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19000000003

第3章 爱因斯坦(3)

1913年,爱因斯坦与格罗斯曼一起发表了名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纲要》。这篇论文的发表,进一步表明广义相对论已经初步形成,虽然只是作为理论体系,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

1913年的夏天,按照事先的约定,爱因斯坦一家和居里夫人及她的女儿一起来到了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旅游。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两个大科学家,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放松一下的,两个人不停地谈论着自己领域的科学问题,竟然忘记了山峰、森林,仿佛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

登上了山顶,山下的一切风光都尽收眼底。

一直默默无语地眺望着山谷的爱因斯坦突然开了口:

“夫人,您说要是一部电梯从这掉下去的话,那站在里面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什么,电梯掉下去,那不得摔死人了吗?”还没等居里夫人说什么,孩子们早已经叫了起来,“太好玩了,电梯怎么会摔下去呢?”

“真摔下去了,还不得把人给摔死了啊!”

“那有什么啊,如果用个大网接住了,不就没事了吗?”

居里夫人没有去打断孩子们的辩论,她知道,此刻爱因斯坦正在思考关于相对论的问题,他总是十分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凡事多问为什么,也许这就是他不同凡人之处吧。

旅游归来,爱因斯坦又怀着对科学的迷恋,很快地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是,自从出了名后,他成了全世界的中心人物,人们时刻惦记着、期盼着他。

当时的德皇,为了从英国那里夺取科技工业发展的优势,决心以皇帝的名字命名成立一个“威廉皇家研究所”。以优厚的薪金吸引最优秀的科学家加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增强德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

当即,两位大科学家——普朗克和能斯特被任命为筹建研究所的负责人。普朗克是量子论的最初创始人,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最初就得益于他的理论,普朗克在德国的科学界有着不容争辩的权威地位,加之他出身于贵族,对于德皇的命今是言听计从的。能斯特是一个集政治及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他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热心的政治家。两个带着政治使命的科学家,聚在一起商量人选问题时,不约而同地选中了爱因斯坦。

于是两个人决定把这个事情通知德皇。德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1913年的夏天,两位年过半百的学术界权威已经做好了赴苏黎士拜访爱因斯坦的准备了。他们深知,要想让爱因斯坦离开他的母校,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两个学者为爱因斯坦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首先是请爱因斯坦担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给了他最高的地位和荣誉。同时,为他配备了秘书,日常琐碎的事自会有人处理,不必耽误爱因斯坦的研究精力;其次是让爱因斯坦做普鲁士科学院的院士,年薪可达1200马克;再就是聘请爱因斯坦为柏林大学的教授,可以随便使用大学的实验室,而不必担任教学任务。

科学家也是普通的人,他也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有充裕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工作。

所以,当两位风尘仆仆的名人从柏林赶到苏黎士,并把计划及条件告诉爱因斯坦时,在爱因斯坦的内心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从内心来讲,爱因斯坦此时不愿意帮助德意志政府,从中学时代,他就已经离开了那块令他讨厌的土地。可是,那里的科学环境是一流的。但是妻子米力娃怎么可能再一次愿意离开苏黎士呢?

无论两位学者如何劝说,爱因斯坦还是犹豫不决。

爱因斯坦当即没有答应普朗克二人的邀请,只是说:“请再给我几天时间吧,5天后如果我们能够在站台上相遇,那就说明我已经决定去柏林了。”

送走他们后,爱因斯坦与妻子商量,希望全家人搬到柏林去,以便自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物理研究。可是米力娃的态度却十分强硬,坚决反对再一次搬家,而且是去她一直讨厌的德国。

两个人为此吵了很久,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此时的爱因斯坦深知,他与妻子的感情已走到了尽头,要想再走到一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爱因斯坦最终下定了决心,他一定要去柏林,他不能放弃一流的研究环境。

在约定的日子里,爱因斯坦在站台上见到了普朗克二人,他正式口头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并决定年末结束了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的课程后,正式前往柏林。

1913年末,爱因斯坦果然被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的院士,普朗克也一再来信催促爱因斯坦早点动身前往柏林。

1914年初,爱因斯坦带着对科学研究的渴望,孤身一人前往柏林。他终究没能说服米力娃同行,这次告别,也正式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婚姻生活。

春天的柏林是美丽的,刚刚走出柏林火车站,爱因斯坦在迎接他的人群中,接到了一束火红的玫瑰。这是他表妹艾丽莎送的,此时,他痛苦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欣慰。

生活在这个洋溢着一派大都市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里,爱因斯坦最喜欢去树荫下散步,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里,他深居简出。每天固定的时间去研究所。

会员们早就听说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但发现他与别人实在没什么不同之处,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很喜欢发言,大半的科学界人士都会在那里专注地思考很久后,才会回答自己的想法,只有爱因斯坦是特殊的,他的嘴总会比别人快许多。人们常发现他特别喜欢独自一人散步,却不知道那正是他独立思考问题的最佳方法。

1914年爱因斯坦在柏林的科学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突破,他提出了牛顿的极限离心力是正确的,从而纠正了自己以往的错误认识。

在生活上,他是寂寞的。闲暇之时,他仍然喜欢拉上一曲小提琴,以排解心中的孤独。

在柏林,与他经常来往的就是他的表妹艾丽莎一家,他们的亲戚关系虽然很远,但是由于从小一起长大,从小就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因为十分担心爱因斯坦的生活状况,艾丽莎经常劝说爱因斯坦应该尽快把米立娃及孩子们接来柏林一起生活,但是爱因斯坦告诉她,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没有办法,艾丽莎只好经常让爱因斯坦来自己的家中吃饭,她的两个女儿也十分欢迎这位会拉小提琴的亲戚,她们待他像父亲般亲密,爱因斯坦也把慈祥的父爱给了两个孩子,有了艾丽莎一家的照顾,爱因斯坦的生活也算有了一点乐趣。

4.反战斗士重新结缘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爆发了。德国立刻进入了战争状态,整个柏林也卷入了战争的狂热之中。柏林大学的学生和教授们也没能抵挡住这一狂潮,一向支持战争的能斯特教授甚至当上了战争顾问,穿上了军服。

一些文人学者们积极起草了一份战时告示书。希望科学家们也联合起来,积极支持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一份科学家联合签名的告示书最后也被送到了爱因斯坦的面前。普朗克教授也签了名。他劝告爱因斯坦:“德国的安危,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不,教授,您说错了,我永远坚持我的原则,我不会支持战争,更不会签名支持战争的。战争是野心家们的阴谋,遭受危害的都是无辜的人民。”

爱因斯坦不但没有支持战争,反而公开宣布,他坚决反对一切战争,并于10月中旬同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发表了反战宣言,坚持自己的立场。尽管爱因斯坦尽最大的努力去呼唤和平,但是战争还是爆发了。

研究所再也不能去了,因为这时的研究所,已经成了战争的帮凶,人们纷纷谈论战争,许多教授都纷纷放弃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一心帮助军队研究一些军事秘密化工武器,爱因斯坦没有能力阻止那一切,他只能以拒绝参加研究来表明自己是反对这一切的。

1914年11月,反对战争的知识分子们在柏林正式组成了“反战联盟”,旨在抗议德国军国主义的暴行,爱因斯坦不仅是该组织的成员之一,也是积极的发起者。当时许多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都来劝阻他,希望他保持中立,不要卷入这场战争中,可是爱因斯坦却说:

“我们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和平的国家 ,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的安定付出自己的努力。”

战时的柏林,物品短缺,物价也飞速上涨,甚至许多人都出现了吃不上饭的危险。爱因斯坦由于国际友人的支持,还能和艾丽莎一家人勉强度日。

爱因斯坦还经常写信给国际友人,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的力量来阻止这场战争的继续进行。善良的爱因斯坦,希望借助于良知的呼吁来唤醒那些冲动的行动,可见,他对于这场战争曾经抱有怎样“天真”的想法。

1915年初,爱因斯坦还曾与法国作家——积极的反战主义者罗曼·罗兰取得了书信联系,他们双方互相鼓励,试图借助自身的力量使得双方停战。可是,这只是他个人的善良的想法罢了,战火却越烧越旺了。

德国政府部门对于他的举动并不赞成,并一举摧毁了“反战联盟”,组织的成员也都遭到了迫害。爱因斯坦之所以一直都能够平安无事,主要得益于他的瑞士国籍,作为中立国的公民,再加上他的学术名声,使得他还没有被列入被屠杀的行列。

1915年的秋天,由于担心米力娃及孩子们的安危,爱因斯坦离开了柏林,准备回到瑞士。

也是在同年,由于友人的介绍,爱因斯坦与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相识。两个反战主义者坐在了一起,他们的心声得到了交流,他们的心灵不再孤独,因为他们知道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热爱和平的人们。

战争在继续,爱因斯坦的信心也变得悲观起来,战争、绝望使他的身体状况又恶化了,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整个人也瘦了一大圈。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科学研究的脚步,在隆隆的炮火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1916年年初,爱因斯坦在《物理年报》上发表了他的新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从而使他的相对论的研究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这篇论文的发表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1917年2月,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后,终于彻底病倒了。他原有的肝病又一次复发了。

由于战时的物资非常贫乏,根本无法保证每天营养的供给,即使是国际友人的援助不时地从瑞士寄来,也不能使得爱因斯坦的病情尽快好起来,于是朋友们极力地劝说爱因斯坦还是回到瑞士去养病,可是由于与米力娃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他并不愿意立即回到瑞士去。

病中的爱因斯坦,全靠艾丽莎的照顾。虽然当时食物缺乏,但艾丽莎的巧手总能变着花样给他做出一顿可口的饭菜来。到了夏天的时候,爱因斯坦的病情一天天地好转了,只是他却发现,在生活上,他已无法离开艾丽莎的照顾了。他们本是远亲,结合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加上他们从少年时代就在一起长大,又是互相了解的。既然与米力娃的感情已经消失,又何必勉强下去呢?

于是,在朋友们的提议和帮助下,1917年的秋天,爱因斯坦与米力娃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正式搬到了哈伯兰大街,与艾丽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

战争使人充满了失望,但新的家庭生活又使爱因斯坦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艾丽莎虽然没有学问,也弄不懂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但她深深理解受到病魔折磨的爱因斯坦,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病人需要安静时,她就静静地陪伴在床边织毛衣。病人醒来时,她会为他端上一杯热茶,给他一个温柔的笑脸。

爱因斯坦的病渐渐康复了。他又可以回到自己心爱的书桌旁了。艾丽莎又重新为他布置了一个简单、整洁的书房,一个大书桌配上一把可以用来休息的安乐椅,四周的书柜里则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一回到书桌旁,爱因斯坦又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去了,常常艾丽莎给他送上一杯热咖啡,等到去叫他吃午饭时,热咖啡只是变成了冷咖啡,杯子里的东西却一点也没有少,对此艾丽莎只能无可奈何地笑笑作罢。

艾丽莎是个典型的贵族主妇,她温柔、优雅,家里的摆设她亲自动手,弄得一尘不染。由于爱因斯坦的名声越来越大,艾丽莎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打发那些来拜访的客人,以便保证爱因斯坦能有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

爱因斯坦在家里就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光着脚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即使是来了客人,他也经常忘记穿上袜子,仍然光着脚穿上鞋,蓬乱的头发像是永远也拉不直似的,却还大摇大摆地坐在那里招待着客人。

艾丽莎对此很是尴尬,因为如果不知道的人,一定会以为家庭主妇没能尽到责任。对于艾丽莎那责备的目光,爱因斯坦总会笑呵呵地叫道:“没有关系的,大家都是好朋友,谁会在意这些呢?”

说完,他还不忘幽默地耸耸肩,招来客人们的一阵捧腹大笑。

艾丽莎给了爱因斯坦一个温馨而干净的家,尽管他还不能适应这一切,但是生活上他是无忧无虑的,而且,走进了书房,就是他自己的自由天地了,他常常就在那张安乐椅上,一呆就是半天,思想仿佛已经溶入到了广阔的宇宙中去了。

爱因斯坦想尽各种方法阻止战争的爆发,现实证明了他是白费心机,这使他内心感到十分忧伤。可是新的家庭又使他鼓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可以去尽情地畅游。

5.科学无界造福人类

190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他的狭义相对论后,就一直在继续关注和研究着更广意义上的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只是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体,即火车上的旅客,等速前进的汽车等,所做的都是匀速的直线运动。可是,在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既然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人类就应该去弄懂它。既然选择了这项研究,爱因斯坦就不会放弃的。对于非匀速直线运动及引力的奥秘,他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一切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这个引力的作用是瞬间的,可以在瞬间传递到无限的地方去。这一结论一直使物理学家们难以理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把引力问题作为核心内容。

人们大概还没有忘记,爱因斯坦同居里夫人两家人一起登上阿尔卑斯山峰时,爱因斯坦曾经用电梯做了一个设想,使得孩子们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其实,爱因斯坦也正是把电梯想象成了一种实验的工具。设想一下:一部电梯失去了控制,难道不会飘浮宇宙空间吗?一个苹果,人松了手,它又会如何呢?现在,一个力牵引着电梯开始向上做加速运动,这时,如果电梯内飘浮着一只苹果,它又会如何呢?

回答是肯定的,苹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仍会停留在原地,随着电梯的上升,苹果会落在电梯的地面上。可是此时对于电梯里的人来说,他会认为苹果是落到地面上,而不是电梯的地面追上了苹果的高度的。

爱因斯坦由此得出了结论:加速运动和引力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 我与鄂尔多斯学

    我与鄂尔多斯学

    本书作者在鄂尔多斯生活多年,对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史料进行了搜集和研究,分创新认识、专题探究、永远牵挂、草原情深四部分,最早提出了创立鄂尔多斯学学科体系的立论。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超人:尼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我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

    我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令人......(薰薰也不知道怎么说)的小说。这是薰薰第一次写小说,可能写得不好,但薰薰确实有很用心的在写,也请大家好好看。薰薰保证,永远不会弃文,不过可能会更得比较慢,大家也不要放弃薰薰啊!薰薰是初一党啊,要学习的,更的时间不确定,大家见谅啊!
  •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全球第一杀手“魅”居然悲催的自己摔死了,醒来时惊讶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狐狸。可是自己决定努力修仙的时候,突然冒出个俊美无比的王爷出来,这可让她怎么办啊?接下来的修仙之路又会怎样呢?敬请期待“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 刑尸日记

    刑尸日记

    我是某医学院的临时工,专门负责解剖室尸体搬运。国家废除死囚器官捐献以及遗体捐献,所以,尸体的供应远达不到医学院传道授业的需求。相恋三年的女友,却成为解剖室内的标本。女朋友为什么会死?到底是谁干的?那伙送尸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天黑不要看!
  • 唇欢

    唇欢

    我爱你……无数个凄凉的夜晚,他紧紧地贴着她,附在耳际,不断的重复着这三个字。她轻轻的笑,猫儿般的雪眸眯起,懒懒的打着哈欠,漫不经心的应承道。呵,别玷污这神圣的三个字,会遭天谴的。他心口瞬间烦躁不安!望进她的雪瞳深处,那里藏着冰冷,仇恨,戏谑,嘲弄,讥讽,唯独没有他所期许的,感情。高明的猎手,往往享受的,只是追捕猎物的过程。这场游戏,他完美的掌控着一切,设局完美,步步攻心,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沦陷……目的达到,那么,GameOver—
  • 玉清内书

    玉清内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个阴婚司仪

    我是个阴婚司仪

    我叫田萧,阴年阴月阴时出生,我是一个拥有特殊的职业的人,而这个特殊职业就是阴婚司仪,帮助鬼结婚。而凭借着阴阳学术,我打恶鬼,打大鬼,打水鬼,打厉鬼,打色鬼,收小鬼小弟,收僵尸小弟。又凭借着神秘玉佩,竟然和阎王做起了兄弟,就这样我就成为了阴阳两界的传奇人物…
  • 王妃会驭鬼

    王妃会驭鬼

    一次探墓,爆发封印的力量,让她穿越千年。毛家传人,落入异世,记忆丢失,力量沉睡。异界美男如云,个个穷追猛跑,小小天师竟拥有鬼族的驭鬼异能,一个不小心,竟驭来了绝色惑世鬼王一枚。从天师到驭鬼女王,她随心而活,闯荡五湖四海,收服各界鬼怪。僵尸后代,天师传人,驭鬼女王,一个个迷离的身份牵扯出一段千年的宿愿。
  • 吸血鬼骑士之星月蔷薇

    吸血鬼骑士之星月蔷薇

    他,是痛恨血族的吸血鬼猎人,因为被纯血种追杀,变成了吸血鬼。他,是血族的骄傲,被封印千年被迫沉睡的血族之王,他痛恨血猎。一场灭门惨案,一次复仇,以及早就命定好的轨迹,两个人又该何去何从?
  • 诛魔仙途

    诛魔仙途

    道门一少年,仙游天地间诛魔为正道,翻云为红颜
  • 三栖谍王

    三栖谍王

    纨绔小子误入军统,即被日谍策反,旋遇共.党吸纳,成就三栖谍王。刀尖舞者——舞于倭谍刀尖;刀刃行者——行于军统刀刃;刀下隐者——隐于共.党刀下;凶险谍之路,屡遭倭谍、军统、党追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