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8300000002

第2章

何进误国卓殃民

《薤露行》针砭时弊

曹操的《薤露行》,大体上写作于公元190年后,也就是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即位之后。《薤露行》属于乐府诗挽歌之类,在形式、语言上极接近汉乐府,但作者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针砭时事,揭露何进误国与董卓殃民,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薤露行》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七诗中载曰: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这首直击现实的诗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赞为“真诗史也!”薤露形容人命短促、像薤上的露珠那样容易消灭,是出殡时扶柩人唱的挽歌。公元189年,东汉大将军何进密召董卓向洛阳进军,以便大杀宦官。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并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后被赶来的董卓迎还。

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后,认为专断朝纲的时机已到,遂以陈留王刘协年少而聪慧、以王为贤,乃令9岁的陈留王登上龙位,是为汉献帝。废掉17岁的少帝刘辩。为免后患,不久又把他杀掉,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9岁的小皇帝完全成为军阀董卓的傀儡。

经过一段筛选,董卓表奏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曹操正居家,曹府突然也得到一份表奏,任命他为骁骑校尉。董卓并邀曹操前来,欲与计事。看来曹操的明哲保身见了成效,至少董卓没有怀疑他。曹父嵩得知儿子重被任命,十分高兴,催促操即刻赴任,不要错过时机……

曹操一眼看出这是拉拢他的一个手段,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对董卓颇有认识,深知董卓之为人,今虽权揽朝纲,但天下汹汹,董卓早晚必改。曹认识到,天下大乱乃是自己创大业的机会,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打着回老家之名,对董卓的表奏没有接受,而是变易名姓,随从数骑,间行东归。

曹操下决心之后,曾想动员其父曹嵩一起出走,父亲不但不接受,反而讥讽曹操不识时务。在他看来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高官,而儿子竟不受,还要离开京都,简直是傻人。曹嵩之所以不赞同儿子的主张,不是对局势不忧虑,主要是舍不得多年高官取得的既得利益。当然他还有幻想,说不定新皇即位,还能恢复他贿赂来的太尉之职。父子政见相差甚远,曹操见无法说服父亲,为了让父亲有个准备,继续与父亲在思想上进行沟通。

曹操针对父亲的话说,当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汹汹,儿子暂归故里实为观其变也。

曹嵩坚持说,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官位,为子孙计也应当就之。

曹操对曰:既为子孙计,是以不得慕名而处实祸,此乃不得为也!

董卓身为相国,权揽朝纲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嵩劝儿三思之。操对父亲只看表面现象,加重语气说,董卓专权,天下必乱,最后必败……

曹嵩惶恐地瞪了曹操一眼,警告说室外有耳,言语应慎之。曹操无法说服父亲,最后再三叮嘱父亲明哲保身多加保重!

曹操行前脱下武冠,换了一件深颜色的袍服。武冠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袍服据礼记载:始于孔夫子,孔丘缝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之大,指曰袍。曹操换成长袍即是把自己打扮成普通人,内佩腰刀,半鲛鱼鳞,头帻以巾包发代冠,化装有点四不像,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

曹操出了洛阳,却并未回归故里,沿途经过成皋、中牟、继续东走进入陈留郡,他在那里暂时停留下来。他认为陈留地理有优势,比故里好得多,如起兵,可西进直指洛阳。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些老朋友,如陈留太守张邈、孝廉卫兹等人。曹操到陈留后,受到太守张邈热情接待,张邈和卫兹共同为曹操设宴接风。张邈得知董卓专权乱朝纲十分不满,当时亦在酝酿起兵,对曹操的到来十分高兴,他们目标一致,意气相投。曹操的《薤露行》就是他目睹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史诗。开篇第一句“惟汉廿二世”,是考汉朝世系,从高祖刘邦到少帝刘弘是二十二代。“所任诚不良”是指何进误国,楚人称狝猴为沐猴,“沐猴而冠带”,这句诗是骂人只有人样子,而没有人性和人的智慧,却以小智而为大谋。“抛君王”两句,是指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白虹为贯日”,古人相信天上如出“白虹贯日”,就表示世上有凶惨之事、这里指董卓杀害少帝,“贱臣”即指董卓。后几句“西迁移”是指董卓迁都长安,强迫百姓“号泣”入关,董卓并将洛阳宫、寺庙放火化为灰烬。最后曹操以微子自比,(微子名启、商纣之兄)微是国名,子是爵位,望京都洛阳而感慨,以表悲伤。

孝廉卫兹对曹操早已慕名,称赞不已,曰“平天下者,必君也!”卫兹颇有家产,仗义疏财,遂以家产资助曹操起兵!

盟津兴兵力不齐

万姓死亡百遗一

与《薤露行》创作,同一时期的《蒿里行》,可以说是曹操批评当时政治的姐妹诗篇,同载在乐府诗集二七十卷,诗曰:“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这首诗是纪录汉末讨伐董卓,群雄互争权利形成许多军事割据集团,给人民造成丧乱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

曹操东至陈留起兵后,故里的曹氏家族纷纷来投奔。最早有幼时一起习武的夏侯淳、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堂弟等,一致支持,跟随曹操成大业。曹操大喜,立即分头招兵买马,成立兵器库,打造武器。他在《军策令》文中说,孤先在襄邑(属陈留郡,在今河南睢县境)与工师共做卑手刀,时北海的孙宾硕来看,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做刀耶?孤答曰:同工匠一起制刀,能小复能大,何害!又说袁本初铠万领,吾二十领,本初马铠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这里既道出了曹操的远大抱负,也显现了曹操创业的决心。与工师共作刀看起来是小事,正如他说的“能小复能大。”同时说明他重视军事后勤、重视战争的武器准备,做为一个军事家只有把这些小事干好,才能干成大事。很短时间,即召募士兵五千余人,有了自己的队伍。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刚过正月,关东诸州郡先后起兵声讨董卓,公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以地濒临渤海得名,治所在浮阳,今沧州。袁绍因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加之有渤海太守之位,故被推举为盟主。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先后加盟的是:豫州刺史孔伷屯颖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及其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后将军鲁阳袁术,济北相鲍信众数万人。当时关东州郡起兵的不是刺史就是太守,唯曹操东逃起兵时无职位,乃行奋武将军。可见曹操当时的地位和兵力最弱。

袁绍做为讨伐董卓的盟主,很快就暴露出他盛名之下其实难付。袁绍沽名钓誉,志大才疏,他唆使何进尽杀宦官,却引狼入室,惧怕董卓而逃离京都;在京都,他倚仗叔父袁隗,起兵反卓却不告诉家人,以致叔父惨遭杀害;当了盟主本应即日起兵讨卓,却拿不出讨卓的决策,而只是戴上了盟主的桂冠。盟员之间也各怀鬼胎。冀州牧韩馥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而对袁绍有戒心,恐其兴兵遣散自己的势力而动摇。东郡太守桥瑁陈述董卓罪恶,乃作书与绍,劝其举兵。陈留人孔伷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是个老滑头。袁绍时屯兵河内,袁术屯南阳,皆畏惧卓兵强莫敢先进。

此景此情曹操看在眼里,提议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己合,诸君何疑?”曹操是说,既然大家已联盟,还有什么疑惑的,还有什么害怕的,大家应团结一致。曹操陈述的理由:“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曹操这篇说词,既是对袁绍等的劝导,也是对董卓罪行的揭露,虽当时曹操处于劣势,而其政治眼光、军事思想,都堪称高人一等,是一篇讨伐董卓的檄文。而袁绍以观形势发展为由,不予采纳。曹操没有说动袁绍,于是引兵向西。曹操的大胆行动,济北相鲍信表示同情和支持。

曹操这首反映汉末****,关东诸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诗《蒿里行》,正是当时的实录。他显然受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影响,乐府古辞《悲歌》中曰:“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描写离乱社会无家可归人的愁苦之情,实际上悲歌难以当泣,远望也不能当归,如此写,不过是聊以自慰。接着写出:“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家中既无人,回家已无必要,关河相隔,回家也无可能,这确实是一首凄楚动人的悲歌。

而曹操的乐府诗歌,绝不是仅仅沿用了汉乐府古辞,而是创造性的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容貌。如果说“薤露”是以哀君为主,“蒿里”则是以哀臣民的。

“蒿里”开篇“关东有义士”,指的是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盟津是地名,在此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相传周武王伐纣时,和诸侯在此会盟,“乃心在咸阳”(指秦的都城)。这两句曹操是在此借用典故,像周武王会合诸侯吊民代罪。而说袁绍却“军合力不齐”,力量不能合一,还自相残杀。诗末的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流露出了诗人悲伤时悯乱的情感,苍凉凄楚、形象鲜明、历历在目。

乘云而行登泰山

天连东海上天门

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曹操参与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立了功,从骑都尉晋升为“济南相”。

济南相,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章丘、济阳、邹平等十余市县。汉代实行郡国制,郡直属中央,国是分封给诸侯王的领地。郡、国是同一级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单位。后来王国势力被削弱。西汉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诸王食禄而已。”“令相治民,如郡太守”,因此,诸侯王国中真正的统治者,实权人物就是由皇帝任命的国相、太守。

曹操出任济南相年仅30岁,刚迈入而立之年。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不仅有武力,而且能文治,所表现出的胆略和能力,已显露出一个统治者的才气。曹操的青壮年时代,对冀鲁豫大地情有独钟,也可以说是他事业的起跑线。

曹操23岁做顿丘令,是今河南清丰一带;他二十八九岁做骑都尉,与黄巾作战于今河北的广宗一带;如今他又做了济南相。济南是齐鲁大地的中心,做为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军旅生活,来去匆匆,曹操无暇时对这里的地理、文化、山水人脉进行考察,在任济南相的3年,他不仅有了时间,而且有了使他发挥才能的土地。他在齐鲁大地留下的脚印,佐证了这一点。

做为济南相,他在处理政务、民事之余,顺理成章地到过许多地方。和许多帝王一样,曹操也是个好色之徒,一生妻妾成群,有记载者15人之多。而一生受宠者,乃是他的第三个妻子卞氏,她是琅邪开阳(今山东临沂北)人,家世不显,曹操25岁时娶卞氏,《后妃传》中说,卞氏20岁,“太祖于谯纳为妾,后随太祖至洛阳。”曹操征战,亦常带卞氏随身照料起居。曹操做济南相,卞氏亦随任上,后来卞氏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少年时都曾随父活动在齐鲁大地。

他做济南相时写出的《气出唱》诗篇,是他和卞氏游览泰山等地的纪实。《气出唱》载于乐府诗集26卷。诗曰:“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泰山古称岱宗,主峰泰山的玉皇顶,屹立海拔1545米。有旭日东升,夕阳西照,黄河金带、六海玉盘、玉母斗宫众多的自然奇观,所以曹操挥笔写出了,“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仙人玉女翱游”的名句,曹操善于饮酒,时常对酒当歌,肯定卞氏夫人经常侍奉他“解愁腹、饮玉浆”了。

在同一首诗中曹操还写了他去蓬莱的情景:“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忘,视正焜煌……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曹操是反对祭祀的,但做为封建社会的帝王人物,他也脱不掉迷信之壳,照样是“赐神之药,跪受之。”蓬莱在胶东半岛最北端,是渤海、黄海交汇处,蓬莱因秦始皇、汉武帝刘彻,在此望大海中的蓬莱神山而得名。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晚年十分迷信神仙,并执迷于方士的胡言乱语。望海归来大兴土木,其中就建了蓬莱山。曹操做为汉代子民,当然受其影响。此外:他还写了华阴山、游君山,均冠名为《气出唱》。

曹操任济南相三年,可以说建树颇多,干满三年留下了一些政绩。当时济南国共有78000余户人口,453000人。巍巍泰山与济南一脉相连,滔滔黄河傍济南东流入海。自古来这里是一块宝地,人杰地灵,但到了东汉王朝末期,千疮百孔,百弊丛生。曹操做官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加之他急于创造自己的名誉,以期引起朝廷与世人注意,经过十余年的奋斗,此种炽热的雄心大志有增无减。

同类推荐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 灵龙道

    灵龙道

    南乐山下云山明,日月同天降凡境。本是乱国之祸首,阴差阳错致太平。云山明,本是一小道士,因出生时,祥云聚集,山水一色,日月同天,克死双亲,被师傅元天尊定性为乱国祸首。后天下大乱,奉命下山,寻找灵龙天碑,唤醒灵龙,还天下太平,大地灵秀,山水清莹,百姓安康。却无端被卷入一场国运漩涡,道士、土匪、盗墓者、反叛首领、盟主、国师、一代帝王等多重身份转变且看他如何自如应对?
  •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进神秘的楼兰,踏上遥远的丝路,领略大漠的豪情,恰逢隋唐乱世之际,据守西凉、平定秦川、下江南、战中原、夺扶馀、征服塞北雪域,携美同行,谱一曲悲欢离合,唱一段风起云涌……
  • 修国

    修国

    修者,兴建、整治也。修国者必须居高位,得天下方能覆雨翻云!一个能穿越时空的现代少年来到汉末,却阴差阳错成为了曹操的长子,于是一幅壮丽的山河诗篇就此在他面前展开!站泰山巅,挥三尺剑;将星云集,美女相伴!他走上一段逆天修国之路,终将把历史完全改变!烟火继《龙皇霸诀》后第二本三国穿越文,更严肃,更热血,也更畅快!烟火出品,必属精品!
  • 强国公民

    强国公民

    张爱国穿越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他本来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科技爱好者,只是想着过上闭家锁和居里夫人的生活。他不想当什么皇帝、伟人,他只是希望能够在一个强国的庇护之下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他却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无法让他过上这种“好日子”,他发现无数外国人都用有色的眼睛看着他。在强大的屈辱之下,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发展工业组建军队,去和别人打仗。跟荷兰人打,跟西班牙人打,跟日本人打,跟俄国人打,跟法国人打,最后和整个协约国打。“世界终于清净了,我也可以实现我当一个强国公民的想法了。”张爱国想道。而这个时候,有侍女拿着一个小塑料片对张爱国说:“陛下,请您收下这个我国第一张身份证,您今后也就是中国第一公民。”
热门推荐
  • 田园空间之农门贵女

    田园空间之农门贵女

    末世女强人郝香穿越了,还成了4岁的小包子她娘,一个未婚先孕的农家女!恰逢干旱,原主活活饿死;逃荒路上,生活艰难不好混;所幸异能也跟着穿越了!找山药,抓野兔,填饱肚子;摘核桃,催生植物,财源广进;寻草药,卖药丸,闷声发大财。异能在手,种田养包子。至于孩子他爹?——不认识。
  • 苏小妹种田记

    苏小妹种田记

    刚穿越成千金小姐的苏然,还没过上吃香喝辣的逍遥日子,老爹就犯了事儿,沦落到乡下过起了种田的生活。好在多了一个随身空间,日子才算有些盼头。刻薄的农妇想饿死她?嘁,现在跪着求饶又是闹哪出啊!阴狠的村妞想抢她的男人?呵呵,你倒是试试!
  • 皇上我不做太监

    皇上我不做太监

    作品简介:莫名其妙被系统君选中完成一个劳什子的皇后养成计划就算了,偏偏长得平凡,又是童养媳,还是一个作为太监带进宫,这样的身份怎么做一个皇后。情敌完美,天下第一美人,温柔体贴,自己渣渣,天下第一平凡,性子洒脱,这样明显对比要不要!好吧,就算是这样,她还是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点的网页,含着泪也要走完。“皇上,你饿不饿,我饿了!”“滚。”“皇上,我没学过滚,不过我可以去学,你是要横着滚还是侧着滚,还是要边走边滚。或者是来一个花样滚法?”“闭嘴!”“啊?皇上,什么?”“你可以跪安了。”“皇上,我腿疼,没办法跪着跟你说安。”“……”皇上亲,自己选择的太监,含着泪也要让她说完哟!
  • 草根抗日火枪手

    草根抗日火枪手

    一九四五年春夏之交,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史称湘西雪峰山会战,在雪峰山这片崇山峻岭中打响。雷公寨与桃花坪的人民,抛弃世世代代结下的恩怨情仇,共御外侮,并肩作战,组成一支火枪自卫队,与日寇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草根抵抗外敌入侵的浩然正气之歌,演绎了一场血如火,情与仇,爱与恨,美女与野兽,人性与野性的历史活剧。
  • 内家拳口诀释义

    内家拳口诀释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纨绔郡主:摄政王追妻

    纨绔郡主:摄政王追妻

    她,21世纪的天才杀手,一朝穿越成苍兰大陆平南王妃的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从此吃喝嫖赌样样有,变成京城有名的纨绔大少。他,苍兰大陆里权倾天下的摄政王,淡雅如莲,生无可恋,直到遇见了她。片段一:这位公子,奴家年芳20,你就收了奴家吧。某公子笑着答曰:“要本公子收了你,可以,嫁妆先拿来,再慢慢谈”片段二:“璃儿,我不会放手的,绝对不会”,丫丫的,你在不放手,爷的钱该怎么办,今晚别想爬上爷的床。(本文绝宠,女强男更强。)
  • 上古世纪之骷髅王座

    上古世纪之骷髅王座

    现在新的时代建立起来,遥远的时光埋葬在了陈旧的黄沙之下,一个令百族恐惧的男人伴随着他的王座永远的陷入沉眠之中。
  • 萌宝宝:绝色娘亲

    萌宝宝:绝色娘亲

    初见时,他是高高在上的冷情王爷,而她,不过是未婚先孕的小国公主。初见时,他是黄金满天下的逍遥公子,而她不过是被父王逼得走投无路的年轻妈妈。当一切散去,再见时,还能不能在一起相爱。
  • 逍遥仙医

    逍遥仙医

    他本是仙界最牛叉的仙医,不幸被人暗害,来到多彩的人间。
  • 魔女为邻

    魔女为邻

    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拥有巨大法力,维护魔界利益的魔女?还是做一个无忧无虑,与青梅竹马生活在村庄里的普通人类?不停地发现危险不停地阻止战争,到底是她自己内心的真正抉择还是有人精心安排?关于捕妖师,人类和妖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