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9100000010

第10章

可是不久前,在法国一个名叫阿弗尔的油港突然出现了许多螯虾,这消息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人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不少科学工作者赶去观察研究。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勒阿弗尔油港为超级油轮停泊而挖掘了一个面积为35万平方米的海区引起的,这个新挖掘的海区特别适合螯虾生存繁衍,把附近海区的螯虾都引来了。但是,人们在这个海区并没有发现更有利于螯虾生存的条件,相反由于海水遭到石油污染,更不利于螯虾生存。因此,这一说法被人们否定了。还有一些人认为,由于挖掘了海底,导致海底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他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螯虾却能适应这种环境,繁殖大大增加。这一说法也缺乏科学根据,实际上,生态平衡的健康的海区更适合螯虾繁衍生息。另一部分人则猜测,也许轻微的石油污染有利于螯虾的生活,因而大量繁殖起来。总之是说法纷纭,尚无定论。

后来,法国诺曼底大学拨出了一笔巨款,对这一海洋生物奇观进行研究,但尚未揭开这一自然之谜。还有人建议,在这个油港的中心水域再挖一个更大的海区,以供螯虾大量繁殖,使更多的人都能尝到这种珍肴美味。

海豹干尸

在南极洲沿海,有一些深深的峡谷,终年没有冰雪覆盖,裸露着大片的岩石。这些峡谷降雪量极少,气候异常干燥,因而叫做干谷。

在这些干谷里,存在着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之一是发现了大量海豹的干尸。

这些在离海岸60公里的干谷里发现的海豹干尸,有食蟹海豹和威德尔海豹两种。干尸的体长多为1米左右,属于幼年海豹。由于气候寒冷且异常干燥,尸体保存完整,一点也没有腐烂。海豹一般只在紧靠海边的陆地上活动,特别是食蟹海豹一般只栖息在远洋,它们怎么会死在离海岸远达60公里的地方呢?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

科学家们对这些海豹干尸的来由做了种种推测:一种是“古海论”,认为古代这些地区曾是大海,后来海平面降低,海水退下时海豹未能随着逃走,死在这里。这种论点受到了地理学家的反驳,因为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发现古海区的地形遗迹。另一种是“海啸论”,认为在数百或数千年前,这里曾发生过大海啸,幼小的海豹因体重轻,被大海波涛抛进了干谷。第三种是“海豹迷向论”,这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海豹具有爬到岩石上晒太阳的习性,这些海豹是在爬上岸晒太阳时,迷失方向,进了干谷深处而死在这里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后一种论点也许有点道理,但它只不过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得到证实,实际情况如何,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另外,这些海豹是什么时候死的,也没有搞清楚。科学家们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对这些海豹干尸进行年代测定,发现它们已存在1210年左右。但是,当科学家们对南极地区的活海豹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时,也出现了数百年的数值。所以,这些海豹干尸形成的确切年代,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海岛巨龙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传说在印尼的科摩多岛上有一种“巨龙”。它力大无比,尾巴一摆能击倒一头牛;它的胃口非常大,一口气能吃下一头100多斤重的野猪。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它的口中能够喷火!

1912年,一位荷兰飞行员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被迫将飞机降落在科摩多岛。在岛上,他见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动物。不久,他返回驻地爪哇岛,写了一份关于发现一种怪兽的报告,说是在科摩多岛的确有当地人传说中的怪兽,但它们不是“巨龙”,而是一种巨大的蜥蜴。

荷兰飞行员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位名叫安尼尤宁的荷兰军官登上了科摩罗岛,打死了两头怪兽,将两张完整的兽皮运到了爪哇。其中一张兽皮长达3米。经科学家们鉴别,确定是一种巨型蜥蜴,并把这种巨型蜥蜴命名为“科摩多龙”。

无独有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科摩多龙的化石,经测定,是6000万年前的史前生物。同时,地质学家发现,科摩多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形成时间不到100万年。

这两个发现,使人们陷入了迷宫:科摩多岛诞生以前,澳大利亚的这种龙早已经灭绝。那科摩多岛上的巨蜥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怎么能够活到今天?难道它们真是从天而降的“龙”吗?几千万年以来,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这在当时成了一些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科摩多龙之谜,1962年,苏联学者马赖埃夫率领的探险队,在科摩多岛实地考察了几年。在发表的考察报告中说,科摩多龙体长可达3米,它们有令人恐怖的巨头,两只闪烁逼人的大眼,颈上垂着厚厚的皮肤皱褶,尾巴很大,四肢粗壮,嘴里长着26颗长达4厘米的利齿。远远望去,能看到它们口中不停喷火,但走近一细看,那口中喷出的“火”,不过是它们的舌头。它们的舌头鲜红,裂成长长的两片,经常吐出口外,乍一看,的确像熠熠闪动的火焰。

科摩多龙以海岛上的野鹿、猴子、鸟、蛇、老鼠和昆虫为食。它们会游泳,当然也会下到海边捕食一些海洋生物。它们生性不好动,很少追捕猎物,多采用“伏击”的办法猎食,待猎物靠近,猛地用尾巴一扫,将猎物击倒,然后扑上去将其咬住、吞下。科学家们看到一头科摩多龙把一头野猪击倒后,竟像吃肉丸。“龙”会突然窜进猴群,乘众猴被吓得呆若木鸡,举起尾巴猛扫,猴子们被纷纷击倒,一眨眼功夫,一只猴子已成了巨龙的腹中物了。

如今,人们已解开了科摩多龙的许多疑谜,如雌性龙每次可产5-25枚鹅蛋似的卵,8个月后小龙便破壳而出,它们的寿命为40-50年。

但是,对于这种巨龙,至今仍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例如,在自然界,有生必有死,而科摩多龙却只有生者,不见死者。人们走遍整个海岛,也未见过一具科摩多龙的尸体,就连一根残骨也没找到。难道是死者被生者吃掉了吗?可它们对任何动物尸体都厌而不食,怎么会偏偏吃自己同类的尸体呢?还有,科摩多龙的祖先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它们是怎么来到科摩多岛的呢?尽管它们会游泳,但大海汪洋,水路漫漫,要游过这样遥远的距离,是难以想象的。

至今,神秘的科摩多龙仍然在科摩多岛上生活着。一些有兴趣的科学家,仍在继续探索这种海岛巨龙之谜。

鲨鱼群栖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鲨鱼从来不过成群结队的群栖生活。因为鲨鱼生性残忍,吞食同类。小鲨鱼见到大鲨鱼,一定会逃之夭夭;大鲨鱼遇到小鲨鱼,也会加以追杀,绝不会口下留情。

可是,1977年,在墨西哥湾的美国得克萨斯州沿岸一带,却出现了海洋生物史上罕见的奇观;2000多条大小不一的海上凶神——鲨鱼,群集在24公里长的海域里,不停地游来游去。它们既不互相凶残地攻击厮杀,也不贪婪地吞食弱小,而是和睦相处,显得十分温文尔雅。

为了解释这种奇特的现象,美国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克拉依姆利于1977年夏天来到墨西哥湾,对得克萨斯州近海的3个鲨鱼群观察研究了一个月,得到了不少有趣的资料。

这些鲨鱼群分别是由30-225条雌雄相杂的鲨鱼组成,鲨鱼体长为09-34米不等,平均体长为17米。群集的密度较高,一般在距水面06-23米的深度活动,大部分鲨鱼游弋于10米深的水层中。雌鲨鱼在鱼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约为雄性的27倍。

鲨鱼为什么会集结成群?它们为什么不互相残杀而是和平共处?这些都是未解之谜。克拉依姆利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来说明鲨鱼集结的原因:或为了交尾,繁殖后代;或为了集体抵御更凶猛的敌害的袭击;集群游动可以减少前进阻力,节省能量;便于找到食物等等。但这些都只是假设而已。假设并不等于事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仍然是一个谜。

深海“海怪”

1977年4月25日,新西兰海域。一艘日本远洋渔轮在进行捕鱼作业时,船员从300米深的海下拖起来了一具已经腐烂的怪物尸体。它长约13米,重约2吨,肥胖的大肚子上长有4个鳍脚,尾巴特别长,细细的颈脖上长了个小脑袋。它既不像海龟,也不像鱼类,倒很像是6500万年前早已绝灭的恐龙的近亲蛇颈龙。渔船上的渔民包括有丰富经验的老渔民,谁也说不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谁都没见过这个怪物。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船长走过来了,他担心这具腐臭的怪物尸体会使船里的鱼受到损失,他向船员们大发雷霆,并下令立即将它抛回大海里去。在怪物被抛下水之前,有个叫矢野道豢的渔民,拿出他的照相机,赶紧拍摄了几张照片。

消息传到日本后,立刻轰动了全国。有很多科学家惊呼这是本世纪最大的发现。因为,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还不得而知。如果,这个怪物真是蛇颈龙的话,人类探索多年的恐龙绝灭之谜和尼斯湖怪兽之谜就获得了重大进展。人们纷纷指责船长愚昧无知,竟然扔掉了“国宝”,于是,如本大洋渔业公司命令在新西兰海域的所有渔船,立即奔赴现场,竭尽全力,重新捕捞怪物的尸体,但时过境迁,茫茫大海,人们花了很大代价捕捞了一段时间,哪里还有怪物的踪影?

后来,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附近海面,也有许多人看见过这样的怪物。

当发现这个怪物的奇闻传开后,起初,有人认为它是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鲨鱼;也有人说是大海豹;还有人说是鲸类。后来,日本科学家根据现场留下的四五十根鳍须和照片,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一一否定了上述臆测,排出了一些可能性。日本科学家认为,这个怪物要么是人们尚未认识的海洋动物,要么就是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绝灭的史前动物蛇颈龙。

关于对这个怪物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人们也都很关注它。现在,有的海洋动物学家说,新西兰以东的南太平洋海域,很可能就是这些怪兽的老家。那里是从南极来的寒流与北面南下的暖流相遇的地区,水温只有10℃左右,海中的氧比太平洋其他海域高出5倍,浮游生物也非常丰富,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这里很可能是怪物生存的区域。

海洋中类似这样的奇闻还不少,早在几百年以前就广泛流传,就是在人们认识了大王乌贼以后,海洋中仍存在着对这个怪物的传说,人们称它为海怪。所以,至今海怪仍然是个没有揭开的谜!

19世纪末,法国军舰“阿瓦兰什”号在南海的龙川海湾发现了两条长约20米,粗约2米的“巨型海蛇”。水兵们用火炮轰击它们,顷刻间,那两条“巨型海蛇”很快便消失在海水中,过了一会儿,两条巨蛇又出现在军舰的另一侧,法国水兵们目瞪口呆。后来,法国军舰也连续好几次都发现过海洋巨蛇的踪迹。

1817年8月,在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所罗门·阿连船长目击过海洋“巨蟒”,他是这样叙述的:

“当时像海洋巨蟒似的家伙在离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浮游。这个怪兽长40米,身体粗得像半个啤酒桶,整个身子呈暗褐色。头部像响尾蛇,大小同马头差不多,在水面上缓慢地游动着,一会儿绕圈游,一会儿直游。‘巨蟒’消失时,笔直钻进海底,过了一会儿,又从180米远的海面上重新出现。”

船上的木匠玛休·伽夫涅同他的两个伙伴一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钓时,也遇到了“巨蟒”。玛休在离它20米处用步枪瞄准它开枪。他是这样描述当时情景的:

“我在怪兽靠近小艇约20米左右的地方开了枪。我的枪法很好,射击技术也完全有把握,我是瞄准了怪兽的头部开枪的,肯定命中了。怪兽就在我开枪的同时,朝我们这边游来,一靠近,就潜下水去,钻过小艇,在30公尺远的地方重又出现。怪兽不像鱼类往下游,而像一块岩石般地往下沉,笔直下沉。我当时觉得开枪射中了目标,可是,巨蟒却未受伤……”

1851年1月13日上午,美国捕鲸船“莫依伽海拉”号,正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航行。

“噢,那是什么?”

“不是鲸,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怪物啊?”

站在桅杆担任了望的船员大声惊呼起来。船长希巴里听到船员的喊声,急忙奔上甲板,举起了望远镜:“唔,那是海里的怪兽!快抓住它!船只渐渐向怪兽靠拢。”

紧接着,船上放下3艘小艇,船长亲自带着长子,乘上小艇,朝怪兽方向急驰而去。

好一个庞然大物!它身长足足有31米,颈部粗约57米,身体的最粗部分达15米。头呈扁平状,有皱褶。尾巴是尖的,背部是黑色的,腹部是暗褐色的,中央有一条细细的白色花纹,犹如一条大船;在海中游弋。船员们都惊呆了!有的说,这是海洋“巨蟒”。

当小艇摇摇晃晃地靠近这个怪物时,船长声嘶力竭地喊叫起来:“快刺呀!”几艘小艇上的船员一起奋力举矛刺去。顿时,血水四溅,怪物受伤,在大海里翻滚挣扎起来,船艇周围的海面上,激起了阵阵冲天巨浪。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与这个怪物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最后,这个怪物终于寡不敌众,力竭身死。

船员们把这个海上怪兽拖到捕鲸船上,船长希巴里把它的头切下,撒上盐,放到锅里榨油,竟榨出了10桶水一样透明的油!

但是,遗憾的是“莫依林海拉”号捕鲸船在返航途中遇难,一切都下落不明了。

1848年8月6日,英国巡洋舰“迪达尔斯”号的水兵们也目击了海上怪兽。他们是在从印度返回英国的途中,南非洲南部约500千米以西的海面上遇到了怪兽的。

“在舰艇侧面发现怪兽正朝我们靠拢!”了望台上的实习生萨特里斯大声叫了起来。舰长和水兵们急忙奔到甲板上,只见距离军舰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条怪兽昂起头,露出水面部分的身体长20余米,正朝着西面方向游去。舰长拿出望远镜,紧紧地盯住这条举世罕见的怪兽,他把这天目睹一切的详细情况记录在航海日志上,到了英国本上,就把它和亲眼所见的怪兽画像交给了海军司令部。类似目击海洋“巨蟒”的事件不胜枚举:

1875年,一般英国货船在洛克海斯特发现“巨蟒”,当时,它正与一条鲸鱼在搏斗。

1877年,一艘游艇在格洛斯特发现“巨蟒”,在距艇200米的前方水中作回旋游弋。

1905年,有一艘汽船“波罗哈拉”号在巴西海湾航行时,发现“巨蟒”正与船只并驾齐驱,不一会儿,如潜水艇似的下沉,在海中消失了。

1910年,在洛答里海角,一艘英国拖网船发现“巨蟒”,它正抬起镰刀状的头部,朝船只袭来。

1936年,在哥斯达尼加海面上航行的定期班船上,有8名旅客和2名水手目击到了“巨蟒”。

1948年,一艘在肖路兹群岛海面上航行的旅游船,有4名游客发现了“巨蟒”,它身长30余米,背上长了好几处瘤状物。

据说,在1875年前,摩洛哥国王阿尔倍尔一世为了捕获海洋“巨蟒”,建造了一艘特别的探险船。船上装备了直径5厘米,长达几千米的钢缆和能吊起1吨重物体的巨大吊钩,并以12头猪作为诱饵,可惜,也是未遇而归。

同类推荐
  • 植物世界2

    植物世界2

    探究我们身边最不可思议的植物——那个拥有流动着绿色血液和众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的地球的主宰者。让孩子们睁大双眼面对五彩缤纷的植物王国。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现象设计》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数学中的趣味现象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庭的问题总起来,就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问题;当然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健康,就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证明。现代社会,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环境的污染和气候变化,时代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等,家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可是无论怎样变化,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和关心总是不变的。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讲述了人类行为海洋中数以万计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书中研究了人类与海洋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主要阐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及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污染以及商业性的捕鱼等,导致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巨大的海洋资源被人为的破坏。书中呼吁人类与海洋应该健康和谐地共处,保护这个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海洋生态。
热门推荐
  • 落难公主流浪记

    落难公主流浪记

    女儿都岁了的逃妻逃了整整年,依然不肯乖乖回家,莫柄承不得不使出杀手锏。老爸要娶个跟自己年纪相当的姑娘做后母,莫菲菲离家出走表示抗议,网上那个男人答应要带她一起私奔的啦,所以一下飞机便直接投靠了他,哪里知道这个男人居然有个未婚妻,安舜不知道自己上辈子遭了什么罪,让他遇到了这么个女魔头,天天霸占住自己的床位不说,还四处游说自己是他的爱滋病女友,而且乱搞男女关系,为了钱简直就是不择手段。
  • 古武高手在校园

    古武高手在校园

    天才少年林欢,为了寻找十六年前,父母亲身亡的秘密,毅然走出了深山,卷入都市江湖的漩涡之中。总之,这是一场充满了各种激情的都市大戏。生和死的交锋,爱和恨的缠绵,皆在本书之中!!!【作者君的第一本书,写的有些不好,请谨慎入坑】
  • 至尊凌轩

    至尊凌轩

    李子轩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天险大陆,一路南征北站终于抱得美人归,踏上仙道至尊,魔道巅峰。
  • 捡来的狐妖小兽

    捡来的狐妖小兽

    人妖殊途,OH,NO!不小心掉到地球上妖力尽失的狐妖,被某糊涂女当作狗狗捡回去圈养。哇靠,圈养过程惨无“狐”道。认命之余,某邪恶狐狸暴露本质,赖在某女怀里,为讨得某种“福利”他打死也不变人身!
  • 魔法少女奇遇记

    魔法少女奇遇记

    一位平凡的外卖女孩,从小失去父亲,不过却因为父亲在失踪前留下的石头,而让她的人生彻底改变,让她来到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经历了不同的事件,更让她找回失踪多年的父亲
  • 晴岚虎啸

    晴岚虎啸

    只是一世风云,贪的一世浮华。我又不是母老虎,去去,离我远点,我可不想感染什么怪病···
  • 宠妻成瘾,总裁别太坏

    宠妻成瘾,总裁别太坏

    青梅竹马的未婚夫病逝,她遭陷害假孕,被赶出家门!身为顾家的养女的苏晓晓欲哭无泪!顾北城顾氏家族企业掌权人,身负表弟遗嘱,不得不担负照顾苏晓晓!可到底是谁照顾谁呀?苏晓晓不知不觉竟成了他的管家婆!顾少很满意!不过,为了他的幸福生活,这妞还得再练练体力!
  • 星玄

    星玄

    自古老时期,有大能者传下一片经文,能长生不死,能得道成仙,能永垂不巧!在这片玄天大陆之上,始终无人得以见识,据说,早已被仙人得去。而偏偏这么一个落魄部族少年,无意之中救了一位美丽女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太古尊皇

    太古尊皇

    家族一夜之间被覆灭,他侥幸存活下来。带着仇恨,踏上复仇之路。一张信纸,一个传承!一条逆天之路,一路腥风血雨,一手搅动风云。红颜,仇恨,暗杀,阴谋;且看江少游,如何战天地,取代天道。
  • 南山呓语

    南山呓语

    你踏雪归来,却蹒跚而行。当初如若轻轻与她道声别,或许再见面时,已然两鬓斑白,她依旧轻轻丢下那帕子,绣着红花牡丹,我将它慢慢拾起,仰起头颅,递给伊人,在听她和着胭脂浓粉说一声,我们好像在哪见过?来的不紧不慢,长嘘短叹着,仰脖一饮而尽大坛白酒,看着漫天梨花雨,听她诉说着这南山的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