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8400000038

第38章 伏羲传世图像辨析

张四龙

伏羲作为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人文始祖,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各朝代曾对此做过一些描述与研究,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从探询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根基入手,以文献学、考古学、乐律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学术研究思想,各学科门类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借鉴,深入研究伏羲文化,解析中华文明之源,追寻历史文化的影像,开展多学科学术研究,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伏羲生活在文字尚未产生的史前传说时期,有关的记载大都源于历史传说,有记载的文献资料甚少,且分散零乱。为此,自己经过长期搜寻思考,对伏羲传世图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将预出版《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图集》,但尚未完稿。现将相关情况简要辨别分析于下。

一、图像遗存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千古传承至今,现在看得见的形象形式,就是图像。图像,辞书解释为:画成的形象;或表示一个变量数值或事物所含点阵的集合。本文所指的图像,即目前所收集到的、各个时期的、各种各类伏羲形象集合。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对各类传世图像曾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如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就结合相关图像,对伏羲进行过较为全面的研究,并著有《伏羲考》。进入22世纪,特别是82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绘画、民俗等考古学学科地位的的确,图像类考古古作,也也步步入有计划、有步骤、有主题意识、有学科理念作指导的较为规范的渠道。近年来,全国已经完成了几项有关图像考古的专题科研项目,如按照音乐考古学及音乐图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传世汉画音乐文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然而,随着近年来文化传播渠道的畅通,国外相关学科理论体系及新的研究成果的及时传入,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分类过细、学术研究领域狭窄、学术研究成果单一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的凸现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积极倡导多学科为一炉、全方位并进等学术研究形式,以适应发展需要。

就伏羲文化的研究而言,从1992年的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扩大领域,仍显得迫切和需要。从目前已收集到的近322幅各类伏羲传世图像来看,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达数七八千年。而且大多数据图像具有文物性质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为迄今已发现的中国“三皇五帝”等先秦帝王图像中最多。成为实证中华文明史渊源,特别是在伏羲文化研究中,具有最为形象、涉面广泛、内涵十分丰富的珍贵资料和文化遗产特性。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在这些图像中得到了形象而真切的体现。同时,也使我们从众多的传世图像看到,伏羲对历代的影响和历史上对伏羲——这一中华人文初祖的敬仰和重视程度。

二、图像分布

伏羲传世图像的分布,从目前收集的图像来看,涉及分布地区十分广阔。其以“羲皇故里”甘肃天水为中心,东通大海之滨,西至阿拉山口,北到华北平原,南达云贵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

遍布全国大多数地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北京、福建、台湾、香港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遍及全国近100个县市,不少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还涉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并在英、美等国的一些博物馆有存。

可以说,伏羲传世图像分布,和传承中国图像重要载体的绘画艺术的发展分布大体基本一致。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约2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画和图案装饰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然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分布在渭水流域一带的大地湾文化(距今约8300耀4800年),其早期遗存就有画着简单符号和纹样的彩陶,这便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那时,这一地区图腾艺术较为发达,彩陶花纹也以仿生性的自然形纹样最具特色,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距今5000年左右,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天水一带的彩陶,以鲵鱼纹最具有特色。其中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瓶上的鲵鱼图像,形态逼真,但头部似人脸,嘴部有须,只有两足,是人格化的鲵鱼形象。这幅鲵鱼图像的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爪指和身上的网状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而成,绘画技巧较前期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图一)。武山县傅家门出土的彩陶瓶上的鲵鱼纹,图像已趋于几何形,弯曲的身子概括成月牙状(见图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华龙的雏形,是传说中“人首龙身”

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最早图像。而秦安县大地湾仰韶晚期居址地画,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独立的绘画画品。2982年22月在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清理的第423号房基的居住面上,发现了绘着人物和动物的画面。从该房基出土的器物形制和同层位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左右。地画位于房基居住面后上方的白灰地面上,以黑色颜料(炭黑)绘制而成;正上方二人(其中一人漫漶不清),二人其左臂均上举至头顶,右臂下垂至臀部,似握有棒状物,两腿交叉如行走或舞蹈状;正中一人体态宽厚,其右侧一人体态瘦俏且胸部外凸。身长均三十三厘米左右,体宽约十三四厘米。正中下方画有一长方形黑框,框内相继绘有两个爬行动物。有人认为它是一幅“狩猎图”;有人称为“丧舞图”;有人认为它是一幅“祭祀图”;有人认为它是一幅伏羲手握阳具、女娲胸部外凸的“生殖崇拜图”;也有人认为其“表现原始舞蹈的群舞动作,他们面对的方框及框内动物,表现俎案上陈牲内容(见图三)。一些专案学者论证分析认为:“它应是父系氏族社会条件下的家庭祖神崇拜”。或“家庭之祭和父系说法是较合乎事实的”。然而,无论是“狩猎图”、“祭祀图”、“生殖崇拜图”,还是陈牲内容、“家庭之祭和父系说法”,都和伏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无独有偶地出土、发现在羲皇故里——天水所属县区。

原始社会之后,伏羲传世图像数量逐渐增多,分布地域也不断扩大,直至今天所发现的上述地域。但通过相关史实、史料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北京至今存有历史上,专供皇帝及王公大臣朝拜的历代帝王庙,并把伏羲列为首位敬拜。同时,元、明等朝代朝廷,还专发有通告,诏告全国各州县通祭伏羲。这样看来,很可能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全国各州县都有伏羲图像存在的时期。

三、图像形式

从目前收集的伏羲图像来看,其表现形式涉及:彩陶图案、原始地画、玉刻、玉雕、肖印、画像石、画像砖、雕塑、木刻、根雕、板画、壁画、帛画、漆画、器物饰画、彩色画像、黑白画像、剪纸、刺绣、傩面等。

从时间空间来看,收集的伏羲图像原始社会的有彩陶图案、原始地画;商、西周、春秋时代的有,商后期的“人面蛇身卣”(见图四),春秋早期的“青玉人首蛇身饰”(见图五),“战国形肖铜印”(见图六);汉代因帝王的提倡,绘画艺术盛极一时,伏羲传世图像数量形式都很丰富,即有大量的画像石、画像砖,也有漆画、物饰画。如“羲和捧日”(见图七)、“女娲捧璧”(见图八)化,隋唐两代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大唐帝国中期阶段,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唐王朝采取种种种措,加加了了民族族团,并并中中、度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化地区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并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交流,使、文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丰富多彩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绘画艺术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化等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而且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所以伏羲传世图像有精美的画像、大量帛画(见图九)化多种形式,且数量较大,如敦煌壁画、墓葬帛画化。据有关资料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的一次墓葬群发掘中,曾出土反映伏羲题材的墓葬壁画、墓葬、纸画达50余件。宋代由于绘画分科更加细致、专门,伏羲图像遗存虽数量较少,但很精美。元明时期,由于宫廷绘画盛行,朝廷征召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同时,还下令诏告全国通祭伏羲。所以,伏羲图像遗存形式多样,即有宫廷绘画、各种雕塑,也有古籍插图、民间刺绣、傩面、木刻化形式。清代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面的影响下,绘画呈现出纷繁的时代风貌。伏羲图像遗存形式也呈多样,宫廷绘画、民间绘画相间,壁画、雕塑及各种民俗图像表现形式纷呈。近现代新生的伏羲图像虽数量不多,但形式更为多样。所有这些图像,作为一种认知伏羲和图像形成时代的社会,及当时人们对伏羲认识现象反映的视觉样式,虽散落在不同的时代,分布于祖国各地,当收集整理集中,一幅幅细细品味,跳入眼帘的尽是百看不厌画面,令人深思和探索的问题,使人无不为这些丰富艺术形式感慨。这不仅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过程有关,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同部族的融合、各民族的不断交融、物质生产力和艺术创造形式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展现着中国绘画和图像艺术发展展道的轮廓。特别是对我们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视野,深入研究伏羲文化,将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

四、图像内容

伏羲传世图像内容,不仅反映了关于传说及史料中所涉及的伏羲形象、特征、功绩等内容,而且还有一些传说及史料以外的内容。如《灵光殿赋》中载,“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见图十)。《周易·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绳结,而为网,以佃以渔”(见图十一)。《淮南子·览冥训》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见图十二)。《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用黄土作人,据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见图十三)。这些都与图像中的形象表现相符,如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图像中常见,其形象是人身蛇尾;伏羲与女娲结矩夫妻,图像中伏羲、女娲两条蛇躯的尾巴紧紧的的交着,手以规,以以规矩成圆,喻开天辟地,始有创文明之意;伏羲又写作庖牺等,传说他教人类熟食,在庖橱图中得到充分反映等等(见图十十)。而伏羲腹部有一个日轮,日轮中有三足鸟和九尾狐(见图十五);女娲腹部月轮中有蟾蜍、玉兔(见图十六)等不少图像和相关图像,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总之,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语言。与文字相比,有着更为形象、直观等特点。众多的充盈着浓烈历史气氛的伏羲传世图像中,蕴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它们不仅系列地反映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形象、功绩等,而且也留下图像产生时代,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细部刻划和实物图形。更应让我们注意的是,在目前伏羲文化研究文字、文献资料十分缺少的情况下,图像资料对于进一步论证伏羲始祖性、创造性和中国文化的本源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拓展思路,放大视野,把伏羲文化的研究深置于各类学科孕育、生成和发展的根源之中,以便更多的吸收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内涵和理性思维,因为在一些遗存古代各类文物中,保留着许多本源文化的特征,从相近学科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理性的研究和互证,将为我们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收获,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系甘肃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副局长)

同类推荐
  •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已出版)

    《提督军门窦瑸传》共二十七回,从窦瑸少年时击鼓鸣冤、伸张正义、中举科考、弃文习武,到青年时乾隆侍卫、铅都剿匪;从中年时封金存库、智擒妖道、海湾奋战、拼杀疆场,到晚年时灯下课子、修复书院一生中曲折的历史。他遭艰险而不退,受荣奖而不骄,遇辱耻而不惊,九死一生,为国效力,历经皇家三代而高官厚禄,不居功自傲,不贪图钱财,可谓一代福将,读了使人拍案叫绝。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热门推荐
  • 心目论

    心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吞天战神

    吞天战神

    少年秦逸资质平庸,屡被欺辱,更面临被宗派驱逐的境地,然而一只神之左手意外融进他的体内,帮他脱胎换骨,修炼晋级再无障碍!没有功法?神手轻松窃取整栋藏经阁!没有丹药?我自己来炼制绝品神丹!从卑微宗门子弟到绝世吞天战神,秦逸强势崛起,一手吞天灭地!
  •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筋经

    易筋经

    秦刺,一个随爷爷隐居在东北深山中修习天蛇射息炼气之术的朴实少年。当他从古老兽皮中破译出上古炼体之术,就此踏入都市以后,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 萌徒来袭:高冷师傅哪里逃

    萌徒来袭:高冷师傅哪里逃

    睡梦中穿越!立下豪情壮志!奈何遇到无良师父,一切皆为扯淡!她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将他压在身下!哼哼,她要反攻!她将他压在身下,挑起他的下巴,“哟,小美人,给小爷笑一个,让爷高兴了今晚让你乐呵!”他故作娇羞:“爷,您弄疼我了,不如……”一个翻身,她被压在身下,“不如换个姿势,如何?”他勾唇邪笑。
  • 吀靥传

    吀靥传

    作为南滇城的嫡女姬吀靥与妹妹姬萱谖一同嫁给了凤凰城少年城主凌霄。然而九州中这最为浩大的一张婚礼却在各州之间的尔虞我诈中让姬吀靥新婚之夜的婚房中被大火湮没沦为焦骨,从此只有三魂而无魄。只有三魂的一个游魂,八荒之外,飞雪漫天。凛凛冰山飞白雪,它温柔的包裹着万物,让它们安详的在自己的怀里熟睡着;又狠毒的扼杀着所有的弱小生灵,让它们消失的了无踪迹。让人迷惑了吗?迷惑了,不知所向!......九州八荒天下由竹江城、九幽城、白溪城、南滇城、凤凰城五城坐拥,来自九幽的鬼罂;竹江的蜀葵、南芫、半夏、风铃;白溪的白及、白芍、老城主、白头翁;南滇的吀靥、谖萱、翟竹;凤凰的凌霄。
  • 刺客风云

    刺客风云

    在刺客的眼中,只有杀的死的与杀不死的两种人;而在张之豪的眼中,也同样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刀秒杀的,还有一种是两刀或两刀以上解决的……
  • 无存道

    无存道

    人类的识海广阔无比,大的可以装下整个宇宙。人类的识海中也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人类往往追名逐利,追逐外在的财富,却忘记了对识海宝藏的挖掘,忙忙碌碌,苟且一生,临死,没有带走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聪明的人善于挖掘识海中的宝藏,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思想成就人生!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野处类稿

    野处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御龙弑神传奇

    御龙弑神传奇

    诸神不仁,咒术师神!少年沈棠背负着一段血海深仇,在一步一个血色脚印中,踽踽独行,最终走上咒术巅峰!