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56100000014

第14章 浅谈人文关怀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李家庭

构建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实施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文化中渗透人文关怀,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和谐文化的内涵,而且也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因此,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人文关怀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主体中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给予关注和满足。也就是说,它是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对人的关怀,融通人的感情,激发人的兴趣,强化人的自我完善意识,把社会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人的发展。人文关怀作为一种软性的人本理念,它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从和谐文化的主体层面上看。任何和谐文化的本质都是指向人的,这是和谐文化的主体层面。人文关怀的主体同样是人。一方面,人在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改善和发展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求的生存条件,就不断与时俱进,创造和谐文化;另一方面,和谐文化又是为人创造的,并且在人创造和谐文化的同时,人们反过来也体会到和谐文化对人的塑造,这种塑造常常会以人文关怀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和谐文化一旦融入人文关怀,就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同。由于主体的一致性,即两者都是围绕人且指向人的,因此人文关怀本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从和谐文化的价值层面上看。和谐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这是和谐文化主体的理念、思想和精神层面。和谐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在所有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从这种价值观出发,它必然要求和谐文化在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思想行为的同时,也要调节和规范人们在文化活动中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人文关怀,本身就是和谐文化的一个载体,与和谐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相同的价值属性,既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协调统一的文化伦理尺度,同时又展示了和谐社会特有的精神价值风貌。

另外,从和谐文化的社会层面上看。和谐文化是人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是和谐文化的社会层面。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这是指人以文化的方式存在着。人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是人的世界,也是人的文化世界,文化是人形成自己的社会存在,因而也是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根本标志。正因为如此,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须是有意识、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进行的,它需要人们的合作从而也需要人们之间的交流。人们在合作和文流中创造着和谐文化,从而也形成了人文关怀这种独特的文化活动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文关怀是和谐文化的产物和结果。

最后,从和谐文化的动态层面上看。和谐文化还是人格培养和个性形成的过程,这是和谐文化的动态层面。构建和谐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关系都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得以协调,如动力激励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协调统筹机制等。通过这些和谐的文化机制,激发社会文化活力和人的发展活力,实现人格和人性的优化。人文关怀也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而不断认知、感受,又认知、又感受的,是一个不断改造和升华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文关怀不仅是一个向人提供物质需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扩大向人提供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动过程,因而它是和谐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文化,它是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它的基本内涵是指礼教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塑造中国人文文化上,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中可看出中国人文主义是文化道德的人文主义。由此可见,人文泛化成一种人文文化,即人的文化。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被视为一种价值受到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同时作为一种理念被人类贯串在实践中。

人文关怀,作为人文文化的核心,它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它倡导的人文价值取向与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其包括一切体现人文与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社会风尚、文化活动以及制度体系等等,是对人的感情精神和内心文化世界的积极切入和把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关怀的本质是文化关怀。人文关怀的基本特征是:

其一,人本性。人文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将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在人的根本上,真正做到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这是由人文关怀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因为人文关怀倡导的人文价值取向与和谐的理念,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始终把人的利益、人的发展看作人文关怀的主要目标,不仅崇尚理性,而且还诉诸人理性之外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追求等人丰富存在状态和内心世界,因此其人本特征显得十分突出。

其二,和谐性。人文关怀是将和谐价值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和谐是首要的特征。所谓和谐,即和睦协调。它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人文关怀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内在的良性互动上,没有协调和良性互动,也就谈不上和谐,而没有和谐,当然也就谈不上人文关怀。所以,只有保持和谐特征,人文关怀才能显现精神文化情感上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关怀成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

其三,情感性。情感是人文关怀的催化剂,也是人文关怀的主要特征。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不仅发生着各种利益关系,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频繁的情感交流,都希望得到人文的关心爱护。事实证明,人文关怀中加强情感投入,充满人情味,就容易使人感受到爱意,就会在推己及人的心理作用下,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情感性凝结力越强,社会联系和人际关系越紧密,人文关怀的效果越显著。

其四,综合性。人文关怀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和谐文化综合性的特征。即包括体现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文化理念、文化精神、文化载体、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其中既有对人物质利益需求的关怀,也有对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怀;既有对和谐理念的认知,也有对和谐关爱的体验;既有人文关怀的行为规范,又有人文关怀的运行机制等等,这些人文关怀的因子本身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又都直接、间接联系着人的精神文化利益和权利,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

三、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

从上所述,人文关怀是一种文化关怀,它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有的内涵和特征。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努力构建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利益,维系人性,关注人的精神质量,激发人的潜能的和谐文化,为搞好人文关怀搭建文化平台。

(一)构建主体文化。即围绕人文关怀主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构建的和谐文化。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和谐文化的主体,又是人文关怀的主体。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因此要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文化本质、文化价值和主体性。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意识和人性本质。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把人当作被动的文化客体,这样也必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性化意识。人是具有独立人格、人性、情感的,也有自己的文化尊严。因此在人文关怀中必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帮助人、激励人,使人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文化,即和谐文化精神、和谐文化理念、和谐文化道德、和谐文化价值等,并且通过和谐文化的构建,使人性的关注、人道的关怀、人性的理解、人格的健全得到培育和升华,人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体现,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指为一定的对象或事业而工作并发挥作用的文化,服务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构建和谐文化,实现人文关怀,必须大力倡导服务文化。一是要搞好引领性服务。即以先进文化为旗帜,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用和谐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整合人们思想,以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而构筑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的理想信念,用共同的理想信念来超越各种具体利益关系,使之统一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上来。通过先进文化的引领服务,达到政治关怀的目的。二是要搞好教育性服务。社会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要通过理论的、文艺的、舆论的、社会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开展和谐社会主义的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教育功能,不断为人的和谐提供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通过教育性服务,实施对人的思想关怀。三是要搞好开发性服务。要大力开发人的精神能源和文化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通过开发性服务,来达到素质关怀的根本目的。

(三)构建关爱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价值,贵在人本关爱。没有关爱,就没有温暖;没有关爱,就没有人间真情与和谐。因而构建关爱文化,是实现人的个性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建立团结友善、关心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人际关系,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只有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点,才能圆润各种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情感,人文关爱才有感情基础;要发挥文化艺术的亲和力。

文化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感染、熏陶等亲和力。要善于运用文化艺术这种亲和力,影响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情绪,搭起关爱文化的舞台;要承认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在与不同利益、不同文化、不同话语主体的交流碰撞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睦共处,通过和谐文化的纽带,把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文化利益的人群聚集起来,将千差万别的“他者”的情感和利益联系起来,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扩大社会认同,实现人文关怀;要善于运用对话、沟通、交流、引导、宽容、理解等方式化解矛盾,扩大共同结合点,消除不和谐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感情体验,使关爱文化渗透和谐文化构建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促成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团结和睦,形成宽容、宽松、宽厚的和谐氛围。

(四)构建审美文化。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它能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审美享受,而且这种和谐之美能陶冶人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人文关怀。这种和谐之美不仅是直接的感官美感,而且是通过具体的文化形态获得的价值美感,起到一种春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关怀人性的作用。要生产更多弘扬和谐文化精神的好作品,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将和谐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到作品之中去,以美的形象和方式促进和谐文化的传播和运用,使人们吸取创建和谐生活、实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力量,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享有和文化权益;要通过舞台艺术、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弘扬和谐人文精神,弘扬天人合一、人与人和谐相处、人心和谐的崇高精神,通过具体的文艺形态中倡导的和谐理念和思维方式,给人以思想和思维美感,从而使和谐文化成为时代和社会的高度自觉,实现文化的人本精神和人文关怀。

(五)构建环境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实施人文关怀,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所谓环境文化,是指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提供和谐空间并使之产生积极氛围的一种文化。环境文化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判断、文化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舆论环境。要利用网络传播、影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和谐文化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利用环境造成一定的舆论影响、知识影响、文化艺术影响等,从而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强化人们对和谐文化的社会心理认同取向。二是创新环境。文化建设是过程,既是继承的过程,又是创新的过程。

要从当今我国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面向世界和未来,不断培育和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和谐文化。特别是文化艺术创新生产的成果,要尽可能地转化为精神消费的需要和动力,以优秀的文化促进创新环境优化。三是人文环境。

要结合构建和谐文化,建立体现“团结和睦、互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望,营造团结、友爱、融洽、理解、互助的人际空间,以维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从而形成充满人性的人文环境。四是心理环境。要通过对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诸内在环节的社会心理进行调节,加强文化认同和感情沟通,以此培养人积极健康的情绪,提高大家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其内在心理活力。通过和谐环境文化的建设,推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李家庭,原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政工师。

同类推荐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热门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人类有记录的历史大多是由名流的事迹形成的,因为史学家们所记载和人们流传下来的也多是名流的事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中名流辈出,群星璀璨,他们影响了各自的时代,加速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的生平事迹或传说被人们品评或学习,并流传至后世,他们所做的事迹及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敬仰和怀念。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能汲取到做人处世、做事用人、社会交往、创业经营等各方面的营养。
  • 娱乐之九七

    娱乐之九七

    他很专情,又有些多情;他很时尚,又有些散漫;他唱自己喜欢的歌,他演自己喜欢的戏,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永远是人们追逐的焦点。心中的娱乐圈,带给大家!
  • 沁染浮生

    沁染浮生

    三位天使国公主为拯救苍生,降妖除魔,收获眼泪和爱,自己也收获了一份最真挚唯美的爱情,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何?她们的真爱在哪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妃娶不可,腹黑九皇子

    妃娶不可,腹黑九皇子

    【简介】她是二十一世纪大龄黄金剩女,有房有车,没男人。一朝穿越,她变成了表白被拒投湖未遂的相府嫡出二小姐唐蓁蓁。既然上天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这辈子怎么样也要有房有车,有男人。太子欲纳她为妾?抱歉了,她只愿为正妻。沐公子要八抬大轿把她娶进门?好,就他了!-------他是耀王朝荣宠无限的九皇子,妖娆,美丽,绝世倾华。这个装模作样的女人先是对太子眉目含情,然后又对他身边的沐云投怀送抱……他这么大的活人,她看不到么?于是他三番五次的出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认清他!可她却避之惟恐不及!他冷笑连连,妖魅的眸子异彩夺目……*人都说,九皇子殿下倾城容颜,但若上街必是掷果盈车。人都说,九皇子殿下天资绝伦,过目不忘。人都说,九皇子殿下霸道狂妄,颇有太祖之姿。*可就是这样的绝世男子却要请皇上下旨赐相府木讷成性的二小姐为妃。直叫听者伤心,闻者流泪。这不是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吗?背着包袱跑路的唐蓁蓁咬牙暗骂,她才是那朵鲜花,好不好!
  • 新金融宣言

    新金融宣言

    《新金融宣言》一书作者,运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开创了金融科学的先河。书中作者用事实说话,印证了金融规律的存在和作用,全面解析了“金融树乃金融规律的集大成者”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作者警示世人:未来金融危机将继续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直至人类作为整体基本掌握金融的客观规律;如果人类不能遵循地球法则,可能面临比金融海啸更大的危机。作者已将所有金融规律归纳、总结、系统化、定律化,以便世人学习掌握。所有金融都可以变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金融规律的发现、推广、普及将有助于改变整个金融世界。
  • 超级魔帅

    超级魔帅

    神秘魔戒,神秘国度,神秘传承,神秘组织,神秘传说,神秘黑手?究竟谁在主导一切?主角叶飞得魔戒,开启魔道天眼,香都崛起!问鼎天下!谁主沉浮?风华绝代,霸气绝伦,且看超级魔帅,风云天下,谁与争锋?!
  • 大荒仙魔录

    大荒仙魔录

    一代"孤儿"公孙玉儿得上天女娲娘的垂怜,赠与五件宝物,命他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且看玉儿凭借五件宝贝如何夺天地造化,踏着累累白骨,改造神魔癫乱的世界!一代强者蚩尤帝陨落,重生为一名叫姜尤的少年,为了复仇,结拜了唯一的兄弟公孙玉儿!且看姜尤如何凭借前世苏醒的记忆,夺天地造化,回归共主之位!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作品标签:热血、强光回归、大荒流!
  • 夫君养成记

    夫君养成记

    经历了两世悲催的姻缘,青鸢幡然醒悟。即使开了后门,她也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即是如此,大神们,可否为我多开几个后门?在即将到来的第3世。她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立志夫君要从娃娃抓起。
  • 一吻误终身之我不要穿越

    一吻误终身之我不要穿越

    一觉醒来,惊觉自己竟然“穿越”了,殊不知这竟然是一个滔天大谎…当真相层层揭开,她被伤的体无完肤,他亦追悔莫及。她开始思考,当时救他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他开始后悔,当时制造一个“楚门的世界”是否真是为了她好?被骗的不止是她,还有她…
  • 腹黑小贱猫

    腹黑小贱猫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