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600000026

第26章 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2)

近年来国家虽然对高等教育的体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但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一、现行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在改造已有传统体制基础上,模仿原苏联高度计划管理体制而建立的,40多年来经过几次变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1950——1958年为中央集中管理时期;1958—1963年为地方管理时期;1963—1966年为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时期;1966—1978年为分散混乱管理时期;1978年以后为集中领导、分级管理时期。其根本特征是高度集权管理,管理手段采取法律化的指令性计划,并以行政命令方式加以推行,教育资源由政府统一配置,大学是政府机构的附属部分,而不是独立运行实体。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导致了许多弊病,首先是国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对高等教育活动统得过多,管理得过死,限制了大学的自主权,束缚了大学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条块分割,多头领导,一方面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不能协调、均衡地发展;另一方面造成地区、部门、大学问办学条件悬殊,办学效率低下。再次由于大学自身性质和特点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造成了高等教育对国家的依赖性较强,各大学千校一面,缺乏个性和活力,缺乏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另外,国有大学内部人浮于事,冗员比例居全国各行业之首。

1.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对现行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这类大学举办的主体是非政府的各种社会力量,从管理体制来看,这类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办学经费来源看,主要不是靠政府拨款,而是靠自筹经费、学生缴费及其他社会渠道来解决。这是一类完全不同于政府举办的新型大学,两者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有很大的不同。

2.政府举办的大学中市场的介入也在引起体制问题。政府改变传统的直接管理为直接和间接管理相结合,以宏观调控为主的管理方式,通过多种形式,把相当一部分举办和管理大学的职能从政府的职能中分离出去,现有大学中的相当一部分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发生性质上的变化,从而引起权、责、利之间的一系列管理冲突。从当前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还未得到明确的法律规定,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这给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带来很大的困难。

3.新的利益机制对教育政策法律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政策与法律调控机制不仅难以适应,甚至出现激烈的体制性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政府与学校关系上,就是如何形成一个既有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有利于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学校又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向社会、市场和学校放权,这就提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权利结构和法律秩序的改革要求。

二、建构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支撑体系

教育政策与法律应当成为教育公共治理结构的有力支撑。这一体系应当是在不同力量和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参与、协商、谈判的良好合作机制,保证政府、市场与学校,以及举办者、办学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协调,有效地向社会提供教育产品,满足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其基本目标是构成一个“政府调控、市场介入、社会参与、学校自主”的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

1.政府调控。政府应对教育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基本的教育,营造学校问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公共财政拨款制度,建立公益信托制度,实现公立学校公共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整合,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的公共性。

2.市场介入。应调整现行法律中有关教育营利性问题的有关规定,放宽国内外民间资本的准人限制,给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以更大的政策空间。应给予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同等的法律地位,积极规范教育领域中的市场行为。应区别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对大学法人实施分类管理,通过税收制度对大学法人的营利性行为进行规范。

3.社会参与。现代教育是涉及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公益性事业,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为此,应建立社会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参与教育管理和监督。

4.学校自主。应明确规定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把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培育成为独立自主的办学实体,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同时应明确区分并规范学校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保证教育公益性的实现,使大学教育机构依法办学,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依法参与,形成良好的办学秩序。

三、重建我国公共教育权力的分配体制

1.转换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理解权力体制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重构新的权力体制,必须重新确定现代社会中的政府职能。现代社会的政府职能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宪法明文规定属于政府职责范围,而又没有其他竞争者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国防、民政、民族事务等。二是宪法明文规定属于政府的职责,但同时有其他竞争者存在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以及城乡建设等。三是宪法没有明文规定是政府职责,而又存在许多市场竞争者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影视业、娱乐业、旅游业和通信业等。四是宪法既无明文规定是政府的职责,但社会又缺乏实际竞争者的公共服务项目,如高等教育、科研事业、消防环保等。上述政府职能中,基本的职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基本职能将会提高政府的有效性。这种基本职能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向社会普遍提供统一的义务教育,它包括:提供教育政策和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对教育服务的提供进行政府监督:保证教育市场的公平竞争;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免费义务教育;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2.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应立足于从体制内部的权力下放和向体制外部的权力转移两个方面建立一个多主体的、均衡的公共教育权力体制。一是从政府公共教育权力的体制内下放,改变过去以命令和服从为主要特点的权力关系,在政府各级行政组织机构之间,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以命令、指导、监督为特征的权力关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的公共教育权力向市场和社会领域的转移,改变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状况,把过去由政府提供的具有竞争性的、选择性的公共教育交由市场和社会提供,在政府与市场、社会、大学之间建立以参与、协商、谈判、监管为特征的权力关系。

3.重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了使公共教育更能适应各个地方社会发展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中应赋予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级授权机构更大的治理教育的权力,进一步解除中央政府对地方和各级授权机构某些传统的制度性约束;在放权以后,对于那些因经济与社会等原因无法实现权能统一,无法保障公共教育有效提供的地方政府和授权组织,中央政府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转移支付、免税退税和其他特殊政策,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权能的统一;权力下放以后,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和各级授权组织如何使用公共教育权力应加强监督,甚至需要针对新的问题提供新的制度。

4.重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参照政企分开与政事分开的原则,结合教育自身的特点,启动和推进政校分开的改革,剥离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寄生关系;真正赋予大学办学自主权,通过建立大学法人制度,使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成为面向社会和市场自主办学的非营利性或营利性组织,成为非政府的公共教育的提供者;使政府成为监督和协调教育领域的举办者、办学者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者,使政府由公共教育的提供者转变为公共教育质量的评价者、公共教育提供者与消费者关系的裁判者以及公共教育产品的直接与间接的采购者;应区分政府与义务教育机构、政府与非义务教育机构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关系,义务教育阶段应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非义务教育阶段则应更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职能;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重点保护大学利益转变为重点保护公共教育产品消费者的利益。

5.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允许市场领域的营利性组织参与提供原来由政府垄断的非义务教育产品,可以允许有条件的营利性组织参与义务教育产品的提供,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公共教育产品的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由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配置教育资源的格局。在大学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提供义务教育产品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之间也应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政府应保障大学之间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政府应为教育领域尤其是营利性民办大学的市场化经营行为提供合法性保障,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教育领域存在营利性行为的合法性。政府有责任加强对市场提供公共教育产品的行为的激励和监管,并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引导和保障教育领域的营利性行为,实现教育的公益性。

6.重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允许各种类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原来由政府负责的公共教育产品,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共同提供公共教育产品的格局。政府应培育和引导教育领域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把教育中介组织作为教育领域社会自治的重要力量,明确教育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为民办大学的发展提供宽松环境,赋予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相同的法律地位。给予公众参与教育的公共治理的权利,赋予公众对公共教育的选择权和对于教育的公共治理决策的参与权。政府有责任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行使公共教育权力的激励与监管,并通过建立公益信托制度,把政府管不了和管不好的公共教育事务通过授权、委托方式交由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承担。

四、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大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布局,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统筹协调为主的新体制。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创新改革的突破口。

(一)降低重心,调整结构

2000年全国有387所普通高校、169所成人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12所普通高校、20所成人高校。317所高校开展校际间合作办学,形成227个合作办学体。对原中央部门管理的300多所学校除50所左右仍旧归有关部门管理以外,大部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初步实现在地方统筹下各地区比较合理的结构布局。

目前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建立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地方两级政府并举,以地方政府管理为重心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以“中央—地方一大学”决策管理过程为垂直轴,其他部门的高等教育活动都置于中央指导之下的地方管理权限之内;垂直管理过程的重心在于地方政府,一方面它起着沟通国家与大学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又根据当地高等教育需要,主持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维护大学办学自主权。中央以计划、规划、资助、评估、监督等手段在宏观上指导、组织、规范、协调全国高等教育活动。这种以地方为重心的垂直型两级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克服高度集中统一的弊病,同时又能积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通过地方一级的缓冲作用而维持一定水平的大学自主性。二是要因地制宜,组建一批各类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从历史上说,我国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就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影响了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妨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从世界各国经验看,世界一流的大学几乎都是综合性大学,而且水平最高的单科学院(如医学院)也常常在综合大学里。要使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必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

(二)拓宽路子,培育新的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办法是“用增设机构、增加高等教育类型,而不是用简单的促进现有机构发展的方法,来对现代的挑战做出比较有效的调整”,英国的经验富有世界意义,因为改革原有体制比发育新型体制具有更大的难度,而在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之外发展新型的高等教育体系,交由地方当局管理,既保证原有高等教育学术性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利于新建大学能够获得正式地位,迅速实现高等教育的增长。通过多种形式高等教育,特别是多样技术学院发展,不仅可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工业性课程与日俱增的需求,同时可以密切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现有大学尤其应承认正规教育系统之外获得的能力和知识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为减少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阻力,增设机构、增加高等教育类型办法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略,其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在旧体制存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增量部分首先实行新体制,然后随着新体制部分在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逐步改革旧体制部分,最终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两种创新”:一方面通过提高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内涵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在现有体制之外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这是基于我国国情,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策略选择。

(三)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继续深化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促进管理运行的民主化、法制化。要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大学制度创新,建设“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机构,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督导”的新机制。

同类推荐
  •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是《求真务实》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收录了多位研究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风气,美国网络、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解读和建议。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展现了青年研究学者多视角、多思路的特点,并本着科学严谨、求真思想的治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北京大学、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专著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意识。希望每位父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在阅读本书后对中美文化、教育及思维上的差异有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开阔一些视野,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中国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于培养中国的孩子,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世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热门推荐
  • 卿非佳人乱君心

    卿非佳人乱君心

    她本是21世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长相抱歉,身材抱歉,连爱神也不曾垂怜过她,老老实实过着最本分的生活。一次偶然的相亲活动,她穿了,这一穿,竟然颠覆命运,一路桃花泛滥。面对邪魅帝王的绝对霸占;面对神秘公子的温情呵护;面对英俊庄主的如痴如狂;面对冷峻杀手的默默守护;面对风流皇帝的情有独钟……她将何去何从,是去是留?是逃避是面对?在感情的汪洋中沉浮挣扎,到底谁,才是最后的归宿,与她携手,看尽人间繁华…
  • 修仙鸿蒙录

    修仙鸿蒙录

    ................................................
  • 月光旋梯

    月光旋梯

    本书是诗集。是邓叶艳的诗歌作品集,作品辑录了诗人2005年到2011年的11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余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 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没有挣扎就不叫生活

    一只蝴蝶挣扎着想从蛹里脱离出来,一个孩子出于好心帮蝴蝶剪开了蛹。没想到出壳后的蝴蝶由于身躯臃肿,翅膀干枯,不久就死了。其实挣扎的过程正是蝴蝶需要的成长过程,如果让它当时舒服了,未来它就没有力量去面对生命中更多的挑战。人生就和蝴蝶的一生一样,没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化茧成蝶,那你就得忍受在蛹里痛苦的挣扎过程,这样才能展翅高飞。在这个世界上,富有的人,都是跌倒过无数次的人;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的人;成功的人,是那些每次跌倒,不单能站起来,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生活难免痛苦挣扎,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挣扎中慢慢长大。
  • 做人就做你自己

    做人就做你自己

    本书由多个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心灵美文及感悟组成,是送给自己和朋友最温馨的礼物。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
  • 我的妖孽女总监

    我的妖孽女总监

    叶麒,外人都称呼他为魔王,高高在上的他却被迫接受了契约婚礼。面对千金大小姐的倒贴,女总裁的倾心不值一顾,奈何老婆却冷若冰霜。看一个佣兵之王,如何在不和谐的家庭里面左右逢源,做好妻管严……
  • 大乘四斋日

    大乘四斋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职业经理人必备的八个素质

    职业经理人必备的八个素质

    如果你还在担心甚为经理人的自己不够专业,那么就要先从道德自律、情绪管理、领导方略、战略决策、执行能力、团队协作、创新素质和文化构建能力这8个素质修炼起。
  • 启封

    启封

    几个普通的年轻人,每天都挣扎在枯燥的工作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本想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却遇上意想不到的险情,没有专业的训练、缺少顺手的工具,仅凭求生的欲望和舍命的交情,究竟能激发出怎样的能量。
  • 末日人皇

    末日人皇

    末日来袭,人类终于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没有想象中的丧失满地,有的只是无尽的怪物,昔日可爱的宠物如今都已变成嗜血的怪我,弱小的草食动物杀起人来一点也不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