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4700000015

第15章 海雾飘飘

耿林莽

“我来寻找大海,却与雾不期而遇。”

用这两句话来说明我对于青岛的第一印象,也许是最恰切不过的。

我的故乡在苏中平原。原是滨江带海之区,但我生在城市。所以竟一直没见过海。对海,便有着一种颇富神秘感的期待与渴慕。六十多年前,终于有机会被调到青岛,下车伊始,从火车站步行至《青岛日报》社门前,惊喜地发现,大海即在眼前,这是巧吧。不巧的是。那天正逢阴天,有轻轻的雾将海覆盖,如蒙上了一页薄薄的面纱,那海,便隐约而迷迷离离。轻轻的雾。有风吹拂,那色彩便是青与灰的交织。清淡雅致中微含一点阴郁,我便有一种恍若身临幻境之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若是有一位旅游者来到青岛,恰逢海雾漫天,竟日不退,而又匆匆离去的话便会有“不识青岛真面目,只缘身在大雾中”的遗憾。而我却不同,竟在这里一住几十年,不仅得识青岛真面目,对这雾的多种形态和意境,也有了些不同的认知和感受了。

虽没有“雾重庆”、“雾伦敦”那样的美誉,由于紧依黄海之滨。青岛其实也是一个多雾的城市。特别在春夏之交的五六月份,或浓或淡的海雾飘飘,便成为频频而至的“常客”,飘带似的作多情的萦绕,不管您欢迎还是厌烦,总是挥之不去。

在我的印象中,雾的最美姿势,是在夏日。当晴明的阳光与和煦的浮风沐浴着大海,以及海边大道上的行人,这时有几缕似有若无的白色雾丝,在空中若舞者之衣姗姗而来,一条白手帕似的轻软,便与初夏之晨的宁静有着十分和谐的默契,丝毫不让人感到郁闷或窒息。上世纪四十年代,我曾在组诗《青岛小景》中勾勒过几笔素描:

乳白色的雾,

像新鲜的牛奶,

飘在黎明的杯中,

雾是从海上来的,

它润湿而清凉,

还带着潮水和鱼腥的气息。

雾是海的渔网,

每天都被投到岸上,

它什么也没有捕到,

只不过作了一次徒然的旅行。

而青岛却是丰收的,

当她在雾里洗完了澡,

从每一根绿叶的头发上面,

都拾到一粒露水的珍珠。

在晴和明朗夏日黎明的“舞台”上,如同小姑娘似的一缕白色的雾,那款款舞步的流转也许是她最美好形象,理想主义的,一幅肖像画吧。这样的时候,她不过是一个“过客”,一个点缀性的配角,一旦她成为“主体”,漫无边际地翻滚而来,将整个城市笼罩在她的帷幕之下,那色调,那气氛,那景况就全然不同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浸淫其中的,更多的便是这种“混沌天地”里的“身历其境”。

“又放雾了”人们说。这个“又”字,道出了对于雾多日不去缠绵流连之情的憎厌和无奈。

窗玻璃被浓浓的雾涂抹,已然看不清“外面的世界”。走出门去能见度很低,早晨仿佛已临黄昏。而一种混含着烟霭与海腥的气息,让人感到呼吸的不畅。汽车缓缓地行进,是雾海中的“孤帆”。

我写过一章散文诗《雾街》,所有的意象,全来自于亲身的观察和感受:

醉酒的灯,长出红胡须。摇摇晃晃的街,老了许多。

屋脊。窗口。铜锣。浮肿的巷,飘荡着迷航的我。

找不到走出雾的门,

谁在风的脚背上,套起了绳索?树叶的骚动,如兽奔走。

露台对坐着,猫与猫的温柔。

老人在港口背倚着黄昏。披着长发的神女,蝙蝠衫舞暗了街灯,揭不去的面纱。

黄昏或是夜晚,浓雾不去的时候,又有“海牛”的“哞哞”之声响起,或是远处的螺号声悲鸣:“湿漉漉的风,吹送着流动的雾迷离”,那境况委实有一点苍茫或沉重。若是在黎明时分,人们便存在一种期待,一种雾散云开后的解脱和轻松。

“森林后面,群峰在脱去袈裟,露出了石的胴体,光洁而透明”——这是在岸上,在陆地。

海上呢?则是——

“小舟破雾而出,划舟人纷披抖动的金丝。闪耀着黎明。

松针上有水滴落,那是:仙人的泪珠……”

同类推荐
  • 时代潮

    时代潮

    本书作者是《武威日报》的编辑、记者,本书是他从事新闻工作20年的新闻作品集。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一开始就意味着不会结束,比如黑夜与白昼,比如我与你。这是一张青春散场时的记忆票根,这是一封思念枯萎前的告白情书,用眼睛聆听的情感日记——20年不变情怀,20年真情写就,这是伍洲彤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台午夜直播节目《零点乐话》20年纪念而作的唯一随笔集。情感、音乐、故人、往事……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歌,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人,如今还好吗?在哪里呀?快乐吗?六亿光阴,永不能忘;六亿光阴,别来无恙。它们被一一珍藏在了这部书里,只待有一天等你发现:原来你的故事一直被铭记,原来你的青春并不孤单,原来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了悟、释怀……其实都一样。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热门推荐
  • 艾莉的末世日记

    艾莉的末世日记

    末世的一本日记记载了,在那段血腥的时光中人们的艰难选择。高中生艾莉记载了末世来临的每段时光,在末世中,少女不断变强,渴望得到暗恋的人的目光,可他的目光从不属于她。
  • 异海2

    异海2

    20世纪80年代,一个立下战功的军人吴××接到国家指派的神秘任务:化名曹沧,参与一个中美合作的物理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尝试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异海。随着中美联合实验在诡秘异海的展开,一系列离奇惊险的状况不断发生,苏联也派遣了核潜艇尾随中美联合科考队进入了异海。三个国家的科考人员,面对诡异的异海,不得不选择合作,却又各怀心事,暗中谋取自己国家的最大利益。当这些科考人员渐渐产生友谊,准备共同完成实验的时候,他们发现,异海已经有人先行一步。更多神秘事件的谜团慢慢浮出水面:末日黎明计划、罗布泊实验、彭加木失踪事件、大西洲和平行世界异海的关系、人类的真正“祖先”……
  • 女神皆为女神经

    女神皆为女神经

    9岁,自己的妹妹将硫酸泼在自己的脸上,导致毁容被撵出家门。8年后,她强势回归,将古氏狠狠弄倒!伙伴不离不弃,给予最温馨的安慰;亲外公势力强大,做自己强大的后盾!呵呵,8年前我就说过,让你们做好古氏破产,家破人亡的准备,现在,我回来了,你们,可准备好?全球500多个国家对她们下了通缉令,却从来没有抓到。这一桩桩案件,将她,和他们导入了重重的阴谋之中!真相,到底是什么?
  • 农村小军嫂

    农村小军嫂

    要不要这么悲催啊!好不容易度个假,竟然让自己遇到海难死翘翘。没想到咱也有重生的机会,可是为毛重生到了一个八零年代的农村丑媳妇身上。还有在这个重生的大道上,咱是不是得时刻准备着,磨刀霍霍斗极品啊!
  • 《窃据要津》

    《窃据要津》

    一场仙侠世界的大阴谋,一场仙侠世界的大浩劫。主人翁该如何抉择自己的仙侠之路……?
  • 军婚如令:上校难搞法定妻

    军婚如令:上校难搞法定妻

    【本文免费】她,是后宫众多嫔妃之一,是皇帝深爱之人。也是这份深爱,她的家人满门抄斩,她未成形的孩子夭折,她也在这深似海的后宫中香消玉殒。重生现代,她带着前世的记忆,即使再幸福也夹杂着缕缕伤痛。再遇前世的爱,她已为人妻。面对旧爱,她恨,她痛,她在怨什么?只怪执念太深。慢慢地,她去忘却,适应现爱,他的柔情,他的爱意,修复着她伤痕累累的心。“诀,你是我最大的幸福。”
  • 郡主不可以

    郡主不可以

    奴家本是现代根正苗红的职业科学家,穿越到架空王朝成了刁蛮任性小郡主。凭得一身宠爱,敢把皇帝拉下马。“皇上,把玉玺拿来玩玩。”“郡主不可以。”“皇上,我看上丞相了,赐给我。”“郡主不可以。”“皇上,你看上去很可口啊。”“郡主,这样真的不可以!”吾家郡主初长成,专门扑倒自家人,十年前将她从雪地里救回来,她吃他的用他的住他的,还睡了他的!(这是好故事,我不该放弃,重新发,也希望以前一起写姐妹文的姐妹能看到)
  • 闺宁

    闺宁

    谢姝宁死了。同幼子一道死在了阳春三月里。可眼一睁,她却回到了随母初次入京之时。天上白茫茫,路上雪皑皑,年幼的她被前世郁郁而终的母亲,和早夭的兄长一左一右护在中间。身下马车摇摇晃晃,正载着他们往她昔日噩梦驶去……
  •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民国年间,天下大乱,位于华北中部的小县安肃,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着悠久历史的一座老烧锅,也同样没能逃过一场场劫难。但老烧锅主人张树亭敢于面对一场场灾难的来临,不但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一座老烧锅,也靠着自己微薄之力,不但维系了人间良心,也为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商人应该做出的贡献。后来,杨成武将军还对此烧锅有过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