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7000000005

第5章 素心皎皎

敌人是杀不尽的,新的对手总会出现,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才是历史发展的真相,谁也无法改变这铁血的规律。

我不是不喜欢志气高昂的诗篇,只是更赞同从民众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所以更爱重陈琳、王翰等人所作的《饮马长城窟》——那些征伐、胜负,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好没有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有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就是不惮意境和主题的不断重复及加深,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几乎没有绝对无迹可寻、从天而降的。如果恰好你是熟悉古典诗词的人,你会很自然地从一个典故,联想到它的历史背景,以此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亦能从中看出作者的功力深浅。

谙熟经典、熟悉创作规律,是必要的,就像《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时,黛玉教她的那样。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为辞害意’。”

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曹公借黛玉之口论道的,是延续至清代,作诗的基本法则。虽是闺阁女儿戏言,却也十分地切中要害了!书中,香菱潜心学诗,精于揣摩,时隔不久果有所成,虽然意境与黛玉、宝钗等人的诗作不可相提并论,但对初学者而言,已是难能可贵。可惜曹公安排她命途多舛——此时的悠闲,不过是日后更叫人生怜的插曲罢了!

除了谙熟格律技巧,掌握丰富的词汇积累,充满灵气地自由组合字句,对前人诗意的领会、提炼、再创作,也是中国古代诗人学习诗歌的重要技巧之一,由此产生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得不说的一类——拟作。

对古诗、乐府、民歌的拟作,强势出现于陆机、谢灵运、鲍照、李白等人的诗作中,让人难以将其忽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诗歌就成为一种和过去的辉煌、沧桑不断重逢的过程。

拟作不能简单视为模仿和抄袭,它更应该被看作诗歌技巧的学习。前代成就需要重新理解和创造;尊重传统,才能创新。一个好的诗人、词人,总能用旧典翻出新意,将它娴熟地放置于自身造就的语言环境中,成为作品浑然天成的一部分——这种重生、延续,成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传承的重要传统。

几乎没有一个优秀的诗人,不是通过这种严苛的训练脱颖而出,直至形成自我风格的。区别只在于,最终令人记取的诗人,他们的才气和识见最终会消弭掉学习、造作的痕迹,不会让人觉得生硬——仲则是这类“诗歌之子”的典型代表。

拟作古题乐府有几种情况:一是仍能保持原题寓意和艺术风格;二是舍弃原题寓意,以旧题写新意。前篇提到仲则的《拟饮马长城窟》,便是对前人所作的《饮马长城窟》的拟作。他曾作了十七首《杂咏》,我挑出四首来,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寓意如何,他都在学习、延续乐府自然古朴的风貌。

生年三五时,瑶华比光彩。万事非所忧,此景若常在。既见故者非,旋见新者改。未觉少壮过,只增前日悔。所悔行乐迟,精役形乃殆。不知何事劳,但若有所待。贱躯一何眇,前后各千载。

——《杂咏》(其三)

朝行燕市中,夕宿夷门道。酒徒既寂寥,信陵亦荒草。壮士重一言,千金失其宝。万里拥头颅,朝在暮不保。当其悲来时,天地亦为老。抱此感区区,双鬓如蓬葆。眷言怀古人,忧心如捣。

——《杂咏》(其五)

皎皎明月光,延缘上空林。幽堂悄然白,仿佛来素心。素心日以隔,萧景日以逼。薄帏生虚寒,梦醒如在侧。揽衣起彷徨,横涕下沾席。寸心常不移,可以照颜色。

——《杂咏》(其七)

贫女中夜织,扃户绝四邻。荧荧一灯影,自落空草根。伊轧面虚壁,中织自悲辛。颜色不自达,谁知此女贫。贵贱异缯锦,各出桑蚕身。同生而异造,赋命安可论。惟当自努力,弗使机生尘。

——《杂咏》(其十七)

第一首感慨人生苦短,岁月惊忧。第二首追怀古风,赞颂古代侠义之士重诺轻生的高风亮节。第三首写月夜思人,欲求知己的惆怅。第四首用兴寄之法,借贫女夜织抒发文士怀才不遇的感伤。

他此时的诗作,若放在唐人中,也许算不得一流,比白居易、张祜等,那还是有差距的;但若想到只是习诗短短月余,便有如此笔力,就不得不惊叹他天赋过人了。

这几首拟作借题抒怀,意旨回归传统,涵盖了生死之忧、侠义之叹、怀人之苦、贫贱之哀,述说的都是古典诗歌里再寻常不过的主题。这种题材容易落笔却也格外考验作诗者的笔力。以他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年纪来说,这样的感慨或许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但是,毫不夸张地说,仲则这几首拟作,化用典故不见其痕,幽婉悲壮,放在唐人的作品里亦是毫不逊色,全然看不出道学之气——超越时代的桎梏,是富有才气的显现。

这四首杂咏看似意旨杂陈,却可看出仲则的一些思想轨迹。他仰慕高士、敬慕贤良,本性是一个任侠好义、积极进取的人,洪亮吉说他“读书击剑,有古侠士风”不算虚言恭维。

君子固穷,不堕青云之志。他青年后心意渐趋萧瑟,我深信是际遇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自幼丧父、丧兄,如果家境寻常到无可凭依,必须靠自身的努力进取;如果科举不利,难遂初志;如果颠沛流离,屡遭困厄;如果一生所爱,终成过幻……我们是否还有底气心志坚持到死,毫不怀疑、动摇?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这样的慷慨豪情,我相信是有的,但,做到委实太难了!

太多人是普通人,他们的际遇也是普通的,所倚仗的,不过是一点性灵和内心深处的一点自信,他们很难在经历重重磨折、打压后,最终成贤成圣。所以我怜惜他,理解他——实则不止是他,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人。

与《少年行》和《拟饮马长城窟》的激昂不同,《杂咏》组诗中,日后笼罩在黄仲则诗文中的感伤主义开始显现,他一生未能摆脱这种感时伤世的悲愁,但这份沉重,亦成为支撑他诗文的筋骨。

他的家世、际遇实在寻常,做不了名士,心有孤愤,却更被生计牵累,连狂生亦做得不自在。他这几首诗作,既是拟古乐府,也确实让我读出了《古诗十九首》的凄怆。

汉魏时代寒门士子的身世之悲,内心之痛苦矛盾,并未随着某个盛世的到来、时光的绵延流转而消弭。

声言及时行乐,实则又有何乐可言?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总会存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压抑的群体,他们是历史涌动中难以治愈的痼疾,一体同悲。

隋大业三年确立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贵族的限制,让出身庶族、平民的读书人有了实现理想抱负的途径和契机,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制度的极大进步。与此同时,思想道统的限制也加强了,这是难以两全的事。

越往社会的上层走,乱七八糟的事越多。越往社会的下层走,道德的约束越多。

总有些科举失利、才命相负的人辗转沉浮于世。我所欣赏的是,那些经历了巨大的成功或失败之后依然保持清醒的人,那些择善固执、坚持操守的人。

凌云壮志或可消解,风骨气节不可折堕,这可视作士这个阶层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不能急流勇退,起码也要问心无愧。

同类推荐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本书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人间优游

    人间优游

    作者在水边长大,对水,便有一种无限的深情。《人间优游》的文字是随手而得,或是夜深涉江而过,或是偶遇明月,自富阳至桐庐等等旅程,最终都可溯源到作者对水的眷念,对乡土的眷念。故乡的食物与味道让作者可以在汉字的排列间重回故乡。全书收录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支教日记】以及【水边散墨】四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天命争途

    天命争途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天命的话,那肯定是用来被打破的。如果有人指责你只是个废物,就用拳头去回答。修真的意义,自然是将命运踩在脚下,看废柴小子如何打破命运,跳出前人的道路。征伐天下,阅尽红尘。
  • 熊猫之萝莉巨星

    熊猫之萝莉巨星

    一觉醒来,变成一个萌翻天下的小萝莉!!!全部水友都完全被这个萌萌哒的小萝莉萌出一口老血。纷纷喊着我老婆,我妹妹。一念就卖萌,最萌萝莉熊猫直播!
  •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以春、夏、秋、冬为章节,记录了普里什文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森林里的故事。他远足大地,出入森林,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本书将人与自然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和哲理融入本书,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
  • 亲吻丰收的土地

    亲吻丰收的土地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 逆天诀

    逆天诀

    本书讲述了整个江湖的恩怨情仇、家族的衰落,还有追求巅峰之路的努力。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最终杀向了世界巅峰的故事。
  • 花本无色不倾城

    花本无色不倾城

    她说:我此生跨越千年来赴你白头偕老的诺言,你待如何?他答:纵今世仍是诛仙台上被天火焚烧的结局,我亦无悔。不是说他们俩生下来就是为了完成前世的羁绊么?可当她一步步爱上他时,为何命运又如此捉弄人?既然这世界要与她为敌,那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也要留在他身边!转世燕还故榻,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 海洋深潜全记录

    海洋深潜全记录

    本书内容包括:海底的多样性地形、大洋深处的山脉、海底瀑布的真面目、海底地震和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会唱歌的海洋动物等。
  • 孩子别哭

    孩子别哭

    孩子别哭.等你长大了再报复.等你长大了再报复
  • 天元行

    天元行

    订婚当天,武文昊和未婚妻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双双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大陆。在这里,强者为尊,修为强大者,拥有毁天灭地之能。为了能早日找到失散的未婚妻,武文昊历经万难,神挡杀神。为至爱,纵是万死,亦不辞!为兄弟,纵是刀山,亦踏之!莫笑少年痴,只为红颜万生死。莫笑少年狂,只为兄弟万世还!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