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300000022

第22章 经络肢体病证(1)

头痛(偏头痛)

赵××,男,46岁,新城子西湾农民。

初诊:1998年10月15日。患者左侧偏头痛已有5年,每至人冬严寒时大发。近日病势加剧,痛自左额角向后脑转移,上至左头顶,若以手按压或得温暖,稍能缓解。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经气虚寒,不耐寒邪。

治法:温养肝肾,辛散寒邪。

处方:自拟方。

柴胡10g 白芍10g 当归10g 熟地12g

吴萸3g 细辛6g 藁本6g 白蒺藜10g

元胡15g 白芷10g 川芎15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1998年10月18日。服上药3剂后,头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5剂。

随访至今,每遇感冒时稍有头痛,余无他症。

按:头痛每冬发作,已经5年,可知非单纯性外感,然每至严寒疼痛加剧,故可知与寒邪有关。其痛自左侧向后移至后脑,向上移至头顶,而额部为厥阴,少阴两经循行之处,故云“厥少经气虚寒”。方用吴萸、自蒺藜、细辛、藁本、川芎、白芷辛温散风寒;熟地、当归等甘温以养肝肾;柴胡入肝胆,为引经之药;白芍敛肝,肝为刚脏,恐辛散太过,故加白芍以敛之。合诸药而成辛温升散补养之剂,服之而愈。

头痛(风阳上扰头痛)

马××,女,63岁,永昌县西环路退休工人。

初诊:1998年5月28日。患者一月前不明原因头痛、头晕、目眩,前两天昏倒一次,约10分钟醒后头痛未止,头晕眼花,左眼更甚,视物不清,夜眠不安,面色萎黄,唇紫,神疲目干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数。

辨证:风阳上扰,心神不安。

治法:清泄风阳,安神通络。

处方:自拟方。

桑叶10g 菊花10g 蔓荆子10g 白蒺藜10g

赤芍15g 黄芩6g 川芎10g 夜交藤15g

珍珠母30g菖蒲6g 薄荷6g 羚羊角3g(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8年5月31日。服上药3剂后,头痛头晕减轻,颈项微拘强,少汗,食欲欠佳。再以原方加入葛根15g、石决明15g、焦楂15g,继服5剂。

三诊:1998年6月5日。患者头痛头晕已减,颈项略觉拘急,食欲转佳,睡眠尚可,精神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嘱其上方再进5剂,病告痊愈。

按:患者主诉头痛、头晕、眼花,左目更甚,两目干涩,精神疲乏,夜不安寐,饮食减少,二便正常。望其面色萎黄,唇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带数,断为风阳上扰,心神不安之证。用清泄风阳,安神通络之法,证法合拍,收效亦捷。

头痛(神经性头痛)

张××,男,50岁,红山窑乡马家坪农民。

初诊:1986年5月2日。患者自述头痛反复发作已达六年之久,近数月来发作加剧,伴心烦欲吐,两目胀痛,用手击拍头顶方可缓解。现症为午间头痛最甚,急躁忧虑,情绪不佳,容易发怒,头发脱落,睡眠多梦。曾在某医院多次诊治,经检查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用多种药物效果不显,故此寻余诊治。舌质青紫,舌苔灰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气滞,瘀阻脉络,上犯清空。

治法:疏肝解郁,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处方:疏肝化瘀汤加味。

柴胡10g 川芎30g 桃仁10g 红花6g

香附子10g 防风10g 羌活6g 白芷10g

蔓荆子10g 龙胆草6g 菊花10g 白蒺藜10g

生龙牡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1986年5月5日。服上药3剂后,其症大减,方中再加半夏12g、黄芩15g、苍术12g以加强和解少阳,健脾理中之力。嘱服10剂,诸症皆除,病告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病者患神经性头痛已达6年之久,“久痛必瘀”治则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循前人“肝为血海”之理,故治血先治肝,肝气条达,气血和平,心为血养,脉道疏通,瘀血得化,症亦得除。

头痛(血管性头痛)

高××,女,42岁,南坝乡农民。

初诊:1986年5月6日。患者二年前在田间劳动时,突然右侧头痛如炸,痛连耳系,甚则上攻巅顶乃至弥漫整个头部,短则20分钟消失,长则数天不解,精神负担越大,疼痛愈甚。即到金川公司医院就诊,作脑电图等检查,诊断为“脑血管性头痛”。西医治疗月余,疼痛减轻,停药后症状同前,经他人介绍,特寻余诊治。患者形体消瘦,痛苦病容,面红,目赤畏光,双侧太阳穴部血管怒张,血压正常,舌质红,脉弦。

辨证:肝阳上亢,瘀阻经脉。

治法:清肝泻火,祛瘀通络止痛。

处方:羚羊钩藤蜈蚣汤加味。

羚羊角粉4g 钩藤15g 蜈蚣3条 僵蚕10g

全蝎6g 白蒺藜12g 珍珠母30g 白芍18g

白芷10g 菊花12g 生石膏30g 黄芩12g

川芎15g 红花6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10剂而愈,未见复发。

按: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中医以清肝泻火,解痉通络止痛治疗,效果满意。方中羚羊角有平肝熄风止痛之功效,能镇静调节中枢神经;蜈蚣、全蝎、僵蚕三昧虫类药有通络止痛,解除血管痉挛的良效;钩藤有扩张血管或降压作用,所以对血管痉挛性头痛等均有疗效。

头痛(瘀血性头痛)

马××,男,34岁,金川东农民。

初诊:1997年3月19日。患者在住院当天驾驶小三轮车,不慎在县城东街十字处与一辆卡车相撞,当即头部受伤,头顶部撕裂流血较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急来我院以“脑外伤”为诊断住院治疗。经过对症、抗炎、支持治疗,症状逐渐缓解,一周后头部伤口基本愈合,病情稳定,精神尚可,即出院。一月后自感头痛如刺,逐日加重,尤以夜间较甚。故来院寻余诊治。舌质紫暗,舌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血瘀气滞,瘀阻脉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

生地10g 赤芍15g 当归12g 川芎15g

桃仁10g 红花6g 柴胡6g 枳壳10g

桔梗5g 川牛膝10g 丹参30g 蜈蚣2条

三七6g 元胡15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7年3月24日。服上药5剂后,头痛减轻,嘱其继服原方。

三诊:1997年4月10日。服上方15剂后,头部刺痛基本消失,睡眠及饮食尚可。以原方赤芍改为白芍,以柔肝养血,并加珍珠母30g、生龙牡各20g、全蝎6g,以平肝潜阳熄风。又嘱服10剂,症状消失。

随访半年,病无复发。

按:瘀血性头痛,是一种顽固性头痛,临床上以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眼眶发青或头额角脉纹显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细涩为主要特征。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液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内注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若由于气虚、气滞、血寒,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因外伤及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离经之停留于体内某一局部,不能及时消散与排出,或因热入营血,血热互结等原因而形成瘀血。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若瘀血阻塞经络,气血不能通利,“不通则痛”,此为瘀血头痛的原因。

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抓住瘀血的临床特征,辨证准确,施治得法,常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止痛之法为主,再根据具体病情配合他法治疗此类疾患,获得良效。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为胸中血瘀而设。笔者移用于治疗外伤性头痛,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风痹(风湿性关节炎)

例1:鲁××,男,18岁,学生。

初诊:1986年10月11日。患者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已半月余,以四肢、肘、膝关节为主,局部轻度肿胀,天气变化则加剧。伴有胃纳差,精神疲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化验结果:抗“O”>500,类风湿因子阴性。

辨证:风寒湿邪阻络。

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防风汤加减。

防风10g 当归10g 茯苓10g 秦艽10g

葛根12g 桂枝10g 赤芍10g 海风藤15g

桑枝20g 鸡血藤15g 羌活10g 焦山楂12g

苍术10g 生姜3片 大枣5枚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6年10月16日。上药服完,诸症明显减轻,胃纳转佳,以原方再进6剂。

三诊:1986年10月23日。上药服完,关节肿痛大减,仍守原方加入黄芪15g以扶正气。

又服10余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抗“0”360单位,病获痊愈。

例2:王××,女,30岁,工人。

初诊:1989年8月8日初诊。患者产后半月用冷水洗物,不日又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手指关节肿胀不红,肩、肘、膝、踝关节疼痛尤甚,举臂步履困难,卧床三日不起,其痛上下走注不定,身有微汗,二便正常,食欲稍减,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濡无力。

辨证: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通络,除湿宣痹。

处方:拈痹汤加减。

当归12g 全蝎6g(冲) 土鳖虫10g 僵蚕10g

蜈蚣2条(冲)片姜黄10g 秦艽15g 苍术15g

黄柏10g 防风10g 乌蛇15g 鸡血藤15g

海风藤15g 忍冬藤15g 苡米15g 木瓜12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4剂。

二诊:1989年8月12日。服上药后,症状大减,继服6剂,诸症基本消失,但仍有微汗,方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2g 当归10g

鸡血藤15g 僵蚕10g 威灵仙10g 白术10g

防风10g 川断12g 茯苓10g 木瓜12g

砂仁5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服完上药,诸症悉平,病获痊愈。

按: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当人体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外卫不固时,风寒湿邪则乘虚而入,使肢体关节脉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辨证应分主次,用药需有侧重。本案则为风多于寒湿,以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为特征。

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例1:张××,女,37岁,城关镇干部。

初诊:1989年10月9日。患者自诉腰及双下肢发凉,怕风,疼痛,遇冷加剧,活动不自如,伸屈时疼痛加剧。查体:抬腿、盘腿、屈膝试验阳性,肌肉紧张,化验结果显示:抗“O”1300单位,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35毫米/小时;X线拍片:无骨质改变及异常发现。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舌苔白,脉沉弦而紧。

辨证:寒湿内阻,脉络气血不畅。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处方:乌头桂枝汤加味。

川乌10g 桂枝10g 白芍15g 麻黄8g

苍术10g 防风10g 独活10g 木瓜12g

鸡血藤15g 红花6g 狗脊10g 土鳖虫6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9年10月15日。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下肢转温,怕冷好转,肌肉、关节活动较前灵活,以原方再进15剂,诸症基本消失。复查抗“O”降至400单位,血沉12毫米/小时,为巩固疗效,嘱服成药独活寄生丸,每次1丸,日服3次。

服之月余,病告痊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例2:赵××,男,43岁,中庄子村农民。

初诊:1992年11月21日。患者于一周前着凉后,左肩、腕关节痛,不发热,遇暖则减轻,得冷则痛剧,血沉30毫米/小时,抗“O”1200单位,虽经按摩及针灸多次,均未获效。时值冬季,伴随天气渐冷而病情增剧。观其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紧。

辨证:外邪侵袭,寒湿阻络。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蠲痹汤加味。

羌活12g 防风10g 桂枝10g 白芍12g

当归10g 片姜黄10g 威灵仙10g 生黄芪20g

附子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另用奇正消痛贴膏外贴于关节疼痛处。

二诊:1992年11月24日。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再进6剂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痹”者,闭也。闭而不通,不通则痛。《素问·痹论篇》曰:“寒气胜者为痛痹。”其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较甚,痛处不移,得热痛减,遇寒加重为特征。此证偏于上部关节,方用羌活为君,偏于下部关节者,以独活为君,辅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品,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湿痹(风湿性关节炎)

例1:勾××,男,38岁,农民。

初诊:1987年12月8日。患者因居住新房,过于潮湿,半年后右腿疼痛,膝关节肿痛尤甚,无发热、心悸等症,但怕冷,冷则关节疼痛增重,近月余经针灸、中西药治疗均未获效,故此前来寻余诊治。查心肺(一),右膝关节略肿,动则痛甚,屈伸不利,后屈则痛增,自感沉重,麻木,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沉濡。

辨证:寒湿内阻,流注经络。

治法: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处方:薏苡仁汤加味。

薏仁30g 苍术15g 白芍15g 当归10g

麻黄6g 桂枝8g 独活10g 防己10g

茯苓12g 木瓜12g 海风藤15g 忍冬藤15g

伸筋草15g 蚕砂10g 甘草6g 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87年12月14日。服药后,关节肿痛消退,肢体屈伸较前灵活,沉重、麻木感减轻,舌苔已化,脉象同前,再以原方减去忍冬藤、伸筋草,加川草乌各6g(先煎)、萆薢15g,继服10剂。

三诊:1987年12月24日。服完上药,除右膝关节稍有不适感外无其他症状。舌脉转为正常,如此顽证,以上方6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g,早晚各服1丸为之善后。

例2:周××,女,47岁,农民。

初诊:1996年10月9日。患者于5年前,自觉下肢无力酸楚,久坐即感麻木,后逐渐加重,起立行动均感困难,现只能勉强以足跟着地行走。屡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在兰医二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平素饮食尚少,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滑。

辨证:气血两虚,脾湿下注,寒凝不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燥湿,祛寒通络。

处方:防己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24g 当归10g 白芍10g 桂枝10g

炒白术10g 防己10g 薏仁12g 木瓜12g

茯苓10g 寄生24g 紫河车10g 怀牛膝10g

甘草6g 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兼服健步虎潜丸,每次10粒,1日3次。

二诊:1996年10月15日。服上药后,两腿自觉有力,痛麻减轻,初见功效。仍遵前法治之。以原方加入党参15g、鸡血藤30g、蜈蚣2条(冲),继服6剂。

三诊:1996年10月22日。上药服完,已能缓步行走,痛麻感明显好转,虑其病程较长,内伤积损甚重,以原方意配制末药一料,缓缓图治。

处方:

炙黄芪120g 当归80g 白芍60g 桂枝40g

炒白术50g 防己40g 茯苓40g 木瓜60g

薏仁60g 寄生60g 怀牛膝40g 紫河车30g

虎骨胶30g 龟板胶30g 鹿角胶30g 附片30g

地龙30g 乌蛇50g 狗脊40g 海桐皮40g

骨碎补50g 五加皮40g 川断40g 杜仲40g

人参50g 鸡血藤80g 建曲30g 炙甘草20g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g,每次1丸,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

同类推荐
  •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本书以“识病真谛、特色技能、痹症论治”三方面为主题,汇集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师承秘诀等特色技能,以“巧而妙,妙而精,精而准”的口诀编撰方式全面而细致的解读难点、疑点及要领,使习者易懂、易记、易用、易传承。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女性疾病

    女性疾病

    本书就女性常见病、孕产妇期间女性易患疾病、月经期女性疾病、乳腺病症、以及更年期女性常见症状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
  • 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伤寒论》中的112方代表了112个汤方证,这些汤方证是《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亦是学习掌握的关键之处。本书即以《伤寒论》112个汤方证为主线编写。由于各汤方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联系,具有主从、组合、相关等关系,包含着临床辨证思维、汤方加减灵活运用等内容,故将112方划归为17大类阐述,以便学习领会。每一个汤方证下,一般设[原文]、[名词解释]、[辨证提要]、[论治归纳]、[相关证析]、[背诵要诀]等6个栏目。
  •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医药专业知识、懂得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医药高职院校是培养医药行业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
热门推荐
  • 冒险家攻略

    冒险家攻略

    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类与凶兽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科技和武技同样发展到巅峰的世界。陈冲被一个老人带到了一千五百年以后的这个世界,他发现自己所在的文明已经消失了在历史长河中,只有少数一些秘籍有一丁点记载。他必须弄清楚老人这么做的目的,也要找到老人口中的亚特兰蒂斯。
  • 天之髓

    天之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天地永无破损,若干年后,共工撞断承天支柱,天河倾流而下,天地皆为洪水淹没,百亿年宇华天神女启不忍万物生灵为洪水吞噬,以身化为石穹弥补天河之缺,一周乃成,每日落下一屑幻化成一锥玉髓,散落天地之间,至此,天地平和,而七色玉髓也随之长留天地之间。
  •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昏昏欲睡:总裁大人别心急

    她本该是他哥哥的女人,却因为对他一见钟情,她不顾反对,执意要嫁与他。商业联姻,他纵有千般不愿,还是娶了她。三年无实的婚姻,她对他的爱未曾减少半分,但当初不顾天不顾地的棱角被慢慢磨光,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刻骨。在他终于拿到她“出轨”的证据要求她离婚的时候,她只是平静接受,“但,至少给我三个月作为补偿,三月里,我们要做一对正常的夫妻,三月后,我会净身出户,你也……自由了……”王宣宜以为这三个月是这段痛苦婚姻的结束曲,但对于宋庆而言,似乎预示着他们之间别样的开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原召唤师

    中原召唤师

    一个现代人,天生拥有召唤灵体,一次打酱油的意外穿越来到了五代十国,在这个土地分裂,战争频繁的时代,且看花云川是如何从一个凡人走向颠峰召唤师。
  • 请原谅我闯入你的世界

    请原谅我闯入你的世界

    大学毕业不久的顾直在酒吧偶遇大龄富家女Kelly,在Kelly热情追求下顾直束手就擒,答应了Kelly的结婚请求。临近婚期顾直因无法忍受傀儡般的生活,逃婚回到了故乡津海。为了报复,Kelly暗中操控《艺?周刊》请顾直为杂志写稿,工作过程中顾直与当红女星唐软软相遇,并在某种原因催使下两人发生了一夜情。而后,唐软软发生意外成了植物人。因与唐软软有过短暂的欢愉,顾直开始深度挖掘唐软软过去的一切信息,为的是推理线索找到真相,然而,真相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单纯……
  • 一后不侍二夫

    一后不侍二夫

    坦白的说,顾雨桐在大明王朝最初的这十几年,根本就没有把朱佑樘当回事。可偏偏这位太子殿下没有继承前辈们桀骜不驯,玩世不恭,草菅人命的优良传统,对于顾雨桐种种任性妄为,放荡不羁的行径,笑之,让之,任其为之。顾雨桐十三岁那年,刚结识巴图,萌发人生第一朵桃花的时候,他命锦衣卫为他们拔草施肥。顾雨桐十四岁那年,使用了卑劣的手段,终于斗败了家中主母的时候,他让宫中亲信送来了贺礼,为她正名。顾雨桐十五岁那年,冒着杀头的危险,拒了太子的婚时,他一笑了之。当人生中的第一朵桃花,被心爱之人亲手掐断时。顾雨桐带着躯壳和凉透了的心嫁入了大明宫,成为了他的太子妃。他尽他所有试图温暖她,他不争,不问,不离不弃。他不是一个千古明君,他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可是却一心一意的爱着他的皇后。当顾雨桐心口上的伤即将被舔舐;当她终于决定从此以后相夫,教子,母仪天下;命运又将她再一次推向巴图。荼蘼花开,是为了祭奠最刻骨铭心却即将逝去的爱情。而这一次,又是为了祭奠哪一段无法携手到老的承诺?午夜梦回,她总能清晰地听见他那时在耳畔的低喃:傻丫头,史书不会告诉你,我的那些荒唐,不过是因为对你的深爱。
  • 拽公主的腹黑王子

    拽公主的腹黑王子

    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步骤很简但那就是拽呗,可是谁会想到,回国就遇到自己的未婚夫,表面冰冷,实则是个腹黑王子
  • 化凡之轮回

    化凡之轮回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吾欲入轮回,闯南蛮、逐中原、探北冥、定昆仑,化凡修道,弑仙屠神、、、
  •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专属绯闻

    专属绯闻

    每一天都有一条新绯闻登场?南宫凛双眼一眯,键盘一敲,绯闻顿时烟消云散。从此,宋宥仁所有的绯闻都只能围绕一人展开。这是一个外表狐狸精内心蛇精病的逗比女明星和一个外表高冷内心独占欲极强的洁癖学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