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400000007

第7章 论中华民族共同先祖的确认——兼及“羲黄文化”(2)

此说得到了史学界广泛的认同。华夏族团的发祥地在今陕西省黄土高原,东夷族团的地域范围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安徽一带,苗蛮族团地域以今湖北、湖南为中心。这三大族团互相斗争,后又和平共处,到秦汉之际,归于完全同化,形成汉族的主体血脉。

三大族团的相争相斗与最终和合为一的过程,从各族始祖神祗的名号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华夏族团由黄帝和炎帝两支融合而成。黄帝族起源于黄土高原上,畔姬水,得姬姓;炎帝源于渭河上游,畔姜水,得姜姓。二者肯定是经过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而合并为华夏,共尊炎黄为始祖。华夏族团沿黄河东进中原,其势力在三大族团中占绝对优势,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扩张中对中原各部族进行兼并和吸纳。与此同时和稍后,东夷和苗蛮也在进行文化和血缘的交融和合。东夷部族(其后裔是殷商)的神祗和始祖是太昊(史籍或记为“太”),苗蛮部族(后与楚族融合)的神祗和始祖是伏羲(史籍或记为“庖牺”等),二者在秦汉时期融为一体,被视为一人,史称“太昊伏羲氏”,太昊伏羲成为其共同尊奉的始祖。

东夷是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从中华民族的形成来看,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就是华夷对举的发展史。傅斯年说:“这两个体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在中国古史上建立最夺目光彩的殷商文化的是东夷一族,而周人只是来自西方的武力征服者。商的来源,据《诗经·商颂·玄鸟》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长发》谓,“有方将,帝立子生商”。这种以鸟为祖先来源的颂诗,已为甲骨文献所证实,说明商属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集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大氏以龙纪,故为龙鸟而龙名。我高祖少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鸟而鸟名。”太昊氏世居于陈地,《左传》、《史记》等史书记载:“陈,太昊之墟。”陈地即今河南淮阳,古称“宛丘”,周代为陈国。淮阳今存太昊陵墓。

伏羲是南方苗蛮集团的祖先神,此说闻一多先生论列甚详,已是不争之论。《山海经·海内经》谓:“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对此的训释当如闻一多所言,延维、委蛇,即汉画像中交尾之伏羲、女娲,乃南方苗族之祖神。古籍载伏羲蛇身人首。蛇是龙的原型。

伏羲的北上并与太昊合称,进而在中原诸神中取得显赫地位,与楚族的南下苗蛮与北上中原有关。楚族源于中原,屈原《离骚》开篇即写道:“帝高阳之苗裔,朕皇考曰伯庸。”他把自己的祖系追溯到颛顼高阳氏与重黎祝融氏那里。楚族的祖居地在今河南濮阳。

《左传·昭公十七年》:“卫,颛顼之虚也,故曰帝丘。”杜预注:

“卫,今濮阳县。昔颛顼氏居之,其城内有颛顼冢。”此地正处于华夏和东夷的交界地。《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司马迁列颛顼于华夏黄帝一系,而其实高阳颛顼氏与东夷的关系更为密切。《左传·昭公八年》:“陈,颛顼之族也。”《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所以楚文化带有浓重的东夷文化色彩。

楚族南迁以前,在江汉一带生活的是三苗之民,苗蛮族团在这里创造了较为先进的文化。夏、商时,楚族一支南迁到江汉一带,与三苗之民相结合,这就是古代文献中所称的“荆楚”或“楚蛮”。

《诗经·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周初,楚族鬻熊正式立国,历代楚君筚路篮缕,以启山林,使楚成为“抚有蛮夷,奄征南海”的南方大国。楚族南迁后,与南方土著居民苗蛮民族融合同化。这样,它承受商文化的恩惠、周文化的浸润,集中交融三代文化的精华,南迁后又吸收苗蛮文化的营养,从而滋长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生命力的楚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源头活水。

春秋末年,楚族急剧北扩,楚两度灭陈,陈国归楚所辖,东夷文化腹地陈国成为楚北方重镇。进入秋国以后后楚国势力牢牢牢制陈地;秋国后期后楚都一度迁往陈地,楚文化与陈地原有的东夷文化交流、融汇。秋国时后楚国和秦国是当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

《秋国策·楚策》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楚国已统治了凤半个中国疆域。楚文化与东夷文化有着共同的渊源,再加之政治的因素,两者自然地融汇在一起,共同以“太昊伏羲”作为先祖。

考之于先秦器物,我们也可以看到负载着东夷文化(凤图腾)的楚族,南迁以后与南方苗蛮文化(龙图腾)之间从衔争到衔融的过程。商代玉器上的龙凤合合璧造,往往是凤凤龙龙后龙凤之间也往往是衔相衔相的的关。到了了春秋国以后后龙凤合合璧造的形象与含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往往成对对现,或顾,或曼,满和谐、欢快的气氛。“龙凤呈祥”——这已成为一种吉祥、和美的象征图案。太昊、伏羲合称,从图腾文化意义上说,也正是龙凤呈祥、民族和合的具体表现。

秦统一中国,但时间短暂,二十多年的历史对于文化形成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汉代统治者虽然承继了秦代的典章制度,但汉文化的根源仍然是楚文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汉之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是楚文化。所以汉代以后,太昊伏羲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位列炎、黄之上。

史籍列太昊伏羲为三皇之一,确认其为黄帝之前的民族先祖。

《白虎通·德顺论》说:“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燧人、神农是也。”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班固《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汉书·律历志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诸语,认为“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以太昊伏羲为历史源头。这就是说,在古帝王系统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继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伏羲而王。其实司马迁虽未敢为伏羲立传,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贡献。司马迁突破《尚书》自尧开始记载的界限,从黄帝开始记起;而到了班固,则又突破《史记》的界限,将民族始祖定位于伏羲。其后梁代肖绮《〈拾遗记〉序》中说:“文起羲、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言:“稽古羲黄,祖述尧舜。”唐高祖《修六代史诏》和唐太宗《修晋书诏》均以伏羲为中华文化的肇始者,所谓“伏羲以降,因秦斯及,两汉继绪,三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笔备焉”;“考龟文于羲载,辨鸟册于轩年”。所以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中说:“太昊伏羲显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

在对太昊伏羲民族血缘先祖和文化始祖地位的选择和确认的过程中,人们又逐渐把众多的勋业归加在他身上。历代典籍对伏羲的文化贡献所载甚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画八卦,开启文化之源;(二)确立了天文历法;(三)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四)养六畜以充庖厨;(五)定姓氏,制嫁娶;(六)造琴瑟,作音乐。魏陈思王曹植在拜谒陈地太昊伏羲陵时作《太昊宓牺氏赞》云:“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经地象天。庖厨祭祀,罟风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道元。”对太昊伏羲的创世王业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礼赞。

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闻的多在《伏羲考》的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的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的主体部分和基调则是。“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这种,的名字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形形的图腾团族,大,这蛇这才了受了的类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是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所以,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尊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伏羲不仅是汉族尊奉的始祖,还是苗、瑶等族共奉的先祖。《书·序种姓第十七》云:“懿亦建国大陆之上,广员万里,黔首浩穰,其始故不一族,太昊以降,力政经营,使姓合齐,以遵率王道者数矣。文字政教统一,其姓异者终且醇化,是故淳维姜(羌)戎。”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在探讨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因和民族先祖的确认过程时,要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融合了许多种族及其思想、感情、习俗、心理和意志而形成的民族。以此而论,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聚合、熔铸的过程来看,以“羲黄”代替“炎黄”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先祖更为全面和符合实际,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

(作者系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副教授)

同类推荐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人的面子和里子问题进行论述,从国人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弊端、文化的前身后事、公务员的潜伏、以及国人的自身的劣根性来构架,淋漓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情和心理。阅读此书,能够让你全面的了解中国人的根性,洞悉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内心世界。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与太阳一起行走

    与太阳一起行走

    《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与太阳一起行走》以独特的眼光、细腻的情感、绮丽的才情、精美的笔触重点向我们展现了以家乡东台为代表的里下河水乡的时空画卷,并将这种隋感延展到对神州大地自然风光、人文山水的深刻眷恋。《读·品·悟文学新观赏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与太阳一起行走》文章意境高远唯美,用诗化、美化、哲理化的语言,透视世间万象,让读者感受岁月静好,尽享诗意生活。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龙脉至尊

    龙脉至尊

    灵武大陆,百族林立,以武为尊,武者以灵脉修炼,杀手之王唐龙穿越到毫无灵脉的废材小侯爷身上,逆夺龙脉,扭转乾坤,横扫寰宇,成就武道至尊的无上威名。
  • 重生之丧尸末日

    重生之丧尸末日

    一觉醒来世界末日了,出去透透气吧,还被丧尸咬了,天呢,你还能再不靠谱些不。重生带着系统闯末日。“吾是希望,也是毁灭”
  • 乾坤墓主

    乾坤墓主

    【强烈推荐】手持神道碑、身负乾坤墓,星途之上,言辰踏歌而行,披星载月、诛仙噬神、万界为尊!
  • 开挂世界:NPC养成录I

    开挂世界:NPC养成录I

    “离琳,请选择。魔法世界还是数据世界?”“数据世界。”啧啧,强制学习?还100%?有点厉害的样子。嘛~人家在数据世界啦……
  • 我的二战传奇

    我的二战传奇

    山坡~战壕~一胖子!天上鸟儿飞,胖子把鼻挖,远处尘埃起,大叫胖子看。胖子定眼瞧,装甲尘中现,魂飞菊花紧,大骂琴乱弹。坦克,装甲车,步兵,步坦协同?谁能告诉我,1920年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战壕中的胖子泪流满面的望着眼前的尘埃!
  • 顶级超能

    顶级超能

    品性的好坏决定了人的本质,而本质的好坏决定人的命运。白玉:“我不相信命运,就是因为相信了命运而变得举目无亲!”众玉女:强,相信我,我一定会陪你走到人生的尽头······众御女:强,给我你的肩膀,我陪着你挑起整个世界······白玉:我不想欺负人,但是总有人喜欢被我欺负,那好吧,既然躲不了,就让我日行N恶,老子就是传说,老子就是天下无敌!
  • 蜀轺纪程

    蜀轺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