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9700000033

第33章 决战阿拉曼(2)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利斯将军十分焦急,因为如果装甲部队再畏惧犹豫,逡巡不前,担任粉碎性打击任务的弗赖伯格的新西兰师就无法于米泰里亚山脊立足,更不用提向西南发展战果了。上午10时40分,利斯在弗赖伯格的司令部打电话给蒙哥马利,报告盖特豪斯毫无为步兵提供支援的意思,为此他感到愤怒,这时弗赖伯格提议,用他自己的第9装甲旅通过米泰里亚山脊,只要第10装甲师能就地予以支持。但他的这一建议仍遭到盖特豪斯的拒绝。

中午,施图姆的死讯传到蒙哥马利的指挥所,12时25分,蒙哥马利下令给拉姆斯登,必须使两个装甲师通过最后目标,第10装甲师务必当晚在第30军炮兵的支援下,打到新西兰师外线,进入开阔地带。但他在下午1时50分接到的报告,仍然是“毫无进展”,这使蒙哥马利对拉姆斯登产生极度不满,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拉姆斯登于遭遇困难时,未能表现其应有的果断与魄力,第10军普遍缺乏攻击精神”,这种拖后腿的表现令蒙哥马利既失望,又恼火万分,他在2点钟要通了第10军军部的电话,拉姆斯登不在,他告诉他的参谋长,不管如何,都要为到达桥头堡作最后一次努力,为此,他本人准备不惜接受更多的伤亡。

入睡前,第1装甲师总算超越步兵先头部队的消息传来,蒙哥马利长松了口气。不久,蒙哥马利就睡着了。

大约凌晨2点多的时候,德·甘冈迈着急匆匆的脚步走进了蒙哥马利的房间,不顾一切叫醒了他,甘冈的脸上浮现出紧张焦灼的神色。蒙哥马利立刻意识到一定有什么不妙的事情发生。

“装甲部队进展怎么样了?”蒙哥马利还没有等甘冈开口,便问道。

“重新停滞不前,而且第10装甲师又退回到雷区的后面。”甘冈说道。

“什么?盖特豪斯这个混蛋!他究竟想干什么?”蒙哥马利盛怒之下,脱口骂道。

“我已经通知拉姆斯登和利斯两位军长,一个半小时后,来集团军司令部开会,汇报情况。”

“很好!叫他们来,我要问问拉姆斯登到底怎么回事。”

3时30分,拉姆斯登和利斯准时到达,各自报告了自己部队的战况进展。面对蒙哥马利的质问,拉姆斯登将军解释说,山脊上雷区的纵深比预计的要大,敌军火力太猛,而英军却不再有掩护炮火,因为距离不够,已经开辟通道进入西斜面开阔地带的一个装甲团,以及随后可能跟进的几个团,随时有暴露敌人炮火之下的危险。为避免无谓牺牲,因此,他才授权盖特豪斯这么做。蒙哥马利不等他说完就摆手制止了他,接着蒙哥马利开始说话,他只强调一点,计划必须得到贯彻执行,没有讨价还价余地,任何迟疑、动摇,或者撤退都是决不允许的,然后便结束了会议。散会后,蒙哥马利把拉姆斯登单独留了下来。

“如果你想继续当你的军长,那么,从现在起,把部队重新开上去。告诉盖特豪斯,他也一样。”蒙哥马利异常严肃地对拉姆斯登说道。

“我可以保证这么做,但不能保证盖特豪斯也能这么做。”

蒙哥马利看出他对这个下属心存畏忌,于是亲自打电话给盖特豪斯,把同样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盖特豪斯屈服了。

装甲部队重新投入进攻,很快,一辆辆英军坦克冒着德意军队密集的炮火,穿过滚滚硝烟和沙尘,隆隆地驶过狭窄的通道,进入开阔地带,到25日早晨8点,北面的装甲部队全部到达该区域,这比原定到达的时间,即24日早晨8点,整整晚了24个小时。

好在还不至于太晚,在形势上英军处在了有利地位,只有南面的第13军仍顿步在“二月”雷区之前,一筹莫展。霍罗克斯已经竭尽全力,但连续突击都以失败告终,这位意志坚强的将军也开始失去信心了。不过,因为本来只是佯攻,虽然受挫,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很大。为保存实力,尤其是第7装甲师的实力,在了解了形势之后,蒙哥马利果断命令霍罗克斯放弃进攻,就地转入守势。

步兵开始实施蒙哥马利的粉碎性打击计划,由米泰里亚山脊向西南发动进攻,但这一次,情况又变得困难起来,在经历一天的惶惑和迷惘后,此时,冯·托马将军已经准确判断出英军的主攻方向,在北面而不是南面,敌军加强了反击,并且使用上了装甲部队,英军伤亡数字惊人。新西兰师和南非师各自只剩下了两个旅,而且均已疲弱不堪,再也无力继续进攻。新整补后的苏格兰第51高地师首次作战,便遭受减员一半的无情命运。情况十分危急。蒙哥马利让甘冈通知第10军和第30军军长,立即到新西兰师司令部召开一次会议。

中午12时,蒙哥马利乘坐那辆专为他配备的“格兰特”式坦克,神色匆忙地来到新西兰第2师司令部。简陋的会议室里,两位军长拉姆斯登和利斯已经等在了那里,利斯将军一脸苦闷,面容憔悴,拉姆斯登将军却显出很精神的样子,服饰洁净,衣冠楚楚。拉姆斯登一贯是个很讲究仪表的军人。

“对目前形势,你们有什么看法?”蒙哥马利用征询的眼光看着两位将军。

“我认为,形势已经对我军不利,敌人反击威胁越来越大,第30军的进攻,必须停止……”利斯将军说道。

“我同意这个建议,另外,装甲部队也不能向前再推进了,不然,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拉姆斯登念念不忘要撤出他的装甲军,因此随声附和道,但话还没说完,就被蒙哥马利打断了,他说:

“我已不止一次说过了,再不要动后撤的念头,现在只不过遇到一点小麻烦而已,这说明不了什么。我们必须要战斗,坚持下去,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鉴于眼前严峻的形势,必须对行动作出调整,我决定:

第一,‘粉碎性’作战任务不变,但应立即改变方向,第30军全力据守米泰里亚山脊,不再向西南进攻。

第二,改由澳大利亚第9师承担这一任务,向北朝海岸打,开辟一条新的进攻路线。新西兰等师补充休整。

第三,第10装甲军自第1装甲师夺取之桥头堡处,向西及西北方向推进。

第四,第10装甲师从新西兰师地区撤出,加入第10装甲军行动。”

这一变动后来被证明对战役取胜,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次会议,也成为了阿拉曼战役的一个转折点。会议一结束,利斯和拉姆斯登就按新部署分头行动去了,蒙哥马利也回到自己的指挥所,静候消息。

莫斯黑德准将的澳大利亚师任务完成得极为出色,从25日夜开始,对“非洲军团”阵地实施了突击,前进了3000码,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英军于午夜时分,攻占了北面的重要据点——第29号高地。德军一个营被歼,但是澳大利亚师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他们表现出了英勇善战的作风。这个师一名士官,仅用两磅重的反坦克炮弹,一个人就摧毁了敌人的5辆坦克,战斗结束后,他因为这一惊人记录而到处享受了英雄的礼遇。

在这次战斗中,炮兵和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柯克曼准将的炮兵一样,科宁厄姆空军中将的沙漠空军从23日战役一开始,就给予了强力支持,这支空军拥有550架飞机,绝大多数为装备完好的“飓风”式战斗轰炸机和轻型轰炸机,比起德国和意大利空军来,占有绝对的优势。德军的大部分优良飞机和飞行员,都投到苏联战场去了。因此,英国空军成了沙漠天空的主人,他们在整个战场上空来回穿梭,把炸弹投向地面的目标,一阵阵巨响过后,敌军的工事和着陆场便在硝烟弥漫、尘土四飞中顷刻瓦解。而面对英军肆无忌惮的空中轰炸,饱受战争之苦的德国和意大利士兵,只能一边慌不择路地四处躲避,一边对他们自己的空军,发出愤怒的诅咒。他们真是倒霉透了。

就在这天深夜,隆美尔从阿尔卑斯山的休养地又回到了阿拉曼前线,他的这次回国之行是郁闷的。除了身体略有康复,他什么也没得到,几乎两手空空地归来了。希特勒答应提供的新式武器,一件也没兑现。此外,墨索里尼也远远没能满足他最低限度的运送军需品的要求,还有,令隆美尔更担心的是,元首似乎对他本人失去了信任。在临来之前,希特勒对隆美尔说,他是“出于无奈”才让他回去继续指挥“非洲军团”的。

隆美尔一回来,就在第二天清晨侦察了被英军占领的第29号高地,然后他作出决定:集中所有坦克兵力,全力反攻,把英军打回原来的主阵地。一声令下,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向这个高地展开了猛攻,英军拼力坚守,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太阳缓缓升了起来,阳光把沙漠染成了金黄色的奇妙图画,然而,对此刻正在激烈厮杀的双方而言,他们却无法欣赏,这份闲情逸致,已经远离他们,他们考虑最多的只是一个人类自古以来最原始的愿望:如何生存。

10月26日整个一上午,蒙哥马利都站在指挥所的地图旁边,时而皱起眉头沉思,时而拿起电话向前线的指挥官们了解最新情况,再作出指示,或者,抓起笔在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写着什么。隆美尔重返回来的消息他已经知道,蒙哥马利并不在乎,他可以在英军屡战屡败的境况下,初次交手,就轻而易举灭掉他不可一世的威风,更何况这一次总体优势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信心百倍,胜算在握。但他仍不敢大意,因为他深知,战场瞬息万变,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战局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招出错,满盘皆输的例子,古往今来太多了。

战役开始两天来,部队伤亡和失踪了6140人,坦克损失了290辆,这大大超出了蒙哥马利的预料。他原来曾估算,整个战役英军会死伤10000人左右,而现在仅仅不到三天,伤亡数字已达预计的三分之二,而这其中,又以执行粉碎性作战任务的步兵居多。再这样下去,他将面临严重的兵员短缺问题。

中午11时30分,蒙哥马利召集3个军长,利斯、拉姆斯登和霍罗克斯到澳大利亚师师部开会,会上进行了新的部署,他说道:

“各师自23日22时起迄今,一直奋力战斗,都没得到足够的休息,而多少出现疲劳不堪难以为继的现象,因此,需要一段时间,让各师休息整顿一番。利斯将军的第30军虽然负责桥头堡的安全,但暂时不必再执行大型作战任务,各师即刻以休整为要,准备迎接未来不久的恶战。霍罗克斯第13军的第7装甲师,也即解除防御任务,进行休整。惟一的攻势行动,由第10装甲军来担任,夺取肾形山脊后,由此向西及西北推进,这项行动必须保证百分之百地完成——拉姆斯登将军,你有什么困难吗?”

在蒙哥马利眼里射出的逼人的光芒之下,心虚的拉姆斯登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能够接受。其实,蒙哥马利对拉姆斯登能否完成任务心里也没有底,因为第10军的几次表现,差不多快使蒙哥马利丧失了信心,他这么安排,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步兵实在不能再打了,必须使装甲部队前出,从而为步兵在翼侧建起一道屏障。

下午4时,柯克曼准将前来报告弹药消耗的情况,他神情忧虑地告诉蒙哥马利,照目前的消耗率,英军储存在中东的所有炮弹,只够维持10天之用,但如果消耗得再大些,连10天也不够。

“没关系,这场仗顶多再有一个星期就结束了,要不了10天,别为弹药担心。”蒙哥马利为柯克曼打气说,脸上现出轻松自信的表情。

等柯克曼走后,他拿出日记本写道:“我不为此事担心,假如我们每天每一门炮消耗150发炮弹的话,我们还可以支持3个星期。”真正使他担心的是拉姆斯登,柯克曼刚才还向他透露,拉姆斯登作战从来不把炮兵指挥官带在身边,这个消息令蒙哥马利非常惊讶,同时大为恼火。在他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蒙哥马利马上给拉姆斯登打去电话,命令他改正过来。下午6时,经过反复考虑,蒙哥马利决定对部队进行重新编配和部署,将新西兰师调出,作为第30军的预备队,它的区域,由南非第1师接替,第4印度师接替南非师的防区。第7装甲师准备向北面移动。同时决定下次的进攻,仍将由表现上佳的澳大利亚师承担,他们负责沿着海岸公路的轴心,一直打到敌人后方,诱使德军装甲部队出来决战,然后再予以歼灭。

10月26日夜至27日黎明,第1装甲师经过艰难努力,终于使第7摩托旅到达预定目标,推进到肾形山脊西北的“山鹬”阵地,和西南的“沙锥鸟”阵地。蒙哥马利听到这一消息如释重负,拉姆斯登总算争了口气。但他马上担心隆美尔的反击。因为,澳大利亚师已经获得翼侧屏障,势必使隆美尔认为英军想在突出部突穿,从而倾其所有力量反攻,在这种情况下,英军能否顶得住,就很有问题了。

果然,隆美尔对英军澳大利亚师这一突出部分如鲠在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迅速从南面调来了第21装甲师,加上德军第15装甲师和意大利利托里奥师,向英军澳大利亚师和装甲部队发起猛攻,隆美尔显然准备孤注一掷,他甚至把负责防守北面海岸的预备队第90轻装甲师也用上了,这对隆美尔来说,完全是一次赌博。他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道:“我们是在最大可能的障碍之下作战,每件事都是在赌……你知道,我会把我所有的筹码都押上去。”

但非常不幸的是,隆美尔赌得太早了,到最后关头,最最需要的时刻,他却没有了下注的资本。

10月27日整个一天,英军同轴心国军队激烈交战,双方都动用了大炮和飞机,英国澳大利亚第9师、苏格兰第51师和第1装甲师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始终坚守阵地,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英军的炮火和殊死的肉搏战中损失惨重,据估计,当天损毁的德军坦克共有60多辆。英军坦克则损失甚微。

前线传来的战报令蒙哥马利十分满意,并且,也为英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精神所感动。但紧接着,10月28日的早晨一个不好的消息传至:第2步枪旅的第2营,在未能获得装甲部队的支援下,终因弹药告罄,而被敌所击破。第24装甲旅也因误入雷区,造成严重伤亡。蒙哥马利听了之后,很是痛心,毫无疑问,装甲旅的这种损失是很不必要的,蒙哥马利认为,旅长肯钦顿应该对他的处置不当负责。

同类推荐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大宋军团

    大宋军团

    穿越宋朝的一帮人,具有了一些超能力,看他们如何在大宋掀起大风浪,从平头百姓怎么做成朝廷命官,军队,权力,美女,领土,男人的标志全部尽收囊中。且看他们如何窃取社稷神器,征战四方,建万世不拔之基,成千古帝王之业!
  • 花落忘川

    花落忘川

    彼岸花,佛界之花,一花凝聚生与死,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三途河畔,死生难相见。那些年美好的回忆都不过是黄粱一梦,而我却天真幼稚的沉溺其中,当我梦醒的那一日。你的铁骑已经残忍踏破了我的家门,让我毫无还手之力。看着那血流成河的国土,听着那哀嚎动天的哭泣,我只想问一句:十年了!十年的相濡以沫,你可曾真的为我动情?是我太傻太天真,怨不得别人。一行清泪滑落脸颊,心中百感交杂。对你说不出是爱还是恨,竟甘愿放弃轮回,跳入这寒冷的忘川河中,忍受着千年的折磨与孤独。墨千寻,若能重来,我一定不要与你相见。
  • TFBOYS之独家宠爱

    TFBOYS之独家宠爱

    茫茫人海相遇不易,希望我们都懂得珍惜.【本文与真实娱乐圈无关】
  • 刀芒

    刀芒

    一个名叫龙羽的少年,因家族秘传武学至尊宝典,家族惨招横祸,满门在一夜之间被杀。惟有他躲过一劫……据说此秘籍,习的后能弑仙灭神……为此此踏上茫茫复仇路……究竟他能否报仇血恨。
  • 红酒半杯

    红酒半杯

    打工妹乔伊进城后一心想发迹,她凭着自己的美丽聪明周旋于男人之间,从而想跻身于白领和金领阶层。在雾城两位金领丽人的影响下,乔伊确信这年头女人的魅力是有限的,而威力是无边的,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要威力而不要魅力,而威力要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获得。然而,乔伊身上毕竟带着乡间的纯朴,这成了她前进中的制约,最终她被男人们挤出金领丽人的行列,于是雾城的人们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获悉了一个打工妹自杀未遂的新闻……作者简洁明快的叙述,使你在享受阅读的同时,领略了城市白领和金领惊心魂的人生。
  • 暗夜窃心者

    暗夜窃心者

    暗夜,被窃心的小女孩。暗夜,被窃心的男生。暗夜,一切邪念疯狂滋长,遏制不住的渴望,对心的渴望!是他,阻止了她;是他,打伤了他;却也是他,保护着她……怎样拨开,万缕的情丝,该怎样面对,这段故事。
  •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中国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丧尸超控者

    丧尸超控者

    人鬼不一定殊途,艳尸同样留情。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现代都市里,如何能够活的潇洒,活的快活?那么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抓鬼抓僵尸,用它们来帮自己完成常人不能完成的事情,惊悚的恐怖电影不管难度多么的高,只要你能给我剧本,我就能给你完完整整的拍出来···此书献给那些喜欢林正英大师的朋友们!纪念我们尊敬的英叔!【读者Q群:21861545】
  • 重生之在未来相爱

    重生之在未来相爱

    不求成红人,只求被更多美男爱,被更多男人追,可以谈很多恋爱,做个女王一样的女人。没错,其实这就是结城的梦想,如果结城能重生,守什么不为男人守身如玉!!
  •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及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土》《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