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6100000022

第22章 论儒家和谐思想与和谐文化构建(1)

谈晓明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指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的,文化体系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也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构建和谐文化,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文化“一元与多元”问题,排除两种倾向:一是拒认或幻想取消文化多样化的文化自大主义;一是把承认多元变成主张多元的文化自毁主义。应当采取“面对外部多元,发展自身一元,用一元引导多元”的立场,正视文化多样性多元性的现实,努力扩展自身先进文化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同时重视主导文化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力,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汪澜,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27。)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旋律,是涉及天地人关系状况的总体范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要从源头上寻求当代和谐文化潮流的活水。在传统文化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刻,重视和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和谐文化理念。

一、儒家的思想体系及发展脉络

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庞大思想体系,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理论取向是现世的人文关怀;它主张仁政,强调“德治”;重视人生的价值,强调人格的独立;追求“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这些理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弟子后学又各自宏扬、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作为原始儒学的定型则主要经历了孟、荀、易三个环节。

孟子以“内圣”学说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孟子道性善,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民贵君轻”、“正经界”、“制民恒产”为基本内容的“仁政”学说。这套理论体系,因其对心性学说的发挥,而被视为道之正统,其“内圣”说更为后世所推崇。韩愈称其为“醇乎醇者”。宋儒黄戟认为“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有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黄戟:《宋史“道学”朱熹传》)。与“内圣”学说相对的“外王”学说,则由荀子加以充实扩大。荀子言性恶,倡言化性起伪,主张治理天下应以礼为本,礼法结合,他讲“群”论“分”,说“礼”谈“法”,形成“隆礼尚法”的政治学说和“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节,礼之序也”的“仁亲、义行、礼节”说。尽管韩愈称荀子为“大醇而小疵”,意指荀子思想有逸出儒家框架的痕迹,其实这还是站在心性学说一路所作的指责。就孔子思想的内涵而言,荀子治学仍是孔子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成为其后儒重礼制、讲事功一路的发展源头。无论孔、孟,都未详说“性与天道”,即使是荀子,虽有专门的《天论》,其用意亦不过论述天行有常、天道自然,“圣人”必须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除此而外,则“圣人为不求知天”。而《易传》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系统,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原始的儒学的建构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原始儒家思想体系的建构最终得以完成。不仅如此,由于《易传》言天道、谈阴阳、明礼法、重思辩的特点,还为尔后同诸如道、阴阳、法、释等其他学派的融合提供了共同的因子。朱熹论《易》时说:“《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

《易》以形而上者说出那形而下者。《春秋》以形而下者,说到那形而上者去。”(《朱子语类》卷六七)总之,由孔子奠定的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经由孟、荀的内外扩充,及《易传》形而上基础的确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开放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构成儒学原义的最基本的内容,成为后世儒学发展的总的源头。(黄彬,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6(4)。)二、儒家和谐思想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

儒家的和谐思想包含了两种和谐关系:其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倡导建立起以“仁”为核心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成己成人”来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与他人的和睦相处,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儒家的和谐思想蕴涵了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庸方法:用“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用“执两用中”来综合治理国家,实现社会和谐。这几个方面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化体系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向荣,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第一,“天人合一”观为正确审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动态发展的、普遍联系的文化视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主张以“仁”待物,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更提出“取物有节”的观念,他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王制》)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他认为,天地万物有共同的本性,人与人是同胞手足的关系,而人与万物是一种朋友与伙伴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生态文化观。人源于自然、存在于自然。人的和谐发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全面地建构自身、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规模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有其现实意义。儒家和谐文化主要强调政治功能: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秩序紧密相关的社会秩序的和谐,就在这两种和谐中达到文化的最高理想——宇宙和谐。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从整体着眼的,当然它是由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的和谐整体。儒家和谐观的根本特征正是以宇宙整体为中心和基础的整体和谐,是一个对立而不相抗的,把时间空间化的容纳万有的和谐观。儒家和谐观决定着中国艺术的主客统一的实现。中国的艺术文化,从书法到音乐,从诗歌到建筑,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义的表达,而不是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和悲剧的崇高。这就是儒家美学“中和”之美在艺术上的体现。中国画所追求的神、气、意、韵也正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所要求的。中国画充满了离形、变形、轻形,获得了神似、气韵、意态,正是儒家和谐以整体规定个体的艺术表现。这也是艺术上的主客统一的必然要求和表现。(呼博,中西艺术主观与客观和谐统一本质的比较[J]。社科纵横,2006(7)。)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以天下万物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为目标,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

第二,心物合一观不仅为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个人身心和谐提供了有益的、豁达的审美渠道,而且“心物合一”本身就是超功利的审美境界。和谐是儒家文化的理想追求之所在,儒家人都以“和谐”作为对美的追求的最高理想。在心与身的关系上,儒家特别强调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正确处理心与物、理与欲的关系。儒家反对禁欲,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但主张要以道得之。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他赞扬不为贫贱富贵所动的独立人格,“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鼓励人们在贫富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贫而无怨”!“富而不骄”。孟子要人们善养浩然之气,要有“大丈夫”气概。荀子说:“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荀子·修身》)儒家主张在追求物质利益方面,要掌握中和的原则,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使身心和谐健康,人格得到道德上的升华。这是身心合一的前奏,为超功利的审美境界打通了渠道。要真正实现身心合一的审美境界,自然应从修身开始。儒家修身理论,主要包括两点:首先,修德必先立志。孔子说:

同类推荐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宇宙疑云、文明探秘、自然异象、历史迷雾、科学谜团、艺术迷踪、军事秘闻、离奇悬案、考古传奇、名人奇事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热门推荐
  • 吴逆始末记

    吴逆始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本书经过一线作者深入调研,总结出一套优秀企业之所以获得成功的行政管理经验,希望广大经理人从中汲取精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四少的小狗:偷吻成灾

    “影孝溪,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四少风宿羲专属的狗了,以后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只要我有需要你就必须,马上立刻跑过来讨好我;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也得时时刻刻待命着,绝对不允许对别的人摇尾巴,知道了吗!!!”“啊!哈......”“死丫头,你这是什么反应?!”“哦,我无所谓啊,只要你负责喂食,负责把我养的白白胖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姐是无所谓的。”“啊!哈.......”
  • 一等俏农妇

    一等俏农妇

    一梦魂穿,成了怀胎十月临盆在即的产妇,某女仰天长叹:谁来教我咋生娃?月子第二天,因为连生两女,婆婆嫌弃,兄嫂欺负,撵了一家四口净身出户,全家住进阴森鬼屋。行,你想要我死,我就偏不死,我还要活得好好的,且看某女在古代发家致富奔小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踏剑歌

    踏剑歌

    十七年后,他初入京都,忽见满城桃花纷飞如雪...从此后,有人挟书仗剑,奔逸绝尘,一鸣惊人!
  • 虚空学堂

    虚空学堂

    世界分有光明和黑暗,混沌与生机,在异界的虚无之地,有一座遥远到被时间遗忘的学校——虚空学堂。故事从这里开始讲述,但真正的相遇早在开始之前,所以,这里也绝不是故事的终点。元气少女梵妮莎驾到!即使没有记忆也要好好活下去!欢乐有趣的学园生活就此展开!
  • 医手遮天,绝宠世子妃

    医手遮天,绝宠世子妃

    庙里的老和尚曾经预言,洛清妍是转世的凤凰天命尊贵,可是这凤凰未免也太凄惨一点了吧。爹娘早死,祖母病重,她只能自力更生,执掌家产,斗败恶奴,把恶毒贱人送上西天,外加一手医术行遍天下,活死人,肉白骨,美名远播。什么?有英俊风流的忠犬世子求婚?那个……她先考虑考虑吧。毕竟她对夫婿的要求不低,要能三从四德:她的命令要服从,她的道理要盲从,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要跟从;为她花钱要舍得,她的意思要晓得,她的脾气要忍得,她揍人的时候要躲得。某忠犬一脸深情:“夫人,本世子一言九鼎,绝对能做到,求嫁我!”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以国内外诸多管理人士的经验为例,阐述了当代人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方法。
  • 《妖凤邪皇:逆天草包三小姐》

    《妖凤邪皇:逆天草包三小姐》

    “不你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你手上的凌云心法!”“哈哈你以为杀了我,你就能拿到它吗?不可能!”说完这句话后,手上骤然冒出一团金火焚烧了一本颠覆世界的书。“你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它的!哈~哈~哈~哈!”说完便跳下万丈深渊。可是,一朝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古陆大地,这是幸还是不幸,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叛使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南仙门中,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式,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这一世她要遇神杀神,遇佛弑佛,傲视天下。
  • 书道神兵

    书道神兵

    天地有字,天雨粟,鬼夜哭。字通天道,仓颉成圣;尧、舜练字悟道封神;大禹练字成道,召唤神兵止水;周文王演绎易经八卦,姜子牙悟字成亚圣,一笔《封神榜》,拯救世间大道;春秋战国,字演万道,百家兴盛。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纵横,传道大千;刘邦吹字斩龙,开辟汉朝天国;书士落笔鬼神泣;书元一笔九里生辉;书爵执笔大风起兮风吹扬;书神提笔破云霄,召唤神兵;落笔八百里冰与火,五百里雷厉风行。王浩怀揣《朱字诏》,踉踉跄跄踏上练字悟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