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6100000007

第7章 从潘金淑到柯莱瑞: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标题来自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主教的书名《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当这种比任何殖民地都更为严酷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结束后,他担任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主席,为南非寻找一条种族和解之道。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面对昔日的血海深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挣脱锁链的不只是被压迫的黑人,同时,还有与他们长久地铐在一起的、被视为压迫者的白人。

在这本书里,图图主教讲了一个小故事: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

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

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故事1 一个名叫宽恕的小镇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校长的李家同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去非洲旅行,很多人介绍他去一个小镇。人们叫这个小镇K。S。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

在小镇上,好多地方都以K。S。命名,饭店叫作East K。S。咖啡馆叫作K。S。Cafe,诊所就叫K。S。诊所。咖啡店的老板听说他是从台湾来的。神情立刻一变,一再地询问台湾的情况,就像一个台湾迷。在非洲,很少会有人对台湾有了解,更谈不上兴趣了。

后来,老板告诉了他,为什么这个地方到处都叫K。S。以及他为什么对台湾这样着迷。很多年前,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到这个小镇做义工。这位年轻人是工学院学生,设法从台湾运来机械,并教会当地学生如何使用。他尽力让自己的生活与当地人一样,但大家仍然知道他是那里最富有的人,他有计算机,有手机、电子照相机,他也捐了好多视听器材给学校,这些器材都是当地学校买不起的。

当地治安不好,校长担心他会被抢,就叫他住进学校里去。可是,有一天,还是有歹徒进入了他住的地方,洗劫一空,还杀害了他,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警察来了,也查不出所以然来。小镇居民悲伤之极,想不到抢匪居然会杀害如此善良的人。

年轻人的家属来了。出乎人们意料,家属似乎对此事早有预感,虽然非常难过,他的父母仍很镇静地参加了安葬仪式。

小镇上的人都来了。这个国家是天主教国家,所以在教堂里举行安葬弥撒。但是,这次弥撒却是中文的,连圣歌也是中文的。在弥撒结束的时候,年轻人的爸爸向大家讲话,他说他的儿子在一个多月以前有一点奇怪的感觉,认为可能会有人要来抢他的财物,而且他也极有可能丧失生命,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父母,请他们有所准备,万一他在非洲去世,他们一定要原谅杀害他的人,他们如果不是如此的贫困,绝对不会沦为盗匪的。

年轻人除了要求他的父母心中不要有仇恨以外,还要求他的父母做一件事,他认为非洲最缺乏的基础建设是灌溉系统,希望父亲能够出一笔钱来替这个小镇建造一个灌溉系统。他跟小镇的官员谈过,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经费;他也希望父亲替小镇种植一片防风林,以防止小镇的沙漠化。

这位悲痛的父亲最后承诺,一定会完成儿子的遗愿。而最令大家吃惊的是,他还展示了一幅中国的字画,上面写了两个中国字,小镇的居民完全看不懂。他解释说,这两个字是“宽恕”,他要将这一幅字送给儿子服务的学校。

这幅字后来一直挂在校长室里面,但是大家都不会念。后来有一位老师说,我们就用K。S。来念这两个字吧。从此,这所高中改名为K。S。高中,而这所高中所在的街道也改名为K。S。街,小镇唯一的诊所改名为K。S。诊所……

李家同先生说,他不好意思冒冒失失进入校长室,所以没有看到“宽恕”这两个字,可是他找到了年轻人的墓。墓地上一片青草,只有一块铜牌,上面刻着K。S。两个字,没有死者名字,也没有生卒年月。据说,这是年轻人父母的愿望,他们希望大家永远记得的是他们的儿子有宽恕的美德。

小镇居民并不知道年轻人何时出生,但是都记得他是哪一天去世的。每年的这一天,这片青草地上放满了花。

故事2 一张记录痛苦与宽恕的照片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画面上,一群越南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得四处奔跑,中间那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了,她不得不脱光衣服,赤身裸体地在路上逃命。她双臂伸开,脸上满是恐怖和痛苦。他们身后是燃烧的村庄以及手拿武器的美军士兵。

这张荣获197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最佳照片奖”的照片,逼真地揭露了越南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照片唤醒良知,美国国内掀起一轮新的反战浪潮。不久,越战结束。人们都说,是这张照片使越战提前结束。

照片上的小女孩,名叫潘金淑,虽然被燃烧弹严重灼伤,但是活下来了。当时在场的美军用凉水为她冲洗降温,送进了医院,经过14个月痛苦的治疗,十七次大小手术,才慢慢复原。但是身上超过一半的皮肤三度烧伤,疤痕和痛苦将伴随她一生。

1996年11月,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她向数千名参加过那一场战争,伤害过她和她的同胞的退伍老兵发表演说。她说:

“正如你们所知,我就是那个在汽油燃烧弹的大火中奔跑逃命的小女孩。我不想讨论战争,因为我无法改变历史。我只希望你们牢记战争的悲剧,从而你们能够为制止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与杀戮作出努力。”

“如果我可以和那个投下了炸弹的飞行员面对面地对话,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尝试着为未来做一些好的事情,为促进将来的和平。”

“由于我的烧伤,我从没有想到我能够结婚并拥有孩子,但是现在我有一个非常棒的丈夫,可爱的儿子以及一个快乐的家庭。”

“亲爱的朋友们,我梦想着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生活在真正的和平中——没有对抗,没有敌意。为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民能够和平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

这时候,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情绪激动地表示无论如何要和潘金淑谈一谈。

这个人叫约翰·普拉默,越战美军直升机飞行员。“那个人是我”。他向潘金淑承认,1972年6月8日下令向她的村庄投掷燃烧弹的人就是他,那一年他24岁。他痛哭失声,请求潘金淑的原谅。

在那次执行完任务以后,他看到了那张照片,从此,整整24年,普拉默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当我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约翰·普拉默回忆道:“我只能双膝跪倒,说我再也不愿做这样的恶事了。”这个受害的小女孩让他的心灵感到了深深的罪恶感。战后,他有过三次婚姻,两次离婚,严重酗酒,整日沉溺于自责和噩梦之中——整整24年。

潘金淑讲完,他就冲出人群,向这个他曾经伤害过的异国女人表示忏悔:“对不起,真的对不起。”而此时此刻,潘金淑抱着这位泣不成声的大男人,一句一句地安慰:“我原谅你,我原谅你……”

故事3 一封相信爱与宽恕的信

这封信曾在中国引起巨大震动。感动、敬佩、疑惑不解……种种反应都有。信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已故副校长安-柯莱瑞的三位兄弟写的。

安-柯莱瑞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她出生于上海,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嫁,对待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他们。每到节日,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

想不到,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在她身上发生。1991年11月1日,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竟开枪射杀了安-柯莱瑞和这所学校的三位教授以及一位和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柯莱瑞举行了葬礼。保罗神父在追思时说:“假若今天是我们的愤怒和仇恨笼罩的日子,安-柯莱瑞将是第一个责备我们的人。”

这一天,安-柯莱瑞的三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以她的名义捐出了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金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她的兄弟们在无比悲痛的时候,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全文如下:致卢刚的爱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剧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她遍及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属。

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弗兰克/麦克/保罗-柯莱瑞附录母爱的宽恕之路从玉华(中国青年报记者)

6年前,她的儿子被人杀死,可对于凶手,这个母亲最后却选择了宽恕。6年来,她用写给爱子的2000多封天堂家信,在信里,她几乎从没骂过那个凶手,她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仇恨与宽恕的故事——

1

家住吉林市昌邑区延川小区,56岁的张艳伟已经给儿子写了6年的信,这就像洗脸、吃饭一样,是她每天必做的事儿。

这个母亲并不知道,这2000多封摞起来近半米高的信件,该寄到哪儿去。准确地说,她自己就是邮差。每周,她都会带着刚写好的信,到儿子的墓前,念给在天国里的儿子听。

6年前,她的儿子张猛因为在吉林市一家舞厅里见义勇为,被几个男青年用刀捅死。那时,他刚参加工作,正处于热恋中,刚刚翻开人生最美好的一页。

可这个日夜思念爱子的悲痛欲绝的母亲,却在两年后接受了调解,原谅了一个杀人犯,挽救了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的生命。事情传开后,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在流血,一个在宽恕。”

2

那个流血的日子,是2005年的2月3日。这天晚上,张猛在一家舞厅给一个从深圳工作回来的朋友接风,张艳伟包了儿子最爱吃的芹菜肉馅饺子,等他回家。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几小时前,儿子在电话里说:“妈妈,我7点左右就回来,等我!”却成了最后的遗言。

事后,张艳伟得知,在舞厅里,张猛和朋友看到一个男青年骚扰一个漂亮姑娘,强行要她电话,便上前制止。没多久,这个男青年叫上了四个人,围住了他们。从舞厅的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到,5个男青年追打着张猛和他的朋友,张猛从厕所逃到楼道,可最终也没逃过这群人残忍的8刀,倒在了血泊中,当场死亡。

在很多人眼里,张猛是个“好孩子”,“人缘好,讲义气,走到哪儿都是大伙儿的中心”。给他送葬那天,来了200多辆车,蜿蜒了十多公里,就连张猛所在公司的门房老头,也赶来送这个“常给自己端饺子,心眼儿好”的孩子最后一程。

这个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到25岁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她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着为儿子报仇,甚至在梦里,儿子都告诉她:“妈妈,我死得太冤枉了,你找中央电视台,去说说我这事儿吧。”

在法庭上,家人一次次拉起了“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流着眼泪高喊口号,甚至和法警发生冲突。这个母亲心里想着,哪怕倾家荡产打官司,也要让主犯“以死抵罪”。

杀死张猛的主犯王某,从小就被离异的父母抛弃,是奶奶捡垃圾拉扯大的。在法庭上,这个老人无数次地向这对父母下跪,“希望留孙子一命”。

最开始,张艳伟看都不看老人一眼,她也动过扶老人一把的念头,但又在心里告诉自己,“看她一眼,扶她一把,让心里升起一丁点儿同情,就是对不住死去的儿子”。

3

一审判决,主犯王某被判处死刑,随后上诉。这场官司从市中级法院打到了吉林省高级法院,程序拖了近两年。在很长时间里,儿子的骨灰一直存在殡仪馆的一个小格子里,张艳伟迟迟没有给儿子安葬,她心里的疙瘩是,主犯还没有被“处死”。

法院一次次地找到这对夫妻,表示主犯家属希望调解,“给孩子一条活路”。可那时,她从没想到过“宽恕”,很长一段时间,她来回在吉林和长春两地的法院奔波,她希望法官明白一个母亲“流着血的失子之痛”,她希望快快结案,“主犯能立马枪毙”。

在那两年里,她几乎每天都会躲在房间里哭。她得了抑郁症,害怕阳光、怕人群,怕参加别人的婚礼。为了躲避邻居,她搬了家。她“病态”到不愿站在阳台的玻璃窗前,总认为别人在看她,嘲笑“这个母亲没有保护好儿子”。她甚至无数次想过自杀,抱着儿子的照片、找一家旅馆、吞下药“去找儿子”。

4

这个母亲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寄托在这些永远不知道寄到哪儿的信纸上。她是从儿子走后的第五天开始写信的,从那时候起,她每天都写,没有稿纸了,用养殖合同预定登记表写,用律师的委托书背面写。

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她会在信里问儿子:“你那里是否也被大雪覆盖?我多想用我的身躯替你遮风避雨,我多想变成一把大伞,冬天来了,你那里冷吗?”

有时,她的信就是诗:“千丝万缕都是你,你在哪里,你的家在哪里,我找不到你,我想住住你的家……想你,仿佛乘上了载满噩梦的木舟,漂流进痛苦无边的大海,找不到彼岸,永远下不了船。”

有时,她在信里,为儿子作曲填词,写四分之二节拍的歌。有时,她干脆在信里画画:儿子平头、穿着三颗扣子的衣服,长发飘飘的妈妈在一旁等他,两人中间画了很多腿,一步步靠近的样子,她说,这是“儿子在上楼”。

最初,几乎每隔两三天,她都会去那个寄存儿子骨灰的“小格子”前念信。直到一年多后,她给儿子专门买了一块“阳光好,暖和,冻不着”的墓地,墓碑上刻着“悠悠情思、相伴永恒”,那儿就成了她的新“邮局”。

5

这些信陪伴着这个母亲,度过了生命中最为痛苦的两年。她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天了,在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个宽恕的念头突然间一闪而过:“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死,是不是又会多一个老人,像自己一样生不如死?”

开始,这个念头只是闪过,然后被她否定。但后来,这样的想法开始不断地出现。那个老人在她面前下跪求情的场景,也一幕幕地在她脑海里重现。

宽恕的想法越来越坚定。她整整两天没有起床,一次次地说服了自己。第三天,她来到了法院,接受了调解。主犯的死刑被改为了无期徒刑。调解后,那个老人跪在法院的过道里,抱着张艳伟的腿,流着眼泪感谢说:“好闺女,我捡破烂养活你,管你一辈子!”她扶起了这个老人,哭着说:“你多保重。”

很多了解案情的法官,都说她是个了不起的母亲,叫她“好嫂子”。张猛的同学大军,这个原本“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这杀人犯,应该判死刑”的年轻人说,“她的心实在太宽了”。而她的小学老师,一位已经年过八旬的老人也夸她:“张艳伟,你做得对!我们都知道你就会这么做!”

但这个母亲只在意自己的儿子会怎么想。和解后,她又去墓地看了儿子。跪在儿子的墓碑前,她低声地哭泣道:“儿子,对不起,和解了和解了!你不会怪妈妈吧!妈妈知道,你那么善良,你是赞成妈妈这样做的。”

6

她依然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儿子的思念。她还是天天给儿子写信,拖地时,她会想起儿子42码的大脚在地上走;刷牙时,她想起儿子五音不全扯着嗓门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她读儿子走时留在床上的书《寻秦记》。赶上儿子生日,她会带上鲜花,最近的一次,她带了32朵菊花,这正是儿子活着该有的年龄。

只是,除了沉甸甸的思念之外,又多了一样叫宽恕的东西。

她真的不再那么恨了。在给儿子的信里,她几乎从没骂过那个凶手。甚至面对记者,这位脸色苍白的母亲也小声地说:“对不起,我不愿透露他的名字。”

儿子走后,这个母亲几乎不再看电视剧、不再看“唱歌跳舞的节目”,她只看央视12套的法制节目。节目里那些关于伤害和宽恕的故事,她记得特别清楚。

最近的一期节目里,一名工人因为不满工种变化,冲动之下伤害了女老板,后来,老板做了开颅大手术,脑袋里装了钢管,面相毁容,可最后这个女老板原谅了这个工人,去监狱看罪犯,希望他改造好。等他出狱,还进她的厂子。

“我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我理解她。”这个母亲流着泪说。

身边的人也用温柔的方式,对待着这个失去爱子却宽恕了仇人的母亲。儿子走后,儿子的女朋友陪她住了三年,帮她卷头发,买韩剧《加油!金三顺》让她看,鼓励她学习“金三顺”。儿子的同学每年年三十来陪夫妇俩吃团圆饭,6年来年年如此。有的小伙子甚至叫她“妈妈”。

7

但她依然有放不下的事情。看到电视上那些年轻的罪犯,张艳伟很是心焦。有时候,她看着看着,会情不自禁大声喊道:“孩子,冷静,别犯罪!”她希望有出版社出版她写的信,警示年轻人。她还打算接受劳教所的邀请,现身说法,“哪怕能有一句话,对迷途的年轻人有启发,就好了。”

如今,回忆起那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她很庆幸“自己留下了那个长一张稚嫩脸、个子瘦小的主犯一命”。甚至有时,这个母亲还会假想,当这个年轻人出狱后,她和他在路上相遇,会怎么办?

“我想好了,我会躲起来,默默祝愿他能有‘新的人生’。”她微笑着说。

在最近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艳伟模仿儿子唱歌、比画儿子的脚有多大、头发什么样,学儿子粗声粗气叫她“妈妈”的样子,她拿出儿子曾经用过的海豚图案的洗脸毛巾……她依然微笑着,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

可很快,她又堕入儿子已经不在的现实。她一页页翻开她给儿子写的信,眼泪滚在黑色的围巾上。她的心脏病突然犯了,苍白的脸黯淡下去,眼圈越来越黑,嘴唇越来越紫,呕吐不止,她连掀开被子的力气都没有,倒在被子上,缩成了一团。

同类推荐
  •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阎连科作品:情感狱

    中国首位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作品之长篇小说,阎连科最至情至性的作品。 书稿真实地描绘了“瑶沟村人”的生存环境、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写出了以“阎连科”为代表的几代人,身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并寄予了深切的哲学思考和忧患意识。“阎连科”从稚嫩到所谓“成熟”的成长过程,就仿佛是一场情感的炼狱,它体现出的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升起又不断破灭的永不停止的梦,这梦可悲可笑,又可敬可泣。
  • 金子的声音

    金子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走在我身后

    走在我身后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人在企途

    人在企途

    商场的尔虞我诈、职场的处事规律、情场的爱恨情仇,故事紧凑、情节起伏、悬念重重,很难得的是作者陈田立通过不同的故事将这些串在一起,使读书变……
  • 爱无形

    爱无形

    周日晚上八点,上海某酒店商务套房的玻璃窗前,雪儿正看着眼前的黄埔江失神。周六早上飞到上海,和这里的钱超汇合。钱超,就是雪儿妈妈介绍给她的新任男友。
热门推荐
  • 萧萧落红

    萧萧落红

    她是不幸人,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她成了当今天子的妃子,却在洞房花烛时,用剑指着他的脖子,不允许碰她。为了共同的目标,她从他的床上,当着妃子的面将他拉走。她对他说,他若爱她,就要让她独冠后宫,她若爱他,必要杀尽他后宫佳丽。一切的温柔背后,竟又是一个阴谋,互不信任,她一次次陷入危机,心一次次被伤。她,又杀了他最敬重的人。踏入江湖,她是神秘组织的接班人,叱咤风云。再见时,却又是刀剑相向,她要的爱太强烈,他是否给得起,他要的爱太虚幻,她是否会相信。最想要得到,却最害怕失去,最容易想起,也最容易忘记,她说爱上她便是万劫不复,最后谁才是那个万劫不复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双生蝶:冰冷少爷拽小姐

    双生蝶:冰冷少爷拽小姐

    一切都是命运吗?对,是命运!但,更是因果。五岁那年,他们站在一所学校门口,小女孩拉扯着小男孩的衣袖仰头望着他说:“哥哥,等我们长大了也来这里上学好不好?”小男孩看着她满怀希冀的小脸微笑着回答:“好,萤儿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萤儿要来这里上学,我们就来这里上学。”听到小男孩的回答小女孩高兴的在原地拍手蹦跳了起来。看着她欢快的身影,小男孩也满脸笑意···!然而,不久!大人们的纠纷却将他们卷入其中!最终导致了小女孩的失踪!十多年后,他们相见却已不相识!A栋宿舍楼里:“蓝色眼睛的,有你在,我们宿舍都不用开空调了”某女夸张的说道。“那不是很好么?连电费都省了。”某男面无表情的回答。“···”众人无语
  • 魂武杀神

    魂武杀神

    山村少年,一心向武怎知世事难料,天降无妄之灾让其失去所有借神秘传承,报仇雪深,守护国家。且看一位懵懂少年怎样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喜欢的请加群魂武杀神433014951
  • 超级特工

    超级特工

    特工在都市,美女挡不住!超级特工‘叶飞’回归都市,新任务竟然是保护个女人一年?但不能让她发现,不然任务算失败!新书热血军事《超级特种兵之狼王》望大家前来观看!
  • 血路沧茫

    血路沧茫

    人存于世,岂是天生就要被随意轻贱侮辱的,岂能不快意恩仇,奋起反抗?前途沧茫,恶人阻挡,那便踏平崎岖,杀出一条血路,斩尽一切魑魅魍魉!
  • 土豪三国杀

    土豪三国杀

    曹操刘备爱谁谁,反正都没我有钱!首富之子钱充值在一次玩三国杀游戏之后,穿越到了三国杀传奇世界,三魂六魄不知所终。首富钱东海悬红二百亿元征穿越者追寻儿子下落,其中一百亿元为寻人赏金,一百亿元为游戏充值资金。钱充值的屌丝跟班沙精光应征穿越到三国杀传奇的游戏世界,开始了他精彩绝伦、爆笑神武的十亿身价土豪三国杀逆袭寻人之旅。给你十亿元充值三国杀传奇你咋花?沙精光的第一选择就是建个超越铜雀台百倍的华丽后宫——
  • 公子重生记

    公子重生记

    这是讲述一个纨绔子弟重新做出人生选择的故事。大端朝立国三百年,西凉北莽如虎狼在侧。朝堂之上的昏君佞臣,边关沙场的士卒亡魂,朱门酒肉的达官权贵,纸上谈兵的士子文人。当山河沦陷风云骤起,当大厦将倾万民流离,当家门破败存亡于旦夕......他年我若为青帝,抱与桃花一处开。陆御之想了想,上辈子就挺遗憾的,这辈子怎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天下我不要,我就摘点桃花。
  •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2004年,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影公司,一位穿越而来的悲催少年,他们的相遇,便缔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电影神话。
  • 赏心乐事

    赏心乐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苍渡劫

    苍渡劫

    一个高富帅变成高穷帅又变成末世战神。。。人生真是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