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300000005

第5章 肺病证(2)

例2:姜××,男,46岁,农民。

初诊:1989年12月6日。患者在一周前开始咳嗽不止,胸闷气逆,泡沫痰,头痛怕冷,恶风无汗,曾服西药(药名不详)均未效。患者素有咳嗽病证,半年前在某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有痰而不多,每遇寒冷,咳嗽加重,舌苔薄白,脉浮滑。

辨证:寒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止咳,祛痰平喘。

处方:三拗汤加味。

炙麻黄10g 杏仁10g 前胡10g 桔梗10g

炙百部10g 贝母10g 胆南星6g 苏子10g

冬花10g 炙紫菀10g 海蛤壳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89年12月9日。服上药后,诸症大减,惟咳嗽仍较频,上方减去苏子、冬花,加生阿胶、百合嘱服6剂,诸症完全消除,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例3:王××,男,60岁,教师。

初诊:1993年9月8日。患者咳嗽3年,吐白痰,晨起为重,常年大便稀溏,日行两次,食纳欠佳,食后腹痛,口苦喜热饮,舌苔微黄腻,脉寸微,关弦滑,尺沉弱。

辨证:中虚湿滞,肺脾肾同病。

治法:健脾除湿,温化痰饮。

处方: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党参12g 白术10g 茯苓12g 桂枝6g

炒干姜12g 白芥子5g 橘红10g 炙甘草5g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3年9月14日。服上药后,大便稀溏已好转,食纳增加,微有腹胀,早起痰多,晚间头痛。舌苔见退,脉同前。前方去干姜,加半夏、厚朴、砂仁,水煎服6剂。

三诊:1993年9月20日。服药后食纳好转,大便日行一次,稍溏有轻度腹胀,半夜咳嗽有白黏痰,夜间后脑仍痛,睡眠尚可,舌脉同前。继以原方减去厚朴加冬花再进6剂。

四诊:1993年9月26日。服药后,腹已不胀,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咳嗽减少,微有白黏痰,气短,头晕痛,舌苔已化。治宜温脾肾,化痰止咳,方用金匮肾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及参蛤散加味,以资巩固。

处方:

熟地60g 山萸40g 山药60g 茯苓60g

泽泻30g 丹皮30g 肉桂20g 附片25g

白芥子25g 莱菔子40g 苏子40g 人参30g

蛤蚧2对 黄精50g 补骨脂30g 仙灵脾30g

生龙牡各30g 覆盆子30g 陈皮30g 贝母30g

五味子30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1日3次。

按:本例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肺脾肾同病。先以补脾益肺之法,给以温化之剂,方用理中汤健脾而获效,多年便溏亦转成形;后以金匮肾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及参蛤散加味,补肾固本,化痰止咳,以资巩固。

例4:朱××,男,55岁,农民。

初诊:1995年10月23日。患者十数年来咳嗽。痰多早晚较重,每届秋冬为甚。近眠食欠佳,大便不实。屡经治疗,效果不佳,经西医透视化验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舌苔薄白,脉缓弱。

辨证:脾肺两虚。

治法:补肺健脾。

处方:四君子汤合延年紫菀散加味。

太子参15g 白术12g 茯苓12g 炙百部10g

炙紫菀10g 炙白前10g 橘红:10g 杏仁10g

沙参10g 贝母10g 枇杷叶10g 半夏曲10g

炒远志10g 白蔻仁6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5年10月30日。服上药后,咳嗽大减,食眠亦均转佳,二便正常,前方加玉竹、冬虫草、冬花,嘱服6剂。

三诊:1995年11月7日。服上药后,咳嗽基本停止,嘱以上方5剂量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并嘱加强锻练,防止外感。

按: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愈转变而成。主要临床症状有长期咳嗽、吐痰,有时伴有喘息。凡是一年之中有三个月咳嗽,这种情况连续两年以上,排除心肺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就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哮证”、“喘证”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其内在因素与脏腑有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其中与脾肺肾关系最为密切。治疗时必须辨清何脏受病,脏与脏合病,审其新久虚实而施治。

咳嗽(大叶性肺炎)

例1:毛××,女,26岁,农民。

初诊:1993年4月10日。患者发病已达五天,高热,咳嗽,带铁锈色痰,伴痰鸣、气急、口渴,尿少而黄,烦躁不安,食欲差,舌质红,苔黄,脉洪滑数。检白细胞计数为22.1×10(上标9)/L,中性87%,胸透证实为大叶性肺炎。曾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辨证:痰热上壅,热伤肺络,肺失清宣。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10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桑皮12g

鱼腥草30g 银花20g 连翘10g 赤芍10g

芦根20g 黄芩15g 冬瓜仁15g 麦冬10g

紫菀10g 白茅根15g 贝母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3年4月13日。服上药后,体温下降,基本恢复正常,咳嗽、气急诸症均有好转,血象转入正常。继以原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而痊愈。

例2:李××,男,18岁,学生。

初诊:1995年5月12日。患者高热4天,咳嗽、喘息、胸胁均痛,痰多而黏,痰色如铁锈。经胸片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嘱住院治疗。患者因上学不愿住院,要求服中药治疗,初诊时体温39.4℃,呼吸急促,咳嗽频频。舌苔黄垢腻,脉滑数。

辨证:风热犯肺,内热炽盛。

治法:宣肺清热,止咳平喘。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味。

炙麻黄10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桑皮10g

地骨皮10g 桔梗10g 橘红10g 炙百部10g

苏子10g 沙参12g 芦根20g 白茅根15g

瓜蒌15g 连翘10g 竹叶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5年5月15日。服上药后,痰色变淡,胸胁疼痛减轻,体温38.1℃,咳喘如旧。以原方减去自茅根、地骨皮、竹叶,加葶苈子、海蛤粉、青黛,嘱服3剂。

三诊:1995年5月18日。服上药后,体温37.5℃,喘息大减,咳嗽畅快,痰易吐出,痰色正常,胁间仍痛,嘱服原方再进3剂而愈。

按:大叶性肺炎,现代医学以抗菌素治疗其效颇速,中医治之疗效亦高。方药表里双解,使邪有出路,再加泻白散、葶苈子使肺气得降,气逆胀满咳喘逐步解除,体温、痰色恢复正常,邪去体康。

例3:许××,女,58岁,教师。

初诊:2000年9月21日。患者素体虚弱,易感冒,昨日突发高烧,微觉恶寒,无汗,头目昏晕,干咳无痰,已数日食纳欠佳,口中烦渴,频频饮水,三日未解大便,小便色黄,舌质于红无苔,脉浮大而数。“胸片”确诊为急性肺炎。

辨证:风热犯肺,化热入里。

治法:宣肺止咳,通腑泻热,生津和胃。

处方:青蒿鳖甲汤加减。

青蒿10g 鳖甲15g 知母12g 丹皮10g

银花15g 连翘10g 芦根15g 花粉10g

枇杷叶10g 杏仁10g 大黄8g 焦楂15g

桑叶6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2000年9月24日。服上药后,诸症得以改善,热势减轻,大便已通,精神转佳,食欲增进,但仍干咳不止,头目昏晕。渴而思饮。方改用沙参麦冬饮加味。

处方:

沙参12g 麦冬10g 玉竹10g 花粉10g

桑叶6g 生扁豆10g 元参15g 菊花10g

枇杷叶10g 百合12g 杏仁10g 内金10g

丹皮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三诊:2000年9月27日。服上药后,干咳、口渴、头目昏晕等症已明显减轻,精神尚可,但微咳,饮食仍未完全恢复正常,方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善其后。

处方:

太子参15g 白术10g 茯苓10g 桔梗6g

莲子12g 百合12g 麦冬10g 枇杷叶10g

山药12g 扁豆12g 瓜萎15g 内金6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4剂。

按:肺炎为肺部急性感染所引起的肺实质急性炎症。因感染因素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霉菌性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为细菌所致。细菌性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临床称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咯唾铁锈色痰。体温达39℃~40℃时,伴有头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周身肌肉专痛,极度疲劳等。

祖国医学认为,温热之邪上犯,侵犯肌表,卫气失于宣畅,故发热、头痛。热邪犯肺,肺失清肃,津液被灼,故咳嗽痰黏。热邪炽盛,则高热。心神受扰而心悸,烦躁不安。邪热上蒸,血络破损,故见胸痛,咯铁锈色痰。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消炎、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等方法。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余治疗本病,常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宣肺清热,并依据病情注意化痰平喘,泻肺消胀,并不多用甘寒、苦寒之品。实践证明,肺中实邪不清,甘寒、苦寒之药,既无从发挥作用。药服三四剂后,痰消气降,体温也随之迅速下降。热退之后,既侧重于清养肺气,肃肺化痰之法,以善其后。

喘证(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例1:张××,男,32岁,农民。

初诊:1998年10月13日。患者自幼即患喘咳,至今已20余年。每届秋冬时常发作,近两年来逐渐加重,发作多在夜间,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咳嗽有痰,曾在省、市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昨晚又行发作,今日来诊,舌苔薄白,脉洪数。

辨证:肺热咳喘。

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炙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葶苈子10g

炙白前10g 炙紫菀10g 前胡10g 陈皮10g

桔梗10g 苏子10g 旋覆花10g 桑皮10g

远志6g 贝母10g 瓜蒌12g 大枣3枚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8年10月16日。服药后,喘已减轻,但仍咳嗽,唾白痰,脉滑实,外邪初退,其势犹强,拟前方加减。

处方:

炙麻黄6g 杏仁10g 射干8g 细辛5g

白前10g 炙百部10g 五味子6g 紫菀10g

苏子10g 陈皮10g 莱菔子10g 白芥子6g

远志6g 贝母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三诊:1998年10月19 H。服药后,昼间喘咳基本停止,夜晚即现憋气不舒,喘嗽仍有发动之势,方用定喘汤合三子养亲汤化裁治之。

处方:

炙麻黄6g 白果10g 苏子10g 冬花10g

杏仁10g 桑皮10g 黄芩8g 半夏曲6g

茯苓10g 炙百部10g 桔梗6g 莱菔子10g

白芥子6g 炙远志6g 地龙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四诊:1998年10月26 13。服药后,夜晚胸闷憋气大减,拟上方加味配制末药一料,以固疗效。

处方:

炙麻黄30g 杏仁50g 生石膏120S 桑皮50g

莱菔子40g 苏子50g 白芥子30g 桔梗40g

贝母60g 半夏曲30g 炙百部60g 味子30g

白果40g 葶苈子30g 瓜蒌皮60g 冬花50g

远志30g 粟壳30g 茯苓60g 橘红50g

地龙30g 僵蚕30g 冬虫草20g 水蛭30g

红花20g 炙甘草10g 紫菀40g 鱼腥草100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次1丸,日服3次。

按:支气管哮喘而兼肺气肿者,根除不易,然其发作之际,亦可控制其喘嗽。余用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汤、三子养亲汤、定喘汤等方,随证化裁,收控制发作之效。如能避免外感,重视生活规律,防止发作因素,再加服药合理,虽难根治,亦可减轻病痛也。

例2:赵××,男,47岁,干部。

初诊:1998年10月24日。患者有哮喘咳嗽病史已10余年,早经西医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多处求医治疗始终未愈。每遇寒冷或气候骤变则哮喘咳嗽加剧。前天气候突变,喘咳又大发作,咳痰颇多,尤以夜间为甚,睡眠欠佳。舌苔边白中黄,脉弦滑。

辨证:肺燥咳喘。

治法:润肺降气,止咳平喘。

处方:自拟清金平燥汤。

苏子10g 杏仁10g 花粉10g 贝母10g

麦冬10g 知母10g 瓜蒌皮12g 远志6g

枇杷叶10g 桑皮10g 黄芩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8年10月27日。服药后,哮喘渐平,白天咳嗽亦减,但遇天气变化,入夜则咳嗽加剧,痰液已较前减少,舌苔亦化。仍本上方意,加重清金平燥之品。

处方:

苏子10g 杏仁10g 花粉10g 贝母10g

麦冬10g 知母10g 瓜蒌皮12g 紫菀10g

桑皮10g 元参12g 枇杷叶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三诊:1998年11月3日。服药后,哮喘及咳嗽均已大减,精神亦佳,饮食正常,痰液减少,舌苔正常,脉象弦细,再以上方之意,加滋养肝肾之品使金水相生,肝不乘肺,疗效方能巩固。

处方:

沙参30g 玉竹30g 生地30g 地骨皮50g

葶苈子15g 贝母30g 桑皮30g 百合60g

早莲草50g 女贞子50g 麦冬60g 天冬60g

同类推荐
  • 医心方

    医心方

    《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撰者丹波康赖(912-995)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庭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近年来,江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可喜。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儿童常见病诊疗调护禁忌

    儿童常见病诊疗调护禁忌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家长的企盼,儿童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自身的成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家每户和全社会愈加关心下一代的健康问题,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儿童常见病的家庭应急救治、自诊自疗,由于其便捷、简易和及时,而越来越受到幼教老师、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
  •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症状繁多、轻重不一,故有学者称其严重的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前列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悄悄地蛀蚀着他们的家庭。
热门推荐
  • 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李嘉诚如何把握商场良机,如何做大?李嘉诚如何兵不血刃以7亿搏60亿?李嘉诚如何连续多年稳踞全球华人首富宝座?……想了解富豪李嘉诚的财富创造之道吗?本书通过三条主线来深刻剖析李嘉诚的财富秘密:财富人生,财富管理,财富能力。全书涵盖了李嘉诚的人生每一个阶段,从细节上阐述李嘉诚财富产生的原因,过程,方法,途径,环境,以及他在创富过程中表现的能力,甚至详细描述了李嘉诚在几笔重大生意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堪称一部创业实战指南。
  • 里祁本纪

    里祁本纪

    兽灵一族的崛起与败落,等待着新生的勇士可以追寻风神的脚步带领兽灵一族再次崛起。
  • 双人行

    双人行

    现代的一个孤儿,一个刚毕业的女学生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魔法和斗气盛行的异世,成为了姐弟,他们有不用于常人的灵魂,他们懂异世界中人不懂的文明,一次次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异世创造出奇迹他们是异世崛起的两颗耀眼明星。
  • 西游记(上)

    西游记(上)

    本书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新编万事由来全集

    水有源,树有根,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由来。各种各样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打磨,最后,静静地立在我们身边,用坚韧的存在,讲述着自己不平凡的故事,证明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顾四周,各类事物围绕在我们身边。追本溯源,谈古论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其影响大小,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新编万事由来全集》集纳古今万事万物,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日常用品、地理名胜、节日习俗、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新编万事由来全集》尽量选编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内容,是数千年来万物历史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 探墓高手

    探墓高手

    这是一个关于盗墓贼的传奇功法金钱他说劳资统统要.
  • 造梦人传奇

    造梦人传奇

    在高富帅的现实中,一切皆有可能。而在屌丝的梦境里,你可以无所不能。逆袭生命,在造梦中掌控万物众生!一起造吧!
  • 九天裂

    九天裂

    中学少年为寻母来到另一个世界光明极,遇到五百年后从玉净瓶里重生的魔界圣君付罗。付罗妄图消灭光明极十二国,称霸下界。魔界大军呼啸而来,获得上古法师烈焰真气的少年能否以一己之力拯救光明极?救出囚禁在天庭的母亲?天庭,魔界,光明极。天帝统领三界数千年。然而,当三界之外的黑暗力量强势来袭之时,谁能凝聚三界众生抵抗黑暗势力,拯救三界生灵?
  • 埋在心头之EXO

    埋在心头之EXO

    如果你爱的是我,我不怕你远走高飞,我不怕你不在我身边,只求你爱我便好。若此时此刻的心连在一起,那就足够。
  • 凤逆九天:嗜血妖妃倾天下

    凤逆九天:嗜血妖妃倾天下

    被家族抛弃的灵力废物?殊不知她身怀异世功法拥不死之身。被王爷厌恶的正妃?谁曾想王爷在她眼中不过蝼蚁。被众人争相利用的棋子?到底谁利用谁且看得清楚些。她早已非人类,黑暗邪恶杀戮是她的代名词,打着诛杀旗号而来的人,不过是她的食物而已。逆我者,死!叛我者,死!扰我者,死!永生道路,唯她一人,披荆斩棘,踏血独行。“姑娘留步,既然你我一丘之貉,不如结伴而行?”他俊美的脸上笑容轻佻,伸手揽她入怀,“别跑,因为你跑不了,天涯海角碧落黄泉,我都追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