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1900000014

第14章 稳定压倒一切:美联储的三大使命(4)

1.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由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的普遍上涨使得科研经费数量相对减少,从而最终影响了科技的开发与应用,不利于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据统计,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用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的支出以不变美元计算减少了5%,而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减少10%以上。

2.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未来的预期利润,而利息是投资成本,因此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逐步攀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再加上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从而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被降低。据统计,在1947-1973年间,美国私人企业固定资本投资每年年均增长为3.9%,而1973-1978年间,每年年均增长却只有1.4%的低水平。

3.通货膨胀的攀升必将迫使商业银行取消利率优惠措施,提高借贷利率,进一步阻碍私人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从20世纪60年代平均5.3%的水平,上升到70年代的平均8.27%的水平。

4.降低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对个人收入实行的为所得税累进制,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逐步上升,人们的名义工资收入有所增加,但却由于进入了新的纳税等级而不得不缴纳较多的个人所得税,从而加重了人们的纳税负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收入和购买力。据统计,美国通货率每增长10%,税收将增加14.7%。

5.进一步恶化了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带来国内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最终降低了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直接削弱了商品的出口能力,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进而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

二战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指导思想自1979年开始转向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货币主义者一反过去凯恩斯主义者推行的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传统做法,在他们看来,影响整个再生产过程的决定力量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不是利率的变动。

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刺激需求的货币“扩张”政策,短期内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而长期来看不仅不会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滞胀”的恶果。

凯恩斯提出的以调节利息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虽然也能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十分有限,利息率只会把人们引入歧途。

弗里德曼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建议,美国可以根据其经济发展现状,把货币供应量按照每年4%到5%的固定增长率有计划地增长。报告认为,通过将货币政策转向货币供应量进行直接调节,不仅能够使政府从总体上通过有效地控制货币需求膨胀来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还能起到增加灵活性的作用,使美联储可以根据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松、紧方法的交替使用,起到既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还能确保经济的适度增长以免其走向全面衰退。这就使美联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要想遏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良性运行,首要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控制货币供应。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推行的高利率政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利率政策有效地遏制住了通货膨胀。例如1981年、1982年和1983年11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9%、3.9%、3.6%,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2.高利率降低了投资者信心,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而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导致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程度加深。例如1980年2月,美国爆发了二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危机持续了6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了8.1%,失业率高达7.6%。一年后,即1981年8月,美国出现了第八次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持续了16个月,成为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了12.3%,失业率高达10.8%,失业人数高达1200万人。

3.高利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纷纷涌入美国。从1979年初至1983年中,流入美国的外资净额高达1580亿美元,占美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1.2%。这种外资的大量涌入虽然有助于弥补部分美国财政赤字,但同时却促使美元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汇价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美国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大大减缓甚至下降。1981年出口额仅比1980年增长5.9%,1982年比1981年下降9.2%,1983年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但美国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11月份出口额仅为168亿美元,比1月份的173.2亿美元下降了3%。由于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80年美国贸易逆差为363.5亿美元,1981年为396.8亿美元,1982年为426.9亿美元,1983年前11个月的逆差竟高达629.6亿美元,比1982年同期的389亿美元上升了61.9%。此外,再加上美元坚挺对美国出口工业的沉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抬头。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联储推行的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政策,是货币主义达到巅峰状态的标志。然而实际经济情况却是变幻莫测的,尤其是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利率水平不断上升,迫使企业、个人以及商业银行都在争相寻找其他更有效益的资产使用方式,再加上金融当局管理观念的变革和信息革命的发展,大量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

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界的概念日益模糊。在“全新的金融环境下”,货币主义者所倡导的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被彻底打破。

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严重质疑,而利率所具备的可测性、可控性,尤其是其相关性却得到了相应提高,美联储终于放弃执行了十多年的货币主义原则,再次举起利率这一有效武器。

利率中的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公开市场业务中首要的关注目标,因此利率实际上成了美联储调控物价水平、消费和投资等宏观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美联储在具体操作利率中介目标时,既通过微调主动控制调控的力度和分寸,也注意调控利率的结构,从而形成了自1994年以后实施的“放长抑短”的利率政策。这样的利率政策取得了既调控了总量,也调控了结构的良好效果。

同时,美联储将货币供应量变动范围、金融机构借入和非借入储备、消费物价指数、汇率、国际收支状况等变量纳入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增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综合性。

由于现代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属于经常性现象,因而有必要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作出明确区分。因为人们能够获得真实的利息收益和付出真实的利息成本的多少是由实际利率高低来决定的,因此能够真正对经济起作用的并非名义利率,而是实际利率。

人们在决定其经济行为时考虑的便是实际利率。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货币金融理论家艾尔文·费雪(IrvingFisher)最早提出了实际利率这一概念,他对利率与货币价值及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当代西方一些经济学者的大力推崇,被称之为“费雪效应”。

费雪首先提出,应该将利率区分为实际利率与货币利率两种,并认为在货币价值稳定时二者是一致的,而当货币贬值或增值时二者则是不一致的。他说:“假设本位货币相对于财货来讲是稳定的,那么利率以货币作为标准来计算与以财货作为标准来计算是一样的。然而当货币与财货之相对价值改变时,换言之,即以财货表示的货币增值或贬值时,那么以货币作为标准来计算的与以财货作为标准来计算的两种利率的大小,就将完全不同。”

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政策属于以“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实行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中性化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是由斯坦福大学泰勒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

在各种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唯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应该是真实利率,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式应当为调整利率。处于潜在增长和自然失业率水平下的通货膨胀率都对应着一个真实均衡利率。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了潜在水平或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超过通货膨胀目标的水平,真实利率就会偏离真实均衡利率,就应该调整和变动真实利率使其恢复到均衡的水平。因此,在实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货币政策中,如果通货膨胀率偏离了所确定的目标,就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调整和变动名义利率,使真实利率保持在一个真实均衡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M2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破裂,直接导致美联储废除了20世纪70年代一直采取的以货币总量作为政策目标的做法,改而以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与操作目标。

具体来说,美联储接受泰勒规则,推行以实际利率作为主要货币手段是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的两次证词作为开端的。

1993年7月22日,格林斯潘在参议院作证时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推行了十多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货币规则,改为以调节“实际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1994年2月22日,格林斯潘在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进一步指出,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以“中性化”的新货币政策来取代前几年的以刺激经济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所谓“中性化”政策是指货币政策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来对利率水平进行灵活调整,使得利率水平保持中性,既不起到刺激经济也不起到抑制经济的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实现持续稳定地增长。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约为1.5%,生产率的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因此美联储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利率的灵活调整,来保证经济增长率基本维持在2.5%左右,高于2.5%时就提高利率,低于2.5%时就降低利率。这样就可以同时起到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同类推荐
  • 开一家赚钱的专卖店

    开一家赚钱的专卖店

    本书介绍了专卖店店址选择、专卖店店面设计、专卖店商品陈列以及专卖店如何赢得顾客、如何管好员工、如何掌握经营之本、如何做好服务、如何管好财务等内容。
  •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就在“一对一”系列即将与国内读者见面之时,我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报道:位于北京的罗杰斯餐厅因一位顾客不符合店规而将其拒之门外,该顾客一纸诉状将餐厅推上了被告席,而判决的结果使这宗原本别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件变得更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士大跌眼镜:罗杰斯餐厅竟然赢了。罗杰斯餐厅并非一家“随意吃饭的地方”,她对顾客是有要求的:顾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既然顾客无视这种店规,那么罗杰斯完全可以为了其“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的利益,而舍弃掉“负值顾客”。
  •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的高手。理财高手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的。首先要懂得思维决定财富的道理,理财中一定要知道“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必须跑赢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道理;要善于把握理财技巧,让自己真正品尝到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的果实;要想成为理财高手就不能懒惰,懒惰的人只能是第三个仆人,永远发不了大财;想做掌握了80%的财富的那20%的人中的一分子吗?那就要学会理财;要懂得让钱生钱,不要让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 做营销,这样说话就对了

    做营销,这样说话就对了

    身在职场,便离不开与客户打交道。如何在短时间内说服客户接受自己的观点?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如何展开策略性的话术?在商业谈判中如何在话语上取胜,从而赢得决胜地位?丁兴良和陈志平等编著的《做营销这样说话就对了》从日常与客户打交道的各种情况人手,一切实有用地阐述了营销过程中的话语技巧与手段,并对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建议和指导,《做营销这样说话就对了》帮助营销人员在推广产品时,用话语即可赢得客户!
  •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趋势红利(免费阅读版)

    创业和转型之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互联网转型专家刘润,总结常见错误观念和实践,教你避免被陷阱吞噬。本书为《趋势红利》的增刊,用户免费阅读。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开之嫡女皇妃

    彼岸花开之嫡女皇妃

    我愿用我来生、来世的命,铺我今世复仇的路、哪怕死后、下十八层修罗地狱、哪怕永世不得超生、魂飞魄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制造

    无敌制造

    我有一个系统,它说他叫无敌制造系统。那就制造一个星球出来好吗?
  • 问剑:封神剑篇

    问剑:封神剑篇

    那场神界异变中,上古诸神相继陨落,一直镇守神界禁地的两仪双龙中的太阴冰释为替其兄赎罪,自愿堕入轮回,受永世劫难。变故中,太阴头上一只龙角被砍断,掉落人间,化作短剑插入蓬莱封神台之上。而因天道轮回,因果循环,此时的人间纷纷扰扰,暗潮涌动,蓬莱之劫,昆仑秘事,正魔相争,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一世的爱恨纠缠中一一终结。
  • 旷世逸才

    旷世逸才

    在这片万年都未曾出过至尊强者的大陆,各个巅峰强者都再追寻背后的秘辛。这个大陆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是每个人想知道的答案。同时,在这片充满奇幻的世界里,传说无尽,群雄汇聚,来自底层的质朴少年,偶的神秘强者垂怜,能否打破天地的桎梏,走向新纪元。。。。对于新书,我不知道该怎么具体描述,只是希望能够以一个宏观的世界来展现爱与深情!明白责任,体会人生,当然这是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每天更新,可放心收藏~
  • 天逆玄典

    天逆玄典

    现代优秀特种兵,为护至宝而入诸葛遗墓,无意中穿越异世大陆!看他飞刀祭出,杀敌万千,逆天封神,书写传说!他,玩世不恭,却定如松山,尽显男人本色!世间两大奇书,一兵法,一神功,助他逆转乾坤,睥睨天下!
  • 神道圣尊

    神道圣尊

    一个家族中的落魄少年。两件亘古长存的绝世神物。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无良组合。且看少年在一路的腥风血雨中,弑天魔,斩诛仙,成就圣尊之位。“错的不是我,而是整个世界!!!”——楚风【职业写作,稳定更新。】
  • 初始境界

    初始境界

    两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不同种族的十二位英雄决定探寻世界起源的秘密并寻找传说中的造物之神而冒险,为此,他们前往了大陆最神秘之地——不朽庭院。两千年后的今天,无人知晓十二位英雄发现了什么,为此各种族的勇士们再次整装待发,深入古代大陆追寻英雄们的足迹,也更多的了解英雄们的传奇与世界起源的秘密。一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 陌生的路口遇到熟悉的你

    陌生的路口遇到熟悉的你

    曾经,我们以为明天比今天重要。为了明天的美好,不惜放弃今天的一切,爱情,友情,甚至亲情。可当明天来临时,却猛然发现——悉心期待的未来,与想象中的美好,相去太远。于是,我们开始怀念昨天。
  • 创世卿天

    创世卿天

    一个叫严少卿的人。一壶浊酒,一把轻剑。这青天,他叫它卿天。他不是天骄,也没有雄心壮志,但他被许多许多人记载在心里,恨他的人很多,爱他的人更多.......
  • 《轮回尼玛》

    《轮回尼玛》

    故事便是由此开始:佛教初盛行,道教刚兴旺,各拥有芸芸教众,修行之人奉行“正则正,邪则邪”之道为圭臬。在此种思想潜移默化下,少有人会思考正为何邪又为何了。信仰,有时很重要,有时又可有可无。信则仰首仰心,仰则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