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29200000008

第8章 中东战争(2)

以色列的进攻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相反,以军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战争重起后,以军的进攻方向重点放在中部战线。以军集中4个旅的兵力,向特拉维夫东南12英里的卢德和腊姆拉城实施突击。

该两城由“阿拉伯军团”占领,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东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枢纽,对以色列威胁较大。当以色列两个旅向两地发动进攻时,“阿拉伯军团”司令格拉布借口后勤供应困难,需要缩短战线,放弃两城,使以色列军队于7月11、12日就占领了两地。打开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线,以色列部队向叙利亚军队发动进攻,企图夺回米什马尔哈耶丁居民点,把叙利亚军队赶往约旦河东岸,但被叙军击退。

于是,以军改变进攻方向,主力西移,向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黎巴嫩军和阿拉伯解放军发动进攻。7月15日~16日,以军2个营利用夜间实施突袭,占领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撒勒,并进而夺取了整个加利利地区。

以色列军队的另一条进攻路线是进攻耶路撒冷。首先进攻马纳哈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接着进攻旧城并占领耶拉赫贾拉,切断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

经过反复争夺,7月15日,以军攻占了马纳哈谷地,但对耶路撒冷旧城的进攻在锡安门附近被击退。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令生效。

十天的战斗,以色列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有100多架飞机和16艘舰船。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军主要目标是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为此,以军成功地发动了几次战役。

“约夫”战役

战役发动前,埃及军队在内格夫的部署,缺乏纵深,他们的阵地只分布在几条狭窄的防御阵地内。10月15日~21日,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发动了“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首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军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使埃及军队丧失了制空权。随后,以军在夜间发动进攻,在西线抢占了公路上的阿什克伦。

与此同时,以军在东线埃尔曼西亚以东实施突破,切断了埃军由马杰达耶到贝特贾夫林的横穿公路。接着,以军向埃尔曼西亚、法卢贾、伊拉克苏维丹要塞发动进攻,没有得手,转而向另一重要据点胡莱卡特发起进攻,并于19日夜间攻占次地。从而打通了通向内格夫的通道。21日,以军攻占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这样,以军控制了除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希拉姆”战役

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一直由法齐·卡伍吉所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所控制。10月中旬,卡伍吉军队利用以色列军队同埃及军队作战之机,对夏吉克--阿贝德地域内的以军发起进攻,夺得了能控制胡拉湖谷地的控制权。于是,以色列军队实施了“希拉姆战役”,企图把卡伍吉的军队全部消灭或完全赶出巴勒斯坦。

10月28日至30日,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希拉姆战役”。以军派遣两支部队,分别从南面和西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兵力夹击。30日,以军攻占加利利,并有少数部队进入了黎巴嫩,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巴嫩境内15个村庄。以军在“希拉姆战役”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霍雷夫”战役

在“约夫”战役中,内格夫北部的埃军虽被击退,但以南的内格夫沙漠与西奈半岛的埃军依然占据了一些地区。11月19日埃军从加沙地区进入内格夫沙漠,12月7日,对以军阵地发起佯攻,但被以军击退。12月22日,以军出动5个旅,向埃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即“霍雷夫”战役。

战役从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7日进行。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以军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行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方向进攻奥贾,企图占领阿里什,以色列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从而掌握了制空权。戈兰尼旅在宽大的正面是沿海岸公路挺进,22日夺取了加沙南侧8公里制高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

进攻的路线选择了一条由比尔谢巴至奥贾的一条被杀湮没的罗马时代的古道。这完全出乎埃及人的意料。埃军没有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古道修成可通行轻型装甲车辆的道路。因为埃军判断,以军将沿海岸公路进攻,因而对奥贾方向戒备不严,使得阿隆主力部队奇袭获得成功,27日占领了奥贾。并立即向沿海公路派出一支机动部队,28日攻占了阿布奥格,转而进攻阿里什。

正当以军准备给埃军进行决定性打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

以色列通过“霍雷夫”战役,除了加沙狭长地带外,把埃及军队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订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边界重镇奥贾非军事化,埃及在离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落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军团”在中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

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军队即撤出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1949年3月23日签订,协定规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建立非军事区,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村庄。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1949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中东从此战乱连绵,人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2.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7月26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解放广场挤满了激动的人们,麦加尔·纳赛尔总统正在向群众发表纪念埃及“七月革命”4周年的演说。在演说的最后部分,纳赛尔宣布《共和国总统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奇怪的是,纳赛尔在宣布命令过程中一再重复“勒赛普斯”一词,令人们疑惑不解。然而正是这个词,引发了一场导致战争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而这场战争也因此有了它另一个名字--苏伊士运河战争。

众人对“勒赛普斯”这个词感到疑惑,可有人却心领神会。

原来,纳赛尔事先与负责接收运河公司的埃及官员尤尼斯约定,演说一提到法国殖民者勒赛普斯的名字,运河区的有关人员就动手接管。尤尼斯事先即做好部署,以便一听到信号时让运河公司的官员措手不及。纳赛尔在演说时担心尤尼斯听漏“勒赛普斯”,所以竟重复了10次。其实,尤尼斯第一次听到广播“勒赛普斯”就已不再听演说,而去动手接管了。

1956年6月由国民议会选举纳赛尔为总统,继而于7月17日在公民投票中以99%的得票率当选为埃及总统,登上权力的巅峰。

7月20日,纳赛尔下定实行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决心,以运河通航费建造水坝。

埃及实行运河国有化,受打击最重、反应最强烈的是英国和法国。英国石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而英国此时的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星期。

7月27日上午,英国首相艾登在下院表示,英国决心在必要时将单独以武力保卫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得到反对党和舆论的普遍支持。法国得到消息后的反应比英国更为强烈。28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支持政府对埃及推行强硬政策的决议。30日,国民议会以休会10分钟表示“要求对埃及采取强烈行动”,并质问政府是否口头上勇敢,实际上认输。报纸更是在鼓噪:“运河国有化已经4天了,我们还不打进埃及!”

但是,由于英法两国在二战后军事和经济力量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无力马上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而只能先对埃及施加外交和经济压力,并指令本国商船在通过运河时拒绝向埃及缴付通航费。英法都需要美国的支持和美国海军第6舰队的战略掩护,并力争一致行动。7月27日,艾登建议三国立即在伦敦或华盛顿举行“高层会谈”。

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问题上可谓亦喜亦忧。喜的是终于有了浑水摸鱼、取代英法的良机;忧的是美国如果被拖进战争,将殃及自己在中东的石油利益,而且纳赛尔单方国有化的命令可能影响巴拿马运河。基于这种心态,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指出,在经济制裁和缴付运河通航费方面,美国将不与英法合作。

8月1日,杜勒斯来到伦敦。他在前往唐宁街会见艾登的途中受到热烈欢迎,因为英国人认为美国会帮助英国用武力对付纳赛尔。

但实际上,由于艾森豪威尔正面临大选,他此时考虑的是如何高唱和平而再次当选总统,不愿被英法拖入战争,因此指示杜勒斯既不与英法闹僵,又避免军事卷入。

最后,英法美等都同意暂时先举行谈判,并于8月2日晚间发表联合公报,宣称苏伊士运河是国际水道。

9月3日,以澳大利亚总理孟席斯为首的五国代表团到达埃及,把伦敦会议18国宣言交给纳赛尔。9日,纳赛尔明确拒绝伦敦会议宣言所提出的国际控制,孟席斯使团无功而返。

孟席斯使团尚在埃及谈判期间,杜勒斯又想出一个建立“使用国际协会”的新方要。埃及则在9月10日向各国发出照会,建议成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谈判机构,修改1888年公约,以解决运河问题。17日,与此相关的多个国家分别发表声明,支持埃及的建议。

英法经过斟酌,于11日接受杜勒斯的新方案。谁知就在英国内阁决定接受美国新计划的当天,有人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如果英法用兵,美国是否支持。艾森豪威尔回答:“在我任总统期间,美国不会打仗,除非国会开会宣战。”杜勒斯对记者说得更为露骨:“我们不想用武力为自己开路……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封闭,我们将让船舶绕道好望角。”

这时,英法看出美国为阻止动武,新花样还会层出不穷。因此,它们急于找到新借口。

12日,英法以“使用国协会”将雇用领航员为由,通知埃及把非埃及籍的领航员调离。14日,西方的领航员撤离,而英法故意让大批船只过运河。幸好,纳赛尔从8月上旬已开始招募领航员。

此外,在此期间有些船只为了安全或接到本国政府命令,已绕道好望角。因此,在西方领航员撤离第二天,埃及领航员领着由13艘船组成的船队顺利通过了运河。

在埃及毫不退缩、运河畅通无阻、绕道好望角费用昂贵的局面下,9月19日~21日,英法片面召集18个国家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会议,着重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问题,并通过了使用国协会章程草案。10月1日~3日,有关国家又在伦敦举行第三次会议,宣布成立使用国协会。

两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危机问题。会上,英法要求埃及承认“国际管理制度”和“使用国协会”特权,但遭到苏联和南斯拉夫代表否决,从而使18国方案和“使用国协会”均告破产。

这样,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两个多月来,经过三国外长谈判,三次伦敦会议和安理会的讨论,英法一再遭到挫败,逐渐陷于孤立。

特别是美国的表现,使艾登认为英国“除使用武力或默认纳赛尔胜利外,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法国比英国更热衷于武力解决,认为谈判陷入僵局会更有利于它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

10月14日,英法提案在安理会遭到否决。16日,艾登和劳埃德飞到巴黎与法国总理摩勒和比内会谈。艾登向法国人明确许诺:以色列进攻埃及时英国要介入,法国把会谈的结果告诉了以色列,要点是:埃以开战,英法将要求埃以均撤离运河区,如一方拒绝,英法将为保证运河畅通而进行干涉。

10月22日,以本·古里安为首的以色列代表团、以摩勒为首的法国代表团和以劳埃德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在巴黎西南郊的塞夫勒举行决策会议。各有考虑的英、法、以3方在反复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协议。

战前的埃及陆军总兵力15万人,其中部署在西奈半岛的东部军区由阿密尔准将指挥,埃及军把西奈半岛北部作为设防重点。在半岛南部,防守力量则显得薄弱,在沙姆沙伊赫仅有一个旅的兵力。

以色列国防军共有兵力10万,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经与英法协商确定,法国空军负责作战期间的制空权和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以色列空军以155架作战飞机支援本国地面部队作战并负责亚喀巴湾方向的作战。以色列军全部18个野战旅中的12个是由南部军区司令辛霍尼准将指挥的,兵力4.5万人,分为4个师级集群,每个集群负责1个方向的作战。

按照部署,拉斯拉夫准将指挥第77集群突向北部海岸公路,沃拉赫上校指挥中路集群负责西奈半岛中部的作战,沙龙上校指挥的第202空降旅负责西奈半岛南部的作战,第9旅负责进攻沙姆沙伊赫。

代号“卡达希行动”的西奈战役旨在席卷西奈半岛,击溃埃及军,消除埃及军,消除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阻止埃及军而后发动的反攻,同时摧毁埃及军突击部队设在加沙地区和边境附近的基地。

同类推荐
  • 抗战往事

    抗战往事

    王汉章重生到第一次远征军的时期,成为戴安澜帐下排长,利用历史知识改变溃败命运,战胜日军,提升上校,先知先觉改变历史,抵御外辱,振兴中华!
  • 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设立国家勋章的意义非常重大,她可以使那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设立国家勋章也是贯彻宪法,贯彻宪法至上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勋章,并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
  • 特战兵团

    特战兵团

    这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也是一支尖刀战神部队。这就是在军界被喻为“魔鬼突击大队”的反恐精英部队,这里的军人个个都是兵王与英雄,他们的口号就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厮杀,杀人于无形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另一种战争,它存在于战争的另一面,以无形的力量和隐秘的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战争背后的精彩和玄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热门推荐
  • 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

    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及文艺思想研究

    “思”既是精神世界心路历程的艰难求索,亦是心性外化关照之灵动;“诗”是对艺术、社会、人生的感性体验,也是个体内心深处所思的言说。本书集笔者多年研究所得,以李叔同出家之前创作的诗、文、歌曲等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细读分析过程中,注意阐释艺术形式诸多方面的客观品质,尽力呈现其作品本体所特有的“思性”与“诗性”的特殊意义和透明内涵。
  • 圣师传说

    圣师传说

    之所以称之为传说,是先成了传奇。之所以称之为圣师,是先成了圣者。你打开的,就是一本传说。也是一本传奇之旅。……因为,多年之后,有人称他为白帝。
  •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情殇:凤飞迷雾记

    乱世纷杂,她深爱的恋人为参军与她洒泪而别,她迫于母亲的病委身于一个有权势的军官。她清冷的气质、坚强的个性让倨傲的军官发狂般地爱上她。他想要娶她,爱她,而她只想离开他。她心中深爱的只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仇敌的心,让她无法接受他的权势和爱情,针锋相对的激烈对决,一颗清冷的心和两颗炙烈情潮的对碰。战火硝烟,尘世迷雾,从烈火中跃起的浴血凤凰,如何拨开硝烟和迷雾,勇闯艰难险阻,争得一世的幸福与和平!
  • 穿越无限之灵狐者

    穿越无限之灵狐者

    龙套演员李越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来到了传说中的无限世界。好吧对于一个经过21世纪熏陶过的成年人来说这都是小kiss啦。打怪升级神马的咱家都懂,扮猪吃虎神马的简直弱爆了。但是谁能告诉我面前这群眼巴巴看着自己的轮回者们是闹哪样啊?我怎么就变成NPC领队灵狐者又是闹哪样啊?id姓名从李越变成李悦这到底是要闹哪样啊?主神你那么喜欢玩你家人知道吗?
  • 我本异族

    我本异族

    他是被视为异族的摩羯族最后一个族人,她是被男友利用寻死不成反成植物人的专一少女,因为机缘巧合,两个灵魂暂居一体,刚开始的生活如同喜剧,然而通过魔戒的指导,经过时间的磨合,两人展开复仇计划,从器灵到坐骑,从初入山门到仙皇护法,历尽磨难,终于达到他们雄霸天下报仇血恨的目的,然而就在他们情投意合之时,意外却悄悄发生......欢迎加群415394155
  • 萌妃拐进门

    萌妃拐进门

    她医毒双绝,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爱财如命,却放荡不羁。她相貌丑陋,疯癫痴傻,却心地善良。当她变成她,一直生活在人群巅峰的她,这一世又怎甘心屈居人下!她一袭红衣倾天下,妖娆万千!她坚信她命由她不由天!他一袭白衣降人间,惊为天人!却唯独宠她无法无天!“你....你....你是怎么进来的,滚出去!”某女河东狮吼。“本王为何要出去,是不是忘了是你把本王抱进来的?看了本王的身体,夺了本王的清白,就想把本王踢一边去了?门缝都没有!”某男邪魅一笑。
  • 那年冬雪

    那年冬雪

    我们总在最美好的时候错过彼此,却又在最简单的时候擦肩。但幸好我们相爱的时间恰好
  •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
  • 九天凌云志

    九天凌云志

    一个玄阳筋脉的世家子弟,不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为证明自己不是废物,独居冰谷,自创武学,受到迫害,战遍天下,由武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