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5400000008

第8章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政治抒情诗(4)

向警予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妇女领袖,英年早逝,可歌可泣。诗人刘益善怀崇仰之心,早在1979年,也即向警予在武汉牺牲51周年时,利用半个月创作假期间,一气呵成了这部叙事抒情相融合的长卷。由于诗集出版难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面世。该书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2007年重点扶持项目,2008年底由武汉出版社印行。恰逢烈士牺牲80周年,既了却了诗人的夙愿,又为湖北诗坛、当代中国诗坛续写了政治抒情诗的新篇章。

(二)三峡抒情诗

1.得天独厚的题材

红色抒情诗是战歌,斗争之歌,非湖北诗人之专有,它是现当代中国诗坛的传统主流文体,是转型期主旋律文学的必备品种。部分湖北诗人参与其中,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诗坛添了砖、加了瓦,自有其意义在。而三峡抒情诗则为湖北诗人独享便利的题材,因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湖北,喝长江水长大的本地诗人,在生活体验、文化熏染、现场取材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规模虽大,但它的综合效益更大。它在防洪、发电、航运、渔业、旅游以及南水北调等方面都有巨大效益。三峡工程的提出开发利用长江三峡河段水能资源的问题,虽早在本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即已提出设想,之后,美国工程师萨凡奇也提出过“南津关方案”,但从三峡工程应有的科学性来说,都还够不上一个科学的工程方案,只不过是一种设想而已,真正大规模地研究三峡工程,并做出了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工程设计,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论争十分激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速四化建设进程,解决滞后国民经济的交通、能源问题。建、早建与晚建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见。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于是由全国有关单位412位专家学者参加,展开对三峡工程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泥沙、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移民、生态环境、综合规划与水位、施工、投资估算和综合经济评价等14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论证,为期将近三年之久。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实为我国工程史上所仅有,也为世界工程史上所罕见。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压倒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选择,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也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

三峡工程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是该工程决策的难点之一。有了较为充分可靠的多方论证积极准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弊取舍、科学研究、分期开发,围堰发电与移民工程、体制保障等问题,都是决策者和建设者们需要严肃对待圆满解决的。也是三峡抒情诗的作者们需要深入采访、积极思考的。怀着巨大的写作热情、怀着对工程建设者的崇仰、怀着对世界性工程的自豪感,湖北诗人纷纷奉献了自己的赞美诗。其中较为突出的诗人,90年代有熊福林,新世纪有谢克强。

熊福林在1996年11月号《诗刊》头条刊发了大型组诗《跨世纪的咏叹——写在三峡工地》,又在1997年10月号的《诗刊》上发表题为《三峡移民》的组诗,因此获得了“三峡诗人”的雅称。

“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写作。熊福林把他对本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人类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行为的理解用几乎是一个组诗的形式记载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诗歌文本。而词典式的写作又把记载的完备性和文本的经典性统一起来,让我们和后来人在阐释这次人类为生存而作出的重大选择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即便这种参照因为其诗性的成分而怎样地站不住脚,其无法消解殆尽的史实也必将从一次次极其情绪化个人化的阐释中脱颖而出,若干年后依然在我们回溯历史的目光上划出一道道不浅的痕迹。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熊福林的努力表示敬意。”

《三峡隧道》开篇这样写道:“打破冷漠和固执的封锁/就得穿越历史的隧道/内外沟通的不仅仅是空间/一个洞应该是一个瞳孔/让内面的世界能够窥视/外面的时代”。通过歌唱三峡工程进而歌唱劳动和文明,使诗意得到升华。于是有了这样赞美工程建设者的诗行:“这样站在许多藐视的目光里/三峡民工但我每每望见你们/并拢双腿便是一个垂天惊叹/伸开双臂便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诗人歌颂三峡工程是从工地的具体劳动场景选取诗意,既具象也概括。“一个世纪的梦/正在一层层的骨骼上靠近太阳……”“一加一的演算/不是简单的循环与重复/三峡的脚手架/以更加缜密的思维更加团结的步伐/构架出一部跨世纪的天梯……”

但单一的歌唱姿态使理性的渗入不够,有时难免有空泛和矫情。如:“不用担心我的生命/会随钢钎一起滑落/鲜红的血和滓洋的汗/在三峡都需要奉献/把我悬起来/把我青春的每一个日子悬起来/三峡的作业尚未做完/我的心啊怎么能够/放下来”。过度的夸饰也成了诗作的硬伤。

其实,过度夸饰也是当代中国红色抒情诗的通病,非某个人所专有,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需从文艺体制和诗人素养等方面深入探究。

2.谢克强和他的抒情长卷《三峡交响曲》

谢克强,1947年生,湖北黄冈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一级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70年在部队驻地的《安康日报》上发表组诗《幸福的回忆》八首至今,发表作品千余首,已出版《放歌山水间》、《黑眼睛的少女》、《爱的竖琴》、《青春雕像》、《绿韵》、《孤旅》、《三峡交响曲》等诗集。入选《中国新诗选》《新中国50年诗选》《新中国军事文学大系·诗歌卷》《解放军文艺诗选》《新时期诗萃》《中国百家哲理诗选》《世界华人诗萃》《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年度精选》等近百部诗歌、散文诗选本;著有诗集《孤旅》《三峡交响曲》、散文诗集《断章》《远山近水》等10部,有诗在北京、上海、石家庄、西安、武汉等省市文学刊物获奖,诗集《孤旅》、散文诗集《断章》获屈原文艺创作奖、湖北文学奖提名奖;2004年出版了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引起诗坛广泛关注,被诗评家们誉为为当前的政治抒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成功的范例,并因《三峡交响曲》获《文艺报》2005年度重点关注作家艺术家奖。

谢克强是一个以诗歌为生命、以生命为诗歌的诗人,四十多年的写诗足迹鲜明清晰。从小时在故乡写“政治抒情诗”到部队写“带有汗味的兵歌”,从初到城市写“青春雕像系列”,到表现苍凉的中年人生情怀的“孤旅系列”,谢克强走过了一个长长的诗之路,表现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诗人曲折的跋涉过程。学界一般认为谢克强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兵歌”、“情歌”、“颂歌”三个阶段,这是符合诗人创作实际的。参见谷雨:谢克强和他的诗,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01年9月。军旅时期为战歌阶段,写了《快快抬呀》、《夯歌》、《放筏》、《炮工》等反映铁道兵筑路生活的诗歌。“我总忘不了当兵的日子,忘不了那炮火、硝烟、夯歌、号子,忘不了战友们的那血那汗,是这些孕育、营养了我最初的诗歌。”(《号子、血汗与我的诗》)此期诗作主观色彩很浓,生活厚度不够,且语句过于平实。第二阶段从1982年诗人转业到武汉工作开始,也是其诗歌创作的转型阶段,以《青春雕像》系列组诗,《爱的竖琴》及十四行爱情诗为代表。“这阶段(指1982年以后),我将一些都市生活现象,热情而又急促地纳入到《青春雕像》的系列组诗中,……乃至在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爱的竖琴》及十四行爱情诗,仍然是建立在现实感遇和对往昔情景回忆基础上的生活观感。”并说“我对自己这阶段的作品基本上不满意,深深感到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东西。”诗人广泛接纳外国文学潮流,研读现代外国诗人如普希金、海涅、夸西莫多、惠特曼、聂鲁达等诗人诗作。诗人的创作以爱情歌吟和人生思索为多。第三阶段以1987年诗人步入不惑之年为界,以诗集《孤旅》的出版为标志。“在《孤旅》(中国文学出版社)之前,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或杰出的)诗人。”以1987年春天写《生日》等诗为标志,他的诗歌艺术探索有以下转变:一是诗的表达方式由主观化向主客观结合而出之以客观化形态的转变;二是由关注外界事物到对诗人的内宇宙的开掘;三是由描摹向象征的转变。邹建军:论谢克强的诗艺转型,诗刊,2001年06期。他的诗歌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潜心于对生活积累的深入开掘,在具体的艺术感觉,艺术构思和具体写作过程中,追求于质朴中求深沉,于简洁中求丰富。所有的道路都离你而去/苍茫的落照/推出沉重而坚定的脚步/你以不可战胜的欲望/走向荒漠/是的后不见来者/前不知去向/你和你坚毅的脚步/依然在走/不管黄昏黎明/你走过/没有路的路。《孤旅》表达了人类不断受挫而仍不断追求的不屈意志。在孤独寂寞的漫长旅途中,艰难跋涉着的旅人,他曾彷徨、困惑,却又一往无前地、坚定地继续自己的脚步。在“希望中透出感伤,感伤中满怀希望。希望源于生命本身,感伤源于环境对生命的挤压。在生命与环境的抗争中,他的诗充满了个性硬度,一种生命的硬度”。

谢克强主要是以政治抒情诗人的形象扬名诗坛的。他的清苦出身、他的军旅生涯、他的作协领导身份,以及他的政治意识,都使他对时代、人民、政治有特殊关注热情。

他的政治抒情诗,选材宏大,充满主旋律色彩。《八一之歌》、《朱德的手枪》、《军旗》、《中国画意》(组诗)等都是一首首充满激情的铿锵有力的政治抒情诗,也奠定了他政治抒情诗人的称号。比如他的《军旗》表现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军人们的坚毅和勇猛:

“穿过黎明前的黑暗/从与入侵者对峙的阵地升起/我和我的战友们压住心跳/蛰伏在死亡与新生交替的/最前沿/且将仇恨压满枪膛/这时冲锋的号声响了/我听见了体内血流的啸响/待我与号角的嘶鸣/和震天的杀声/纵身跃出战壕……”

全诗尽用短句,充满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交替出现,抒发了对我军战士英勇精神的赞颂,其格调高昂、色彩明朗。

比如为汶川大地震而作的《心祭》: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

夺走了爷爷的生命

他没有失声痛哭

他是石匠的子孙

他要用石的坚强与结实

抵抗悲恸的潮汐。

在构思和抒情中擅长以细节动人。比如《祖国》,诗人从半坡博物馆里出土的那只陶罐、随州擂鼓墩出土的青铜编钟、绵延千里伸向远天的丝绸之路、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等具体可感的意象中状写祖国的质朴丰盈、民族心律、猎猎飞舞。从儿时放牧的一片叶笛、远离故土相思的红豆、家祖传的一只青瓷大碗、父亲走向荒漠拓荒的犁铧、母亲饱满多汁的乳房等熟悉温馨的记忆中状写祖国的亲切安详。

诗人追求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诗人认为:“过分雕饰是无益的,亦如一位妙龄少女浓妆艳抹一样,因此,我总想把诗写得朴素些,而要表达最抽象的东西,我总想力图找到那些最简单最明白的具象,选择那些简单而直接的词,真正的词。我知道,一个有出息的诗人,应该这样要求自己: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以最浅显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哲理;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美的诗情……”“可当你读到谢克强的诗,你就会感到一种透明畅通的语感与节奏营造的情感,很动人很热烈而又很清醒,这种行文的洒脱和情绪的厚重并行不悖是难能可贵的。”诗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观察和发现,而在于将这些观察和发现转化为语言,转化的过程即诗的创作过程。黄麻、歌谣、石磨、日子、茧手、收获、炊烟、温馨等等,从这一组意象的加工和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谢克强诗的语言特色,就是能够把抽象的意象视觉化、感性化,又把直观的、平面的意象引入理性和寓意。这样就使诗的村庄不仅鲜活,而且有着朴素的美,而诗的句式的重复,也使语言有了节奏。但是,要使语言摆脱平庸和一般化而始终保持其独特性,使诗的语言不仅富有张力,而且具有创造性,这常常是诗人努力追求的。

在谢克强眼里,诗是异彩纷呈的精神驿站和精神家园。“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难以抒情的时代”。曾经是社会和社会大众关注核心的诗歌,如今备受冷落。他认为其原因,既有物质的精神的挤压,也有金钱利欲的诱惑。浅薄与媚俗已进入相当一部分诗人的内心。一个没有诗的民族将使这个民族的人性淡化,一个没有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多少缺乏文化品味的人。

熟悉谢克强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纯粹”大约可拆解为“纯粹的诗”和“纯粹的人”。谢克强崇尚诗的朴素与简洁,他以惊人的克制滤掉了情感的浮泛,使诗获得了卸去夸饰后的本真。不仅如此,孤旅的形式成为他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自觉的选择,这使得他即使在商业化、世俗化大潮洪波涌起的今天,依然能以非功利的平常心,徘徊在诗与美之间,营造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圣殿。

诗艺探求永无止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努力,谢克强以他的敏锐和机智,创作了不少好诗,应能受到诗坛关注。但他的诗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诗雕琢痕迹太重,失去了天然美感:有些诗意境优美,但结尾的句子画蛇添足,破坏了诗美,消损了诗意。

同类推荐
  •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英雄先遣连:1950年西北部队进军阿里纪实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槃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睿智话自达(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莲心

    莲心

    本书是作者从公开发表的几十万字里精选而成的散文集。乃体察万物留痕,书写灵魂成长。以文字为药,细烹慢熬,医治时光里温柔的疼痛和生命中隐秘的渴望。笔调清新优美,思想灵动澄明。如同一朵从血液里盛开的莲花,带来抵达人心的温暖和芳醇。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热门推荐
  • 无情王妃有情王

    无情王妃有情王

    十四岁那年,她破了口戒。一夜之间化生为妖尸,成为了一只为血液而疯狂的怪物。阴差阳错间,她回到了千年前的妖界。他是堕落的神族,只因那可笑的宿命沦为了魔君。他创造了她,一个失败的神作:妖尸绯月。她教会了他什么叫做牵绊,悲伤,心痛,嫉妒,甚至是死亡。“就算逆天而行,我也要你回到我身边!”他的豪言壮语最终成为枉然,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女孩早已寒了心,冷了情。她想要变强,她想要告诉他:她是有用的。她一次次努力想要靠近他,却被那个淡漠如神的男人无情推开。无奈最终她看着生命中一个个至亲密友在自己面前死去。她想要大哭,想要大叫,最终只能淡然微笑。原来一切都只是自己自作多情罢了。
  • 唤醒心中的巨人(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唤醒心中的巨人(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潜能。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有效的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任何一个大脑健全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 叶韵

    叶韵

    江采萍(叶韵)淡淡地看着周围一群友好地NPC,叹了一口气。书穿到女配的身上也就罢了,为什么玩个游戏都会成为NPC?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 神武大荒

    神武大荒

    无尽大荒,万古岁月,在诸神争霸的上古岁月,天才辈出.......如今上古时代已经逝去,众多家族也已归隐.....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身负上古至宝太极图,来到无尽大荒,崛起于微末,且看他如何与那大荒之中的无尽天才,逐鹿于这无尽大荒之中!
  • 追凶档案

    追凶档案

    追查一个又一个凶案背后的真相,直到心惊胆战……
  • 侵丞倾城

    侵丞倾城

    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么丞相也必不可缺。定国丞相夜倾城,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儿子,还有一群死忠的属下,助皇帝凤御轩夺得皇位,可谓功高盖主。……“听说定国丞相拥有倾城容颜,不知是真是假?”“传言不可信。”“那么坐在朕面前的丞相,朕如今已登基,是不是该取下面具,满足了朕的好奇心?”“……在下已有心仪之人……”……难道你以为,倾城大人就会和凤御轩在一起了吗?不!你还是太天真了!作者的脑洞哪里有那么小!预知后事如何,就慢慢看吧!
  • 拯救工作

    拯救工作

    本书以幸福为切入点,从如何得到幸福的各个方面展开叙述,从直面的询问:你工作幸福么,到深入的剖析为什么不幸福,怎么才幸福。从当今职场打工者的心理出发,针对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启发,帮助人们走出迷茫和困境。旨在打开职场人士的思维陷阱——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做的苦役;工作不是放置抱怨和烦恼的垃圾堆,工作才是人生幸福所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塑造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才获得,当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热情、专注、勇敢、并有了管理自己的理想以及时间的能力的时候,幸福自然会飘然而至!
  • 逆天寻心

    逆天寻心

    逆万物苍生规则,逆世间百劫轮回;寻一己红颜,踏万里青山
  • 盗玉迷踪

    盗玉迷踪

    ~~~~~~盗墓需要科学,寻宝需要知识,盗墓不是你想盗,想盗就能盗,要想盗墓盗的好,请你先出示执照。墓中机关多,该如何是好?挡得住就挡,挡不住就跑。遇见鬼怪怎么搞?学习宋定伯,啐成羊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