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0700000011

第11章 彰显“纯散文”之大器:湖北散文的中坚(5)

对于华姿的散文形式的转型,她自己说:“我只是要表达,表达本身的需要超过了一切,写作只是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而诗歌写作因为形式上的必须,它对我的表达无疑有一种阻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从诗歌写作中退场了。”自然而然的转化,对于华姿的散文创作有益而无弊,90年代的女性散文创作,大多沉溺于对于个人私人生活的私语话描写,“小女人”散文创作日益兴盛了起来,在此背景之下,华姿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立场,不拘泥于对自身的关注中,而把这种关注扩大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整个存在,将宗教性渗入自身的写作中,以一种宁静的状态进行思考。

华姿散文的宗教性从她的《自洁的洗濯》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部随笔散文集中,此岸,彼岸,河流,神,美,爱,母亲,真理成为了关键词。对于宗教,以及宗教在文中的表达,华姿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自己信奉的并非是一种宗教信徒式的宗教,而是一种理性选择的宗教,她是从一个拥有宗教式思维的理性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是怀疑的,甚至是拒绝的,是以宗教与理性融合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当然,在她的作品中,宗教被多次提及,但这种宗教并不狭隘,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美善,光明和温暖。华姿小说给我的阅读感就是澄澈,明净,安宁与智慧。

宗教与理性的融合。从对此岸彼岸的抒写中,河流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执着于未来,关注于现在,过程的精神,而毫不留意两岸的诱惑,有着基督徒般的执着。不仅如此,水在华姿这一作品的意象中也是很珍贵的,以清浊两类水做比较,提出了一种美的哲学,抛弃了功利主义的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浊世上,因此,大宁河是不可少的。”“‘水至情则无鱼’是纯粹功利主义的哲学。当我们被安排在一种流逝之中时,清放弃功利的思考,只凝视美,只悦纳美。”这种爱不是放纵的爱,而是独立思考的爱,是有节制的爱:“当它被放纵时,它就是一种灾难,足以毁灭一个女人独立在世的坚守。一个女人的独立,必须是思想的独立,是意志和行为的坚守。”对于宗教的上帝,在华姿的笔下真正的深刻并丰富了它的内涵,事事无常,对于人事的变换,没有一个信仰,是无从手进行分析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与疑惑。喜悦,痛苦,是人生存的两种基本的表情,都来自于神的创造,而诗人,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唯有饮这造物主由爱而造的痛苦的水,喜悦的水,流逝的水,才是丰富了生活,我感到了阅读的障碍,哲理性的灵光处处闪现“诗人饮水,水却流逝。”“水总是要从我们的杯中流失,只有流失本身具有永恒的意义。”“只有彼时是永恒的,因为它具有流逝的意义。”(《对一个彼时的人说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信任思考的思想者,一个不停息地寻找着星光的旅人,只有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向前,过程和目的才有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任何一个阅读她作品的读者来说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

宗教与爱。对于华姿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她创作的终极指向一个字“爱”,华姿对爱的抒写是具体的,在《自洁的洗濯》中,几乎每个篇章都有关于爱的成份,爱是什么呢?“爱就是爱,它是人类情感的核心;它不是别的。在这个世代,并不缺少多愁善感的爱,我们缺少的是仁慈、怜悯、宽恕、忍耐、体恤、给予。”“爱不应只是怜悯的心情和眼泪,它应该是一个行动,哪怕只是一个举手的行动。手所蕴含的奇异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幸福就是神的手,爱也是神的手。”(《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这一主题的表达包括了她所写的自然之爱,女性之爱,以及贯穿于她整个作品中的宗教之爱。提到爱,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真理。在记者对华姿的采访中,华姿说,真理就是爱,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启示给我们的那种绝对之爱。也就是对于存在的爱,只有人本身才能解除人类的不幸。在谈到爱的语言时,在《寻找的果仁》里,华姿写到:“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但沉默的表达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如果沉默是最好的表达,那么,声音的意义是什么呢?”一系列矛盾凸显了出来,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深刻的道理,我们无从回答,她也没有给出答案,但她唯一肯定的是爱与美,爱与真理:“爱使我达到美,美使我认识真理。而在某些时候,美就是真理。”

自然的爱,无处消失。在目前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中,华姿提出了一种新的伦理,即自然伦理,也就是一种对于自然新的道德关系,通过这种伦理,达到与自然的和谐,那自然之美也就显现了出来,那不曾消失的自然之爱也就能够深深的被我们所感知。“人类如何才能和自然建立一种新的伦理关系或新的道德关系?一种亲情关系。这种关系越深刻,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就越长久。”除此之外,自然的热爱也是宗教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博爱,“如果你不能理解一粒种子在田野上经历的秋冬春夏,不能理解一个生命的全然完成,你就很难理解田野的那种神秘、美和力量,那个在更高的背景下远远高于人的神圣法则。你就更难理解那种只有在田野上才能产生的感恩和喜悦。它散发着阳光的清香,泥土的清香,草木庄稼的清香,河流湖泊的清香,风的清香以及四季的清香。”

作为女性,华姿是睿智的,她也有过关于情感的纠葛,有过关于爱情的惶惑,但她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来分析男女之爱,以一种神性的眼光来分析爱与性,爱与婚姻。对于男人,华姿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过去了很久,女人回头看时,才发现,她爱过的人,或者爱过她的人,无论看起来多么地不同——外表、职业、身份,甚至性格,但在本质上,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类型的人。”“因此,我如果爱,我一定是爱一个人,而不是爱一个男人。”(《寻找的果仁》),她指出要给爱单独的空间,女人要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个人的自己,而是为这个性别。为爱情活着的女人,实际上是为那个理想,那个完美——那个无限后退着的美好极限活着。”分析了爱者与情人的不同,“爱者不求回报,他是自在自为的,是独立的个人的。而情人只是一种关系。它的关系性决定了它的依附性——男女的彼此依附。”甚至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事实上,男人对女人的依附胜过了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它是男性本质的一部分,它深刻而无法清理。”

在说到爱和性的关系时,华姿肯定了只有爱和性的完全统一才能完美。对于性的阐释,她赋予了它以宗教的意义,因为性的存在,所以它本身是神圣纯粹的,“爱是神的创造物,性也是神的创造物。”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性的纯粹,无法接受性的神圣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听,如何地来感知它,接受它呢?“接受性的神性与接受神的存在是一样的。全然地接受神给予我们的东西,就是对神的最高感激,赞美的尊崇,就是对存在的大爱。”不仅如此,还要打开生命,倾听来自神的声音,只有接受性,才能够使性达到美,她说“爱可以使性达到美,而性却不能。”(《怎样在爱上诗意地栖居》)即性本身来源于美而非欲望或者其他的东西。

关于爱与婚姻。婚姻并不是爱的必然归宿,如今,婚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一种死亡的爱,而与之相比的爱则是永恒的,但是解决婚姻的死亡,就是要让婚姻有爱,要让婚姻中的人爱家人,“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神的起点。”在此中的母爱则是一切爱的源头“因为它以母爱为核心,然后辐射出其他的爱。如果这爱是光,那么,母爱就是光源。”华姿提出了一种母性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最接近宗教品格,是博爱,是宽容,是感恩,是幸福,当然这种品格跟性别并不多大关系,是一种内含的。

爱与宗教,宗教是什么呢?“真正的宗教重视生命,拥抱生命,它不反对生命。而一种规避生命轻视生命的宗教,它恰恰是反宗教的。”因此,有爱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一个以爱为基础的宗教可以点亮你,同时可以打开你,是那种全然的打开。”“除了通过爱的宗教,我们不可能还有别的方式,可以全然地深入存在。”宗教的核心是给予爱,让人感受爱,接受爱,当然要有一颗善于接纳的心“你有多大的爱,你就会给爱多大的空间。”(《只能是爱,不能是别的》)要有爱,才会感受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爱。华姿作品中的宗教品格,是与“神”和“神性”相连,表达出对一种灵性精神的向往,一种无所不在的统摄力量,成为她整个身心的支撑,帮她向善向美,完成自身的洗濯。用华姿自己的话来说,这种宗教情怀“就是爱。爱上帝,也爱世人;爱每一种生命,也爱自己。倘若你真能去爱的话,你的生命自然就会结出这样的果子:仁爱、喜悦、和平、忍耐、宽恕、善良、忠诚、温柔、节制。”很美的一句话“由于我的心中开着一朵百合,我便看见人们的心里都开着一朵百合。由于我心中被太阳照耀着,我看世界便是一片光明。”

华姿的散文充满了灵性,充满了美,充满了爱,只有心中怀有感激,怀有爱的人才能如此深刻的体会基督,体会教义,我们也可以看出她的犹疑,矛盾,她不断地肯定着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否定着自己,只有在这种过程中,对于一切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更能够了解十字架上的基督的心情到底如何,才能清楚为了减轻世人的罪恶,耶稣所受的苦,以及为了回报主,为了达到和谐,世人要存有的感激之心。华姿的诗人的创作背景,令她的散文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散落的文字碎片,跳跃,灵动,令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由于幼时在乡村度过,让她对自然有着一种本能的亲近,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闻到花的清香,听到水的流淌,甚至看到清冽的小河里鱼儿欢唱地游走;加之她的基督教的信仰,我们能感知文字的虔诚,爱无限的丰富性,以及对人事的宽容。

华姿认真的创作态度,诗意的散文化抒写把她与众多其他的散文家区别了开来,近期她越来越关注于宗教对于人生活的指导作用,不仅与2005年上半年出版了宗教散文诗《花满朝圣路》,还于2005年末撰写了《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2010年出版了散文集《在爱中学会爱》,将神行之爱与人性之爱交织思考,她期盼的,正是耶稣曾经在加利利奔走呼告过的那个单纯、完善的“人”。

六当追问与沉思相遇——任蒙散文论

任蒙不是一个纯粹的散文作家,他早年以诗歌进入文学写作,后来又写过大量的杂文和文学评论,特别是诗歌语言的敏感训练,构建了他散文语言的经纬,逐渐形成了他那追问与沉思相伴,性灵与至情相随的散文写作特色。在当下散文姿态各异、手法多元、意蕴杂陈、审美奇崛,令人目不暇接的写作态势中,任蒙的散文可以说为散文写作注入了一股清新剂。任蒙散文思维的多向度、创作的多元性、审美的层重化和艺术的诗意化,使他的散文蕴含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内涵。

任蒙的散文写作历时十数年,曾尝试多种散文类型的写作——历史散文、游记散文、艺术散文与散文诗等,在散文的创作实践方面不断尝试、不停探索、不懈追求,显示了一个诗意的思想追问者的理性沉思与境界达悟。任蒙的散文从写作对象的选择来看,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梦里乡关、生活走笔、游迹萍踪和历史沉思。他用散文展示了一个虔诚的写作者勤勉、谨慎、郑重、稳健的创作步履。

一、游子与故乡——爱的心绪

农耕时代的岁月里,很多读书人一生都居住在自己的故乡,无论是山明水秀还是沟壑纵横。一种秀才不出门的心态,使他们潜心闭门读书,安享闲暇与快适;近代工业社会以来,更多人远离田园乡野,漂泊于都市、边陲,体味游子奔波的悲、喜、忧、惧。在当下这个技术高于艺术,至爱降服于机能,不朽之爱土崩瓦解的时代,基于奉献之爱的责任心益愈缺乏,人们对于故乡、亲人越来越疏离、陌生,渺茫希望。飘零在外的游子,在想象家乡时,用大脑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伸出爱的“掠夺之手”,将一切以爱家乡、爱他人的形式,抢夺到自己的个性之中,于是出现了某种为了散文的“个性”而企图随意借助“爱的形式”的现象。作为一个漂泊于城市的乡里人,任蒙在他的散文中,依然对故乡、亲人、师者怀有一分虔敬,一分眷恋。家乡的凋敝令他哀伤;家乡的失落令他负疚;家乡的屈辱令他赧然;家乡的命运令他关注。“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 莲心

    莲心

    本书是作者从公开发表的几十万字里精选而成的散文集。乃体察万物留痕,书写灵魂成长。以文字为药,细烹慢熬,医治时光里温柔的疼痛和生命中隐秘的渴望。笔调清新优美,思想灵动澄明。如同一朵从血液里盛开的莲花,带来抵达人心的温暖和芳醇。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 落日谣

    落日谣

    古马,原名蔡强。1966年5月出生于甘肃武威。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现为政府部门公务员。 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飞天》十年文学奖、2007年度人民文学奖、《诗选刊》“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 《胭脂牛角》(1994年) 《西风古马》(2003年) 《古马的诗》(2007年) 《红灯照墨》(2009年)
热门推荐
  • 军事演习与军事训练

    军事演习与军事训练

    本书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军事制度、神秘无限的军事演习、令你着迷的军事航模、火力强大的王牌军事武器和叹为观止的新概念武器等内容,
  • 关东乱世

    关东乱世

    小说从“我”的家族秘史讲起,起因则是我爷爷被拜把子兄弟谋害,置办的码头也被奸人所霸占。我奶奶,一个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背着襁褓中的老叔,走上了申冤之路。我老姑为报父仇,上山嫁给了土匪,逐渐历练成手使双枪的女土匪头子。抗战爆发时,她为雪国耻,一跃成为威震东北的抗日勇士。作者用深沉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的虽然都是小人物的命运,却与国际国内大背景遥相呼应。读者于呼啸的“东北风”中,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鲜活生命气息以及大时代变革的洪流。
  • 我爱大明星

    我爱大明星

    她,一个千金小姐,却为了他,隐瞒身份,默默无闻,却又为了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大明星,却独爱默默无闻的她,又在知晓一切后离她而去,可又在背后为她铺好一切道路她和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腹黑邪王:废材逆天大小姐

    腹黑邪王:废材逆天大小姐

    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天才神偷。却在一次反围剿中遭最爱背叛,爆炸身亡。再醒来,却早已魂穿异世。废材?丑女?无情退婚?“呵,接下来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nozuo,nodie.”炼药,炼器,全系天才,进阶犹如坐火箭。“如此,我真怕你们羞愧而死呀。”他,闻名大陆的绝世天才,冷血肃杀,却偏偏对她死缠烂打。“我既丑又废材,你整天围着我转悠啥呀?”“娶你!"'...品味那么独特?”“没错!”
  • 汉末枭雄路

    汉末枭雄路

    楚祯重生于汉末并州马邑县令家,张辽是他小舅子。暗中发展了15年的马邑楚家将在汉末乱世走向何方故事从183年开始———————————东施效颦之作,我的三国梦。
  • 人工创造

    人工创造

    创造生命这活,所谓的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些名字儿带神的终不过是力量强大的生物罢了。但是,但是,某个貌似贵族先生兼流氓头子的家伙却做到了。广袤的四块大陆、千奇百怪的人群种族、众多的国家、恢宏的战争场面、绚丽的武器坐骑装备。斗气、魔法、巫术、……一一粉墨登场。看被创造的“左氏一族”在这里展开一段快马轻裘、胡天胡地的逍遥人生。何小胖子新书《人工创造》,让你完美体验:爽爆到底的感觉。
  • 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

    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

    遭遇两次地震,被活埋26个小时,失去女儿,失去双腿,失去婚姻,却不放弃希望!廖智的故事,充满爱与正能量,带给你面对残酷世界的勇气!面对常人无法想象的灾难、悲伤和疼痛,廖智没有倒下,没有逃避,没有放弃,在绝望中一步一步找回希望和梦想!失去双腿,她穿上假肢,哪怕摔得遍体鳞伤,也要学会自己走路;失去女儿,她把爱深埋心底,前往雅安,在余震中坚持救援,被称为“最美志愿者”;失去婚姻,她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登上《舞出我人生》的舞台,跳出震撼人心的舞蹈……廖智,一个永不放弃的女孩,她面对逆境的乐观和勇气,一定可以激励现在的你!
  • 混沌导师

    混沌导师

    混沌学者拉泽尔,被命令到地球上对一个凡人学徒进行单独指导培养,他以为他已经知道这次任命背后隐藏的目的,然而短暂的平静过后,就是令他也瞠目结舌的奇妙展开。
  •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0-2岁的保育在伙伴关系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本书是藤森平司先生“守护型保育系列丛书”之二,探讨少子化社会如何为0~2岁的孩子提供健康发育的环境。不具备共食条件、只有母亲在家的家庭,不及有混龄孩子集体的保育园更适合孩子成长。人都是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同意见有助于自我了解。只听母亲的话,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如闻逆耳之言会受打击,从而封闭自己。孩子只有在“孩子的世界”中,在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关系中,才能共同成长。
  • 回味周朝

    回味周朝

    这本书的名字起为《回味周朝》,那么其内容的主体自然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这一段历史。西周是封建社会形成与奴隶社会解体的时期,而东周则是封建社会的初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两个阶段,前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争霸”,后者的主要时代特征是秦对六国的“兼并”与“统一”。在传统意义上,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终结时间要略迟于周朝灭亡。为了能让读者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整体印象,本书尊重惯例,在叙述上亦兼顾到战国末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