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0700000031

第31章 越界的笔致——湖北小说家散文(3)

二十世纪文学现代化以来,乡土已经被众多作家所追捧,主要呈现两大倾向,一是乡土日渐抛弃,成为落后,愚昧,反动的代名词,代表人是启蒙作家鲁迅;一是乡土被美化,浪漫化了,成为诗意,自然,精神归宿的象征,最典型代表是沈从文,刘醒龙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虽然他没有如沈从文一样排斥抗拒城市,还是存在把乡土诗意化的创作倾向。海得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刘醒龙的不论在创作潜意识里或者表象上都力求追寻这份诗意,这份平凡而高贵的生活。他喜欢描写山山水水,就不再仅仅是对乡土的怀念,而且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是追求诗意化生活的表现,生活本不应该是粗糙的,在钢筋水泥浇注的城市里居住太久了,“就会被满街满巷里窜动的浮华气焰,迷糊灵性,堵塞胸怀,错把一些人按另一些人的意愿堆砌的塔楼大厦,当作了伟大与崇高。”“山里的一切都是一样,谢与不谢都不影响它的品格。”(《高山仰止》)他所描摹的乡土风情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鸟语花香。“阳光普照下森林和山会有它的别样沸腾。哪怕是七月流火八月流金,依然搅不动化不开稠墨泼就无言有意的山水画卷。或许山也在印证着心静自然凉的古训,沉默之中,习习凉风不时送来一阵阵秋意。”“风是从那座高山上落下来的,沿着林隙与沟壑,穿过瀑布与流泉,然后顺着河谷一点点地将酥石吹成卵石,又将卵石拂成细纱,接着便在那个叫石镇的小镇旁边轻轻地吟唤着我们。”(《高山仰止》)“满室依然只有高原清风滋味,那些在别处总是绕梁三日熏透窗棂的茶香,一丝不漏地尽入心脾。”(《将茶饮成一场宿醉》)贫穷的乡村被诗意化了,这也是中国乡土作家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把山山水水笼罩上诗情画意的光怀,让后代人和读者来瞻仰。

不同于现在都市流行的所谓“小女人散文”,“小资系列”,“读书散文”等等,刘醒龙的散文优势在于反思,在于对生活,对自己思想的沉淀,文章随意而出,信手拈来,不但没有丝毫追随潮流,迎合大众胃口的随风而倒的势头,相反,刘醒龙一直在坚守自己独立特行的朴实不浮华的散文之风,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没有时尚甜腻的小资之风,有的是对自己乡土的追忆与怀思,更有民族情感的关怀与升华,乡土散文折射出的乡土情结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国家,民族,文化和个人的综合思考。刘醒龙在一次与大家的对话中谈到:“在我们的文化里,思想力量与情感力量总是无法形成一股合力,相反,老是互为反作用力。这些年来,我们的祖国为何总被国际社会妖魔化?我们的民族历史为什么总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就因为历史的同代人缺乏足够的人格力量,缺乏坦诚和忠实!譬如侵华日军在南京施行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如此铁证如山的惨烈的事件却得不到国际政治的认真对待。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自由民主平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一直受到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的漠视和敌视。问题不在于我们总在强调张扬民族精神。然而,问题肯定与我们对大恶的文革及其泛文革背景仍旧怀着种种暧昧之心有关。”

《性感美国》,深切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思索。作者爱国,是批判的爱国,也是真正的爱国。这是大的乡土情结的延伸与扩展。“前几年,上海将市政府大楼整个卖了,北京将王府井切块卖了。今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老厂卖了。都卖了好价钱,都有完全站得住的理由。”“中国对西部的开发只比美国晚二十几年。王震将军在西部做的是大规模地开垦沙漠戈壁,竭力要在没有生命的地方种出庄稼来。几十年过去,中国的西部的确长出了许多的庄稼,可这些庄稼除了给种植它们的人以起码的温饱外,无法再给人以更多。”“安份和俭朴一直是海内外华人受人称赞的美德,但在一个文化背景、民族性格完全不同的社会里。这样的美德反而会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带来良机痛失的遗憾。惟有放在美国这样生机勃勃的社会里,才能感受到中华文化阴暗的一面。”刘醒龙走出国门,还是回归祖国,正如他走向城市,心属乡土。文中某些言词似乎窥见作者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但在这些张扬美国的言语背后,却是作者深深的悲叹和关怀,在一些评论背后是对当下中国现有的体制,政策,经济等全方位的深思和批判。虽不及鲁迅先生文笔的犀利和尖锐,却也在随意和隐晦的描述中,以轻松诙谐的笔调间接剖析了现代社会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人性上的某些缺失和扭曲,比如狂妄、虚华、自大、顺从等等。在美国华人餐馆吃饭的仓惶落逃,在飞机上温州人对机舱标语的熟识无睹,中国本土高楼的富丽堂皇与华尔街的朴素庄重行成了巨大落差。如“在飞机洗手间抽烟的那位温州人回到座位上时,旁边的一位同胞告诉他,在洗手间内壁上贴有禁烟的警示。温州人回头盯着他的同胞几乎是恶狠狠地说了三个字:我知道!这三个字听起来,比老外鄙夷地说NO还让人难受。”

刘醒龙力图用文学来唤醒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灵,他认为,最有力的救赎,是文学艺术和宗教。与文学一样,宗教的魅力也是因为思想的半途而废。在两个半途而废里,作为文学的前者,是为了在作品中引入最广泛的思考。作为后者的宗教,则是在思想境界里出现黑洞时,提供人性化的意识空间,使得思想出现困顿时的人,继续有船可渡,有路可行。所以他总是坚持自己传统的散文之风,抒发自己对人,对事,对民族的关注与思考,在小说里塑造的农村人形象里,除描写他们知识的贫乏外,更多的是在描摹农村人所特有的朴实,勤快等传统品质,在散文里,也是尽情讴歌山山水水。“沉默还在弥漫着,原以为天亮了,阳光普照下森林和山会有它的别样沸腾。哪怕是七月流火八月流金,依然搅不动化不开稠墨泼就无言有意的山水画卷。或许山也在印证着心静自然凉的古训,沉默之中,习习凉风不时送来一阵阵秋意。”作品也有歌颂朴实无华的乡亲们。“高山的灵魂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何地。就像给我们带路的那个年轻的林工,在上山和下山的途中,大方地推开一扇扇虚掩着的家门,从容地找出茶水给我们喝了,又依样将那些门掩好,还说用不着道谢。山里的一切都是一样,谢与不谢都不影响它的品格。”(《高山仰止》)细腻的情感是刘醒龙散文的一大特色,这在随笔集《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中表现的最为集中,最为典型。这是刘醒龙的一部最新力作,是一部让读者重新解读刘醒龙的作品,正如封面提示语是一部“完美父亲必备书”。刘醒龙在这本书中兴趣盎然,津津有味的向读者述说了女儿在生活中的细碎小事和自己的点滴感受,真实细腻的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感受到一个铮铮男子汉的细腻柔情。人到中年的刘醒龙在女儿这个“慧根”的启发下,仿佛醍醐灌顶,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新的认识,厚重烦杂的生活也开始过的简单而高贵。在《宠是最深的爱》里他自己说:“女儿的出生,远不止如此,性格的完善,胸襟的博大,思考的宽容,在与女儿的相处之后才察觉的改变,让成年后就已经停止生长的生命再次扎扎实实地成长了许多。”没有女儿,刘醒龙无法让“其内在的旺盛生命力”,“得到更为有效的挖掘。女儿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足以牵动作者为人父母后的敏感神经。女儿的一句真实而天真的话“你们都是大人,就自己住呗!”,让作为父亲的刘醒龙“心里的酸楚全变成隐隐的痛,眼泪可以禁止住不流,情感的神经却被湿透了。”女儿随口一个小小的问题总是让作者思索良久,比如“儿童情人节是哪一天?”,“人到底能活多少岁?”“人到底是不是用泥土做的?”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是作者从来就不敢马虎,总是要认认真真回答女儿的问题,对于女儿提及不准喝酒等规则作者作为父亲也一再遵守,估计天底下只有女儿才能这样肆无忌惮的管教父亲,也只有作为父亲才这样心甘情愿的乐意接受女儿的条件。刘醒龙在文中总是毫不避讳的提及自己很多次因为女儿而抛洒男儿热泪,只有情到真处,情到深处才可以如此坦然面对现实。他自己也说过“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几年为了女儿,记不清自己流过多少热泪。因为后悔,因为感动,因为怜爱,还有什么都不因为,就会有薄薄一层湿润沾满眼眶,然后一遍遍地问,上辈子修行时到底做了多少善事,才使自己今生享有如此恩宠。”因为后悔打了女儿一屁股,因为女儿一句无邪的真话,因为女儿受病痛的折磨等等一系列再平凡不过的事情而流泪。也许因为有这样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生活细节,才能体会到作者细腻敏感的情感,才会重新解读他,认识他,被他和他的真实细腻所感动!在这本随笔集里,刘醒龙坚持了一贯的没有动人曲折的情节,更多的是一本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笔记。

如果说对女儿的爱是作家生命的重新生长与勃发,那么对于母亲的爱则是作家生命厚度的积累。这里顺带提及一下作家的生活阅历,刘醒龙在出生之前就失去了奶奶与外婆,生命开始接触最多的女性就是母亲。母亲在作者笔下渐渐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传统劳动妇女形象,一辈子“太多的辛劳,辛苦和辛酸”,然而一样是那么的美丽和动人。在《借你的奶奶当母亲》一文中作者写到,“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我的心却紧的很,阵阵算楚直往眼底涌…母亲又老了,而且老得格外厉害…母亲的笑声不仅没有改变,甚至在女儿的亲昵下,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母亲的手是那乡村沃土,只要一场雪,就会变得丰姿绰约光洁照人,然而沃土意义不是妩媚其表,而在于内里长久的奉献。”母亲的形象在作者的心里总是那样光彩照人,让人动容。母爱的伟大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也是一辈子享受不尽的巨大财富,即使只是回忆,也一样感到温暖而美丽。读者不能猜想作为劳动妇女的作者的母亲有多美丽,但可以肯定母亲是作者心中永远绽放的玫瑰。母亲其实也是融为乡土的一部分,被作者思念着,并美化着。在“母亲在那一刻间用满脸皱纹化出来的笑意,胜过在我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温暖与温馨……自己是吃母亲煎的豆腐长大的,要是不吃豆腐,我就成了忘本之徒。”(《与欲望无关》)母亲,豆渣,豆腐都是作者怀念的对象,三者是一个整体,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不足以寄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

同类推荐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解密中国大案(三)

    解密中国大案(三)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 食来运转

    食来运转

    美食是怎样炼成的。每一道珍馐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 天使法则浅浅的爱

    天使法则浅浅的爱

    一场地震夺走了她所有的幸福,她从此成为了地震遗孤。漂亮妈妈的领养,本是一个善意的帮助,却开启了她的宠物人生。此后,她只为了身份而存在,却在追逐身份的途中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她孤注一掷,失去了最后一次获得幸福的机会。亲情、爱情、友情,所有的一切—撕裂,折断,碾碎,只为了最初的执着。善良与邪恶幻化成足以吞噬她的爱,那么汹涌,不知该如何平息…
  •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捉妖

    捉妖

    “事物反常必有妖!”这是我想起巴图时就立刻浮现在脑海中的话。其实我并不认识巴图这个人,关于他的一切我都是从老叔(卢建军)那里听来的,但也就是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异事、刀尖跳舞的经历让我对巴图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让我有种不得不把他这些事迹写下来的冲动。今年年初,老叔把……
  • 蜜爱成婚:甜妻乖乖就擒

    蜜爱成婚:甜妻乖乖就擒

    神秘男人的来电,彻底改变了苏怡的一生。为了躲避父亲留下的高额赌债,苏怡冒险听从神秘人物的安排,冒充失散多年的唐家千金唐素怡回归海市。原以为骗取高额赏金以后,就能逃之夭夭。然而她从一开始坠入的,竟然是无底的深渊。唐家养子叶琛的步步逼近,神秘男人J的威胁,隐藏多年的血案逐一浮现,把她卷入深不见底的漩涡之中。幡然醒悟,她拼命想要逃离,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不出他编织的情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暴淑女之帝炎
  • 云成缘

    云成缘

    现代的一个爱幻想的少女,因为爱看云,看天。在一天,少女像平常一样在看天空时发现天上的云逐渐幻化成奇怪而有规则的形状又以彩虹的顺序变成紫色……
  • 节日三部曲

    节日三部曲

    风信子、雏菊、向日葵的花语代表了本书三位。(一)“因为爱,所以怕。”有些人,注定了,是心里不愿碰触的一块净土。因为太爱,所以害怕,生怕惊扰了他。(二)“原来,节日不是你一个人的”他问:你爱过我吗?你望着他的眼睛,终于不再胆怯,因为再胆怯,你们都要死了,他,也要死了。你说:一直都爱,很爱很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笑了,你也笑了。他骂道:傻瓜,为什么,不和我说?(三)“这么多年,他一直在”他怔怔地望着你,突然扔掉了拐杖,想像年轻时那样,给你一个公主抱,想让你在他怀中,发出咯咯的笑声,可是,你们齐齐摔在了地上。毕竟,岁月不饶人。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禅宗杂毒海

    禅宗杂毒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