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200000003

第3章 哲学篇(2)

《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是为创作《资本论》作准备的,可体现中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仍然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相提并论,阐明了与前两部著作的论述相一致的三者关系。而且还特别强调生产方式变革在形成经济形式和实际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文中写道:“在流通还没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些生产方式下,当然不会有资本的特殊流通需要,因此,既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也不会形成和这些特殊流通需要相适应的实际生产力。”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晚期著作,也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阐述的思想最能体现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序言、正文各卷到注释,都把生产方式看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范畴,三个概念并列起来使用,并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相区别,指明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与生产方式相适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第1卷正文中写道:“可以详细而有益地研究以不同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同这些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在第3卷正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现成基础;同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第1卷德文本的注释“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法文本中修改成“一定的生产方式以及从这种生产方式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简言之,社会的经济结构……”显然,《资本论》中的论述与前述的其他著作中的论述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总之,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生产方式时,无论是对各个社会形态的一般生产方式还是对某一社会形态的特殊生产方式,总是把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提并论,指明生产方式一方面与生产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三者的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决定生产关系。

当然,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也有这样的论述:“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但是,这里论述的是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而不是生产方式表现为双重关系。生产与生产方式是层次不同的两个范畴。生产是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的统一体,生产方式只是生产统一体中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列的一个范畴。生产既然蕴含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三个范畴,必然会表现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双重关系。马克思在论述生产所表现的双重关系之后,紧接着又论述和强调了生产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把两段话联系起来看,这里的论述与前述著作中的论述也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当然,马克思在论述原始部落共同体时曾说过:“这种生产方式既表现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表现为他们对无机自然界的一定的实际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这种劳动方式总是表现为家庭劳动,常常是表现为公社劳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表现”与“包括”是两个不同概念。“表现”是指一事物的外在形式或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外部联系。“包括”是指一事物的内部蕴含。联系马克思在其他地方的论述,这里的论述只能做如下理解:生产方式既与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相联系,人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以及他们与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与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相伴随的双重关系。何况这段话后面又特别指明,除表现为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之外,还“表现为一定的劳动方式”。

较之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论述,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方式的阐释则不尽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其一,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方式所产生,并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论述比比皆是,关于“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的论述却很鲜见。其二,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明显是把三者看作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范畴,而“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则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作生产方式范畴的两个构成要素,三者处于不同层次。如果说,马克思经典著作有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思,那么,在论及生产方式时,既已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没有必要再将三者相提并论,并阐述三者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必要在《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中将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显见,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前一句话“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斯大林同志阐释生产方式的后一句话,“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看起来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论述很相似,但仔细比较,却有很大差别。其一,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方式看作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的二者统一体,而马克思经典著作,如前所述,则把生产方式看作不是蕴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是与二者相并列的范畴。其二,斯大林同志阐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体现了生产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而统一。而马克思经典著作论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指二者通过生产方式的中介联系而统一,生产方式作为二者对立统一的条件,使二者具有统一性或同一性。其三,斯大林同志的阐释,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作为生产方式原理的全部内涵,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只是生产方式原理的部分内涵。此外,生产方式原理还包括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所以,理论界沿袭斯大林同志对生产方式的阐释而形成的传统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经典著作之本意的。

按照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观点,社会形态演进从生产关系角度,特别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五种形态;从生产方式角度看,则分为自给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形态,或者说,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形态。下面试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的论述中,探讨生产方式内涵的构成要素。

关于自给经济生产方式,马克思曾做过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户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运用分类分析,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自给经济生产方式包含三个方面:(一)“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是指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产品的用途,即指产品的适用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适用方式是满足自身的直接消费。(二)生产过程中“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都是自己“直接生产”,是指生产的分工方式。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分工方式是小而全的自然分工。(三)“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生产者——农户之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指产品的交换方式。自给经济条件下的产品交换极其有限,相互间偶尔发生的交换,只能是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剩余(多余)产品,即自给经济生产方式中的产品交换方式是剩余产品交换。

因此,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是由三个要素,即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构成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一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块土地经营,仅供家庭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与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相互适应。每一生产单位——农户“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由于自身的直接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生产的产品品种多,多至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的诸多方面;而生产的每一产品产量少,少至除缴纳赋税外,仅供本家庭直接消费。二是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与剩余产品交换的产品交换方式相互适应。小而全的生产分工方式使得农户间的产品结构同类化,没有产品交换的需求和存在的条件。每一生产单位——农户的产品满足自身直接消费后很少有剩余产品,因而,产品交换只能是剩余产品交换。三是剩余产品交换的交换方式与满足自身直接消费的产品适用方式相互适应。由于“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因而,每一生产单位——农户要满足直接消费,就必须“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三个要素间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关联,使自给经济生产方式成为结构紧密的统一体,长期维系其稳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即流通“构成内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条件的那种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也曾做过具体的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马克思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就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适用方式而言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

产品适用方式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生产分工方式相互依存。所以,马克思又曾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做过详尽论述,并指明分工方式的生产方式属性。马克思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会里,也就是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作为独立生产者的私事而各自独立进行的各种有用劳动的这种质的区别,发展成为一个多支的体系,发展成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使商品所有者的劳动成为单方面的,又使他的需要成为多方面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虽然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马克思在这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分工方式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每一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是“单方面的”、“某种专门的”、“为别人生产”的“使用价值”,每一种产品是用于市场交换的大宗的专业化产品,社会生产是“按照属、种、亚种、变种”分门别类的“多支的体系”。协作是分工的蘖生物。所以,马克思又论述说,虽然,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曾经历长期演变过程,但“就生产方式本身而言,例如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除了同一资本同时雇用的工人较多以外,和行会手工业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协作的简单形态本身表现为同它的更发展的形式并存的一种特殊形式,协作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生产的分工方式也不能孤立存在,它必然和产品的交换方式相依存。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交换方式,马克思同样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一程度发展的。”“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既要以生产中人的(历史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互相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同样,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十分特殊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会发生。”这些阐述表明,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中,产品的交换方式是“全部产品或至少大部分产品采用商品的形式”进行市场交换,“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它一切人的消费”,只有“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才能进行生产和消费。这种交换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儿子娃娃

    儿子娃娃

    本书是作者在援疆三年半的一个散文集,主要记述了作者三年半作为一个农委干部,下基层、访农户,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记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歌颂了党的少数民族政策,描绘了祖国边疆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热门推荐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本书按照月份进行编排,内容包括:正确认识社会,把握命运罗盘、全面认识自己,保持高度自信、树大志育良习,奠定人生基础、克服人性弱点,锻造人格魅力等。
  • 神农

    神农

    想要世间上难得的美味?没问题,来找我想要尝尝我们中华的美食?没问题,来找我。得了绝症我都能治好,你的肺结核当然是小意思啦。王宇如实的说。且看王宇在国外如何靠着魔戒传承,开始他的风光人生!
  • 绝世废柴女

    绝世废柴女

    天啦,人家只是在新婚之夜去上了个茅房,怎么就迷迷糊糊地跑错了洞房,嫁错了新郎?没关系,杀人灭口之后,一切就都没发生过。。。。咦,哪里冒出来这么多的帅哥型男搅局?人家可是很专一的……
  • 世界的真相

    世界的真相

    从默默无闻到开宗立派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逆袭之路?从快递小哥到风水大师他是如何一步步立于玄学之巅?一个家族的故事,波浪壮阔。一个传奇的人物,前世今生。一个个灵异事件,扑朔迷离。接近世界本源,一语道破天机!世界,将由此真相大白!!!
  • 亡灵设计师

    亡灵设计师

    我叫亡灵!靠!又写错!应该是王灵,我出生于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小村子,这是一个外人一旦进入,就会在当天晚上子时莫名发狂,吃尽自己全身血肉,以骨架之身,拎着自己鲜血淋漓的心脏,走入无人敢靠近的坟地黑洞失踪的恐怖小村子,从此以后,我的村子被列为军事禁区,而我居然成为有史以来,这个贫穷小村子里第一个考入全国最好美院的学生,当我离开村子的那一天,我的传奇恐怖的故事也随之开始了……
  • A Face Illumined

    A Face Illumin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道萌途

    仙道萌途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与师父除妖,踏遍三界路。好吃好喝好玩,还写了本书。师父提序:有道是,情到深处空惘然。天地间,终有几人能逃了这束缚。——————师父:小伍,妖精来了~~~小伍:师父,其实你是废柴吧。众围观小仙:千岁V5!!!
  • 不合格的大魔王

    不合格的大魔王

    原最:我要做一个萌萌哒魔王!!!原蕊:哥哥只要爱我一个就够啦!!!其实这是一本很严(欢)谨(乐)的宅系文233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它们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