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4000000014

第14章 掌握放弃的原则

1.酒肉朋友不是朋友

有一种朋友叫“酒肉朋友”。酒肉酒肉,一酒二肉,没了酒肉,友将不存。君不见大大小小的餐馆里人头攒动,多少哥们儿弟兄吆三喝四地劝着“哥俩好”酒;君不见迪吧酒吧中歌舞升平,多少友伴情伴似醉非醉地哼着《好汉歌》;君不见……什么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那些在酒桌上打着酒嗝、剔着牙的朋友们,在酒足饭饱之余,不对掏钱请客的朋友们鼓点劲儿,以期再接再厉,那怎么行?这么一鼓劲,什么好听的话就别愁听不到啦!

和某位见多识广的人谈起某个头面人物,他总会自豪地甩出一句:“他和我一起喝过酒的!”似乎一起喝过酒就是挚友。很多人也都认为,要结交哪个人就非得请他吃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似乎就能友谊长存。

其实,“酒肉朋友”一词早就有了,古人最不屑这种建立在吃喝之上的朋友关系,而许多现代人却恰恰以此为荣。其实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交际,都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个体展现自我的过程。在展现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力量被别人欣赏,当两个人互相欣赏时,友谊就产生了。当然公务交际更多一些公务的考虑,因为你是代表一个集体,但如果能在公务活动中展现你超凡的人格魅力,那就为你的公务交际增添了许多有利的情感因素。在香港回归的中英谈判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超凡的魄力让英国人大加赞叹,撒切尔夫人就对邓小平赞赏有加,这种因素对谈判成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朱镕基总理出访英国,布莱尔坦言有种相见如故的感觉,这种私人情谊对公务交往都有很好的帮助。柬埔寨之所以和我国有如此特殊的关系,就是因为西哈努克和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友谊绝不是几顿国宴吃出来的。

酒宴只是交友的一种途径,交友的途径是很多的,街中偶遇可以结识一个挚友,邻座而识也能成就友谊,甚至仇人相斗也能不打不相识而打出友谊。举酒相祝只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一种交友方式,关键还是在吃喝的过程中相互地了解,只有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坦诚地相待,给人一个较为真实、诚恳、有才华的形象,才能三杯两盏聊出情义。如果只是一味以酒相邀,以为让对方吃饱喝足方显我诚心诚意,或者喝得我倒在你面前才表我心诚意切,那么没有多少人会真正以你为友,最多只会在三日不知肉味时才会想起你。

而且也不要指望酒席上能有什么承诺,即使有,过后也要证实才能算数。所以即使你非得要以酒相邀,也要清楚只能以酒为媒,在轻松吃喝的过程中尽量以诚相待,展示你真实的自我。商场上是需要一些应酬、伪装,但完全把自己伪装起来,那样绝对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官场上也如此。真正的商务活动家和政治家,他们就敢于坦诚相见,我们的几代国家领导人就是典型代表。

酒肉可以帮助我们结识朋友,但仅靠酒肉维系的肯定不是真朋友。

2.洞察对方是否可做朋友

每个人都有一种了解别人的愿望,因为只有了解别人之后,你才能在交友时有所选择。

人是很复杂的,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喜好了解他的素质、修养和品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性情相近、脾气相投的人才能走到一块儿成为朋友。如果对方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他的素质不会太高;如果他结交的都是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也不会太好。有的人交朋友以性格、脾气取人,能说到一块就是朋友;有的人则以追求取人,有相同的追求就能成为朋友;有的人则因为爱好相同而走到一起。但无论如何,只有二人修养相当、品质差不多时才能成为永久性的朋友。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这个人。

想了解一个人,还可以观察他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人在得意时,特别爱诉说他与别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说的时候是无意的,不会想到他与被说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一般比较真实。

如果对方当着你的面说自己如何沾了别人的便宜,如何欺骗了对方等等,那你以后就得对他注意一点儿,有可能他也会这么对待你。

还有一种人比较圆滑,好像很会处世似的,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你的面说你如何如何好,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聪明的人就得注意这种人了,因为他在背后说人坏,就有可能在你背后说你坏。

而有一种人可能当面批评你,指出你的缺点来,却又在你面前夸奖别人的优点,你也许不愿接受他这种直率,但这种人却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人。

另外,看一个人如何对待妻子、儿女、父母,就可以分析出这人是否有责任感,自私还是不自私。

你可以通过他是否按时回家,有急事时是否想着通知家人,说起家人时感觉是否很亲切等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家人的态度。一个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会把朋友放在心上的。这种人往往心里只装着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会想到朋友。所以交往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与那些没有家庭观念的人结交。

3.交朋友也应信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你交朋友是不是有一定的选择性?你是不是认为所有你喜欢的人都能作为你的朋友?你是希望自己的朋友多多益善,还是希望自己的朋友只有那么几个,真正是“宁缺毋滥”?

一个朋友向你借一笔钱应急,你倾囊而出,因为相信友情的真挚,你没有让对方给你打欠条。不久以后,你因为某种原因,需要一部分资金,因而前去索要对方的欠款,而你也相信对方已经有了偿还能力,但令你气愤和吃惊的是,对方矢口否认曾经借过你的钱,甚至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借过钱。事实上,对方正是靠你的那笔钱才重新又把事业发展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你还相信友情吗?

或者是这样的一番情景:你和一个朋友都是跑同一产品的销售业务的,不同的是,你为A厂服务,而你的朋友却为B厂服务。某一天,你和朋友同时获悉某大企业急需大量你们所推销的这种产品,于是你们同时前往该企业进行洽谈,为了友情,你们相约对方的订货量每人分一半,也好向自己的企业有个交待,反正一半的数量也非常大。通过洽谈,该企业觉得你们所推销的产品都符合要求,而且同意了你们一人分一半订货量的建议,三方协商于某日签订正式供货合同。届时,你如约而至,但该企业却说早已与人签订了合同,而供货方正是你的朋友所代表的企业。

我们希望友情能够永久,能够越经患难越显真诚,但是友情还是经常遭到无情的践踏和破坏。是我们的友情不值得珍视吗?不!是利益的驱动让那些人丧失了良知!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复杂,而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能够适应复杂。我们会无比怀念困厄之中朋友伸过来的坚实的手臂,也同样不会忘记自己付出的真挚友情被某些人无情地遗弃甚至加以利用。我们珍视真正的友情,同时也要有效地防止某些人对友谊的不良企图、利用或者欺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忘了我们的忠告和提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你借钱给你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让对方打个借条?你不让对方打借条并不能证明你更珍视你们的友情,而你让对方打借条也丝毫不能说你漠视你们之间的友情。至于合约,朋友是朋友,而合约则是合约,日久生变,你应该立即就和对方签订合约,或者你也应该注意朋友的举动。现在,南方许多地区连朋友出去吃饭都要实行AA制,大家均摊饭钱,除非有人先声明请客。这不能证明他们的友情观念淡漠,相反,他们都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句俗话应该为我们所牢记。

想欺骗你的感情、做你的朋友的人,会对你不停地诉说自己的一切,对你的真诚感情,对你的亲近之心,甚至会声泪俱下,相对来说,他们更关心你的成功,而尽量不去过问你的失败和你的困境。对于这些人,如果你已经看透他们的用意,那么你不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朋友,但也绝不能让他们成为你的敌人。小人得势的破坏力量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而他们也往往会穷凶极恶,不惜一切地疯狂报复得罪过他们的人。鉴于此,你要心存戒备地周旋,你要装作很乐于接受他们,很被他们的交往之意感动的样子,最重要的原则是,你千万不能伤害他们的表演欲望和对你的亲近之心,毕竟人家也是费了很大力气的嘛!

记住,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一个人是敌还是友,而对方又一直将自己的感情掩藏得非常隐蔽,那么给对方一个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演自己。时间是判断一个人对你的感情真假的最好凭证。不管对方多么擅长于表演,多么擅长掩饰自己的感情,他(或她)也会偶有失误的时候。对方的失误,是你最好的契机,抓住了,对方便会渐露端倪,并最终露出狐狸的尾巴来;如果你无法抓住,或者你一直在寻求与对方共同表演的机会,那么你不但无法看到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变成对方眼中的透明物。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能从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上判断你的选择目标,从而能够将人群加以区分。记住,如果你足够老练,如果你细心体会,不管对方多高明,你都会有制敌之术,从而免受伤害。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努力培养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别“真朋友”还是“伪朋友”,如果不幸让你碰到一个市侩小人之类的“朋友”,那么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沾上他会令你后患无穷。

同类推荐
  •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

    《中国式场面话必知大全集》是一种艺术,更是社会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场面话看起来有点虚伪,但现实中却必不可少。“场面话”是说话训练中的必修课,因为不论什么人都免不了人际关系交往,而“场面话”在这种时候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升职就这几下

    升职就这几下

    本书为职场励志类图书,从当前职场现状出发,总结提炼职场升职的方略,能够有效激发读者潜力,帮助读者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独自一人,你怎能温暖?作品从心理学角度,结合现实案例,指导人们结束自恋的隐密游戏,打破孤独的墙。它提醒我们,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它告诉我们,伤痛是成长的勋章、人生的宝藏,只有经历过深夜痛哭,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本书送给每一个曾在深夜痛哭的你。
  • 20几岁要懂点自我管理

    20几岁要懂点自我管理

    本书共分为四章,内容包括:优秀,从自我管理开始让时间的价值倍增客户管理新论与上司的相处之道等。
热门推荐
  • 宇宙记忆码

    宇宙记忆码

    王彦和花小婵花小娟姐弟以及老板四人在一次相亲会上被催眠,而此时正值一道闪电划过,三人被带入一个小星球,继而惊异地发现这个星球上竟然只有灵魂,这个小星球也被称作“魂球”。四人后得到灵魂流落到“魂球”上的羽蛇神库库尔坎帮助,回到一个被称作“宇宙记忆码”的星球,据说这可星球记载着地球一千年以前的事情......
  • 你是我最倔强的决定

    你是我最倔强的决定

    谢小北十三岁那年,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哥哥谢斯南,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妹妹宋宜冰。宜冰和斯南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一些冲击,谢小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谢小北以自己的坚持温暖了谢斯南,却不知道宋宜冰对谢家愤恨已深。这时候,早知道对方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谢小北一点点喜欢上了谢斯南,但是由于害怕让妈妈容雪失望,一直隐瞒。两个人任性出走,加上宜冰间接怂恿,容雪死于一场突发的心脏病,这也为两人之后的错过埋下伏笔。因为内疚,小北离开谢家,宜冰悔悟,留下来扶持谢家。十年以后,两人再度相见,终于释怀。
  • 纳米武神

    纳米武神

    一个天生作为为人型兵器而存在少年,却挣脱了自己命运的枷锁,来到一个失去信仰的星球。“他”在成长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逐渐成长,那个星球未来也因此而发生改变。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古武之颜皇翻了总裁牌

    重生古武之颜皇翻了总裁牌

    "芭比,麻麻刚刚出去勾引渣男了!"邪气冲天的某宝大声说道,男人立即飞一样的出门,不久,一辆坦克驶到了一美丽妩媚的女人面前:"老婆,哪个软吊抢了你!,让他滚过来,老子保证不哄死他!!"女人一撩秀发,霸气道:"穆爱妃,我的事你也管?"男人死憋着身体的邪火,笑着说:"老婆,咱们回家爱妃哈,外面得时候给点面子,儿子说你去勾引,额,不,有男人勾引你,我来保护你的。"颜大美人随口道:"其实吧,我觉得隔壁老王长得和我家宝宝更像,我是不是搞错爹地了?!"男人哭笑不得:"老婆,老王他10年前因蛇经病去结扎了,咱们儿子那么英俊潇洒才不是那麻子的儿子,乖,咱们回家聊聊感情~""死鬼"老王:我怎么躺着也中枪啊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让老板听“指挥”

    让老板听“指挥”

    本书是一本职场小说加职场评述相结合的书籍,整本书是一个完整的职场故事,但是将整个故事分为好多小节进行叙述,在每一节的后面都配有对故事某一个阶段的职场评述类似于畅销书《潜伏在办公室》的感觉。
  • 美国8大冤案

    美国8大冤案

    继《美国8大名案》和《美国8大奇案》后的又一精彩之作,所不同的是,本书既有离奇曲折的案情,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的社会矛盾和司法的内幕。
  • 破神皇

    破神皇

    武者,先锻体魄,以气通元,以元化形,以形生万象,万象之中,破除虚妄,聚三神,掌两轮,才能臻至巅峰!我主天下,谁为神、谁为皇?
  • 尸神异途

    尸神异途

    “你有什么梦想吗?”血灵问道,“死了一次了,还能有什么梦想!”蓝诺淡淡的说道,“那你想怎么活?”“怎么活?一家人快快乐乐的活。”“生逢乱世!”血灵平静的说道,“我知道,所以我要杀出一个太平世间!”蓝诺小小的身体,突然间迸发出一股冲天的煞气。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