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9400000013

第13章 国际舞台上的泰国人

当代泰国人在国内不懈争取民主自由,在国际舞台上也堪称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的机敏,赢得了不少远比泰国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的钦佩。他们在维护民族的独立、自由,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国家的大智慧,令世人刮目相看。

纵观泰国当代史,人们会发现,泰王国时常表现出倔强的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和实用主义的行为方式,二者的绝妙结合为这个国家铺设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作为一个人口不过6000多万,国土面积仅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亚洲中等国家,泰国人的生存智慧着实令人敬佩。泰国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智慧使自己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泰国是东南亚历史上惟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它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曾成功举办过亚运会等许多大型国际性盛会。此外,泰国还是联合国早期的会员国之一,在1946年12月就加入了联合国。许多国际组织都在泰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都在泰国召开。

一、泰国外交的特点

由于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泰国人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带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特色。泰国人的传统外交政策有这样一些特点:

开门迎客泰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对外开放,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八方来客,而不是闭关锁国,盲目排外,闭门谢客。早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泰国就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联系,允许外国人来泰经商、传教、定居,甚至任用外国人辅佐朝廷。16世纪西方人东进以后,泰国进一步打开国门,日本人和葡萄牙人在泰国建立了定居区。日本人山田长政甚至还担任了国王的宫廷卫队长。1680年,希腊人华尔康被任命为泰国对外贸易总监,后来还被泰王封爵,掌管泰国外交和财政。华人的经商才干也受到皇室的重视,18世纪初年,阿瑜陀耶王朝还任命一位华人掌管国家对外贸易大权。

曼谷王朝建立后,特别是朱拉隆功亲政后,聘用大批西方人士在政府部门任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泰国有幸成为东南亚地区惟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不能不说与这种开门迎客的积极外交策略有关。

左右逢源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其他手段把东南亚地区国家一个一个变为殖民地。面对强敌压境,拉玛四世说:“我们惟一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真正武器就是我们的嘴巴和充满健全思想和智慧的一颗心。”拉玛五世进一步指出:“泰国是一个小国,人力有限,不能与列强进行战争,必须八面玲珑与人无争,不能过分亲近某一强国,也不可过分疏远某一强国。”泰国正是依靠这一外交策略以及灵活的外交手腕,在英、法两强间左右逢源,利用矛盾,结果保全了自己。

看风使舵泰国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往往左顾右盼,根据对方力量的强弱而采取行动,等到事情结果明朗了才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外交政策常被外界称作“顺风倒”政策和投机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为避战祸宣布中立。但战争快结束时,泰国看到保持中立对己不利,于是立刻宣布参加协约国,从而战后获得战胜国待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泰国政府曾与日本签订攻守同盟,向英、美宣战,卷入了战争漩涡。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泰国政府两天后即发表和平宣言,声明对英、美宣战无效,并宣布将在战争期间获得的马来西亚和缅甸领土归还英国,赔偿居住在泰国的英、美公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损失。二战结束后,由于获得美国的支持,泰国没有被当作战败国处理。

当代泰国外交政策继承和发展了自近代以来的一贯做法,其主要特点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基本原则;把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政治、经济关系作为外交的基石,积极拓展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灵活外交”策略,善用“大国平衡术”,重视发展同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大国的关系;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提出并大力推行“变印支战场为印支市场”的政策;实行“全方位外交”,重视与第三世界的互利合作。2001年2月,他信·钦那瓦就任泰国总理后,其政府仍坚持传统的外交策略,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全方位的外交方针,尤其重视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强调立足东盟,加强与东盟各国在经贸、投资、禁毒、跨国犯罪、湄公河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注重地区问题和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多边和国际事务,继续重视和加强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东盟——泰国人纵横国际舞台的跳板

泰国是东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1967年8月,泰国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发起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theAs sociation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经过几次扩大,东盟又吸收了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现共有10个成员国,是当代世界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泰国坚持东盟提出的实现东南亚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一直把加强东盟的伙伴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石,特别强调发展同东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泰国本着协调矛盾、走向联合的精神,成功地调解了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之间因马来西亚联邦成立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以及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之间关于沙巴主权的争端,为维护东盟的团结、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如,1988年7月差猜·春哈旺当选为泰国总理后,政治上加强与越南接触,积极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的政府首脑磋商,协调立场,为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维护和促进东盟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上泰国加强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联系,认真推行“变印支战场为印支市场”的政策,通过外交行动先于发达国家和东盟其他国家进入了印支市场。

1991年,泰国继印度尼西亚“共同优惠计划”、新加坡“成长三角”、菲律宾“东盟经济合作条约”、马来西亚“东南亚经济集团”建议之后,提出了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1992年1月,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采纳了这项建议,决定在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东盟在一体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1999年12月,东盟各国决定进一步加快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三、泰中关系

泰中两国是近邻。虽然两国不接壤,但中国的云南省隔缅甸的掸邦与泰国相望,最短距离仅200多公里。泰人与中国人的友好交往自古迄今至少有2000年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中国古籍《廿五史》等记载,早在汉唐时期泰人与中国就有了友好交往。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的登流眉、罗角、真里富等国,都与中国宋、元王朝有着友好交往。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兴起后,于1292年至1303年间先后9次派遣使者访问中国。中国元朝也曾3次派使者访问泰国。随后,中国制瓷工匠应泰国邀请前往传艺,他们制造出来的精美瓷器曾畅销东南亚。自素可泰王朝建立以来,泰国就成为东南亚各国中同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

明朝时期,是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即暹罗王朝时代。这是泰中关系史上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据史书记载,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112次派遣使臣来华访问,有时一年就达6次之多。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明三宝太监郑和曾两次出使暹罗国,受到友好款待。两国经贸与文化也频繁交流,华人到泰国经商、定居者不断增多,有的华人还充当泰国使臣的通事、副使,乃至正使。清朝的200多年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继起的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与清朝保持密切交往。此时,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约有80%的泰国商品运往中国销售,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超过所有外国船舶的总量。在泰国境内从商的主要是华人。到拉玛三世时,移居泰国华人已近百万人。

清朝末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两次赴泰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中华书报社”,得到旅泰华侨和泰国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辛亥革命后,中国希望同泰国建立邦交,先后多次派人赴泰商谈建交问题,但一直未果。二战爆发后泰国銮披汶政府奉行亲日政策倒向日本,并于1942宣布加入德、意、日轴心国。但泰国主张抗日的“自由泰运动”等进步组织仍然与中国保持着友好互助关系,与中国抗日力量遥相呼应、相互支援。日本投降后,泰国与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正式建交,签订《中暹友好条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7年,泰国亲美的陆军总司令沙立元帅上台执政,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禁止泰中往来,两国关系从此中断了14年。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第二次印支战争的结束,二战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产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中国作为一支重要力量重返国际舞台。1972年8月,泰国政府应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的邀请,派出以警察中将春蓬·罗哈差腊为团长的泰国乒乓球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从而使自1958年以来中断了14年的泰中关系开始恢复。同年10月,巴实·干乍那越率领泰国商贸代表团前来中国参加秋季广州交易会。1973年6月,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泰国,双边关系进一步改善。1974年12月,泰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关于禁止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议案。1975年3月19日,泰国总理克立·巴莫在国会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7月1日,泰中两国正式建交。

泰中关系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双方达成的建交联合公报解决了两国间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表达了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后,两国人民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和加强。现在,两国除了互设有大使馆外,泰国还在中国的广州、上海、昆明设立了总领事馆,中国也在泰国的清迈和宋卡开设了总领事馆。

建交以来,泰中关系、民间往来、经贸关系无论从规模、层次、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两国领导人互访十分频繁,民间往来日益增多,人民之间的传统情谊与日俱增,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迅速发展。两国无论是在国际事务还是双边关系上,都堪称“邻邦友好合作的典范”。1975年泰国总理克立·巴莫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78年邓小平成功访问泰国。此外,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乔石、李鹏、李瑞环、朱镕基等中国领导人也访问过泰国。泰国历届总理、国会主席、议长等主要领导人也访问过中国。双方在教育、文化、宗教、体育、卫生、贸易、旅游、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也非常密切,各类代表团的相互往来非常频繁,两国签订了几十项互利合作协定。

建交28年来,泰中双边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逐年增加。建交初期两国的贸易额仅有2500万美元,1991年达到12.69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38.2亿美元。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70.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泰国向中国出口28.7亿美元,进口36.9亿美元。在互相投资方面,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对华投资最早的国家,1981年泰国企业家就开始向中国投资。中国对泰国的投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最近几年,中国在泰国的投资项目已从合办中小型工厂,扩展到重大工程项目的合作。正如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1995年12月在会见中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时指出的那样,泰中关系发展得很好,两国“已经到了不可分的程度”。两国领导人也多次称赞泰中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亲戚”,“泰中一家亲”。

泰中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异,但是由于两国始终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就为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9年10月泰国总理差猜访华,邓小平主席在会见他时指出:“中泰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泰国政局虽然几经变动,但两国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泰中两国虽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但两国都属于东方国家,不仅在地理上相近,而且有许多民族、文化、宗教、历史方面的共同点。加之两国间不存在领土争端、民族纠纷等带有根本性利益冲突的问题,这就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执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国长期以来同受东方文化的熏陶,两国政府在主权、领土、内政、人权、平等问题上都有许多一致和相似的看法。在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上也是一致的,这是双方在诸多问题上能达成共识的基础,也是未来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21世纪泰中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同类推荐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 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热门推荐
  • Boss来了

    Boss来了

    别人都说,文这这是傻人有傻福,所以才被旗锐集团录取。然而,事情的真想何会如其简单?这这小职员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大Boss祁叡,从进集团后就一直被无情地压榨着。如这这说,资产家都是冷血的...
  • 上仙人

    上仙人

    青雨潇潇暮色改,繁花落尽子规啼。一入红尘终不破,几缘因由人错落。铮铮琴音,潇潇牧笛,我本心在天地,芊芊素手,札札机杼,我意有佳人尔。这是个苏铭与南宫的故事。
  • 淬炼三国

    淬炼三国

    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尘封1800年之久的历史迷雾。龙毅,这位在公元188年奇迹般出现的神秘人物,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奄奄一息的东汉王朝因他爆发出极大的生命力,再度强盛千年之久。他的种种举措以及他最终的离奇失踪,都让历代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却又津津乐道,尽管他的某些思想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确将汉朝百姓的道德修养和经济生活提高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层次,而由他所建立的天一道派,至今在民间仍影响力巨大,所以历史学家习惯将龙毅之后的汉朝称为“天一汉”,又将这位无冕帝王称为天一大帝。在他的衣冠冢里,除了其亲手铸造的一柄天一圣剑外,竟然留有一本名为《淬炼三国》的个人回忆录,扉页上有一行小字:“我原本只想与欧冶子比肩,可历史总因偶然而变。”
  • 东亚风云录

    东亚风云录

    1644年,满清入关。明将李定国力挽狂澜,延续国祚,终将国界奠定在秦岭淮河一线。历经百年沧桑,明与清两个王朝同时跨入了20世纪。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两个先进的东亚大国,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世界?这里有壮怀激烈,也有似水柔情;这里有戎马倥偬,也有宦海浮沉;这里有伟大的人格,也有卑劣的诡计;这里是二十世纪的东亚全景,伟大的史诗就在这里奏响!(书友群451423591欢迎加入讨论!)
  • 最后的旅程

    最后的旅程

    针对贝格宁神殿的袭击再次将众人推入了关于“三圣石”的争夺之中。
  • 军火召唤师

    军火召唤师

    神魔大陆上,万族林立,神魔族独尊大陆藐视众生,兽族规模庞大野心勃勃,海族统治海洋却对陆地觊觎极深,星族看破一切无欲无求,却似乎隐藏极深,唯我人族,寄人篱下飘忽不定,堪堪自保……面对日渐混乱的大陆,人族该何去何从?这究竟是人族崛起的大世,还是即将消亡的末日?本书一号书友群317665993欢迎各位加入一起来讨论情节哦。
  • 专职小保安

    专职小保安

    泡校花,斗富豪,偷窥要起早。小保安觉得再没有比校园里的女孩子更可爱的动物了,就算使劲盯着她们看,她们也只会表情羞涩地从你面前走过去。
  •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我们都渴望长大,但长大就像蛹羽化成蝶一样,有快乐也有烦恼。在本书中,作者讲述如何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时间,克服懒惰和粗心,改掉不良习惯,让你在不断磨砺自己的疼痛中,独立而坚强地成长,摆脱成长中的各种迷惘和烦恼。
  • 摇月城系列

    摇月城系列

    摇月城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谁也无法知晓,就像我们月家的祖先源于何朝何代,并未给后人留下任何文献资料,唯一留下的只有这座宏伟而缀满沧桑的摇月城。没人知道远古的某朝某代曾经发生过什么,只知道月氏一族人丁单薄,每代城主诞下一名传承人便无法再生育。
  • 铁骑踏苍穹

    铁骑踏苍穹

    是上天的宠幸儿还是手中的棋子?亦能跳出棋盘?为了亲人、为了兄弟、为了女人,少年的他不仅付出万倍的汗血,还随时付出生命!面对困难,不逃避!建学院、设军团、夺神器、斩天道、成永生为了活下去,继续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