,是孩子们最合适的老师。孩子的学习情况如何,这取决于担任教师的和尚的学识和能力,以及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但一般说来,大多数孩子只能马马虎虎地识些字,更主要的是使他懂得做人的规矩。和尚一般都是有文化的人,除了自己修行外,还要在各方面为村民们作出良好的榜样,包括对村民进行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有的和尚比较重视向村民宣讲佛教的戒律和教规,即侧重于佛教经典的学习;有的和尚则教人面壁打坐,即侧重于默思内省的功夫。剩下的时间,他就会自愿担负起教孩子们读书的任务。

在泰国农村,跟随和尚读书的小孩们,多数都是这个和尚的侄、孙或其他远近亲戚,所以他们称和尚为“銮泼”(和尚爸爸),“銮布”(和尚爷爷)或“銮达”(和尚公公)。村里的和尚也多半是本村人,跟这个村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亲戚关系。有的和尚一生都在佛寺中度过,从未还俗结婚。也有一些是重归佛门的老人,当儿女们都长大成人,婚嫁完毕后,他们自己也开始衰老了,干不了什么活,在家里闲着也闷得慌,于是干脆到寺庙里听和尚诵经说法。其中有的可能就大彻大悟,甘愿落发为僧永不还俗。这样,他们也就成了儿孙满堂的“銮布”“銮达”。

泰语里有“盖寺庙供孩子玩”的说法。在村里,有能力帮助修建佛寺的人为数并不多,多为村里的富豪。他们修佛寺的目的是为了积功德和显示自己的体面,附带的结果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敞、可供玩耍的地方。除了富家子弟的孩子,他们仆人的孩子,以及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去寺院里玩耍。所以,佛寺除了有其宗教方面的功能外,还是孩童们的游乐场。父母们要忙着干活,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让他们到寺庙里玩耍,这里比别的地方安全得多。孩子们喜欢到寺里的院子里玩,除了有空间外,还因为那里有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小沙弥和他们一起玩。在寺庙里,孩子们对和尚存在着一种敬畏心理,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敢当着和尚的面,往往到佛堂后面或和尚看不见的地方去吵。因此,泰国孩子们中间流行着一句口头语:“到佛堂后面去。”意思就是说到佛堂后面去比拳头。

泰国佛寺还是民间音乐、舞蹈和艺术的发源地和保护地,和尚们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但凡寺庙举行盛大的庆典,往往配有音乐、舞蹈演出。一些佛寺,还免费给孩子们提供音乐、舞蹈方面的指导培训。此外,和尚们常用闲余时间制作零星的生产生活用具和民间工艺品,分发给乡亲们使用。如农村妇女们使用的做工精细的扁担和划船用的桨,节日里用的祭祀器皿等。和尚们制作的用于喜庆时节燃放的烟花,也是很有名的,几乎每个寺庙的和尚都会做,而且各自都有自己拿手的品种。有的寺庙擅长做火箭,有的寺擅长做搭莱,有的擅长做帕喃,有的擅长制作帕努(都是不同种类的烟花火炮)。各寺间还搞评比竞争,做得好的寺可以夺锦旗。

三、寺庙、学校

在泰国,学校和佛教也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军校,都设有佛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佛教的基本教义,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加坐禅训练。而在民间,到寺院短期出家,接受正规的佛教教育与僧团生活的训练,更是从国王至平民,每一个男子在年轻时都必须经受的教育。

在乡村,寺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学便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因为在旧时,乡村中没有什么正规的学校,只有寺庙是儿童们接受教育的惟一场所。事实上,泰国大多数早期的学校都是和尚们开办的。接受寺庙教育的既有正式剃度出家的小沙弥(小和尚),也有没有剃度过的俗家儿童。上课的地方一般在饭厅或走廊里,一个和尚同时教好几个学生,也不分班。寺庙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基本都是这样的景象:

一清早和尚吃过早餐后,就开始上课,到将近中午和尚要吃午饭时才休息。学生们先去为和尚收拾吃饭的地方和准备饭菜。吃完午饭后,和尚去打坐,让学生们各自去写字、背书。下午寺庙里一般都很静,没有什么人来拜访,因为大家都知道和尚要打坐。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不管是当了学生还是没当学生,只要让他们单独在一起,没有老师管束,就免不了要淘气。和尚打坐的时候,就是孩子们的好时光了,因为终于有了玩耍的机会。他们在一起玩陀螺、打弹子或踢皮球,调皮的孩子则去捉寺里的鸡。他们用一根长绳子结成活套,在周围洒点米,当鸡脚踩进绳套里的时候,赶快拉绳套把鸡拴住。鸡的叫声和挣扎,使和尚闻声而出,要用戒尺来收拾顽童,孩子们四散奔逃,躲藏起来。

下午四点,和尚已打坐完毕,洗个澡后,又开始为孩子们上课。他先检查孩子们背诵和抄写的作业,达到要求后才接着往下讲。到了傍晚,在孩子们放学回家以前,和尚还布置一些晚上的功课,往往要求他们背诵五戒、八戒和七本经书。凡在寺庙里寄宿的学生,都要被剃度成小和尚。放学后,小和尚还要去担水,找柴来烧开水,或去村里化缘。干完这些事情后,天色已晚。待和尚念完晚经,小和尚就去为师父按摩。师父便乘空教他一些念咒、治病的本领。到了晚上,有些新入寺的孩子不习惯不吃晚饭,肚子饿得难受,但又必须忍耐。有的孩子家在附近,便溜回家里吃点东西,吃完后才返回佛寺。晚上大家各自去背书,有的在佛堂前,有的在凉亭里。这时寺庙里充满了一片读书声。读了一阵后,孩子们又开始嬉戏玩耍了。这就是典型的泰国农村佛寺教育。

在城市,佛寺教育比农村要更加规范一些。僧人们以佛教的慈悲、谦恭、孝敬、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来教育孩子,教导幼童先认“佛陀、三宝”之类的字。以尊崇三宝、守五戒、孝敬父母师长。在这样的教育下,五六岁的小孩看到僧人时,马上就会合掌敬礼说:“师父好”“阿弥陀佛”等,从小就崇敬和信仰三宝。泰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达目努博士说:“一旦你信仰佛教,它就会引导你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要做什么,往哪儿去,佛法都将给你智慧,让你以最好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使你自己,而且也使你周围的世界变得吉祥安乐。”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人们一生之计无疑是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因为在童年时代,人们所受的教育,很容易成为一生中所秉持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等基本生活观。如果在儿童时代,受到了慈爱和智慧的熏陶,长大后就容易善良而正直,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若没有慈爱、智慧的佛教精神教育,儿童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模糊迷茫,就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观念。泰国的这种寺庙教育对其人民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深刻和长久的。佛教认为人生短暂,物质有限,转眼皆空,所以人活着就要轻松、随意,积极而不走极端。这种思想对泰国人的影响很深,使他们具有一种随遇而安、平和温顺的民族性格。诸如紧张、崩溃、溃疡等现代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泰国人中间是很少的,这其中佛教精神的影响功不可没。

佛教不仅深深扎根于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深入到贵族王室和达官显贵的精神和生活之中。泰国宪法规定: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国王必须是佛教徒,这样他才能作为佛教的保护者。在一般情况下,国王在未登王位前,也都要先入寺过一段时期僧侣的修行生活,贵族和官吏往往也需要经过一段黄袍托钵的寺院生活。王公贵族尚且如此,一般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不少泰国国王都出家当过和尚,曼谷王朝拉玛四世王昭华蒙谷(1851—1868)在登基前已作了27年的和尚,其时间之久,是其他国王所不及的。他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精通小乘佛教的巴利语言;他曾发起过宗教改革运动,旨在摒除那些与小乘佛教正典不一致的东西,努力改变僧团生活和编修藏经。当今的拉玛九世国王普密蓬年轻时也入寺做过和尚。

国王和贵族们入寺做和尚不但强化了他们王权的正统性,而且也能使他们认识和了解僧人们的生活,并体会普通人民的感受。此外,无论国家大典、军事出征、新法令的颁布、国王的加冕和官员的晋升,都要按佛法办事,需要得到僧侣的光临。在普通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僧侣的活动更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任何一个家庭的儿童成年、节日喜庆、婚姻、丧葬等,都要举行一定的佛教仪式,并延请高僧前来诵经念咒,滴水点粉。这种丰富的佛教生活习俗,在泰国早已蔚然成风。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热门推荐
  • 痴情王爷: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痴情王爷: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红莲国一向不喜好女人的妖孽王爷,却破天荒的将她养在身边,疼进了骨子里。她赌气要离家出走,却被那妖孽拦住讨债:“本王的出浴图都叫你卖遍了整个莲都,你得负责……”某女不满:“让我负责也行,你得说你是因为什么看上我的!”某王爷妖孽一笑:“因为你傻。”某女闻言暴怒,正要发飙之时某妖孽又开口了:“但本王就是喜欢你这种有点傻,脑子不好使的,嗯……很好养活……”(宠文)
  • 妖孽邪王的嗜吃小王妃

    妖孽邪王的嗜吃小王妃

    古训曰:妖人媚姿,祸乱必生。想她浅笑倩兮,随世浮沉,长袖善舞,却只为一人。红颜倾尽天下,皇子为她舍弃皇家,教主为她违誓欺教。祸乱朝纲又如何?哪怕是红颜薄命,她也要保护所爱,即使他会恨她,即使他会忘记她,亦毫无畏惧!
  • 黑道纵情:误买断袖妖夫

    黑道纵情:误买断袖妖夫

    简介:她把一张支票砸到他桌子前面:“一亿买你,卖不卖!”他垂目看了看那张支票,狭长的妖孽眼眸顿时眯成了一条缝:“不卖!”她朝后面跟着的几个彪形大汉挥挥手:“打昏,拖走!”三年后,她成为T国最神秘的影子特工,为复仇归来,再遇一直等着她出现好一洗前辱的他,黑道,不再平静。男强,女更强,强强联手!
  •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绯闻国王·新宿2010

    绯闻国王·新宿2010

    东京……松岗真一看着电视机里的自己,在初冬的0点被这座叫做东京的城市彻底伤害了。是选择顺从这座城市的规则,继续他的王者之路。还是背弃母亲一样包容着他的上层规则,满身伤痕地拥抱他的女王?六年后,东京,曾经的女王带着黑色的暴风雨回到这里。六年后,东京。曾经的王子已经变成冷血骄傲的上层社会之王。六年后。一切都变了,但是爱还在,它穿越了几千公里的荒漠,继续着那个永恒的传说。
  • 多梦季节

    多梦季节

    因为上一代,所以要联姻,可是自己算什么,看上了自己的妹夫,当然不可以,你们演着一出算什么?去日本只想疗伤,可是红了,怪我喽!陈思源追我,我对他也挺有好感的,要不在一起吧!严彦也不错啊,不行啊,韩清喜欢他啊,而且小爱的命都在他手里了。什么?!柳赫晞也出道了,还要同我合作,陈思源!pass!和好?你怎么不去找我妹了?和好是吧,没门儿!柳赫晞!pass!我该何去何从。十二月的日本与中国不同,我将要在这里和这群人发生什么故事呢?······“到头来还是要给你生孩子,你当初为什么不努力点,兴许我就不走了!”突然身体被一种力量带进了一个怀抱,“这种时候别说话。”
  • 魔道人生

    魔道人生

    一名被人人唾弃的少年,因为老爹临死前的愿望,毅然踏上了魔法修炼之路!纵使人人瞧不起我,纵使人人都称我废物,为了老爹的遗愿,为了不再受人凌辱,我也要变强!变得比他们都要强!!一天夜晚的偶遇,给了这名少年,变强的契机。他,未来将会是怎样?
  • 散落在云端的我们

    散落在云端的我们

    青春原本就是一场闹剧,但那时候的我们最真。
  • 领导能力改变世界

    领导能力改变世界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率领部属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领。严格说来,领导能力不单是管人的能力,还包括影响人的能力;不单是激励下属的说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属的身教魅力;不是仅仅靠自己行动,而是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问题。
  • 天符大师

    天符大师

    异界修炼者青云,鬼使神差附身到吊丝猥琐男赵天启身上,面对同居的大美女公务员,娇美的女教师,还有傲娇的白富美学生,突然惊呼,美女啊,求你别爱我成吗?都市黑恶势力,求求你们,别惹我成吗?不是天启哥胆小,是你们太弱,一不小心,就是连根拔起。武者门派,求求你们,别不分时候装逼,变成傻逼了,天启哥可不想你们掉眼泪。总而言之一句话,为了安稳的生活,远离天启哥。(这是热爱《天符大师》书友们自己的书,它的未来在哪里,答案在每个书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